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四星给鼓励,但个人真实观剧体验评分是6.8-7.2之间。
追过漫画,追过动画,买过书和手办,但不喜欢给自己戴原著党帽子的猫控人一枚,从刷到真人剧预告开始就挺期待这部剧的。
因为在预告里就看到了剧组的用心。
关于剧情:★★★☆☆ 追平了已更新的剧集(写这篇剧评是1-16集),剧情改编程度大,但逻辑在线,人设完整。
目前只有员外郎自缢案有一点点原著漫画的影子,但原著里是员外郎弟弟喊冤,最终查实员外郎是自己去修屋顶破漏时意外身亡并无冤情。
剧中改成员外郎妹妹喊冤,查实确为他杀。
改编的蛮不错,最后大理寺众人给员外郎妹妹办及笄礼的时候非常催泪。
其余案子,妖猫案,龙王案,药石案,虽不是特别复杂烧脑的推理,但也做到了环环相扣,没把观众当傻子,已超出了我的预期,很期待接下来的剧集能带给我更多惊喜(当初看预告时我一度担心剧情改编会很弱智)。
关于演员:★★★★☆ 能感受到诚意满满了,选角真的很不错。
可以说是最大程度上在贴合漫画原著了。
主角团最满意的是崔倍,太合适了,绝对可以说做到了百分百还原。
其次是陈拾和阿里巴巴,保留的口音方言加分,也做到了九成的还原度(扣一成省得有人抬杠说漫画里陈拾没鼻子,hhhhh)。
王七和孙豹还原度稍微弱,王七属于是外形上不那么贴(原著漫画小身板,大眼睛,大眼袋(卧蚕?
)会扮女装,确实难找到一模一样的演员),但演出了神似的内核。
孙豹是感觉还应该再魁梧憨厚一些。
少卿李饼,人设改编程度最大,可以说和漫画原著根本不一样了。
或许是为了过审而规避了李氏郡王的设定吧,也没办法一直用cg特效做猫头猫爪造型而换了一种办法由演员来演出猫猫的感觉(但第五集昙花一现的猫头猫爪真的和漫画里一模一样),演得很灵,真的很猫。
我知道有人要说,原著里不是这样的萌猫少卿,是霸道猫总,高冷郡王,但是要怎么演?
我没法想象。
难道你们是想看那种化妖怪猫妆的男主角吗(参考86版西游记里的豹子精那样的)?
配角组邱将军,这个改编程度也很大,也和原著漫画完全不一样,就当成是同人的同人吧,演员一开始看感觉差点儿将军的霸气,但看到拉弓射箭那里时,好家伙,确实好帅!!!
(我唯一的遗憾是没有狗狗啊,那就看不到少卿炸毛的样子了吧)。
来某人,这个直接变无关紧要的龙套了是吗?
改编不得不说有点子离谱,但对我来说无所谓(毕竟这家伙的原型可不是什么好人,但我居然看见他有粉丝,救命)。
一枝花,这个是改得更癫公了啊,像个神经病(不过那段打戏绝了,好精彩)。
原创组上官檎,这角色到底有什么作用,我不得不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疑问,添加女角色为了过审需要?
有这必要吗?
漫画里有女性角色啊,郎百灵啊,太平公主啊,拿出来改编一下,也比放个原创角色进去强吧。
而且既然设定同为大理寺少卿,那不就是官阶一样么,怎么看起来就成了她管大理寺上下,李饼才管明镜堂小分队呢?
