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麦克白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Macbeth,Macbeth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阿历克斯·哈赛尔,博迪·卡维尔,布莱丹·格里森,科里·霍金斯,哈利·米尔林,迈尔斯·安德森,马特·赫尔姆,摩西·英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麦克白的悲剧》剧照

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2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3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4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5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6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3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4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5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6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7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8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19麦克白的悲剧 剧照 NO.20

《麦克白的悲剧》剧情介绍

麦克白的悲剧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以华盛顿饰演的麦克白为主线,他被三个女巫说服,认为自己注定要成为苏格兰国王。他和野心勃勃的妻子麦克白夫人(麦克多蒙德饰)一起,开始把预言变成现实……结果是大量的鲜血、背叛和死亡。格里森饰演国王邓肯,米尔林饰演邓肯的儿子马尔科姆,霍金斯饰演麦克达夫。布鲁诺·德尔邦内尔([醉乡民谣])担任摄影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午夜怪谈紫宅盛夏转生成自动贩卖机的我今天也在迷宫徘徊第二季什么都不想做卧底第二季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猎杀勾魂令卡布里尼就算敏感点也无妨第二季撕裂记忆体我的朋友很少假凤虚凰第一季门锁桑拿魅影他们第一季决胜零距离徘徊年代头发公羊亚洲怪谈第二季死色白色巨塔五枚金戒指艾尔莎与弗雷德绝地逃亡灵魂梦飞翔半镜

《麦克白的悲剧》长篇影评

 1 ) 春节档前对冲一下

春节档开启的前一天,在家看了一部莎翁戏先对冲一下,本以为以丹泽尔•华盛顿这样一位黑人影帝和科恩嫂这样的美国影后来主演莎翁戏多多少少会有点不适,没想到观影体验依然小有震撼,我想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见仁见智的黑白画面,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批评某些独立电影人对于黑白影像的滥用,只为凸现一种质感,而无具体的艺术构思的支撑,但个人觉得这部《麦克白的悲剧》中的黑白画面与莎翁古典的台词和演员的表演很搭,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构图,最后呈现出的整体审美价值相当不俗。

另一方面也是演员出色的表演,其实丹泽尔•华盛顿多年来在表演中的一些小动作在这部戏中依然会出现,但这不妨碍他用他的美式发音将莎翁的台词念得抑扬顿挫,仿佛神谕,而科恩嫂棱角分明的面容更将麦克白夫人的野心和欲望都演绎得锋芒毕露,过目不忘,还有女巫的呈现更是邪异鬼魅,令人印象深刻。

唯一略显遗憾的地方,也是很多莎翁戏的通病,就是电影主创们似乎都不敢对莎翁戏“动刀子”。

个人有一个浅薄的认识,莎翁作品的魅力主要是其华丽的台词,并不是故事层面的设计,尤其《麦克白》这种本身留白就相对多一点的作品,完全可以在剧情上多一些自己的、更现代的设计。

这让我想起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与后来的新《三国》相比,很多人以为央视版本的成功是对原著小说的照本宣科,没有自作聪明的蹩脚改编,但其实央视版中也有不少导演和编剧自己的原创桥段,戏剧效果都相当不错,比如大家最熟悉“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2 ) 电影真是自由的艺术

谁能想象这电影和《谋杀绿脚趾》是一个人拍的…纽约电影节看的首映,我和Joel Coen,Frances McDormand之间最近的距离,只有几墙之隔(最近王家卫看多了)顺便吐槽一句Lincoln Center的Francesca Beale Theatre的屏幕属实有点小了…科恩把电影算是玩明白了。

戏剧式的转场加上后期剪辑十分惊艳。

视听效果满分,情节嘛就无所谓啦。

能把舞台艺术如此丝滑地融到电影里,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3 ) 舞台剧和电影的最优解

就像一个深沉诡异的噩梦。

在梦里经历了一场预言。

又像读了一首史诗。

兴盛衰亡,起伏不定,报应不爽。

莎士比亚的词句恢弘大气而厚重典雅,就像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一样。

有些地方虽然还是会有点像念词,但演员的处理让人在出戏的边缘多徘徊了几秒,很不错。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不断出现的 [打破第四面墙] 。

士兵和镜头对视,是在交代背景及故事进度,好像一个旁白者,但又是故事中的人物。

故事(或者说舞台)与观众的界限由此被打破。

女巫和镜头对视,好像在施法术。

预言仅仅是预言吗?

