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元187490年代,港产片曾经一度盛行三段式鬼片。
这类恐怖片的模式是由短小精悍的故事组合在一起,它们单独来看,撑不起一部长片的故事长度,但30分钟里又可以做得足够有趣精彩,所以便以合集的形式来推出。
有的可能彼此之间故事有一些联系,例如《阴阳路》,人物关系有那么一点承上启下的意思;有的则是围绕一个大主题来,发生在同一个地点,例如《Office有鬼》;有的则是故事之间毫无关系,靠某个事件来进行串联,例如《怪谈协会》。
而国外也有这种拼盘式惊悚片,甚至还有像《26种死法》这种把几十个短片堆在一块儿的做法,实在是丧心病狂。
新世纪以后,港产片里的恐怖题材变得少了,《阴阳路》系列拍了十多集,最后几集没了古天乐,质量惨淡得不忍直视,甚至连胶片都不用了,拿劣质DV来拍摄。
而备受好评的《怪谈协会》却一直没有续集,让人挂念那个把主席宰来吃了的可怖协会究竟后来会员们都怎么样了……文隽和叶伟民这个组合这次利用《怪谈》重拾港产片的经典题材,倒有几分趣味在其中。
“怪谈”本是日本热衷的都市传说,他们的《怪谈新耳袋》长盛不衰,让我也追了许久;港产片舶来后,注重“怪”字,又结合了香港本土文化于其中,饶有趣味,例如《怪谈协会》里“四不像”就是一个典型的香港式怪谈;而这次的新版《怪谈》,故事不仅仅发生在香港,前两个故事有了内地的背景,再加上三个故事均已流行的社交软件“微信”为题,以《摇一摇》《附近的人》和《漂流瓶》展开了三段新怪谈。
其实目前的国内审核环境严苛,想把真正的怪谈搬过来难度较大,别的不说,就算翻拍一次《怪谈协会》,恐怕通过广电总局审核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文隽之前在内地折腾了好几部恐怖片,《绣花鞋》《京城81号》等等,总算是一步步摸清楚了在内地拍这类恐怖片的脉门,这次用《怪谈》,走的也是同一种路数——吓人,不吓鬼。
无论是日本还是港产的怪谈,其本质还是利用了在当下都市里生活的人们,于钢筋水泥里的一种疏离感来制造恐惧。
就像第三个故事《漂流瓶》那样,李治廷扮演的上班族每天被上司折磨,被同事利用,被工作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却在夜路上偶遇一个烧红纸的龙婆,怀揣着那几张心愿纸,一群朋友有说有笑的写下心愿烧掉,却接二连三的死于非命……这个故事里,传统黄大仙式的“有求必应”和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结合到一起,却在教育观众不要贪便宜,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
从古时候的《聊斋》到今时今日的恐怖片,从过去的乡村怪异志到现在的都市传说,人类的恐惧病患了上千年,方兴未艾;未来当广电总局彻底放开审核的时候,我相信无数个跟《怪谈》一样的恐怖片都会涌现出来。
不经意间,在拐弯的街角出现了一位女孩。
这是我在打开电视看到最最独特的偶像—杨洋,仿佛恍惚之间迷上了她。
11年,我和许多人一样经历着奋笔疾书的时候为了理想埋头苦干,跟大多数人一样,励志给自己的青春不留下遗憾,闯下属于这个年纪的一片天地。
那年我初二。
也是从我们的初二开始,便在这个人身上刻下了太多不可磨灭的记忆。
关于友情,关于梦想。
那时候,我守着自以为是的圈子,背离一大堆世俗的界限与规定,以为在特立独行地走着那些所谓庸俗的人们不敢走,甚至不敢想的路。
我甚至以为那是成功。
现在回想起来,也无所谓幼不幼稚,甚至会有所怀念。
那才是那个年纪最应该有的生活状态吧。
如今,我在这个点上,我回首过往,尽是唏嘘。
四年来,我在这个人身上,望着她的梦想,数着花开花败,听着四季轮回。
时光留在我身上的,满是尘埃。
以前被我拒绝的烟圈,也在我指尖点燃。
你们当时说我矫情,我觉得只是还没到时候吧,这不,最终,仍是没能避免。
说到矫情,我还不得不说说你们这些说我们只会追星的三观不正的年轻人,我们喜欢上了她愿意为她守护一场关于未来的博弈,我不是无法自己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只是佳人一枚怎堪看她受尽苦楚,她是登上了一个闪光的舞台,别人都是以为她未来星途坦荡,却不知道她在背后的默默忍受才换来几部电影和一张ep,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她不觉生活不公?
