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窃老手尼克(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饰)顺利完成了委托人的任务返回住所,但是在交接时委托人麦斯(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饰)给他带来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坏消息是买主死掉了,尼克无法出货;好消息则是有一单四百万的大生意在等着他——需要尼可从海关大楼的地下室偷出国王的加冕权杖。
预备和女友结婚的尼可不想再涉足偷窃,但是麦斯的合作者——乔装弱智打入海关内部的青年杰克(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 饰)对这单生意锲而不舍,杰克终于打动尼可,与之结成了偷窃权杖的二人组合。
杰克凭借出色的急智完成了准备工作,尼可对这位锋芒毕露的年青人要求严格,但又不乏暗暗的赞许。
行动当夜,两人潜入海关,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表……©豆瓣
作为诺顿与老罗的影迷,他们联手的电影怎么能错过???
虽然一开始就没对电影报太大希望,只是单纯支持下偶像但这故事也。。。
跟很多诺顿和老罗的电影不能比啊!!
自己都不记得究竟有多久没有看电影了,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心情。
一直觉得,看电影一定得静下心来,慢慢观赏,除非是那种用来消磨时间的娱乐片,否则我是不会轻易开始去看一部电影的,生怕亵渎了一些经典,所以电脑里面还躺着许多公认的经典,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去触碰。
《大买卖》是我一直比较期待的一部片子,因为是诺顿的作品。
此片号称是聚集了老中青三代最有表演才华的三位巨星——马龙•白兰度、罗伯特•德•尼罗、爱德华•诺顿,光是听到演员阵容就能让人热血沸腾,想象着他们能够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但是很可惜,影片并没有取得预料中的结果,反响并不太大,而且据说是导演过于放纵三个演员的发挥,反而忽略了影片本身。
不过没有关系,我就是作为诺顿的影迷去看这部片子的。
有时不抱希望,反而会收到意外的惊喜,看完片子后发觉,它也没有评论与想象中的那么差,虽然前半段的确有些沉闷,但是演员的表演确实值得一看,细腻、不张扬,但又蕴涵着强大的爆发力。
此片讲述的是老的不能再老的大盗偷宝的故事,不过又没有像一般的盗宝片那样利用帅哥来吸引眼球,或是玩那些令人绚目的高科技,亦或是激情四溢的动作场面。
它似乎连盗宝片所应具备的基本元素都没有。
作为一部劳师动众请出三员大将出演的片子,剧情的确有点单薄苍白,影片也似乎是在教人一个道理,干任何事情,包括做小偷,都得自律。
既然连导演都以演员为噱头,那么我们就只关注演员好了。
爱德华•诺顿出演此片时正如日中天,被誉为这个时代最具天赋的演员,只不过他没有选择走一条巨星的道路,而是选择了当一个演员。
由于过于沉迷于独立制作的小成本影片,如今已没有了当初的气势汹汹。
他在此片中照例演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角色,大盗杰克泰勒,还有智障布莱恩。
他在不久前的上海电影节上透露,他不喜欢演那种一眼就让人看懂的角色,喜欢演那种受到精神困扰和感情创伤的人,这就是他老是演这类角色的原因吧,还好绝不雷同。
智障布莱恩一如既往地出彩,可是杰克泰勒又是个没心没肺的叛徒,当我看到最后他与罗伯特•德•尼罗通电话知道自己被骗时那无奈而又气呼呼的表情时,只想到了两个字——活该!
真的很活该,但又对他恨不起来。
他演了太多的坏蛋,但是每一个坏蛋都不能让人恨之入骨,也许你会说坏蛋不让人厌真是失败,但是,事实上,他很成功。
不论是坏蛋还是智障亦或是精神分裂,人们在潜意识里总认为他那书卷气的外表下是一颗善良的心,以及聪明过人的头脑。
总之,这个男人很叵测!