不,预言是命运,是那双翻天覆地的大手,掌控所有人,包括你我。

麦克白的妻子和镜头对视,是赤裸裸的欲望,是所有人的不甘与挣扎。

光影变幻,画面绝美!

构图工整,极具观赏性!

明明是有限的空间,却能感受到磅礴的爆发力。

最后两人宫殿互搏简直另一版《叶问》。

不禁感叹,无论东西方,美学的根本果然都是相通的。

中间麦克白挑唆别人去刺杀班之后,彻底硬下心肠,对着自己本来比他更狠的妻子也失了心智。

全片这个算是点睛之笔。

人的欲望无穷尽也,挖下第一锨的时候,就没有回头路了。

最后发现是给自己挖成了一座坟。

结尾班的儿子和大臣一起骑马而来,临近却又忽地惊起一群乌鸦,人已不见踪影。

好像所有人物都活在了预言当中,逃不脱命运的把控。

整部电影就是完成度极高的舞台剧,不,介于舞台剧和电影之间,却又兼顾二者的美感。

既有舞台剧的延展想象力,又有电影的视觉写实。

还突破了舞台剧的时空局限性与电影的虚无感。

真的是非常美妙的体验。

我心中的今年奥斯卡。

 4 ) 观影笔记

1.转场做的很自然,变虚的镜头和配乐,相似的纹理切换,保留了黑白的这种简洁性。

2.回廊的光影很美,很冷峻。

构图太好了。

3.转场干脆利落,极致的简洁,舞台剧一样的光效,人物独白。

人物在巨大的建筑里,有种奇观效应。

4.最后的乌鸦飞过麦田神来之笔,悲怆轮回般氛围的营造给我震撼住了。

所有人的欲望,挣扎,不甘全都是在命运的手掌中掌控着。

 5 ) Sleep no more

又叒叕一版麦克白,感觉好莱坞+百老汇还有十个著名的老家伙排队等着演这个角色,而另外还有十个已经演过了……这一版倒是极其工整,很久不见科恩哥+科恩嫂这种稳定的作品输出。

严格说这是一出戏剧并非电影,它尽量摒弃电影相关的技术,只剩下灯光、台词和表演,甚至连色彩都不要了。

看本片过程中不断的想起麦金农酒店里的《 Sleep no more》,麦克白夫人飞檐走壁,邓肯国王血溅当场,班珂与麦克白困兽犹斗,我还被小护士拉进小黑屋……每一个场景都仿佛仍然触手可及,是戏剧某个维度的极致。

但那竟然是两年多以前了,于是又查了一下,现在居然门票涨到了800-900,侬怎么不去抢?!

用本片去冲奥斯卡,好比拿倚天剑去砍六大门派,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去扫街头混混,把戏剧和文本的老祖宗都抬出来了,胜之不武嘛。

话说,今年难道是文本元年?

《犬之力》《里卡多一家》再加滨口龙介全都洪尚秀+昆汀附体。

只见若干戏精在银幕上叨逼叨,若干编剧拼命找小说改编剧本,若干导演把机器对准演员就啥事都不管了……

 6 ) 极致光影布景——《麦克白的悲剧》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麦克白的悲剧》。

片名The Tragedy of Macbeth / Macbeth (2021)。

《麦克白》(Macbeth)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和《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并称莎翁“四大悲剧”。

多年来影视化改编层出不穷,这次最新电影版由著名的文艺片发行公司A24出品,导演乔尔·科恩(Joel Coen)携影帝丹泽尔·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和影后妻子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演绎了一版他心中的《麦克白的悲剧》。

本片完全采用黑白拍摄方式,2021年9月24日在纽约电影节上进行了全球首映。

随后在A24影院上映,并在Apple TV+上进行了全球发布。

《麦克白》的故事相比大家都很熟悉了。

麦克白将军是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平叛和抵御外敌入侵立下汗马功劳,被国王加官进爵。

麦克白在凯旋途中遇到三名女巫,女巫预言他将加冕为王,但没有子嗣,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会接替为王。

