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爱在他乡
Gauguin - Voyage de Tahiti,高更:爱在他乡(台),Gauguin: Voyage to Tahiti
导演:爱德华·德吕克
主演:文森特·卡塞尔,图黑·亚当斯,马立克·兹迪,帕泰·海克帝尼,佩妮莱·卑尔根道夫,马克·巴贝,保罗·让森,塞德里克·埃克豪特,塞缪尔·朱义,斯卡利·德尔佩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波利尼西亚语年份:2017
简介:1891年,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在巴黎的艺术圈已小有名气,但为文明社会的虚伪与矫情感到厌烦。对于原始世界的渴望驱使他离开家中妻小,来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准备好为追寻已久的自然、野性、纯粹的生活与创作环境牺牲一切。忍受着经济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孤寂,高更走进丛林深处,认识了当地的毛利人,邂逅了原住民女孩德胡拉;一段..详细 >
故事很流畅,比较中规中矩的传记片。摄影很美表达人物很传神。男神永不让人失望
7
根据保罗·高更艺术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改编,大溪地的风光被拍得很美,但用一部情节简单平白的电影,很难把一个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展现出来让普通观众感受,还不如去重读《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
看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对此片充满期待,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有故事没有对立冲突没有风景平铺直叙看了个寂寞,有机会重温月亮。
文森特.卡索,应该去演文森特.凡.高。卡索叔已经老到可以随随便便就演出“老态龙钟”的味道了?!话说,高更的渣男气质真的没法洗。惹,看完更讨厌高更了,有《月亮和六便士》做背书也不行。小时候憧憬的大溪地,也完全没有拍出美感。
德胡拉! 爱了
可看 还是有毛姆笔下南太平洋的氛围
不太行,空洞無聊。
本片由高更的笔记《诺阿诺阿:芳香的土地》改编,出海打渔被戴绿帽子等几个小故事都来源于本书,但影片气韵和高更的这本书相差甚远。高更在《诺阿诺阿》一书里表现的是一种崇尚自然和天性的洒脱态度,鲁迅也在看过此书后评价“以为甚美”。而电影用大篇幅塑造了一个掌控欲极强的被侮辱的丈夫、一个胆怯的红杏出墙的妻子,怎么看都是导演对高更和塔希提文化的误读
導演只選擇高更到大溪地第一段婚姻來拍,算是聰明的策略。然而,老婆與當地人風土民情(嫁娶、移情別戀很大器)反倒成主題,高更畫畫和落寞成陪襯了,可惜
看懂高更的天才与决绝,就能明白毛姆为何以他为蓝本来阐释对理想的残酷见解。无法遏制的冲动如愿带来丰沛的创作欲,也彻底重写了他的人生。所以让多数人望而却步的并非天才性的匮乏,而是缺少逃离安稳乏味跃入漂泊诗意的勇气。文森特骨子里骄傲的艺术感让表演本身无可挑剔,但角色超越时代的鲜明异质性被叙事的中庸和模糊的感情纠葛所遮蔽。虽说毛姆这种让其巅峰之作因烧毁而成谜的神来之笔无法拍进传记,可就算以原型而非文学为视角,人物刻画仍乏善可陈。好在对创作场景的还原很不错,或许美丽的塔希提真是他的前世故乡吧。
类似无声片了。黑妹好看
只是高更其中一段塔希提生活的故事,怎么说呢,不咸不淡,不好不坏,也许更接近真实的画家生平吧
法国画家和波利尼西亚原住民的爱情故事。
原来以为就我觉得像看梵高在大溪地。很好。绕开“艺术家”光环立传这个潮流,顺应得得心应手。饰Tehura的女主Tuheï Adams戏很棒,人设到位,为全片贡献了一大半的情感张力。Chasteté,她在高更眼里的这个特质,一直保持到最后,干净,和这背后为(女)人的尊严
卡索的演技真的好,居然把渣男高更演的都没那么讨厌了,加一星。但只能说电影总是比现实美好。最近看艺术史看到上头,看电影时我总是想要是1888年高更没有和凡高决裂,凡高和提奥没有死于心碎,也许提奥就会像允诺的那样买高更的画,甚至为他办展,高更晚年也就不会那么凄凉。只能说剧本早已被命运安排好,没有那么多如果。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当时来法国的初衷,寻找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并尽我所能地支持他们为他们办展使他们免于贫困。时间久了居然忘了自己的初心,好在现在想起也不晚。解封了,不要懒,要继续寻访艺术家工作室呀。
如果從德胡拉的角度說這個故事感覺還有點意思。
回到最原始的人性,才是最本质的艺术月亮与六便士,永远无法逃避的困境单单只是描绘了德胡拉作为高更塔希提上绘画创作的源泉,却丝毫没有体现出一个伟大的画家与卑微的职员、穷困的丈夫之间的冲突与割裂倘若只有月亮与原始主义的浪漫,又何来悲剧的壮美
<孤单>
人物的刻劃很好。從藝術家偏執自私的討厭鬼模樣到遇到繆思後靈感迸發但是依舊偏執的控制狂模樣再到發現繆思竟然有外遇後搬家並為房租養繆思而放棄繪畫做起碼頭工人的辛酸模樣,但依然此時有極強的控制欲將繆思鎖在家裡。以及為她畫最後一張畫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