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看美剧,对犯罪刑侦题材情有独钟。
我总觉得,最触动人心的故事,往往不在于犯罪手法的奇巧,而在于背后埋藏的情感冲突。
我想知道,是怎样的一种爱恨交割、是非抉择,让一个人最终决定结束另一个人的生命,并宁愿为此承受覆灭的结局。
这也是为什么相比柯南道尔,我更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
我对人性本善或恶的论断一直抱着中庸的态度,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所体现的道德与人性被一层层细致解剖的过程。
我在乎这个虚构中的推演的饱满度和真实感。
而《The Killing(谋杀)》是继《Hannibal(汉尼拔)》和《True detective(真探)》之后,我最喜欢的犯罪刑侦剧。
它借着谋杀案的放大镜,近距离地观察了十几年前西雅图的百态世相,在那个仍流行翻盖式手机、信息传播主要靠短信的时代。
这部剧里涵盖了谋杀案所有的必备元素:错综复杂的情感问题和道德困境,背后隐含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冲突,重重叠叠的巧合与误会。
但故事里并没有全然正面的角色,有的只是平凡的男男女女,在生活的捉弄之下,撕去伪装的面具,露出背后的脆弱和苍凉。
失去挚爱妻子的政客,在竞选成败在即时,选择向公众袒露自己过去的自杀倾向。
他说,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这样的时刻,站在桥头,掂量着是否应该一跃而下。
有时候,唤醒一个人奋斗的意志,需要坠落过程带来的冲击。
在女儿失踪之后才幡然醒悟、四处找寻的糟糕母亲,紧紧抓住属于她们的一点温暖回忆。
她说,藏起来的人,其实是最希望被找到的人。
只是从来没有人会主动去寻找,于是他们便一直等着,寂寞而无望。
而正因为看到了他们在泥泞中的挣扎,才让我生出一种“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感伤与体恤。
作为剧集核心的警探Linden和Holder,他们扮演了审判者的角色,拨开了情绪翻涌、利益交织的层层表象,排除人性在恐惧和怨恨之下的挣扎与扭曲,真实还原谋杀的来龙去脉,并维护了公正与正义。
但在工作之外的真实生活中,他们不过是两个孤独而彷徨的旅人,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却从来无法停下脚步。
我看遍全剧,对Linden这个角色尤为心疼。
她自幼被母亲遗弃,在看护系统中长大,辗转在一个个领养家庭里。
年少成家,丈夫却扔下她和儿子,一走了之,留下她一个人支撑这个家庭。
工作是她的热爱和救赎,但作为偌大的警局里唯一的女人,她一直挣扎在事业和家庭生活之间,难以两全。
起初我无法理解她,看着她做出的一系列举动,只觉得她作茧自缚:因为案件耽搁,反复推迟搬家日期并拒绝与未婚夫积极沟通,最终导致婚约解除;偏执地将全身心投入工作,以至于忽视了对儿子的生活照顾及情感支持;处理人际关系时过于情绪化,总在面临困境时选择自我封闭,将旁人远远地推开……可当这些情境反复出现时,我才意识到那些似曾相识的地方,并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
她从来未曾拥有过完整的家、圆满的爱,没有过靠岸的安全感,一生都游走在跌宕起伏中,苦苦自我支撑着。
“幸福”、“家庭”于她而言,是陌生的、需要被重新定义的词语。
她又怎么会懂得如何去维持稳定的感情,怎么去相信自己可以拥有美满的人生?
