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国驱逐舰不可能在大西洋出现,大部分的德国舰队不敢冒险巡航到那么西的海域,只有少数的例外,但是只是旗舰。
2.德国潜艇不可能近距离遭遇驱逐舰后还能生还,尽管影片中指出距离太近,导致舰炮打不到潜艇,但驱逐舰上的机关枪仍能将其击沉。
3.电影里驱逐舰至少向571号投了80颗深水炸弹,但实际上德国军舰从不携带超过30颗以上的深水炸弹。
4.U-571几乎没有可能击沉德国的补给潜艇,历史上潜艇击沉潜艇的情况只出现过一次,还是由英国潜艇在1945年创造的,当时击沉了德军的U-864,因为德军的声纳系统远没有英国的先进。
5.最大的纰漏是,德国补给潜艇根本没有鱼雷发射系统,怎么能击沉S33号呢?
6.影片中出现的德国海军巡查机型号,在二战时根本没有装备在德国驱逐舰上。
总之一句话,导演为了制造剧情紧张,吸引眼球,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U-571(VIIC型)1941年4月4日下水,5月22日入役第三支队,艇长是赫尔穆特·默尔曼上尉。
U-571于8月1日转入战斗序列,默尔曼在首航中全损一艘苏联潜艇补给舰,3870t。
U-571在港口(wikimapia.org)U-571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巡逻中没有取得战果。
1942年3月10日,默尔曼出击美洲水域,29日击沉挪威籍满载货轮“赫特福德”号(10923t)。
4月6日,默尔曼在哈特拉斯角以东水域用两枚鱼雷命中了载着96067桶高标号柴油的挪威油轮“科尔”号,10044t。
油轮在中雷后燃起大火,33名幸存的船员乘3艘救生艇撤离。
默尔曼近前问讯并送给幸存者们一些饼干,随后潜艇用30发88mm炮弹打爆了油轮。
行将沉没的“科尔”号上浓烟滚滚(uboat.net) 击沉油轮的8天后,U-571击沉了3352t的美国“玛格丽特”号货船,艇长看着一些船员乘救生艇撤离,但这些人自此失踪,再未被看见。
5月7日,U-571返回了拉罗谢尔。
默尔曼上尉巡逻归来(uboat.net)6月11日,U-571再次出征美洲。
7月7日该艇在佛罗里达海峡发现了一艘被拖船拖着的货轮——那是8141t的“乌姆塔塔”号。
U-571随即用鱼雷将其送入海底。
8日,U-571将一艘9788t的美国油轮点着了,燃着大火的油轮最后触礁,宣告全损。
9日,默尔曼用20mm机关炮试图逼停了一艘1051t的洪都拉斯货船(艇长打算根据《捕获法》对其进行搜查),但货船却试图全速逃走。
U-571立即用88mm炮开火射击并将其击沉。
15日,U-571用一枚鱼雷命中了11394t的“宾夕法尼亚太阳”号油轮。
油轮燃起大火,但火势最终还是被增援的美国舰艇扑灭,船组们把她开回了切斯特。
(不知道船上107500桶海军用燃油还有多少能用)
“宾夕法尼亚太阳”号上的大火(英文wiki)U-571在1942年8月7日返港。
默尔曼此后又进行了3次巡逻,都没有战果。
默尔曼在最后一次巡逻中于1943年4月16日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但22日他在指挥塔上出事故负伤,潜艇被迫中断巡逻返港。
默尔曼和他的骑士十字勋章(uboat.net)5月31日,U-571的艇长变成了古斯塔夫·卢索中尉。
中尉的3次巡逻也都没有战果。
1944年1月28日,U-571在爱尔兰以西水域被一架澳大利亚桑德兰式水上飞机轰沉,艇上52名官兵全部阵亡,无一生还。
她的艇徽:盾牌与交叉的双剑
what about their lives?。。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sacrifice his life? Or what about some of the younger enlisted men? A lot of those guys look up to you like a big brother, you willing to lay their lives on the line? You hesitate, but as a captain, you can't. You have to act. If you don't, you put the entire crew at risk. Now that's a job. It is not a science. You have to be able to make hard decision based on the imperfect information. Asking men to carry out orders that may result in their deaths. And if you are wrong, you suffer the consequences. without pause, without reflection.
看了有一段时间了,有一些情节已经模糊了。
但是这部片子给我的震撼仍存于我心。
战争就是这个样子,必须需要有人去以自己的生命换回些东西来。
指挥官的果断和决绝同样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艰难的环境中绝处逢生,获得生存的机会。
情节跌宕,画面真实,声效震撼,值得一看!
1.重复一遍BOSS的话,确保执行没有偏差2.德军对于海上难民那一段,应该是编的吧,海上那儿来的这一群难民3.被俘虏的德军,真的是报国啊,最后还在给自己的祖国传递有用的信息4.最后美国的队长成长了,也更成熟了。
虽然有一些无情,但至少是目标导向,有结果,整个团队才会有更大的成绩5.领导定目标,下属要执行,最好是使命必达,在特殊情况下,甚至是以命相换
《猎杀U-571》是由乔纳森·莫斯托执导,由马修·麦康纳,比尔·派克斯顿,哈威·凯尔等主演的动作剧情战争片。
该片根据史料改编,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侦察到在北大西洋有一艘德军的受创潜艇U-571,正向德军发出求救信号,于是盟军迅速且秘密地将一艘军舰改装成德军的维修舰,准备以维修U-571作为掩护,强行夺取舰上的密码解码机的故事。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淋漓尽致,扣人心弦。
第二次在电视上看,普普通通,沉闷无比。
幸好第一次是在电影院看的。
这个电影有点假吧1. 德军一个潜艇的人都不会修的机器被美军轻松搞定2.美国兵刚刚进入德军的潜水艇就能轻易的把一直追杀的德军潜艇轰沉3.德军潜艇突破下潜极限而且被深水炸弹炸伤后潜艇漏水,只要美国大兵摇摇阀门就能堵住...4.德军军舰追在潜艇后面怎么打都打不到,倒是被那个破潜艇一发鱼雷炸得全军覆没(这鱼雷是原子弹?
