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到第6集,知道主角是朱棣,所以也做了心里准备,但是实在忍不了了。
现在最大感受就是这剧本浪费这演员阵容和投资方了,前后不连贯,看弹幕说是剪了一部分,那你没剪的地方也拉胯啊。
你改历史我都忍了,但是你讲故事都讲不清楚,这剧本有些地方想呈现出幽默,看的我真尴尬,有些地方又是故作高深,真是醉了。
想幽默有一说一大明风华朱家父子呈现的效果好多了,想要高深去看看大明1566好吗,这演员阵容我还期待好久,真服看优酷还控评,我真的笑了。
演员演技还是可以,但这破剧本,,呵呵
转发自知乎用户,狐狸晨曦:「对你来说,这是大明朝的北京(注1);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大元颍川王察罕帖木儿开府驻节之所。
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王与母妃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而身为大明四皇子的朱棣,听到这种奇葩言论,居然颇以为然,而不立时严辞反驳?
——这里在三百年前,本是我们汉人的京师:宋朝的汴京城!
注1:朱元璋时代,明朝以应天府为南京,以开封府为北京;朱棣登基后,才改以燕王封地北平为北京。
———————————————————————替换一下关键词:对你来说,这是中华民国的沈阳;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驻节之所。
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亲与母亲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对你来说,这是印度共和国的孟买;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英属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驻节之所(注)。
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亲与母亲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亲与母亲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蒙巴顿是印巴分治的推手)对你来说,这是韩国的汉城;可对我来说,此地却是我祖父,日属朝鲜总督小矶国昭驻节之所。
这里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父亲与母亲不知道对我讲过多少次……」毫无违和感呢!
电视剧《山河月明》今晚就要大结局了。
该剧标榜是历史正剧,但开播以后,却未免让大家有些失望。
好在,从第16集开始,剧情变得好看了。
若是去掉该剧中后宫部分的戏码,还有那些家常戏说的成分,把海别的戏份彻底删干净,该剧的口碑还能更好一些。
不管怎样,这部剧我是从头认真追到尾的。
虽然称不上是历史正剧,但在近期播出的电视剧中,该剧的演员阵容和内容质量还是可圈可点的。
通过该剧,我又重温了一遍明朝初年的历史,也写下了若干篇剧评文字,和喜欢该剧的网友一起讨论剧情和人物,感觉甚好。
在追剧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剧中很多的历史bug,遂陆陆续续盘点了,剧中的细节和人物与历史史实不符的地方,今天一并整理成一篇文字,供爱好该剧的朋友对比鉴赏。
一秦王朱樉的正妃,是扩廓帖木儿的妹妹,历史上的名字叫观音奴,剧中名为敏敏帖木儿,汉名王月悯。
在剧中,秦王对这位王氏百般爱护,即使最后朱元璋逼他们和离,他也不肯,直到病死离世前还在牵挂着王氏。
但在历史中,秦王其实一点都不喜欢这位蒙古公主王氏。
他真正喜欢和宠爱的是侧妃邓氏。
二剧中,朱雄英和朱允炆年岁差不多大,一起读书玩耍,但在历史上,朱雄英比朱允炆大整整三岁。
三历史上的蓝玉,并不是死于朱允炆的算计,而是死于自己的狂妄骄矜,不守法纪,拉帮结派,以及朱元璋为了朱允炆能坐稳皇位,而采取的清理功臣的行动。
四在历史中,太子妃常氏早已于洪武十一年就薨逝了。
那一年十一月,她刚刚生下次子朱允熥,当月就死了。
很可能是死于产后病。
而该剧中,时间已经到了洪武二十年了,常氏居然还活着。
五历史上,劝服朱元璋立朱允炆的,不是铁铉,而是刘三吾。
在历史上,劝谏朱元璋立皇太孙的,不是铁铉,而是一个叫刘三吾的老大臣。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死后,朱元璋召群臣商议立储事宜。
朱元璋说:“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百官多不敢言。
