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转山

转山,KORA,One Mile Above

主演:张书豪,李晓川,李桃,钮承泽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藏语年份:2011

《转山》剧照

转山 剧照 NO.1转山 剧照 NO.2转山 剧照 NO.3转山 剧照 NO.4转山 剧照 NO.5转山 剧照 NO.6转山 剧照 NO.13转山 剧照 NO.14转山 剧照 NO.15转山 剧照 NO.16转山 剧照 NO.17转山 剧照 NO.18转山 剧照 NO.19转山 剧照 NO.20

《转山》剧情介绍

转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改编自同名畅销书。 台湾青年张书豪(张书豪 饰)在大四毕业时,遭遇了哥哥的亡故,正处在迷茫期的书豪意外发现了哥哥留下的骑行日志,这个不骑车的青年萌生了骑行滇藏线替哥哥完成未竟心愿的想法,在经历了女友的离去后,他义务反顾奔赴丽江。在路上,张书豪结识了来自云南的骑行者李晓川(李晓川 饰),并结伴前往拉萨。第五天,他们来到德钦,李晓川因无缘得见云雾中的梅里十三峰而沮丧不堪;第六天,他们住在盐井的藏民家中,书豪与淳朴的藏民依依惜别;第七天,他们在曲孜卡的山路艰难前行,李晓川意外坠崖重伤。冬季的滇藏线格外艰险,而剩下的路,张书豪必须独自前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SD高达三国传永远的第一名妙女神探第二季风月场第二季水晶仙女小强大战外星人亲仇记你是我兄弟之牌王桃花源怪谈血战松毛岭燃烧身体的记忆战锋·尖峰对决火爆天王监视者灼眼的夏娜炭勇敢白鲸卡塔克侦探米娜产科医鸿鸟仙剑奇侠传三回声源头如梦我的同居小仙火线反攻V星入侵第二季米酒女孩黑暗的欲望第一季救命行动你好神枪手方形

《转山》长篇影评

 1 ) 情感荷尔蒙电影

小陶从南京发来短信,激情四射,狂赞《转山》。

我致电过去,他一番狂喷。

这让我恍惚间想起,若干年前,小强在编辑部时,谈起《变形金刚》时唾沫横飞,言必“3D是王道”的失控;以及秦五、迈子、小小,谈起邵氏电影时,双颊绯红的模样。

根据最近读《性心理学》有感,一定有什么东西触动了他们的荷尔蒙,我一厢情愿的认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就是他们的“情感荷尔蒙电影”。

我可以理解小陶(我何尝不是如此)。

他结了婚,生活有了责任,快要当爹了,离开在上海追逐的电影梦回到了南京,套上了世俗生活的纸枷锁,《转山》中冲破一切去西藏,等同于放下一切去西藏。

那是最容易激起所有“老男孩”“老姑娘”沉睡青春荷尔蒙的核子武器。

《转山》用了各种武器准确命中像小陶和我一样的人试图逃离者的G点,如:1、现实生活的不尽如人意;2、主人公的使命感:3、在路上式的流浪意识;4、遭遇贫苦学生的道德征服感;5、友情与爱情;6、战胜恐惧……就像一条铺设的铁轨,《转山》和《变形金刚》某种程度上一样,区别在于,后者准备了爆炸、笑话、美腿、机器人刺激原始荷尔蒙。

套用一个烂大街的概念,《转山》针对小清新的荷尔蒙。

当然,《转山》准确、有效,摄影指导杜杰,牛!

音乐和剪辑,准确;导演杜家毅是个善于引导观众情绪的导演,他很聪明,知道小清新们最爱的尺度界限在哪里,我想,他可以是一个不错的商业类型片导演。

希望不要误会,我不是不喜欢《转山》,恰恰相反,我也看时三度哽咽、也激动。

更支持于这样一个摄制班底的拼命,甚至想看第二遍。

我只是在想,这样一个个体趣味性的电影,除了打中G点外,还能提供些什么呢?

