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新亮剑的前六集,小女觉得有下列优点第一:增加了李云龙的红军历程,是亮剑的前传.......对李云龙身世有了一定了解!
第二:李云龙更加年轻化,对于爱情片或是艺术片来说对于爱情部分男女主角年龄匹配上更加适当,李幼斌年龄稍微偏大第三:战争场面更加宏大,更加真实可信,具有真实的战争场景,更加逼真第四:对于感情部分更加细腻的表现,尤其是前传部分,个人觉得很不错,特别是给小六子报仇的那段很精彩第五:看完前六集,个人觉得魏和尚的开场那段 和敌对打很精彩,是对老亮剑的一个突破,非常非常精彩下面说说一些感觉不舒服的吧,看新亮剑难免会于老亮剑对比,如果一定要对比,我就说说新亮剑一些稚气的地方第一:李云龙年轻不假,有点青春偶像剧的感觉,尤其是几个人到黄河岸边不到五里地的时候,李云龙竟然会去亲砍柴的老大爷,真的很现代,要知道那个时候还不到那种开放的地方,更何况一个历经多年的指挥官...你觉得会亲吗?
第二:前几集对于复仇部分感情描写太过细腻,有了死亡伤亡就会回忆以前的种种画面,有点臃肿,要知道李云龙是个硬汉,做事雷厉风行.......有点脱离李云龙本身的一些性格,第三:个人觉得新亮剑虽然比老亮剑加了很多的故事情节,但是大部分对白完全都是套用老亮剑,没有多大新意,尤其是对白方面。
对于老亮剑迷来说,听完这句话就知道下一句话说的是什么第四:新亮剑和老亮剑相比,李云龙略显幼稚....大家可以看一看李云龙在被服厂的那段,又是蹦又是跳的,略显轻浮,想想对于一个老红军打了百十来回仗的指挥官会这么轻浮吗?
第五:新亮剑 李云龙 偏于偶像剧的感觉,个人觉得完全可以当一部青春偶像战争片来看,老亮剑 李幼斌把李云龙人物性格表现的更好些,演的更活,更像一个真正的老红军,更贴切一个团长的身份,演出了一个身经百战的老红军的睿智和智谋,狡猾和憨厚,新亮剑只是演出了一个老红军的够义气,重感情...一些中国革命军人的一些基本元素而已..没有突破...个人觉得在看完前六集完,是一个败笔。
第六:新亮剑演员阵容全部都换掉,大部分演员演的不错,但是个人觉得新亮剑里面的旅长演技差点,语气和语调没有老亮剑来的浓重和刺激神经....总感觉缺点什么,老亮剑里面旅长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都堪称精彩....新亮剑完全没有这种气势,总感觉有点娘对于新亮剑没有看完,只是看完前六集这些感想而已,新李云龙能演到这种程度很不错,毕竟是翻拍经典,以后感想会跟着电视剧的进展继续评论,如果有什么觉得不好的地方勿喷.......
老版本的故事开始是一场胜利,李云龙拒绝撤退,轰掉日军指挥所,正面突围,让人感觉到了亮剑精神。
而新版本,开始就是节节败退,让人追的如丧家狗,哪有那种亮剑精神?
有感情戏不反对,但是郑芳的死明显是被刻意安排的,说实话,看到他们要拥抱的时候我就知道郑芳要死了,隔着老远一枪打中,而打不到其他人,骑着马的1队人追不上刚刚从沙漠走出来,2腿走路的残兵败将。
之后李云龙不穿八路军服装的事应该很能表现出李云龙的性格,叛逆的一面,可是导演去略过了,只让丁伟跟孔捷出来和李云龙说了几句话就带过渡口的事情更是可笑,国共合作谁敢先动手,破坏合作?
李云龙就敢?
要知道,如果不是日本人来,没有国共合作,红军的命运会是什么?
全军覆没!!
