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混凝土乌托邦

콘크리트 유토피아,水泥乌托邦(台),乌托邦浩劫(港),Concrete Utopia

主演:李炳宪,朴叙俊,朴宝英,金善映,朴持厚,罗哲,金度允,南镇福,金学善,朴周勇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3

《混凝土乌托邦》剧照

混凝土乌托邦 剧照 NO.1混凝土乌托邦 剧照 NO.2混凝土乌托邦 剧照 NO.3混凝土乌托邦 剧照 NO.4混凝土乌托邦 剧照 NO.5混凝土乌托邦 剧照 NO.6混凝土乌托邦 剧照 NO.13混凝土乌托邦 剧照 NO.14混凝土乌托邦 剧照 NO.15混凝土乌托邦 剧照 NO.16混凝土乌托邦 剧照 NO.17混凝土乌托邦 剧照 NO.18混凝土乌托邦 剧照 NO.19混凝土乌托邦 剧照 NO.20

《混凝土乌托邦》剧情介绍

混凝土乌托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以被大地震摧毁的废墟城市"首尔"为背景,灾难席卷了整个世界,首尔一夜之间化为废墟,一切都倒塌了,唯有“皇宫公寓”完好无损。外部幸存者们开始纷纷涌入唯一一座未倒塌的公寓,公寓内部的住户们因此感受到威胁,他们为了利己生存而成为一体,以投票选出的临时居民代表金煐卓(李秉宪 饰)为中心,制定了一套皇宫公寓的新规则,同时彻底阻止外来者进入公寓。正因如此,与地狱般的外界不同,乌托邦式的皇宫公寓对居住者来说极为安全和稳定。然而,在无尽的生存危机中,这看似宁静的乌托邦世界,正在由内而外的瓦解中,人性的冲突在他们之间持续展开,不论是谁,都必须遵守幸存者的生存规则,否则离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基隆剩女小爱混混教授甘草披萨末路狂奔飙舞追梦爱的小历史最长的一码公主驾到合租屋的恋人神树之叶飞侠小白龙血色誓言宰相小甘罗双魂至尊对决灯下不黑之铜山往事在世界的尽头彼得罗夫的流感黄飞鸿之狮魂觉醒零一Others假面骑士灭亡迅雷真救世主传说北斗神拳尤莉亚传狼毒花圣域第二季蓝色生死恋凤凰箫倒影鬼宫死亡天使砂糖的幸福生活

《混凝土乌托邦》长篇影评

 1 ) 对支持圣母女主的圣母们的独家影评

1.色调通篇过暗,无法显现细节信息,看得相当辛苦,最近观影的大致都有这个问题;2.故事安排的女主角不立体但是却安排了重度人性光辉,末日环境呢,这是不符合逻辑的一个角色;3.先不说政府组织,世界组织全军覆没了吗?

没人愿意积极求助,哪怕听听广播也好啊,就比行尸走肉都要丧啊这帮人,无语;4.小场景调度,只是群演多,但说到底是限定范围的拍摄组,说花了200亿,就很……;5.男主每次都在重要关头捍卫了团队的利益,杠精们当然可以杠,但无论你我,关键时刻都未必能做这个领头羊,所以男主是有人性弧光的,很隐蔽而已。

本不怎么写影评,但是在看了一些捍卫圣母的评论婊就觉得,一旦发生这些事,他们(她们)就是那个天天圣母可是又要占用资源的人,觉得有必要让这类人现形。

22世纪了,大家都厌恶了看你们那副既要又要的嘴脸

 2 ) 爱吾邻,因为我们都是一样的

一部非常有力量的片子,有点亚洲版《动物庄园》的意味。

韩国人在批判人性和社会性上,常常非常直接,叫我们猛然一看,不免会生出太过犀利的感觉,大概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同宗同源的缘故吧,在他们的这些揭露里,充满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这个故事里触及了很多面,其中最主要的框架就是:毁灭,势必是内耗的最终结果。

影片中的事情之所以能够发生,取决于一个共同的认定,那就是“外面”的世界是不可重建、无法修复与再生了的。

而这种绝对匮乏和完全封闭的认知,除了因为被愚弄,进而被制造成无能无知外,在真实世界中,是永远不可能存在的。

然而,一旦当我们放弃了发现和创造,那下一步就只能陷入步步防守,自我PUA和不断“内卷”之中了。

在影片中,还有着一缕不太明显的女权态度,作为全片唯一头脑清醒的角色,女主人公亲自带来了这个畸形集体的灭亡。

当她在影片最后问道:“我就可以这样活着吗”的时候,她实际在反问的,是一种处境,那就是在被赋予了权利才能生存的组织中,被人们遗忘了的那种天然的处境: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拥有可以活着的权利,无需争抢,亦无需证明。