如今坐在网络的一端,却只能看着微博里那她寥寥几篇,然后独自一人,默默感伤。
曾经你们以为不懂礼仪的我,拽酷的混迹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察言观色,将所有私人的喜好与态度,裹挟进心底深不可测的漩涡中,带着虚伪的面具与他人附和。
曾经不可一世,满不在乎的我们,也终究一天,在现实面前跪地求饶,为了生计,疲于奔波。
这是四年来我最大的感受。
偶尔会在某个光影交错的瞬间,想起那些单纯的过往,温暖得伤感着。
只是不知道你们是否和我一样,在回想起那段日子的时候,总有一股暖流,在心里拂过,游遍全身,带着淡淡的温馨。
只因我们互相挖苦,反目成仇,又能和好如初。
生活啊,总是强迫着人们做些不愿意做的事。
记得她淘汰那场,我有好几个瞬间,缓不过神来。
原因是回忆一次觉得愈发残忍一次,四年了总会少掉那些当年陪伴她的人。
然后一起疯狂的人越来越少,直至剩下我一个人。
直至剩下我一个人,留在这座不堪回首的当年。
我问过你们,会后悔吗?
你们总是会豁达地笑着,说着一定会经常再见的谎言。
其实我知道,后悔也要去做啊。
其实我知道,你们怎么可能忘记,我们为了那位坚持的女孩,毅然站在人口攒动的路口,像等待审判的罪犯,努力地申辩。
努力着,为我们的偶像梦想申辩。
尽管经常会有异样的眼光,刻薄的嘲讽;尽管我们有时会像乞丐般的被施舍;尽管我们经常不被理睬。
但是哪怕只有一声友好的掌声,一句鼓励的话语,我们便会欣喜地整夜亢奋。
其实我知道,你们怎么可能忘记,我们为了坚持了那么久的喜欢,多少次因为在别人的几句无心之害便恨不得灭了全家,巡演的喉咙,终极pk的坚持。
我们到底依旧乐此不疲的是什么。
只是生活,催促着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考虑。
当一座城市,再也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们又何苦为难自己。
其实我都知道。
后悔也要别去。
送给坚持过的洋葱,在《怪谈》上映前最后的心声 无关影片
由《京城81号》原班人马打造,叶伟民、田蒙、咸旭联合导演,文隽护航的青春惊悚片《怪谈》重走亚洲恐怖片最拿手的三段式结构,把泳队闺蜜版校园泳池杀人案,偷窥版恐怖蜡像馆,以及恶灵版死神来了,三段构思缜密的故事连成一气,无论悬念,氛围,画面,还是养眼的美女型男组合,都有亮点表现,效果堪称惊艳。
影片有三段相对独立的故事,一段比一段好看,特点各异,却有相同的影像和叙事风格,展现了幕后团队的技艺水准,而在大银幕上,观众最开心的应该是看到一众偶像派和实力明星的抢眼表现。
以第一段为例,朱珠、杨洋、施予斐、冯文娟,四个青春热辣的姑娘穿上泳衣,上演湿身诱惑,又有一场悬念强劲的杀人案,加上颜值也相当高昂的黄明童鞋上演鬼上身疑云,血腥与香艳横流的画面,引人心跳加速。