之后拿歪把子打飞机,还打下来了。。。。。
实在没话说了还有之前也看过黄志忠的电视剧,他说话不是那动静的,刻意去模仿李幼斌的声调,不是声音像了就可以的,有些东西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新亮剑出来这么久了,昨天晚上刷老亮剑的时候忽然找一两段想看一看,新剧的台词、表情、人物神态、情节并无甚改动,却硬是把原本30集讲完的故事拍出了40集,实在没兴趣从头刷一遍,于是就选择了攻打平安县和李云龙楚云飞两人战场对决的部分看了看。
说实话,中国抗战剧不少,好的、经典的也很多,但长这么大除了《亮剑》我硬是一个都没看,新搬上银幕的抗战神剧更是让人忍俊不禁,什么“包子炸弹”、“手撕鬼子”、“手雷炸飞机”,我只想说心累,编导脑子里是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而且就这些误导孩子对战争理解的东西竟然过的了审,民族自信不是这么宣扬的好吗,但愿历史老师们能加把劲儿,把孩子们被扭曲的战争观扭回来,抗战哪有这么容易,我们的革命先烈不是奥特曼钢铁侠,都是有血有肉,会流血会受伤的人,我们安定的生活是他们用血肉,用嘶吼,用生命换来的,如此粗制滥造的道具,匪夷所思的情节你确定不是在拍喜剧,用自我感觉强大去遗忘那些峥嵘岁月,去麻木国人的危机意识,这不是在宣扬革命英雄的民族气节,这是对先烈付出的最大的亵渎与辜负,虽然先烈们希望我们能逃离战乱、万世安乐,但居安思危才是长治之道。
好像跑题了,好啦,现在说正;题,我们的《新亮剑》,不求大家不去和老版的比较,毕竟我自己也做不到,但也别拿这剧和那些抗战神剧做比较,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看这剧建议关弹幕保理性,但凡看过老亮剑的人,特别是我这种,在老爸当然带领下,从小刷到大,连情节台词都能背下来的,听说要翻拍,都免不了一阵嗤之以鼻,从四大名著,到金庸古龙,但凡称的上经典的剧,都免不了被翻拍的命运,我真的很佩服这些敢去触碰经典的编导们,谁都知道,无论拍的如何,珠玉在前,都免不了被一顿喷,毕竟那种在岁月中沉淀出来的情怀即使新剧的演技特效如何之好,都不可能超越,但不得不说勇气可嘉,且不乏亮点。
首先,新亮剑在战争场景的塑造中是用了心思的,以平安县城为例,真的表现出了炮火连天,浴血奋战的感觉,特别是“五烈士”慷慨赴义的那一段,残肢满地,满脸血污,拖着残破的肢体相互支撑的唱响军歌,引燃炸药,那段我真的看哭了。
其次,小角色的塑造,因为就看过一段,无法整体评论,但小角色绝对是有演技的,他们的一言一行,虽然和老版说着同样的台词,多少有一点点尬,但也是禁得住推敲的,至少看着不出戏,绝对能让没看过老版的观众们热血沸腾,揪心流泪的。
再然后,说说那场我看一遍难受一遍的兄弟兵戎相见,同样的情节,老版用了一分半,而新版用了五分版,打的我是。。。
一阵汗颜,细节上塑造的还算可以,特别是李云龙和楚云飞两人手上的一对枪,但我就想问问导演,李楚二人隔那么老远能不能喊两句,难不成两个人是在电联吗,不楚云飞那句:那就见见吧,真的挺戳心的。
不过这么一阵大场面,李楚二人倒下的那一瞬间远没有老版塑造的震撼人心,不管看几遍,音乐一切,泪流满面啊。
最后说说主要人物,孔捷,丁伟两个人虽然和老版台词相同,却没感觉太刻意的去模仿,估计也模仿不来,在打平安县的时候,一词一句虽没老版那样自然,舒服,却也中规中矩,无功无过。
赵刚,切掉,下一个,真是。。。
扶额,看不下去了(大概也因为这段赵刚没有怎么出场,我并不是太了解,但寥寥几句,的确让我出戏)。
再然后,楚云飞,新演员长相的确缺少了点大气,也的确没演出张光北那种儒将风范,不过大概幸运就幸运在他没有去演张光北,本来嘛,虽然剧本一样,老亮剑的人物形象也的确深入人心,不过仁者见仁,没人规定楚云飞一定要是张光北所表现的那样,新版的楚云飞初看的确不太顺眼,但几句话下来,感觉演的还是不错的,有儒雅,有傲气,凌厉也能表现出一些来,若是没有老版这么个强大的对比去,绝对可圈可点。