作为亚洲集体文化形态的激烈放大,这个“幸存”下来的水泥乌托邦,向我们展现了人们在“匮乏”想象中的生存之道,智力和创造力都被用在了服从权威和彼此倾轧上,充斥其中的只有恶心的虚伪、狐假虎威的虚弱和真正的邪恶。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这样容不得真善美存在的集体,就形如宣判了癌症的组织一样。

以及,蟑螂(虫子)这个意向,在韩国探讨自身文化的作品里频频出现,比如前几年拿了奥斯卡的《寄生虫》,比如《雪国列车》里所有人的以蟑螂为食,颇有种过于悲观,但又谦卑和极大悲悯的感觉。

而此时此刻,我们中国在文化和民族情绪上,就有着与本片相似的“封闭”感,不由得,不让人感到危机……

 3 ) 简化版《寄生虫》,社会学“生存游戏”

《混凝土乌托邦》就是一部简化版的《寄生虫》,社会学意义上的“生存游戏”。

但是它很显然比不上《寄生虫》的感染力,因为它太多的指代,而太少的故事。

因为一场灾难(地震?

),某地区只剩下一座孤岛般的建筑,然后这个建筑成为了幸存者们的“乌托邦”。

在快速完成几项外来冲突之后(黑市、蟑螂、失火),进入了民主决策阶段。

首先选举出了一位木讷寡言又缺乏主见的首领,做了些毫无意义的交谈,然后很快开展第一项行动:驱逐外来者(也被称作蟑螂),也就是那些没有房屋产权的租客或者访客。

这一项行动直接引发民众暴动,外来者与护卫队打成一团。

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民众战争,驱逐行动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木讷首领展示出刚强的执行力。

接下来是规则制订。

包括宣布居民公约,禁止出入,多劳多得;成立反恐部门、补给部门、维修部门、医疗部门、清洁部门,看上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如此美好。

首领与一群男丁组成武装部队,开始外出四处觅食,包括捡拾废墟里留存的食物,抢夺超市里的存货,与其他幸存者队伍武力冲突。

因为首领的强力领导,本部落获得了空前的物资繁荣。

可是,繁荣表象下,潜藏着不安的因子。

部落的暴力行径遭到反噬;有妇女和幼童从暗道回归,被几户人家收留。

最关键的,还有首领隐藏的阴暗过往。

就在男主成功发现一间库存丰富的超市同时,女友也发现了首领的杀人秘密。

电影冲突开始趋近高潮。

最终,被质疑的首领、闯入的外来者和部落居民展开了激烈混战,年轻情侣却在混乱中悄然离开,像一滴水那样,落进浩瀚而悄然的流浪者当中。

全片看下来,是一个还算完整的套路电影。

其中自然有些讽喻和指代,比如对飚高的房价的指责,对各种高息贷款的呈现,对公寓内外居民对立的展示。

放在精彩的韩片当中,自然算不上什么亮眼之作。

而且因为多指代、少故事,加上主题也相对浅薄老套,并无太多的新意和深度,聊可一看。

 4 ) 续集

这个电影有个续集。

女主和同伴们努力的活着。

努力觅食,总是食不饱腹。

有次饿晕了,被几个歹徒轮了。

也不知道是谁。

后来,为了吃饭,色诱了几个蟑螂。

后来,争抢东西,失手砍死了几个女娃娃。

后来,女主由柔弱变坚强,历经艰辛,翻山越岭,终于来到圣地,就是人称世外桃源的一栋公寓。

从此,女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5 ) 你会誓死捍卫小区吗?

他是一个身份造假,真实身份甚至是一个敌对阵营的家伙他是一个道德水准极差,为了利益可以毫无底线的怪物他是一个擅长使用暴力、擅长用洗脑手段来控制群体的阴谋家

《混凝土乌托邦》里一张看似甜蜜的全家福令人不安的是,当我们面对资源极端紧缺的环境,好像真的会接受一个这样的领导。

或者说,我们真的会像剧情上说的一样,选择一个这样的人领导我们。

因为我们手段不够狠毒。

我们不敢挺身而出。

我们会被道德、善良束缚。

我们没法面对公众去很好地表演一个强者的形象。

这都是韩国电影《混凝土乌托邦》提出的问题。

这些问题今天还在深刻影响着每个人。

这个电影还提出了这样几个更贴近当下的问题。

当整个城市轰然倒下,只有你家的大楼安全无忧。

但是小区资源有限,你会和隔壁小区的人一起分享共渡难关吗?