咋滴,她真的是上头有人哦(她爹是尚书)。
关于其他方面:★★★★☆ 没啥可吐槽的,特效,运镜还真的挺不错的,打戏很会拍很懂拍,含金量很高啊。
(有人说节奏慢,日常多,查案少,但我本来也没把这个剧当古风刑侦推理正剧看。
)
《大理寺少卿游》的邱庆之李饼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不只是因为邱庆之是李饼死去的白月光、李饼是邱庆之少年时的白月光,而更是因为魏哲鸣和丁禹兮两位演员的不卖CP。
我记得刚开播的时候,有刷到评论是在骂邱庆之,骂他为了向上爬不择手段、不念旧情。
的确这个邱庆之各种意义上的烦人,哪哪都有他,大理寺出事他第一个到场,给李饼找不痛快……等等。
这样的剧情基础上,二月底剧集直播时,两位演员也并没有剧透太多,这很好地保护了故事曲折性。
要不是他俩嘴硬,关于他俩的CP线早就在开播时就埋线开炒了。
很多人都是看了最后点映的六集才意识到他们对彼此的意义(包括我),可是,邱庆之已经死在李饼怀里了,剧也终了。
当邱将军飞身从黑罗刹手里就下李饼,当邱将军最后死在李饼的怀里,我才明白,邱庆之是是如此爱李饼,这种爱无关于爱情、亲情,超越了友情,近似于侠客之爱(这是我近几年看剧时,第三次感受到了侠义)。
邱庆之为了李饼,他可以连命都不要了,死就死了罢了,要是能死在李饼手里他更乐意了。
于是我不乐意了,我再回看《大理寺少卿游》,不想错过邱庆之和李饼为数不多的交集,邱庆之为李饼所在的一切像细细密密的刺在挠我,这些万分默契的相处,我甚至替他妄想一下这些交集的时间能不能再慢一点,让他们相见时间再长一点。
可是呢,这些相处的点滴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邱庆之死了,死在了李饼怀里。
剧情节奏冲突失当,台词用插科打诨代替喜剧应有的精雕细琢,大量漫画动画式的表达堆叠,想用最小成本收割漫粉的意图明显。
最反感的是硬造一个任敏的角色,把所有负面buff堆人身上,用着最不合适的妆造,助攻人兽的CP,这个团队不要太厌女。
丁禹兮需要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不要在迎合市场的流俗中迷失自我。
——————这是我曾经的短评。
由于最近遇到该剧的粉丝四处出警指责我不看到最后就不应该“乱评论”,我决定把这篇短评发到长影评,认真问一句:光线为什么让自己在别的S级剧里当主角的女演员跑去A级剧当一个主演名单都不配上的愚蠢“反面”角色,给光线小生抬轿子?
为什么这几年很多破案剧,女性都要负责充当头脑简单、屡屡坏事的角色?
是为了给予女性角色在后面几十集充分成长的空间吗?
我可真是谢谢你啊!!!
这部剧的剧情如果只围绕李饼和陈拾的故事展开,可看性其实是不错的。
但剧方偏偏要好高骛远的做群像剧,对群像人设的刻画既扁平又单调,角色风格不够鲜明独立又互动尴尬,占用时间过长,严重压缩了探案推理过程,还拖累了男主线的可看性。
根据剧中对角色人设的刻画水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档次:(1)刻画不错的角色:李饼、陈拾、崔倍;(2)刻画一般的角色:邱庆之;(3)刻画较差的角色:王七、孙豹、阿里巴巴;(4)刻画很差的角色:上官少卿。
总之,大部分的群像角色刻画都是比较失败的。
这部剧的前四集是相当难看的。
因为男主和明镜堂没有汇合,所以剧情镜头是“男主+陈拾”与“明镜堂四人组”两边切换,两条剧情线的内容完全不兼容,在编剧苍白的创作下,最后变成了四人组搞笑一段,李饼陈拾探案一段,四人组再搞笑一段,李饼陈拾再探案一段,而且四人组剧情部分实际上演绎得并不搞笑,经常是四个人站桩念台词,尤其显得这部分剧情时间冗长。
男主线推理时间太短,导致剧情实际推进容量较小,浪费时间看了一堆鸡毛蒜皮的大理寺扯皮日常,如果不是因为我太想知道男主为什么能变猫,早就弃剧了。
坚持到了第五集,男主入队了,大理寺的节奏被男主带了起来,剧情就没有前四集那样分裂无聊了。
除了男主陈拾的互动一直状态在线外,崔倍是人群中唯一一个塑造地能立得住的人设。
