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从死刑犯的角度,讲述那场发生在河北的地震往事(电影里说是凤凰城,但一听口音就知道是哪里)。
逃与留、生与死、哀嚎与拯救、背叛和坚守、法律与人性……这么多矛盾交织在一场大地震面前。
这些看似简单的选择,在灾难面前变得异常复杂。
正是这异常复杂的情节,让电影充满了张力。
电影的主题是拯救,每个人都在拯救,既是拯救废墟下的人,也是拯救囚徒困境下的自己,说起来很沉重的话题,但电影并未刻意营造沉重压抑之感,而是巧妙地融合了幽默与温情。
在展现犯人面对灾难时,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借助他们的行为和互动,展现出人性。
角色即便身处困境,依旧保持乐观态度和幽默感,在地震的恐慌中相互扶持,凭借智慧和勇气抵御灾难,为紧张的情节增添了轻松的氛围。
故事有太多戳人情节,那场未完成的婚礼,那顿未能吃上的手擀面,还有那封未能完成的情书……故事的最后,大家一起续上情书那场戏,算是弥补上一点遗憾。
作为河北人,这电影看起来别有一番亲切,郑立棍唱的“ 老婆子我有八万六,好儿孙我有十万三,我本是老天爷他干爹,你看我体面不体面”,这是戏曲《吹牛》里的词,还有郑立棍结婚时的民居场景,一看也是河北这儿,还有那个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纸马也是河北当地风格,我们这灶王爷神龛前其实还要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其实说的也是出入平安。
对电影《出入平安》最初的期待,是导演刘江江前作的《人生大事》温情动人,影片看完,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如果说《人生大事》是让我们在生死之间感受到情感的暖流,那么《出入平安》更让我们看到的是在废墟掩埋下的死亡,又开出希望的花,感动之余,更有力量。
我想每个国人都对地震有着特殊的记忆,或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是看到同胞们经历过苦难的,这种伤痛牵扯每个人的内心。
难得的是,《出入平安》展现出地震后的惨烈,更展现出人们面对苦难继续生活的信念,全片看下来并不觉得苦情。
毫无疑问电影传递出的情感是温情动人的,有医生不忘使命救死扶伤、有死刑犯在天灾面前展现出人性之善,在最危险、最困难的关头,人性之光熠熠生辉。
透过影片故事里的他们,更加感悟到,何为人性之善,善良、勇敢、团结、大义,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血脉。
就像尉迟晓选择相信郑立棍,并非盲目的善良,而是他始终选择相信中国人骨子里的人性,相信人间真情。
天灾惨烈,人性坚强。
不得不佩服刘江江导演对人物的刻画,一场地震,呈现出的是废墟里的众生相。
救死扶伤的医生,哪怕在生命最后一刻也要坚持完成使命;身怀六甲的妻子,在废墟中见到丈夫的那一刻会泪如雨下;穷凶极恶的犯人,在天灾降临时,还是会想念自己的亲人......他们在废墟里救别人,也在救自己。
无需过多的台词和旁白,电影里的一幕幕,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到的淳朴情感。
郑立棍的饰演者肖央带来很多惊喜,他是一个“非典型恶人”,电影故事的开篇到结束,是郑立棍这个人物精神一步步升华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揭露、彰显郑立棍人物底色的过程。
人性面对善恶的选择往往在一念之间,影片通过郑立棍这个人物,让我看到了人性向善。