罗伯特•德•尼罗,大家总喜欢把他和艾尔•帕西诺拿来比较,他们两个的确是一个时代里电影演员中的佼佼者,不过,和艾尔•帕西诺相比,罗伯特•德•尼罗更能让我喜欢,原因很简单:他有着一张比帕西诺英俊的脸。
所以,罗伯特•德•尼罗是幸运的,他只要付出少许,就能够得到女人的尖叫与迷恋,而帕西诺,他的努力得到的更多是别人对他实力的赞许与尊敬,当然,这种幸运也体现在奥斯卡奖中。
其实,罗伯特•德•尼罗的影片我看的并不多,包括他那著名的《愤怒的公牛》,对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与帕西诺在《盗火线》里的颠峰对决,他处心积虑的设下圈套,让老谋深算的帕西诺暴露在了众目睽睽之中,当帕西诺环顾四周,突然明白棋逢对手时,他正站在高处,浅浅地微笑,有些得意,但不至于忘形。
《大买卖》中,他依旧是沉稳的大盗,睿智、深情,失手时,可以看到他内心的恐惧,但是他用自己的经验很好地克服了恐惧,逃出升天。
不过,隐隐觉得,他的艺术生命不会长过于艾尔•帕西诺,只要看了《拜见岳父2》就可知道,仿佛在一夜之间,他的相貌、身材完全走形。
马龙•白兰度,他的江湖地位相信不用多说,事实上,只要一提到经典的电影和经典的男人,必然会提到他的名字,他好像已经成了一代演员的象征。
由于年龄的关系,我看他的电影更少,在《大买卖》以前,他在我的印象中就是《超人》中父亲形象的惊鸿一瞥。
实际上他在《大买卖》中的戏份也很少,而且体型酷似沙龙,只有在穿着长袍踱步时还能依稀看到当年挺拔的影子。
影片看的虽然不多,但是关于他电影的评论倒是看了不少,特别是写他在《巴黎最后的探戈》中的表演,说他在阳台上,中枪倒地,在死亡的一刹那,瞳孔瞬间放大,真是万分惊讶,如此演技,登峰造极!
三个不同时代的演员在这部影片中一并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们都有着一张英俊的脸和过人的表演天赋,但英俊地远算不上美男子,他们能在表演世界里确立名号靠的是对表演的热爱,以及为了电影可以牺牲健康的精神。
三位演员究竟谁更伟大,谁最优秀,众说纷纭,而且本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评判。
老的有经过时间的历练而沉淀下来的稳重与睿智,少的有年长者不敢奢求的青春与灵动。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包括演员,都只属于他生活的年代,都打上了一个时代深深的印记,错过了一个演员的巅峰期,就等于错过了他的一切,从此,你可能还会喜欢上他,但很难崇拜他。
就像对着现在的少男少女们拼命灌输上面的三位演员多么卓越,他们也许会点头赞许,但是转过身去,只会为奥兰多•布鲁姆这样的小帅哥心动尖叫。
所以,每个人喜欢的演员不同,不用惊奇,也不用老是去想,他们为什么会喜欢他?
为什么我不喜欢?
喜欢一个人,只因为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碰到了某个人令人心动的时刻。
这是机缘,不能创造。
生逢诺顿时代,却错过了罗伯特•德•尼罗和马龙•白兰度,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写于2007年12月
为什么给了五星,因为德尼罗,因为白兰度,因为诺顿,更因为整篇的Jazz...看到此三星在剧中联袂演出,应该说没什么过多的要求了.三人属于不同时代,老中青三世同堂,火花依旧耀眼,就如德尼罗用火枪烧开保险柜一样热烈.确实很不错的片子,总是反对所谓商业片,但是又不得不找些来看看.德尼罗老了,白兰度也老了,德尼罗的老让我想到了帕西诺在<利欲两心>中的颓态,这是岁月的痕迹,但是又别有一番风味,而白兰度的老让我感叹时光蹉跎,一代影星即将陨落.但是他们俩个仍然是影片的闪光处,演技之纯熟已经不用过多语言来诠释了.至于诺顿,公认的实力年轻一代,其实已经不年轻,但是好象只有到了这个岁数才能得到认可,也确实比较遗憾.影片很简单,剧情很紧凑,表演也很到位.对于我来说,德尼罗的经历和帕西诺在<情枭的黎明>中的角色差不多,都曾经叱咤风云,都廉颇老矣,都想上岸,都是因为一个女人,只不过最后结局不同,这也是一种模式吧.最后影片的偷盗场面安排的很精彩,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对于伏笔的掌握,和剧情突然的转折,人物角色突然的变化,能给观众带来坐过山车一般的惊奇,其实也许导演也想告诉人们,无论做哪一行,都要守规矩,聪明反被聪明误,放哪里都合适.还要提到里面大量的jazz,真的很符合几位主人公的年龄感,让人更多了几分感慨和惆怅,把握很到位.结局上岸必然是好事,也符合了商业片的结局特色,对于这样的片子不能多看,但要看,要精看,看演技也好,看剪辑也好,看视觉也好,总之期待新近导演的突破,能创造出新的处理手法来.三大巨星在一起,不看的话确实有些对不住了...bbblues 07.8.13 凌晨