)
一个行动扭转一场战争。
一个水手挽救一颗鱼雷。
一颗鱼雷摧毁一艘战舰。
一个俘虏颠覆一艘潜艇。
全赶一块儿了,好莱坞味儿太浓了。
可能是刚看完从海底出击的缘故。
战争的场面还可以,只是有些地方感觉不合逻辑。
s33潜艇被德战列舰击沉,好像一下就完蛋了。
而在打击u571的时候,近在咫尺却无法击沉。
s33潜艇进行了伪装,那么战列舰时候怎么在很远的地方将它识别出来的?
在s33潜艇被击沉后,与德国战列舰一起来的德国潜艇继续向u571发动攻击,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它知道u571被劫持了?
它是怎么知道u571被劫持的?
既然德增援潜艇知道u571被劫持,德战列舰为什么不知道?
在u571浮出水面后竟然一点戒备都没有?
一艘战列舰被鱼雷击中到下沉,应该会有一段时间,德国船员应该会有一部分能逃生,影片里鱼雷一下子就把战列舰搞掉了。
当年单位组织看的,立体声环绕,整个大厅里黑沉沉的,鱼雷落水的声音,以及在水底爆炸的声音真是太惊人了,仿佛观众就在潜艇里
要不是德国货靠谱...美国人英勇 德国舰长也同样值得尊敬
看此类片子不知能不能帮助幽闭恐惧症患者脱敏
居然没码,小学时很喜欢里面的配乐,初中根据里面部分情节写了小说,还看过兵器一篇黑这片的文。最近重看了一次,谬误bug不说,制作跟九十年代优质大片一比,一股子无药可救的小家子气
连分镜都跟从海底出击一模一样...
战争中的成长就是学会变得冷酷无情么?蛮精彩的两小时,还要多谢自己不懂军事巡洋舰潜艇补给艇/回过味来,还是得为大美的观念输出扣一星
相对《从海底出击》的那种真实感,这部电影还是比较偏好莱坞商业的,有几个片段试听需要不错,尤其音效做的比较成功,但是整体情节就是美国英雄主义风格,作为商业叙事算不错,但也没啥新意。
电影演到接近一半,假扮敌军的美潜被德鱼雷突然击沉算是震撼意外,但又似乎在情理之中。代价如此惨烈,既体现了战争残酷,又反映着左派的理念:不存在一切尽在我控的完美胜利。可等到幸存者退回U571之后,剧情剧烈右转为麦康纳的个人秀,己方的运气与德军的战力也都配合着此消彼长?……不是说剧情不能因时而变,主题不能左右异动,而是前后两部分的落差过大,从绝对意外代价惨烈到尽在我控玩弄股掌,为了拱衬主人公后起之秀后浪狂猛的叙事强加感让人不太受用。
话说船长死的时候我乱感动的~~
最受不了的,是90度弦发射鱼雷命中驱逐舰,并且从头到尾整个炸掉的画面...完全没有军事常识啊,在同类影片<<从海底出击>>的光芒下更显此片的内气不足.不过作为潜艇战入门篇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好莱坞爆米花流水线产品,没啥好说的
除了老以外一无是处,留着个俘虏等着被反杀。想骗敌人,结果敌人不上当。潜到200米深自残。不用无线电怕暴露自己,结果遇上敌人,敌人一回去不就真相大白了?最后靠敌人躲不开鱼雷被反杀。
我居然都不记得我半年前有看过这个片子了。。。虽然还记得前半段情节。。。
被战争片耽误的科幻片,凡是扯淡的,篡改历史的,都是末流。
感谢还不用参军命运。年轻的马修很面具——标准的帅。德意志的工业真牢靠。
记忆中唯一一次一个人看的电影。屏气凝神什么的完全不骗人啊
德国货就是皮实,深水炸弹得炸死多少鱼宝宝.
“没给5星是因为美国人把这段历史拍成了自己的故事,明明是英国人的”,美国人1944年才搞到密码器,英国人1941年就搞到了
感觉导演最厉害的是用氛围营造出让观众如同置身于潜艇中、与主要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的沉浸感,不论是潜入海底面对深水炸弹轰炸,还是升入海面短兵相接夺取敌舰,或是远距离对敌舰炮轰和炸沉,借助着波涛汹涌的环境、汗水与海水交织的人物脸部特写,带来了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压迫感,仿佛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海浪拍打而来的震荡。至此自己的片单又多了一部想在影院重温的电影,光是想想用顶级设备来感受深水炸弹如死神般逼近的声响就觉得能够值回票价了。
这部新千年上映的海战片是怎么做到从内到外都洋溢一股大制片厂时代的自恋气质的??更难以想象这部片子竟然诞生在细细的红线(1998)、拯救大兵瑞恩(1998),与黑鹰坠落(2001)、珍珠港(2001)、兵临城下(2001)等等等等经典战争片之间,还能得到国内观众如此好评,都是爱国主义,U-571的爱国怎么就爱的如此科幻又不要脸,IMDb上无数的口诛笔伐与goofs大赏不能中肯的评价一切么,而马修也的确不像是一位能值得托付的Captain,环球这步棋下的可真是又臭又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