他很安静,静静地做笔录,静静地旁观同伴们的嬉闹,他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张口背出卷宗来,在去刑部复核卷宗时也能突然爆发,把借口缘由编排得有理有据。
除此之外,他还有衰神的buff,有时候遭遇麻烦,但也有时候能够借此来惩治对手,这也增加了这个角色的不稳定趣味性。
总之,剧中塑造的崔倍是个博学、安分、干实事、关键时候不掉链子,还能偶尔给生活带了些许波澜的人。
再说说崔倍的三个队友为什么塑造得不成功。
王七,其实他才是四人组里剧情最多的角色,但围绕他做出的那些台词延伸反而拉低了这个人设的格局。
王七是市侩,但市侩不代表缺乏正义感与责任感,但编剧偏偏要把他塑造成一个不屑办小案子的人,即便被大家告诫了,他却依然没觉得自己有错,除此之外,他对复核的案件竟然一问三不知,这根本就不是简单的畏惧权威,而是连看都不看就直接谄媚刑部了。
说到底,这是个很严重的人品问题,他心里根本就没有道德准则这一杆秤,这绝对是做判官的大忌,所以剧里其他三人埋怨王七推了小案的分歧争执这段剧情被写得草草了事,因为编剧根本就没办法深入展开,再细辩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小分队就该散伙了,编剧自然也就不敢往下写了。
王七的这些剧情应该怎么改呢?
应该写他本身知道放弃小案不对,但是为了让大家尽快转正,所以迫于形势不得不提高得分效率去抢一些大案子。
在复核刑部案件这件事情上,他应该熟悉卷宗的全部内容,但是仅凭刑部送来的卷宗并不能看出明显的问题,而且他也畏惧刑部的官威放弃了其他线索证据的核实。
如果这么改,至少能说明王七本身还是有点骨气的,只不过为了现实妥协更多罢了。
包括剧里男主一张纸就开了王七也是不合理的,没有大理寺卿,两位少卿分权而治,男主想撵走一个人是要上报等待批复的,剧里那些剧情只能说明男主有意愿想赶走王七,但那么多人竟然能把一份非官方文件当真,尤其是这么市侩爱钻空子的王七也信了,就挺搞笑的。
王七父母来这段剧情也很俗套,还逼逼叨叨那么长时间,其实对角色的刻画也没太大作用。
四人组还有一段剧情让我挺无语的,就是他们集体吐槽陈拾拖后腿。
其实就剧情看来,陈拾对案件的敏感度是很高的,四人组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自己的工作,而陈拾能够发现傻女的成人礼,以及龙王像手里拿了东西,破局能力绝对比这四个人强,而且四人组不也是卧底混入码头被识破差点沉江么,都是行动失败,谁又比谁高贵呢,怎么他们就只能看到陈拾的失败却看不见被自己搞砸的事情呢。
所以说,编剧根本就不会写群像摩擦,就非要搞点人品认知问题来“凸显”剧情的戏剧性,然后又傻兮兮地按头角色们和好了。
就现实生活里如果碰到这样三观不正的双标队友,早就迅速说拜拜,早日分道扬镳止损了吧。
然后说说孙豹,这个角色最大的问题是刻画残缺,导致角色没有存在感。
孙豹有个爱信大仙的特点,但演员和编剧都没有好好利用这一点,导致这个特点只在剧集开头有所强调,随着剧情的推进被大家逐渐遗忘。
其实哪怕演员在演绎角色的时候加个铜钱道具,群像戏里见缝插针地偶尔卜卦一下,他与其他角色的区别就出来了。
孙豹还有个特点,就是四人组里只有他是军人,所以在举手投足之间,他的站姿与气质应该与其他人有明显的区分,当然,这也需要其他演员的调整配合,以此来形成对比,可惜剧里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剧里孙豹的这个特质是靠男主的台词才帮忙立起来的。
此外,孙豹的语言风格也是与其他三人不同的,王七是讨价还价式地说得多,阿里巴巴是多说多错的异域风情,崔倍的寡言偏向于不食人间烟火的书生气,而孙豹的寡言则纯属嘴笨,想表达却无法表达得很清晰流畅。
编剧的文采是很差的,他不会活灵活现地通过语言风格、断句方式、措辞内容来区分角色们的区别,只会模式化地让阿里巴巴说错成语,让崔倍背课文,让孙豹闭嘴,让王七聒噪地废话连篇,导致孙豹在这场舌战之中最吃亏,没有台词导致群戏镜头都偏少。
接着说说阿里巴巴,这个角色除了用错成语和暗恋上官少卿,还有别的特点吗?