最后,李云龙,演技不错,但何苦去模仿李幼斌呢,唉。
总的来说,这部新剧还是值得一看的,但是一定要关弹幕,给了四星,加油。
剧说到这就告一段落了,写了这么对突然想说说原著了,年度催泪巨作啊,看一次哭一次。
李云龙:军人就应该死在枪下,子弹从右太阳穴打入,从左太阳穴射出,头盖骨铮铮如钢铁,嵌入墙中金属的子弹也会变形,脑浆白如雪,一腔血鲜红火热。
田雨:柔弱的身子,倔强的心智,谁能想到一女子竟有勇气用残破的瓷碗割腕自杀。
赵刚孙楠:信仰是生命之源,当有一天支撑着这个身体的东西轰然倒地,死去不是逃离,与君同归,在死亡中爆发,用死亡去捍卫信仰,用死亡去抗争,去更正。
丁伟:睿智却倔强,有能力去预测战局,没有永远的友敌,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战场上无畏无惧,却对扭曲的时局无能为力,唯有用死亡去坚守心中的正义。
孔捷:一腔热血,敢拼敢吼,性格决定命运,但终究是一身倔骨头,试想若不是前线战急,六个孩子是否从此朝不保夕,颠沛流离,梦回对灯怀人,老将涕泪横流。
楚云飞:背井离乡,财权不抵一捧故乡的土,政局动荡,老友兵戎相交,脱下军装却无缘再见昔年兄弟,买下你的宅邸,为你奏响镇魂曲,念来世两全忠义。
唉,全书最最看不得的便是李云龙听闻赵刚死讯之后的那一段,每次看心里都非常难受,人间魔鬼横行,你们抗争了,用生命和鲜血换来时代的觉醒,尽力了,便下去好好歇歇吧,愿黄泉再无战火硝烟。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咱们按老规矩,政委先打前站,团长早晚去报到。
到那边,咱们拉起队伍,还是一个独立团……”
就说这个表情 ,是演员自己的理解 还是导演的指导?
这什么玩意儿啊 ……………………………………………………就说这个表情 ,是演员自己的理解 还是导演的指导?
这什么玩意儿啊 ……………………………………………………就说这个表情 ,是演员自己的理解 还是导演的指导?
这什么玩意儿啊 ……………………………………………………就说这个表情 ,是演员自己的理解 还是导演的指导?
这什么玩意儿啊 ……………………………………………………就说这个表情 ,是演员自己的理解 还是导演的指导?
这什么玩意儿啊 ……………………………………………………就说这个表情 ,是演员自己的理解 还是导演的指导?
这什么玩意儿啊 ……………………………………………………就说这个表情 ,是演员自己的理解 还是导演的指导?
这什么玩意儿啊 ……………………………………………………就说这个表情 ,是演员自己的理解 还是导演的指导?
这什么玩意儿啊 ……………………………………………………就说这个表情 ,是演员自己的理解 还是导演的指导?
这什么玩意儿啊 ……………………………………………………就说这个表情 ,是演员自己的理解 还是导演的指导?
这什么玩意儿啊 ……………………………………………………就说这个表情 ,是演员自己的理解 还是导演的指导?
这什么玩意儿啊 ……………………………………………………就说这个表情 ,是演员自己的理解 还是导演的指导?
这什么玩意儿啊 ……………………………………………………就说这个表情 ,是演员自己的理解 还是导演的指导?
这什么玩意儿啊 ……………………………………………………
这几天看了一个叫《亮剑》的电视,男人?
血性让女人喜欢之外其实没有其他的了。
在故事里,也的确看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为什么男人看到的只有女人的相貌而不先看到品貌?