如果能有更多对生命的诫问和思考,我想,这回是一部值得留在影史的电影,当然,我隐约知道,这向前的一步有多难。

现在的我,不知该如何跨越。

不管怎样,《转山》值得进电影院一看,值票价。

特别在这个孱弱的创作环境里,他能让你完全投入进故事中。

 2 ) 《转山》等于“鸡皮疙瘩”

《转山》,预告片的每一帧画面都能瞬间让我鸡皮疙瘩乱起激动不已。

这些年来,凡是看到与骑车旅行相关的内容就会心跳加速、胳膊上起满鸡皮疙瘩。

别人在网上看到有关在西藏的骑车的贴子给我转发来我都不敢看,随便看到一点故事和照片就会有生理反应。

今年6月号《户外》杂志刊登了好友丁丁骑行最高公路山口的文章,朋友拿来给我看,我翻了几下就赶紧合上杂志,过了一会又翻看起来,然后再合上,再翻,再合……。

自从06年骑车走过青藏、珠峰、滇藏川藏后又沉溺于城市中生活。

时间飞快的晃过五年,身边的人群事物变化颇大: 成家的成家、生娃的生娃、赚钱的赚钱、升职的升职; 小兵混成了元老、姑娘混成了孩他妈;就连女友也快混成了别人的媳妇; 北京的房价涨呀涨呀涨,租房住的成本高呀高呀高…… 而我的心一直飘在外面,体重却越来越涨。

就这最近一年没什么运动就长了20多斤,一直自觉得健康的身体也查出了脂肪肝、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就差以前顶风尿三丈,现在顺风尿一鞋了。

人这一生,图的是什么啊。

--- 前戏完,注意后面有剧透 --- 带着一种膜拜之情,听说《转山》今天上映,想要尽快看到他。

片中每当在山野村庄、柏油沙石雪地的路面骑车时,我都会有生理反应。

但是感觉这种场面还是少的可怜,其中有一段音乐刚刚宏大一些,本以为这会是我使我生理上达到高潮,可是随着镜头向外拉,突然戛然而止。

好吧,骑车的路途中当然不只有这些宏大场面。

那么就流水帐式的回想一下片中故事: * 对丽江附近的纳西族没有任何描写。

第一天晚上貌似应该是纳西族的地方。

* 车后面的托包一看就是为了拍电影没真放东西,带上包了就很重了可他骑车骑的欢实着呢。

* 没有说明台湾人为什么要办(防)假(伪)证,恩,这事儿不方便说。

虎跳峡后面的路查身份证不是因为修路而是因为进入藏区,你懂得。

* 同行的赵兄(是姓赵吧)藏语说的这么流利难道是他三次骑车进藏学到的吗?

怎么大哥说话感觉像是满口的西北话呢。

(修正:经后来和云南人谈论,大哥说话是正经昆明话)* 滇藏/川藏线虽然都是在山中,但是山实在太高远,其实在山口或是面对十三座雪山时瞎喊是不应该有回音的。

* 在盐井怎么跟藏族当了妈的姑娘这么容易就对上眼了呢,男方亲友团就说了一句:她男人走了,自己带个娃;女方亲友团就说了一句:这小伙挺漂亮的。

* 从片中第一天开始我就有此疑问,不是每天都扎营的嘛,干嘛要走夜路,而且走夜路似乎没用灯,这样很危险啊。

果然,在赵兄说了回去后怎么怎么着之后,就合乎剧情需要的掉到山下去了。

恩,澜沧江峡谷的确很险。

都出了差点死了队友的事儿了,哪怕只是路遇的朋友,警察也会审你好几天的。

而且你这没身份证的台湾人警察怎么没把你遣送出藏啊。

而且你还没见着朋友的家人就把伤重朋友扔下了自己接着骑车走了这也不太仗义吧。

* 屋漏偏逢连夜雨,路况不好、车胎瘪了、天快黑了没赶到地方、这时再下个雨。

恩,这事常有。

* 冷不丁的主角梦中云游看到了一头白色独角兽,这挺无理头的。

* 一路蹭吃蹭住又扎营,这么多钱不知怎么花的。

哦想起一句台词:下了这个山有个村,那有家店的牦牛肉很地道。

另外又想起前面好几天一路烧烤来着,不知道哪逮的山货,要是逮野生动物可不好,希望他们的钱都是买肉去了。

* 其实,从丽江出发到拉萨,1800公里的路程并不算长,怎么这车就这么坏成这德行了呢。

就这破车,还值当你从台湾运到丽江去?

什么?

jiant还给本片赞助了???