从最初一念之差失手杀人,到最后不顾危险在废墟救人,郑立棍在这个人物从冷漠、不屑,到害怕、悲伤,再到不顾一切勇敢大义,人物的弧光完整且清醒。
以前只是在悬疑探案剧里看到肖央,这次在《出入平安》里,才发现其演技惊艳,他把郑立棍这样一个“小人物”,诠释得有层次,有深度。
即便是在满是泥土的脸上,他看向妻子的眼神,和救人后的微表情都令人鼻头一酸。
天灾无情但人间有爱,《出入平安》用一个吉祥的名字,讲述里一个在困难面前不放弃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一种每个国人都能为之共振的情感力量,相信每个看完的朋友,在感动之余,心里又充满能量。
故事背景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肖央饰演的死刑犯,对角色新的尝试,而且带着方言口音,还一人分饰两角,很不错。
人性的纠结,跑与不跑的挣扎。
都演绎出来了,很不错。
古力娜扎饰演的孕妇木春桃,在造型上的突破,演技有进步。
黄小蕾饰演的医生一句“男人都是动物”给我笑喷了。
电影对地震场景的打造,很壮观。
坍塌的废墟上面,罪字放在上面,很有深意。
电影也有搞笑的包袱,让这部灾难片,让悲壮的故事氛围轻松点。
插曲海来阿木唱的,很有感觉。
好听。
大结局让人出乎意料。
《出入平安》是一部灾难片,影片聚焦的是灾难下的生与死,以及善良与邪恶,大爱与小爱的人性选择。
电影的主角是肖央饰演的郑立棍,他是一个死刑犯,但在执行死刑的这天,突然发生地震,押送犯人的囚车翻车,另一个囚犯逃脱,顺便把他给放了。
但郑立棍没有立即逃跑,而是回到监狱,去寻找来见他最后一面的妻子春桃。
就像孙悟空,本来跳出了五指山,却又为了怀孕的妻子回到了五指山。
回到监狱后,他遇到了进监狱以来一直看守他的狱警尉迟晓,尉迟晓认出了他并始终盯着他。
电影的戏剧冲突很大一部分就聚集在这两个人物身上,因为郑立棍回到监狱后打听到,妻子春桃因为怀孕羊水破了,被送往了医院,所以他一直试图逃出监狱,而阿云嘎饰演的尉迟晓则坚守职责,一直守着他,不让他逃跑。
电影的前半段,郑立棍始终在使用各种阴谋诡计想要逃走,而每一次都被追了回来,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响应了监狱的号召,跟着尉迟晓救了不少被困在废墟里的人。
最终,他通过救人赢得了尉迟晓的信任,在商量如何把救出来的人送往医院时,他提出了一个计划,去把开翻的囚车给扶正,开回来接受伤的人。
但是扶正那辆囚车后,他趁人不备开着囚车去了医院,去寻找自己老婆了。
郑立棍这个人物塑造是很可信的,他从始至终,都是为了自己的妻儿涉险救人,他秉性善良,但是他也有自私的一面,在很多处于危难中的人需要及时被送往医院时,他选择了开走唯一一辆车去找自己的妻子,但也正因如此,他才很有人味儿。
电影的优点是,很好地再现了地震发生后的灾难现场,一片废墟,惨不忍睹。
但是电影也存在一些很明显的瑕疵,比如尉迟晓的未婚妻被压在废墟下即将死去,临死前,郑立棍和狱友们在一片废墟中为他们举行了婚礼。
生离死别之际,完成一场无法完成的婚礼,不是很感人么?
为什么说是瑕疵呢?
一方面,这些人敲锣打鼓是站在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三楼危房上,但凡再来点余震,他们就全部得葬身废墟,他们这点常识都没有吗?
所以这令人无法感动。
第二是,此时此刻,有很多人都被埋在废墟下,每一秒钟都有人面对生死,他们居然不去救人还在这儿举办婚礼,实在看不到他们对于生命在珍视,所以也令人无法感动。
而电影的后半段,郑立棍找到妻子木春桃之后,剧情也逐渐崩坏,他的妻子生了一个死胎,难产了,他去找医生来给老婆接生,医生找回来时,尉迟晓已经带着一群人把他妻子转移了。
话说废墟里的人不救了么?
