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喷后赞。
故事结构 以辛弃疾的视角讲述整个故事(其间虽添加了一些反派描写,但只是作为主角行为的反应而已), 从头到尾平铺直叙,略显单调。
主要事件 难度过低,完美继承了抗日神剧的敌我强弱设定,很多情节不合理。
比如四凤闸一战,辛弃疾带领本部义军防守,几乎被全歼,此战金军兵力2000人,相信辛弃疾的防守部队人数肯定不止500人。
而在截粮一战中,辛弃疾却率领500人 完胜5000金军。
若是奇袭导致金军大乱,尚且合理。
但影片中虽然金军遭袭,但代到义军冲至阵前之时,金军已然列阵完毕,而金军主帅也能镇定指挥。
结果辛弃疾正面杀死主将而胜。
请问如此战力,此前四凤闸之战是如何惨败的。
再之 辛弃疾摔50精兵闯营斩将。。
大白天,金军过万,营寨高磊,正面进攻。
呵呵,别说辛弃疾,就是50名手持M16的特种兵进攻,也万无成功之理。
那个王爷也是塑造的老谋深算、精通兵略之人。
依凭营寨一阵弓箭,还不都成刺猬。
本片编剧抗日神剧的剧本写多了吧!
也因为主要事件没难度,相对于辛弃疾的人物形象也相应削弱。
某些段落有为了发生事件而生事之感。
故事主题隐晦不明。
故事主题的表达,并没有在剧本中体现出来。
影片更多的在堆砌事件,而影片展现的角度也引导着观众关注事件设计,而很少察觉出事件所表达的影片主题。
辛弃疾所代表的家国情怀更多的是主角的嘴巴讲述阐明的。
(这个问题,编剧与导演都有问题) 故事的人物设计有大问题。
人物纸片化,且没有深入的挖掘。
而人物间的情感与矛盾没有起到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很多时候人物性格和动机的前因后果也没表达清楚。
也就耿京、贾瑞这个人物鲜活些。
影片节奏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之感。
导演对于各种场面的掌控力很强。
快慢得当,深浅有序,称得上专业级。
但缺陷也很明显,影片过于工整,欠缺惊艳之设计。
影片在展现人物情绪方面略显欠缺,很多地方略显生硬,未作精心打磨。
主角辛弃疾的几处表达还是相对到位的。
作为一部历史人物影片,希望编导们在创作之时,作更多功课,设身处地站在历史和个人两个方面去描写历史人物,如此方能让观众信服。
本片综合来看还是优秀的,推荐大家观赏。
深秋逢骤雨 古宅寄残躯征战十几许 旧人何所居白了少年头 红柿多如愁叹我辛弃疾 酒醉方无忧我曾闻少年的你,也遇见过吹角连营的你。
意气奋发,生而为人,或许在别的朝代,你会是不一样的你。
我曾为你晚年所感慨,可伶白发生。
或许这一切都是因为热爱吧。
因为热爱,所以你在。
因为忠君,所以认真。
一部电影,一个有血有肉的你。
不在于演员,而在于你本身的故事,才觉得有意义。
生活或许有一天会欺骗你,而理想不会。
也许我们每个人曾经都是辛弃疾。
只是现在不是了。
可伶白发生……
谢苗的电影越来越好了,这部《辛弃疾1162》,比那部《十三将士归玉门》强了很多!
谢苗加油!
💪💪💪中国武侠电影加油!
💪💪💪 这部电影虽然比之前强了不少,但是以前的老毛病还是没改。
一个是个人英雄主义过重,电影里有太多谢苗的个人打斗场面,这个反而会让人觉得辛弃疾只是个战斗英雄,而不是运筹帷幄的将军。
一个是战争场面实在有点寒碜,没有古代战争、战场的气势。
尤其是那场八百义军对五千金兵的场景,实在是太简陋了,也有可能是剧组受制于资金吧。
还有一个是结局有点仓促、有点过于夸张了。
个人觉得不如这样设计:谢苗带领义军杀入金军大营,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挟持住了金国郡主,然后金国王爷用叛徒张安国,换取了金国郡主。
谢苗一行大都全身而退,杀了叛徒为耿帅报了仇。
事后金国王爷觉得谢苗统率的义军威胁过大,于是调集大军全力对付义军,谢苗最终带领义军冲出重围南归大宋。
结尾这样设计,似乎更合情合理。
🤣🤣🤣 还有一点想吐槽一下,为什么谢苗电影中的儿女情长,总要以悲情收场?
这个是让我觉得很不爽的!