你会赞成用资源换取和平,还是形成小区攻守同盟拒绝一切外部求助吗?

《混凝土乌托邦》就是这样一部极具社会寓言感的韩国科幻电影。

钢筋混凝土的首尔突然轰然倒下。

变成了一个废墟中的新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阶级分化、社会不公和人性挣扎都被夸张地放大,还矗立着的小区,从小中产阶层一跃变成了人间天堂。

隔壁那些富贵小区,社会顶层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这种对立很有意思的放大了当下现实,虽然住在一个城市,高档小区之外境遇被这个寓意无情的放大了。

电影非常准确的描述了,买房定阶层、买房定终身的当下现状。

电影主要展示了两个主要的矛盾冲突:一是主人公们对乌托邦世界不公的反抗,二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身的人性挣扎和分化。

这些矛盾冲突在电影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冲突强劲的剧情。

看起来视觉特效和美术效果上也做得非常出色。

电影中的场景设计、服装设计和视觉效果等都为这个未来世界提供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一个由混凝土构成的废墟世界看着既科幻,又现实感极强。

但奇怪的是,虽然在豆瓣有7千人观看,但只有6.3的评分。

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电影给了上述思考,但是没有超出以往的窠臼。

就是在极端环境里,塑造了一个让人比较眼熟的反派。

一个传统的反派,利用群体的恐惧,还有对他暴力组织能力的依赖,邪恶的发展,最终崩盘。

这个在很多影视剧其实都有。

近的有美剧《行尸走肉》远的有诺贝尔文学《蝇王》。

要集体利益牺牲个人道德吗?

要集体利益就要对抗一切外部求助者吗?

这些继续的思考是缺失的。

又按照常规,塑造了一个不那么可信的女主,她按照常规的善良态度,玉石俱焚的姿态,按照剧情套路反对这个反派。

反复地追问男主,你不是那样的男人!

太脸谱化,说教的感觉就出来。

所以我觉得如果拍成剧版。

可以做这样的处理。

还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设定:首尔遭遇未知灾难,城市毁灭性地变成废墟。

幸存者聚集在一栋坚固的大楼内——这栋大楼就是《混凝土乌托邦》。

大楼的原居民,现在成了一个封闭的社群,他们有食物、水和电力,生活相对稳定。

与此同时,大楼外的幸存者日渐增多,但资源却愈发稀缺。

大楼内的居民开始出现分裂。

一部分人主张开放大楼,让外界的人进来;另一部分人则坚决反对,认为这将威胁到他们自己的安全和稀缺资源。

新的剧情是这样的:

为了解决资源问题,大楼的领导者提出一个方案:允许外来居住者进入大楼,但必须外出获取物资,并在成功归来后得到在大楼的居住权。

这些外来居住者组成了一股“外援队”。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援队不仅在数量上壮大,而且开始与其他幸存者群体建立联系。

他们取得了更多的物资,并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力量。

外援队内部也开始有人提出,为什么要受大楼居民的摆布?

为什么不建立自己的社群?

大楼内部的两股力量逐渐对立,而外援队也变得愈发强大和独立。

观众开始感到,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即将暴发。

而这场战争的双方都有各自成立的理由和道德观念,使得观众对未来的期待、悬念和情感代入都变得非常复杂。

把善恶放在一个更极端的情景里去交锋。

我倒要看看,邪恶的人会不会考虑更多理性收益,而一味主张和平的人会不会异化。

这种变化就是去脸谱去说教的剧情解决办法,也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新鲜感。

总之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李秉宪的表演,一个复杂的二乎乎,濒临绝望中年的二次灵魂转化,很值得一看。

先写到这。

 6 ) 李秉宪、朴叙俊、朴宝英《混凝土乌托邦》的镜头语言与幻象隐喻

(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混凝土乌托邦》(又译《乌托邦浩劫》)改编自韩国人气网漫《愉快的被孤立》Part2《愉快的邻居》。

故事以灾难后变为一片废墟的首尔城市为背景,讲述唯一没有倒塌的“皇宫公寓”大楼中的住户们,与来公寓避难的外来者之间的人性斗争,是一部聚焦人性善恶与阶级矛盾的黑色科幻电影。

此片将代表韩国电影角逐明年的奥斯卡。

8月我偶然在香港的电影院里看了这部电影,两个多小时期间连一次手机也没看过,完全专注地投入了电影。

可能是有影院大银幕视听效果加持,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完成度非常高,我很喜欢!