第一段就犹如高潮,想不到第二段更精彩,是比较西方化的蜡像馆题材,吕聿来饰演的美术系毕业生偷窥对面胡然饰演的性感女雕塑家,却不想陷入了一场连环谋杀之中,这一故事的特点是扑朔迷离,艺术与情欲的纠缠中几次反转,情绪张力十足,叙事极有章法,难得的是画面还蕴含着很强的冲击力,神态扭曲的雕塑,潜藏的血腥和美酒佳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触目惊心之感。
和前两段相比,第三段的故事的影像更美,意境更强,李治廷和文咏珊饰演一对职场情侣,情感发展非常有趣味,无论剪辑恐怖片这份工作,好色老板偷拍女下属的混乱办公室争斗,深夜里的咒符,还是情意温馨的恋爱戏,俱都津津有味,加之俊男美女的纯净演绎,唯美细腻的画面于不经意之间涌动惊恐气氛,可谓是青春爱情片与灵异惊悚片的完美结合。
三段故事,个个好看,都是高潮,没有底谷。
由此得出惊悚片要想好看,必须有精良制作,不能糊弄了事,而要保证制作水准,一套认真敬业的好人马是必不可少,在台前,有李治廷、吕聿来、黄明这样一票小鲜肉,加文咏珊、冯文娟、杨洋这些清纯小妹,更有朱珠、胡然等情感娇娃,保养吸睛指数。
而幕后叶伟民已经执导了《绣花鞋》《京城81号》等成功先例,再有拍过《倔强萝卜》的新锐导演田蒙,以及以画面想象力见长的咸旭初,三位导演用心用力,保证了影片的影像魅力。
这几年,国产惊悚片的整体水平还算是有所提高,虽然很多小成本还是水平低下,但已经有一些中等投资影片开始摸着了门道,开始不满足于小打小闹,而是发力要和传统类型大片掰掰手腕了。
去年《京城81号》就成功的夺下四亿+票房,今年,相同班底,制作更精,卡司更大,看点更多的《怪谈》选择在开年出击,以小众类型之姿在寒假春节前的合家欢时期与诸多大片争锋,充分显示了十足的底气。
国产市场仍属混沌时期,高水平和高票房未必对等,不过,我是相信好片一定不负重望,就拭目以待吧。
哪里有人会明白我的哭新楼哪里有人会明白我的哭新楼哪里有人会明白我的哭新楼哪里有人会明白我的哭新楼哪里有人会明白我的哭新楼哪里有人会明白我的哭新楼哪里有人会明白我的哭新楼哪里有人会明白我的哭新楼哪里有人会明白我的哭新楼哪里有人会明白我的哭新楼哪里有人会明白我的哭新楼哪里有人会明白我的哭新楼哪里有人会明白我的哭新楼
文/梦里诗书 对于微信交友功能并非人尽皆知,于是一场假以惊悚为名,实是微信交友说明的《怪谈》广告片被献于银幕,为了令大众能精准明晰各种交友方式,电影被分割为三段独立故事,《附近的人》《摇一摇》与《漂流瓶》,如此三合为一全方位服务客户的广告电影,乐了赞助商,坑了观影人。
《怪谈》伊始便毫无半点逻辑可言,第一个故事《附近的人》就已然令人足以言断电影的糜烂,广告打的都是如此生硬蹩脚,大学同窗4年闺蜜未加好友?
还要依靠附近的人功能!