演霜花的女演员南笙,挺漂亮的啊,为什么就不能让她跟辛弃疾在一起?
导演非得要把他们分开,这也太残忍了!
🤦♂️🤦♂️🤦♂️
如果以历史传记的眼光来看,这部片里存在太多不合理甚至玄幻的要素,但是如果把它拉入武侠片的范畴,倒是相当优秀。
细致的形象,流畅的动作,侠胆、柔情,热血的剧情。
在影院看感觉除了个别台词不太打磨,还有演员演技不大行之外,爆米花需求还是很满足。
我笙确实美翻,难得领衔主演,但确实演技不能驾驭这种片子,还是去拍古装言情比较好。
领衔主演南笙死了个弟弟第二天就跟没事发生一样真的太生草了。
看了目中无人,比院线片好太多,去看是什么班底,谢苗,谢苗是谁?
不认识。
啊?
不对啊这是小时候一直演李连杰儿子的那个小孩(洪熙官还什么警察什么保镖里李连杰儿子一直双打的),小时候看多了和亲戚一直讨论说这个就是李连杰亲儿子吧,你看这打起来的动作把式配合和戏份和演技,这么硬扎的童子功。
不过现在感到好奇的是,小时候就这么强悍的硬实力了,还在李连杰的班底里演了那么多次主要配角,大家都能记住他,怎么这么硬的实力这么好的起步,现在咋一直做配角,或者演网大呢?
虽然说一些作品比院线武侠片好看多了。
也许就是在各种成分越多的圈子里,硬内功不是主要因素,也可能是谢苗自己的班底或者父母对一些情况认识的不够敏感,没好好认清楚和李连杰都演成官配了是上了多么大的船。
在家无聊,也就看了,大概就是中规中矩吧,有点牵强的是加入爱情戏,实属败笔,幼安的柔情用现代手法突出实属牵强,有一个画面众人都愿追随辛弃疾去报仇,本是激情时确偏偏插入感情戏,一军队的人看着他撒狗粮?
算美中不足吧。?。。。。。。。。。。。。。。。。。。。。。。。。。。。。。。。。。。。。。。。。。。。。。。。。。。。。。。。。。。。。。。。。。。。。。。。。。。。。。。。。。。。。。。。。。。。。
我觉得剧情还是不错的,节奏紧凑,制作也算精良,高于一般的网大水平。
辛弃疾起义,投靠耿京,追杀义端,联系南廷,张安国杀耿京投金,辛弃疾率50骑闯入敌军营垒活捉张安国,这一主线基本上也就是辛弃疾的传奇故事。
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是正剧,所以也没必要那么严苛的说这不符合史实那不符合时代,把这当个武侠片看就可以了。
搜索南笙的时候,看到了这部电影。
从小到大读过不少古诗词,辛弃疾是我颇为喜欢的一位老前辈。
点开看了一下,感觉还可以,基本符合历史事实,一些小改动,也无可厚非。
说到剧中的爱情。
辛弃疾也是男人,也是写出了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文人。
有个绝世佳人也不为过。
不过整部电影,我觉得还是有点点平淡。
剧情不够紧凑,节奏掌握的不算高。
对我来说,全剧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片尾曲署名的那几个字。
作词:辛弃疾
英雄的剧情都差不多,和历史的辛弃疾生平事件也对的上,演技、细节不错,而且谢苗的劲劲儿的感觉和大宋第一古惑仔很配,有武术功底,打斗很流畅,推荐一看。
最近几年,正经的古代战争剧拍的乱七八糟,虽然只有谢苗一个有名气的,但是并不差,有人说他不帅,有人说他用力过度,我觉着都是瞎扯。
一些黑子没有文化就罢了,素质也没有,真丢人。
这部电影总的来说,剧情比较一般吧,不过还算符合历史,服化道也还行,演员演技也算在线。
主要值得一提的是,终于有人拍辛弃疾了,也让更多的人知道辛弃疾不只是一个豪迈的词人,他更是一个杀敌千百英勇无畏的战士!
了解历史或历史人物确实应该从不同的维度去观察去衡量,这也是这部片子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所在。
说说辛弃疾的饰演者谢苗吧,不得不说演技很好。
作为一个喜欢辛弃疾多年的读者,其实我并不认为谢苗是扮演辛弃疾的最佳人选。
如果从五官外形上来说,年少时的幼安应该更有凌厉和锐气,而谢苗稍稍缺乏。
但他确实演的不错,至少在神态动作上,以及台词功底上都是做的很好的。
所以即便外貌上差了一些,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跳戏和不适,是一位很优秀的演员。
最后说一句,如果是喜欢辛弃疾的同仁,大家还是可以去看一看的啊。
毕竟很难得有人来拍了,虽然还是少了一些什么,但真的是更全面地认识辛弃疾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吧。
我永远为辛弃疾热血难凉!