导演的镜头语言十分有巧思,故事内核则是类似《寄生虫》那类讲人性和阶级的,是韩国电影最擅长的类型,节奏把握得也很精准、点题也够直白明晰,最出彩的部分是主人公亦正亦邪的形象在李秉宪如有神助的演技下散发出人性的幽光。

那时就想着等出了资源一定要写影评,主要是镜头语言需要配图,终于等到最近这部出来了,豆瓣评分也很开分——6.4,看到吓了一跳,然后翻了翻评论都在说女主圣母······好吧,我仿佛和大家看了不同的电影但是不管评分,我还是决定按计划写影评来好好夸夸这部电影的闪光点,尤其是导演的镜头语言,有几个场景实在是很有味道。

(以下分析含有剧透,介意的话建议可以先去看电影)

金永卓作为皇宫公寓“代表”逐渐如鱼得水,不仅展现出领导能力、还深得民心,在他的带领下赶走了外来者,也寻找到了更多的补给品,住户们迎来了欢聚的场景,代表开始热唱。

画面一改冰冷的灰黑色调,呈现出温馨的暖黄色。

然而镜头一转,回溯到他第一次来皇宫公寓,我们发现,代表是冒牌的金永卓,他是来找金永卓讨债的,结果愤怒之下残忍地杀了金永卓,杀人后他瘫坐在真正的金永卓家中,这一段的暖光色调更像是一种末日余晖。

同样的色调衔接了两个截然相反情绪的场景——狂欢与杀人,利用颠倒蒙太奇的手法,给人反转与冲击感,也让冒牌金永卓热唱的场景变得更加具有讽刺意味。

“杀人回忆”结束后再转回热唱的代表的脸,一个拉镜头,从脸部特写逐渐拉远,歌词“空无一人的、你冷清的公寓”相呼应,镜头拉远使人物处于孤立状态,背景中大家都在欢乐地跳舞,而他的表情透出悲凉,氛围由热变冷、由温馨欢乐变得阴森可怖。

接着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大家跳舞的影子映在公寓墙面上。

影子本身就有着幻象、非实质的含义在,加上前面刚回忆了代表杀人,簇拥着代表舞蹈的人们,给人一种群魔乱舞的恐怖感。

在大远景镜头下,钢筋混凝土废墟中小小的橙黄色火光,正是住户们的乌托邦。

我认为这一幕正是本片的精髓——混凝土乌托邦的幻象隐喻。

另外一个很喜欢的镜头是代表让民成带队搜查窝藏外来者的家,他们把外来者叫做“蟑螂”,民成负责把窝藏“蟑螂”清除完毕后在那家大门涂上红色油漆。

这个镜头妙在红色油漆刷过门上的猫眼,就像一只正在流血的眼睛。

油漆流下来的画面,与代表的脸叠化,则是杀人凶手的隐喻。

代表虽然没有下令直接杀掉帮助外来者的住户,也没有把外来者抓来杀掉,但是这种涂红油漆做记号示众,属于严重侮辱他人尊严的行为,与杀人无异。

而他也确实把人逼到跳楼了。

就算是末日,人也有该守住的良知和道德底线。

从这个意义上,女主明华一直都态度明确,她善良、是非分明、同理心强、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说话,而且职业是护士自然地把救人摆在首位(不知怎么就被骂圣母了······)所以最后活下来,也会继续活下去的人是她,明华身上所代表的那些善意、美好的品质,是电影留下的希望之光——劫后余生,太阳重新升起来,如果能活着,就那样,活下去。

最后收留明华的“颠倒屋”设计也很有趣,即使不像皇宫公寓一样矗立着,即使在倒塌的房子里一样能够生活,如果人们足够乐观,还能向新住客炫耀一句“顶高不错吧”。

不必去追求或维护所谓的乌托邦,乌托邦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有时越是维护,倒塌的时候可能越是惨烈。

电影的结局我也很喜欢,当外面的人问起从皇宫公寓出逃的明华,传闻皇宫公寓会吃人是真的吗?

明华回答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

吃人当然是假的,“吃人”却是真的。

“吃人”是一群普通人生活的世界也很常见的事,因为是普通人。

电影很聪明的一点是没有把人物描写得很极端,却在一群普通人中描绘了极端的人性。

什么是很极端的人物呢?