用错成语其实与陈拾的口音是一样的,只是个人语言习惯的问题,并不是他的性格特色,也不是他在团队合作中的分工或特长,所以他在团队中的功能定位是很含糊的,与王七的话痨过于相似,除了表达上有区别以外。
所以即便剧集过半,我也不知道他在与胡人无关的案件侦破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基本上就是个打酱油的,以及CP工具人。
但凡编剧水平高一些,就应该塑造点胡人思考角度或切入点的不同,可以把阿里巴巴塑造成纯逻辑推理,崔倍偏书本理论,王七偏圆滑平衡,孙豹偏原则规律,这样对同一个案件,大家看到的景象就各不相同,当然,就编剧目前的这个水平来看,都是天方夜谭。
然后说说上官少卿这个一无是处的角色,她是这部剧里让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存在的角色,立场分裂,态度分裂,行为矛盾,典型的为了出镜而出镜。
剧集开头,上官少卿不认真破案,光想着让陈拾背锅,后来又甩锅给王七等人,让我一度以为她就是个反面角色。
后来李饼加入大理寺,她又渐渐信任李饼了,还想说服家里人与李饼好好合作,这跳跃的脑回路真是让人无解了。
其实演员演得也不好,虽然剧本写得随意,但目前这些剧情碎片是可以依靠演员的二创连接成线的:上官少卿可以做努力破案状,但因为她的能力有限,精力也有限,所以她在大案上很难有头绪,但她又要应对邱庆之的压力,不能让大理寺的权力旁落,所以她只能先找陈拾背锅来应急,但这只是她的缓兵之计,她还是希望有人能够尽快破案的。
所以这个时候,她可以陷害陈拾,她也可以甩锅王七,但她至少也该演出相应的无可奈何与恻隐之心,至少应该让观众看出她并不想这么害人。
然后才是李饼的加入,她对李饼的能力有试探,也有考量,后来发现李饼确实是个值得托付与信赖的伙伴,所以对他的态度渐渐缓和,但是她还是放不下自己官家大小姐的身份,所以有些时候还是会表现出自己的高傲与傲娇。
不过剧里这位女主就是破罐子破摔的片段式演绎。
最后简单说说邱庆之。
能看出来这个角色还是念着与李饼之间的情分的,所以上官少卿偷放王七这事其实是在他的默许内,还有热气球那里,邱庆之本来是想射人的,看到是李饼后改变了方向射落火盆,以及抹去了李饼在现场的痕迹,也是在帮李饼。
其实这个角色还可以演绎的再深入一些,邱庆之后面与李饼的针锋相对,如果演员的演技更好一些,是可以模糊推断出他坚守立场不肯妥协的原因的,刚中带柔能暗示出立场本身的不可妥协,刚中闪避则反映出这些决策的背后另有隐情,邱庆之肯在关键时候暗帮李饼,说明他对李饼即便有恨也不会很深,终究是在惦记上多了几分。
看到30集的时候突然想到的,这部群像戏最适合这个标题了,排雷声明:本人非漫粉,但也能理解书粉心态,仅凭看剧感触评价。
以及最后4集确实很烂,感觉像是没钱了或者编剧跑路了,但没办法还是赚了我的真情实感和眼泪。
除了群像,比较独特的地方在于感情真挚朴素,猫和铲屎官,竹马和竹马,甚至死对头的惺惺相惜,也都挺好磕。
我认为是近年来少有的比较出彩的群像戏,尽管男主能力逆天,甚至会时光倒流,一人把抓捕、现勘、痕检、(血迹轨迹)搜索都包揽,但在人际交往情感上是缺失的,且遭逢人生剧变、朋友背离,逼迫一个书生公子迅速成长为隐忍少年,从无忧无虑到查明真相,甚至还要继承父志,正法度明是非。
整体剧情还算清晰明了,明线暗线也前后呼应,服化道也比较精致,除了个别假树灯光场景不太贴切比较出戏以外,还有胡姬这个演员太瘦太干瘪一点没有胡人的丰腴和风情,小邱庆之脸盘子有点大胖乎乎不像是奴籍。