只有刘三吾挺身而出劝谏道“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
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
”朱元璋听后不答,大哭而入。
过后遂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六朱雄英病死于1382年6月(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而这时他的母亲太子妃常氏,已经于四年前(洪武十一年)薨逝。
可在剧中,朱雄英死时,他母亲常氏还活着。
而马皇后是于洪武十五年八月病逝,比朱雄英晚了三个月。
可在剧中,马皇后是因为照顾出天花的雄英而染病的,雄英去后没几天,她也去了。
历史上,马皇后享年51岁,常氏享年24岁,而朱雄英早夭于8岁。
七空印案和胡惟庸案不是一个案子,而是明朝初年的两大案。
胡惟庸案主要是为打击淮西朋党集团和收回丞相权,而空印案属于经济案子。
《山河月明》为了省事,对于空印案并没有进行具体表述,而是直接就把这俩案子捏合到一块了。
所谓空印,就是在文书上预先盖上印章,需要用时再填写上具体内容。
朱元璋认为官吏可以利用空白文书簿册作弊贪污,所以要严惩使用盖有官印的空白文书簿册者,此案牵连人数众多,史称“空印案”。
八朱棣居然成了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
明朝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是毛骧,胡惟庸死后的牵连大案,就是他的杰作,后来案子结了,他也被朱元璋干掉了,以平息众怒。
第二任指挥使蒋瓛,蓝玉谋反的罪证就是他搜罗的,蓝玉案后被朱元璋赐死。
九该剧第一集,蓝玉带兵征漠北,算算时间,应该是明初第二次北征。
历史上,一直就是徐达任大将军。
而剧中,改为蓝玉领兵,他和李文忠失败以后,皇帝才派徐达去的。
十剧中的李景隆,打仗勇猛,指挥得当,没有妒忌部下,也没有故意放水。
而历史上的李景隆,嫉贤妒能,指挥失误,怕被部下瞿能抢功。
历史上李景隆在瞿能快要攻进城去时,紧急下令瞿能撤退,致使贻误战机。
而剧中却改为是燕王妃亲自带人守城,击退了瞿能的进击,关闭了城门。
历史上燕王妃确实曾上城带军民丫鬟亲自守城,但并不是瞿能撤退的原因。
十一朱棣夺取宁王之骑兵精锐,历史上用的是智谋,而剧中改为硬打。
历史上,朱棣假装可怜,去投奔十七弟宁王。
宁王看在兄弟情分,好酒好菜招待他。
朱棣的手下,却已暗中贿赂劝服了宁王手下的那些将领,最后朱棣摊牌,逼着宁王带兵和他一起谋反,还允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但朱棣当上皇帝就不认账了,不但不想和宁王平分天下,甚至连一块好封地都不想给宁王。
宁王想改封南方富庶之地,朱棣不肯,最后改封宁王到南昌。
剧中却改为朱棣带十万精兵去硬打,把宁王打败投降。
这无非就是突出朱棣的神勇罢了。
十二历史上,铁铉和朱棣并无私交,剧中却把他们描绘成一对知己好友。
十三剧中,姚广孝和铁铉竟然成了师徒关系。
而在历史上,两人根本没有交集。
十四剧中,姚广孝和刘伯温居然也是好友,而在历史上,他们可能并不认识,更没有成为好友的可能。
十五历史上,铁铉拒不投降朱棣,还痛骂朱棣是乱臣贼子,谋权篡位,朱棣恨得要死,把铁铉凌迟处死,还下了油锅。
铁铉的父母被流放到海南,大儿子充军,二儿子做了官奴,妻子和女儿被发配到教坊司为官妓。
而在剧中,为了突出朱棣的重感情和仁慈,即使铁铉不降,朱棣也不舍得杀铁铉,只想将他和家人流放,但铁铉自己铁了心求死,朱棣才勉为其难下旨赐死,以成全他的忠义。
历史上,硬骨头铁铉见了朱棣,誓死不跪,但在剧中,铁铉一被带到朱棣面前,就主动跪下了。
十六历史上的徐达,为人谦虚谨慎,从不多言,在军队中军纪严明,令出如山倒,威信极高,但在朱元璋面前,徐达却一直都是恭敬小心的,从不以朱元璋发小自居。
但在《山河月明》第一集中,徐达就和朱元璋称兄道弟,直呼其名的,还在马皇后面前揭露朱元璋小时候的丑事,还在朱元璋面前,公然贬低燕王朱棣,声称自己看不上这样的女婿。
不得不说,该剧一开始的风格,过于家常化了。
导演可能是想表现朱元璋虽为天子,但也重视亲情友情,有日常生活化的一面。
但戏说成分过浓,损害了该剧的正剧氛围。
对于该剧的历史bug分析,就到这里。
虽然存在一些史实瑕疵以及其它bug,但该剧仍不失为一部好剧。
该剧豆瓣评分只有5.4分,实在是有些低了。
我觉得至少可以给一个及格分。
而我给它打的是四星。
可能许多网友,只看了《山河月明》的一两集,就匆匆给打了一星二星的评价,我觉得,不看完全剧就去给出低分评价,是既不客观也不全面的,对该剧也有失公平。
大家都去打了低分,可别吓得导演们都不敢再拍历史剧了。
那我们这些历史剧爱好者,岂不是要失去看好剧的机会了?