她说,我早该知道,每一个人最终都会离开我,你也不例外。
她说,我似乎总会打破身边那些美好的东西。
她说,我永远无法停留下来,总是觉得,自己想要的归宿,在某个地方等待着我去找寻。
可这些并不是事实,这只是她脑海中反复盘旋的声音,是坎坷的生活经历在她心里投下的阴影。
只是因为它们存在的时间太久,以至于,她已经习以为常,也习惯了按照那个声音的指示去生活,去对待身边的人,对待自己。
在所有案件都落下帷幕之后,她离开了这座城市,踏上了旅程。
五年的游走,终于让她意识到了,自己一直追寻的归宿,不在远方,而在原地,那是一份她可以选择去归属的内心的平和。
那扇虚掩的门背后,没有坏人,也没有好人,有的只是生活本身。
而作为理想主义的她,在与现实世界反复撞击之后,也学会了理智地妥协。
当她终于能远远凝望这座承载着无数记忆的城市,血光和阴雨一点点褪去,她慢慢觉察出了其中的美丽。
她的眼前没有鬼魂,也没有阴影,有的只是一片生机,和微微透出阳光的未来。
而最让人觉得满心温暖的莫过于,那个人仍在灯火阑珊处守候。
他穿过了重重人流,一一走过他们,走向她。
两相依偎,再不分离。
这是一部需要努力为之停留的剧,需要习惯阴沉灰暗的基调,需要忍受人物不完美的棱角和带刺的冲突,才会慢慢从这些琐碎细节背后觉察到真实的美丽。
而哪怕仅仅是为了结尾这二十分钟的荡涤与升华,这几周来追剧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别再用“害怕失去”当作是不敢拥有的借口,用“没找到归宿”去解释为何从不停留。
不要再背负别人的枷锁来自我惩罚,让过去生活对自己的辜负,阻止自己拥抱眼前的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和Linden一样,值得一个圆满的结局。
去年我还没和家属在一起的时候,暗搓搓视奸她的豆瓣主页,几篇影评中就有谋杀。
当时就记下了有时间要补这部剧,说起来到现在也没补前两季,是个遗憾。
后来我们在一起了,第三季也开播了,就一起追了起来。
现在的罪案类美剧多到一个广告牌下来能砸死三个连环杀手,为了吸引观众纷纷推陈出新:男侦探女侦探男女侦探男男侦探,长得靓性格佳会卖萌会卖腐,大喊着“NYPDLAPDCIAFBI”冲进现场恨不得一集破三个案子遇到三十个变态以刺激观众早已麻木的神经。
所以听家属说“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它之前两季才破了一个案子”后我整个人都震惊了:就这效率,还好意思叫自己罪案剧?
罪案谜观众当场loss一半。
再来看两位主角:嗯传统的男女搭配,基佬观众loss;女主永远嘴唇干裂脸色苍白头发凌乱,穿着老土的圣诞毛衣不修边幅到了极致,男性观众loss;男主看惯了还挺帅的哦,可惜说话永远含糊着,还是个混混性格,部分女性观众loss;男女主角除了一起坐在车里抽烟外都没什么亲密接触 想看罗曼史的观众loss⋯⋯等等,还剩下什么观众么?
由此可见一直低迷的收视率也是很能理解的。
这么想着我看起了第三季,然后整个人被吸进宇宙深处了。
——这部。
罪案剧。
太赞了。
第三季的具体情节我其实早就忘了,导致开看第四季时反应了半天谁都是谁干了啥,但神作第十集留下的震撼久久不能忘怀。
整季的腔调都是有条不紊的压抑,剥茧抽丝,按步就班地把一项项残忍的事实摆在你面前,爆发,绝望,沉淀,引向最终的结局。
Real people, real life。
真实的生活里你爱的妹子还是爱着渣男,然后你们信任了错误的人,都死了;真实的生活里也不会有drama发生,没有在死刑的前一分钟打来的关键电话,让无辜者清白;真实的生活里女侦探没有和美家庭,自幼被遗弃,与儿子关系紧张,只能和死人相处良好;真实的生活里男侦探虽然有美女在怀,可是他吃素,被所有人吐槽在吃屎[。
这种真实感是谋杀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和其他大小罪案剧区别开来的重要标识[记得上季还吐槽了隔壁的汉尼拔23333]。
这种真实感也延续到了第四季,another real people, another real life。
观剧过程中其实我脑洞起了推理小说:如果说其他罪案剧或是黄金时代的本格派,以解谜为唯一目的;或是与浪漫轻小说结合,谈谈情破破案;或是真刀真枪拳拳到肉的硬汉派,主角游走在善恶之间,那么谋杀就是娓娓道来的社会派:案子并不复杂,凶手也不豪华,侦探更不智商超群魅力爆表,但是涉及其中的每个人物的生活都极其细致地被描绘着,笔法细腻,鞭辟入里,观众就和剧中人一起眼睁睁看着,体会着这些命运和改变。
那些人物的一颦一笑都宛如你熟悉的至亲好友,不知不觉间,你已经不可自拔。
主角是个sensitive的男孩,喜欢钢琴充满爱心,却一再被现实碾压,恨意发酵,终于在重压之下迸发,算是激情杀人吧。
他的家庭表面幸福美满,深究起来却是满目疮痍:我的爸爸不爱我,我的妈妈不是我亲妈还性骚扰我还曾经和我同学有过一腿,我的姐姐是个暴露狂还剁了我的琴弦,我的妹妹是个天使可她在这个家里也没有足够的关爱。
我的校长是我的亲妈,我的同学全bully我,我唯一的朋友被爸爸赶出家门⋯⋯天啊都可以连续投稿FML版一个月不重样了!
