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洪尚秀是从十年前的北村方向开始,好像也是北影节,记不清了。
深夜的小酒馆,大雪纷飞的街头,似真似假的醉话,zoom-in的一段人生。。。
太难忘了,海报上的这几张脸,都太难忘了,好像很久不见的老朋友,早就没了联系,不知道过的怎么样了。
十几年后的今天,又在电影院里看他的新电影《塔楼上》,英文名walk up更好,往上走,更动态,电影里每上一层楼是一个故事,一种精神状态。
男主是个著名导演,身边的女人都仰慕他,听他谈自己出名,谈拍电影还是很难,谈家庭生活,应该都是洪自己想说的。
每一层楼上,和不同女人的亲密关系,可能也是他这几年在情感和自我投射上的心灵境遇吧。
还是那些熟悉的敏感和矛盾,对自己的呵护和瓦解。
爱和自私的平衡,每上一层楼都被小小地打破一次,然后又再度重建,另一个自己和另一段关系。
他谈论这些的方式,不再惊艳,但依然舒服。
电影最后是个时间闭环,挺突然的一个小结构。
看男主又回到了一楼的自己,猛然意识到这其实是他最好的时候,未来几年walk up但他的状态越来越差,而此刻他却还什么都不知道。
替他唏嘘,也替自己唏嘘,谁的人生不是这样呢?
知道了也还得继续生活,继续walk up。
私以为本片中,在男主角的想象里,女性对自己的爱/崇拜几乎是毫无理由的,我不禁会去想,他要的是什么?
这篇小文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
二楼,女厨师对男主角电影的喜爱,仅源于能发笑,或说“下饭”,这在我听来本不该是夸奖的话语,他泰然受之。
再者,对话中可以得知,女厨师对他的作品其实并不了解(说不出具体喜欢的影片和具体的感受),同时说自己对他的了解完全来自于电影。
他不在乎,他在全知全能的情况下,对关系的想象仍然苍白无力。
他似乎需要的是一种盲目的“爱”/肤浅的“爱”,或者说是whatever,只要是一个女人,并不渴望更深层的沟通和联结。
而紧随其后又诉说自己无处释放的才华,但从未提及何种作品配得上“优秀”,也未曾自我表白某种对理解的渴望,结合四层的耶稣显像,私以为他想要成为的是女设计师爱慕那种人,或许想象中颠倒二者的了爱/被爱。
三楼,同居。
这简直是一个空洞无聊的男人在自我怜悯,甚至不如李诞(笑)。
“我还是适合一个人”这句话,令我笑出声,此处是否应该为他给我带来的笑意表示崇拜和感激?
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在幻想中幻想,或是“对爱的渴望”和“释放真实自我”两者间拉扯,“一个人”作为结论,是他的选择。
四楼,他说他喜欢居住在狭小的空间里,却未曾给这样一个空间一点画面,一如在二楼他所述的向往之生活方式,与其所作那般割裂。
随着时间和空间叠加,幻想也在等量的扩张。
若说三楼的女人尚有金钱和生活等现实层面的困扰,四楼的女人,根本是一位从天而降的圣母,全方位的包容、赞美。
导演本人沉浸在美好的天堂(露台),没能注意到女设计师急迫的想要进入。
此处假设爱的关系倒置成立,即得到了女设计师疯狂的爱慕,女设计师作为一个符号—看中成就的女人—对他的爱,或说认可。
在此处,性/健康/希望/成功,都构成了他对自我的想象,即一个资质平平又一无是处的人,他糟糕而真实的自己得到了绝对的认可。
他想要一个不求他任何的,却给予他一切的女人,这个女人为他花钱,赞美他的性功能,包容他愚蠢的幻想(见到上帝且给他启示),照料他的健康却不限制他的爱好(溶于一切都有效的参/肉/烧酒)。
影片的最后,他不想回到那个地下室,在一层的,只配得上廉价红酒的他是现实,而地下室可说是事实之下的事实,他不愿示人的,或说不愿承认的。
而同时那里有一双评价的眼。
那就再抽一根吧。
两套公寓、一家在二楼营业的餐厅、一个阁楼、一个地下室和一个露台。
复杂的空间结构被简化为背景舞台,但并非只是舞台剧般单一的二维呈现。
而是真正通过整座塔楼的内部空间共同参与建构成为一种概念。
影片采用时空分行的方式,纵向以不同的场景完成一幕幕对话,横向则通过时间的回环串联对话的终点或者起源。
与此同时,人物本身的关系始终处于流动的状态,洪常秀利用几段对话,便悄然勾勒一段感情的形成与流变的过程。