他们还带走了现场唯一的医生白素娥。
整个队伍主打一个围着郑立棍转,哪里有郑立棍,哪里有他们。
结尾部分,更是强行为了升华,写死了郑立棍和两盆半、王建仁,郑立棍的死我还可以理解,他选择成为救人的英雄,成为烈士,而不愿意让出生的孩子有一个犯人爹。
这是他的个人选择,他用牺牲生命的方式在孩子生命中留下了一个伟岸的形象,但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是,他居然是穿着孙悟空的服装去救人的。
我理解这是导演的意象化的表达,但如果是意象化表达,结尾在他尸体旁边就不该放孙悟空的行头,但是却放了,所以这种意象化表达也平添了滑稽感,消解了本该有的感动。
更何况,他其实完全可以不死,也已经称得上英雄了,他已经救了很多人。
因此强行的升华反而显得用力过猛。
本质上,《出入平安》也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可是在主题上,其实有点含糊不清,要说它是刻画犯人们在大灾难下的善良的选择,郑立棍好像全程都活在自己的小爱里,无法升华到舍生忘死的大爱,所以电影带给人的感动就打了折扣,甚至于由于很多问题的存在,导致观众完全感动不起来。
只能说,导演似乎野心不小,但是可惜完成度并没有那么高。
在我看来,一部本该带给人感动,本该让人看到人性闪光的片子,让人没有感动,没有看到人性极致的闪光,算是失败吧。
死刑犯即将行刑+未婚妻遗腹子降生+地震灾难突发,叙事张力和剧情看点一把子拉满了,方言幽默和配角群像很加分添彩。
不多剧透后面剧情了,灾情让一个小城镇沦为困局乱世,人间的纯善温情固然不吝笔墨也动人可感,但多个骤起发难的冲突点在意料之外也着实直逼恶毒人心——这当然不能只是一部“大爱无疆”的灾难剧情片,从无知无畏的家庭矛盾到狠毒诛心的村闹命案,刘江江一如既往地讲述某种底层真相,用极致的灾难,去考验破碎境遇下的人性,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悲悯与生命力顽强对抗的慷慨悲壮贯彻始终。
片尾曲太绝了,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名字,但是上映后一定会单曲循环。
听着歌词看着大银幕上郑立棍(肖央饰演)的结局闪回,才幡然醒悟,郑立棍(肖央 饰演)和尉迟晓(阿云嘎 饰演)分别象征着齐天大圣孙悟空和二郎神杨戬并非只是为了取传统文化的趣味机巧,背后意味深长。
孙悟空长在人间历经劫难,方能知晓人间疾苦、世情冷暖,许多变幻莫测的选择与无奈,无法用一动不动天条般的律法去框住衡量。
固然有的人是十恶不赦、令人发指,但也有的人十分中不过三分恶,三分恶里还有七分良善温情,作恶也是逼上梁山、无可奈何,就像失手弑兄、几番逃逸、最终牺牲在抗震救灾现场的郑立棍,他所图的不是杀人越货也不是名利双收,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妻儿平安度余生,甚至,他都不敢求一场阖家团圆。
“这人间不过是一场哭凉 三分离合”好在,最终那看似铁面无私、法不容情、困在一身制服中的尉迟晓,在经历了痛失爱妻(就像传统神话中失去姐姐三圣母的二郎真君)也被孙猴子的勇猛真情所打动,甘愿以身试法保他良心常在,甘愿照顾他妻儿出入平安。
个人觉得比《人生大事》强,故事框架和情节设定更吸引我,肖央比朱一龙的角色及演绎更有张力且饱满立体,甚至他那副形貌都让人有点怜惜;很难想象阿云嘎和娜扎那么矜贵的美貌人物能演这么接地气的角色还真不违和。
《出入平安》讲的是 唐山地震袭来,罪犯为了救自己媳妇和孩子,从而开始救别人的故事。
其真实事件基础,可能是唐山第二劳改队的两百多名犯人,在地震中齐心协力救出112人的故事。
不过,该事件并不涉及犯人自杀……死刑犯,西游记之类的事情。
地震灾区救人的时候办喜事……不说旁边等着救命的人有没有意见…… 亲戚朋友埋在地里,幸存者怎么想?
地震灾区救人的时候替死人写信……不说旁边等着救命的人有没有意见…… 亲戚朋友埋在地里,幸存者怎么想?
浪费那么多时间,干什么?
哪怕为了救人,医院是一定要去的,因为肯定需要药品的。
那为什么不让男主一起去呢?
(因为主线任务没到?
——没给死人写信?
)(关键道具没找到?
——没找到大卡车?
)(NPC没发现?
——反派没有出现呢?
)(地图没有解锁?
——没有开车前进?
)西游四人组,目标是 “驾鹤西去”吗?
每一个都一定要死,就算平地蹬三轮的,都要噎死。
每一个都要安排一段真感情,在医院中枪,也要跑到外面等血流干净,再来个Last Kiss。
反派脑子也有大病……没有介绍信,有钱有粮票也没用……那阵连黑煤窑都没有,逃犯只能上山当野人……当然,也能流窜杀人……等着被围剿……就跟穿越的罪犯一样…反派杀配角的时候,果断狠辣,要杀两个男主角的时候,犹豫彷徨,在卡车旁边,拿枪打死唯一的狱警,就完了,那那么多的事?