在剧情里,李云龙跟白鹿之间的那种暧昧,不难想男人总是希望那样,身边有一个外面有一个,只是最后那个妻子用自己的真情感动了龙。
妻子的话也对,其实改变是双方的,而不是白鹿的那种唯命侍从。
我也是她妻子的那种类型,不是一个没有主见,依附大男人的女人。
两个人之间的文化、思想、环境之间的差异,在相处中渐渐拉开了距离。
男人得到就是得到,很少会学着维护。
很多很多剧情竟然我跟他之间很象。
文化差异这个且不说,说说另一件事情。
剧情里,李云龙在医院跟田雨表白的最后一句话:“你到底是不是喜欢我?
如果不喜欢我马上走,以后再也不纠缠你,从眼前消失。
”这话我听起来怎么那么耳熟?
剧情里,当龙问喜欢?
田雨摇头!
当龙问不喜欢?
田雨还是摇头!
其实中间的衡量根本没办法说喜欢跟不喜欢。
真的跟当时他跟我说的一样,剧情跟当时他问我的时候,完全一模一样!
之后,剧情里大男人主义以及一些观点,口气,个人作风,简直跟他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当田雨结婚之后,从少女成了少妇,他的父母问她跟一个没有修养这么粗俗的男人结婚有幸福吗?
当时田雨的回答是没有完美的爱情,路是自己走的必须走下去。
她的脸上有好多无奈,要不是有了龙的孩子,我想她会离开的!
别指望自己可以改变一个男人,开始追求的激情容易让女人沦陷,之后的生活女人将沦陷自己的岁月。
田雨结婚的时候给了跟他老公讲了一个故事,是赵孟頫想纳妾的故事,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当年的司马相如,追才女的时候同样是感动人一片,最后只是他们的老婆没有象其他泼妇一样骂街,而是写了一首感人的诗送给自己的丈夫。
台词里有这么一句,男人什么都可以松,要是裤腰带松了就是要犯错误的。
说得真是贴切!
什么叫男人,男人眼中李云龙就是一个男人。
女人的眼里?
给一个符号……
終於看了黃志忠主演的爭議最多的這部劇,算是補完了「課」。
印象最深的盡然是李雲龍和趙剛北京小聚後分別的一幕,一條小路蜿蜒在遼闊的山野間,像一道扭曲的疤痕,顯眼而突兀。
倆人的對話頗有深意,隱晦了沒有拍的後半部,也暗示了倆人的結局。
此後,武曲文曲兩顆星,在那個瘋狂的年代荒誕的戰場上,堅守住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懼不退,殞身玉碎。
他們守住的東西,我們應該惜其貴,不能丟。
烽火連天群雄起五湖翻騰天地換太平本是將軍定 幸賴將軍享太平
我就不明白了,一星的是30%,五星18%,再加上其余的评分。
无论怎么计算,这个8点7分是怎么来的?
莫非豆瓣后台数学不及格?
如果不是计算问题,那就是人为操作,也就是花钱买评分了。
这我又要鄙视下豆瓣了,收钱就要帮人把事办好,你怎么着也把数据修改下啊?
就换个评分太不讲职业道德了吧?
最后再仔细想一下,对于如此不靠谱的豆瓣也不知道监督一下,这样的剧组拍出来的东西又要多靠谱呢?
当然,懂得送钱是好事,起码证明这是个大制作,人家不差钱。
《新亮剑》是都梁不满老版自己组织重拍的。
遗憾看了不到10集,没有看到耳目一新的东西,放弃看下去了。
想来想去,老是这样把握战争场面的水平,真不知都梁到底不满意老版什么地方?
是故事叙述老版没按他的要求讲全?
新版最突出是很多人期盼的“高清”宽屏幕,人们遗憾老版没有高清。
那么当然对高清宽画面有期待,能看到更壮阔更有视觉冲击力的战斗场景?
我最不满老版对战斗场面的太土太拙劣的描绘。
李云龙带着画面里不超过10个人的“一个团”,在一个狭窄的小土沟里冲向坂田联队。
这算啥场面!
击败坂田联队,(我们的电视剧总是神秘的称呼日本军建制,实际有夸大神话日本军的意思。
联队就是一千多人的意思,和李云龙的一个团一千多人旗鼓相当,只是武器数量差距大)是亮剑剧里李云龙最精彩最得意的一场战役,理应描写的最为浓墨重彩!