或许只是一段亟待填充的意识暗流,但持续的长镜头保留了情感最易捕捉且细微的一面。
整个塔楼被厚重得几近冷峻的灰色笼罩,注定了其内部与现实之间难以消弭的隔膜。
我们能不断从后续的情景内挖掘与开头呼应的Call Back,仿佛是对生活宿命论的提喻,也或许是对某种现实的一种具象表达。
但不可否认最终苦乐参半的结局揭示了中年男性面对生活琐碎无能为力的悲剧。
随着塔楼的逐渐深入探索,“他”(或者说洪常秀)自己也始终在不断地自省与解剖,尽管在对话间时而收获恭维与赞美,但最终总是聚焦于个人的从属问题,复杂的身份不断加剧其内耗,就算与多个女人产生关系却始终未能体会精神上的彻底满足。
但随着楼层的升高,他的人格得到解构,自己的责任被逐渐卸去,最终活成快乐的空想者,一些思想和观念得到脱胎换骨式的更新,颇有些自嘲的戏谑意味。
在浓缩的时间里,他的个人观念正不断被外界所挑战,为了妥协,甚至不惜与自己相矛盾,但这些都是他应对不如意的生活的一种方式。
不论是从始至终的尴尬干笑还是饮酒吸烟的小习惯,都是角色鲜明的名片,只是在层层解剖之间,一个多面的身份在镜像面前暴露无遗。
他依旧如此心酸脆弱,伴随一丝人到中年的无助感。
评分:3.5+/5影名:《塔楼上》(2022)
《塔楼上》(탑, 2022)
去年影坛票房最受瞩目的不是《壮志凌云:独行侠》就是《阿凡达:水之道》,不过最引人热议的也许要数《瞬息全宇宙》。
这部天马行空的作品不仅在刚公布的奥斯卡提名中一马当先,还在漫威电影外开拓了“平行宇宙”这个主题的表现力。
然而,没有人会想到的是,这个在好莱坞商业大片中屡见不鲜的设定竟给韩国导演洪常秀带来莫大的启发,并由此创作出一部具有平行宇宙意味的作者电影《塔楼上》。
在八九十年代,曾兴起过一种新潮的叙事手法,当年看过《盲打误撞》《罗拉快跑》《滑动门》《一个字头的诞生》的影迷相信会对这种结构津津乐道。
这种故事往往分成两段,先后呈现同一位主人公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后出现不同的命运结局。
以实验电影起家的洪常秀将这种叙事结构升级改造,不再重复展示给观众两种选择的人生,而是将这些选择导致不同的际遇无缝衔接起来。
影片开头男主角带着女儿拜访女房东,透露他和女房东多年未见;男人因公事驾车离去后,却是走路回来,从他和女房东的对话,发现两人已熟络好一段时间。
这种失控的断裂感暗示着这极可能是主人公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发生的故事。
之所以能实现这种平行时空的实验,绝对有赖于片中那座建筑物的特殊设计布局。
这栋建筑物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用途:地下室、餐厅、工作室、卧室、天台。
影片展现主人公逐层向上的生活场景与其他人物的互动情节,在相似却存在差异的空间环境以及前后相悖的人物关系中,这个剧本暗示了男主角在人生关键阶段做出不同选择后所引发的迥异结果。
由此,这种空间结构的特性使“机遇扭转命运”的类型故事得以垂直化上升呈现。
洪常秀对此类型的突破还不仅于此,情节在结尾部分无意中衔接上初始的场景,形成一个无缝的环形结构,仿佛一切都没发生,主人公还是最初的样子。
据此,整个故事(从男主角因公事中途离去,直至最后返回碰见女儿)似乎也可看作是主人公的一场白日梦,多个平行宇宙里发生的情节对应着他心血来潮的幻想;随着楼层每上升一层,似乎给他带来越趋圆满的人生际遇感。
除了入睡和喝醉酒这些顺手拈来的镜头之外,洪常秀还用汽车和电子门锁等物品来标记现实与幻梦的分界,再以标签式的黑白影像与楼层的变换抹去这条界线,给人一种半梦半醒的观感。
尽管洪导演重拾早期的实验叙事乐趣,但是这部新片和他去年柏林获奖的《小说家的电影》类似地,仍然摆脱不了一种强烈的自传意味,继续借此剖白自己对电影创作与生活的看法。
从男主角与女性友人的对话内容,逐渐道出一名艺术片导演创作上的艰辛,在找拍摄资金时常常遇到困难,即使在小有名气之后,也不得不与朋友保持疏远的关系,同时也提及疫情对导演带来经济上的冲击。
除此之外,婚姻中的外遇这种反复出现的情节更像是洪常秀的一种自嘲(印证了他与缪斯女神金敏喜的关系?