那座洁白透明的房子里装满了肮脏的秘密,将他的整个人生都吞噬干净,死亡是他最后的反抗——不是他人的死,就是自己的死。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被迫对着深深恨着的妈妈的照片打手枪,还是以爱之名,那一刻无数推理小说主角附体,弗洛伊德俄狄浦斯厄勒克特拉Orestes纷纷露出了谜之微笑,我竟然看出了杀戮之病的味道:那是怎样的怨恨与压抑,又是怎样的绝望与疯狂。
如果没有这次爆发Kyle的结局不是自杀就是变态吧,简直细思恐极。
军校背景除了制服福利还提供了一群骚动的公子哥们作为参演人员。
青少年能有多残忍已有无数日系推理小说演示了鲜活案例,随口就能说出放课后啊白夜行啊告白啊这种大热标本,更别提这些各有各的黑历史的小少爷。
女校长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你们觉得这些孩子一帆风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但他们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伤痛和问题,都得自己挣扎面对。
有意思的是,日常的混蛋AJ和Lincoln不管平时多残忍,也从来没想过真刀真枪的命案会发生。
也许就像Kyle说的,他们太幼稚,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恨。
或者在平日的bully和变态中他们的黑暗已经发泄完毕,根本不需要放大招。
他们和Kyle的对比鲜明又可悲,真是可惜了两张帅脸。
[等当然“美剧史上最不讨喜的男女主角”(家属语)的心路历程还是主线的。
衔接上季末尾的湖边弃尸,《湖边谋杀案》的“我们再也离不开这片湖了”简直可以当作宣传语了。
Skinner的死对两人的影响是巨大的:Linden更加只关心死人了,敏感神经质,和所有活人的关系都一团糟;Holder复吸毒品,变成彻底的asshole,面对即将到来的女儿不知所措。
两个人明明只有彼此可以信赖,却在小小的车厢内争吵猜疑,互相揭露最深刻的伤疤,多年之后才有了真正的和解。
我一直没想到他们两个会真的在一起,毕竟Holder从头到尾都有女朋友,还是Firefly的舰员呢[。
但当剧情发展到那一刻,却是那样的合情合理。
兜兜转转到最后,只有他们两个是同类。
借用寄生兽的结尾来说,就是生命脆弱,生活艰难,但在它结束之前,让我们彼此取暖偎依。
他们终于和世界达成和解,宛如归乡。
希望可以再相见。
终于把《谋杀》全四季看完了 虽然到最后也觉得米瑞伊诺丝这张脸不适合Linden这个角色 但在最后一集之后黑屏开始播放演员表的时候 还是很失落 就像是去了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一样 再也看不到永远天色昏沉 阴雨连绵的西雅图某处 Linden和Holder两人坐在车里边抽烟边讨论凶案的情景了 两个无论怎么努力尝试都不适合拥有家庭的人注定会在一起 确切说 他们的关系不叫朋友 更不是情侣 而是搭档!
只有搭档这种关系才有组合感 才会产生合二为一 融为一体的效果 他们一起对抗着西雅图的阴翳 也对抗着埋在心底的阴翳
故事与第三季连接,虽然本季有了新的主线任务,但是上一季的副本任务还没有完美通关,因此需要交待清楚一些。
上一季美国能完全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美国人的特点。
但在最后Linden射杀了队长后,我觉得,在第二季的故事中,她因为上一个记忆犹新的案子进了精神病院,如今是多么的“罪有应得”!
理论上来讲,有警察抓坏蛋的故事,就应该是宣扬正义、弘扬个人价值观的好作品。
本作中,Linden的精神状态属实很扭曲,比如“进院”后与心理医生的对话。
尼玛你着急出去办案人家最后不配合你很正常,口头说明或者答应的事儿完全没有说服力,并且是在那样一个注重司法环节的国度。
然后你尼玛精神病犯了就开枪了……至于案件故事,表现得还是相当可以的,尤其大家所说的第8集,相当精彩!
本季故事中,Linden一方面要排除本季主线任务的挑战,一方面还要克服上一季副本任务的困难,如此高压之下人不崩溃真是心理自我修复能力极强!