1-25的案件紧凑,手法离奇,但犀利拷问了贵族对平民生命的践踏,长辈对小辈自我的掌控,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些在别的推理剧里很少看到,25-30开始进入情感剧,个别回忆镜头有些拖沓煽情,但30李饼知道明镜堂众人已知道真相时候的反应,眼眶通红强忍痛苦,可以算是全剧名场面,也可以看出丁禹兮的成长,也是李饼的成长。
这也是这部群像戏让我触动的地方,从管理者角度看,有争先恐后团结协作各有所长的群体,甚至还有个有钱王子,从打工者角度看,有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甚至还有一只猫猫,多幸福啊哈哈哈哈。
塑造角色也立体丰满,最深刻的是一枝花,表面上是个满手鲜血的杀人狂魔,但他的所作所为也在揭露真相,内心深处是否也渴望友情与理解,所以说李饼既是不幸也是幸运的,他有邱庆之也有明镜堂众人。
值得一提的是上官檎这个女性角色,虽说不是什么大女主,但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恋爱脑,就算换常服也是英姿飒爽的风格,建议任敏多接这样的角色。
还有一个是过目不忘的崔倍,太惹人怜爱了哈哈哈。
主要角色如陈拾王七阿里巴巴崔倍气质还是比较贴的,李饼不能搞福瑞也可以理解。
丘的选角,算了都把他改成男二了……陈拾傻气冒太多了……目前为止搞笑和悬疑破案结合得不太好。
开头大改,抓黑店夫妻的经过仿佛过家家,全靠李饼开挂才没有人员伤亡。
接着就是,李饼陈拾送小妹妹——李饼太善良了。
李饼和陈拾吃饭破案——李饼破案能力太强了。
李饼和陈拾去停尸间——李饼能力太特殊了。
李饼和陈拾偶遇邱——李饼武功太高强了。
编剧,观众不是弱智,不用这么刻意地塑造角色。
你的主线剧情呢?
用四集的时间写这种情节,把人物塑造穿插到主要剧情里很难吗?
大理寺众人和陈拾搞笑了几集,笑点反反复复的是陈拾的囧态、孙豹的胆小、阿里的语言梗、胡四的狗腿,只给了我们两点有用信息:1.这是个涉及到大理寺的阴谋 2.李饼一家子在这个阴谋里之外还嗅到了卖腐的气息:陈拾反反复复念叨李饼被咬了一口仍爱得深沉,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主要卖的男主男二,好吧,卖腐的水平有点拉~然后没了,只剩下了无数闹剧下十分草台班子的大理寺。
这部剧有36集,这种水平,我很难相信他能把悬疑案子、权力斗争写好……
读过漫画,看过动画(特指第一季),珠玉在前,很好奇真人版怎么改编。
看了4集,把我气够呛。
剧情万万没想到,前三集让当代观众看古代司法暴力机关中的主角们,注意是主角们,如何从上到下尸位素餐、愚笨鲁莽、毫无专业素养,这么开场真的是勇气可嘉、别出心裁,原来是一出草包渎职公务员的逆袭,主创不会觉得笨笨的很可爱吧?
不会觉得这就是喜剧吧?
安排任敏演的那个原创角色,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
一个少卿,查案查了10天,什么线索都没有,真的是一个线索、一句有用的话都没有,只会甩锅下属,这种角色写出来就是为了挨骂的吧?
编剧创造这个角色的时候考虑过任何合理性吗?
说是探案剧,但就是一直不探案,背景信息交代了3集。
妖猫作恶这个事,为什么实拍了一遍,任敏那个角色讲了一遍,算卦的讲了一遍,后来小分队查案卷又讲了一遍,是不是注水!