再看那一丝朦胧的情色元素,故弄悬疑的鬼嚎音效,天雷滚滚的神奇反转,可谓已然占全了国产恐怖渣片精髓所在,令人欣慰是该片总体架构还懂得那么些许的循序渐进,在经历了第一场拉低智商下限的零分神作洗礼后,暮然发现第二个故事《摇一摇》里一场雕塑艺术家变态杀人魔案,虽也是漏斗百出,至少未有那般令人瞠目结舌,同让微信知晓面最广的交友方式摇一摇有以体现,你看微信一摇,不仅能摇出美女,还可邂逅一场平日生活难遇的杀人狂魔历险记,使一个落魄偷窥狂画家灵感顿悟,走向人生巅峰开画展。
电影最后方才令人感悟其牺小我,成大我的手法所在,在该片历经两个形式神非的怪谈被雷到外焦里也焦之时,作为压轴,第三个故事《漂流瓶》叶伟民操刀上阵,李治廷与文咏珊作为电影一直标榜的男女主演在此缓缓而来,誉有TVB“鬼后”之称罗兰的友情出演,一个带着些许《死神来了》形式的港韵鬼片,爱情温馨主线的回归总算将此神作搬回了些许能被称之为电影的正轨,对比前两个故事,着实会令对这收尾有以些许惊喜,这种观感就类比买方便面发现没有调料包,面煮开了一尝发现面本身还自带点咸味的惊喜,微信在此广而告之,女生玩漂流瓶说不定也能碰到李治廷这般帅气又正直的暖男,收获真爱。
本来第三个故事足以稍补《怪谈》之神,但最后那个开篇就以倍感出戏神烦的怪声还要在结尾为电影化个狗尾续貂的尾,硬是将电影画上了一个百分百差评的句号,正应了那句鬼片经典总结:“no zuo no die”!
2014年,文隽跟叶伟民联手打造的《京城81号》创造华语惊悚片票房新记录。
这说明在华语电影类型片的市场上,惊悚片并非是小众电影,在保证精良的制作跟出色的班底及具备说服力的故事基础上,完全有成为主流类型片的潜质。
新年伊始,老搭档再度联手,以老带新的形式,联合内地新晋导演 田蒙和咸旭初共同执导一部三段式惊悚电影《怪谈》,这部以手机微信中常见“附近的人”“摇一摇”跟“漂流瓶”等功能为载体个主题的电影将于1月23日登陆内地院线。
不管你是欧美恐怖片爱好者,还是日韩惊悚片的忠实拥趸,或者港式恐怖片的死忠,《怪谈》都将满足你一颗一探究竟的猎奇心。
众所周知,欧美惊悚片主要靠光怪陆离的色彩渲染跟紧追不舍的血腥场面吸引观众,而日韩电影擅长营造气氛,利用音乐及狭小空间提升观众荷尔蒙,港式恐怖片则更善于结合本土习俗,什么头七、还魂、许愿纸等等,总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跟习惯,让观众于无声处吓一跳。
田萌导演的《附近的人》 作为第一段故事,显然走的是日韩惊悚片的路子,平日里亲密无间的四个闺蜜,随着毕业临近,其中一个姐妹的意外身亡将维持四年的姐妹情推向扑朔迷离的深渊。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四个女人就成了撕逼的标准配置。
谁比谁的家庭出身好,谁比谁的人生际遇强,谁比谁长得好看,谁更受老师的宠爱......这些撕逼理由简直信手拈来。
这段故事的重点是亡魂索命,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从起初怀疑一个,到另一个,再到第三个......最后竟然应验一句老话:女人的心思你别猜,因为到最后,谁都无法清白的从这个香消玉殒的亡魂身边走开。
第二段由咸旭初执导的《摇一摇》则是十足的欧美恐怖片风格。
从日韩惊悚的胆战心惊到欧美恐怖的张皇失措,影片并未给观众太多的心理准备时间。
一个落魄的男画家阴差阳错的开始“偷窥”一个名声大噪的女雕塑家,从网络偶遇到暗生情愫再到发现其蛇蝎毒妇的真面目,一路追杀,一路逃亡,而最后脱下面具的凶手真面目更是令男主角瞠目结舌。
虽说受限于政策未能一路黑到底的风格多少让人有点意犹未尽,不过看完这段还是不由的让人对人体雕塑产生神圣的畏惧感。
叶伟民亲自执导,李治廷跟文咏珊主演的《漂流瓶》开场就是十足的港式恐怖片套路。
别的不说,就罗兰一个人坐在夜幕下路边烧纸这个场景已够很多人喝一壶,再加上之后类似《死神来了》的剧情套路,简直让人对李治廷的生死提心吊胆。