藏了四年多,终于摆上了台面。
看演员,重八徐达胡惟庸李善长刘基等一圈历史人物选角都是好演员,我原以为这部讲述《大明风华》前几十年故事的电视剧很靠谱,十集看完真挺失望的。
高导怎么那么多年还是没弄懂历史题材的古装剧咋个拍?
历史剧?
古装剧?
古偶局?
权谋剧?
你的作品类型到底是啥?
说是历史剧吧,各种人物出场时间线混乱不堪,朱允文年龄之谜,朱棣年龄之谜,刘基死亡时间之谜,铁铉年龄之谜,王保保活动时间之谜,对于喜欢明史的朋友看这剧是一脸问号。
说是单纯的古装剧或者古偶剧,你历史事件与教育说教类事件占比很大。
说是权谋剧,可朱棣 徐妙云 蒙古公主 李景隆 隐约的四角恋让人不舒服。
高导啥都想沾,想拍出历史剧的浑厚感,又想借着恋爱戏吸引年轻观众流量,最后只能四不像。
我看着这作品就是一部明初背景,为了编撰剧情强行忽略时间线集中人物出场的古装电视剧。
再说剧情,这剧情真的无语。
一堆能算电视剧之王的好演员拯救不了这糟糕的剧情。
你导演是觉得现在的观众都是沙雕?
为什么导演心中对于正史浪漫的地方总喜欢加点又不讨人喜欢的私活?
只说一个问题,你朱元璋朱标在剧里并没有强行降智,还是一副掌握百官心计的权谋高手设定,为什么会允许国家对立阵营的皇室女性在自己后宫想干嘛就干嘛?
还是两个?
我隐约猜测编剧可能想把朱标的死跟这俩女人扯在一起,如果真是这样,这剧。。。
算了,也找不到形容词形容了。
最后是电视剧观影质量问题,据说是从七十多集改成四十多集的原因,导致剪辑上看着有些混乱,这个问题可以理解。
可是你打着大制作的旗子,特效属于搞笑级别的这就过分了吧?
第十集三王骑马,那一段假得没眼看,有个小问题,现在演员骑个马也都需要替身吗?
《大明风华》朱瞻基死前除了两个女主外的所有戏都挺好看的,《山河月明》里我喜欢看的只有朱元璋朱标对付朝中百官的戏。
最后,提名两个演得最好的角色,东宫总管八戒跟胡惟庸。
《山河月明》中,徐妙云面对前来拜访的朱棣,以礼相待,奈何朱棣前来退婚,一番话让徐妙云失了颜面,徐妙云一怒之下踢到了屏风,踏着屏风而出,对弟弟说:送客。
这个举动,让朱棣看呆了,也是他心动的开端。
剧里,徐妙云执意要嫁给朱棣,是因为她真的很爱朱棣吗?
当然不是,她是因为足够清醒,所以才接受这门亲事的。
1、她早就锁定了自己的目标徐妙云作为剧中被大家称赞的“女诸生”,对自己的未来是有打算的。
当时,父亲徐达被叫进宫里用膳,回来之后很生气地跟女儿吐槽时,徐妙云只是淡淡说了句:爹要去打仗啦?
