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写影评了,看到心目中的好片被锤的稀巴烂,实在忍不住想叨叨两句。
嗯还是再来段题外话吧:20世纪八九十年代据说国内电影界,关于电影,人们会聊的更多的是哪个导演得了什么奖,但如今呢大众对电影的评价似乎更多取决于谁的票房高 请的什么电影明星谁就是好电影。
二三十年前,精英不仅垄断了话语权,更是唯一有消费者的群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就是拍给他们看得透,能满足这些人的胃口,听父辈说起来仿佛那是个人人都在读尼采的书,念北岛的诗的年代。
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一张电影票只要四五十块钱,但消费主体改变了。
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大众在拼命消费大众在拼命吐槽。
人们不喜欢一些深邃复杂的东西,就喜欢简单直接。
好了打住,切入正题:为什么在我的视角里这是一部被严重打偏分的电影来首先聊聊电影自身的角度,略看了下豆瓣影评,大致说剧情混乱,镜头穿插的毫无头绪。
这点盘的其实并没有逻辑,电影中刻画的人物楚振辉从一个低情商的程序员,不懂social技巧,对不喜欢的投资人随意反驳自己的人形于颜色。
丝毫没有城府,到后来在第一次记者咄咄逼人采访下,面露微笑巧妙的避过记者问题中的雷坑。
从一开始经历挫折一绝不振倒后来面对公关危机临危不乱。
一条完整的人物成长线已经刻画出来呀。
在诸多磨砺 甚至说深陷绝望都不为过。
经历恋人离去,经过六年的努力红中本可以翻盘的却被领导层否决,投简历被筛,生活一片窘迫,真可谓是经历到绝望了。
到重新创业从零起步跪着挣钱被城管赶,去女生宿舍送光盘。。
至少对于像我这样一个经历过绝望的人真的太真实了太容易引起共鸣了。
好聊感情线,低谷时期碰到深爱的前女友的窘迫,高峰时期滚到床上了却戛然而止怀疑眼前的女人到底喜欢自己哪一点。
不愧是老戏骨,这演技可圈可点不服不行,那些流量偶像明显能比吗?
再聊系统聊聊价值观的传递,看到豆瓣人聊的挺令我诧异的。
有人评论作为决策者的楚没有前瞻性,为了一己私欲个人情怀而坚决不出售公司导致供应商拖欠, 是可能最近网上沸沸腾腾的ofo戴威的一票否决权打烂了所有的好牌,由于情怀葬送了ofo大好前程,惹得一番众骂。
但你知道案例还原过程中,戴威的决策战略定位是坚决不出学校吗最后还是屈服于资本。
为什么不聊facebook扎伯特20亿没能出售股权。
创始人没有情怀不懂坚持不懂隐忍搞笑呢,你去跟投资人聊你的计划:五年公司争取上市,然后光荣套现移民海外。
你看有人会投资吗,即便你手上有一手好牌。
不可能的。
在投行里大概没人不知道那句:投资就是投人。
电影中很多细节都耐人寻味,值得人去思考: 公司股东的定位,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和空降高管间的左右派问题, b2c与情怀和信用飞轮间的关联,股权结构主次的重要性,股权反收购。
那再说个简单一点也是最难的,你看影片中的楚振辉低情商,但反过头试问现在的年轻人们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露声色,面对价值观不合的投资人 合伙人不喜欢的人面前,还能沉的住气?
