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英语水平很难,跟着英语翻译听着泰文看懂了这部小清新,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是不受语言限制的。
一本破旧不堪的日记本串起了两位乡村教师的爱情归宿。
他们只是在走着自己的路,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内来到了同一空间,他们相互通过日记走进对方的内心,相互经历着对方的故事,相互寻找着对方的足迹,从未见面,确是心心相惜的感觉,这种美好,是抛弃他们的前男友和前女友永远都给予不了的。
剧本过硬,双线交替,不腻不重,两位性格迥异的老师分别和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起生活,女主自我介绍、男主教室斗蛇等各种囧状令人时不时捧腹大笑;男主座着船一家一家登门拜访去“招生”、女主壮胆处理厕所下的浮尸等画面让人深刻体会到乡村教师的不易,对主流教育的批判却不刻意煽情;男主在暴风雨中保护孩子却眼睁睁看着那本重要的日记本被吹入水中、男主在木板前与女主的名字比高度、男主梦见女主出现却看不清脸、女主幻想男主出现在黑板前帮他解答数学题等画面一步步交代出他们相互在隐隐的牵引着自己的内心,爱情正在萌芽。
从未见面,却如故人,就像穿越时空的爱恋,唯美心动。
本片颜值很高,女主漂亮,男主帅气,异域风光给这个青春爱情故事增添了几份浪漫色彩,自行车、秋千、窗台等道具都极富文艺气质,尤其是几次夕阳下女主的特写镜头是那么的温暖和美好,有几分偶像剧美感,但绝对不是高富帅、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的国产偶像剧脑残路子,而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知识青年下乡支教找到自我价值和归宿的纯爱文艺故事,典型的泰式小清新,不急不躁、没有压力没有束缚,一切随心,简单的美好。
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会跟你一样的想法,在跟你做同样的事,为了同样的目标奋斗努力,虽然未曾谋面,但已经是许久的老友,因为现实,我们总会给友情,爱情贴很多标签,但却忽略了,我们都是由过去的一无所有到利欲熏心.他,是一个拳手,傻傻的但是有爱心,虽然数学很差,不会划船,不会抓鱼,但还是去了偏僻的乡村当教师,为了给未来的女友一个家,为了更好的一切努力,当他来到一无所有的水上木屋 ,发现了她留下的日记本,他认真的看,认真的学,认真的了解关于她的心态,感情,对孩子们的态度,上课的各种解法,或许是外界干扰不多,才能静心写下很多小事,他做了关于它做过的一切,跳水,游泳,现场版的教学,因为她的日记写到了退学的学生,他主动去说帮抓鱼才换来了孩子上学的机会,因为贫穷,他们没见过太多东西,观念停留在渔民的比拼上面,就像我们,不读书,不走出去,永远不知这个世界有多大.后来他女朋友出轨,他哭着把摩托车骑进海里,她碰见过各种奇怪的事,也碰见有尸体,但为了那些孩子,她还是坚强勇敢的去面对一切,他也一样,碰见蛇,碰见大暴雨,一个人在受伤的时候抗下所有,两人在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时候,做着同样的事,她为了男朋友去了更好的学校,因为理念不符跟学校的人起冲突,最终因为他男朋友的出轨让别的女人怀孕而彻底的离开这所学校,他曾到过这里,两个人只是笑了一下,他寻的是手臂有星星的女孩,而她只是礼貌,当她会到破旧的学校,看到学生,看见日记本的一切,她哭了,因为有个人跟她一般,她男朋友后悔自己的行为,给她很多封信,那一天他又来找她,当她看完所有信件,心又软了,于是原谅他,跟他回去,但是路上问了一个问题,理念又起了冲突,最终分道扬镳,理念相似的人就算绕个圈,是自己的还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终归不是我还是决定自己的日记每天写下去,不管多大的事,都值得记录,不应该忽略,如果有一天,失忆了,这也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看了几天严肃/悬疑题材的电影,昨晚东东为我们放送的这部可以说是轻松而有趣味、看完可以让人放松下来好眠那种电影了。