下次看高清版一定要看看这是不是你们家出的破车。

* 突然一个镜头闪过他自行车破烂的大车座,我要提醒一下各位有计划骑长途的朋友,大腿内侧的皮肉都是和大车座磨的。

* ***很重要*** 从然乌到米拉太迅速了,滇藏/川藏线最经典最漂亮难度最高的路段没有描述。

这有点像新版环球80天从中国到北美一下就飞过去了一样。

* 到米拉山口就把所有东西都扔了?

你就对这些陪伴你出生入死的物件没一点感情吗?

就算你不是恋物癖,万一你今天过不去这山,明天发现还有200公里路你想咋办?

* 才28天,如果没啥事发生28天也就罢了。

这同伴差点死,自己差点死,才用了28天。

总结: 每个人都有他在旅途外的故事,但是只要他在路上,我们的心情就都是一样的。

片中对滇藏美景的表现太小气,多是一闪而过的镜头,少了太多自然的壮丽美景的描绘,似乎片中的美景只有那云里雾里的雪山。

既然滇藏/川藏线山口这么多,那么对骑车人来说,每一次由最低处骑到最高处都应是一次征服,山口应是个很重要的记录之处,但是片中没有描写任何到达山口的快感。

五分制,从完整亲历过同样旅途的我来评分的话,我只能评3分,因为真是没达到我心中那种感觉。

而且片名就不该叫《转山》。

但是能有此片已经很不容易,这己经比赵本山《落叶归根》中夏雨背个小包里面竟然能放个装逼的大咖啡壶真实多了,鼓励这样的作品,加1分。

凭印像及google earth,列出片中几个重要地点的坐标。

在 ditu.google.com 中将坐标填进去搜索即可定位到该处。

看梅里十三峰的地点:N 28.447303, E 98.910888 赵兄掉下山的地址大约(曲孜卡):N 29.070012, E 98.613067 看到怒江(邦达)七十二拐的地点:N 30.127386, E 97.289964 有个然乌汽修的修自行车的地方应该是八宿县城:N 30.054014, E 96.919928 食物中毒冻病晕倒的地方应该在八宿到然乌之间:N 29.809072, E 96.705093 养病的地方片中描述是在然乌:N 29.503711, E 96.752515 病愈从然乌出发后闪过几个画面,其中之一实际在八宿快到然乌的路上大下坡的山峡之间:N 29.530077, E 96.778135 米拉山口:N 29.824771, E 92.34468 --- end -- 用片尾来信结束本文: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

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走出去。

希望明年能够开始我的骑车环球之行。

链接一个我正在回头整理的贴子《雪域召唤——2006骑行西藏》: http://notemper2x.cndev.org/archives/61893

 3 ) 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座山

大多数人都搞不明白那一小撮人为什么总是跟自己过不去,放着的平淡日子不好好的去生活,整天满世界的奔跑。

在他们的眼里这些人是疯狂的人。

有的人会好奇的去问这些疯狂的人,为什么?

他们可能会说“因为山在那里!

”也可能会说“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可能就永远不会再去做了!

”这些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已经听烂了。

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每个字都印在心里。

在你年轻的时候你说要给自己一个间隔年,然后你被时间带走,而那个誓言永远被禁锢在最最年轻的一个夏天;你步入社会,说好了要给自己一个时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远离喧闹压抑的都市和紊乱的生活,然后你发现,你根本没办法停下来,也没有勇气去停下来。

时间就这样在走,你只能遥望心里的那座山,告诉自己总有一天你会去哪里!

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大多数,是除去那一小撮疯狂的人之后的大多数,他们可能会说那些人太疯狂,可能会告诫那些人前路太险恶。

但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内心深处的那座山,在每个袭夜而来的孤独中发出的次次召唤。

有没有一本书让你鼓足了勇气背上了行囊,有没有一部电影让你放弃一切理由转身上路。

是卡鲁亚克的《在路上》,是《练习曲》里的单车少年,是《摩托日记》里对世界的思考,是《荒岛生存》中理想主义的自由流浪,还是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

那些疯狂的人在用行动来告诉你生命可以达到的厚度和高度。

一首熟悉的旋律,一个时代的跨度,一句“骑出去就要骑回来啊。

”有没有戳中你心中的某段信念。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于转山是没有概念的,我并不知道这样的一个地方,还是在十一国庆的时候在想要不要出去走走,然后就在围脖上看到之前的一位驴友,她说十一要去转山。

然后我就开始去搜索关于转山的信息,才恍惚的惊叹,哇,那里真的好美啊!