听到这种预言,麦克白百感交集。

麦克白在妻子的怂恿下谋害国王邓肯,栽赃给国王侍卫,自立为王。

篡权后的麦克白终日疑神疑鬼,根据女巫预言,他进一步加害班柯和他的儿子弗莱恩斯。

班柯被刺杀,不过弗莱恩斯逃过一劫。

坏事做尽,麦克白承受了巨大精神压力,于是他向女巫寻求帮助。

麦克白又从女巫处得到了三个预言:当心麦克德夫;没有女人生的男人能伤害他;大伯南伍德森林来到邓西内山前他都安然无事。

于是麦克白进一步杀害麦克德夫,杀光了麦克德夫的家人。

而麦克德夫并不在城堡里,逃过一劫。

麦克德夫联合邓肯的儿子马尔科姆讨伐麦克白。

他们砍伐大伯南伍德森林的树枝做伪装,直接空降麦克白的城堡。

麦克白妻子最终也精神失常死了,留下众叛亲离的麦克白,迎接反抗者的最终审判。

在最终大战中,麦克德夫杀死了麦克白,因为他是剖腹产,并不是顺产的。

弗莱恩斯后来成功称王,至此女巫的预言全都应验了。

本片是乔尔·科恩的第一部个人导演作品。

他之前执导过许多作品,不过所有电影都是他和弟弟伊桑·科恩(Ethan Coen)联合执导的。

本片于2020年2月7日在洛杉矶开拍。

乔尔·科恩仅用36天就完成了影片拍摄,创下他的最短拍摄记录。

《麦克白的悲剧》中的黑人演员都是非裔美国人,这也和以往莎士比亚改编电影的常规做法不同。

以往改编作品中更喜欢英国演员,特别选则非裔英国演员。

乔尔·科恩为了让本片看起来“脱离现实”,除了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全片其余所有镜头都是在音响舞台上拍摄完成的。

片中所有场景都是在舞台上搭建的,布景极简却很有格调。

超现实光影、极简布景可以让观众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员的表情和肢体上。

此外为了让影片的光线看起来超脱现实,除了弗朗西斯·麦克多曼德的几件连衣裙外,所有的服装和布景都是黑白的,甚至一些布景上直接画上阴影,造就了本片的视觉效果。

除了拍摄布景令人着迷外,影片中演员们的精湛演技更是让人大呼过瘾。

丹泽尔·华盛顿把麦克白演出了迷失在杀戮欲望中的垂暮感,莎翁的著名台词从他口中说出就像一个疯狂老者在进行内心独白一样。

麦克白一路走来或有自己的意愿、或被他人裹挟,全程伴随着矛盾心理,令人憎恶、令人唏嘘,就像华盛顿演绎的那样。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给麦克白夫人赋予了强大的钢铁意志,在丈夫犹豫不决的时候,提供关键助力,在丈夫临阵怯场时,完成最后收尾工作,在丈夫失心疯的时候,及时救场。

但就是这样一个刚强角色也无法避免心魔侵蚀,这也让她在最后走向疯魔癫狂多了一丝悲剧色彩。

极致光影布景,全新文艺演绎。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7 ) 戏剧成为电影的魅力

有幸能够在上学期间课程项目组组织观看了这部电影,所以在这里打卡在爱丁堡的第一次免费IMAX超前点播观影体验。

CINEWORLD裸眼3D体验真的一本满足在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的故事中,勇敢的苏格兰将军麦克白从三女巫那里得到预言,称他某日会成为苏格兰国王。

出于野心和妻子的怂恿,麦克白暗杀了国王邓肯,自立为王。

在自责与幻想的折磨下,他很快堕落成为一名暴君,不得不通过持续的狠手来保护自己,打压敌意与猜忌。

大屠杀与内战使得麦克白与他的夫人变得自大、疯狂,直至最后二人灭亡(来自维基百科) 个人认为电影最大的亮点是完美地将舞台剧融合进了电影的风格中。

黑白摄影凸显陈旧与苍凉、转场细节令人赞叹、光影配合折射人物心理、乌鸦女巫的造型令人惊艳…当然,将舞台剧搬上银幕,两种艺术形式的火花便碰撞出来。

首先是台词,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虽然在电影院没有字幕根本听不懂),(但是丝毫不影响其)台词经典而恢弘,尤其是屏幕上巨大的“TOMORROW”彰显那“虚无主义者的独白: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 (来自维基百科)如此,黑白的影像更加凸显了麦克白灵魂的虚无;其次是表演,作为观众能够比在观看舞台剧时观察到更多演员的面部细节、欣赏到更多电影特效;舞台布景方面也尤为精彩,演员穿着古代服装但是许多场景却似乎来到了现代,工整的几何构图和场景铺陈令人赏心悦目;最后,也是最大的亮点,即这部电影类似京剧一样,仅用三两人的冲突和对话便给予观众一场战争的体验和压迫感,表现手法真实不造作,观众透过有限的空间和角色却能够感受到战争的磅礴和屠杀的残酷。