),而女儿的角色也引出了家庭关系的思考,因缺乏沟通,子女对父母不甚理解,家里和外面哪个才是父亲真实的个性面貌。
不过,最意外的是,此回导演对宗教信仰花了不少笔墨,刻画出一种游走于质疑与笃信之间的暧昧态度。
这个鲜于出现在此前作品中的话题是否会成为洪常秀接下来的灵感与话题?
让我们拭目以待。
#CineLumiere 塔楼仿似证明一个人存在的宝库,不同时期的记忆与经历和那可预见的未来都储存在其中,观众们如同“上帝”般可爱,输入密码都可以进入,那密码仅是一张电影票,贪婪的汲取着他人的记忆的同时又把影像与自己的现实经验所结合,如此交织出了一副属于自己的画卷,而那时不时响起超脱界限的吉他声提醒着我们也仅仅是这场盛宴的观察者,真正参与的仅有他自己。
时间在影片中不能通过时间来计算,它如人的记忆般,是一支烟,几瓶酒,一顿饭或一场门口的对话的长度。
《在水中》刚好衔接本片,那模糊的视野证明一切都在逝去,一遍遍响起的吉他声(还有那段躺在床上听到的颅内声音)让我感觉就如同《在水中》那被按下的播放键后响起的音乐,我们看着他回忆那可能的曾经。
素食者吃苹果似乎是他的毕业短片,而这部关于记忆的展现也如同短片中赤裸的展现一样。
磨砂的玻璃背后的人影如同印象画般的美妙,婚姻的不顺,创作的压力,女儿的疏远,早年的落魄,现在的体会,未来的走向均在影片之中。
视觉上,大量固定长镜头,有时候会有缓慢的镜头镜头运动,很难让人察觉出来,这种变化感觉与光影的调整都能证明时间的变化,而几次的正反打体现的是一件事物的两面性。
一支烟的功夫,他完成了关于自己人生的美好幻想。
剧情梗概一个饱受行业赞誉但家庭生活一团糟的男导演带着5年未见的女儿去塔楼拜访以前的设计师朋友,希望女儿能在她手下做事。
饭后,这位朋友带着父女俩参观了这栋小楼的每一层,并提议将顶楼半价租给导演。
之后,导演突然接到电话去见了电影主席,留下两位女性尴尬地喝酒聊天。
他很久才回来,打算在楼下抽根烟:生病的主席、黄了的合作、爱喝葡萄酒且不断闯入别人生活的女设计师、可以半价入住的塔楼…抽着烟,他开始把自己带入楼中每一层的生活里。
1、为什么是抽烟时的构想?
构想最后男导演说要下雨了。
他去找电影主席时没有这个天气征兆,回来时才有(女儿出门买酒时没带伞,遇到他时多了把伞)2、为什么二楼至四楼的生活是构想,只有一开始的拜访、地下室内容是真实的?