不能一次讲完,非得拖三集是吧?
第4集,主角团才间接见面。
第4集,第一个案子才有一点眉目。
时间用来斗嘴皮子、前情回顾,就是不推进剧情。
很好奇,这么长的前情回顾真的不违反广电规定吗?
一个探案剧,没有主角与凶手智力上的来回交锋,没有环环相扣的缜密,也没有争分夺秒的紧迫。
我对前4集的印象就是主角们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在各个场景中停留一下,说说话,然后走开。
每场戏都写得非常草率!
比如李饼第一次见到丘将军,就是打个哈哈应付过去了,完全浪费了首次重逢对两人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两人人物关系和身份背景的描写。
第二次重逢,过了两招就完事了。
看丘将军那神情,就像俩人以前见过但不熟,今天见面了有一点点惊讶,但也不很在乎,俩角色之间好像没有任何恩怨、情感。
如果真没恩怨,这两场就是废戏。
如果有恩怨,那就是烂戏。
我隐约记得动画《大理寺日志》播出时,反复科普大理寺类似“检察”机关,不直接查案、审案、抓捕犯人,剧情也是这么设计的。
到真人版这,机构属性、官制、朝廷运作一塌糊涂,大理寺抓人查案就算了,一个礼部的尚书竟然似乎能掌控大理寺的人事任命权、统管各项案件,什么玩意?
演员演员方面,除了周奇饰演的陈拾,其他卡司都是怎么匹配的?
丁禹兮那是什么演技!
他的面相怎么能演猫,更适合以孙悟空为代表的猴吧……说台词主打一个不流畅,奇怪的卡顿搭配扬声调不断句连词,跟谁学的呀!
表演能看出有深刻的偶像剧烙印,不管别人多高多矮,他都习惯低着头抬着眼睛看别人,说话前嘴角有预备动作,说完话嘴角有收尾动作,这是内地偶像剧男女演员通病,感觉当年好像是从台湾地区传过来的。
而且整个《少卿游》里,只有丁禹兮自己用偶像剧演法,其他角色,有喜剧任务的,是偏自然+喜剧,没喜剧任务的,是偏自然+古态,导致男主角格格不入,他的喜剧戏份也造作感极强。
妆容还那么重,一点不清爽。
然后这个李饼的底色和状态也让我存疑,这是一个三年前全家被灭门的少年啊,感觉他出场后比福尔摩斯、大侦探波洛还轻松,就像一个普通的、没有任何负担的天才侦探,轻轻松松、不紧不慢在神都走来走去,行为、言语、心理上都没展现出什么痛苦和急切。
这就不是丁禹兮的责任了,导演编剧在干嘛?
我也不想按照漫画中那样的神人之姿去要求丘将军的演员,但这个以男性和男性群像为主的剧,目前没有一个双开门男演员,不觉得离谱吗?
丘将军何等神勇、伟岸、虎背蜂腰,孙豹何等高大威猛健硕,剧里全是瘦竹竿。
从多样性、观赏性、合理性上考虑,也得找几个1米9的肌肉男吧?
嘿嘿嘿,喜欢国产古装剧的我,一年也吃不上顿饱饭。
ps:第一个案子看完了,这个年代为什么会有从凶手到动机到作案手法到破解手法都这么劣质的设计,跟幼儿园小朋友比拼智力和逻辑吗?