再搜索,就看到了关于这部电影的拍摄和介绍。

当时看到了很激动,因为我知道咱本土还没有一部真正算得上的公路片。

之前看了谷岳的《搭车去柏林》看得各种热血沸腾。

那种感觉似乎就是在看卡鲁亚克《在路上》时的心情。

而且以这部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改编的电影也正在拍摄中!

到现在我还记得当看到“卡鲁亚克在打印机上花了一个礼拜没有停歇的打完一卷纸”时的心情,而那就是《在路上》的初稿。

我很想羡慕那样的经历,那般自由桀骜。

但是在《转山》里我们看到的是干净的一种坚持和最真的人性。

结果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时过程和一种信念。

你无法想像开始那个稚嫩的清新少年会踏上一条如此险恶的路。

那种稚嫩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

他的开始可以是没有头绪的,但是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那个糕点师,于是他的内心和大多数第一次上路的人一样,紧紧跟着小川。

他是对的,可是结果小川出事了,故事讲到这里是悲伤的。

没错,路上并不是你以为的那般自由和美好,你要学会的还有很多,你要学会和自己决斗,你要被命运牵绊!

之后,男主角一个人上路了,各种辛苦,各种痛苦,各种纯爷们的坚持。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面容清秀的小清新蜕变成皮肤黝黑,胡须凌乱的纯男人。

一个旅途中的成长,这是在什么书上都学不到的,是再多的人谈再多的人生都无法深刻的经历吧!

最后他做到了,在山顶,逆光中斑驳刺眼的阳光,空中飘着色彩斑斓的风马旗,书豪甩出那叠印着经文的彩色纸片,纷飞的纸片。

这段很震撼,书豪可以尽情的哭了。

骑车去拉萨..我一直在想,这几个字究竟有着怎样的一个魔力,可以让那么多人为之疯狂。

或许真的有吧!

因为在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每一个还没去过西藏的人都相信有一天会踏上那片土地,每一个离开西藏的人,都深信自己还会回去。

或许那就是人们心中的那座山,一直在那里,不管多少的生死离别,不管多少的爱恨纠缠,她都在那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4 ) 关于《转山》,关于梦想

关于《转山》: 这是一部没有大牌,没有情节冲突,甚至连贴片广告都没有的电影。

但在时光和豆瓣上,我都打出了五星。

其实如果单纯从影片的角度来说,《转山》最多也就是四星的水平,其中还会有一颗星是打给西藏绝美的风景。

但《转山》的意义在于,这是一部会让所有背包客和单车族热泪盈眶的电影。

对于那些从未有过此种想法的人,或许永远不会理解片中台湾男主角骑行滇藏线的意义,就像背包客永远不会认同“平淡”这个词。

对于影片中的情节我无从证实,我没有骑行过滇藏线,甚至从没有踏上过那片土地,不知道片中细节的真假,不知道是不是每个骑行者都能够遇到像李晓川一样的大哥,不知道滇藏线的藏民们是否如片中一样热情淳朴,更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一个热情的小寡妇。

但我知道,这部电影最好的诠释了那些人们的梦想,《转山》不一定真实,但一定很真诚。

就像片子开头,男主哥哥的朋友所说的“不要等到哪天在对方的葬礼上说,当时有去就好了。

” 作为一部完完全全的公路片,《转山》同样有它的败笔,节奏过快,男主气场不足等等等等,甚至凭空多出来的小寡妇那场戏明显可以看出剧组为了出卖点所导致的用力过猛,以至于让人觉得过犹不及。

但瑕不掩瑜,这这问题并不妨碍《转山》是一部好电影。

完美的摄影,完美的音乐,以及,滇藏线完美的景色。

所有像我一样有西藏梦的少年,去看《转山》吧,它会让你更加坚定梦想;而对“西藏”完全无感的人们,也去看《转山》吧,至少,你会感受到那些人们的真诚,当然,你也会对那片土地更加望而却步。