(1)视角转变:拜访和地下室情节是全知视角(女儿向“舞台”左侧离去暗示第一幕真实世界的结束,男导演从“舞台”右侧走来预示第二幕想象世界的开始)而二至四楼的生活几乎全是男导演单一视角。
(2)二至四楼的生活全是基于拜访时男导演获得的信息建造的。
比较明显的:看三楼时,女设计师直接推门进去并表示她一直都是这样,还帮小情侣拿快递。
对应之后她直接输密码进门放快递(快递还被她拆了)她还说这楼住的是一对情侣,在国外生活过。
对应之后男导演与顺熙以情侣身份搬进来并讨论去国外玩。
看四楼时,女设计师一直输密码一直错,好不容易才进去。
她说:这里住着一个画家,人很好但没钱,开始的太晚,他要去济州岛了。
对应后面女设计师质问男导演不应门还换密码以及男导演最后说要去济州岛(欣然接受女人买肉买烟买补品也可见经济状况)(3)拜访时出现的人物(主要是女设计师和男服务员)在之后的2-4楼剧情中全都是同一套衣服和装扮,说明时间没有真实流转。
3、这是怎样一个生活构想呢?
二楼的他是一个光鲜的食客,一位颇具名气且深受女性欢迎的单身男导演。
他和曾是画家的美女主厨顺熙(当然顺熙还是他电影的超级粉丝)在餐桌上畅谈电影、艺术、宗教。
拜访时女设计师点了瓶普通的葡萄酒庆祝导演获奖,设想里顺熙直接送店里最贵的葡萄酒,还开了四瓶。
当然他也会酒后吐真心(光鲜背后脆弱的自己):找懂艺术的投资方太TM难了,我恐惧的事情太TM多了。
但这不妨碍顺熙眨着真挚动人的眼睛:“导演你的电影对我来说是最好的。
”三楼的他是“一对情侣”,进入了真实的“塔楼生活”。
没有形而上的谈文论道,只有柴米油盐和中年男人的无力、疲惫。
出问题的身体、停滞的事业、要上涨的房租、漏水的房间、关于饮食习惯、见不见朋友去不去国外的争论。
还好他可以选择逃跑:对不起,我很爱你,但我还是适合一个人。
四楼的他是一个落魄的电影人,但他将怀着满腔热情去济州岛开启他事业的第二春。
也许是顶楼阳台的自由诱惑吧,之前略接地气的构想到了顶楼完全飘了。
尽管他年近半百,落魄潦倒,但他有着他这个年纪罕见的“旺盛生命力”,他还有个完美的“妈式伴侣”:给他做好肉吃,买好烟抽(对比周围女性都让他少抽烟)给他喂上好的补品;赞他的床上功夫;听完他孩子气的上帝言论会亲他头说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人。
更妙的一点是:她是时不时过来播撒爱与丰盛的又会赚钱又会持家的翻版女菩萨,所以他还没有同居烦恼!
他终于能畅快喝自己喜欢的烧酒,而不是永远也喝不完的葡萄酒。
他可以大谈上帝不怕被笑话,更何况他还有了上帝的指引:只要去济州岛他就能再拍12部电影!
而所有的恐惧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多么美妙的生活!
多么仁慈的上帝!
最后分享几张有共鸣的截图,洪导的片子真的很适合下酒。
*标题来自豆瓣网友 Carter 的幽默热评NOTE|没名字电影院放映笔记#241116昨日书店GesternBookstore-原创内容,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FILMINFO塔楼上WALKUP(2022)Korea_97min_Black&White导演:洪尚秀(洪常秀)*BOOKINFO《埋葬一条金鱼:洪常秀的电影》许文暎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本场报名观影的伙伴享8.8折,会员折上折$-PART1男人步上台阶时
成濑巳喜男的《女人步上楼梯时》温柔地切开了银座一帮特定群体的生活晶体,让我们看到坚韧和软弱交织的女性照面。
而这部被豆瓣网友幽默评价的“男人步上楼梯时”的《塔楼上》,洪尚秀依旧将男性“放逐”,让他游离在幻想的废旧游乐场,一次又一次重复登上时间的滑滑梯🛝。
*拓展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pHhgS7ULhEMV5XwN_3jTng-PART2时间的圆周率影片的结尾女儿拿着伞和廉价的酒再次和父亲汇合,那些仿佛在同一个下午发生的春风得意和孤独难耐,只是一场抽烟时的幻想。
