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想,也许给两星半也可以。
就一般情人节档拼盘电影差一点的水平。
关于林徽因最经典的一个段子,应该是来自她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为什么选择自己。
当时林徽因嫣然一笑,对他说,这个问题她要用一生来解答。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段子是否属实,但另一个思成——陈思诚倒是真的用一部《北爱》回答了他用一生去解读爱情的答案。
片段凌乱,各种的。
《北爱》是非常带有导演个人色彩的电影,甚至可以说《北爱》就并不是一部爱情片,因为它并没有在真正的探讨爱情,而只是借由一些语录来展现导演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北爱》中的每一段感情,都表现得平庸且没有深度,手法像极了风行一时的情人节档拼盘影片,《全城热恋》、《全球热恋》或者是《在一起》——这些电影突出的特点就是都放弃了对人物的探索和对真实爱情的剖析,而仅仅将故事以一种最平铺直叙的方式呈现出来。
最后皆大欢喜,让人出门即忘。
而陈思诚缺乏的是一种讲故事的能力,如何将一段爱情叙述完整成为了困扰着整部电影的魔咒。
例如在电影中陈锋和沈彦显然被塑造成为了一见钟情的典范,陈锋是痴心一片,沈彦也是纯情善良,但谁能告诉我作为“好女孩”形象出现的沈彦为什么可以和刚认识一个晚上的男人回家?
为什么不用上班而天天窝在陈锋的出租房里胡搞?
而所谓屌丝陈锋又是如何说服沈彦的母亲将女儿嫁给自己,如何摸到人家前男友地下车库去偷袭人家?
最后他们的经济问题又是如何解决,三口之家要如何生活……这种种的雾里看花只能说明,陈思诚并不想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他只需要一个平台去构建自己对于现代物质冲击爱情的解读。
这大概也没有错,如果他能将几个故事叙述完整,即使中间的拼接漏洞百出,也可以被看做是“串珠式”的故事加以肯定。
但当每个故事的表面化变成一种常态,我们就只能以一种“来都来了”的心情去欣赏导演个人的YY了。
影片中的另一种理想化状态是,在《北爱》中真正步入而立之年的众人没有一个再重复陈锋这样的屌丝人生,王学兵饰演的老总手机里一个个的“总”都是女人,每天的生活就是找妞却也还过得不错,刘嘉玲和梁家辉更是直接飞到国外去玩偷情游戏,丝毫不在意自己还有个女儿也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
电视剧中的那种在物质和爱情中徘徊的痛苦也仅仅成为了电影的一个片段。
陈思诚长大了吗?
已经学会去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了吗?
显然没有。
所以最终的矛盾也只是他个人为辅神祠强说愁罢了。
而对于另外一些他还没来得及体悟或已经失去的人生片段,导演采取的则更是浪漫的意淫。
例如电影中少年人单车追公车的片段在现在的北京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还有装病打工、景山过夜等等,会做这些的基本都是80后的脑中的一种少年回忆,而陈思诚将他们非常生硬的复制到了现代。
这种在不可能间表现可能也影射了导演自己飘渺的纯爱情怀。
本片中真正谈得上有深度思考的,就是王庆祥和斯琴高娃饰演的暮年夫妻。
看得出这是陈思诚最为理想的状态,也因此他把电影最煽情的结局留到了这里。
他将影片最“重”的这个爱字赋予给了两位老人,只可惜最终还是毁在了“病床前齐唱歌曲”这样的yy片段之下。
真实和虚妄,陈思诚还是坚持了后者。
说到底,影片中陈思诚、王学兵和郭金飞这三大男人大尾巴狼似的谈了半天,说是谈论爱情,其实不过是在虚张声势。
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都是狗屁,年老的时候我们好像都懂了,但也都等着嗝屁了。
《北京爱情故事》拍的最好的是暮年的相守,最不完整的青年与物质对抗的勇气,也就是越靠近导演真实生活的故事,反而拍的越飘渺。
《时空恋旅人》里男主人公感悟活在当下的幸福,在《北爱》的电影中最变成了最矛盾的抉择。
不过活的年纪越大就越幸福越懂爱倒真是符合中国人“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思想,爱情是什么样不重要,生活是什么样才重要。
电影结尾处余男和小柯他们的对谈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陈思成写的本子,婚姻和爱情都不是生活的避难所,他们就是生活本身,这话说的倒是不错,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有了张扬的《爱情麻辣烫》在前,这片根本不够看的。
表明上在讲爱情,实际上根本没有爱,全都是自私鬼(除了那对中学生)。
陈思成和佟丽娅这一对的结合完全建立在欲望之上,俗不可耐的故事。
这男人什么都没有,还信誓旦旦的要女人把孩子生下来,还去找她前任的麻烦。
他但凡还有一点良知,不是应该愧疚得无以复加自行消失吗?