关于梦想: 李晓川说,我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出去。

几天前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去影院看一部他们看起来毫无必要花钱去看的片子。

我答“支持一下”,实际上远非如此,去影院看《转山》,更为了我的梦想,那个隐藏已久的关于西藏的梦想。

在《转山》的页面上,排名第一的短评是“推荐给那些热爱旅行而不是旅游的人”。

连我自己都不敢肯定我是否属于前者。

我不是背包客,也不是单车族。

我缺乏上路的勇气,更缺乏上路的资金,甚至,在这样一个连《体坛周报》都要第二天才能买到的小城市里,说起“旅行”这个词儿,会被身边的绝大多数人嘲笑,并被认为是“有病”。

做了一辈子工人阶级的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我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们同样尊重我的选择,感谢他们的理解,让我能够一直保有这样的梦想。

从我八岁时第一次听到郑钧的《回到拉萨》,心里便有了这个关于西藏的梦想。

时至今日,我已经向无数人说过今生一定要去一次西藏,也许不会像张书豪一样骑车,也许不会去商业化严重的拉萨,但亲自踏上一次那片土地,早已成为了我一生最迫切要完成的愿望之一。

不知何时才能够真正踏上成都—稻城—亚丁—中甸—林芝—拉萨这条在我看来完美的徒步路线,但这几个似乎并不被人熟知的名字,也许会在很长时间内让我魂牵梦萦。

这个夏天,我的朋友独自踏上了搭车去拉萨的旅程。

我曾想过和他一起去,但最终没有能够成行。

这也成为了我2011年的一大遗憾。

所幸,我还有几十年用来实现我的这个梦想。

周星驰说过“人如果没有了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或许在你们看来,这个梦很俗气,也并不宏大,但正是如它一样的梦想们,构成了我活着的意义。

出发吧朋友,像张书豪一样。

你的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5 ) 转山,转动的不只是山

看《转山》的预告片的时候,就决定一定要去看。

之前约前男友同看,对方是一个对西藏驴行不感冒的小伙子,勉强敷衍不愿作陪。

这段感情持续不到两月,昨天分完手,淋雨喝醉大哭,早上醒来,一场大雨把成都冲刷的干干净净,空气也滋润鲜活。

带着内心的隐痛,一个人参加小型试映会。

每一次失恋、受伤、心情低落,都企图通过出行带回自己。

从二十岁开始驴行,前往藏区,后来每年生日必定出行,如今已经六年载。

甘孜阿坝几近走遍,却一直未抵达西藏。

因为神圣,故一直不愿轻易碰触。

又见不得听不得西藏、拉萨、藏传佛教、高原这些词汇,一见一听便是出发的冲动。

近几年走遍中国河山,非洲东部,以及东南亚多国,旅行对我而言更多的意义是打开对外在世界的探寻之门,而其实自我的觉知只是刚开始,也许环游世界是有止境的,而内观的道路却是一个永恒的旋转的圈。

旅行,绝非解脱之路,但它是不可或缺的修行方式,不旅行的人生未必就不完整。

看电影的时候,想到一句话“蜣螂用小脚滚动一粪时,他们以为就是在转动全世界。

我们就是这样的活在大脑编造的世界里挣扎。

”大脑的编造,就我们的意念,我们挣扎,是因为我们深信。

譬如,电影中的张书豪,他执着的腰从丽江骑行至拉萨,是为何?

在很多家庭系统排列的案例中,我们通常会看到,家族里亲人的离世后,活着的人会有一种想要跟随其离开的意念,所以在生活中会有重重阻碍。

他是弟弟,在家族里是下位,所以性格羞涩、情感闭塞,在人际关系里常常是听话的角色、弱势,所以他的女朋友听说他要做骑行拉萨这样危险的事情是万分不解、责备的,他的人生曾经是被父母、哥哥、女朋友掌控,他只是个听话的孩子,或者哥哥的脊梁下。

而哥哥必定是一个刚强、内心渴望放逐的野性的男人,是他小时候膜拜的偶像,哥哥的梦想自然就应该是他的仰望。

哥哥的离去,小小的他世界突然空落,他要站起来,添补家族里的那个空白,直起脊梁,背起哥哥的梦想,用这样的一个仪式来爱、来释放悲伤、来完结他们的尘世情缘、来替哥哥“死”一次......大凡强烈对上路执着的人,内心一定有一处无法在现实释放的激情、无处安放的爱。