并且这个人的自尊心强,到最后竟然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又过上了打扰别人性福的生活。
第一、二季是因为原配出走,爱上了自己的心理导师,然后第三季和一个出海小伙,最后又去勾引Holder。
Holder也是个傻逼,那么美丽端庄善解人意工作好的美女不珍惜,并且于自己的女儿也无需考虑,就是王八看绿豆了……你说你们俩图个啥呢?!
在得知和队长有一腿的时候,我还是有那么点惊讶,一个头脑原本挺 好使的一个人,最后因为队长的话受不了了杀个他,这个…话说,Linden那难受的表情发飙的神情……我想咣咣给她两枪!!
一个头脑那么细致的一个人,在慌乱中做得事情就欠考虑或者说不周全。
扔手机的时候让人看见了吧?!
本季故事悬疑程度一般,按照前三季相比,大不如前作。
反而把Linden这个人物表现得很浮躁、很让人讨厌。
至少心里看着不舒服,那么要强那么关键的时刻,竟然没让她吞枪……
第四季的封面倒是用了片头画面,开始也是结束吧。
想来是很奇怪的故事,四季破了三个案,凭直觉跟固执在破案的linden与吊儿郎当的holder。
最后一季的案子甚是牵强,也罢了,反正看这电视也不指望破什么案子。
想起了另一部一直在下雨的片子,不过这个主要在室外,或者是车子里,总是明显能觉察天气,以及车里两人的气氛。
这主角到了最后能回头承认感情也真是不容易,按理说早就内疚而逃了。
怀念第一第二季,那时候大家了解没那么深,依赖没那么深,分别就变得容易。
一旦建立起一个关系,那未来真的是岌岌可危。
再见,珍重。
如果不是有第一季和第二季的精彩,我想我根本坚持不了看完第三和第四季。
前两季一气呵成,几乎抓不到剧情的漏洞,第三季开始进展变缓就算了,真正狗血的地方是从神父暴走开始,明明他早就预料到自己会是警方的嫌疑犯,突然的情绪失控让人无法理解,于是就有了Bullet的谎话,你说Bullet担心自己的小女友很正常,但完全没必要骗Holder说神父要去杀自己的小女友,更何况把警察引到树林去,这不是帮倒忙吗?
而且Bullet几个小时前还对神父信任有加,突然就逆转态度,实在说不过去。
有了这一系列解释不通的事情,才有了Bullet打电话Holder不接,然后Bullet明知道Skinner是凶手还往警察局打电话找死,那么聪明的孩子,在找死方面还真的很拼啊,当然编剧和导演更不会解释为什么不直接留言说谁是凶手,也不会解释警察把整个城市都翻遍了都找不到的断指女孩,Bullet随便就能找到。
Skinner的智商也让人着急,那么厉害能不动声色杀死无数女孩的杀手,会把那么明显的戒指给自己女儿,让Linden去知道他是凶手,也让Reddic可以沿着戒指去找真相,Reddic,一个只想偷懒,找好破案子攒积分的人,突然变得聪明而勤勉的去追查Skinner的死因,想起来也挺搞笑的。
说起第四季,案子其实跟警察一点关系也没有,全是学校和学员自己犯,然后自己破,第四季Linden和Holder成了编剧和导演狂虐的对象,完全说不过去的内心戏,崩溃戏,暧昧戏,自残戏让人狂吐几两血,Linden的扮演者只要正常审美观的人都不会觉得她漂亮,好不容易通过前两季的睿智积攒的印象分,被三,四季毁的负了不少,你说一个连续剧的主角,是该有优点和缺点,但当令人生厌又说不过去捏造出来的缺点占了大部分的时候,观众还怎么能跟着一起看下去?
总之如果不小心出第五季,我绝对不看!
“we've got the bad guy,linden”“yeah,who's that”整整四季都是这个主题,我们抓住坏人了,坏人是谁呢?
是前两季的姨妈还是第三季的男女主亦或是第四季的kyle和margret?