不想多说。
他的那两个朋友更是极品。
陈思成这是在为自己将来背叛佟丽娅打好伏笔吗?
梁家辉和刘嘉玲这一对出场得莫名其妙,转得太生硬了!
这俩人跟北京有什么关系?
都不是北京人,事也不是发生在北京,硬塞进这个故事有意思吗?
像一个蹩脚的小品。
潜台词是:反正大家都不忠,所以得过且过,老了还得作伴。
这哪是在赞美爱情,分明是打爱情的脸。
欧阳娜娜是一个可爱的女孩,也演出了中学生的呆萌感。
男孩的演技有些差,尤其是最后飞上天后傻笑那一段,无法理解。
我以为他精分了,后来发现不是,导演编剧疯了才是。
斯琴高娃这一对也让人很难接受。
你想给你老伴找个伴是好心,可是你想过那些跟你老伴相亲的人的感受吗?
你堂堂原配站在旁边,人家蒙在鼓里,还只骂了你们三遍“shit”,真是很有涵养了。
任何人都不能打着“我爱你”的名义来伤害无辜路人!
想想爱情麻辣烫里的故事多有趣,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能记得徐静蕾慌张的站在街边找不到路,徐帆和郭涛在家里玩孩子,高圆圆青春的模样等等。
不管是故事还是演员,都比这片强太多!
最后的最后,我可以理解一个人既当编剧又当导演,但很难接受集编剧导演主演于一身这样的设置,这得自恋到什么地步才能干得出来!
所以于妈还是值得钦佩的,至少人家不会硬要自己演。
看过北京爱情故事(严重剧透慎入)2月14,单身的我和老妈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北爱,电视剧版我没看,但是听舍友说过,还蛮好的,偶尔瞟过一些零星片段我也觉得看的不错,起码不雷,是个好电视剧。
于是刚上映那一天我就去看了,电影刚开始的时候那段惊险不说,电影院里在陈思成被撞之后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惊呼。
一会儿,出现导演兼职主演规划的时候用的方式很新颖有创意,和北京的楼宇建筑还有路牌都联系的很好,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视角也是一直向前紧凑,非常精彩的一段。
然后开始了美丽的北京夜景,年轻人的夜店,接着屌丝北漂男逆袭女神,这是多少人心中的梦想啊。
佟丽娅灯光下头发散开的时候我的眼睛肯定亮了,相信所有人看到这一幕都会觉得陈思成凭什么啊?
娶了这么漂亮的妹子。
这一段爱情说的是陈思成和佟丽娅这一组。
年轻组。
这一组蛮好,除了后面的一点无厘头。
有年轻人的一见钟情的冲动,奋不顾身的追逐,这些梦幻点的东西,再有北京房价、丈母娘、金钱与爱情的选择,这一些交织在一起。
最后爱情打败了金钱。
然后陈思成的兄弟,是个花花老公,风流的要命。
这一组是结婚大概是十年内的一组,也称黄脸婆组。
挖掘的比较深,婚姻在平淡的生活中哪里还有激情?
怎么维持?