不行,导演让这个人物表演一段反派死于话多……男主角就算没死,也要送死, 儿子就算当英烈罪犯的儿子,也比有个活的亲爹强?
这是什么逻辑?
演技不催,但是人物逻辑全是烂泥……乱用西游记符号,解构实际上存在的灾难,虚化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这本身就很扯淡了……然后还要解构年代,解构意识形态,解构监狱,解构救灾,解构狱警,解构亲情……不觉得累么?
综上所述,个人观感不佳。
《出入平安》的观影感受十分复杂。
一方面它有一些可取之处,有比较新颖的尝试,比如用松快的基调讲述震后,又比如一些和传统神话的结合。
但另一方面,它的人物和故事趣味实在匪夷所思。
综合来说,瑜不掩瑕,5.9分。
故事很简单。
死囚犯郑立棍(肖央饰演)在行刑夜恰逢地震,得以逃脱。
郑立棍一心想去救怀孕的媳妇春桃(古力娜扎饰演),却在路途中不断被狱警尉迟(阿云嘎饰演)捕获。
郑半推半就戴罪立功救灾民的过程中,获得尉迟认可,也和狱友伙伴们一起明白了生命的含义,走向了自己最终的归宿。
本来是个没多大错的套模版英雄故事。
有缺陷的主人翁面临重大人生考验,一个正直的敌方被感动变友军,一群不像样的伙伴相偕走上慷慨就义之路。
但坏就坏在,导演有点喝高了,还是从头开始高的。
不分场合的高亢配乐,从头到尾的西游明喻,莫名就唱起来的歌谣,震后的婚庆现场,狱所所长突如其来的“我负责”,最后(不管是想象中还是现实中)穿着大圣戏服去救人的男主角。
——自满的镜头很多时刻都在对观众情绪霸王硬上弓。
——瞅瞅,这里可该感动了!
这里可饱含深意啊!
多迷人啊这些男人!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这部电影的重灾区,是它非常一以贯之地选择了用女人——女人的仰视,女人的归宿,女人的吻——去完成对这些男人的褒奖。
比如影片中的重要情节之一,尉迟对郑立棍转变态度的一场戏,大家感受下它的情节:地震日原本是尉迟(阿云嘎饰演)的新婚日,但因为要镇守狱所,即使观察到家属区也是一片废墟,他也无法去拯救自己的未婚妻小玉(林允饰演)。
后来因为各种情况,警犯合作来到了家属区救人。
到达家属区之后他也没去找妻子,而是在一边救人一边追逐郑立棍(肖央饰演)的过程中,俩人发现了濒死的小玉。
然后俩人一番折腾,吊诡的来了,小玉没救成,他们在破碎的屋瓦间,满含悲壮和自豪地,给尉迟和死去的小玉办了一场冥婚!
什么是真正的中式恐怖。
这就是。
——你的未婚夫因为神圣使命不能去救你,但你放心,他会在你死后给你一场盛大的婚礼。
——来完成他的自我感动。
小玉的婚礼,是献祭给这两位即将惺惺相惜的男人的一场盛典。
然后还有很多细节,比如犯人救灾队伍里,除了男主角,还有一个老头,一个小偷,一个死刑犯。
老头给配平了狱所打饭的大姐,小偷本来单相思女医生,最后英雄救美所以死前获得了女医生的香吻。
更别说春桃历经生死生出来娃儿之后,对丈夫的感恩戴德。
所有有台词的女性,除了小朋友,都有对象(含狱量极高)。
这是研究了多久的偶像剧配平文学得来的奇思妙想。
而且把女性作为对男性的奖赏,已经是什么年代的戏码了。
全篇搞这种故事趣味,也不知道侮辱了女人,还是侮辱了英雄。
真的会有人为之感动吗?
真的会有人为之感动嘛?
真的会有人为之感动吗?