听到自己的婚事后,她又问:是燕王?
徐达打仗回来问徐妙云,想不想嫁燕王?
不想嫁他就想办法回了这门亲事。
她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列举了婚事:太子娶了常遇春之女,吴王娶了冯胜长女,长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
如今就剩下徐达他们家了,徐妙云是长女,所以注定要嫁入皇家。
因为这样一来,朱元璋就通过儿女姻亲与最早封的五位公侯结成了姻亲。
朱家几个皇子,与她年龄相仿的只有晋王和燕王朱棣。
朱棣极为顽劣,但是太子与之最为亲近,不管从哪方面考虑,朱棣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徐妙云虽然从不言语,但是她内心早就确定了,自己会嫁给燕王。
所以才会对这门婚事一点也不惊讶,比她父亲还从容。
其实徐达也十分明白,你看,他在徐妙云面前不停地抱怨,但是却没说要去退婚。
只是后来燕王来家里一闹,徐达觉得站住了上风,所以才问徐妙云要不要退婚。
徐妙云想要嫁给朱棣,不是因为有多爱,而是因为她足够清醒。
2、她有资本在几个妯娌之间周旋徐妙云为什么会选择朱棣呢?
因为她并不把朱棣几个兄弟的媳妇放在眼里。
徐妙云与朱棣的婚事一定,马皇后立马安排徐妙云进宫,徐妙云利用这次机会好好表现了一把,把徐达这些年收养的将士遗孤托付给皇后,既是展现了自己的治家能力,又为父亲多了一重保障。
你看,这件事之后,朱元璋立马就认定了这个儿媳。
再后来就是送礼的事情,徐妙云处理得更妙,朱元璋和太子朱标更加认定朱棣必须要娶她了。
因为徐达在前方跟王保保打仗,再加上蓝玉侮辱王保保王妃的事情,马皇后安排二皇子的王妃和徐妙云一起进宫,他们交谈完之后,又让太子妃接待,但是太子妃称病,只能由太子侧妃吕氏接待。
剧中虽然没有显露她们三人交谈了什么,但是二皇子王妃走后,徐妙云有一个驻足目送的行为,而且眉宇间有心事,说明她看出了些什么。
而对吕氏的拉拢,也不着痕迹地躲开了。
你看,一开始,她还亲切地称呼吕氏姐姐,当吕氏说有事可以找母后和我的时候,她则是行了一个礼说:谢谢娘娘。
就是这样,她不着痕迹地避开了吕氏的拉拢。
吕氏再能干,也只是侧妃,如今太子妃尚在,徐妙云自然是要防备一点的。
在结识了这几个人之后,徐妙云更加有信心了,毕竟她们都不是她的对手。
凭借她的聪慧,周旋在这几个人之间,并非难事。
3、她有信心掌控朱棣徐妙云愿意嫁给朱棣,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她具备不管嫁给谁,她都能收获幸福的能力。
徐达问徐妙云要不要退婚。
徐妙云先是问徐达,朱棣在你那里当了一段时间的兵,你觉得他咋样?
徐达说,不错,最像朱元璋。
但是朱元璋怕马皇后,那是人家自己的能力。
这一点他可不能保证。
徐妙云则是自信地说,放心,我有能力收拾他。
徐妙云为什么这么自信?
首先,她已经摸清楚朱棣的秉性。
剧里有个细节,太子说增寿与燕王交好,这意味着,在赐婚之前,其实徐妙云早就从弟弟口中得知了朱棣是个什么样的人,并且在心里给他定了性。
否则也不会说:胡折腾和没出息,是两码事。
其次,她看穿了朱棣的“看不清”。
朱棣自己来退婚,这事虽然让徐妙云生气,但是徐妙云通过这件事看透了朱棣,他其实“拎不清”。
朱棣与徐妙云的婚事,根本由不得他们本人决定,甚至徐达本人也无法干涉。
所以朱棣一个人来退婚,这事在徐妙云看来实在是“不成熟”。
正是他的“不成熟”,让徐妙云看到了掌控他的可能性。
第三,她已经让朱棣看到了她的“惹不起”。
听到朱棣要退婚,她大声说“站住”,然后一把推倒屏风并踏着屏风走出来,并让弟弟送客。
这看似多余,其实恰恰表明了她的态度。
后来太子处置朱棣时也说,要是妙云派人来告状,他会选择退婚。
妙云惩罚妹妹并对弟弟说,这件事本来我们不用出面,依然有人给我们一个“交代”,你们这样处置让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她的清醒让人可怕。
而恰恰是这种清醒,让她注定了会有不同的人生。
所以说,徐妙云执意嫁给朱棣,不是因为她有多爱,而是她足够清醒,也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其实,不管她嫁给谁,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刚看头两集还觉得挺有意思,越看越觉得走样了。
这是历史剧?