实际上拍个有气势的场面不是很难吧?
你架个升降臂,俯拍一下,有个一两百人出现在画面里,向高处冲锋,应该足够壮观了,那是远比10来个人冒充一个团在画面里糊弄观众要强的多!
遗憾新版杨阳导演又是低角度仰拍,又是不到20个人在画面里冲锋!
这样是很容易充满画面,却太老一套了。
新版杨导蔑视观众眼球的地方比比皆是。
说是李云龙带着全团又杀回重围去救张大彪,你救人去了,杀到就应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来展开战斗。
可是杨导给我们组织了一个英雄群像的合影!
全团都围拢在李云龙身后,站住了没有赶紧投入战斗,大家看着李云龙一个人手持机枪扫射!
干嘛哪!
表演秀?!
合影亮相?
有这么打仗的吗!
反扫荡突围,张大彪,沈泉一队台词是剩下30人。
遭遇敌人埋伏,硬闯过去。
杨导设置了反复重复的画面,爆炸,几个人倒下,这样反复演好几次,那么沈泉一彪人马15人早就没人了;后冲的张大彪15人又在爆炸搏斗中倒下几个。
最后又冲击,在画面里竟还有近20人!
老版里土工作业最后扔集束手榴弹一场是比较生动有趣的,当然比较夸张,战场挖那么深的那么多那么长的壕沟,一下午绝不可能。
新版里的土工作业场面基本没了,和敌人斗嘴皮子的也没了。
这场李云龙第二得意之作,也就失去了神采。
渡河遭敌机轰炸,李云龙和楚云飞各持机枪走到背靠背位置,走的很假!
理应是紧张激烈的躲闪之后凑到一块的,这里却是商量好了走台的样子。
渡口瞭望塔被炸翻,场面一片狼藉吧;可是烟消云散之后,渡口一片平整干净,什么都没炸过的样子。
最为搞怪的是骑兵连长最后与敌人拼命时,忽而左手拿刀,忽而右手拿刀,这权且可以理解;但那八路军的臂章忽而在左臂,忽而在右臂就无法解释了!
都梁偏爱日军隆重列队向死去的八路军致敬的场面,这是很不合适的!
日寇来中国杀人放火,倒成了谦谦君子了!
倒成了双方公平争斗讲求礼节了?
什么“厚葬”八路军,难道战时他们还要抽时间花钱给八路军买好棺材不成!
中国古时的厚葬不是随便说说的,要打幡出殡的。
都梁先生这样美化日寇匪夷所思。
他们有人性吗?
拍摄辛苦不能和成功划等号。
寒假时我奶奶来我家住,老人家八十多岁了,手脚也不太灵活了,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爱看抗战片。
现在的电视台放抗战片的倒是不少,但广告也奇多,而且时间还特长,我就想到了在机顶盒里看看有没有《亮剑》,这部电视剧质量高,而且在机顶盒看没有广告,一集挨着一集也方便。
但找来找去,只有《新亮剑》,我想着题材差不多,新亮剑就新亮剑吧,反正我也不看。
结果点开了第一集跟那放着,我本能的坐在那看了一会,虽然一开始很不适应,但没想到这一看就是好几集。
到后来,我奶奶都不怎么爱看,我倒是都看完了……老剑亮珠玉在前,品质和口碑在那摆着,而且先入为主的概念深入人心,这是谁也磨灭不了的,新亮剑的品质虽比不上老亮剑,但在目前众多国产电视剧中,也称得上一部优秀的作品,对比老版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总的来说,我认为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气质上的区别,老版给人的感觉是“风起云涌的战场上英雄会聚”,而新亮剑给人的感觉像是“残酷战场上谱写的英雄挽歌”。