例如一个十恶不赦的反派坏蛋、反社会人格连环杀人魔,这里没有这种人。

当然,代表杀了人,藏尸并取代了金永卓,这是这个人物的黑暗面,但不可否认他为了皇宫公寓的住户们做出了贡献,一开始英勇灭火、后面带领大家外出觅食。

正是这些多面的、复杂的东西让这个人物更具悲剧性了——他才是真正的“蟑螂”,可是他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公寓住户。

他拼劲全力为了守护这个根本不属于他的公寓。

最后,他死也要死在他自认为的家里。

外来者把公寓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并死在了里面;而原本的住户民成却逃离了自己家,最终死在了外面。

两人的死也是一组讽刺的对照。

想起两人关于家庭的对话,不忍唏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真正的乌托邦般的理想境地啊。

在末日背景下这番言论更显讽刺了。

最后,让我们重新再看一次电影的开头吧!

“我化为一个小点,站在巨大的混凝土结构公寓群众,骤然感到孤独。

公寓理应是便利的健康生活安乐窝,因而能让我们把一切都交付于它······”

如果说公寓是寄托着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乌托邦,那只是一种幻象,会随着一场地震,不,会随着任何一场灾难而在顷刻之间倒塌的。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主旨最终指向的是,人们真正该守护的并不是这个充满了幻象隐喻的混凝土乌托邦,而是善意、良知、爱、希望······没错,就是那些看起来没用的、被轻视的东西,却是坚固的、不会倒塌的,支撑着人们在这个愈发糟糕的世界中活下去的根基。

—END—

霧風誌

 7 ) 灾难面前他人即地狱

近几年来较为少见的灾难题材电影,朴叙俊和朴宝英真的是好搭,朴宝英的气质太温柔了,适合这类角色。

灾难后唯一一栋幸存的公寓,变成了媲美天堂的地方,生存面前能把人性表露的更真实,真的很可怕!

公寓的业主为了自己活下去,将公寓当成了皇宫,自己是皇亲贵族,外面的人都是平民,不能与自己共享资源,视生命如草芥、争夺资源,自己还在里面摆宴席唱歌,宛如天上人间。

李秉宪这个角色太可怕了,逆境面前还有着称王之心,杀了房屋主人后冒充他和业主们一起生活,最后被揭穿后恼羞成怒把邻居小姑娘推下深渊。

 8 ) 畸形的末日主题电影

末日主题+韩国人=畸形乌托邦电影,主创者和演绎者均没想清楚末日生存的真谛。

在这种特殊设定下,影片着重表现的善良实际上就是无用的圣母婊,试图解释的人性只不过让自己丧命的根由,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遇到相类似的情况:你会不会因为居住权而驱赶外来者?

一开始不赞同驱赶外人的女主为什么对真相有偏执?

生存重要?

还是人性重要?

害死自己亲人的,是追求的道理,还是自己?

这些问题,电影提出来了,但讲错了。

影片最无趣的地方在于:灾难来袭,丝毫没想过远离城市坍塌危险、探究灾难原因和寻找无灾地区,而只想着在废墟里苟活,并且丝毫没想过政府这种更高层面组织的讯息,这难道是韩国人的性格?

 9 ) 商业电影教科书一般的存在

商业电影教科书一般的存在。

对人性的洞察,人们普遍是肤浅而非理性的,这是客观规律。

而大数据告诉编剧,世上有接近50%的观众讨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小确幸、小清新,同时50%的观众同情那些为了生存而成为“蟑螂”的人,此外有60%的观众讨厌大难临头高谈阔论的道德婊和不劳而获的心机婊,以及接近100%的观众迫切想把那些置众人于险境的圣母婊留在险境。

更令人惊叹的是,有接近80%的观众同情那些挺身而出为众人抱薪的罪犯。

而这部电影把众婊找齐了,揉成一个末日乌托邦,有猜忌有谎言,有厮杀有合作,有背叛当然也有爱与忠诚……这是套路的力量,强攻一个个心理堡垒,把观众变成智商与情商双低的疯子。

但观众终究不是傻子,回味伴随着理性回归,终会从泥沼中艰难爬出,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也才发现真善美才是电影真正希望人们找寻到的东西。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10 ) 《混凝土乌托邦》:高楼崩塌的瞬间也意味着人性崩塌的开始。灾难之下,如何活着才算正确?导演的镜头语言与隐喻你看懂多少?

