看了这名儿就知道我是个没有姐姐的,大凡很多没有姐姐的或许会如我这般不切实际的想法。
有个姐姐做什么?
小时候可以撒娇,长大之后可以诉苦?
可事实是,现在我已经不小了,没有撒娇的机会。
现在我长大了,就算真的有姐姐,可满腹的心事却也未必对姐姐说呀。
我没有姐姐,我是长子,下面有个弟弟。
母亲就生我们 两个。
每次遇到不舒心的事情,或者是长年累月的围绕锅台转,洗衣做饭,浆补衣裳,她有时就会自言自语的说,倘若你是个女孩子多好。
我那会很奇怪,不理解母亲的心情。
心想,为什么我是个女孩子就会好呢?
后来我明白了一点,我家和三伯家同住一个屋檐下,三伯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家懂事得早,很替父母操作,打小就能担当很多的家务,所以三伯母好福气,很少自己上灶、下河洗衣。
但我想母亲说我是个女儿家就好,却也不仅仅只是如此。
或许,她还想一个能够和自己说贴心话的女儿,一个长大之后能经常回娘家走亲戚的女儿。
可惜,她没得这个福气,生了两个儿子。
偏这两个儿子都不太懂事,从小就瞎折腾,不爱做事尽想着玩,成天给家里捣乱。
时不时总是会有人上门告状,于是母亲伤心之余莫勉把我狠打一顿给别人看。
我也不伤心,也不记恨她,谁让我是个不懂事的长子。
及我后来慢慢长大了,我真的愈发体会母亲的这种心情,自己也很想得到一个姐姐。
小时我和弟的关系不好,经常打架,往狠里打。
母亲每每看到我们打得头破血流的样子,就长叹一口气,你们两个上辈子是冤家对头呀,这辈子到我这里来还作了对头。
我却也不知道为什么原因,其实弟是从小跟着我长大的,后来我读书之后就对他很生厌,很是不喜欢他跟着我。
那会,他就像我的尾巴,不管我到哪里,后面总是跟着他。
我很讨厌这个尾巴,很生气。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生气,于是就找他泄气。
小的时候,他打不过我,却也不还手,打了之后还跟我。
母亲看到了就狠狠打我,说没良心,没慈悲。
后来弟慢慢长大,我再打他,他也自然奋力还击。
他比我胆大心狠,有时我也怕着他了。
就这样打着打着,两个人就长大了。
忽然有一天再也不打架了,那之后我们兄弟的感情愈发的融洽。
那会,我就想要一个姐姐。
我想,我是受了三伯家堂姐的刺激。
三伯最小的女儿七妹和我一般大,真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可她福气好,上面有个姐姐一妹,还有个哥哥。
我却没有。
那时的七妹是最幸福的,家里的老幺,哥哥姐姐都宠着,偏生家庭条件也比我家好。
于是,她总有好吃的,好玩的。
女儿家就是不一般,生性温柔体贴,所以堂姐一妹对待她的妹妹七妹绝对不会像我这般拿着拳头对我弟弟。
一妹真是一个好姐姐,打我记事起,每天早上就能看到七妹端端正正的坐在小板凳上,等着姐姐给她梳辫子。
吃饭的时候她优先,读书的时候姐姐照顾她。
可我没有,却要照顾比我小的。
所以,有时候我很嫉妒七妹,嫉妒她有个好姐姐。
一妹也是我堂姐,对我其实蛮好。
我现在都还能清晰的记得年少的那些事情。
我七岁启蒙读书,第一天笔墨纸砚都没有,第一个铅笔头是堂姐一妹给我的。
她们姐妹两个出去打猪草也是带着我,甚至有时候睡觉也让我过去。
那会,我就把堂姐当作了亲姐姐。
可女儿家总是要长大的。
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堂姐已经到了乡里读小学的五年级,她似乎懂事了很多,变得安静起来,不象过去那般的和我们一起吵吵闹闹的。
那会,我很郁闷,绝得忽然两个人之间就生疏起来了,再也没得以前那般的亲密无间。