“就圆周的意义而言:无论你走到哪里,在你的头脑中还是在这个世界上,你最终都会遇到你自己。
《塔楼上》诙谐地、醉醺醺地坚称,这并不意味着这趟旅行不值得。
”-PART3空间的悖论空间处处都感觉哪有点不对。
我们随着密码锁的声音里,在这座塔楼迷宫里旋转向上,胡乱的闯入顶楼又纵身一跃摔回一楼。
前后不对应的门,车内的点火又熄火,零碎的房客信息,不连贯的塔楼里,只有男性真实的逃逸幻想。
-PART4德勒兹和加塔利的逃逸线1)克因子群体molar2)流动的分子mole3)绝对解域的逃逸fuite久待在一个克因子群体中,我们会滋生疲倦和存在主义的焦虑,如同拍不出电影的导演,渴望突破,渴望逃逸。
于是我们开始在模糊了的边界外游荡,却往往不知所求也毫无所得。
-PART5生活的表面我们有着逃逸的幻想,又始终难以突破克因子群体的引力和牵制,在不同“存在”之间徘徊游离就如同男主从-1F到天台,从素食到肉食,从无片可拍到济州岛的创作欲望,生活其表面,“奇怪而幽默”。
*现场PPT
(参考:1. 朝向逃逸:洪尚秀电影的美学分析_邵涵莉2. 《埋葬一条金鱼:洪常秀的电影》许文暎北京联合出版公司3. 《千高原: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法] 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法] 费利克斯·加塔利(Félix Guattari)
这是第二次被洪常秀深深吸引。
把四层没有电梯的楼房设计成一个时空迷宫,浓缩地在两小时内展现了导演数年的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二楼的餐厅,导演带着女儿来拜访老朋友,希望作为室内设计师的朋友能够收下女儿这个徒弟,这时候他扮演的是父亲和朋友的角色,更加接近于他的社会属性,承担着应有的责任。
但中途的一通被投资人叫走的电话为我们展示了导演隐藏的一面,首先,被迫中断的谈话显示了他在工作中的被动局面,而女儿和设计师的谈话则体现了女儿对父亲社会角色的不理解以及家庭关系的紧张。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二、三层(餐厅和女老板的家),重新到访塔楼让他结识了二楼餐厅的女老板,并最终成为了男女朋友,此时他的身份更加轻,从家庭的责任羁绊中彻底解脱出来,只是“简单”地扮演一个男朋友的角色,但却依然是被动的。
作为导演,收到了国外的电影节发来回顾展的邀请,却因为影展不报销女友的机票而被迫拒绝;每天生活在家里,吃着健康的食物,放弃工作,却因为女友要见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朋友而无聊伤心,他好像还是觉得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于是发生了下面这个有趣的时空处理,导演躺在床上的固定长镜头,画外客厅的声音交代了女友终于回来了,而导演的声音也一同传来,两人展开正常的对话(可以理解为此时的声音是躺在床上的导演的回忆,也可以理解为此时和女友展开交谈的人是导演的面具,而房间里的床则是导演的心房,真实的他就躲在这里,两者之间分裂的语言相映成趣)一个在毫无保留地表达着爱,而另一个则坚决的准备离开。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阁楼和阳台,这时导演彻底成了一个单身汉,只有一个年龄比自己大的姐姐做情人,此时责任已经在他的身上彻底消失,他几乎成了一个巨婴。
每天在家里睡觉,等着姐姐上门,带来好吃的,顺便一起做爱,没有什么再需要努力,只是大口地喝着酒和纵欲就能得到姐姐的夸奖,一切如此幸福。
但却依然没有逃开被动的局面,即将开展的约会,再一次被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所打扰......
如果说随着楼层高度的上升导演身上背负的责任就越来越少的话,那结尾中,当他再次来到楼下并奇迹般遇见第一个故事里的女儿的时候,则象征着又一次的循环到来,这次又要怎么逃呢?