用到的科技:钻机、细孔侦查镜、gps设备、光纤摄像头、深水炸弹。
可看出这不是一部高科技偷盗电影,现在我看的几乎所有对抗摄像头的方法,要不就是气球,有点科技的就是首先录一段录像,之后将摄像头关闭,用之前的录像放出来,而这部电影选择的更水,直接花屏,肯定会暴露的,居然老手尼克还信誓旦旦的说不做冒险的事,偷盗必须百分百,玩不得疏忽,不在家门口防火,但是自己的原则在最后全部都没遵守。
一般电影都会加入主流社会观,哪怕是偷盗电影也一样,虽然偷本身就是错的,但是这就讲究你偷什么人。
但是这一部所偷得对象似乎也没什么过错,于是就将主流社会观放在两个小偷身上,背叛者最终将一无所获。
尼克和杰克逃跑时的两条线路,两组镜头的交错,显示出两者都具有非常冷静的逃脱技能。
片头让我想起了东木的《绝对权力》,两个戏骨演技没问题、影片节奏也没问题、就连酒吧女歌手的中低音也很好听,唯一的缺憾就是剧情了,明明已经得手为何要背叛?
况且诺顿在警报响起后并没有十足把握逃走?
如果确定要独吞为何不杀了清洁工和德尼罗?
尽管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仍然对于导演如此的设计不解!
《大买卖》:不要信任一个你本来就不会去尊重的人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这是一部演员阵容让人头晕目眩的影片,马龙•白兰度,罗伯特•德尼罗以及年轻实力派演员爱德华•诺顿,这三个人中任何一个人都拥有大量的粉丝,而这次三个人齐聚一部戏中令人大开眼界。
关于八卦的消息就说这么多,然后回到影片的故事当中来。
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尼克是一名神偷,最拿手的绝活就是打开保险箱,但当一次任务完成之后,由于买家的意外病逝,所以这一份钱却回不到手里。
影片开头,一贯的好莱坞风格,先是偷盗的场景,尼克运用各种仪器开启着保险箱,步骤精细,沉着老练,即便遇到意外情况也显现出十足的冷静来,并且根本没有伤害到造成意外的那个女人。
他成功地偷窃出珠宝标志着他的确是这一行当中的高手。
紧接着是影片的字幕,配以字幕的画面是尼克的转移,这一点为尼克的原则打下了伏笔,即绝不在家乡实施偷盗。
作为一个高手,一定是有原则的,但原则这东西往往会因为其它的事情而被打破,即便这原则可以保证高手的从不失手。
尼克二十五年的朋友马克斯作为一个销赃人为尼克提供了一次大买卖。
马克斯的出场极有意思,马龙•白兰度扮演的这个角色虽然依旧嚣张并且自信,但第一个镜头中的他却从一个阴暗的小角落中出现了,而当时的尼克站在二楼的地位,从构图角度来说,两个的差别是很大的,从另一个侧面也表现出马克斯处于一种求人的状态。
当然,剧中人物的性格却绝不是如此直截了当的,马克斯自信满满地向尼克介绍这桩新买卖,但很不幸,这个买卖却违背了尼克的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单独行动,二是绝不在家乡动手。
所以作为高手的尼克并没有被400万所利诱,而是一口回绝了。
影片此时加入了尼克改变主意的动力,那就是他的情人,洗手江湖,为自己以后做一番打算,这不但是尼克自己的决定也是情人的意见。
而第二个促成尼克改变主意的便是年轻的高手杰基。
同样的,杰基的出场也是影片中极有特色的,当尼克走过街道的时候,杰基如同一个路人一般很快的便消失在镜头之外,但这是一个跟拍的镜头,主位依旧是尼克,杰基便第二次入画,一个智障人的形象,以问路的方式接近尼克,这所有的一切都表现出杰基的狡猾与自信,他似乎可以完全控制每一个人,其中也包括尼克。
杰基用自己的方式说服了尼克,尼克决定做最后一票,为了自己的爵士酒吧,更为了与情人有个好的后半辈子。