再往后,是七妹,奇怪的也是我们同读五年级那年,她也和她姐姐一般变得安静起来,开始像个姑娘家了,不再和我打闹,不再让我进她们的房间,更不准我睡她们的床。
郁闷之后,忧伤紧随。
我想,如果真的是我姐姐,便是不如此的。
长大后,我明白了,那会她们真的逐渐长大了,开始像个姑娘家一样的处事了。
可我老长不大,还是像个孩子一般。
那晚我一个人安静的看《囧男孩》这部电影,两个男孩,国小三年级的孩子,因为在学校里经常恶作剧或者欺骗另外的同学,于是被老师冠名“欺骗一号”和“欺骗二号”,女教师用唇膏将自己的嘴唇图得异常的红艳,然后分别吻在一号和二号的脸上以作惩罚,让人啼笑皆非。
老师罚他们两个在校图书馆里粘书。
于是在书中,一号和二号变得快乐起来,他们更加向往那个没有欺骗,没有歧视的异次元世界,就说去水上乐园那个滑水的通道下滑100次就能通向异次元的世界。
还有一个办法,找十台电风扇一起开通,超强的龙卷风也能把他们带到异次元去。
于是,他们决定做这个实验。
恰好,那个一直都在微笑的,一号暗恋的林艾丽因为转学来告别,三个孩子在周围一圈的电风扇里开怀敞笑,在漫天的卷起的棉花絮里畅想异次元世界。
临走的林艾丽送给一号一个信卡,上面写着“妈妈告诉我,只要微笑,什么都不会害怕”。
那一刻,我觉得林艾丽就如同一个姐姐一般。
一号的父亲是个神经病,长长的头发,肮脏邋遢的身体,母亲在遥远的夏威夷,他靠邻居街坊照顾着。
二号跟着奶奶过,父母生下他之后就不管了。
在这两个迥异的家庭里长大的一号和二号自然有着和别的孩子不一般的情感经历和友谊。
二号抽奖抽中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卡拉天王模型,但店主说没货,要么等,要么给钱。
一号做主要了钱,二号很懊恼,两个人的友谊就此中断,一号拿起了石头咂向了中奖的店面,也把自己咂向了少儿所。
二号从此孤单的一个人慢慢的长大。
长大后的二号有一次去水上乐园,遇到了一个拿着卡拉天王的孩子,那个孩子告诉他,只要朝着那个滑水的通道下滑100次就能通向异次元的世界,这一刻,二号仿佛又看到了一号。
难得让人温暖如春的电影,两个不是专业演员的男孩子温开水一般的演着,哪里是演戏呀,分明就是他们自己而已。
那些软软的闽南语,那些温柔的台湾国语,都好像糯米团一样软软的,黏黏的。
我被莫名的感动着,就在那个寒冷的深夜里。
这是2008年度最好的少儿电影,充满了纯真和恶作剧,让人仿佛回到了少年时光,虽然偶尔的阴霾却不能抵挡年少的阳光,无比回味当年的苦涩和纯真呀。
在2009年开初,给了我一个惊喜的电影,虽然节奏缓慢,基调平淡,却在晃晃悠悠之间展露了波光潋滟的年少往事,和《电影往事》有着千丝万缕的绝妙联系。
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看,偶尔闪烁的泪花会让你内心温暖很久很久,会让你不经意就想起了少年的那些朋友和那些事。
我忽然觉得《那些花儿》这首歌和本片是珠联璧合的契合,没有一点的细缝,实在是美好之极的温暖呀。
没有专业演员的演员才能让人返璞归真,两个小年孩童的本色演出让电影回归真实的生活原貌,在那些恶作剧和充满了世俗的歌谣里,你的耳边是否想起了当年那些自导自编的恶心下流的歌谣呢?
真是好电影呀,虽然和我这个话题没什么关联。
可我固执的认为,那是有关联的,那是儿时一些纯真的记忆,里面变成了太多触动鼻翼的感情。
我不是二号,堂姐一妹也不是一号,可我看着看着就莫名的想到了我堂姐一妹,继而又想到了堂妹七妹,想到了弟弟,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如果我有个姐姐会如何如何。
片头有一个小细节,黑底上出现字幕“To Max”。