最近才发现,我就是喜欢看漫改剧,快哥也是我的心头好,主要是 喜欢沙雕欢脱的剧情,还有插科打诨和天马行空的脑洞,大理寺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漫改剧,说优秀其实还不到那份上,但是及格线以上,乃至说它好看却是真的这部剧属于有明确主线的单元剧,而主线始终存在感很强的贯穿其中,前面案子都是为最后主线剧情揭开真相做铺垫的,说实话,前面的单元案悬疑感并不强,案子本身并不好看,但还好有大理寺的搞笑日常做消遣,其实这些案子也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过程中,大理寺众人一点一点抽丝剥茧获得的线索还有李饼和众人逐渐磨合出的默契以及深情厚谊,前面2/3可以说都在为后面铺垫,从24集真正走主线开始,剧情开始变得紧凑好看,我觉得这算是低开高走了,如果前面的案子再用点心设计一下,可能会更好,高走的剧情也会提前,好看的部分也会变多。
还有本剧的细节设计也值得一夸,前后呼应的地方非常多,几乎没有废剧情和不严谨的地方不管是大理寺搞笑日常还是探案过程,本剧都不忘对人物进行塑造,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十分鲜明,背景故事完整,有很多时候人物塑造可能就是一句话的事,可能就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人物就立起来了,这部剧塑造人物的细节太多了,能看出是用了心的,群像做的非常出色,包括出场不多的袁先生,甚至胡四都很出彩,更不用说明镜堂六人,傲娇的饼爷、碎嘴的王七、武力值爆表但胆小迷信的孙豹、执着于官八的多金王子阿里巴巴、一边倒霉一边哀愁的崔倍、还有淳朴少年小可爱陈拾,这里重点夸一下陈拾的扮演者周奇,很难把小欢喜里的方一凡和陈拾放在一起,两个角色反差挺大的,周奇对陈拾的演绎十分准确,他演出了这个角色的淳朴善良和乡土气息,河南方言说得很自然,这在年轻演员里挺难得的,还想说一下王七的扮演者冯满,我觉得他很像个说相声的。
有一个我觉得特别好的点,关于邱庆之、陈拾的出身,两人都是苦出身,但心中都坚守着正义和善良,邱庆之甚至忍辱负重,终于有个剧不再污名化穷苦之人说点不好的地方,小丁的饼爷演的一般,小动作多到有点做作,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腰不好,站着的时候习惯性掐腰,还有习惯性扶额,自然点更好,台词挺好但是还有待加强,音色限制有点大,这个没办法,一到情绪激动的台词,就声音会变细,这么说也不准确,但是我会联想到卖化妆品的柜哥,正常说话就还好。
还有对唯一女性角色上官檎的塑造,一开始很好,这个角色是去性别化的,她并没有表现出过多女性的性格,但后面不可避免的落入俗套,以男性的拯救来作为她的结局。
剧结尾李饼在百姓面前接口檀那段有点尴尬,可能这就是演员的信念感吧,再尴尬也得演;其实陈拾发动百姓救另五人都有点扯,可能编剧也不知道该怎么救他们吧,就编了这个草率的结局唯一没填上的坑就是神秘的女皇,导演是在致敬《大红灯笼高高挂》吗,才不让女皇露脸,我记得一开始上官就说过女皇生了怪病,状似孩童,收拾了永安阁,女皇或成最大赢家,如果有第二季,记得填坑,以及我不嗑cp,但是他们6个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3.7分
是谁这么可爱😂
导演说,“我们想要拍的故事是一群小男孩,怎么去战胜邪恶的一个故事,获得成长”。
我能理解古装剧 “女人至死是是公主,男人至死是少年”,但你一个宫廷戏,男主官拜大理寺少卿,相当于现在的中国人民最高法院的副院长!
你少年成长个锤子?
爬到这个位置,这已经是位高权重、人生巅峰了,哪里还有成长余地。。。
知道吗?
中国目前8位在职的最高院副院长,最年轻的1966年出生,今年58岁了。
李包,皇亲国戚,19岁(假扮27岁的兄长),大唐最高法院的副院长,人生目标是在编剧的指挥下,去战胜邪恶,自我成长。。。
我???
导演你这么厉害,你们去体制内 成长一步看试试。。。
自己骗不了自己,就去骗无知的青少年观众,搞艺术的工作人员良心真是被资本吃了。
这样的环境,能拍出什么好剧?