但正如所有影视故事一样,最后一票不但具有极大的难度,而且是充满了危险性,这一点不得不令观众为尼克的决定感到有些担心,尤其从不失手的尼克还要为这最后一票改变自己的原则,那原则本身就是护身符。
一般来说,一部有关盗窃的影片都会设置出许多障碍来,无论是策划时的障碍还是实施时的意外,这些障碍都会增加偷盗难度,也会令剧中人的心情产生不小的变化。
在策划阶段,尼克与杰基显然对如何成功是充满了信心的,虽然经历了一些计划中的无奈,但均是有惊无险,反倒是与杰基以及马克斯关系的问题成为这个阶段中尼克最大的困难。
很显然,作为新一代的高手,杰基是无法忍受尼克的,他认为尼克根本不尊重自己,在这一点上一方面说明杰基要取而代之尼克的野心,另一方面,杰基也希望得到老一辈的认同。
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影片通过许多细节表现了出来,而更重要的是,这将为尼克与杰基的决裂打下伏笔。
与尼克与杰基的情况不同,作为二十五年来的老朋友,马克斯显然对尼克有所隐瞒,而这种隐瞒其实是极为真诚的,即马克斯自己的苦衷,在向尼克介绍这个大买卖的时候,马克斯并没有用自己的苦衷试图去打动尼克,但当尼克发觉事态变得复杂之后,对马克斯产生了怀疑,而马克斯此时才真正地将自己的苦衷摆在了尼克的面前,这是一种朋友的作法,而且为了取得尼克的信任,并且允诺尼克得手后可以自行交易。
这所有的一切都表明,马克斯即使有所隐瞒,但对尼克的信任却是无可辩驳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回报,回报这二十五年来的交情以及对老友困境的同情,尼克同意继续进行下去。
影片在偷盗的前期准备过程中完成了三个问题,第一是偷盗计划的完善,第二是建立起尼克与马克斯那种真正的友谊与信任,第三则是为杰基的背叛打下了伏笔。
在这三个问题中,无疑后两个问题是更具有人物特质的,而第一个问题只是故事的进行。
当尼克与马克斯的关系得到了完美解决以后,剩下的便是偷盗本身的过程以及尼克与杰基之间的较量。
很明显,偷盗这个过程是影片的重头之戏,意外情况往往是此类影片要极力表现的,于是,难度便增加了,但更可怕的却是,杰基对尼克的陷害。
由于急功近利,由于想取而代之,杰基对尼克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而信任问题更是一个导火索,合作中,首先被叛的便是杰基,他不但想独吞下宝藏,更想以自己的方式好好地教训一下尼克。
但是高手间的较量往往都是出其不易的,虽然杰基给尼克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当杰基发现自己竹篮打水的时候,我们知道尼克对他也是不相任的,尼克几乎坚持了自己一贯的独自行动的原则。
对马克斯的信任与对杰基的不信任成为鲜明的对比,更影片中更为出彩的地方是以蒙太奇的手法分别将尼克与杰基的逃亡做了一个展示,同时换衣服,同时逃跑,等等。
在情节上,这是表现了同时性,而在人物对比上,这却表现了两位高手的智力水平。
几乎是骑虎相当的,难分伯仲,而杰基之所以失败完全是由于背叛的原因,这便与是否偷盗高手并没有关系了。
很显然,影片以偷盗作为外壳,但表现的却是两组信任,尼克与马克斯之间的对手戏不多,但那种二十五年的交情以及为朋友甘愿冒险的精神还是令人心动的。
相反,尼克与杰基之间不但缺乏信任,而且几乎形成了一种对峙的状态。
这时,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三位演员的安排,扮演马克斯的马龙•白兰度虽然无限发福,但还是突现了他那种嚣张的演绎风格,但当到了最后摊牌的时候,他那种沉默与渴望却是相当明显的。
同样的,罗伯特•德尼罗以自己沉稳而极具暴发力的演绎令这个高手形象极为丰满,但却有很重要的一点,两个人其实都面临着洗手不干的状态,都是一种没落,于是,不仅仅是二十五年的交易,更有相同的心态令两个人的友谊牢不可分。
相反,由爱德华•诺顿扮演的杰基几乎处于两种状态演出,从剧情看一个正常的盗贼与一个假扮的智障,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更令人惊叹的是,杰基这个人物同样具有两种心理变化,一种很明确的是盗贼的贪欲,这也是造成他不信任别人的原因之一,而另一种则是这个人物身上的那种代父之心,是否尊重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够把尼克取而代之,他是否被人们所认可。