除了导演和编剧。
对《出入平安》的期待,源于它是《人生大事》导演的新作。
电影所聚焦的,是死刑犯的地震救灾“受难之路”,看似最卑劣的人,却在极端环境下做出最高尚的事。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线里,影片设置了近百场激烈阵痛的生离死别。
走出影厅,不由想起一句话:“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人生在世九九八十一难,没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也没什么比活着更艰辛。
客观来说,片中的一些设定过于戏剧化、风格化,注定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
但我仍觉得,这是国庆档里相对值得一看的新片,尤其有两个让人惊喜的地方:一是美术置景上,很大程度再现了地震灾区的残酷现实,包括废墟断壁、灾后的混乱场面,都让人沉浸代入。
二是肖央的表演,被挖到了极限状态——从开篇粗鲁又深情的吼叫,到桀骜不驯的狡黠,再到声嘶力竭的痛苦抉择,直至踏上向死而生的最后一程……他几乎承载了整部电影70%的高光戏,达到了个人表演生涯目前的最佳水准。
电影设定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
突如其来的天崩地裂,导致当地死伤无数、人手紧缺。
一群等待被枪决的死刑犯,就这样得到了能走出看守所去救灾的机会。
他们渴望自由,想逃离束缚,但看着那些死伤惨烈的灾民,极端情境下人性的光辉,还是被刺激了出来。
人性的善恶、道德观念的同异、私心与大义间的反复横跳,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肖央饰演的死刑犯郑立棍,很难被界定成是穷凶极恶的“坏人”。
故事线切到行刑日的10个月前,他的哥哥因嫉妒心作祟,疯传弟弟与弟妹的谣言,并在婚礼现场肆意破坏。
因冲动失手误杀,郑立棍被判故意杀人罪,一个家也就此烟消云散。
谁料在押赴刑场的途中,大地震发生了,他意外获得短暂的“自由”。
但为了临盆的妻子,他只能再次以身试险,回看守所打听妻子下落。
起初,他的心态就是想保护好自己的老婆孩子,但在搜救的各种极端生死场面下,他也开始反思生的意义。
追问郑立棍这个角色的内心,其实充满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自我救赎的渴望。
很明显,导演刘江江给他的设定,就是一个“孙悟空式”的人物。
想方设法地脱开“紧箍咒”手铐,终究决定以自己的生命换妻儿的命运。
救援路上历经八十一难,为的是取得一份致妻儿的“烈士真经”。
他在电影里呈现出的,无疑是一种从猴性(动物性),到人性,再到神性的多重转变。
他是死刑犯,也是一个救人者,一个好丈夫,且初为人父。
而他的队友们,也分别对应着《西游记》里的其他经典人物。
王建仁对应猪八戒,白素娥对应嫦娥,两盆半与牛小宝则分别对应沙僧与牛魔王。
唯一的差别,就是负责开路的不是唐僧,是阿云嘎演的“二郎神”尉迟晓,与郑立棍惺惺相惜。
肖央对郑立棍这个角色的诠释,完全就是从底层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出发,一次次释放出他最真切、最激烈挣扎的情感状态,同时还夹杂了一些黑色幽默的表达。
具体有两场戏,都值得好好拆开来说说。
一场,是开篇他就被下令执行死刑,对他来说,生命只剩下一小时。
他对警卫挨个吐口水、大声呼号着“我本是老天爷他干爹”,结果出了狱门,就看到挺着大肚子的妻子来见他最后一面。
当看到那个精致昂贵的骨灰盒时,我以为他应该给出感动的反应,没想到肖央给的反应却是——粗鲁地撕咬下照片,让妻子别糟蹋钱,赶紧退款,甚至叫骂着让她滚。
他上囚车后的流泪不舍、看到妻子羊水破了后的大叫、震后在废墟上狂奔着赶回看守所,都反复印证了后一种表演方式的复杂性:他当时的粗鲁是因为他的深情,怕死刑犯的身份连累妻子孩子,希望对方与自己彻底斩断关系。
另一场,是他为尉迟晓和其未婚妻举行婚礼的段落。
他含泪喊着自己10个月前结婚的誓词,说给这对苦命人听,同时也是说给自己听。
尉迟晓与爱人死生不复相见,他与春桃的未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背后的那种五味杂陈,直接冲到了面前。