有的人在一次或者多次豪迈的行走中,学会规避、修剪蘖枝、打开自己,犹如新生;而更多的人,即使开了眼界,却更多只是数量的累积,自我的彰显,在地图上不断添补空缺罢了。

毫无疑问,这个仪式对于张书豪来说,是一次新生。

他克服重重障碍、九死一生,在肌肤和心灵的痛楚中艰难推行抵达心中的圣地,他背负起了包袱,在旅途上与哥哥的灵体联接,再把这个包袱换放下,最后完成这个仪式,做回自己,实现真正的自由。

他不再只是父母的儿子,哥哥的弟弟,女朋友的男朋友,他在与大自然抗争、和交付中,在对神秘宗教的膜拜中,寻得联接到自我的源泉。

这是一个人总其一生修行的缩影。

所以我们转山,转动的不只是山,时间、路途、沿途的风景都不过是心智的创造结果。

这一切与骑行无关,与高原无关,与西藏无关,与在路上无关。

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我们是谁。

昨天失恋痛哭,有人安慰说“你若真的放下,便是平静分手”,我说“不,悲伤是总结的力量,情绪的释放是告别的仪式,如果我们不能好好的悲伤,就不能对昨天说‘bye’,对明天说‘hi’”。

所以依然是要上路的。

那是生命不可缺失的仪式,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继续不断的行走在路上,带着觉知的,向外和向内的旅程。

 6 ) The Gap Year

不算影评,只是电影让我想到我自己。

未知的风景,未知的人,那些在路上的欢乐时光,是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这才是旅行的全部意义。

——09年暑假从影院出来,我偷偷的回忆拉萨,回忆里,天空是湛蓝的,阳光是彩色的,可是。。

可是。。

回忆怎么没有声音呢?

就像一部默片。

08年进入大学,到现在,我被推在人流中,被迫快速成长临近大学尾声,身边的人都在忙碌着自己的忙碌,考研,出国,面试,工作,唯独剩下我这个闲人,在打发着流水的光阴。

时光就是这么个神奇的东西,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当年感觉到它时,它已经快要离去。

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勇敢。

我这个年纪的女人很尴尬,卖不了萌,装不了嫩,学业还没结束,事业还没开始,皮肤不水灵,长的也不好看,厨艺一点没有,撒娇打滚也学不来……如果连青春都不在了哎我都说不下去了当我看到一些诸如“有些事现在不做,就再不会做了”的言论时,我有一点害怕了,我害怕自己真的过了那种“背上包就走”的青春年纪。

我担心准备地不够充分,担心不能按时回校,担心被晒出更多小斑点,担心季节不对,担心风景没有想象中的美,担心没有很好的旅伴……我会衡量这是不是一趟“去对了”的旅行,总之,我不再轻易上路了人呢。

就是这样慢慢长大。

生活在人群里,又和人群隔得很远。

你能不能告诉我,我是不是可耻地成熟了?

 7 ) 活过、走过、信仰过!

我是11年三月份从成都出发的,与影片中不同的是我走的是川藏线,说实话,我是看了影片才知道我走过的一些地方叫什么,从怒江大峡谷开始,影片与我的记忆开始重叠。

野狗:我也在邦达遇到过野狗群,但是没有影片中那么凶猛,野性尚存的高原家畜,会让你心生敬畏,他们的一个眼神,透露出的不是顺从,而是生灵本身的高贵。

野狼:影片中始终没有野狼的镜头,但在然乌隐喻过,我曾咋巴塘中咱见到过一眼野狼,海拔四千米,寺庙的后山,光秃秃只有灌木的山上,两匹黑色的野兽,只一眼,你会恍惚,再一眼,你会发现,人类是多么弱小,在真正的肉食动物面前,你的所有所有是那么微不足道。

请不要担心,遇到野狼不要趴下,要站着,例如遇到真正的野狗一样,要像熊一样要显示你的高度,显示你的勇敢。

不要跑,直面它!

它也会对你敬畏!

牦牛:影片中对然乌濒死的梦中描述,见到了雪白的独角牦牛,我感觉凭这一点,可以扣一分。

一切仅仅是个历程,无需神化!