包括我在内我也做不到。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台词看山又是山,相信各位看官并不陌生。
出自佛经中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 他诠释的是人看待一件事物的三种境界。
我想这也是结尾导演想表达给观众的意思吧。
这部《中国合伙人》中的赵老师演的楚总有很多镜头都给我留了深刻的印象。
像开头处不能接受事业被掠夺的歇斯底里,为找金主爸爸去K歌但是各色的性格与灯红酒绿格格不入后悲凉的独自站在电视柜上的放歌,还有最后那些独白…赵老师的对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把那种知识分子的清高与执着、和对成功的渴求和失败后的无奈,以及旁若无人的坚持着自己的努力……这些人物角色的特质都从头到脚彻底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一部看赵老师的戏是《大明王朝》里的沈一石,印象非常深刻。
那个散发白衫蹙眉淋汗转 身纵入火海的镜头始终不能忘记。
这一部也是吧,赵老师把那个年代该有的不该有的情绪与心悸都真实的演绎给我们看的。
很喜欢。
不管是不是情怀,至少从演技上看,赵老师的表演是绝对的值得10分,你做到了。
看过中国合伙人2之后,感觉有的时候不是你的朋友懂你,可能最懂你的是对手,而你的对手也可能是最懂你的朋友。
秦磊在楚振辉最难的时候,陪他一起度过。
徐顺之也是对楚振辉帮助很大的一个人,但是楚振辉在后期发展的时候,没有听徐顺之的意见,否则就不会有资金条断裂的事情。
唉,没事听听别人的意见,这是做公司,不是一个人就能成就大事的。
评论电影好坏总有很多种标准,但对于门外汉来说这是不是一个好电影主要标准就是是否给我们讲好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豆瓣评分2星,猫眼5.8,由于影评还不多顺路粗略地看了一下《中国合伙人》的影评,其间发现了很多影评里对比了《合伙人》和《社交网络》二者,又抓紧时间补了一遍《社交网络》,然与本文关系不大暂略。
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对比着看《中国合伙人》总体节奏紧凑,开头进入节奏快,三个主人公的介绍以及人物设定简明扼要。
至于几次闪回相关手法(例如签证/谈判)都用得没有让人觉得突兀,且几名主人公发挥不错,杜鹃让人惊艳,配乐用心让人难忘以及“燕京大学”“美国大爷”等取景体现出的年代感都让人印象深刻。
抛开故事价值观,主人公口语等一些细节,总体是个让人看完觉得很不错的故事。
《中国合伙人2》来了,前些天和家人一起看《无名之辈》时看到了《合伙人2》的片花,提到说好像是雷军为原型的故事,由于第一部建立起的好感,并没有犹豫就买了票,然而真的不能用差强人意来描述我的感受了。
都说赵立新老戏骨,然而从开头故事到强行进入会议室我都一直在努力把楚的行为向正常人靠拢,不说知识分子或是程序员或是偏执人格的定位,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奇怪的人存在。
好吧憋坏了酒吧发泄去了,毕加索梗来了,给一星的都说一星给在“毕加索”上,我实在不敢苟同,确实笑了,尬笑。
后面被收购,不开窗,追签字合同,修电脑,换办公室一些列故事说好听点像是在无止境的挖坑,说难听点真的是不知所云。
当然片尾办公室给了个镜头圆上了,虽然还是没说明白吧。
为了自己继续能够沉浸在观影状态中只能把这些理解为导演试图让主人公形象立体起来,或是埋下了梗留待后文呼应。
其间和苗小丰打了乒乓球,可能把苗小丰的离开视作叛变行为,后面对其的挤垮直至他的自杀可能都是为了烘托主人公最后侃侃而谈的“坚持”,感觉或多或少有些牵强。
其间秦带着楚一起去拉投资,嚷嚷+切歌+自己恋曲1980大概也是要突出一下人物性格特点,但还是不合逻辑。
不仅楚不合逻辑,秦的反应同样不合逻辑。
自己all in与楚合作创业,辛苦公关付之东流就一句话“钱难赚屎难吃”,然后继续合作?
这恐怕也不太合理。
正好说到秦磊,不说的话可能都快忘了他是干啥的了,所以到底是干啥的?
楚原部门里的死忠?
“总有一天你会知道我想要什么”,所以要的是什么?
尊重or平等?
前者的话ktv切歌怕是变本加厉地蹂躏尊重二字了,平等就更别提了,楚是连长是核心竞争力,凭啥平等……江湖义气?
等等,你和楚说江湖不怕他切你的歌吗?
至于徐的定位本来应该是故事的梳理和串联者,然而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平台有限,发挥有限也是情理之中。
最后爱情线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可以理解陷入工作无法自拔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也可以理解对方说离开时因为恼羞成怒把她推倒在地,也可以理解面试公司意外邂逅时的尴尬和些许无地自容。
可最后重逢时候一直心里惦记着她还差点儿睡一起是啥意思啊?
对方也一直惦记所以干柴烈火了就开房办事儿了?