之前刚和QD小组一个姑娘务虚对务虚地摆龙门阵聊LOVE、MONEY与资源交换。
姑娘就坚持觉得在爱里面早早就谈钱是界化门槛是筛选的必要之举;爱的核心本质是资源交换,尤其是用自己的优势(恰好是对方的缺失)换对方优势(恰好自己的缺失)的一种经济行为。
飘飘然以为爱可以不染尘埃的,终究会被淤泥溅满身。
其实我完全理解她的这种想法。
现代社会各种光怪陆离,网上可随意发声及变换身份的莫测性,很容易增加信任成本。
用上一代父母常说的话来说就是:完全没有办法做到知根知底。
想要一开始就了解对方的经济,大概也是因不安全感而引发的自我防护吧。
而且从理性层面来说,如果一个人真的很看重对方经济,那即使和一个穷人努力酝酿感情了解接触,结果也可能惨淡。
这点本身没有什么值得鄙弃的,不信你把经济换成美貌/好性格/好家世/共同爱好/专业技能,也是一样。
人不可能被自己不认同、不欣赏、甚至鄙弃(不愿意费力去了解)的人吸引。
但我不能认同的是资源交换和明码标价这件事。
若一开始就通过经济进行匹配,很容易失察内心和真正的重要。
因经济是内在及一个人各项资源的外在延伸。
从内而外看,可以明晰。
以外为标准,常常容易失察。
好比同样的收入。
做文化产业的/做餐饮的/做黑恶生意的,可能背后的人的内核是迥异的,而这份迥异才往往是决定我们会不会继续接触/会不会相爱/会不会幸福。
恰恰好《教师日记》这部电影就展示了什么是爱情&爱的产生并不是先匹配条件,再资源交换,再相爱而是,先被自己喜欢的吸引,再了解,接触的过程里发现越来越多匹配点,三观合,才水到渠成走进现实生活如果不相信爱情会萌生于条件匹配之前,也不接受可能的变化,怎么可能遇到爱情呢?
不同学术背景、家庭背景、成长背景、工作圈、人际圈、爱好特长、地理坐标下的我们,又岂是经济二字可以完全概括的呢?
在我看来,爱情不是用自己有的换自己没有的,而恰恰是两个灵魂契合的人发出了共鸣声,从而一起成长到更好之地。
势均力敌比实用主义重要。
自爱自立比靠他人之爱(庇护)立身重要。
你等着,我来了。
我来了,你等着。
同路前行,这才是爱情啊。
在还没有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只听名字“教师日记”,我能想象到的就是在一个还没有落下金黄树叶的秋天,午后的阳光有点儿耀眼,校园里两个老师的点点滴滴。
后来,电影证明了我匮乏的想象,是在泰国,有船,有海,有小孩子的童真,有忘记时间的情愫。
不知道是冥冥中缘分的号召,还是说所有过往的感情都可以归结为缘起缘灭。
有情人相逢时是难得的命中注定,如果有一天月老不小心发现了之前系错的红线,把它们重新解开,好好整理。
那一切又重归现实。
还是说从一开始就能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是一场错误的缘分。
就像船屋学校的Ann和Song, 不同时空里,同样的境遇,我体会过的生活你也体会过。
靠着一本Ann在船屋记录的生活日记,Song感受着Ann的滴滴点点,船屋的生活不再是被囚禁的孤岛,反而成为了对自己最真实的剖析。
一年前Ann在船屋经历的一切,一年后的Song也似曾相识的经历了一遍。
Ann因对船屋附近的海水过敏,胳膊上起了皮疹,回陆地看医生,和同去的男友吵架分手。
Song因独自驾驶小船,发电机伤到了胳膊,回陆地医院包扎,目睹了女友的背叛分手。
Ann失恋了体会跳海的感觉,Song带着回忆的摩托跳海。
直到Ann在日记里记录的故事Song都有意无意的体会过后,Song才发现对Ann的了解日益加深。
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哪怕靠着你的笔记,你曾经教过的孩子,你曾经在船屋角角落落留下的印记,我也能慢慢了解你,发现你对教育的赤诚以及彼时你善良而又美好的品格。
直到Song被Ann留下的一切治愈,或者说在这个不同时空中Song懂得了Ann, 也懂得了自己。
现实和魔幻的交点,就是爱情。
船屋,学生,海,日记,Ann和Song所处的不同时空是现实的,可是发生在他们身上似曾相识的故事是魔幻的,怎么会有这么像的两个人。