而最为关键也是李治廷百思不得其解的仍旧是文咏珊的心思是否跟自己不谋而合。
爱情依旧是个难题,而对于李治廷来说,猜不猜的到跟能不能活下去同样重要。
三段式的惊悚故事,其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很重要一点是关于女人心思的揣摩。
所谓女人心海底针,猜来猜去如果猜不明白,被这根针扎伤了,现实惊悚程度远远大于电影。
手机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也是人类的延伸,然而也反过来困扰、限制着人类这也像其他很多发明一样。
尤其在今天这个“手机不离手、没WIFI手发抖”的时代,什么都可能发生了。
也像任何时代一样,悲欢离合轮番上演,有人谈了一场“微爱”,也有人遇到了“微鬼”。
“微鬼”并不是“小鬼”意思,而是“微信时代的鬼故事”的简称缩写。
由文隽监制、再度搭档叶伟民导演的惊悚片《怪谈》就讲述了“微鬼”恐怖故事。
怪谈,本是日本自古以来灵异恐怖故事的总称,当然也是中国魏晋时期“志怪”“搜神”东渡后的发音罢了。
作为名字,也是香港有线电视娱乐台于1996年开始播出的灵异节目, 是有线娱乐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逢每星期六晚现场直播。
此外,各种艺术形式的《怪谈协会》故事也是鳞次栉比。
这一次,《怪谈》不回溯历史,也不拾人牙慧,而是聚焦当下时代,恶狠狠地揭露当代社会的高压与变态,而且用手机微信的三个功能贯穿三个故事。
这三个微信功能分别是三个鬼故事的名字:《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漂流瓶》。
《附近的人》中有大量泳装戏、沐浴戏、头七祭拜戏,朱珠、杨洋、施予斐、冯文娟四个姐妹花歇斯底里撕逼战,勾出姐妹心底的邪念与斗争。
这样的故事自然少不了“流血的莲蓬喷头”和“怎么也打不开的门”,然而最后杀人犯的自白让人隐隐作痛。
虽与2014年的香艳恐怖之作《女生宿舍》相似,但更让人联想到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马加爵在供述时说,“我很绝望,我在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
”本该是相互了解、彼此沟通的情谊,却成了互相猜忌、各怀鬼胎的仇敌,这则故事最后揭开谜底,其实姐妹间没有什么仇恨,只是都彼此沉浸在自己的角落里。
《摇一摇》的灵感来自希区柯克的《后窗》,“偷窥”似乎是很多的恐怖故事的开端,或是被偷窥者的毁灭,也或者是偷窥者的自焚。
“摇一摇”是一种现代都市的狂欢和癫狂,与陌生人碰撞的狂欢,黑夜霓虹中无所禁忌的癫狂。
美院毕业的文艺小生吕聿来画笔、单反两不误,迷恋上了对面胡然饰演的美女雕塑家,在一次香艳的约会中却误打误撞发现了雕塑背后的杀人秘密。
变态艺术家或科学家总是恐怖片的主角,或许因为与常人的不同的除了天才就是变态的缘故。
废弃的工厂既是艺术家聚居创作的圣地,也在夜色中成了夺命追逐的废墟,光怪陆离的现代人雕塑群像还有蒸汽朋克风格的面罩男都在昭示一种变态。
《漂流瓶》由叶伟民执导、李治廷和文咏珊主演,成为《怪谈》的压轴故事和重头戏。
李治廷饰演一位恐怖片剪辑师,长期失眠又多梦,久而久之就混淆了噩梦与现实。
办公室里的偷窥、潜规则,还有路边摊的谩骂与宣泄,以及同事间的尔虞我诈,都一一呈现,再次成为现代都市高压下的变态景观。
漂流瓶中自然少不了“许愿纸”,许愿纸由香港恐怖片中的经典形象“龙婆”罗兰送出,致使那些迫切想“一夜暴富”的人纷纷丧命。
罗兰可说是香港恐怖片爱好者的女神,这一次她的扮相仍然是阴森的角色,邪气十足。
李治廷的噩梦醒过来恍然发现生活才是美梦,这或许是影片想告诉我们的意义吧。
附近的人不如身边的人,摇一摇不如身边的人聊一聊,而珍惜身边的人、阳光一点生活,又何必漂流瓶呢?