言情剧?
还是都市生活剧?
不知道在表达什么?
实在不能容忍在这片子上浪费自己的时间,果断弃剧!
老戏骨的表演还能接受,可冯绍峰几乎没有任何表情的扑克脸实在让人难以容忍?
这就是永乐大帝朱棣?
这样的人物设定,怕是朱棣都得起来骂娘了。
历史剧不是历史剧,言情剧不是言情剧,混合型实在不好看。
感觉貌似陈宝国和张丰毅等一众老戏骨也救不了这个同样披着历史外衣的玛丽苏剧。
这种无脑玛丽苏强cp真的很恶心,观众不是傻子,别以为2022年人们都只喜欢看爱情!
能不能去隔壁《觉醒年代》那里取取经,拍影视要用心去拍!
别以为可劲往上堆人 和服化道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隔壁《大秦赋》就是下场!
不是说不让你改编,你不能改的太离谱吧!
《雍正王朝》《大秦帝国》系列都是改编的,但是人家都是有着自己清晰的定位,注重讲历史,而本剧导演呢,根本没有分清本剧的定位!
如果是宫斗剧你就好好标榜自己的定位,别打着历史剧的幌子去演别的。
不是说不能有爱情,我认为历史剧可以有爱情,但是爱情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
看第一集被徐达大闺女的演技尬住了…是为了看国国和丰毅等众多老戏骨看进去的,但是不能太离谱吧,蒙古白月光加那么多戏干嘛?
这是历史剧嘛?
尊重历史剧嘛?
怪不得压了四年!
高希希!
还得是你!
ps:明朝推荐胡军的《朱元璋》演出了朱元璋的帝王心术 国国的《大明王朝1566》明剧巅峰 建议多刷,一刷有点看不懂!
唐唐的《郑和下西洋》可以看看 那才叫历史剧 !
《大明风华》可以看到朱瞻基驾崩!
往后就不要看了!
虽然有点轻微玛丽苏,但是不太严重。
上一次敢如此拒绝帝王结亲并羞辱的人,那还要属“关二爷”关羽啊!
朱元璋为了避免赐徐达异姓封王的尴尬境地,由马皇后提议与徐达结亲。
敢拒绝与皇族结亲也就算了,而且还借机吐槽朱元璋小时候与朱棣一样调皮捣蛋!
徐达如此没有政治智慧的嘛!
历史中有过这样一段来描述徐达:他一直都勤勤恳恳的在为朱元璋办事,性格谦虚谨慎!
朱元璋可是“飞鸟尽,良弓藏”的帝王代表之一,虽然一生没有“动”徐达,但是也不至于这么随便的与帝王聊天吧!
在朱元璋面前说 朱棣他高兴什么?
编剧你确定徐达敢吗?
历史记载,朱棣和徐妙云属于少年伉俪,彼此应该都中意对方。
徐妙云在结婚前,就在宫中侍奉了马皇后几年,马皇后和朱元璋都很喜欢徐妙云。
朱元璋提议成婚的时候,徐达肯定是马上跪下谢恩了!
现在的古装电视剧这是正式开始进军明朝了?!
只要不让“于妈”来当编剧与制作人,这部古装剧十部中九部能看!
剩下一部留给《延禧攻略》。
《山河明月》聚集了一众大名鼎鼎的戏骨配角陈宝国,张丰毅,王姬等。
但真正的主角是冯绍峰饰演的朱棣和颖儿饰演的明成祖仁孝皇后。
因为这部讲的就是朱棣的一生。
故事从明朝初年的朱元璋平定前朝残余势力,史称“洪武北征”开始!