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一方面(据说)是科恩兄弟和A24制片的特长(用小表演来展现大场面),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舞台剧和电影结合的魅力:1.将戏剧背景的设计通过电脑技术更进一步提升,为观众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2.保留戏剧对白的文学性,让观众通过电影细节更深切地体悟文学;3.将戏剧的时空局限性与跨越性融入电影,在无限的电影里体验有限的戏剧带来的无限想象力…非常美妙的体验。

 8 ) 单飞乔尔的极简莎翁,请再来一打

37年了,科恩兄弟终于也要单飞了。

据说原因是弟弟(伊桑)不想拍电影了,于是大哥(乔尔)只得自己(顺带捎上大嫂)过了把莎翁瘾。

剧情几乎严格忠于原著(当然删减了约半小时的内容),包括后来被科幻片玩烂的自证预言梗(麦克白会即王位),爱洗手的麦克白夫人,文字游戏(森林移动,非女人所生)等。

麦克白捡皇冠时被斩杀倒是首创,不知是不是受了子路结缨而死的启发。

科恩兄弟二十年前为了致敬黑色电影,曾把《缺席的人》拍成了黑白片。

本片的黑白画质连同其他场景设计则呈现出极简主义风格,在我看来正适合这部被演绎过千万遍、观众对故事台词都稔熟于心、与其花里胡哨不如一展精髓的经典剧目。

其实乔尔本来是想在苏格兰(原著人物原型所在地)实地取景的,只是后来迫于疫情才不得不改在摄影棚拍摄。

这个计划之外的舞台感可能是新冠病毒在肆虐好莱坞的两年中所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艺术指导两个提名实至名归。

丹泽尔·华盛顿凭黑人版麦克白蹭了个影帝提名。

但我觉得最该提名甚至得奖的是饰演女巫的那位(仨人/鸟都是一个人演的)——那表情那仪态那口音那装扮,以后就是妖精天花板了。

最后是表白:乔尔,这样的大银幕莎翁你拍一部我看一部。

 9 ) 《麦克白的悲剧》影评:丹泽尔·华盛顿和弗朗西斯·麦克多蒙德的表演发人深省

乔尔·科恩(Joel Coen)的电影是对电影的生动颂扬,尽管主角夫妇缺乏杀气。

乔尔·科恩(Joel Coen)独自执导了《麦克白的悲剧》(the Tragedy of Macbeth)。

由于哥哥伊森休假,他选择了高端材料。

这是科恩兄弟(Coen brothers)的电影可能曾经得意地取笑过的那种项目。

《巴顿·芬克》和《凯撒万岁!》想想这位如此大胆无礼的导演,用“乔尔·科恩为银幕创作”这一微不足道的荣誉来处理莎士比亚的作品吧?弗朗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麦克白夫人,丹泽尔·华盛顿饰演胡子花白的麦克白,带着一种温暖的、烟草味的笑声。

这就是被诅咒的灵魂,它的舞台与其说是狂暴,不如说是完美无缺的设计。

这部电影是黑白的,然后是一些,都是原始的雪和深渊。

污秽的云层掠过月亮,月亮变成了聚光灯。

我们回到了早期电影的怪诞雏形,《因弗内斯城堡的卡利加里博士的内阁》。

里面的气氛很生动,阴影笼罩着走廊,树枝拍打着窗户。

像乔尔·科恩这样的电影爱好者会知道,把《麦克白》拍成表现主义恐怖片是奥逊·威尔斯1948年就在银幕上玩过的把戏。

愤世嫉俗的人可能还会看到,一个大牌导演沉迷于自己的艺术,而背后的赞助人苹果(Apple)则需要电影的可信度。

这两件事都是真的。

尽管如此,这种美学还是完美地契合了恐惧和歪斜的情绪。

这本身也是一个奇迹。

当城堡笼罩在寒冷的星光下时,这部电影是对电影的一次庆祝,就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最近的《西区故事》一样丰富多彩。