老亮剑的画面里那种尘土味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飘到鼻前,每个演员也是怒目圆睁,说话一个比一个大声,仿佛在都齐聚在这风起云涌的战场上。
而新亮剑的尘土味少了许多,随着战争场面和爆炸的增加,焦土味取代了尘土味,再加上背景音乐的不断出现,弱化了人物身上的那种凌厉的气息,多了一丝柔情,这仿佛给每个人物身上都披了一层悲情的色彩。
但这种“挽歌”一般的悲壮柔情气质可以说既成就了新亮剑,也让其落入了窠臼。
许多人喜欢老版亮剑就是因为其开创了把将领当人演,把士兵当人演的先河,那种不矫揉不造作的感觉,流畅度极高的台词,让人发自内心的喜欢。
而新亮剑无时无刻的背景音乐和经常插入的闪回画面,台词的表演味较浓,给人一种十足的“设计感”,说白了就是做作。
新版中添加的多首背景音乐确实能更加煽情,促使观众情感的释放,而且加入的好多生活场景的戏份也使人物更人性化,这都是新版的优点,但有的生活场面的戏份过于人性化,把将领士兵当人演指的是当凡人演,而不是当俗人演,这些戏份都降低了新亮剑那股的“豪气”。
演员的表演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李云龙作为整个电视剧的灵魂人物,在李幼斌先前的完美演绎之下,新亮剑里的李云龙选角肯定是个难题,不论谁接演李云龙都会背负巨大的压力。
黄志忠作为当前国内非常优秀的演员,在《大明王朝1566》和《人间正道是沧桑》中都贡献了极高水平的表演,饰演的海瑞和杨立仁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敢于接演李云龙,我对他充满了信心,同时我也佩服他的勇气,可谓是艺高人胆大。
总有人说李幼斌是在演李云龙,黄志忠是在演李幼斌,在大部分观众心中李幼斌已经和李云龙画上等号了,可以说李幼斌已经和李云龙合为一体了,既然李幼斌就是李云龙,那演李幼斌就是在演李云龙啊,再说李云龙本来就是有这么一种基本的内在气质,你能让他怎么再发挥再创作?
到时候演的不像李幼斌,观众说瞎演,翻拍的不好;演的像李幼斌吧,观众又说就会模仿,一点创新都没有,怎么好话都让他们说了呢?
如果以李幼斌的李云龙为标杆,10分的话,那黄志忠的李云龙少说也得8分,基本上可以说9分,基本再度诠释了李云龙这个经典角色。
黄志忠自己也说过,他的李云龙最大的特点(其实也是一大优势)就是年轻。
按小说来看,李云龙刚出场也就30岁左右,李幼斌由于年龄问题(1958年生人)其实年纪上是有点大了的,但靠出色的表演让人忽略了这一点,而黄志忠1969年生人,既年轻又十分精神,在形象上十分符合当时的李云龙的形象。
说黄志忠演的不如李幼斌那是实话,但要说黄志忠演技差,那就是睁眼说瞎话了,无脑黑。
可以说,我就敢说,除了黄志忠以外,再也挑不出一个演员能再把李云龙演到如此程度。
赵刚的扮演者是任泉,也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一位演员。
对于任泉的赵刚,可能是新亮剑里对其非议最多的角色了,好多人说任泉演的赵刚跟何政军演的差远了,这倒是实话,任泉把赵刚演成了夹杂着脏话的公孙策了。
但我又要说,任泉的形象倒是非常符合原著里赵刚的形象,不看演技的话,可以说是从书中跳出来的人物一样。
书里写赵刚初来独立团时大学毕业没多久,任泉那个干净整洁的形象活脱脱一个大学毕业生,何政军当年背着书包去独立团报到说自己刚大学毕业就显得有点尴尬了。
何政军也是吃香在他的形象上了,他长得太像一个政委了!