后来,兜兜转转,见面了却又错过,以为只是一场空留遗憾的缘分时,怀着男友孩子的女人找上了即将结婚的Ann,才给了Ann和Song的相遇带来了一点儿时机。
再到后来,原谅男友差点儿就要和男友复合的Ann。
在看到这些片段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替他们紧张,怀孕事件已经够狗血和不真实了,我真的不担心编剧的脑洞总会让Ann和Song相遇的。
果然,最后带着失落心情的Ann以为没有等来Song时,身后船屋周围的小灯亮了起来,在傍晚船屋小灯的映衬下,微光打在小船上Ann的脸上,她的面容也变得温柔起来。
如果以前,我看到这一段,会觉得狗血,为了相遇而硬生生的加上不真实的桥段。
但如果是真正合适的人,是真正的爱情的话,那兜兜转转还是会相遇的。
上天会真的为了给这不可思议的缘分加上很多魔幻的剧情,直到你们相遇的那一刻。
曾经有一个作家说过:“我们为何孜孜地渴望爱情呢?
因为爱情是真实和魔幻的交汇点。
”那为了不辜负最好的相遇,我们是否又能足够幸运的生活在魔幻现实主义中呢。
电影中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台词:“有时候,对一个人的思念,也会让我们得到不可思议的幸福。
” PS:教师日记让我对老师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任何一名老师都可以教书,然而育人就不一定了。
也许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中当一名老师才能完全做到教书育人。
机缘巧合,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且都是后半部。
第一次看的时候,感动于两位老师对孩子的爱,对于教师这份执着,却执拗于导演处理安妮感情故事的处理上有些俗套。
第二次看的时候,理解了导演和编剧对于女主感情情节的安排,想真诚的对他们道几句感谢。
青春的电影,自然要聊到爱情青春的爱情中,充满着诱惑,迷茫,坚持,固执有我们推崇的,鞭挞的,不齿的,彷徨的关于各种的情绪,电影中,无论是从情节的处理,人物的演绎,情境的剪辑,各个角度都将青春的气息,青春的情绪,诠释的十分到位,堪称完美。
看他们,似乎就是在看二十来岁的我们。
生活可不就是这样么?
如果二十岁看这部电影,看到的估计就是上面的东西了。
可作为三十几岁的我,仿佛可以看到,可以理解导演真正要表达的东西。
他想穿过青春片的视角,戳中我们内心的柔软,提醒我们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只有“我”,只有自己,只有空虚寂寞,还有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人生的价值,除却“副校长”的价值外,还有我们给予社会的回馈。
该剧真正打动我的,是安妮对于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桑老师对于老师这份职业的憧憬、敬畏与责任感。
桑老师,最初来这里,只是因为,这是一份工作,工作而已么,用不用心无所谓,赚钱的手段,糊口的工具,而已。
可是在跟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在读安妮老师的日记时,他的社会责任感被激发了。
暴风雨来了,保护孩子们;用心跟孩子们讲述“火车”的样子;去辍学的孩子家里,帮工,只为了,他以后到社会上不被骗。
那样的环境中的孩子与大人,所谓那样的环境是,孩子不知道何为“理想”,长大了也只是要照着现在大人的方式,“活着”而已。
大人甚至于觉得读书,还没有捕几条鱼来的实在呢。
看到这个场景时,我被噎住了,有种“欲哭无泪”的绝望感。
桑老师,没有绝望,他坚持他认为对的事情,他按照他们的想法来解决问题。
你不是说,读书耽误捕鱼么,好办啊。
少的鱼,我来捕,我来替他捕。
你只要同意他去读书就可以了。
后来,每次看到安妮和阿聪忸怩的表情,我猜想,他们肯定为此争执过。
安妮渴望解决的问题,被桑老师用质朴的方式解决掉了。
安妮心中,是否满怀感激呢?