其实最怕的不是爱人的离去,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磨光了那些一点点建立起来的以血泪雕铸的感情。
以前你最爱的人,现在只有无尽的厌烦和憎恨。
这才是最可怕的。
很有代表性也值得深思,无论是结了婚的还是未婚的。
陈导在拍的时候也蛮好的,两个演员演技也好,很多台词都让人心惊、印象深刻。
比如“我身上也恐怕只有洗衣粉的味道和油烟子味“、 “一开始我们一天做好几次,后来一天一次,再后来是一周几次,再后来就变成了几周一次,最后来,做爱变成了年终奖“。
最后张蕾也想奋起,去出轨,可还是爱她老公,没成。
王学兵说虽然在外边乱来,但从来没想过离开老婆。
爱情打败了背叛。
衔接到刘嘉玲张家辉那一组的时候,先赞一个美的海景。
这一阶段是结婚一二十年了,什么斗小三出轨捉奸都经历过了。
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张家辉在跟张蕾打电话要去偷情呢,所以后来刘嘉玲说玩偷情游戏的时候我还真不懂了,剪辑够乱。
不过我也有点分不清张蕾和刘嘉玲。
后来才明白,原来他们结婚周年假装两人偷情。
演技派确实演的好。
这两个就是彼此都懂对方做过什么但是还是决定包容、相守。
时光沉淀下来后,最终爱情包容了过错。
第四对最纯洁,还加上点奇幻色彩。
两个演员都很年轻,所以有点本色出演的味道,女生干净。
但是故事有些流于表面,再加上还情节老套。
演员演技确实还是不行。
第五对是最后一对了,相伴一生的感情。
按理说这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对,风风雨雨一起走过,还有死亡的戏码,老伴也全心意为了另一半好,演员演技都不用说的,老戏骨。
故事到老伴死的时候已经是煽情催泪的顶点。
可是我却没什么感觉,或许因为太过刻意。
五对人,五段感情。
这五段感情分别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高中时候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为了梦想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年轻时候,遇到的是金钱和虚荣的考验;结婚十年,遇到的是平庸生活褪去激情的厌倦;结婚二十年,遇到的是对于曾经的背叛和伤害如何选择;好不容易风风雨雨白头偕老了,又要面对死亡。
像是一种循环,也像是说爱情和爱情面临的挑战贯穿了生命的始终,看自己如何选择。
比较毁的地方有高中生那一段,总觉得有点浪费时间。
电影最后一直在说”人这一辈子“,那时候我真的觉得有点鸡皮疙瘩的感受,导演这么年轻还没到可以这样总结这一辈子的地步吧。
用现在的眼光和境界去揣测年老的爱情,年老时回味一生的感受,这很不理智的。
前面两段还算好的,高中生那一段太轻飘飘,老年人那一段又太过刻意。
剪辑也剪得有些地方我都看不明白了,理解能力毕竟有限啊。
总的看完,我会给电影5-6分,满分十分。
不算好片,也不算太差,因为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太差的了。
电影的前半段有6.5分,后半段4分。
有一些细碎的情节不错的,加上年轻导演有些新鲜想法。
整部电影也都没有太平铺直叙,时时有些惊喜和反转。
但总体还是算比较差的。
电影主题是讲人生不同阶段的情人间的爱情 高中纯洁懵懂期 毕业理想与现实碰撞期 婚后青年期 婚后中年期 老年期 总共四个故事 不得不说 主题不错,但是故事情节很“滥俗”且表达平庸 就像是努力想全面的表达爱情 结果每一点都浅薄、无感 像为了多、全而弄的大杂烩,完全忽视了需要的影片需要的味道和精髓影片唯一有点亮点的就是开头陈锋和沈彦那段 而且亮点的仅仅是陈锋的几句极富网络色彩的台词 还有婚后出轨 丈夫欺骗妻子的手法也有一点点搞笑 剩下的 想要渲染纯真的高中生爱情 简直就像是白色墙壁 的确纯白 但泛滥的随处可见 自然让观众无感 而那梁家辉和刘嘉玲出演的中年夫妻为重拾火花 希腊玩虚拟偷情游戏,只能说微微震到我们的 也就是这两位大咖的身份而已 这段故事中心原本算有新点意 但影片表述的却极单调无趣 老年阶段的 请来了斯琴高娃 也是位大人物, 原本 人生有八苦 生 离 死 别 爱别离 怨长久 求不得 放不下。