感觉能演各种政委都不出戏。
所以说何政军演的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独立团政委“老赵”,你对着任泉那张清秀的脸喊“老赵”倒不合适了,所以新版中称谓改成了“小赵”,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
新版的楚云飞可以说是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果静林的演绎简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相对于张光北的楚云飞来说多了种沉稳,睿智,还多了一丝阴鸷,使这个角色充满了魅力,和李云龙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果说张光北的楚云飞散发的是“豪气”,那么果静林的楚云飞身上散发的就是“英气”,各有特色。
晋西北铁三角李云龙、孔捷、丁伟,孔捷和丁伟在老亮剑里作为配角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提起孔捷,脑海中立马浮现出“孔二愣子”,老亮剑里的孔捷一出场和李云龙对骂就表现出了那股愣劲,被降职为独立团副团长,李家坡没当上先锋部队又是不由分说直接和李云龙对骂。
而新亮剑的孔捷愣劲没看出来,完全就是一股傻劲,最令人可笑的就是和李云龙抢酒喝那段,分分钟出戏让想我到“入口柔,一线喉”那广告。
丁伟,给人感觉是一名智将,身上有股儒雅之气,老版的丁伟诠释得十分到位,尺寸拿捏到位,新版丁伟开始较弱,但后期放开了,所以两版相差也不是很明显。
张大彪、和尚、段鹏也是戏份较重的角色(新版中还增加了二营长沈泉的戏份)新版的张大彪和段鹏整体上不如老版,张大彪少了股军人的气质,留着长头发越看越像《让子弹飞》里的麻匪。
段鹏则是少了一丝平民气息,蔫头耷脑的不如老版段鹏有精气神儿,像土财主家出来当兵的小儿子,总感觉不知道打到哪个县城就要被病重的老财主父亲叫回家继承财产了,而且怎么看也没看出来他身上有功夫,连点基本拳脚功夫都没有,全靠剪辑。
和老版差异较大的就是三人中的和尚了,新版中的和尚感觉和旧版中的完全是两个角色,老亮剑中的和尚身材较瘦,一看就是苦出身,但目光坚毅,给人很可靠的感觉。
新版中的和尚完全成了个鲁智深,身材壮硕,但戏份少了,出现时多扮演一个调节气氛的角色,插科打诨的时间居多,但这也说不上是演员的问题,是角色设计的问题,所以也谈不上哪个版本更好或更坏,观众各有喜好。
多说一句二营长沈泉,这个角色在新版中塑造的非常成功,和张大彪之间的情义也很感染人,情真意切,最后阵亡时也能赚观众一把眼泪。
新版亮剑的是个女导演,总感觉她在有意强调战友情,经常有意营造二人或三人聊天的场面,借此来增进彼此间情谊,这就属于导演赋予了电视剧的一种柔情气质,这在张大彪和沈泉冰释前嫌那段戏中很有体现。
陈旅长、刘师长这两个角色谈不上好坏,不好评价,新版的彭老总我看了好几集才反应过来是老水浒里的军师吴用,自从发现这个,我就特别期待老总的出场,有种看到吴用指挥现代战争的穿越感,私心太重,更没法评价了。
要是还有什么角色值得一提的话,那就是黑云寨的灵魂人物,谢宝庆。
记得老版中的谢宝庆演的简直太传神了,那烟熏嗓加上大结巴,把这土匪大当家刻画的活灵活现,这点真的是在比较过新版的谢宝庆之后才能深有体会。
剩下的人物,新版的秀芹比老版差了几个档次,其余的如田雨、冯楠、孙铭上尉、方立功参谋,新旧两版没有太大的明显差距,就不说了。
新版亮剑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战争场面更加真实,丰富了不少情节。
旧版碍于资金问题,战争场面全靠黑烟、炮火音效和士兵的嘶吼,而新版财大气粗,战争场面一点不含糊,场面真的是很激烈,随处的爆炸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战场的危险和残酷。
在情节方面,被无数人诟病的前三集其实是原著作者都梁写的《李云龙前传》里的内容,也就是说和郑芳的感情戏和机枪打飞机都是原著作者写的……累不累赘先不说,但不能把锅单方面扣到新亮剑这个整体身上。
旧版亮剑在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忽略了很重要的围点打援的情节,这在打平安县城这段戏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情节,其余部队为了阻止日军支援平安县城,拼命阻击,有的甚至把人都打光了,这段在新版中刻画的非常好。