最后,安妮不顾一切的跑回去,为的就是见一面那个跟她同一战线,帮他解决问题的同事。
这份心情,我可不想理解成为小女生懵懂的爱情啊。
当她看到他,他看到她时,桑老师用喊的方式的打招呼,安妮老师,你好。
清澈,纯净。
响彻夜空。
被揪着的心,忽然松开了,嘴角咧出了笑容,长吁一口气。
被“遗弃”的学校,被“甩”的老师,从不孤单啊。
谢谢充满了爱与期待的老师,谢谢单纯的孩子们,谢谢一直记挂他们,并为之努力的所有人。
先说我最喜欢的两个画面,一个是暴风雨来的时候,song一边用手臂护住孩子,那本日记被风雨吹走,他只能看着日记掉到水里。
我猜想,应该是一种取舍吧,你要保护一个东西,可能也要失去一些。
第二个就是song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做火车的感觉,用船拉着房子在水坝绕了好几圈,画面又美,还是一件特浪漫又酷的事情。
就像Anna男友说的那样,song一直是个充满活力的人。
单纯来看他们经历的这些事,其实就是一部成长史,男主在雨中护住孩子没有去捡日记,当日记中读到那个男孩子放弃读书,他用自己的方法又让再次回来,一方面完成了Anna的心事,一方面自己也变得不一样了。
后面知道她要结婚,开始漫天的失恋,决定辞职后再去学习,男主就是一路成长,当然是受那本女主的日记。
女主一样,开始自己一个人留下来教书,和男友跑去清迈教书,因为种种原因让她觉得,水上学校才是最适合她的地方。
又回到水上学校,最后在火车前面,说出了那句话,因为我们都没有好好了解过。
决定回去留在学校等song。
也是一部成长死还有两个感悟。
幸福就是一件件有成就感的小事组成的,这个道理我很早就知道了,只是我没有刻意的去提醒自己,只要每天有做到一件觉得有意义的事,就该是快乐的,毕竟女老师每天教乘法不也是幸福嘛。
有时候,生活没有那么多原因,更多地是突然降临为什么。
女老师问他想干什么时,男孩很笃定的说只是想帮父亲打渔,并不觉得读书有什么用,包括剩下的六个孩子,他们眼里没有火车,也没有除了那个水坝之外的世界。
女主在婚前三个月发现自己男友居然出轨,生活就是这样猝不及防,毫无缘由。
没法解释。
女老师教的时候有七个孩子,男老师最多只有5个。
所以啊,生活的无奈到处都是啊。
不过总归是幸福的,假如真实,这些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生活也就是一段段好回忆在老的时候发光。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下午打开了这部电影,恰好画风也是风景如画,小伙伴说看了这么多年电影,不如写点影评试试吧,于是乎,多年之后动笔,选了这么一部平实的电影开启我的影评生涯。
关于教育的电影有很多,但这一部绝对不是属于优秀的。
关于爱情的电影就更多了,但这一部绝对属于无厘头的一部。
豆瓣上的7.8分中,有那么一两分是因为山水如画,俊男靓女加上去的。
尤其是男女主角坐着小船飞驰在河面上,简直美呆了,一点儿也不输大片中俊男靓女坐着豪华游艇飞驰的画面。
于是导演在整部电影里放了无数个这样子的画面。
故事的主要情节中关于爱情的部分,大概就是美女教师被发配边疆一年时间以后写了一本朋友圈,然后跟着副校长未婚夫去城里混了,中二男主角随后被发配边疆,因为被劈腿失恋了,然后因为女主角的那一本朋友圈爱上了女主角,寻找女主未果却发现女主角已经订婚了,然后又失恋了,然后离开边疆去进修。
然后女主角被劈腿(PS:副校长搞大别人肚子),女主角痛彻心扉发现最爱的还是边疆那些淳朴的孩子,于是回到边疆,看了男主在自己朋友圈里留下的留言而爱上男主,最后他们相遇整个故事就结束了。
关于爱情的部分实在是无法跟《触不到的恋人》相比。
这部电影值得一看的,就是美如画的风景,美如画的女主。
至于教书育人的部分,只是蜻蜓点水似得带了一下读书的重要性以及男女主角更倾向的教学方法,(PS:大家看看体育老师是怎么教数学的),实在谈不上深刻。
除了教育还有爱情,我想剩下的就是在最前面提到的,风景!!!