于是又点上了一支烟,站在楼下,仰望天空,期待着此刻被“格外需要”的上帝,再次显灵。
(本文发布于“独放”公众号)作者:Chuck BowenChuck Bowen的文章见刊于The Guardian, The Atlantic, The AV Club, Style Weekly等。
译者:Pincent
洪常秀的作品中有一些前卫的元素未被充分地发现,尽管丹尼斯·林(Dennis Lim,美籍华裔作家,电影策展人,现任纽约林肯中心电影协会的项目总监)在他的新书《剧场前》(Tale of Cinema)中抓住了这一点。
在一部接一部的电影中,洪常秀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可以被接受的电影叙事,例如在《塔楼上》(Walk Up, 2022)中,传统意义上重要的事件(数量惊人)都发生在银幕之外,同时银幕内由洪常秀专长的内容组成:漫长的、看似漫无目的饮酒、吃饭及角色之间的闲谈,这些对话在情绪上由我们已知在人物相遇之前就已经发生或预感到即将发生的事件所驱动。
即使对那些习惯了洪常秀的节奏的人来说,乍一看在《塔楼上》中似乎也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但随着影片情绪的回荡,人们可能会惊讶地回忆起来,在影片的进程中,有几段关系破裂,有人事业陷入僵局,还出现了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一位无神论者出于绝望而向上帝求助。
洪常秀并没有对这些事件进行戏剧性的编排,他尊重角色的逃避行为,轻盈地构建了孤独而可怖的背景。
洪常秀的每部新作,潜台词都变得更多了,也更有张力,甚至更加幽默,他的每部电影通常都会利用一个高概念和有组织性的结构,以助于描绘人类神经质的阴郁面。
《塔楼上》的高概念在于,电影导演炳洙(权海骁饰)去朋友金女士(李慧英饰)居住的建筑里拜访她,她的楼房有一部分是对外出租的,这栋楼里至少有两套公寓、一家在二楼营业的餐厅、一个阁楼、一个地下室和一个露台,每个部分都代表着生活的不同元素,整体来说,这栋楼激起了表达、商业和责任之间的牵引力,任何艺术创作者,无论是仍在挣扎的、已经获得成功的还是有抱负的,都必须驾驭这股牵引力。
炳洙是一时兴起来到这栋楼的,然后在那里度过了他生命中一段重要的时间,尽管洪常秀还是标志性地将其影片划分为几个段落并对不同片段之间进行省略,将多年的时间浓缩进了几个下午。
这种个人意识的事先植入往往会让电影创作者受挫,不难想象像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这样爱好展露自己的导演或像查理·考夫曼这样的极客自恋者会穷尽于追求这种构思的意义。
相比之下,洪常秀在几分钟内完成了他的架构,然后就进入了他戏剧核心中的谈话环节。
室内设计师金女士说她有时会在地下室工作,但那显然是她休息的地方。
而阁楼上挂满了抽象画,暗示着无拘无束的创造性表达。
这里的画很关键,因为影片中有两位失意的画家,她们都试图寻求更有利可图的工作。
与炳洙疏远的女儿贞秀(朴美姬饰)希望向金女士学习室内设计,这是她和她父亲最初拜访时声称的目的。
金女士楼里的餐厅老板兼主厨善熙(宋宣美饰)也曾想过成为一名画家,这使她与贞秀有着相似的经历,这为她与炳洙在之后培养的恋情形成了一条意识的暗流。
在这部本该“没有太多事情发生”的电影里,我们只看到所有这些纹理,几乎没有什么是明晰的。
从表面上来看,洪常秀电影的特点也包括,受伤的人物同时交换礼貌性的寒暄和带有消极攻击性的讽刺。
金女士有一种冷漠、生硬的态度,最初暗示着自负,然后以更微妙的方式暗示着角色深深的痛苦。
你可能会想知道炳洙和金女士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洪以尖锐的方式悬置了他俩的来历,金女士是以一种有趣的方式闯入的,而随着这一闯入的反复,她也让观众感到可悲。
当炳洙搬进这栋楼后,金女士不断地拆他的信件,并一度声称她以为那是她自己的,还试图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走进他的公寓,她的姿势僵硬、优雅,还隐隐带着威胁,这表明了她被压抑的欲望,特别是她受挫的性欲,这与漂浮在楼里的未实现的艺术抱负相呼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与洪常秀一样多产,他曾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他说他在用自己的电影作品建造一座房子。