“There is no bad guy, only life”第四季案件剧情上来说很弱。
男女主都疯了,戾气很重。
但joan allen太加分了。
一位母亲隐忍的爱意。
第四季最精彩的莫过于神探reddick,秃子一点也不傻,是个非常不错的警察。
以及richmond还是成了那个他最鄙夷的政客。
“yeah,it's just life.”这个剧太致郁了,悲伤的不能呼吸。
但这么压抑的剧竟然HE了,我哇哇大哭。
sarah典型的逃避型人格,没有安全感,在自己受伤之前先推开别人。
但这次她没有逃。
她终于露出笑容,释怀了。
她终于在四处寻找的时候找到家了。
西雅图的雨那么悲伤可我却爱上了。
“Home is us” To Linden and Mrs linden。
很多剧评都提到了《谋杀》和美剧刑侦剧天花板《真探》第一季的相似之处:《真探》第一季小马哥和拉斯特开车不喜欢系安全带两人曾经发生内讧小马哥有妻女但私生活一塌糊涂拉斯特曾经是缉毒警当过卧底曾有毒瘾《真探》的故事发生地多湿地《谋杀》林顿和霍顿开车喜欢打电话两人曾经有内讧林顿有儿子但私生活也是一塌糊涂霍顿曾经也是缉毒警也当过卧底也曾有毒瘾《谋杀》的故事发生地西雅图常年潮湿或许是因为两个剧都用到了同一个编剧(《真探》第一季编剧和《谋杀》第一季编剧是同一个人)所以虽然小马哥和拉斯特的故事结束在了第一季,同一个编剧也只参与了《谋杀》第一季的制作,但是其基调很相似。
这两部剧都是优秀的刑侦剧,《谋杀》可能稍差一点(《谋杀》的第一起案件在第二季才完结),但你也可以说两部剧的侧重点不同:《真探》侧重于小马哥和拉斯特的执着,已经这两个男人背后的故事,而《谋杀》侧重于一起案件对林顿和霍顿,以及与案件相关的所有人的影响。
即便侧重点不同,这两部剧还是弥漫着一层孤独的底色。
这两份孤独稍有不同:《真探》的孤独仿佛两个男人行走于荒野之上,背着受害者的一切,朝看不见的远方前行;《谋杀》的孤独更像是两个警探行走于闹市之中,与众生共同经受着同样的苦难,还要为他们谋求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于拉斯特来说是苦难的解脱,于小马哥来说是朴素的价值观,于霍顿来说是重生与成长,与林顿来说是信仰与生活。
当林顿被斯奇纳的死搅得疑神疑鬼时,当林顿对着霍顿举枪时,当凯尔坦白时,导演将镜头对准林顿的脸时,我只看到一个孤独的灵魂,我仿佛看见了独自凝视夜空的拉斯特。
《谋杀》最后,瑞奇蒙戴着他政客的面具登场,说着冷酷却又客套的话语,掩盖了一切真相。
瑞奇蒙,拉斯特,林顿,小马哥,霍顿,他们其实都是一种人,为了自己的目标和信仰孤独地前行着,只是瑞奇蒙走向了拉斯特们的反面,将自己内心的善良压抑到了极致罢了。
《谋杀》相对《真探》还是有点温情了,小马哥与拉斯特在医院外望着夜空,我们却只能看见他们虚无的未来,林顿和霍顿最后的拥抱,至少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谋杀》和《真探》(第一季)都已完结,但我还是期待着能看到下一部《真探》,我还是期望看到有这么一对搭档,带着拉斯特,小马哥,林顿,霍顿,还有其它“真探”们(《真探》第二季和第三季的各位主角们)的影子,为正义和真相奋斗着。
沉重的犯罪剧,一次又一次被砍又复活之后,终于迎来了最终季。
纵观四季,风格沉重,没有任何帅哥美女的组合,女主是大妈,最漂亮的角色就是第一季的受害者,第一集就挂了...前两季在查一个案,后面一季一个案,节奏算是很慢的。
没有什么高科技手法,仿佛就是淡淡地查,一切淡淡的,却有很沉重的感觉,女主每一季仿佛都在崩溃边缘,第一季案子查错了,第二季案子查对了真相却太伤人,第三季要面对可能冤枉的犯人,最后私下杀死了实际是凶手的上司,同时还是自己的情人,第四季既要面对残暴的凶杀案,又要逃避上一季杀人的调查...其实每一季基本上都是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双线交错,而且一般来说,暗线描写的比明线还多,着重在心理调查....