每个女人心底有一个Max,当你遇见Max,当Max爱上你,他会告诉你所有的童年往事——被老师罚站,捉弄女同学,养了一只蟑螂一个夏天,砸校长家的玻璃窗。
每个乖乖女的心里都有一个囧男孩,他替她纵横江湖,他替她行侠仗义,他替她违反所有学校和家庭的规则,他是她童年最羡慕的对象。
在女编剧女导演杨雅喆的心里,她自己,大概就是那个在老师办公室看一号二号被老师罚站的好学生,是那个在学校走廊里羡慕地看着一号二号在屋顶狂奔的旁观者,是那个在伤心的时候被要出发去异次元的男生解救的小女孩。
又或者,在她长大以后,遇见一个已经长大了的囧男孩,再也回不去了的囧男孩。
不妨把《囧男孩》视作一个心里仍有梦想的成年女子眼中的男孩世界,那个Max,是她通往童年梦境的钥匙。
这个电影的风格让人想到《仙境之桥》,在童话和现实中来回切换,在孩子的幻想世界和成人的客观世界来回切换。
台湾从之前盛行青春同志片和到最近的异国之恋的爱情片,完全是针对市场的需求。
想不到还有人会拍儿童片题材的电影,并且没有让人失望。
似乎只要音乐响起,都是歌唱爱情;只要电视打开,都在讲诉情爱恨情仇。
而友情却越来越少的被主流的文艺作品提起。
因为我们都太爱占有,太爱自己的狭隘空间。
友情比爱情更加难以维持,因为它比爱情少了“性”这个载体,只有纯粹的经历所累积起的彼此信赖。
当然友情是一剂温和的羁绊,副作用比爱情小的多得多。
http://axinlove.com/2009/01/orz-boyz/《囧男孩[Orz Boyz]》的伤悲by @xinl.ve 090110当你需要不经意的眼泪的时候,请去看这部电影。
原以为两个小淘气小孩的快乐故事,当1号拿着父亲的手乱揉自己头的时候,那么伤悲让人心酸楚、眼眶含泪。
异次元空间不是小孩们脑袋瓜里的无聊幻想,是他们寻求情感慰籍的地方,被多次反复的做功课其实并没有成为小孩的压力,而生活中失去亲人的关怀,却真是平时嘻嘻哈哈小孩俩的罩门。
生活的真相一幕幕揭开时,就越为小孩们前面的嬉笑打闹而悲伤,原来他们所做的是在掩盖,“只要记得微笑,就不会害怕了”。
1号和有精神障碍的父亲相依为命,住在海边的简陋住所,没有固定经济来源;2号被父母抛弃给祖母抚养,祖孙的营生来自亦家亦店的杂货铺。
这种生活,现实中怎样的悲惨都不为过。
俩小孩虽然淘气无赖,但却真心诚意。
监督父亲吃药,为伤害女孩而不安,给妹妹讲故事,为了零花钱给老人们捶背,惟一的坏事只有开始骗同学钱的一幕,去水上乐园的小小梦想,要靠自己捡垃圾完成,还要拒绝玩偶的诱惑。
为什么无法接受影像里孩子们的伤悲?
王尔德的《快乐的王子》,电影里有铜像学长,铜像学长也会动,没有人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10台电风扇,满房间的棉絮,没有人到达异次元。
童话故事依然上演,不管你是主角,还是你是演员,王子会心碎,卡达天王玩偶会磨旧,100次恐怖滑道后,小孩子突然长大。
《囧男孩[Orz Boyz]》剧情的转折设置很平,往往在非常不经意间完成,没有非常戏剧化。
在你有所期待的地方,譬如本片里送纸钱的情景,小妹妹失踪的安排,铜像自己走下去的晚上,都没有成为剧情的峰回路转。
平淡叙述,和日常生活里的小小变奏非常接近,剧情转折却在刹那完成。
这种看似没有张力的安排,的确不太适合已经西化口味的观众,但这成了最近几部台湾电影的共同点。
《九降风》里少年故事的转折,是以不经意出现的摩托车和某次看似不会怎样的碰撞,《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里,是钮承泽看见竹联帮大哥乌龟的死亡。
本片中被伏笔交待了的“疯子”和1号在一起的那刻,我的整个情感世界一下子崩毁,怎么能这样?