作为角逐奧斯卡最佳国际电影的韩国代表电影《混凝土乌托邦》仍然是一部聚焦人性善恶与阶级矛盾的黑色科幻电影。

剧情设定一场末日到来,所有公寓全部倒塌,而幸存唯一公寓“皇宫公寓”,突然成了幸存者“活”下来的地方。

当然,因为长期公寓价位和居住者身份的差异,邻里一向高人一等的居民,沦落到“皇宫公寓”求住。

高楼的崩塌也意味着人性崩塌的开始,末日前的敌视,与末日后无法“同居”一个屋檐下,只好驱逐外来者,并开始建立起自己家园的“乌托邦”自求自存。

但人性的复杂,始终在对错争议上有自己的立场,所有的居民最终还是被逼面对分裂的现实。

这样的剧情很有探索性,导演的镜头语言也很有巧思,故事内核类似《寄生虫》揭露人性与阶级,是韩国电影最擅长的类型,节奏把握得也很精准、点题也够直白明晰,最出彩的部分是主人公亦正亦邪的形象在李秉宪如有神助的演技下散发出人性的幽光。

灾难下人类为了生存,可以走到什么程度?

几个场景的镜头语言也很有味道。

金永卓作为皇宫公寓“代表”一路逆袭,不仅有领导能力、还有危机处理能力,在他的带领下赶走了外来者,也寻找到了更多的补给品,住户们迎来了欢聚的场景,代表开始热唱。

当享受过权力的滋味,他已经不再纯粹。

画面一改冰冷的灰黑色调,呈现出温馨的暖黄色。

然而镜头一转,回溯到他第一次来皇宫公寓,我们发现,代表是冒牌的金永卓,他是来找金永卓讨债的,结果愤怒之下残忍地杀了金永卓,杀人后他瘫坐在真正的金永卓家中,这一段的暖光色调更像是一种末日余晖。

狂欢与杀人,利用颠倒蒙太奇的手法,给人反转与冲击感,也让冒牌金永卓热唱的场景变得更加具有讽刺意味。

“杀人回忆”结束后再转回独自歌唱代表的脸,当镜头从脸部特写逐渐拉远,歌词从脸部特写逐镜头渐拉远,遥相呼应,镜头拉远使人物处于孤立状态,背景中大家都在欢乐地跳舞,而他的表情透出悲凉,氛围由热变冷、由温馨欢乐变得阴森可怖。

接着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大家跳舞的影子映在公寓墙面上。

影子本身就有着幻象、非实质的含义在,加上前面刚回忆了代表杀人,簇拥着代表舞蹈的人们,给人一种群魔乱舞的恐怖感。

在大远景镜头下,钢筋混凝土废墟中小小的橙黄色火光,正是住户们的乌托邦。

我认为这一幕正是本片的精髓——混凝土乌托邦的幻象隐喻。

另外一个很喜欢的镜头是代表让民成带队搜查窝藏外来者的家,他们把外来者叫做“蟑螂”,民成负责把窝藏“蟑螂”清除完毕后在那家大门涂上红色油漆。

这个镜头妙在红色油漆刷过门上的猫眼,就像一只正在流血的眼睛。

油漆流下来的画面,与代表的脸叠化,则是杀人凶手的隐喻。

代表虽然没有下令直接杀掉帮助外来者的住户,也没有把外来者抓来杀掉,但是这种涂红油漆做记号示众,属于严重侮辱他人尊严的行为,与杀人无异。

灾难电影总有一个结论:到底谁该活下来?

就算是末日,人也有该守住的良知和道德底线。

像女主角最后问的:怎样活着才是正确?

从这个意义上,女主明华一直都态度明确,她善良、是非分明、同理心强、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说话,而且职业是护士自然地把救人摆在首位,明华身上所代表的那些善意、美好的品质,是电影留下的希望之光——劫后余生,太阳重新升起来,如果能活着,就那样,活下去。

只要你还活着,其他东西都不重要,包括身份、地位、金钱、爱情、家人、朋友等,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了。

最后收留明华的“颠倒屋”设计也很有趣,即使不像皇宫公寓一样矗立着,即使在倒塌的房子里一样能够生活,如果人们足够乐观,还能向新住客炫耀一句“顶高不错吧”。

不必去追求或维护所谓的乌托邦,乌托邦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有时越是维护,倒塌的时候可能越是惨烈。

电影的结局我也很喜欢,当外面的人问起从皇宫公寓出逃的明华,传闻皇宫公寓会吃人是真的吗?