看完其实我是有些迷惑的,首先剧情整体比较压抑,可能是因为Linden和Holder始终背负着杀害Skinner这件事,然后可能也是因为他们的调查一直被上校限制,就感觉剧情推进也有点慢。
再来就是这个案子给我的感觉也很怪,让我不知道去怎么定义Kyle,他是凶手,或许也是被害者,在这个一个家庭可能很难不被逼疯,但是他自己也说了,他的妹妹Nadine是家里唯一一个爱他的人,但是在那场残忍的屠杀中他仍然没有放过Nadine,残暴已然在他的骨血里滋长,而他不愿承认,Nadine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一切,所以他选择毁灭,他的所作所为没有办法让我同情他。
还有他的两个同学也是蛮奇怪的,虽然说他们目睹了Kyle屠杀家人的全过程,某种程度上Kyle的行为也是受到他们的刺激,但是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参与其中,就算要追究他们的责任在美国估计也追究不起来,所以他们后面那么慌我也不知道他们在慌什么,还有这一切又是怎么被上校知道的?
他俩又是怎么和上校凑到一块的?
会有些莫名其妙,也可能是我跳着看吧,忽略了一些关键内容。
再来就是上一部少女连环杀人案,没想到是这种结果,可能在资本看来,凶案的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样的结果对他们有利。
唯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Linden和Holder的关系终于更进一步了,不得不说Holder真的像是Linden身边永远不会背叛的护卫,即使在那样的紧急关头,他都要当爸爸了,受到诱惑,他都没有选择背叛。
总的来说这一部给出来的东西有些乱又有些模糊,也没有给人很强的冲击力,比较一般吧。
又感觉一起应该在那时候就结束,也算一个转折点吧,之后就更难受了。。本来以为2021就会好,结果没有。然后11月份开始更痛苦了
虽然剧情有点弱,但演主角少年的Tyler Ross撑起了全季,四季中我最喜欢的少年演员就是他,即使最终迷局揭晓,还是对他无比同情。结尾Linden和Holder的相聚很令我伤感,还好最终在一起了。这剧绝对上瘾,是我最近几年看过的除了Friday Night Lights外最爱的剧,接下来该怎么习惯没有它的日子。。。
女警察实在讨厌
忍不住棄了,就看到第四集.還好這劇終於結束了...
我看过最悲伤、最绝望的一部剧。前两季还好,后两季令人发疯。心理承受力不强的人请不要尝试。Sleepless in Seattle cuz there's no light in Seattle.
完结篇
本来不是很喜欢这结尾的一季,林顿和霍德太戏剧化演出了,身经百战的两人在这一季里不止一次崩溃,不止一次举止相当时常。但看到结尾的重逢,我想打出十星。可。。。尼玛林顿又回来了,,真是狗尾续貂啊~~~
the home was us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stay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圆满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结局太好了。
最后十分钟拯救一整季系列
整体虽不及前两季,但终于让女主不再逃避,获得安宁。有了温暖的结局,让观众放心地跟剧集说BYE
三四季剧情脱离原版简直惨不忍睹...唯一可卖的就是男女主情怀了,这剧再不被砍要难为死编剧了,这智商撑不过3秒
最后一集,西雅图的雨都停了,最终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家就是我和你整天抽着烟开着辆破车瞎晃破案,Linden&Holder,最爱的刑侦剧搭档。
人的单位大概不是个而是堆,幸运的话,我们会由几个碎片组成,不幸的话,我们就像一堆松散的沙子…试图让这些人表现得像正常人就跟用干燥的沙子堆成雪人一样徒劳,影视作品时常呈现的就是这样的童话。我们未必都如他们般破碎,但是铁定没有他们的运气。家可以只是那些一个又一个我们觉得enough的瞬间…
作为剧终季还算及格吧,反正比第三季好太多就是了。整体也没啥出彩的,跟第一季相比已经跑偏太多。最后Skinner那个自杀理由编得好牵强,不论是对市长来讲,还是对编剧来讲,都略… Linden那个弹壳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会消失一会出现的?真的是不小心掉在地漏上了么? 最后一场戏好甜好戳!结局棒棒哒!
案情方面总算没有各种拖拉凑时间不合理的旁枝,虽然真相还是索然无味,但最后那矫情的结局算什么?holder你傻了么?还好只有6集,浪费一下午就够了
即便崩坏如第三季,也没让我在第一集就分毫不差地猜中全部结局.此剧拍完第二季就砍掉是明智的,狗尾续貂之后又画蛇添足,活活弄成四不像.鉴于第三季给了两星,本季只能给一星了.
追了四年The Killing,完结啦。
烂尾完结 不继续拍是正确的
When looking back, we realize that the moment of leaving was only the starting point of returning. Bye Linden, bye Holder. 【二刷发现patti smith演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