泰国真的是好山好水,看完这部电影我只想去那样的山水中浪一圈。
我给这部电影的整体评价是:差评如果是作为一部爱情片,毫无吸引人的地方,男女主角莫名其妙就相爱了。
像我这样代入感极强的观众,也只是因为女主的美貌而爱上了女主,而影片却非要说男女主角是神交。
像《爱在黎明》系列,看着听男女主角的言语交流,有种句句入心坎的感受,无论代入男女主角,你都会爱上对方,但是关于这部电影,非要给个理由的话,我只能说是因为寂寞的男主和被伤透心的女主在意淫中相爱了,而恰好两个人都长的很好看,于是一见如故(长的好看的人就叫爱情,要长得难看你去试试??!!
那就是见光死)。
而如果作为一部阐述边远地区教育问题的影片,实在是不够深刻,男女主的莫名其妙爱情的戏份太多。
总体评分:三星,其中的一颗星来自于山水如画以及漂亮的女主角。
一个关于思念、坚守和帅哥靓女的故事——《教师日记》首先,这是一部泰国电影。
(废话)提到泰国电影,很多人也许先想到的是《拳霸》,me too,但是,我要告诉你,看完这部,会完全颠覆你对泰国电影以及泰国的印象。
影片的开头,是两个招校长烦的教师(一男一女),被发配到一个边缘的小学从教。
看来,得罪领导在哪都没有好果子吃。
(同意的举手)一路车船颠簸之后,他们来到了“宁古塔”。
不过,不是什么苦寒之地,而是山清水秀、俊男靓女谈起恋爱来都不嫌差的风景之地。
(难怪2013年中国人去泰国旅游的人数就达到了300万以上。
)好了,你肯定会想了:靠!肯定是这一男一女苦命鸳鸯互帮互助,互信互爱,最后有情人终成了眷属……那么,我只能说,你想多了。
这一男一女是先后被反配去的,女的先去,留下了一本日记……说到这,我不得不夸一夸导演了。
正是他娴熟简练的叙事手法、完美的画面风格促使我没有在影片开头的5分钟里换台去看美剧。
就这样,他们一前一后,带着无奈、不甘、和对恋人的思念到了这里,看到这,我想起很多在边远山区执教的同学,他们最终的结果就是,找一个当地的龅牙妹结婚,然后生两个孩子(因为国家只让生两个)。
他们是否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掏出手机,不好意思,我们那阵没有这个东东,应该是掏出“心机”,想念一下城市的生活,想念一下曾经的恋人,sorry,不知不觉出镜了。
好吧,愿你们幸福,同学们。
边区的生活注定是艰苦和不被人理解的。
当你的恋人抛弃你,当你觉得生活抛弃了你时,你是否也曾经和片里的soog一样,骑着摩托一路啜泣,悲哭这“在大便上的人生”。
当女教师ANN 的男友抱怨说:你在那穷乡僻壤,就为了教5、6个学生……“7个!