把小孩和我的快乐都带走,把无法承受的苦难留下。
其它:爱玩的小孩,都有自己的桥下时光,《Boy A》凌厉了些。
爱的小手,来自于徐乃麟和曾国城的《小气大财神》。
《全民大闷锅/最大党》的纳豆饰演的铜像,没有表演,浪费了阿ken在《摩托车周记》里面拿铜像帮他宣传。
被冷落的电影,《我们俩》应该要翻出来看看。
悲伤的小提琴在哭泣。
有不太喜欢的片尾曲。
Orz.Boyz.2008.DVDRip.XviD-CoWRY
我很失望我没有这样的童年。
我没有捉弄过同学,没有对小女生有过什么想法,没有转过几个扭蛋,没有在图书馆里黏过书,没有用十个风扇制造龙卷风,没有跟奶奶对骂,没有为水上乐园门票卖瓶子攒钱。
囧所以我一直说我有一个比较没有什么颜色的童年,现在再拿出来想一想,也找不出什么值得炫耀的光辉灿烂来。
甚至我记不起什么时候我向它说了再见。
比如在羽毛纷飞的时候说拜拜,比如想起了自己是哥哥,比如一个人着想自己的目的地,比如让疯老爸不要担心,比如为了友情的石头。
你看,那个表情是不是很熟悉。
对了,和那些为了朋友和亲人上阵厮杀的人们一模一样。
然后,一号长大了,二号也长大了。
可是,在渴望老爸摸摸自己的头和想念自己喜欢的卡达天王的时候,一号和二号,他们仍然是两个小男孩。
这是多么的悲伤。
我小的时候,也想过拥有一只什么什么的变形金刚,就好象卡达天王一样,要很大,要是限量的,最好要我在的城市里只有这么一只,这样我应该就会是所有孩子中最臭屁的。
但是我没有,我也没有为了这个愿望或者说是梦想去奋斗什么。
每个男孩小的时候,也想过拥有一只什么什么的变形金刚,就好象卡达天王一样,要很大,要是限量的,最好要他在的城市里只有这么一只,这样他应该就会是所有孩子中最臭屁的不知道有多少的孩子得到了它,不知道他们得到他们的愿望或者说是梦想的方式是不是幸福。
但是我却记不起什么时候我向它说了再见。
这是多么的悲伤。
那个乐园是通往异次元的神秘通道,只要你滑到一百次,滑道就会自动感应,在你滑得最快,弹得最高的时候,让你飞到异次元去。
从此就再也不会有人来找你,来烦你。
因为去了异次元之后,大家都会把你忘记。
只要去过异次元,就可以一下子变成大人啦。
变成大人,就不用当小孩啦,就一直活在大人的世界里面。
哎,我告诉你哦,异次元的人,都不用写功课。
那里的人都骑大象,长着翅膀。
你,不想去么?
你,看到了没?
这就是《囧男孩》中的“一号”讲的异次元。
他怎么知道,异次元就是这个样子的?
异次元真的和他讲的一摸一样。
不用写功课,骑着大象,长着翅膀。
到了异次元一下子变成大人,再也回不去了。
只是,他唯一讲错了一件事情:即使到了异次元,还是有人会记得你,一直都不会忘记。
一下午连看两部台湾片,然后猛然想起今天是台湾“三合一”选举,蛮巧的。
也是好久已经下的,豆瓣新片榜,名字挺好玩,以为是喜剧片,就下了。
今天一看,原来是部标准是文艺片。
我觉得“爱看不看”,主要是很多风俗习惯什么的,看不太懂。
但是羽毛乱飞跟两人决裂的两场戏,打动到我了,哈。
9.12.5写于外公家
童年的时候我们常常"痴人说梦",在大人眼里只能称之为不现实的幻想。
大概是看多了童话的缘故,相信白雪公主和王子最后的美满结局是天经地义的,相信海的女儿为爱痴狂,相信半夜里玩具们真的会聚会...相信异次元的存在,可以一下子长大成大人不再烦恼目前的事情。
其实我们一直都很天真。
童年是回不去的美梦,过了就不再回来。
当我们在100次的尝试以及挫败之后,我们会一点点长大,变成耍赖皮的大人,或者已经坐在轮椅上,再也没有能力勇敢地做梦了。
所以,当我们老了回忆过去的时候,最经常怀念的可能就是童年了吧。
当2号长大以后,虽然他知道小时候的异次元是一场华丽的冒险,然而他逗留在原地期待更多的人追随他们小时候的冒险,当看到另一个执着的男孩想要尝试100次,他不禁站了起来,向远处挥挥手。
事实上,成人的世界并不是儿童时所想的无忧无虑。
这里充满坎坷险阻以及危难,这里黑暗虚幻不真实,这里肮脏欺骗狡诈,那时候的卡达天王是快乐的王子,到了成人的世界他只能心碎、哭泣吧。
大人不如我们想象的好,他们很自私很吝啬很坏。
小时候1号和2号都是一人一半的,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恶搞一起粘书一起为异次元而奋斗。
他们的过去真实而美好,没有世俗的气息。
当动画片的镜头和真实相互重叠,我多希望自己在童话里,永远在那条时光隧道里旅行,在100次滑行中肆意梦想,在100次奔跑中寻找自己,在100次飞翔中感受自由。
是的,我宁愿相信童话。
我宁愿相信童话里所说的大人的世界是美好的。
我宁愿成为一个孩子,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比如彼得潘。
又或者像2号一样,心底永远抱以对童年最高的敬意。
以世俗的眼光看来,他们都是很可怜的小孩,一个被父母扔给外婆,另一个爸爸是疯子,平时住在破破烂烂的地方,靠收饮料瓶来养家……孩子的可爱之处在于,他们从来不认为这种物质的匮乏是不幸福,用几个电扇吹来吹去他们就可以开心的玩很久,一个小小的钥匙扣就可以让他欢天喜地。
唯一会让他们不开心的事情是:讨厌的大人说话不算话。
的确,大人真的很讨厌啊!