我在然乌到波密的路上也见到过无人看管的半野生牦牛,很敏感羞涩的一种动物,也曾在4000米雪山遇到过高原的牦牛,一种坚韧害羞的动物,在一块大石头上,晒太阳,突然有什么东西挡住了你的阳光,那是一头壮硕的牦牛正站在你头顶的岩石上,伸着舌头喘着粗气!

雪山:三月份的西藏2000米以下各种花儿正开,草正发芽,捎高的地区还是大雪磅礴,在芒康被迫停下,前方道路雪崩。

但是我经历的远远没有片中那么艰辛。

当你脚下的公路是一层走路都滑倒的薄冰,当你四周是白茫茫的雪山,盘山公路上方滚落的汽车残骸还在,此时的心情与感受会逐渐融化你在城市中被污垢被垃圾阻塞的心。

向前,趁活着!

磕长头:我有点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跟着磕长头的人走一段。

我是从怒江大峡谷开始遇到朝圣者的,小的几个月,老的七八十岁,他们走着祈祷着,婴儿或在背上,或在简陋的小推车里,在严寒中,跟随父母的脚步离心中的圣地越来越近。

他们没有钱,而且妇女儿童居多,从四川他们就结伴而行,有些不能讲话,沿途的信徒有些会施舍给他们钱,他们的信仰是他们最珍视的东西。

当我回想起这些,我开始憎恨自己,厌恶自己,我仇视我现在的自己,我厌恶我的所作所为,我需要自我救赎!

一次真正的自我救赎!

 8 ) 写于《转山》后

本该给四星,可给了五星,在这个烂片如过江之鲫的今日,还会有人拍这样的电影,实在应该鼓励。

我以前不知道,生命是有尽头,时间有长短。

我以为有些人天生就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当爷爷奶奶外公,我的姑父、二姨离开时,才知道,我与他们并非天生有缘。

物欲横流却还有人拍这样的片子,书店艰难却还有人写信“我想开个书店,能给些建议么”。

年三十,刚坐下,父亲说,“无论人在哪里,无论回家多么艰难,无论在家待的时间有多短,所有人,这一天,都要吃这顿饭!

”而这或许就是中国人的希望?

 9 ) 有些事情不去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有些事情不去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是不是年轻人都有这个坏惯,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然后就去了。

五个不相识的豆瓣人,就这么相聚在丽江出发。

骑行西藏的确考验你的勇气,下决定的勇气,很多人羁绊于工作、家人的阻止和对未知的恐惧,而没有成行,其实很多过来者会告诉你,其实很简单,的确,就这么简单。

相信很多去看的人都是为了缅怀以前美好的回忆,和对这传奇路线抱有好奇的人。

导演一直在很真实地拍电影,电影高于生活,你懂的。

怕是怕吓坏了以后想要骑车进藏的车友了。

也苦了赞助电影的捷安特。

好好地赞助一辆好车,要被描绘成坏脚踏,烂刹车,更要被男主角画龙点睛地狠骂一句:“你这破车!

”立刻有种变形金刚3里伊利奶的悲剧待遇。

进藏路上到处是ATX6系列和勇士,甜蜜蜜里的老车都可以见到,好好地没坏没爆胎骑完全程的其中就有我队友,而且知道这路没什么修车店,都带好修理工具和备用品。

我知道这么描述是电影情节需要,只能怪捷安特人品不好了。

其实路线挺好骑的,一路都是旅馆和饭馆,可以选择苦修地快骑,少吃少喝露营过去,也可以慢慢骑,欣赏风光,吃饱喝足享受旅程,某段路太难骑,还可以搭车。

向主角骑得那么苦逼如果说是电影需要,只能觉得是搞笑电影的那种超现实夸张了,藏獒追人也不至于追你一天的路,还成群结对,在这荒凉的青藏高原,早就饿死了。

电影的一大卖点是风景,青蓝的天,纯朴的民风,那一路线回来至今我都一直在回味,世外桃源的风景,骑车吹着清风犹如潜入了新世界的海洋,夜晚仰望银河喝啤酒聊天说地,以至于回到广州有种掉入粪坑的感觉,汽车尾气和灰朦朦的天,空气微粒2.5什么的,绝对走在全国前列。