老年阶段讲的是死别,是人就怕老 更怕和爱的人死别 我是个看些煽情电视剧都易哭的人 可这段死别的老年爱情 却丝毫没有打动我的内心 顶多看着年迈的两个角色有点点小伤 这段就像很客观的讲了一个故事 省去了所有的情景和形容词 死别,特别是老伴的离去 应该是很能打动人心的 因为是那陪你度过漫长岁月的人走了 从此孤单一人 可是影片完全没有描绘两位老人之间原有的情深 原有的彼此相依 那最后一方离去也变的淡淡然似的 言而总之 <北爱>这部电影真是不怎样 完全是靠着电视剧的一点余辉吸引人观看 这算是我第一部看到中途 就特别想要离场的一部电影.... 推荐指数 0
北京生存故事——评《北京爱情故事》一部情人节上映的爱情电影,几个单身女青年去看了,回来歇斯底里情绪激昂的,说中国男人没救了,什么北京爱情故事,压根就是中年男人的意淫荟萃。
彼时作为一个非单身女青年,我忙得两脚飞起,在电影院前几次想长驱直入,想着若把时间换成口水,还是算了。
直到清明节,才喘了一口气,打开这部电影,看看到底哪里触痛了女人柔软的肋骨。
讲真,一部鬼片在现在这个时代,不见得有多可怕。
但一部讲述现实的电影,很可能会让人头皮发麻,不忍再看。
说好的《北京爱情故事》,看起来,更像一部《北京生存故事》,特别是前三个跟成年男女有关的故事,一个比一个齿冷。
影片从导演扮演的屌丝青年开始讲起,据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现实中导演刚为自己的新婚妻子,也是剧中女神扮演者的佟丽娅办了场价值耗资上千万的婚礼,这导致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忍不住经常要出戏,感觉上更像有钱人忽然换造型扮乞丐来体验残酷人生,喂,对我等真正的屌丝,这是不是不太厚道?
男主角被曝月薪六千五,却住着月租三千块的房子,绝大多数跟他薪酬一样的人,只能蜗居在地下室或者群租房之类,根本就没有带一夜情对象回家的勇气。
所以如果有个真正的穷人,告诉他你这样的生活方式很具想象力,我辈心理上会缓冲很多。
直到地下车库打架这场戏,忽然让人想起我还在北京的那一年,某著名女星的导演男友,在地下车库被人砍了几刀,据说,就是女星的前男友不服气。
于是这么一想,剧情果然圆乎起来,放在有钱人身上,这事才叫说得过去,两千万叫你老婆陪我两小时,换成正牌屌丝,没一个不同意的。
只有换成著名女星,这事才显得有点靠谱。
遗憾的是,导演把这种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悬在了一无所有的屌丝头上,于是最后两人相拥,甚或让真屌丝们有点怅惘。
不管怎样,真情尚在,换到第二第三个故事,我才明白为什么单身女青年这么气急败坏。
您把我们女人看得也太失败了,面对鬼混的丈夫,居然这么失魂落魄,太灭我们女同胞的志气。
尽管导演和一众男同胞们可能认定,这就是生活的现实部分。
但对于女人来说,谁要看这么龌龊的现实?
所有现实题材都在告诉女人,当你三十岁后,碰到的人生除了忍就是撕心裂肺。
其实女人内心才不是众男人想象或描述的那么脆弱不堪。
整个故事的基调,将男人和女人比喻成敌我关系,剧情虽然紧张,却让女性观众们再次不舒服,谁会希望枕边人天天对自己动着繁琐的脑筋?
尽管导演希望用最后两个老少爱情故事,让大家化干戈为玉帛,晚了,一旦女人的脾气上来,这就是场没完没了的你为什么不爱我的战争。
恨只恨导演在现实中给了妻子最完美的梦幻,在电影中却毫不留情煽了女人们几个大嘴巴。
影片最后,失魂落魄的余男在一群男编剧中,继续迷茫,男人们纷纷成了掏心窝子的好汉,告诉她男人这东西就是这样。
这再一次惹怒了富有浪漫情结的女人们,好歹你让我们翻身一次啊?