洪常秀也是如此,在《塔楼上》中,他将这个比喻放入了他的文本——将房子作为创作动力所涉及的情感和挑战的物理比喻,无论是在艺术、食物还是家庭领域本身。
洪常秀有一种既自夸又自嘲的解除他人防备的方式,炳洙可能是这位电影人的作品中最新的一位“自我化身”,他创造了独特的“谈话式”电影,并有一群崇拜者,且在电影节上大放异彩。
在这部最近的洪常秀的电影里,导演这种职业的自负、孤立及兼具的吸引力在一段极为有趣的交流中得到了嘲弄——炳洙想知道退休后还出席自己的回顾展是否很可怜。
炳洙的饰演者权海骁经常出现在洪常秀的电影里,他以一种残酷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抛出了这些问题,其中充斥着惶恐以及开始进行艺术创作可能所需的意识。
然而,像许多艺术家一样,炳洙平时有些不务正业,且疏忽、无能,显然他生活中的女性几乎没有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她们所需的东西。
通常情况下,男性电影人会把这些细节作为谦虚的吹嘘,作为他们几乎毫不掩饰的中年男子气概的证明。
电影通常将电影人视作为了满足自我的神话制造者,洪常秀将他们看作是辛酸的、无助的人,他们从事的工作往往与许多不那么光鲜的工作有很多共通之处。
炳洙与《塔楼上》中的任何一位梦想者一样疲惫不堪,而权海骁将他角色的疏离感转化为一种既高级又伤感的、饱经风霜的人物展现。
从炳洙用餐时直立、恭敬、防卫的姿态,到他弹吉他时的快乐,还有他不经意的敞开心扉,权海骁表演的细微之处不断地打动着你。
《塔楼上》中的省略不仅仅是对时间的浓缩,它还表达了我们如何经常在自己的脑海中压缩时间,执念般地将心思放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同时将事件之间的时刻也即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简化为事后的想法。
这种态度是浪费我们大部分生命的一种残酷而有效的方式,这也许就是洪常秀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投入如此多的精力来探索这个介于两者之间的边缘地带的原因所在。
他的技巧引人共鸣:一次剪辑就能让我们在电影的时间顺序中向前推进数月甚至数年,同时将生活对我们而言是如何似乎消失了一般的这种情形具体化,特别是对于喜欢胡思乱想的中年人。
当一段关系正在崩塌时,人们可能会为想起最初承诺的喜悦和当下的痛苦,作为情绪体验的两端。
在《塔楼上》中,洪常秀以类似的方式塑造了炳洙与女性的各种关系,先揭示一段关系的开端或者中间部分,然后在我们还没有适应的情况下,就跳到了关系的结束。
洪常秀一度打破了他严格的形式规则,即以拍摄对话的连续镜头为中心,利用画外音闪回揭示了炳洙与善熙之间的疏远,这种对炳洙内心生活的深入缓解了由生动的模式化重复、委婉的对话和情节的省略而造成的紧张感,直接触及了痛苦之处。
然而,影片苦乐参半的结局意味着这种结束是转瞬即逝的,它让炳洙又回到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时空循环的起点,这个循环无非是指向生活中所有的琐碎和悲剧。
原文:https://www.slantmagazine.com/film/walk-up-review-hong-sang-soo/
电影充斥着回避的气息。
惯常的重要转折都被抹去,长对话的进入,让塔楼空间更显意味深长。
金女士细节的压抑、若无其事但失败的肢体接触以及最后尴尬的被拒绝交代了爱情终局的必然模样,尤甚于罚单与永不联系的决绝。
而塔楼上一男两女的故事,看似是过去与现在,却更像是在写一段关系开始、发展和结束的三节。
所谓素食和肉食之争或是烧酒和葡萄酒的隐喻,不过是导演试图给一段失败的关系附上一段不同的过往,无所谓哪个更“舒服”,对男主而言,只要有关系,似乎就意味着不满和游离。
上下级、父女、恋人,只要有了象征关系的名称,就像被禁锢在塔楼这一个狭小的空间。
但是正如影片结尾表现的人们还是会回到塔楼,看过一切,男主也只是需要一支烟的时间,与精神做个了结。
好看
摘取赫尔豪森职业生涯里最高光且最悲壮的生前一年时光,演绎他彪炳的人生。触觉敏锐、眼光超前、胆识过人、临危不惧,如果有幸不被日本赤军的衍生恐怖组织、德国红军派暗杀,他生命的延续,目测将会成为柏林墙倒塌后德国的伟大政治家。赫尔豪森、CIA和红军派的三线叙事并最终闭环,清晰交代了暗杀事件的来龙去脉,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