电影被打了8.1这么高分,挺意外的,从人物的描述到镜头的拍摄,都没有一种紧凑感,可能很多是对过去怀念的评分吧。

可能如其他人所说,经历过和没经历过的人必然是两种感受。

本来这戏打算网上看的,后来被拉去电影院了,如果可以再选一次,我选前者。

至于滇藏或川藏线,真心推荐一去,远离这污染吵杂的现代社会,寻找梦想也好,在社会的捆绑下呼口气也罢,或许以后就被开铁路开大坝给毁了。

 10 ) 梦想与现实还是有点距离

影片叙述了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

在骑行中感悟人生,磨练自我,在年轻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枉费青春,立意很好。

转山不仅记录了一段惊心动魄余味悠长的冒险旅程,而且也是一场精神的修行。

层峦叠嶂,白云流转,晚霞中的布达拉宫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好一段西藏风情。

然而回到现实中来说还是不赞成过于冒险,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滇藏线较危险,没有骑行经验还是不要害人害己的好。

《转山》短评

豆瓣电影评价首个一星,还是花钱去电影院看的,亏死了有木有啊亲!!尼玛啊,都上映好几天了这分怎么还是8.4,豆瓣越来越不可信了,居然还在短评的第二条看见了胡子的5星…这丝毫不能引起共鸣,叙事杂乱无章,感情戏喧宾夺主的伪文艺烂片竟然会这么高分!!!!!指!!!

10分钟前
  • 九月里
  • 很差

偶妈终于当了把评论家,至少现实不是电影里这样的,导演是在用真挚的态度去亵渎。不要哪天我们在对方的葬礼上说,当时有去就好了哈。良良,管胖,天池,什么时候我们再去骑一次吧。

12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很差

从电影的角度,确实不算拍得好吧……太概念化了。太简单了

16分钟前
  • Oliviaaaa
  • 较差

我实在不觉得主角能骑到拉萨

21分钟前
  • sing
  • 较差

我惊讶于这么好的电影为什么没有被早发现!这看到的不只是完成梦想的旅途。还有醇厚质朴的西藏民风,当主人公站在川藏铁路的最高点时,顿时泪奔!!作为一个曾经到过西藏的人,深知那份艰辛的感受!

24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这么粗糙的片子

29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看《转山》的预告片的时候,就决定一定要去看。之前约前男友同看,对方是一个对西藏驴行不感冒的小伙子,勉强敷衍不愿作陪。这段苟延残喘的感情持续不到两月,昨天爽爽快快的分完手,淋雨喝醉大哭,早上醒来,一场大雨把成都冲刷的干干净净,空气也滋润鲜活。带着内心的隐痛,一个人参加小型试映会。

30分钟前
  • 小柴胡
  • 力荐

这片对于任何但凡对画面有那么点奢求的观影者来说,这样场景的片子拍得如此报告文学如此平庸。。。。其实真挺不容易的。

35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较差

为了那点执念。

39分钟前
  • 灰灰
  • 推荐

台北县早就升格直辖市了,前面连国名都不写我看你寄给鬼。画面挺美,能有这水平不如拍纪录片,男女青年看得热血沸腾跑到青藏高原骑行到时候人身安全出问题网民又笑丫活该。4.6/10

41分钟前
  • 日耳man
  • 较差

好吧~ 西藏应该是这样去的吧?!

46分钟前
  • 根本英俊石小叔
  • 推荐

318,我们一起走吧

50分钟前
  • Amigo
  • 推荐

平庸而生硬,对比之下,才觉得《朝圣之路》还算是有韵味的。

55分钟前
  • 泰坦
  • 较差

木有看下去。。。

60分钟前
  • flyinace
  • 较差

一路上一口水没喝。毫无计划就上路了,真扯。

1小时前
  • Amy
  • 较差

超哥,什么时候再去骑的时候捎上我。

1小时前
  • 贝贝CATⅡ
  • 推荐

“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除非你真的有狗屎运

1小时前
  • Annabel
  • 还行

毕竟只是小清新

1小时前
  • 薛易
  • 还行

他替了哥哥同时也带着我完成这次旅行,谢谢

1小时前
  • 21
  • 力荐

人生无法被简化,值得与否只有上路才知道。

1小时前
  • deepriver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