尽管上面 说了,女人并非离了男人就没法活,但形而上的东东总得要点儿好不好?
北京爱情故事,于是成了真正的北京生存故事,在这座永远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城市,女人被迫吞下一个又一个现实的前提。
公允地说,电影拍得不差,比起无数国产电影的不知所云乱七八糟,导演致力于把故事讲明白,他懒得为各位女观众编织梦幻,只想告诉你京城爱情就是这么让你心碎。
最出彩的部分,是刘嘉玲和梁家辉在希腊见面的前半部分。
看多了电影中有钱人不知所云的显摆,这个希腊会晤才叫人真正感慨,有钱真好,真体面,真浪漫。
多拍几个这样的故事,会让漂浮在雾霾中几乎麻木的人们多些反刍和自省,哪怕是感慨也好。
至于现实,我们吃得够多了。
第一次和女票看电影,写个评论留个纪念。
这片子能跟北京沾上多少关系?
现在都流行一部电影穿插几个小故事么,讲好一个故事已经成为国内电影的难题?
影片太男性视角,几乎每一段故事的发展沿着导演极端的男性视角下进行的。
15-20岁的男孩都以为自己有特异功能,以为自己是整个世界。
20-30的男青年没车没房收入低想以真心博感情,这摆明是想靠搞大肚子逆袭。
30-40的盛年男又要外面找刺激又放不下家庭,人家一个老婆好好的非要为了穿插下一个故事演一段“上次出轨”。
40-50的人到中年,家庭工作和培养下一代成了生活的主心骨,情感上的刺激不到变态扭曲已经没感觉了,而且还得女人给提出来。
50-60的黄昏男,其实这段挺感人的,味道也很足,可是老伴临走前都要给你找备胎,还是觉得太主观了。
串起来也就是导演希望十五岁的时候就遇到真爱,二十几岁的时候意外怀孕结了婚,三十几岁事业渐成把该玩儿的都玩回来,四十几岁在外面玩不动了追求更扭曲的刺激,年近六十了希望糟糠之妻早走然后再来一发夕阳红。
不知啥时候开始,国产电影拍的越来越不像电影了,比如私人定制,比如本片。
五个故事的串联拼接过于牵强,节奏感一塌糊涂。
北京爱情故事,跟北京有啥关系么?
而且叫北京童话故事才更准确吧。
佟丽娅真好看,陈思成就是个畜生。。。
不玩微信不装陌陌的纯洁女孩儿轻车熟路的就走进了夜店,跟第一次见面的陌生男子玩了会游乐场感悟了会人生就回家滚了床单,别说星级还是快捷了,房都不用开真省钱了还。
这时还不知道人叫什么名字芳龄几何干什么工作的吧。
然后第二天就变真爱了,难道是韩庚说的活儿好?
这么一个人见人爱的女神,三观端正是非明确,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放着苦苦相追的超级高复帅不要,死心踏地的跟屌丝玩真爱,真爱,我倒想知道你们到底咋真爱上的?
掌柜的难得来客串一次也不多给点戏份,连嘴炮大招都没放过就消失了,差评!
俩香港夫妻如何能生出台湾原住民这么吊,梁家辉你造么?
你们这满世界的乱跑把影片的时间线都搞乱了,造吗?
普通高中男生如何能在唠叨老妈眼皮底下夜不归宿第二天还跟没事似的?
高娃大妈思想前卫,身患绝症仍不遗余力给老伴找老伴,节操都去哪儿了?
走进科学,走进北爱。
真能为这片感动落泪的一定是大龄文艺女青年没跑了吧。
片子都演完了,还不忘在结尾字幕环节,拽上几句什么对的时间对的人,错的时间错的人,这么幼稚的连线游戏,这有意思嘛?