然后想起过去种种又觉得不妥又贤者了?
然后聊半截公司一个电话又给叫走了?
无巧不成书可以,可这波重逢燃烧激情又突然烂尾是想讲啥啊?
可能还有些暗线想说比如开始照相闭眼后面睁眼了之类的,不知是不是想暗示楚当前的状态,总之有些过于露骨却又寡淡无味。
最后总结一下还是觉得从头到尾没看到一个完整的故事,全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我们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也不知道里面埋下的伏笔该去哪里找答案。
总之既没有完整的故事,也没有合理的逻辑,像是看了乏善可陈的一篇烂尾剧。
就像那部《邪不压正》。
《中国合伙人2》是一部讲述互联网创业的电影,而第一部是教育事业,所以两部没什么关系。
现在这种剧情还是挺多的,所以感觉反响平平,首映才破百万。
说到这部片起其实按照正常情况来看是赶制出来的。
首先这部电影几年6月份才开始拍摄,两个月之后就杀青了,时间上面对于其他精心制作的电影来讲短了点,所以感觉有点赶。
其次后期制作也很赶,所以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有点混乱。
《中国合伙人2》讲述的是程序员徐顺之为追求梦想创业的故事,据说原形是雷军,但是很多看完电影的网友觉得更像刘强东。
而且好像主角有点混乱,前后不搭,被吐槽是流水账式创业故事,为此豆瓣评分很低,才4.2分,跟第一部的7.8分想比实在是差太多。
当然了还跟这部电影的宣传有关系,它的宣传是为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向上的作品,所以很多人都没怎么关注,再加上除了赵立新比较有名其外,其余都名气不大,因此票房不高
同档期的印度电影《印度合伙人》都比《中国合伙人2》票房要好,可见这部电影有多糟糕,现在口碑这么差,那谁来背这个锅呢?
很多人觉得导演编剧和演员都要承担。
首先编剧写的这个故事太普遍了,没什么激情,不能带动人们的情绪。
其次演员不是流量明星,还有赵立新这为老前辈用力过猛,使得观众产生错觉分不清主次。
第三导演的关系吧,新人没有陈可辛这种老前辈的经验,所以整部片子让人感觉太混乱了,导致票房升不上去,希望后面几天你那个有所转变,你们觉得呢?
没看完,觉得很一般,很多地方让我感觉不可理解没看完,觉得很一般,很多地方让我感觉不可理解没看完,觉得很一般…………很多地方让我感觉不可理解没看完,觉得很一般…………很多地方让我感觉不可理解没看完,觉得很一般…………很多地方让我感觉不可理解没看完,觉得很一般…………很多地方让我感觉不可理解
如果说燃点就是记录创业的片刻,有苦有甜;那合伙中国人2则是把创业路上梦想和现实交织的的过程呈现在我们面前。
创造世界很多公司把商店搬到网络上,称这就是电商。
楚认为不然。
他觉得未来是b2c,是利用互联网工具实现用户体验最大化,甚至不惜一切成本,也要实现用户体验。
他和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甚至被认为不靠谱。
合伙人—秦和小恩幸好有人理解他的梦想,秦懂,幸好秦懂。
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秦带着他一次次去求投资人。
小恩是一家顶尖投行的投资人,因业务与他们有往来,成为秦的朋友。
秦在北京,向远在上海的小恩讲述他们的生意内涵。
小恩被打动了,带回来了一笔投资,也加入了他们。
此路难,但别无选择拿到第一笔融资,开干,搞定供应商,确保货源,在大学做足宣传,在大街拼命路演,利用媒体造势,犀利选品,不停打造爆款,达成小目标,干掉no.1的中关村电子。
撞2008金融危机,为实现客户极致体验,楚坚持烧钱自建物流,然账面资金无法撑到2个月的时候,突然后院着火,供应链出现假货,上市前的记者会有组织地被搞破坏,一时平台口碑被砸得稀碎,融资无望。
一时间,风光不再。
办公室走得只剩三个合伙人和两个元老。
为假货事件召开记者招待会前,小恩说有公司要收购非凡网,楚不置可否就去记者招待会了。