但是,这是第几次北征呢?
时间点上和配角人物上显示应该是第二次北征,但是主角人物又对不上了!
历史上第二次北征,徐达是主帅,冯胜是右副将军,李文忠是左副将军,徐达为中路军,李文忠为东路,冯胜为西路。
以蓝玉为先锋,先是大败王保保。
然后,徐达轻敌冒进,被元军击败,被迫敛军守塞。
只有冯胜的西路军获胜。
《山河月明》第一集中,徐达一开始竟然没有出征,李文忠变成了北征主帅。
直到传来他战败的消息,这才令徐达挂帅!
删减第一集上来也有删减,剧情进行到蓝玉带领着一拨人去了土剌河,并俘虏扩阔的王妃珠云其木格及儿女们。
再发现珠云其木格,开口说话之前,他撞了一下珠云其木格的肩膀。
并且蓝玉没有从其木格嘴里问出王保保儿子的下落。
接着就是蓝玉醉酒睡着了,营帐里只有耿炳文和地上的两滩血,耿炳文还劝说:皇上和太子最见不得这个。
这里应该是有删减的!
历史上对这件事是有记载,是蓝玉觊觎珠云其木格的美,强行发生了关系。
后者不堪受辱自尽了。
自此,蓝玉的最终结果和这件事是分不开的!
剧里的大将蓝玉历史上可是落得个“剥去皮骨,株连九族”的命运!
写在最后这部剧目前对外释放的消息来看的确是有删减,原剧集数是八十集,被删减到了五十三集。
国产古装剧集最大的毛病就是强行给“恋爱”加戏和一些扩大的狗血宫斗!
明史作为最有料的历史史诗,真的希望这部《山河月明》能做到展历多一些,摒弃无用恋爱剧情来戏说历史!
《山河月明》至今已播出的剧情给我的观感就是:最大问题即:定位不清根本原因很可能是高希希导演在瞎搞。
无论写文章还是艺术创作,最基础的知识即中心主题是什么?
《山河月明》最大问题就是这个:它没有解释清楚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到底是反映明朝初期洪武-永乐俩朝的军政状态为主题还是以朱棣本人传记为主题?
从目前的剧情来看,高希希导演确实是有野心的,他很明显是既想拍个以朱棣为主人公拍个朱棣历史人物传记片,也想兼顾一下所谓“大格局”,“大视野”,全面反映明朝初期高层政治生态的大型“历史正剧”。
客观承认一下,高希希导演的这个初心是好的,但很显然由于其水准所限,拍成了现在这个“四不像”的“窘状”:一、“历史正剧”不“正”;二、青春偶像剧“偶像”不行;三、戏说剧逻辑不顺;四、言情剧有“情”可言?
就活像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某个自以为是的大学生开了个范围特大,特别吊炸天的题目,教授们还以为是毕业优秀论文待选,结果最后因为作者水准垃圾,在导师帮忙下勉强毕业。。。。
比大学生更惨的是或者说更不好的情况在于,高希希导演压根就不屑于请导师,就更:
所以导致现在的《山河月明》乱七八糟,活该被骂。
《山河月明》的主人公朱棣在高希希导演的乱七八糟的指导思想下,变成了一个“工具人”,强行推动剧情的"工具人“。
一、要反映明朝初期的君臣矛盾关系,特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徐达之间的微妙关系,好了,朱棣,你就去当“工具人”,给徐达当女婿吧!
二、要反映明朝初期明朝与蒙古一边开打,一边又“惺惺相惜”,符合当今民族团结宗旨,好了,朱棣,你去上战场以及与王保保女儿认识吧!
