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各位艺术家致敬!真正诠释了扎根生活的、如此真切的“浑身是戏”!算是十个公益短片拼接成的电影,真实真挚,切中要害,直戳内心,刺激泪腺。
如果故事之间更有层次感和逻辑感一些可能会更好?父辈与子女角色的互文——爱的传承,时不待我父辈“老来宝”的活力生活(攀岩、聚会、骑行、整容、网恋)——"做孩子的过程"似乎也是个轮回呢,珍惜为数不多的自由开心就好啦最发人深省的故事“母亲的生日”——满怀期待梳好妆容,门铃一直响,我等的人却依然没来——再多的物质也比不上你的惊喜出现,常回家看看不只是口头禅最羡慕和感人的父母爱情“老两口”“守候”——始终不相信老伴儿走的现实而每日把最爱的汤送到重症病房——不言不语但眼里心里都有你,有所执念都是因为你最贴切的现实映像“父亲的花”“爷爷奶奶我爱你们”——你的无奈不解/烦躁不屑甚至恶语相向实际上是无形的伤,不过他们只会一笑而过。
岁月带来的隔阂是必然,对此我们只能多设身处地为长辈想想。
"生命更多的是过程,所以导演们的重心没有在生与死之间的煽情,同时影片的目的在于让青年们去思考亲情,了解对老人的爱。
"
十个小故事 不同的老年生活以后的自己会过上哪种 我还不能预测 但希望爸妈年迈时我可以陪在身边(今天吃晚饭时,妈妈说她前段时间去大姑家,吃饭时大姑的大女儿和小儿子以及他们的孩子们都在,一家人好不热闹,言辞之间透露着羡慕,其实我也很想很想一家人在一起呀 每次放假前都期盼爸爸妈妈要是也在身边的话该多好 然后就很想很想回家)就在我写这段短评时 我幽默的妈妈已经惹得我大笑了一分钟我想陪妈妈笑到90岁吖
非常催泪,眼泪花花花花花的流个不停。
鼻涕也提溜滴溜滴溜滴溜滴溜滴溜滴溜滴溜的流。
好久没看过这么催泪的电影了,得有五六年没这么感动了。
这次看完这个电影瘦了十几斤最起码,简直是开心。
准带着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大舅二舅三舅四舅一起来看。
这么好看的电影为什么豆瓣上没有评分?
为什么?
好电影不应该这么被埋没。
大大概概是七八个短片的形式,像极了这几年连续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and家乡,尽量让这么如此庞大的老年艺术家群体都展现出来。
黄宏作为电影的总导演来支持四位年轻的导演完成他们的短片作品,其中还有他自己的女儿,四位导演通过一上来的短暂讲述来浅显的勾勒出各自短片的;在电影最后的片花之中,将老艺术家们当时的成名作轮番播放出来,对于8090后的观众来说,这些影片都太过久远,有些只认其名,有些只吻其面,只晓其作,对于亲情。
第一篇故事显然是从另一个角度,姥爷没有去过什么地方,但却有着一颗不曾老去的心,在这其中,门口静静等待着宿命的老头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亲情,小孩的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而最终老人的跌倒。
所演绎的一段孩子与母亲转换身份的老年痴呆,刘佩琦这种年龄段的在电影之中只能算是中生代的演员,回想起小时候妈妈对他,似乎转眼间就变了身份。
要说最搞笑的肯定就属雷恪生的那段,前面一直都在欢乐,没有年轻人的出演但依旧出彩,直到雷老所饰演的人物彻底的离开,情节急转直下,看是飙泪。
于兰,引入了当下海底捞的外卖形式,电影之中的讲述方式是有形式但没有内容,没有一个晚辈来问候,仅仅是送花的快递小哥和餐饮的外卖小哥,是年轻人所说的仪式感,年青一代都在奋力的满足对方的仪式感,但殊不知年长的人们对仪式感却更为看重,依然看到了张艺兴这种流量小生的参与,简直是一部让人泪崩的电影,虽然没有很悲壮的镜头,但就是一件小小的被褥体现了老人对孩子无尽的关怀。
我30多岁,才毕业十年就想过上剧中老人的生活,羡慕呀,幸福呀!!!
体制内也有很多年轻演员,多去拿年轻演员练练手再来霍霍老艺术家可以吗?
前三个很不错,尤其第一个自行车🚲,马苏的也挺好,于蓝和刘佩琦老师戳中泪点,差点冲动给了满分,能坑一个是一个!!
于蓝老师于上映次年去逝了,致敬。
其余的年轻导演,多去品尝一些人间冷暖再来拍戏吧,总导演黄宏,其余导演也都是体制内的吗?