1、最贴脸的角色,是丁禹兮和崔倍。。。
2、任敏用心不足,她没充分揣摩上官这个角色,也没能得到足够指导。。。
3、全剧都有遭遇这个难题,导致剧组全部演员的演技实力难以发挥。。。
4、《大理寺》是一部改编难度很高的漫画,导演水平不能胜任这类题材的二次元国漫改编。
5、这剧毁在导演和改编者手上。
起码80%责任在他们身上。
尤其导演是主责任人。
✨️目前看到20集✨️-大理寺少卿游的立意:用案件包覆实则在讲人情-到了这几集越来越明朗,一开始感觉占比有点重的明镜堂日常也都连贯了起来,人物的背景探讨都跟案件紧密结合,案件的犯人其实都是大理寺众人的对照组。
🔸️第一个案件:妖猫案>李餅用戏法假象营造的案件,如同李饼猫化的人生,是人还是妖,引出了一切事情都是从三年前开始,包含李饼猫化的秘密,他们都是案件的幸存者,身上都有愧疚之情。
🔸️第二個案件:員外郎妹案>真假少卿(王七)这个连结度是目前较低的,但还是可以看出这里要表达的是父母兄长的关爱,以及自身的成长。
🔸️第三個案件: 賊走空案>陳拾兄弟情及做人太老实,另外带出做兵的无奈,人在局中,只是随时被抛弃的棋子(这里陈拾也被人当作棋子)🔸️第四個案件: 五石散案>上官少卿/崔倍看到今天终于显现出上官少卿存在的意义,身为剧中的少数女性角色,真的不是随意添加,前期觉得无用的剧情其实都是为了对照-寇娘,上官少卿身为女性,已位居高位,看在现在是个女性高管,但照映现实,一样会被催婚,自己的事业不被认同,她对寇娘说的话仿佛是在对自己说的。
而崔倍对照的就是秦纨,他们内心的脆弱來源是自身的不自信,难以克服的阴暗面,就像乌云一样,但会有照亮驱散乌云的人出现。
🔸️第五個案件:孫豹这里的对照就非常明显,每个案件的联系性就越紧密,目前还未演完,待日后更新👉以上是我的体悟,如有解读错误可以讨论👈🔸️另外附上丁禹兮的訪談🔸️身为一个二创画手,完全可以理解改编的难度,从文字改編到漫画再到动画最后真人化,是层层增加的难度,考据的细节也会变多,真人化是把想像具象化,具象的过程要合乎逻辑又要引发共鸣,这点不能说大理寺少卿游完美但是超乎我的预期,尤其是每个角色的还原度,最困难的猫爷也用CG做到了,并且改编的更符合真人的世界观,很多细节的考究:万字步/龙鳞卷等细节让人流连忘返,我们可以把改编作品看作一个巨大的平行宇宙,你不好奇在这个宇宙里发生了什么事吗?
因为很好奇所以我也踏入了原作的世界。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这句话从制作特辑就一直出现也贯穿整个故事。
在中间刚过半的第19集出现,也意味着这是整出戏的中心思想。
这句俗语的出自唐代诗人冯道,创作的诗歌“天道”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這裡用繁體呈現可能更有古意)但行好事:不是意指不做善事就会变成恶人,而是尊从自己的内心去做善事,不只是与人为善,也对自己和善。
莫问前程:也不只是不计较回报而已,更多是不用过度在意解读别人的意思。
他可以套用在案子的每个人身上,大家都是一念之间,回过头看妖猫案孟奎说的话:如果当时在他……的时候有人听他说话,他就不会?
员外郎妹案里,如果修屋顶之人不把员外郎的严谨的个性当作挑剔的话?
以此类推。
这部其实特别适合青少年看或是人生路途迷惘的你,人在脆弱时都有一念之差,往往都是一个契机让你转念,如果大理寺少卿游可以成为这些人的契机,世界就更多一分美好。
#大理寺少卿游#丁禹兮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父女靠近,面包车里则形成身体的斥力。摄影机与景物的距离构成人与世界的比例尺,居无定所的状态渗入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连同凝滞的情节被锁在镜头之中。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我觉得报看,难以忍受的沉闷,和看安哲老塔不是一个感觉,不是360度运镜就是大师吧😅一部让我中途不停看表的电影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摄影很美...但是...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