三、要反映明朝初期高层政坛的权力斗争,特别是开国功臣与朱元璋的矛盾时候,好了,你朱棣又变成堪比《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康熙“,下基层了解情况,然后又成了《大宋提刑官》、《锦衣卫》的”锦衣卫“大佬,直接处理这些事情,为朱元璋惩贪和杀功臣作出历史上不存在的”贡献“;四、练兵打仗之类的,从剧情来看,你朱棣几乎都没有主动自觉意识,都是徐王妃等人的鼓励推动下才做,只是要符合爸爸朱元璋剪除武将思想的顺理成章而已;五、甚至朱棣造反,那都是坏蛋朱允炆和身边造反专家姚广孝的推动下搞的,朱允炆害死朱棣最亲爱的弟弟湘王是最后一颗稻草。。。。
反正,朱棣在剧情里面从头到尾的表现就是个“工具人”,他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主张,尽管剧情里面有些片段里面朱棣表现有些“强势”,但如果身边的配角话语权强势一点,这哥们马上就怂了。
最典型的剧情即冯绍峰朱棣一脸天真地和徐王妃讨论世子选择问题:冯绍峰朱棣:燕王是打仗的王爷,长子朱高炽身体不行,武力值低,我觉得武力值好的次子朱高煦应该取代朱高炽,继承我的燕王位。
徐王妃的反驳:您的标准是谁能打仗英武,那你咋不抢太子位置了呢?
朱棣就怂了。。。。
这是啥逻辑?
皇太子又不是和燕王一样的必须会打仗,朱棣但凡有点脑子,或者是历史上比较强势的样子,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反驳:燕王是燕王,太子是太子,能一样嘛?
徐王妃真的会反驳的话,应该会这么说:朱高炽是你爸爸朱元璋亲自敕封的燕王世子,我说了不算,你试一试说服你爸爸好了。
这样朱棣怂了倒还能理解,结果剧情为了强硬反映徐王妃是个强势有主见的女性,愣是把朱棣这个“工具人”塑造成了个蠢蛋。
高希希导演,你也真厉害!
说句实在的,没那么大的水准就别铺那么大的摊子,容易丢人。
但凡真是有心,特别是真正关注市场情况,就很干脆的模仿日韩大河剧,单纯以朱棣眼光和朱允炆眼光拍俩部得了,您这一部的投资完全可以拍俩部了。。。。。
就以朱棣本人的眼光拍,也许还好些。
我爸不喜欢我,我从小没了真正母亲,我那个大哥只不过是利用我,我侄子害我,我大儿子防我,我二、三儿子坑我,外面还有蒙古人恶心我,我一辈子就是在"战斗“。
我爸不喜欢我,于是我极力表现,当我爸把希望寄托晋王时候,我打出个王炸,让我爸发现我这么牛逼,于是我的“燕王”大名自此响彻大漠;我三个哥哥都猜忌我,太子对我不亲不热,最喜欢维护他的俩亲弟弟,尤其是晋王,我一直怀恨在心,所以就别怪我即位后《奉天靖难记》对皇太子和晋王的“泄愤”式丑化;皇太子的儿子朱允炆就是个十足混蛋,对我百般迫害,于是我“奉天靖难”。。。。
反而能解释地通了“朱棣”这个主人公在道德上补救。。。。
哪像现在高希希这个玩意,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演,但水准又不够,结果演出现在这个玩意。
高希希导演的本意也很显然,将朱棣这么个历史上具有极大黑点的历史人物作为主人公,他是想“洗白”的,但坑爹的是高希希导演不会“洗”,为了塑造朱棣是“白莲花”却把朱棣搞成了“二百五”和"傻逼“,就很尴尬了。
建议高希希包括中国导演们,真的不会“洗白’某个历史人物的话,直接去找”碰瓷“的人问问,就大概率学会怎么”洗“了。
问:您为什么碰瓷?
答:因为我穷,我看到那些有钱人有车人,我就不爽。
问:那你也不能不顾生命危险去碰瓷啊?
再说人家车什么的是人家花自己钱买的,关你啥事?
答:呵呵,你可以保证人家的钱是“清白”来的吗?
我没准碰的是个为富不仁,靠着坑蒙拐骗发财的奸商或者贪官概率大多了,所以我是“为民除害”!
问:。。。。。
那你至少为家人着想吧?
答:我就是我家人着想,我获得的赔偿够我家人吃一阵子的了!!!
