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居里
Marie Curie
导演:Marie Noelle
主演:卡罗利娜·格鲁什卡,Arieh Worthalter,夏尔·贝尔林,伊莎贝拉·库纳,马立克·兹迪,安德烈·维尔姆斯,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玛丽·德纳尔诺,萨缪尔·芬齐,彼得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 Poland,德国,法国语言:德语,英语,法语,波兰语 Polish年份:2016
简介:影片讲述了居里夫人1904年到1911年的经历。埋头实验,幼儿降生,丈夫离世——经历了人生变故的居里夫人仍以顽强的意志继续着科学研究,为自己争取法国科学研究院的席位并结识爱因斯坦和朗之万等人。她因为与朗之万教授的风流韵事被公众恶意中伤,更险些失去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小易甫字幕组)详细 >
什么比支配宇宙的永恒定律更迷人,什么比发现这些定律的人类智慧更美妙?
很多个人的挣扎,一位诺奖之外有血有肉的居里夫人。
刘大可推荐过来的。丧夫,亲人重病以及大篇幅叙述的婚外恋,电影重点放在了居里夫人的个人生活上,塑造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形象背后情感细腻的女性人物。片末有彩蛋,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缺点是剪辑太乱了,还听不懂,看一半睡着了)
有老版珠玉在前,这个真的没必要存在
伟大科学家的感情史……?
有点乱哄哄的感觉。为什么重点不在于夫人的科学研究,而是她的私生活呢?是想说明女性在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独活不易么?还好夫人足够勇敢、霸气,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5.5分。这拍得是什么鬼东西?我是想看居里夫人的伟大科学探索,被拍成个小女人然后劈腿找情人?这片子里的居里夫人和包法利夫人有本质区别么?我知道你法国佬喜欢浪漫,但也请注意下对象好不?
以八卦之心看电影得到的只有八卦,以八卦之心拍电影得到的却一无所有。
时间线是居里去世前后到朗之万这段。玛丽居里从没有在任何影像中表现的这样女性纤弱和性感过。可能多数人给低分就是因为这个,我承认我也没准备好,散落的刘海和露肩吊带睡衣什么的,试管滴给放大的玫瑰花瓣。多处镜头倒是色彩构图极美了。看看是位法国女导演,就这因果了。3.5
就有点无语,感觉一群中二…
记2021 5.8 29观影
生活要充满好奇心
@SIFF。童年第一女神。电影限于时长,在重大事件和细节情绪之间取舍实在太难,叙事节奏有些失当。但是平衡科研与家庭的艰难、第一次提炼出镭的喜悦、丧夫后的悲痛,都表现得细腻真实。第一次知道她的所谓“风流轶事”,但事业与私德终究两码事。法国女导演的画风和配乐真是优美动人。
一部人物传记对人物生平熟悉以外,对她的性格、待人处事都该熟,居里夫人不应该似文学家的多愁善感,应该多一丝女科学家的果敢和才智,何况混迹并超越了一群男人。本片居里受到感情的阻隔的篇幅比例太多,史实上确实居里丈夫死去后又坠入不伦之恋,但学术上也受到被痛扁的打击。改编的真实度有待考证。
可以選擇不浪費時間去看這90分鐘,蒼白晃蕩,雲裡霧裡。
围绕居里夫人为在二十世纪初由男性统治的研究界获得认可所做的斗争以及私人领域与有妇之夫制造的丑闻,讲述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期间的短暂生平,塑造其集科学家、教授、单身母亲和情人身份于一身的女权主义者形象。在视觉上结合复杂运镜和手持摄影,利用分屏、跳接和隐性剪辑等现代手段处理历史题材。但众多公私生活片段缺乏明确的叙事主线,对人际关系的戏剧性描述让位于研究本身。
呈现的是属于居里夫人的美的那一面。
2010年代-DY-003 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第二次领诺奖前的情难自禁,画面很美但这样一位伟大女性的传记却更多着墨在风流韵事的侧面,故事显得直白又单薄。
稀松平常的人物传记片,存在就是这部片的最大意义。将镜头对准居里夫人的私生活,旨在向观众展示一个肉体凡身的居里夫人,但这样的时长却太难概括伟人的一生,只能说编导的角度有失偏颇。虽然几个方面都十分普通,但也有着亮点,譬如用心打造的光影,以及对于居里夫人形象的完美还原。三星。
看完觉得很好啊。为什么豆瓣评价那么低。毕竟有史实的人物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总是会有牵强之处嘛。又不是科学电影,纪录片人又不爱看而且关键是也看不懂对吧。。。电影不够囊括太多内容,比如青年求学时期或者没去法国之前的玛丽·斯科多沃夫斯卡,你感兴趣自己读传记去啊。影片也交代了索尔维系列会议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了。又美,很多画面截图可以直接做桌面。特别喜欢片尾字幕时出现的演员在一百多年后巴黎街头和郊外片场的镜头。童年Irene比少年的演员更好。幼年Éve好萌,不过她六七岁的时候在家里弹肖邦第三叙事曲可能是我唯一觉得不妥的bug(何况她也不是什么音乐神童只是一般的文艺儿童(哈哈哈哈哈我也只能黑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