从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马龙•白兰度与罗伯特•德尼罗两人之间的纯正的朋友关系,而罗伯特•德尼罗与爱德华•诺顿之间更有一种父子的关系,这是两种不同的友谊,前者愈久而弥深,后者则暗藏杀机。
所以在演员搭配上,这个故事集中了老中青三代知名演员,这种年龄层次的差距是造成影片人物心理动态的原因所在。
《大买卖》并不算一部极出彩的影片,但无论从故事还是人物表演上都是相当具有代表性的,而且主题明确,是一部很纯正的电影。
韩兮2007-6-20于通州
低调,并不代表不自信,就如高调并不就是自信。
真正有实力的人,从不需要通过高调来吹捧自己,他看得清前面的形势,看得透自己的能力,知道什么是百分之百的把握。
太过于高调,就像踩在云端,看不清局面,看不透自己,结果栽跟头的还是自己。
把你要的东西列出来,计划如何在25年内得到它们,一点一滴的积累。
三大巨星的联袂当然我只是冲着诺顿来的演的智障很是可爱剧情很是简单除了诺顿黑化略为反转还是觉得情节生硬就冲着开始诺顿去找罗伯特德诚恳的那些话不像是会变成反派的人啊哎姜还是老的辣啊年轻人沉不住气好比我,也受不了别人说我不好我也是会记仇滴!
嗯其实诺顿演反派很是有意思感情、语调、表情的把握都很出彩
本来我对这个电影没多大兴趣,但是号称三大方法派演技高手的合作,Edward Norton、Robert De Niro、Marlon Brando,不看不浪费了么?
于是在本年度的最后一个周末,不要亏待自己,好好看一场戏。
故事几乎是一个老掉牙的犯罪故事,一个准备金盆洗手的国际大盗,一个初出茅庐的野心勃勃的新手,加上一个老谋深算的老板,合作去偷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看到这个简介我已经想睡觉了其实。
错过了开头30分钟,其实没什么关系吧,反正故事就那么平平淡淡地发展下去,看他们怎么一步步地进行偷盗的计划,神经兮兮的密码破解者,紧张兮兮的交易者,只是必须的小插曲。
只有到最后的十几分钟,才算真正有一点波澜,Edward Norton突然发飙,最后的结果似乎变得难以预料起来,但其实也不会出什么意外,反正对于好莱坞的犯罪类型片来说,永远都不会有警察什么事(除非主角里面其中一个就是警察),问题只是老姜辣还是新手劲而已。
所以,只说演员吧。
所谓的方法派演技是什么?
我不知道,所以,只是东拉西扯。
Edward Norton,颇辣的嫩姜,他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最早看见是在《一级恐惧》(Prime Fear)中,演一个杀人嫌犯,以精神分裂为由免除刑责。
跟Score里一样,他的角色也是分裂的,一时是一个乖乖孩子,一时是一个狂暴的危险人物。
Prime Fear里,Norton(和他的角色)可以说把所有人都玩得团团转,到结尾才把包袱抖出来,让你瞠目结舌之余,终于明白为什么片名要叫做“一级恐惧。
看到Score里Norton的角色装成一个残障清洁工时,我心里想,又来这一套啊……虽然也很出色,但是在这方面其实并不让我觉得有什么突破。
最爽的只是看他到最后突然发飙,然后一路狂奔。
Cool。
Edward Norton另一部很著名的片子是Fight Club,《搏击俱乐部》,人人都说很喜欢,但我觉得神经兮兮的,我已经忘记那个俱乐部到底是真实的,还是精神分裂的产物了。
另外我总还记得他演过一个律师,后来查了一下,原来是《性书大亨》(People vs Larry Flynt)里,他演为Larry Flynt辩护的律师,当时还在使劲想那个律师怎么那么面熟。
这部片子的法庭戏也值得一看。
最近看说Edward Norton演了一部中美合拍的电影《面纱》,已经上演了,好像想去看一下,因为,我没看过Edward Norton演爱情片。
Robert De Niro,嗯,老手就是老手,就像片里面那个角色那样,不露声色,但他掌控一切。
比较深印象的一场戏,是他悬在地下密室的顶上等Edward的角色关掉监控器,他戴着头套,只露出一双眼睛,一点点疑虑不安,加上粗重的呼吸声,整部戏的悬念在这里才露出一点端倪。
这就叫方法派?