印象很深刻,楚说我就是那种一条路走到黑的人,不是为了最后看到光明,只要能走下去就还是要走下去。
电影最后,秦和小恩笑了。
感想1.创业真的不容易,没有一条路走到黑的决心,建议不要做,挫折你受不了2.公司如果被收购,他们每人能分到起码三千万,对我来说,我肯定是要这个钱的;但是,我把我套在楚的身上,我不要这个钱。
宁愿在这个事情上砸的稀碎,也不想断送这最后的希望。
楚要的是梦想,要的是成功,要的是改变世界,钱是次要。
3.三个人在讨论合伙人的定义的时候,确实是震撼到了。
三个人理解不同,最终仿佛是被楚说服了。
楚的意思我的理解是,打仗的时候,彼此是战友身份,不能放弃战争,不能放弃战友。
4.一路上,楚改变了很多,他的世界开豁了很多。
不变的是,他认为一个人,在世界上,总要留下点什么。
每一天,都是珍贵的且重要的。
5.2018到2019,似乎是互联网泡沫破灭的一年,但是这个行业里那些有着想利用互联网工具真正实现用户便利的企业,那些把握住用户最敏锐需求的创始人,我相信他们肯定可以走出来的,因为未来需要他们,我们需要他们。
四十年前,改革春风拂过神州大地,争气的中国人民就着春风,开始了艰难的创业路。
从家庭联产、乡镇个体,到下海经商、国企改革,再到时兴的互联网创业,改革春风吹散了无数弄潮儿的离合悲欢,见证了众多企业的成败兴衰。
而这些悲欢成败不仅成了大佬们的采访谈资,也成了无数影视作品的创作源泉。
2013年,香港导演陈可辛以新东方“三剑客”的创业故事为模本,拍摄了电影《中国合伙人》,一经上映,就以罕见的理想主义感动了无数青年。
影片不仅口碑炸裂,还收获了5.4亿元票房,堪称当年的现象级电影。
2018年,中影联手青年导演刘亚当推出了该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借此片致敬伟大时代的创业者,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
可就是这样一部被寄予厚望的电影却遭到了市场的冷遇,上映一周,票房成绩未破千万,不足前作的零头。
是因为实力演员的人气不够?
青年导演的名气不够?
还是影片的宣发经费不足?
不全是,但确实是这三个主体(实力演员、青年导演、宣发)毁灭了这部电影。
先谈演员。
借着娱乐节目的东风,赵立新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演技与嗓音,一夜翻红,成了实力演员的代表,但当他走出娱乐节目,走下小荧屏,走进大荧幕时,其擅长的爆发式表演却成了累赘。
大荧幕不似小荧屏,观众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解掉爆发式表演带来的感官刺激,更不可能像观赏娱乐节目时,细致的评判演员的每场戏。
观众更关心的是演员所饰角色的整体感觉,而赵立新正败在了这一点。
整部电影看来,找不出其演技掉线的镜头,可也找不出其演技炸裂的瞬间。
其饱满的感情始终喷薄不息,单一镜头下,真情涌动,整片而言,却缺少停顿,影响了角色的整体塑造,影响了观众的观影感受。
用力过猛毁掉了赵立新,用力过轻则毁掉了另两位合伙人凌潇肃与王嘉。
影片中,凌潇肃饰演的秦磊是主角楚振辉的第一位搭档,也是楚第一位合伙人,更是“飞凡网”的大股东。
这是一个可以与主角产生激烈对手戏的角色,可影片中,这种激烈的对手戏都被弱化成了绿叶配红花,哪怕凌潇肃有一点的反抗也会被赵立新立即消灭。
秦磊的爱情线索也被导演剪辑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知所云,甚至可以称之为“废戏”。
最后一位演员王嘉在影片中的作用,像极了其饰演的投资机构代表徐顺之。
这并不是因为演技好,呈现的神似,而是尴尬地位的相似。
两位实力演员面前,王嘉几乎没有存在感,为数不多的亮相,也只是为了平衡一下影片主演的年龄,提升平均颜值。
影片中,徐顺之在“飞凡网”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极大作用,可这种作用,却是通过其代表的投资机构。