这出戏不太好。

华盛顿和麦克多蒙德都是60多岁的人,他们的角色给人一种被压抑的野心和代际权力争夺的感觉。

但实际的表演——当然是获奖的——感觉有限,独白很重要,其他方面都很沉闷。

他们看起来真的像杀人犯吗?他们没有。

听电影明星演讲的新鲜感就像看猫玩滑板一样。

真正的政变发生在其他地方,凯瑟琳·亨特饰演的这三个女巫令人惊讶。

一个独特的身体表演者,四肢扭曲,用喉音唱歌:她的一个女人怪异姐妹要求露面。

她高高栖息在华盛顿的麦克白和科恩的麦克白之上,与乌鸦和天空同在。

 10 ) 莎士比亚与奥逊威尔斯

(发表于《陀螺电影》)从奥逊威尔斯到黑泽明,从波兰斯基再到几年前的贾斯汀·库泽尔,莎士比亚的这出“提到名字就会引来厄运”的苏格兰话剧一直饱受世界各大名导的青睐,被多番搬上银幕。

可是,至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任何导演能够完全征服这个故事。

就连黑泽明都得另辟蹊径,完全地改动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剔除莎翁原著诗性的话语,才能把这出被排演了几个世纪的经典烙上自己的印记。

而乔尔·科恩的这次改编,则古典和先锋性兼备。

这部电影是他离开了兄弟伊森之后的一次单飞,不过这并不代表着这是一次孤立无援的创作。

乔尔还是和一位伟大的天才艺术家共同创作着。

《麦克白的悲剧》是一部100%的科恩电影,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部100%的莎士比亚作品。

《麦克白》讲述了忠诚勇敢的苏格兰将军麦克白在一场胜仗后遇见了三个神秘的女巫。

她们寓言麦克白很快就会取代现有的苏格兰国王,自己登上王座。

麦克白不信女巫的话,但是权利的诱惑始终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地盘旋。

在妻子的诱导下,麦克白终于觉得实现女巫的寓言,在庆功宴的夜晚刺杀了醉酒的国王,取而代之。

当上国王后,麦克白因为女巫的预言变得疑神疑鬼,易怒暴躁。

被他杀死的昔日旧友的鬼魂也开始纠缠着他,让他不得安宁。

时日不长,麦克白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暴君,麦克白夫人也因谋杀的阴影陷入癫狂,神智不清。

最后,国王的儿子带着亲信旧部从英格兰借兵杀来,杀死了麦克白,夺回了王位。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充满了对人性贪婪丑恶的深入刻画。

对于麦克白和其夫人深陷人性黑暗面,走向自我毁灭的精湛描写,让这部话剧成了一个文学经典,麦克白也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象征性人物,几百年来被无数名角扮演。

苍凉而邪恶,是科恩电影常见的基调;自毁的悲剧主角,也在科恩作品中屡见不鲜。

从《缺席的人》到《老无所依》,甚至到黑色喜剧《冰血暴》,这一个个虚无的谋杀者中都能看出麦克白的影子。

《麦克白的悲剧》不是科恩第一次改编文学经典了。

乔尔和伊森之前已经将《奥德赛》改编成了一部颇具自己个人风格的荒诞美国南方神经喜剧(《逃狱三王》)。

可是这一次,科恩放弃了炫耀自己在剧作和台词方面的强项,反而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莎翁原著的情节和语言。

这一次,科恩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对视听语言的构建上。

科恩的上部电影《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是他第一次尝试从胶片摄影转移到电子摄影,而从最后的成片,观众也能看出视觉效果上的些许生涩——有些镜头背景的绿幕过于明显,而另外一些镜头调色则显得过于平庸和偏白。

这次,有了莎翁扎实雄厚的文字作为基石,科恩可以全神贯注地调教和掌控电子摄影。

最后呈现的结果,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迷雾中朦胧的憧憧人影;极度特写下如雕塑般深邃,却又有些扭曲的面孔;20年代表现主义式的几何构图;黑白冲突对立明显的光影...如果说从文本上,科恩是站在莎氏的肩膀上的话;视觉上,《麦克白的悲剧》则是对奥逊威尔斯的一次招魂。

如果有时间和能力细细拉片的话,你甚至可以找出,这个尖锐的高塔是似乎是来自威尔斯的《奥赛罗》;这个倾斜的木屋仿佛是出自《午夜钟声》;投射到人脸上的一道道如锁链般的阴影则让人想起《审判》...这并不是说科恩的新作只是单纯对名家的一次模仿。