不知道。
看过他电影不多,因为这老哥好像经常演犯罪片。
而我看过他两部电影,都不是犯罪片,Sleepers,这部有一点犯罪情节,但不是犯罪类型片,而Robert演的也不是他惯常的那种角色,他在里面演一个好人神父。
还有就是Awakening,演的是一个昏睡病人短暂的苏醒生活,非常出色和感人的一部电影。
Marlon Brando,老老姜了,Robert De Niro知道他跟某人另有协议,去找他讲数的时候,他让我想起躲在地下室的胖胖的鼹鼠。
Marlon Brando年轻的时候也应该算是绝色,可惜余生也晚,暂时没有机会看到那些Brando青春叛逆的片子,其他好莱坞叛逆少年,如James Dean早早逝去,我看到的Brando慢慢地老去,变得神秘而世故,是“巴黎最后的探戈”里面那一场莫名其妙的爱欲中那个面目模糊的中年男人,是“现代启示录”里面那个藏在神秘河流源头的神秘的光头科兹上校,都是看不懂的电影里面看不懂的人。
从此资深电焊工过上了性福滴生活。
我来掰指头数一数卡司,打酱油的白兰度,德尼罗老头和诺顿。但是除此之外影片毫无亮点,极其平庸(导演你别走。。【每部片都感觉诺顿精分小王子的演技是最大亮点(什么演员自带技能啊
尽管看过那么多偷天换地的犯罪片,它的细致还是让我惊叹,注水炸开保险箱的小伎俩也很有新意呀。最后Nick的窃喜也让我偷偷捂住了嘴。
罗伯特德尼罗+马龙白兰度+爱德华诺顿,不过节奏也太慢了,完全不是偷盗片的节奏啊我说
被糟蹋的豪华阵容
剧情演技太精湛了。连小爱的光芒都被掩盖住了,老牌实力派没得话说啊。
还算一气呵成 主要看演员
Double check anything you take for granted, for anyone could fail as a partner, unmeant to or purposed to.
演员阵容真强大,情节内容太平庸,除了诺顿的弱智很精彩,其他的没什么亮点。
诺顿演的真是傻仔,毫无剧情
教父一代目马龙白兰度,教父二代目罗伯特德尼罗,加上爱德华诺顿。绝对的大卡司,凑出来的电影却差强人意。让58岁的罗伯特德尼罗去攀岩悬挂,画面显得臃肿难堪。年事已高的马龙,更加是肥胖得我完全认不出当年教父的风采。真正高潮部分要在一个半小时以后,但也说不上多精彩。三人的合演更多的像一场商业的聚会,空前,也绝后了。
节奏,剧情,演技,配乐。四星。拍摄在蒙特利尔,多一颗!
窝里斗什么的弱爆了~~~感觉90分钟即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没有过多赘述 行窃过程更是简单粗暴 然而动魄惊心难自已 不禁感觉之前过五关斩六将各种高科技开保险柜实在弱爆了 。。PS:Brando都胖成这样了 想当年两人同饰Don Vito Corleone 莞尔 、、、、
惊了 三位大神坐镇 拍成这个鸟样
6/10。无论是多么牢不可破的目标,无论大盗对自己的手段是多么自信,背后总有本领更加高超的高手去突破障碍、更胜一筹。偷盗片情节发展的高潮必然是偷盗实施的过程,大盗们为了按部就班地逼近目标,得制定好一套完美无缺的行动方案、获得安保系统的密码信息并多次模拟练习,所有精心策划的细节将由演员灵活的肢体表演,在密布红外线、监控器和坚固保险箱上方的狭小空间内活动,夺得宝物、溜之大吉。和《偷天换日》一样冲突设置依然是好贼与坏贼之间的较量,坏贼的背叛和干扰成为好贼是否成功得手/调包的关键悬念。诺顿又扮演了一个高傲贪婪、假装残障人士的奸角。
老小比演技结果姜还是老的辣。诺顿当弱智真是太像了有演技。白兰度有种病入膏肓的赶脚。
小窃喜一下自己的老奸巨猾,因为在Jack反咬一口夺下权杖的时候我就在心里喊:验货!验货!果然猜中了Nick留了一手。他应该是在挂在那里等半天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搭档”有点不对的。
这几个演员演的这部电影,没看过的就不要看了,很失望
罗伯特·德尼罗 + 爱德华·诺顿 + 马龙·白兰度 三个时代的实力派影帝合作,这片没拍成经典,谁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