换言之,只要有钱,换个徐顺之也可以。
电影外,亦可以这样。
新人导演刘亚东拍摄作品并不多,但却足够惊艳,尤其是其2017年推出的网络大电影《伪装大师》,凭借精彩剧情神反转,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至今,这部网大的豆瓣评分仍高达6.6分。
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尚能拍摄出如此水准的“网大”,若市场给予足够的支持,搭配实力演员,岂不能拍出更好的作品。
等到影片上映,观众才发现影片既没有多次反转的神剧情,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悬疑感,自己心中的高期望换来了一部成色极差的“塑料兄弟情”。
离开擅长的悬疑片,抵达职场剧情片战场的刘亚当极度不适,不仅没能重现前作的辉煌,甚至连基础的剧本逻辑,拍摄效果也无法保证。
拍摄中,导演有意向《中国合伙人》看齐,讲述的仍是“三剑客”的创业故事,三位男主的人物设定也对标前作,大致是赵立新对标黄晓明;凌潇肃对标佟大为;王嘉对标邓超。
这是一个稳妥且有效的处理方式,毕竟版权在手,也不存在抄袭问题。
但对于新人导演而言,三个男主戏份占比如何安排,对手戏如何处理却成了难题,导演或许为此挣扎过,或许压根没想过,只想完成任务。
最终,三剑客的创业史设异化成了大男主的偏执创业路。
如果《中国合伙人》中,你曾被剪下长发的佟大为、海外失业的邓超、一贫如洗的黄教主所感动,曾想起自己的青春,想起自己的理想。
那你观看《中国合伙人2》一定会深深的失望,甚至于骂街。
导演用影片三分之一的篇幅叙述了楚振辉创业的动力,可这种动因却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挖掘第一桶金时,却只用短短的几十秒,而发家的方式更是特别,买断《大话西游》的版权。
到了后半段,飞凡网的快速发展已与创业全然无关,既没有“DREAM”,也没有青春,只剩导演苦口婆心地的暗示:有钱的感觉真好。
影片刚刚立项之时,无数观众开始猜测影片的“模板”,官方或者非官方的回应漫天飞扬。
但宣发团队距离却打死都不回应任何消息,电影故事始终如迷雾般,不可触摸。
主流舆论普遍认为其借鉴了雷军的创业史,这让无数米粉欢欣鼓舞,渴望在影院一睹雷军的容颜。
上映前夕,影片主创才发声,称电影借鉴了多个互联网企业大佬的创业路,不存在某个特定对象。
BUT,烧钱做物流,以淘宝为对手,夜会俏女郎,你确定这不是jd。
说好的雷军呢?
马云呢?
为了“致敬伟大的时代”,影片将上映时间放在了12月18日,破天荒地选择了周二上映。
物极必反,必有妖。
如此骚走位不仅没能引得电影市场的关注,反而引起了无数观众的反感,也令人感叹出品发行“高明”地蹭热点技巧。
一部踏着春风出生,却被观众拒之门外的“主旋律”商业大片。
《中国合伙人2》,不值一看。
码字民工:小配角免费编辑:威震天关注小配角,邂逅好电影。
整场电影让我坐立不安,我在深深怀疑,这就是中国电影的水平吗?
最后我确定的确是!
整部电影就是一场无聊的狂欢!
别扯上雷军了,雷军如果是这样的小米绝对不会出现!
在他们眼中创业的艰辛只是得不到别人的谅解和尊重?
在他们看来兄弟间的情谊真的需要所谓的平等才能体现?
一个永远在犯中二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赵立新,一个永远智商不在线渴望得到兄弟情义的凌潇肃,一个永远表情不在线渴望表现自己经验老到的王嘉?
电影的错不能只是演员来背,更多体现在导演和编辑及制片人身上!
韩剧《live》《未生》所有的编剧都是从他们身边取材,从他们生活中真实观察生活艰难,职场艰辛,创业道路上艰苦,可惜《合伙人2》没有看到一丝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请问编剧有没有了解过现代企业组织架构,有没有了解大股东制,有没有了解互联网20年的发展历程?
难道你们以为看看几篇人物报道,感慨一下创业道路不易就能随便写出一份电影剧本吗?
最后结论是:可以!