朋友圈又要刷屏了。
本来有两张电影兑换卷,想给爸妈去看这片儿,现在这也给不出手啊。
我有几个朋友,每年平安夜都要刷同一部电影,半夜时候,微博上就能看到一罗圈儿的励志小感慨。
那部电影叫《真爱至上》,就是那个无论男女老幼,最后都找到真爱的故事——兜兜转转忙碌了一整年,失落了一整年,寒冬腊日的,还是希望做个别人的梦,温暖下自己的心。
有《真爱至上》珠玉在前,其他此类电影仿佛都是多余。
但事实上,这类电影源源不断在世界各地以各种版本反复呈现,并为人追捧和期待。
可能人们有时候都不是在期待一个故事,而是呼唤一种“模糊理智、盲目乐观”的情绪,为冗长乏味的生活,打一针“浪漫真爱”的鸡血。
所以我觉得,《北京爱情故事》那句宣传语“用爱取暖”,来得比电影本身还要顺势而为。
由五个独立故事连接而成,《北爱》涵盖了人生从初恋到死别的全过程,导演的想法和野心都看得见。
仅从剧作角度考虑,我不认为《北爱》已经完美,五个故事或多或少都还有完善的空间,有的情绪略显刻意,人物行为僵硬;有的情节过于单薄,出了事儿却没有“然后”;另一个遗憾在于,五段故事只通过人物亲友关系衔接,依次登场,故事间缺少一点儿勾连糅杂一气呵成的呼吸感。
可以做到更好,但《北京爱情故事》已经是一部无比适合当下中国,在情人节观看的爱情电影。
它铺了浪漫温情的底子,又抛出了一个一个尖锐问题,与《真爱至上》所有故事止于“在一起”不同,《北京爱情故事》几乎都从“在一起”开始,所有真爱都在接受人生八苦的考验,并在其中凸显价值。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爱情发生之后,就是一场修行,《北爱》用剧中人决绝般的勇敢,反复敲打提醒观众:为这两人一生一世,你是否下定决心?
要婚娶的看这部电影,可以想想选择爱情还是大米,到底是否意志坚定;拥抱现实没啥不对,选择完了爱情却叨咕后悔一辈子,才更烦人。
已婚的看一看,念念紧箍咒,把结婚证当一份儿合同书,算一下出轨的成本,掂量一下自己的承受能力。
纠结在柴米油盐里日渐老去的老夫老妻,也可看一看,你所经历的并不比别人丰富,唯一珍贵之处在于,甭管好赖,它已是你此生所有。
抱歉,我用如此不温暖的语言描述两人关系:因为爱情仰仗想象,婚姻只靠珍惜。
人一辈子其实都在和上帝做交易,和自己赌运气。
幸福如果是主观的,那么也挺简单,就是相信你交换到手的是你想要的。
放弃财富,得到真心;放弃欲望、得到忠诚;放弃执着,得到安心——弱水三千,你取不取一瓢饮,都只那么大的肠胃。
得失权衡,全在个人好恶,并坚信选择之正确,而这可能才是“用爱情打败现实”的全部秘籍。
影片中,我最感动的部分,还真不是五段爱情中的任何一段,而是斯琴高娃扮演的角色濒死前的脆弱,这可能是我们内心里渴望情感的原因。
人赤条条孤独而来,赤条条孑然而去,爱情也好,婚姻也罢,它最大程度从形式和内容上消减我们的孤独感,以及由此带来的恐惧。
所以,看完这样的电影,难免会琢磨“爱是什么?