尽管不是自己的文本,导演本人的作者印记在各种细节和对原著的改动中清晰可见。

比如,原著中著名的女巫三姐妹,在影片中由一个演员饰演。

一开场,皱纹深邃面目狰狞的女巫扭曲着自己的身体,蹲坐在沙漠之中。

原文三姐妹来回的盘算和谋划从演员一人口中说出,声音忽高忽低,表情风云变幻。

邪恶神秘的三女巫在科恩的镜头下,成了一个喃喃自语的精神分裂患者。

对畸形异类和癫狂人物的偏爱一直是科恩的特色,莎士比亚的女巫也被重构成了科恩的小丑。

表演风格上,科恩也延续着自己一贯的风格。

虽然麦克白的别称就是“苏格兰戏剧”,但科恩并没有要求主演们试图模仿苏格兰口音,而是保持自己的原本口音。

因此,苏格兰将军(丹泽尔·华盛顿饰演)和其夫人(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都操着一口现代的美国口音。

不符史实的口音并不会让观众出戏,反而可以产生一种布莱希特式的离间效应,强调了影片本身的舞台性和戏剧性。

当莎翁的文本不再以观众熟悉的英式抑扬顿挫的发音被念出,而是被华盛顿附以流畅而粘稠的美式黑人口音,这种对文本节奏和侧重的重组仿佛也赋予了文本新的内涵和引意。

在华盛顿的演绎下,麦克白不再是以往的野心勃勃却备受良心拷问,挣扎在道德和欲望之间的反英雄;而是在军旅生涯之间耗尽一生,年迈之时终于下定决心去夺取权利的悲剧人物。

在一场很能彰显科恩风格的戏里,由黑人演员饰演的麦克德夫之子问母亲,自己流亡的父亲是否是个叛徒。

这场戏的语言风格在黑人口语和莎士比亚的诗词之间来回切换,在体现了科恩式荒诞的黑色幽默的同时,其语言的现代性和亲切感也迅速拉近了观众和这两个边缘角色的距离,让他们不久之后宿命性的灭亡更加悲壮沉重。

每次莎士比亚被重新改编,创作者都会试图赋予其新的时代性和政治性。

比如,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内外百老汇就上演了无数映射特朗普的莎剧改编——特朗普可以是麦克白,也可以是李尔王。

但是,科恩却没有这么做。

他的视角和手法是极度古典的,如果不认识这些演员,你完全可以以为这是一部和奥逊威尔斯同期的电影,毕竟充斥着全片的表现主义光影和构图比起2021年,更像是1941年的产物(当然,电子摄影偶尔还是会“露怯”,比起胶片的颗粒感显得过于光滑)。

但是正是这种古典,让本片有了一种超越了时代的普世性。

《麦克白的悲剧》和莎士比亚的原著一样,尽管有着极其精确的时代背景,却是一部跨越了时代的艺术作品。

莎翁的文字至今仍保持着隽永的诗意,科恩的影像也会如此。

《麦克白的悲剧》短评

科恩嫂什么时候重回舞台?喜见Bertie Carvel

2分钟前
  • 黄小米
  • 推荐

比想象的有趣,表现主义耦合强舞台暗示(打光和音效),有一种画景感,像是在《狗镇》和《罪恶城市》之间找到一个中间态,主演的口音非常奇怪但有效地凸显了莎士比亚的饶舌,还有种种窥看视点(如梦游戏),这些加在一起,在人物、布景和语言之间给了一些间离的气口,像是让人欣赏一份AI重新作画的古代棋谱,问题是麦克白的动人,要成立在对他痛苦的共情(“此后都是演戏”和哈姆雷特如出一辙),所以无论什么间离,都会折损代入体验。关于剧:一是莎翁多次用“衣服”这个意象和unsex这种词,非常有后现代主义的潜力。二是对幻视和梦游的表现刻画精准,可以连上视觉皮层的概念,对事由脑、情由心的区分,也体现了朴素的洞察,文学确实为科学供给思想资源(比如心理学中的麦克白效应)。