都说拍亮剑不拍书中后半段就没用,但你一想就知道这后半段怎么可能拍的出来呢,但新版中还是有几个地方稍微影射了书中后半段的内容,一处是在和田雨在医院时,有个王副军长也喜欢田雨,来医院找田雨,李云龙看不惯这种一要胜利就换老婆的行为,和其理论,发现竟然是之前肃反运动时枪毙了好几个属下的王特派员,相认之后李云也表达了不要窝里斗,过去了就过去了,就怕以后再来这么一回……还有一处是在北京和赵刚告别时,一身整洁的赵刚在李云龙眼里突然面容憔悴,衣冠不整,好像在和老朋友托付后事,联想到书中赵刚的结局,心中无限感伤,觉得这段戏简直是神来之笔。
还有人说日本人说话都用中文,又敷衍又可笑。
其实我开始也以为日本人交流都用中文,但越看越发现口型不对,而且拍戏时就用的中文的话,为什么还要再配一遍中文,我查看了演员表,发现主要的日本军官和特工队都是日本演员,配一遍中文就是为了方便观看,这根本不是硬伤,这明明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嘛。
其实新旧两版的亮剑中,导演的刻画人物的方法都不一样,水平也有高有低,咱们挑出亮剑中非常经典的一段戏来对比一下就清楚了,就是和尚被杀,李云龙收拾行李时下意识喊和尚帮忙拿东西的那段。
老版中:
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
还是特写镜头在这种情境下,特写镜头是最能体现人物情感的,能让观众一下就感受到李云龙当时的那种战友死去的悲伤心情,在特写镜头下通过演员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动交代人物情感,而没有过多的语言,这就是让观众自己去体会,没有人去催你的泪。
新版中:
上来是中景镜头
还是中景镜头
竟然拉了个远景
切回中景
还是中景
慢慢上摇到和尚用过的枪的一个特写镜头,算是睹物思人新版中一直在用中景,还切了个远景,就是不用最能让观众直接感受到演员情感的特写镜头。
这几个中景镜头强调的是环境的变化,而不能让观众最直观感受到演员的心情,导演是想让观众感受到和尚死后物是人非的那种感觉,是站在第三人称的视角上感受,但这远没有面对面般站在第二人称甚至是第一人称的视角上那种情感上的强烈的冲击。
没想到这女导演倒还不如老版中那两个男导演感情细腻,这是导演水平的差距。
同时这也是新版中比较通病的一点,就是导演总是推着观众去感受。
我认为情感这方面还是由观众自己去感悟就好,不需要别人去帮你,但这也是时下观众越来越懒什么都要靠喂的一种体现。
总的来说,老版亮剑是很伟大的一部电视剧,但新亮剑也是一部在当下国产抗战剧环境下非常优秀的电视剧,只是这优秀和伟大之间,也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主人公太假,装腔作势;对手好像很强的样子,但一个魏和尚就可以干掉特种兵的一二十人;魏和尚出招前全是慢镜头,还有老虎的叫声。
真是服了导演
没有老版好看😖
看了一点点,原创不好吗,为什么要翻新?
还可以!挺好的!
因为有了《亮剑》的珠玉在前,这版亮剑总让我容易做比较。黄志忠是有演技的演员,只是在他身上少了混不吝的匪气,气质不符就容易让人出戏。
山寨翻拍 不好看……
亮贱
李幼斌的泥腿子德性,黄志忠学不来,他演国军还凑合;任泉演的赵刚简直是糟蹋这个角色,典型的富二代公子哥参军装大个儿去了
有基片之嫌疑!
李云龙的精气神表达的非常到位,楚云飞也毫不逊色,感受到了优秀的二人,相互欣赏,因为信仰不同,无奈成为对手的复杂感觉。
其实挺好的
模仿。但是更贴近原著。
和老版的亮剑没法比
很难得不是简单的翻拍,比起老版增加了许多原著内容使作品更有深度,可惜服化等方面配不上这么好的演员和剧本
假,但全一些
三星黄志忠……
新版气质和话语与老版相比不太足,狭路相逢勇者胜,不亮剑,敌人就不知道你的厉害;首届将领对于手下人员的思想文化建设很重要,将影响战士的一生。你猪鼻子插大葱,装什么象啊,猪八戒带眼睛充什么大学生啊
我看过他的报道,他也不想再演李云龙,但耐不住钱多啊。
真心不错
看了前半部分,感觉做工粗糙的原作并未被超越。
总体感觉还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