”想到的,还是《圣经》上那句喜欢但还做不到的话:Love suffers long and is kind。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公众微信账号:Mydunhe
我经常的做一个梦,梦中我学会 了飞翔,我没有注意我是否长有翅 膀,只觉得自己象春姑娘一样,空气 象游泳池的水一样温润,我在空中以 游泳的姿式,忽而向左,忽而向右, 忽而又优美轻灵的向前,我感觉到微 风的轻拂,我想我一定衣袂飘飘,宛 若仙然;我以为我已经忘记了这个 梦,《北京爱情故事》里年轻学生懵 懂初恋那部分剧情,就是帅帅小男生 骑自行车忽然幻觉的那场戏,突然叫 醒了我。
陈思诚鬼才一样,可能很多 人认为这场戏不明所以,可有可无, 但我觉得恰到好处,让我感动的几乎 落泪,这是对真爱对自由的向往,这 是小男孩纯真内心的释放,如果是我 为导演,我宁愿把这场戏放到最后, 而不是中间的第四部分;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所有最最 怀念的都是初恋,那为了爱愿意付出 一切的最初的情怀,影片的前三部分 和第五部分分别讲了青年期的激情, 结婚后中年的麻木、欲望与背叛,不 惑之后相互的理解包容及对婚姻的重 新理解,还有老年时的相濡已沫,这 些部分都充满了无奈与现实的残酷, 例如青年时金钱、地位、房子、车子 与爱情,内心天秤中不断的挣扎,中 年时欲望、偷情、幽怨、自责、理智 总也纠缠不清,不惑之后平淡、如死 水微澜,理解中或许有一些放任,轻 视虽然也猜忌但已不那么在乎,生活 中棱角的磨平,老年中面对老去,面 对夕阳,面对疾痛死亡,人生不过一 瞬间的感叹!
这几段都有太多的顾 忌,太多的束缚,太多的羁绊,所以 我宁愿把第四部分放到最后,小狗式 的爱情,纯纯的唤起压抑的我们。
“北爱”的电影版不再延续电视剧版的情结,而是一个新的故事。
这让冲着“北爱”名头去看电影版的人们大失所望,打着爱情为名义的五个故事组成的电影让人有点转不过弯的转折,有让人想大喊导演退票的冲动。
这是一部好电影,你真的有仔细看吗?
我看到的北京爱情故事是这样的,你呢?
北漂的屌丝男在朋友的单身告别夜上偶遇女神,电影里是用这样的语句描述的,“我叫陈峰,从现在到之后的二十四秒之前,单身。
我们的生命中,总会出现这样的瞬间,某市某地你遇见某个人,她带着无与伦比的耀眼光彩,神一样的将来在你的面前,然后一个声音会从你脐下三寸,骤然响起。
”约炮,一定要为自己找个好理由,而最好的理由就是爱情,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浪漫的词语来形容,那一定是,一见钟情。
屌丝寂寞空虚在夜场寻真爱,女神感情受挫急需宣泄,孤男寡女长夜漫漫插枪走火。
女神告知屌丝自己怀孕之后,屌丝说我发誓,我一定,让你还有他幸福。
女神抱膝痛哭之后抱着屌丝说,你早干嘛去了你,怎么早点不出现呀。
令人不禁感动,原来真爱还是有迹可循的。
之后高富帅男友出现,甩出两千万的条件。
屌丝在人潮中寻觅自己的女神,然后被车撞了,他和玻璃碎屑一起飞了起来。
大哥的老婆发现了自己老公出轨的证据,精心打扮之后去夜场寻欢,却不忍心背叛老公,深夜,一个有女人味的女人,在公交站接到了自己老板的电话。
老板的第一句话是,“找了你一个晚上你怎么了。
”女人回答是,“你有时间吗,我想见你。
”深夜,老板犹豫着,筹措着,迟疑着敲开了酒店的房门,躲在厕所里深思之后,下定决心,却发现女人早已离开。
女人回到家里,大哥翻身抱着了她,床头的茶,已经很淡了。
他是一个婚外各种恋的男人,他用结婚纪念日当密码,他等了她一夜,他很爱她。
老板来到爱琴海和老婆偷情,蔚蓝的天空和蔚蓝的大海,煽情的音乐,悠扬的歌声。
他说自己的老婆在加班,她说自己的老公跟下属在公司打情骂俏。
青春期的少男一直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爱慕着隔壁班的女生。