你要是导演,以朱棣为主人公,就应该想着办法让“观众”们变成以上对话里的“碰瓷”家属,这才对路嘛,而不是把这个“碰瓷”的塑造成二百五,你又不是被“碰瓷”的“车主”!!!
我基本一年只看一个内地电视剧的普通观众,就奔着朱迪和小徐去看的,给我整个蒙古初恋啥情况!!!
徐12岁就进宫了,和朱迪青梅竹马谈恋爱三年,可以说他俩去北京前很顺利,就不能甜甜的拍一拍日常吗?
朱迪去了北京后已经去搞事业,戏剧需要冲突,不是让你捏造冲突。
😡😡😡真tm无语。
而且朱迪激烈抗婚朱迪初恋朱迪和徐先婚后爱,朱迪自己知道吗?
有胡子的冯绍峰还是很帅的,可惜剧本稀烂,主次不分,重点不明,打仗PPT;白月光删得差不多了还时不时冒出来刷存在感,无语
以为是历史正剧 结果是古偶 整部剧文不文 武不武 浪费了那么多好演员
戏说朱棣
篡改历史 胡编乱造 这些个名角也不看剧本就接戏吗?
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
导演为什么这么喜欢拍生孩子,胡惟庸之死都比这个生孩子短/逻辑有时候会很乱,节奏好快/明成祖不太聪明的样子而且好丑,三个表情轮流用,不是我想像的朱棣/道具和房子不错,特别是徐辉祖的房子真是好看很想住/配音漏洞好多/老戏骨演的不错
高希希应该是最不尊重历史的历史片导演。明史,清史,元史一概给我滚。想洗白谁就洗白谁。朱棣篡权都能正当化,真的闪瞎了我。
这剧打5.4分的各位,你们的事良心不会痛吗
如果不是删减过多,应该是部上数的好剧吧。个人看着觉得拍摄的大气磅礴,人物表达都很有真实感,符合人物情感逻辑,事情逻辑,难得。历史的部分不是专业人士,不予置评。
经过大量删减,最终45集版还是不错的,值得一看。
老演员们精湛的演技让这部剧有了家长里短的烟火气!
本片应该叫《戏说永乐》,开篇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不可能”。刘基跟和尚之间高深莫测,剪得前言不搭后语,看得某豚一头雾水,也想问一句“你们究竟在干什么”……
完全是因为几个实力派演员想看
朱棣洗白史
我觉得挺好看的
虽然删减的支离破碎,但是主要描写朱棣的电视剧还是第一次看,作为一个明史迷特别兴奋。何晟铭的朱标,陈宝国的朱元璋,王姬的马皇后演技都相当炸裂,全剧最后一句台词(历史上朱棣的真实遗言)“夏原吉爱我”非常有感……不过这剧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例如但凡角色开始咳嗽基本上不出半集就要挂了,强行丑化建文帝的几个儒生,还有那位海别公主角色定位模糊全程多余……顺便有一个发现,这部剧跟汤唯那部《大明风华》可以无缝连接。
这么好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制作精良,演员阵容强大,不蹭流量,评分也太低了……真的很好看!概述了永乐大帝丰功伟业的一生。但是,电视剧远远没有历史精彩,没有完全展现出“成功骏烈卓乎盛矣,幅员辽阔远迈汉唐”万国来朝的永乐盛世图景。
把历史剧拍成偶像剧!
上一次看給中國皇帝歌功頌德的劇是在二十來年前……fengfeng!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片頭曲很好,編劇太差,頭重腳輕,青少年時代的廢篇竟佔了前四分之一,匪夷所思。但有道是「情歌中精選最優美那一段」,全劇看完還是記取一些亮點:朱標撚髭,景隆微笑,譚淵朱柏楊榮一閃而過的美貌,朱棣馬上少年過以及——「夏原吉愛我」!!!
对这剧又爱又恨吧,打分的话两星三星之间选了三星。剧中权谋部分很喜欢,虽然有些不符合历史,比如空印案改成了与胡惟庸案有直接关系,但这改编也挺合理,让人可以接受。陈宝国演的朱元璋也很棒。但是缺点也太明显,删减严重,蒙古白月光,青年朱棣真的劝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