很喜欢那个mm在送给他们的卡里写的那句话:“妈妈说过:记得微笑,就不会害怕了”我们都是好孩子,囧囧的好孩子
小时候看《数码宝贝》,曾经不只一次的想象有一天,数码宝贝的世界也会找上我的。
看那部动画片的时候才四五年级,虽然对于周围的世界已经开始知道得越来越清晰,可是仍然是可以泡在幻想里的年纪。
《数码宝贝》的结尾说道:这群孩子们的世界已经结束了,但是数码宝贝的世界永远不会关闭什么的,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曾经让我魂牵梦绕,因为谁也说不定这世界上是不是有一个数码宝贝的世界,所以我也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勇敢、善良,就有可能有一天会被异次元的力量卷入到这个充满着冒险和感动的世界中去,我甚至还在心中默默想着,如果我被选中,我希望周围哪些小朋友可以一起去,哪些小朋友不要一起去因为他们平时有什么毛病云云。
可是直到书店里面已经进来了《数码宝贝》的第二部,我还是天天脚踏着这片熟悉的土地,心里面像是缺了点什么,觉得自己被选中的概率小了不少。
再后来,看到《宠物小精灵》会想,也许有一天,我也会被吸入那个叫“真新镇”的地方,踏上收集徽章的路,看到《游戏王》,会觉得有一天我们的世界也会变成战斗城市,然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付牌,在战斗城市里畅快地比赛。
这是童年赋予每个人的财富。
即使明明知道是不可能,可是还是会想,可是会觉得谁也说不定呢,总有一天的,对吧。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梦。
至少这电影中的主人公是有的,虽然不是以什么动漫作为载体,但那个异次元里,人们都不用写功课,出门都可以骑大象,对于一号二号来说,这些就足够了。
《囧男孩》这部片子,可以看成是《九降风》和《玩3》的的综合体。
青春片不一定只是清新爱情,探讨成长的片子其实更可以让人产生共鸣。
一号和二号,像《九降风》中的那些少年一样,也许在其他人的眼中,只是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孩子,但是当你真正的把你的视角对准他们,你才会发现,他们也是普通天真的孩子,有着最真挚的感情,有着最单纯的想法。
他们用自己小小的身躯想容入大人的世界,却发现大人的世界里满是污浊。
“算了,反正大人本来就都是赖皮鬼啊”,叔叔失言了本来答应他们去动物园的约定,这在成人的世界里也许根本算不了什么,放鸽子出尔反尔,不过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常有的事罢了,但是破碎的却是孩子们的最无辜的心。
而卡达天王老板的反应,其以大欺小的把式,相信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多多少少遇到过,买到了坏的自动铅笔老板会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你退货,买到了和老板描述不符合的商品也只能忍气吞声,“你小孩子你懂什么啊你懂”,反正碰上的都会是这样的一句话。
最后的结局是稍显残酷的,一号的行为,说是赎自己的小小罪过也好,说是为了满足二号也好,虽然他采取的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但是其实旁人看上去,是他对二号一点一滴的照顾,从那个时候反复由二号选卡达天王的挂件就知道,直至最后,他对二号的感情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展示了出来。
总会回到最初,总会回到现实。
我们都知道了小时候的幻想永远是幻想,知道了成人世界越来越多的丑陋,知道了要粉身碎骨往前闯,可以,我们终究没有放下那些个幻想,我们还记得那些个大大小小的异次元,这样,便在成长的路途中,也多多少少会觉得一些温暖。
挺没劲的 很傻不天真 极少不能让我耐心看完的片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台湾电影?!
五味杂陈的成长故事,需要想象,需要微笑。
一般
疯疯癫癫,那就是童年。
就真的很囧
童年的梦境和呓语 如同雷光夏一般温暖却冰冷
20090109,24.09年第一部电影,貌似,很有趣
·小男孩总是生活在异次元
动画的部分 痕迹有点重~但 仍是一部充满了回忆和想象力的电影
跳100次就可以去异次元~
那个童年 我终于说了再见~
可是到了异次元,变成大人就再也不能回来了,你还要去吗。
恐惧和丢失,尝试和妄想,童年。
青春
“奇怪!那是我扭到的卡达天王诶!”
曾经儿时的梦哦,是在欢快与忧伤的磕碰中追寻的...哇哈哈,太好笑了··“瞎啦,什么都没看见,这里是哪里?”卡达天王...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快乐王子
很感人的一个故事。
都不知道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