一部好的电影题材就被版权方深深玩死,只是可惜因为对《中国合伙人》刚刚升起对中国职场类电影希望的我们!
希望制片方尊重自己,别侮辱了我们,也侮辱了自己!
看《中国合伙人2》里的三个青年都是有情怀的人,创业不仅仅是为了名利,还有梦想和满腔热血,想要改变世界。
预告片里曾有这样的话:“梦想只能靠你自己去实现,可是有时候即便你改变了自己,这个世界也不搭理你,所以最先还是应该改变这个世界。
”他们想要打造一个改变中国未来的电商网站并敢于拼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比大部分人成功。
短短一两分钟的预告片里已经透露出了这部电影很多内涵,有关于梦想和挫折,也有关于团队和齐心,正如“合伙人”这个片名,关于合伙人的意义必然是影片要重点描述的内容,楚振辉说“创业是战争,合伙人另一半的意义是战友。
”影片究竟如何演绎战友情,还需要看一遍电影,相信它的过程会比结局更吸引人。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影里的故事同样基于现实的背景,在《中国合伙人2》立项之后,就有很多人对主角的“原型”有过各种猜想,有人说是刘强东,有人说是雷军,有人说是李彦宏
三星给励志故事,我想问导演,创业是吵架???从头吵到尾。。。
法兰西胶片老师大概是因为合伙人1所以有心理预设。2和1在人物关系设置上有区别,不是楚振辉抢戏,而是本来就以楚为核心、以徐为视角在推动故事。还是只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电影来看吧。
挺好的啊,少几场吵架的戏就更好了
合伙人是什么?是战友。在这个寒冬,很多创业团队失败了,我几乎也是,所以看完这个电影很感概,甚至心情有点儿丧,也有点儿暖。想念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奔跑的日子,虽然那时候我们好像什么都没有,至少我们还有我们,我们还有方向。想哭…
看完查了下隐射的是哪个互联网公司,没有第1部带来那么多燃和感动
剧情垃圾,只能从主角演技上找闪光点了,可悲剧的发现这片真的…好无聊啊。
不评价
钱难赚,屎难吃
互联网浪潮中,创业者面临的总是瞬息万变,最后的开放式结尾我很喜欢。中间的节奏微微有点乱
怎么都有这样的偏见,程序员都是秃子,就职于国内某大厂,部门里几百人,头发少的凤毛麟角。首席架构师都是一头浓密的长发。
了解中国互联网和电商的历史,不容易,做系统不容易,创业不容易,合伙不容易,还是有点感触的,做老板做公司都不容易
差点以为程序员是这样的…果然看的时候那种不舒服的感觉是对的,赵老师您再多挑挑剧本。
喜欢老楚的性格。创业的困难就在于大多数投资人要你装孙子,但也有有眼光有魄力的投资人,就让他们遇到了。
拍得比较混乱,而且发达和败落都太突然,与现实相差甚远。结尾过于理想化,而且整部影片没看出与“合伙人”有多大关系。
我是真心不理解为什么这个片子的评分这么低,里面镜头用的很大胆,有些魔幻现实主义,我觉得比起1有所突破,剪接节奏把握的很好,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类型片,为啥给的分这么低,比战狼2低这么多,你逗我呢?
如果你不能选择命运,那么你只能被命运选择
想看看做电影的怎么看互联网企业,没想到时间线只拉到08年,后面扯了个Happyending,没什么意思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很少能看到赵立新饰演的这种从头到尾都招人讨厌的角色,剧中合伙人对男主的描述是“各色”,也确实没看出他把那二位当过合伙人,永远一意孤行。跨越年代很久,但看不到任何成长,所表现的所谓天才一面只是解释什么是互联网,说说PHP的优点,就这么莫名其妙发家致富还说自己没有运气。几乎每10分钟就要发泄一次情绪,所有的重要决定都是生硬的用嘴说出,所有的发言段落都全程尴尬。对比同类电影乔布斯,虽然也偏执性格又自命不凡有些招人恨,但能看到他富有远见、充满创意、做事大胆的伟大之处,就是让人服气。不是口中说出来或者夸张的表演做出来的,而是一个真实、立体的人。
还可以,没那么差,相对于近年来的一些烂片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