体制内的导演门槛太低了。
好好工作,争取还清卡债,能有多余的钱缴齐保险。
我家里也有两辈的老人,这些赞助的老龄事业基金会,安心养老什么的,我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争取有生之年能过上让他们关注的对象吧。
一个蜷居在城市角落的孤寡青年的自白。
很遗憾今天才看到,虽然2019年在办公室讨论了很多关于怎么在会员单位里播放这部电影的方案,看到片头片尾字幕中那么多熟悉的同业与伙伴……而如今竟已过去了这么久。
2016歪打正着的进了这行,中间想过退出,然而如今再入仍不后悔。
养老不赚钱,又苦又累,尤其在2020伊始这全球的意外之下,养老人舍小家守大家的苦,有时候真的需要情怀来给自己力量,更需要社会的关注,zf的投入。
这部片子,行外人把它当成电影,然而我要说,这四个年轻人真棒,他们从叙述的角度,不加评判的给你讲述十个小故事,看似普通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然而每一个都让人热泪盈眶,片尾片花与老艺术家的互动最终让泪尽情流。
你们熟睡的夜晚🏙,有我们守护雁过留痕。
这部片子不是给老年人看的,而是给我们这些“未老”人群。
我们都未曾老去,不知道“老”是个什么滋味儿,但是我们要努力去尝试了解,要不断学习,让我们能为这个日益增长的群体做些什么,因为他们可能是不久以后的我们的父母,甚至很快也会是我们自己。
失能、失智、阿尔茨海默、意外跌倒、子女在社会中的压力导致,不能陪伴,失独、独居、丧偶等引发的各项心理危机需要专业人士的化解与治疗,等等等等……这一切已逐渐成了生活的刚需,家庭需要转变观念寻求专业的机构养老,养老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努力缩小不同星级之间的专业差距,同时社会与上层建筑,加大对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机构的扶持与政策优惠,同时尽快启动并落地长照险等物质保障,让专业的机构养老不再是一小部分人可以独享的晚年,真正的实现养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初心,实现每一个老人“老有所依”的晚年最大的心愿!
守着你们的时候,我们也会思念家里的老爸老妈
这个电影也太好哭了吧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看见生活都可以看过一个人的一生老年人是孤独的但我不希望他是孤独终老的我一直在想要不要活那么老我一直在想爸爸妈妈离开我要怎么办我一直在想一家人可不可以一直一直在一起怎么办,还是害怕的害怕时间走得太快害怕我还没有长大爸爸妈妈就老了害怕还没有好好陪陪他们就走了爸爸妈妈我很爱很爱你们
温暖,现实,感动平凡。
当父母渐渐老去,似乎很多成长的故事被我们不经意间遗忘了,影片虽是流水般的记录,可是却可以勾起我们最深的记忆。
只有远离家乡才知家的味道,养儿方知父母恩,辛苦操劳一辈子只希望儿女幸福,那么长大的我们能否如父母呵护儿时的我们一样去守护他们的晚年?
孝敬老人,不是隔空慰问而是有温度的陪伴!
无论戏外的信、鞋子、牛奶,还是戏中的陪伴与牵挂,都映射出了我们身边一个个平凡又温暖故事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与真诚暖心的中青年演员们的相聚让首映礼感动满满,他们的温情出演也让一切如你这部电影更富有意义孝老主题公益电影《一切如你》发起重阳节倡议:致敬前辈,孝老爱亲,向上向善。
《一切如你》是由秦怡、于蓝、谢芳、于洋、田华等十六位老艺术家,携手奚美娟、刘佩琦、王志飞、聂远、张艺兴等十六位中青年演员联袂主演的十个感人故事,温暖巨作值得期待
一定要看电影一切如你哦!
出发点和立意是好的,但选材不敢恭维。
十来个故事,大部分非富即贵,忘了在中国的广大农村还有远远多于这个数量的老人更需要关注,他们不是没有辛勤努力才如此,而是历史、时代和时事造就的,甚至是做出了很大牺牲的,为了其他的……才如此。
并不是影片里的就不应该关注,如果只有一两个甚至三四个故事也罢,可十来个居然没有一个,还号称是中国首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推荐影片(能代表中国的老人吗?
),忽略了多数老人群体,实在说不过去。
也许,自带光环的编剧和导演们确实没有经历或面对过。
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关注和在乎过。
想起了当年,想起了曾经。
再看看现在……更理解了那个人,还有深深的怀念。
居然是2019年的片子了。我还以为是2021新春出的呢。
张艺兴是非演不可吗……
若干个故事拼凑。看四十分钟弃剧,太煽情
简单真诚的公益电影,老戏骨算是本色出演吧,自然的细节令人感动。可以把小单元拆成公益广告,适合慢慢回味。
沙东贱种徐囡楠
看睡着了,看了二十分钟
好电影,感动又温暖。
作为一部电影的话,它无疑是失败的;但是这内里想要表达的,对于老年可能的遭遇却很真实,最打动我的是那个桃酥单元,但愿最亲近的人不要忘记彼此
房子都很大,生日有银行和保险送鲜花。老伴就是互相嫌弃却还在一起。
10个小电影,都挺感人好哭。
我只能说 这是非常乌托邦的老年人们 经济条件良好 家庭无忧无虑的生活
19年排片很少,跟着艺兴粉丝包场去看了,当时只是单纯的感动。今年爷爷离开了,再看一遍,一切都更感同身受了
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与发展!
很温情,不说教,点到为止,很不错。但同时我也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些都是城市里的老人,那些农村的老人们,可能情况就没这么好了。
向老艺术家致敬……吧!
夕阳红短篇合集
👴笑辣,一星给老艺术家,在标放看这个还不如在外面跑步
片尾老戏骨们年轻时的容颜,真让人感慨时间都去哪了。
艺术的基本是什么?最基本的要用手中的机子拍出点什么关于自己至亲的东西。摄影影视,最基本的无非是记录。如果连自己身边的亲人爱人朋友的美好都留不住又何谈好电影好导演呢?在点映现场一会哭的稀里哗啦一会笑的不成。四个青年导演,十个亲情短篇,历时两年的拍摄,小制作小片酬,削减过多的技术,追求简单情感路线。老戏骨们尽力演出,真的不错!有几个小短片无论是戏文还是拍摄都很值得学习。
《一切如你(2019)》 (2021.8.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