半夜11点多去电影院,相当于包场看的恐怖片。
不好看,讲了3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大学四年同窗的一个女生在游泳池里被她的一个舍友不小心杀掉了,然后一位爱慕她的男生和她的舍友合计用闹鬼的剧情抓住那个杀死她的舍友。
第二个故事:一个女雕像艺术家在荒郊野外买下一个废弃工厂,在工厂里折磨杀人来进行艺术创作。
第三个故事:带有死神来了的味道。
男主得到一个婆婆的6张许愿纸,他和朋友在上面写上了自己的愿望,没想到都一一实现了,但在愿望实现之后却都死掉了。
男主的愿望是和女主拍拖,当他知道要发生什么那时候,再犹豫要不要拒绝女主。
文/公元187490年代,港产片曾经一度盛行三段式鬼片。
这类恐怖片的模式是由短小精悍的故事组合在一起,它们单独来看,撑不起一部长片的故事长度,但30分钟里又可以做得足够有趣精彩,所以便以合集的形式来推出。
有的可能彼此之间故事有一些联系,例如《阴阳路》,人物关系有那么一点承上启下的意思;有的则是围绕一个大主题来,发生在同一个地点,例如《Office有鬼》;有的则是故事之间毫无关系,靠某个事件来进行串联,例如《怪谈协会》。
而国外也有这种拼盘式惊悚片,甚至还有像《26种死法》这种把几十个短片堆在一块儿的做法,实在是丧心病狂。
新世纪以后,港产片里的恐怖题材变得少了,《阴阳路》系列拍了十多集,最后几集没了古天乐,质量惨淡得不忍直视,甚至连胶片都不用了,拿劣质DV来拍摄。
而备受好评的《怪谈协会》却一直没有续集,让人挂念那个把主席宰来吃了的可怖协会究竟后来会员们都怎么样了……文隽和叶伟民这个组合这次利用《怪谈》重拾港产片的经典题材,倒有几分趣味在其中。
“怪谈”本是日本热衷的都市传说,他们的《怪谈新耳袋》长盛不衰,让我也追了许久;港产片舶来后,注重“怪”字,又结合了香港本土文化于其中,饶有趣味,例如《怪谈协会》里“四不像”就是一个典型的香港式怪谈;而这次的新版《怪谈》,故事不仅仅发生在香港,前两个故事有了内地的背景,再加上三个故事均已流行的社交软件“微信”为题,以《摇一摇》《附近的人》和《漂流瓶》展开了三段新怪谈。
其实目前的国内审核环境严苛,想把真正的怪谈搬过来难度较大,别的不说,就算翻拍一次《怪谈协会》,恐怕通过广电总局审核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文隽之前在内地折腾了好几部恐怖片,《绣花鞋》《京城81号》等等,总算是一步步摸清楚了在内地拍这类恐怖片的脉门,这次用《怪谈》,走的也是同一种路数——吓人,不吓鬼。
无论是日本还是港产的怪谈,其本质还是利用了在当下都市里生活的人们,于钢筋水泥里的一种疏离感来制造恐惧。
就像第三个故事《漂流瓶》那样,李治廷扮演的上班族每天被上司折磨,被同事利用,被工作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却在夜路上偶遇一个烧红纸的龙婆,怀揣着那几张心愿纸,一群朋友有说有笑的写下心愿烧掉,却接二连三的死于非命……这个故事里,传统黄大仙式的“有求必应”和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结合到一起,却在教育观众不要贪便宜,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
从古时候的《聊斋》到今时今日的恐怖片,从过去的乡村怪异志到现在的都市传说,人类的恐惧病患了上千年,方兴未艾;未来当广电总局彻底放开审核的时候,我相信无数个跟《怪谈》一样的恐怖片都会涌现出来。
这是第二次本人去电影院去看恐怖片,实话实说是为了某位明星去看。
这是国产电影,所以当你看完整部的时候不要说不惊悚,不害怕之类的如果你没有被某一故事中的画面吓到我只能说你可以试试晚上去墓园偷吃贡品了。
电影结构在国内恐怖片上的突破还是蛮大的,由手机作为线索过渡串联了三个故事。
具体内容当然要各位看官去自己瞅瞅了,对于手机作为过渡是僵硬还是自然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们对于国产恐怖片最大的期待肯定是突破突破了,可我们最最亲爱的总局是不会允许一个尺度,如果你为了自己喜欢的明星去看当然肯定你愿意买单了,如果你为了刺激的话我不如建议你去在乱葬岗玩野战,或者你是为了感受氛围可以考虑给电影4星。
还有关于故事安排的合理性,总结就是跳跃的矛盾,不知道三个导演是否沟通过竟然幅度这么大。
到底是地域还是空间还是时间你最起码给本人一个提示吧,或许是我太蠢了!