”ANN说,“我的学生有7个。
”也许,当我们的人生中有什么需要坚持的时候,我们可以像ANN那样坚定的说:“7个。
”不过,ANN终于还是决定要走了,因为结婚,和未婚夫到了大城市教师。
而这时,男教师SOOG来到这个水上学校。
寂寞孤独同样来袭。
能让这个眉清目秀的男孩坚守下来的,就是前任ANN的一本日记。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当暴风雨来时,为保护学生,SOOG只能眼睁睁看着日记本被水冲走时的心痛。
那是他的“圣经”啊,因为,“有时候,对一个人远远的思念,也会让我们得到不可置信的幸福。
”然而,世事无常,ANN因男友的背叛,伤心的回到了水上学校。
而SOOG却生怕误人子弟,要回去深造,离开了水上学校。
两个可人再次擦肩而过,令人着急。
终于,SONG寄信回来,却被熊孩子扔到了厕所。
天哪,我在想,这是不是泰国版的《触不到的恋人》?
还好,泰国导演和中国导演一样,也喜欢大团圆结局,最后,ANN还是和SOOG在水上小屋不期而遇。
什么都不用说了,只是轻轻的递上那本《教师日记》,真的什么都不用说,因为,我们在思念的空间认识已经好久了。
顺便说一句,这部电影的男女主人公清新靓丽,搞不懂为什么国内的导演,只要一拍到老师,总是拍成苦情戏,教师到最后不是得了绝症就是悲苦一生。
总之,这部《教师日记》是近几年我唯一能沉下心来静静看完的清新文艺电影,强烈推荐!
很好的片子诶!
很喜欢女主角anna老师,我也很同意anna老师说的,为什么凭纹身就判断一个人!
虽然有点讨厌校长以貌取人,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片子的无缝,感觉很棒,就像song老师说的,anna老师的日记就是他的秘籍……anna老师的未婚夫我就猜编剧要把他写成渣男了!
因为anna老师和2老师走到一起势必要拆散原配...哈哈套路!
不过最后anna老师说的很对,两个价值观不合的人真的可以继续走下去吗?
不过....13年你才发现价值观不和是不是有问题!?
哈哈,电影而已不要想太多....
据说泰国电影最有名的类型是恐怖片和小清新,鉴于本人胆儿小,看贞子看不到五分钟就吓得关电视,所以只能欣赏的了泰国的小清新。
不得不说,看泰国小清新片是个享受,景美人美故事清新,还不时穿插点搞笑情节让人忍俊不禁,令人看完心旷神怡。
昨天看的电影叫做《教师日记》,故事蛮简单,就是前后两年里,有两个老师分别来到水上学校当老师、给孩子传授知识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长的故事。
电影的叙事方式有点《触不到的恋人》的感觉。
后来的song老师找到了前任的Ann老师的日记,里面写着她在这所水上学校里的各种经历、心情。
美丽的Ann老师是个有些个性的女生,她认为好老师的标准不在于外表而坚持不洗掉手臂上的纹身,被校长发配到偏僻的水上学校任教。
水上学校远离城市,其实就是两间漂浮在水面上的房间罢了,连学生也只有寥寥七人而已。
Ann老师一开始跟校长赌气,坚决去了水上学校,虽然环境恶劣,经常没水没电、还不时蹦个蜥蜴、漂个死尸(字面意思)么得,她却不知不觉中跟孩子们产生了感情,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记在了日记里。
Song老师看着日记,感受着她的喜怒哀乐,学着她跳水、给孩子们上课、玩闹、量身高,体验着她所做过的事情。
同时,也把自己的所学所爱教给孩子,还主动去联络失学的孩子弥补她的遗憾。
不知不觉中,她好像就活在他的生活中一般。
终于,Song老师忍不住心中的好奇、爱慕之情,问到了Ann老师的去向。