明华回答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

吃人当然是假的,“吃人”却是真的。

“吃人”是一群普通人生活的世界也很常见的事,因为是普通人。

电影很聪明的一点是没有把人物描写得很极端,却在一群普通人中描绘了极端的人性。

当然,代表杀了人,藏尸并取代了金永卓,这是这个人物的黑暗面,但不可否认他为了皇宫公寓的住户们做出了贡献,一开始英勇灭火、后面带领大家外出觅食。

正是这些多面的、复杂的东西让这个人物更具悲剧性了——他才是真正的“蟑螂”,可是他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公寓住户。

他拼劲全力为了守护这个根本不属于他的公寓。

最后,他死也要死在他自认为的家里。

外来者把公寓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并死在了里面;而原本的住户民成却逃离了自己家,最终死在了外面。

两人的死也是一组讽刺的对照。

想起两人关于家庭的对话,不忍唏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真正的乌托邦般的理想境地啊。

在末日背景下这番言论更显讽刺了。

末日当前,确实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谁能幸运活下来而已!

灾难当前,你要选择理性地去死,还是悲观地活着?

为保人而杀人,是不是也是道德上的失误?

老年妇女小孩,是不是在灾难时受到特别保护?

到底怎样做才算正确?

人性与道德应该如何争辩?

最后,让我们重新再看一次电影的开头吧!

“我化为一个小点,站在巨大的混凝土结构公寓群众,骤然感到孤独。

公寓理应是便利的健康生活安乐窝,因而能让我们把一切都交托于它。

如果说公寓是寄托着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乌托邦,那只是一种幻象,会随着一场地震,不,会随着任何一场灾难而在顷刻之间倒塌的。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主旨最终指向的是,人们真正该守护的并不是这个充满了幻象隐喻的混凝土乌托邦,而是善意、良知、爱、希望等等。

就是那些看起来没用的、被忽略的东西,才是坚固的、不会倒塌的,支撑着人们在这个愈发糟糕的世界中活下去的根基。

《混凝土乌托邦》短评

朴叙俊演得很好,故事情节相对俗套,不过剪辑不错,电影后期紧张感营造得很好

6分钟前
  • SpyLiu
  • 还行

韩式咆哮演技集大成之作

11分钟前
  • 可达鸭笑而不语
  • 较差

三星半,典型韩式叙事,但是不如《寄生虫》押对宝。哪是拍什么科幻末世,这根本就是一个《浪潮》式独裁如何形成的哲学课。从体面地在末世里民主选举,到运动对抗体罚刷红,体系让所有人免责而妄为,权力让少数人狂妄而疯癫。殉道者,救赎者,投机者,氓众者,窃位者。。。。所有人都可以找到标签。

12分钟前
  • 万事屋猫提督
  • 推荐

李秉宪的演技就像他的角色定位一样:方圆十里没有一个能打的…..

14分钟前
  • ABIGAIL
  • 还行

电影本身有诸多技术和假定性等基础问题,不过这片必须得看后浪站的一众解说视频加老钟弹幕才完整,可想在鲤鱼跃龙门转头就吃同类才能活的社会里,这片就是未来的真实寓言。

17分钟前
  • 给艾德林的诗
  • 很差

末日世界觀建構階級秩序的題材已不新穎,題材想到末日列車、屍速列車,片中台詞對階級的比喻直覺想到寄生上流,全片僅聚焦於一棟社區公寓,地震浩劫摧毀南韓半島,一磚一瓦全倒塌,整個首爾猶如斷垣殘壁般觸目驚心,唯一沒倒塌的公寓大樓成了末世後僅存的烏托邦。為了守護公寓開始建立秩序、集權管理,工作效能劃分階級,糧食緊缺便開始弱肉強食,在末日世界觀中透過一棟社區公寓大玩階級劃分與人性善惡,李秉憲的角色極為關鍵,在建立起的階級制度中當領袖,可卻不是本社區之人,真相被揭發之時剛好是社區外之蟑螂群體反攻,攻陷這看似美好的烏托邦文明之時。朴敘俊和朴寶瑛也各司其職演好了各自的角色,在末世中見人性,生存遠比道德偽善更為重要,人吃人的場面觸目驚心,韓國人駕馭人性醜惡的末世生存題材太了得,200億投資沒有浪費該題材之改編。

20分钟前
  • Puff
  • 推荐

末日的设定并不新鲜,比起灾难片,其实更像是一部寓言故事,在无政府状态下,对于秩序的重建,以及权力的腐化,人性的自私与丑恶都通过一座仅存大厦里的人来展现,同时也再次印证了战争也总是资源与利益的不对等所引起的,大厦也总是从内部开始崩塌的;导演的整体的执行上非常韩影,但无论是节奏还是影像上都过于中规中矩,没有惊喜,全片就是靠李秉宪的碾压式演技支撑起来。7.2