驱逐外虏,生死不惧!!!
原来辛弃疾不仅是个文人啊~看不懂这个女主的剧情线……脸是不是整过头了。
居然不错,细节逻辑经不起推敲,但是在网大的经费里拍出了这么好的东西值得鼓励,多给一星。
兵推荐的。非常开心能看到宋朝题材电影,还是关于辛弃疾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民族问题才这么少。但拍的其实很一般。最普通的走路镜头也老在晃。人物造型很穿越,眼影烫发大背头。谢苗是个功夫片苗子,但功夫片已经没有了,而且他的文戏比较弱,和女主没化学反应,而且虽然难得的表现了辛的武气,但又丢了文气,完全不像世家出身,满腹韬略的大词人,而只是一个土匪头子。这不光怪演员,也是剧本的问题,把爱情,国仇家恨,阴谋等都写的俗套又肤浅。结局的女主挡箭,兄弟断后,男主老来恍然见女主幻影等情节简直超乎俗套达于肉麻了。主题没深挖,耿的死和宋的态度其实很值得玩味此外道具布景也都是一股廉价感。题材虽好,全白瞎了。其实如果说自己是朱元璋传,甚至架空故事,观感都能顺很多。
两星都给辛弃疾。一星给文 一星给武。
五分钟都多
看了几分钟,金人居然要砍死年轻女人?然后女人突然爆发手撕鬼子?
演员尽责的达到了导演要的效果,拍出了港台导演拍历史剧的感觉,小时候挺喜欢看,但是大了就感觉像看动画片。什么见龙卸甲,鸿门宴传奇都是这一个套路,把原本就很精彩的真实历史简化成热血动漫,这样就很没意思了,明明按史书拍会更跌宕精彩,但是拍电影的这帮孙子非要给你整点剩菜汤。
非常偏離我的認知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辛弃疾夜晚挑灯看剑。
马马虎虎可以看,其实风格是比较浮夸的,但看得出诚意,很想收住情绪,故事和人物不能说不好,但其实站不住脚,另外写评论再说了
不会主动选择观看的片子,观影完毕后觉得还不错,有剧情有排场(BGM见龙卸甲)以及有喜剧元素(决战前回头和女主说嫁给我,标枪射杀金人头目)。剧情被灭团的辛弃疾去投靠曾经的伙伴贾瑞,投名状成功后被义军头目耿京认可,又经历了被曾经朋友义端的试图策反,前往帝都面圣,回城后头目被一直不和的张安国杀害,前往金人大营击杀完颜速拔,失去妻子霜花和兄弟榔头
打斗场面粗糙,儿女情长占电影的大部分。看的我昏昏欲睡,太他妈无语了
比想象的好看,本身三星,为题材多一星支持~
配乐真不错。谢苗继续加油!犹记得谢苗的台词很好的,庙堂之上那一段多棒。
(耿京怎么感觉像“张宗昌”?)如果多些文人辛弃疾,我觉得更好,毕竟武状元有了苏乞儿就够了。(过于单薄了,过于儿女情长了,过于狗血了)
表现辛弃疾的电影凤毛麟角,这一部拍的不错,起码比一些院线电影好
一贯的谢苗式大电影,一样的色调,一样的剧情,一样的武打,你把人改成二狗子,背景换到南北朝并没区别,这不是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不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辛弃疾,你把整个故事挪到抗日战争期间也成立
高中的时候喜欢稼轩词,读过不少他的资料,感觉选角和剧本都和想象的不太相符。影片里的辛是纯武将,完全感觉不到一些文人墨客的气质,活捉张安国是史实但连带着把金人王爷也杀了就过于夸张有点手撕鬼子那个味了,还有开头被长枪刺穿胸口却一点事没有,都是不合理的。个人感觉稼轩的气质应该是接近班超张灵甫,和传统武将还是不一样的
我给5.5分吧,感觉一般,仅此而已,导演的局限,不是拍摄一部历史史诗电影!
制作很良心,堪比院线了,演员表演也比一般的网大好很多,但故事讲的实在是乏善可陈,索然无味,看不到一点新鲜的东西,什么家国情怀,男女之情,兄弟义气,小人作乱,什么都有,什么都没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