你刚刚揭秘了第一个故事内容是杀手心理还是人性自私,姐妹撕逼到底重点在哪里?
不得不佩服黄明演的被鬼上身,估计又有一批妹子自愧不如了吧。
还有三姐妹那么快的故事发展,我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记住,以至于到最后只记得杨洋在病床照顾黄明,还有那个嘴边长痣的女生感慨的几声,这个到底是说明了什么道理啊?
第二个故事警察跟踪着男主角为什么不阻止水泥倒下来弄死了姚一呢,我很好奇警察是不是很想让姚一去死呢?
李治廷的是一场噩梦引发的琼瑶言情唯一的吻戏,很可惜那个贵婆婆的出现了,只是几个镜头这还是鬼片吗?
剧情太过于简单了,是为了突出氛围而忘记之前的铺垫,搞得我这种头脑简单的人只记住老人几个镜头,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发生这些故事呢?
不得不夸奖一句片方的节俭,效仿笔仙请新演员来节省片酬是想投资到特技上吗?
可惜了特技也是二三线水平。
整个电影就记住了杨洋的长发美腿,李治廷小鲜肉秒变大叔,tvb艺人酱油出场。
使徒行者好歹也是男一的跟班啊,在这个电影里面竟然牺牲这么快!
总之希望以后总局能不能审核松点,让我们能够完全去感受一次正儿八经的大陆惊悚片
前两段太故弄玄虚,第三还可以,就是桥段太老土
为了李治廷看
三段式短片合集,前两个演技很差。。。
只有最后一个故事能看
国产恐怖片这样很不错了。。。不过恐怖的部分,第一部分最好,第二部分是重口味所以并不恐怖了。第三部分完全是爱情片,和死神来了有点像。话说问一下微信给这部电影投资了多少。。。
UN
恐怖片
一個一個的小故事,還算不錯
故事值两星,文咏珊惊艳加一星,老外的审美有问题吧,朱珠能算美女,cao.
看过的恐怖片里评分最高的。李治廷演的最好!喜欢!范冰冰什么时候结婚?
第一个一星,故事漏洞太大;第二个两星,画面拍摄太糙;第三个三星,俗了。
纪念一下,2015.1.25第一次看恐怖片。如果以恐怖片来讲,应该不算合格,但对我这怕恐怖片的人来说,还OK。三个微电影串联而成,因为是迟到入场,第一个故事结束时差点以为剧终了。评分不高你才可以看吧,某人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支持吕聿来!
第一个靠尖叫吓唬人,零分。第二个靠黑夜吓唬人,零分,第三个靠李治廷,两星
挺不错的几个小故事,相对喜欢后两个。
故弄玄虚。中国不是没有好点子,而是没法拍好点子。
再次证明国产恐怖片没救了
如果只有第三个故事会更好
有缝衔接
还行,没被吓到的地方,第一个故事很搞笑,第二个故事有点小恶心,第三个故事感觉恐怖是噱头,完全是个爱情故事,沉船时有点像《死神来了》,总得还不错。朋友说,像是在损微信,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