在自己制造的一次次巧遇中,和心爱的女生关系越来越好。
女生因为家里要求,要出国留学。
拉着爱慕的男生在山顶等日出,大喊再见,北京。
男生看着心爱的女生离自己越来越远,亦如那句歌词,我曾拥有你,真叫我心酸。
相爱却不能相守,但是每当想起你都是,暖暖的,滑滑的,很香,很甜。
最后一个故事,是让我最感慨的,我也不做评论了。
留在我心中只有三个词,喜欢的人,合适的人,一辈子……最后的长镜头很好的解释了电影开始的时候,屌丝男陈峰被撞飞的那一刻说道的话,“故事好像不应该是这样的,至少,我从未想过,我的故事会是这样。
”爱情,应该在想象中,还是在现实里。
在爱情故事的前面加上一个地名,就好像对爱的禁锢。
我们生活在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城市里,无车、无房、无户口,但我们同样渴望爱与被爱,希望那个带着无与伦比的耀眼光彩的人降临在自己面前,彼此用尽一生来证明那像鬼一样,人人都听过但是没见过的爱情。
爱情究竟是什么,你想找出却又找不到,因为你并没有真正的在爱一个人。
其实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它是什么,你希望被愚弄。
装逼党们,求你们别在挑了。。故事就算在俗,在烂还是很感动我。初恋和黄昏恋那段很真挚,关于爱情我们经历过,摸不到看不懂啊
好几年没看过这么烂的片子了。一星给电影,一星给最后一个长镜头的场面调度与结构勾连。所有的寓意表达不靠电影语言,完全交给了台词,而台词更多时候比《小时代》和《致青春》的文艺腔还可怕,好好的一个人干嘛这么说话?斯琴高娃一段这么八十年代的桥段还敢拿来拍?王学兵和梁家辉两段简直没法看。
傻逼电影五个段落真是神剪辑神思路 佟丽娅丑陈思成土耿乐跟脑子里筋全断了一样所有言行都在犯病高中生DB居然还长翅膀了 就这五个微电影凑了两小时真是不容易估计导演累坏了 请了几个大牌顿时清新又温暖又高大上呀~ 就这廉价的爱情观也就导演自己感动坏了吧~
说实话不太喜欢这种一部电影好几个毫不相关的小故事凑在一起,都说北京爱情故事挺好看的,但是我感觉真的挺一般。几个不同年龄段的爱情故事而已
当时觉得还不错,现在就算了吧
这货不是北京!更不是爱情!
故事拍到這份兒上,也算是拿出了足夠的誠意。至於才華,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这种群像式的故事,怎么可以平均用力呢?
很典型的情人节电影,五个爱情故事拼一盘。青年到老年,各个阶段的爱情。几个故事都整的有头无尾,段子手的微电影合集。两星半。
婚姻就是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哈哈
有点像真爱至上的感觉。。
其实除了自导自演那部分,剩下几段都还不错,最后一段黄昏恋最催泪了;香港那对是来搞笑的吧,很欢乐;校园故事好纯情,耿乐比较帅,金燕玲气质好。虽然拍得浅显,还是很多真情实感。
几个小段的爱情小品,从初恋一直到年老包含各种年龄层野心挺大,不过过度自然还算成功,最后老年组成功赚取眼泪
天注定的套路,北京慢慢变成了坏词,欲望,污染,人心浮躁。
野心很大,十几岁到几十岁,各年龄段爱情与困扰都讲到了,而且结构上还努力做到勾连。不过执行太差了,除了几个细节还好。每段故事本身都非常做作与无趣。台词写得生硬又毫无趣味,好像一群人照着言情小说念句子。看一下梁家辉与刘嘉玲那段,搞得像演舞台剧。各种感悟都是用台词讲出来,而不是故事去讲
还可以吧,呃,也是丫丫最大尺度的一次……也有演技派和新人刘昊然等,演技还不错。就是觉得人多故事有点杂……
真的不错 就是偏肤浅 不够更深 陈思成合格的作品
和电视剧没关系。鸡汤味儿太浓,熏的慌,不过挺好看的,特别是对于一个人从家飞到上海专门看北爱的我来说,已经很好很好了。唉。
整体不错,水准可见一斑……
最后那个长镜头给你加半颗星,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