5分钟前
  • censored dump
  • 推荐

乔尔想要模仿伯格曼或黑泽明的风格,可无奈他是科恩兄弟的成员,《麦克白的悲剧》的风格是分裂的,一方面是基里科,德国表现主义影响之下的美术设定,另一方面乔尔则重复着同一种构图:浅焦下人物近景直面观众,强迫其注意到人物说话时的肌肉运动,一种典型的黑色幽默处理方式,人物的美式英语则仿佛置身于一场排练或Zoom上的剧本朗读会议,我们当然可以设想一种科恩式的麦克白,参考《逃狱三王》或《巴斯特民谣》,抛弃掉严肃性,在形而上学和反类型上越走越远,用丑角视角或者将场景移置某种荒诞派色彩的人物窘境之中,不过很可惜的是《悲剧》并没有,属于好莱坞那种作为呆板无趣,却稳赚不赔的,缝合怪式的改编;或许将同样的题材交给多兰,也会得到一部类似的影片。

9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较差

完全没有呼吸空间. I see sad human limitation in every frame of this film. Truly a tragedy. (w/子祺)

13分钟前
  • 卓尔 00
  • 较差

纳威我真的不可以 太出戏了

17分钟前
  • KAPO
  • 还行

被摄影惊艳了两分钟,然后越来越无聊,黑白影像+极简线条+聚焦打光只是加重了舞台感啊,而且为什么丹泽尔的演技越看越生硬

22分钟前
  • 躲张
  • 较差

黑白片,莎翁剧,不是该我看的。

26分钟前
  • 罗纳肉多
  • 很差

请问是在卡戴珊的极简豪宅拍的吗?苏格兰曾有一刻是瓦坎达!

31分钟前
  • 咯咯精
  • 力荐

质量上乘的莎翁。科恩嫂的角色觉得真丰富

34分钟前
  • 半弦月
  • 还行

看过的唯一一版麦克白 (不算黑泽明的《蜘蛛巢城》的话)黑白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白色的背景加深一种神圣感 舞台剧感觉很强 只有几个大远景给的史诗感强 几个迷雾转场效果也非常好 仰望天空到俯视而下 布景上趋向于德国表现主义 带有强烈的情绪传达作用 文学性挺强的(有些台词看不懂)不舒服的点 首先演员的英音 实在是不舒适 不如找同一个地方的演员 再者光影的运用 为了塑造大环境的光影 虽然很多场景很震撼 但也很大程度上放弃演员面部的光影塑造 不仅减少了一部分情感的输出 还造成演员的整张脸超级清晰 后果是演员很少起伏的面部表情格外明显 最后台词处理的部分 电影有很多内心戏 读出的台词略显死板 总感觉像布列松那样把内心戏作为独白会更好 也可以让演员安心表演【PCC - Oscar Nominees】

35分钟前
  • 较差

与其说是舞台剧式的风格,更像是上台前的排演,一切从简后突显出来的是强大的文本。不断想起《蜘蛛巢城》,深深感叹黑泽明的厉害。这部最喜欢的地方还是那沉重的扣门声(滴血声、脚步声、砍伐声),一击一击地摧毁着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的内心。

36分钟前
  • 电车
  • 还行

表现主义但是黑人版麦克白,简称「老表麦克黑」。莎翁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有贤妻,丈夫不遭横事。以及,麦克多蒙德的脚还挺好看的……

38分钟前
  • 无心
  • 还行

玩過火了,弟弟快回來

40分钟前
  • 俞子木
  • 很差

十分精致的实景舞台剧,对白,走位,布景都是舞台剧风格,只有更精美的构图属于导演,但是对于½的科恩,这点也完全不够啊

43分钟前
  • 理易封
  • 还行

看得昏昏欲睡,太多黑人政治正确了。

47分钟前
  • hmiljyn
  • 较差

这里面的丹泽尔华盛顿,表演是一种怼到我脸上的烂……前30分钟左右表现麦克白的犹疑与欲念交织,简直是一种可怕的摆烂式演法。乔尔科恩,不能打动大众,不能表达内涵,没有什么自己可说,无法丰富语法,不能推动技术,你在干嘛???????

48分钟前
  • YourGramama
  • 较差

好难打分..觉得镜头语言是败笔(有些地方切太快让人很跳脱)但别的地方真的很好,服装设计/人物设计..非常好|或是说,感觉外表华丽但内核却单调

50分钟前
  • 没骨力
  • 推荐

我应该在去sleep no more之前看的

53分钟前
  • 影启缘末
  • 推荐

当早期德国表现主义风格默片开始讲话,并且讲出的都是原装的莎士比亚台词。

57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8分,表演出色,制作精美,摄影尤其出彩,科恩对情绪和气氛的把控深得我心

1小时前
  • 潘神的黑石碑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