原来Ann老师答应了相恋13年之久的男友的求婚,去了男友所在的清迈的学校任教。
Song老师顿时觉得自己失恋了、还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黯然失色……而事实上,在“正规”学校任教的Ann老师过得并不开心,学校对她的体验式教学方法非常反对,认为只要学生死记硬背记住知识考试能考个好成绩就行。
男友也站在学校一边,持同样的观点。
Ann老师极力忍耐将就,却发现男友一夜情让对方怀孕,人家直接挺着大肚子找到教室门口。
事业和爱情双失意的Ann老师决定重返水上教室。
在那里,她找到了自己当时的日记,发现了Song老师留在日记上的笔记,通过他的笔记,她觉得自己虽然从未见过他,却感受到了与他相似的感觉。
他也慢慢走进她心里。
一举一动里、一颦一笑里也有了他的影子……前男友来找她,她找出这一年来每个周前男友寄给她、她却从未拆开的信,看了一夜、想了一宿,决定跟他走、原谅他。
前男友却阴差阳错的把那个日记本也带了出来。
摩挲着充满回忆的本子,Ann老师问前男友,如果孩子们从未看过火车,有个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认识火车,就用船把水上排屋拖着走演示给孩子看,对这种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前男友依旧坚持成绩论,他的答案让Ann老师认识到,两个人的理念果然不同,于是果断分手。
带着一丝期望,Ann老师重新回到水上学校,看到黑暗中貌似空无一人的排屋,Ann老师失望调头准备离开的时候,灯突然都亮了起来……她冲进屋里,终于看到了那个他……两人相视一笑,握手,互相自我介绍……完……原来两个人相爱,还可以有这样的方式。
做你做过的事情、听你听过的歌曲、看你看过的书、走你走过的路、欣赏你欣赏过的风景……过程中,发现我们爱好相似、追求相同、理念相契,虽然未曾谋面,却如同认识了很久……终于相见时,微笑如同老友……就这样一直到老……
有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
很小清新的一部泰片,一定有人喜欢的
无聊
我在文字里即爱上你 浪漫简单美好 只是女主男朋友太悲剧 硬生生地被编剧写劈腿了
千言万语,百转千回,终于等来一句,萨瓦迪卡。
泰国的爱情片还都挺好看的。
还是有幻想,还是有激情,还是相信美好,相信真善美。好,我似乎总觉得我将丢失这些东西?现在就开始怀念了!
是很小清新,可是这种爱也有点不可思议吧
泰式小清新。将“作”和“逗比”进行到底。[笑抽]
完全就是在模仿触不到的恋人吧,发展模式意料之中,没有新的惊喜,一般般而已的普通爱情故事
整体略显拖沓。部分情节让我害怕。不过还是有泰国电影的喜感。还行,末尾小甜蜜
忒扯了
其实编剧还是蛮有巧思的,但是也许是我长大了吧,这类电影感觉与我渐行渐远。
好在创新客观,不错是不错可惜没剧情,片段拼凑!
时空交错的暗恋日记。泰国影视剧标配是不是都得有一个渣男啊…Bie宝好可爱哈哈哈
感觉已经对泰式小清新免疫了....说实话不好看.
@2024-06-02 17:05:12
风景很美,小幽默的爱情故事总是讨喜。只是为了让男主女主在一起,男二一次又一次渣而炮灰,女二也是纯渣。情节是硬伤。可是男主女主都很喜欢。的确,三观不同怎么谈恋爱?
始终不明白,我们国家从来不缺少这样美好温暖简单的故事,可为什么就是没有这样的电影呢?中国电影人请低下你们高贵的头好吗?在强调所谓艺术在展现所谓个性的时候能不能先把导演必修课学好?先把蒙太奇用熟练了,用画面讲个囫囵故事吧~
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