25分钟前
  • oozy
  • 还行

末日求生准则:1、争取第一批死。2、远离人类,不要同情任何人。3、有幸遇到心软的好心人,赖上他们,讹上他们,吃掉他们。4、全靠自救,不要指望官方救援

27分钟前
  • 早日退休瑾朵朵
  • 还行

回来以后第一部电影,本来想在韩国大荧幕看的。很棒。

31分钟前
  • 再见蜂鸟
  • 推荐

满屏的工具人

36分钟前
  • 衫弃
  • 较差

人性是最不值得考验的,当自己真的面临到末世那天也许也很难做出正确的抉择,只希望永远不要有那天的到来吧。

38分钟前
  • pinkmark
  • 推荐

看到十几分钟小情侣圣母表现,实在看不下去了。2023年了还能写出这么脑残圣母的剧情,对不起了崔大叔,再下坚持不到你出场了

43分钟前
  • 火龙果之王
  • 很差

难评

45分钟前
  • 一口一个小饼干
  • 较差

沙发底的桃罐头引来蟑螂,废墟上的流浪者状似蟑螂,自己也不过是剥夺别人身份的蟑螂。决定外来者命运的是棋子,塞进原住民嘴里的是棋子,自己也不过是任由别人摆布的棋子。人类设计公寓满足美好生活之需,死神留下公寓满足窥视人性之癖。是善良撑起幻想中的美好乌托邦,有人跳楼试图唤醒未泯灭的人性,有楼侧翻用挑高供幸存人类栖居。

47分钟前
  • 跨越千年的爱恋
  • 力荐

废土末日寓言,灾难无政府状态下的小品文,一群人怎么分崩离析的活下去,需要救世主和信众,需要阶级和服从,需要欺骗和谎言,需要背叛和同盟……

48分钟前
  • 杨三疯
  • 还行

与其在意电影里灾难的可能性,不如看电影内核给出的问题:正义/良知跟生存到底哪个更重要,跟洞穴奇案一样难解。电影肯定是鞭笞人性的自私,还有一点政治影射,既极端环境良知的退让往往会制造极权的后果。比较争议的是女主在生存首要上的良知疑虑而导致公寓自内部矛盾而被外部攻破。我认为良知是有条件跟环境限度的,叫花子的慈悲只能喂养一条狗,辛德勒或者能救几千个犹太人,耶稣说施舍二个钱币的寡妇比你们所有人都奉献得多。当环境维系不了良知的时候,再坚持良知是愚蠢吗?为了生存去剥夺他人是真理的堕落吗?我认为是存在商榷与坚持的。女主虽然有为了正义去揭发“代表”的行为,但却没有为了公寓去实现正义的计划。所以电影结果并不重要,在我看来她被吃掉跟她被其他乌托邦收留都是一样的,是电影所给的不完整。剩下的是每个人自己的答案。

50分钟前
  • 天外飞青
  • 力荐

今年韩影整体水平都非常一般 本来以为这部奥斯卡选送片要能打一点…是我高看了

54分钟前
  • Dublin苍穹下
  • 还行

韩国经典灾后末世片。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越看越觉得该死死该杀杀。影片的设计其实很有趣,一面,实现了短暂性的共产之后,外来的人打破了虚假的和谐;另一面出征的小分队,因真的杀了人而瓦解,且不论愧疚感。结局也有点意思,放在2023年,无论深度还是震撼程度都不够。

58分钟前
  • 一只特特呦
  • 还行

把The Moon的特效团队(or资金)换给本片就完美了,危楼愚夫+地心毁灭+移动迷宫,相比科幻片其实更贴近现实主义,本身这种极端环境下建立新秩序的叙事不算新颖,但确实是韩国人得心应手的东西,剧本缺点在于事件衔接的不够顺畅,稍显断裂,但后半段很抓人,视听设计也很好,李秉宪演技新巅峰了,朴宝英也可以冲下女主or女配

1小时前
  • 崔秀彬
  • 推荐

4/8/2023 @ PREMIER ELEMENTS。其實又真係唔使拍到130min咁長 // 末世之中到底應該求生存先定緊守做人底線先 // 睇開頭又估唔到李炳憲個角色咁複雜,正所謂地獄之路往往由善意鋪成,慢慢一步一步咁成為獨裁者

1小时前
  • KL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