结合灾区现场抱在一起死的夫妇、没写完情书就被砸死的男人,天灾面前,太多的爱意都牵系着阴阳两隔的绝望,令人不得不动容。
短短半个月,在银幕上连着看了四次肖央演戏,另三部是《祝你幸福》《浴火之路》《志愿军2》。
预感这几个角色里,总有一个能让他得奖,概率最大的还是这部。
四个角色,全是有着各种缺陷、甚至会引发争议的“非完美男主”。
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足够真实,心里的痛苦也足够复杂,以至于根本无法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
但也正因此,能让人沉浸在角色的内心戏里,无论剧本的戏剧性到了何种程度,都能为之共情。
整体而言,《出入平安》不能只是当成灾难片来看。
它更注重描摹人的心理困境,探讨生死与善恶、情义与救赎,多变的人性抉择和挣扎的内心戏,才是它真正的战场。
《人生大事》说的是“人生除死无大事”,而《出入平安》说的是,人生注定艰难,那些无论如何都无法割舍的牵挂,那些就算是死也要去见的人,才是活着的意义。
据说本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还原的真实事件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令国人难以忘却的唐山大地震,电影中的对白方言也正好是唐山话。
本片重点展现了人性这一主题,同时真实且细致地还原了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变化。
大地震的突然发生让监狱当中的犯人们都重获了新生。
以吴老六为首的一些犯人选择趁机逃跑,接着做一些为非作歹的事,毫无人性可言,这一类犯人就是彻头彻尾的罪人,根本没有被改造的可能。
还有以王健仁、两盆半为首的犯人,选择了跟着警察们一起救人,他们是已经认真接受改造后脱胎换骨的人,内心早已转恶为善,在大难面前展现出了全新的人性的光辉。
而郑立棍似乎一直都在这两类犯人之间摇摆不定,但实际上他一直都是个大好人,他所谓的逃跑也只是为了去寻找妻儿。
最终他也从犯人变成了烈士。
全片有不少感人之处,比如废墟上的婚礼,救灾者们传递医药物资等等,看过后观众们都会流下发自内心的真情泪水。
去年有幸提前看过《出入平安》的其中一版剧本,不仅文笔尚佳充满画面感,更难得的是没有贩卖苦难,而是以笑中带泪的方式刻画灾后人性,剧本中的种种精彩,让我对电影早早地种下了期待。
而当我正式看到电影时,曾经对剧本的想象与期待都变得具象了。
作为刘江江导演在《人生大事》之后的首部院线电影,他从《人生大事》到《出入平安》完成了自己的一次升级,延续着草根人物、西游情怀、生死议题,讲述了又一则现实主义童话。
作为片名的“出入平安”是一句再日常不过的祝福,“平安”很好理解,但是何为“出入”呢?
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与关系,对“出入”的多种含义给予了回答。
散为出 聚为入 郑立棍(肖央 饰)和木春桃(娜扎 饰),一对小夫妻,世事多磨难,无碍他们守护彼此。
尉迟晓(阿云嘎 饰)与小玉(林允 饰)的即将新婚,在地震中相拥而亡、生死同寝的老夫妻,都是灾难之下相爱之人的不同境遇。
郑立棍和木春桃的几次抉择,都与对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郑立棍几次加入救援队,是“我救了无数人,但我最想救的只有你一个人”,是“如果我死在这儿,老婆孩子就能从犯人家属变成烈士家属”,都是为了木春桃。
而木春桃的人生选择同样与郑立棍息息相关,不顾流言坚定地选择相爱,无惧生死相隔心里始终牵挂,在她心里,郑立棍就是她的英雄,就是这个家的英雄。
他们的种种,都不禁让我想起《玻璃之城》中的那句经典台词——“我手上的爱情线、生命线和事业线,都是你的名字拼成的。
”
舍为出 得为入 自前作《人生大事》时,刘江江就表现出了对角色与西游角色对应的精巧处理,而在《出入平安》中,他赋予了更多隐喻,且用得更加娴熟。
郑立棍与尉迟晓,一囚一警,一个是孙悟空,一个是二郎神,因一场如“大闹天宫”般的地震而有了更多交集,前者是挣脱心魔立地成佛,后者是脱下神性回归人性,二者彼此互为镜子,照出对方的执念,放下自己的执念。
郑立棍与吴老六(印小天 饰),同为死刑犯,一个是孙悟空,一个是六耳猕猴,后者何尝不是郑立棍的心魔或黑暗面,两个人面对天灾来临,一个在逐渐放下私欲舍己救人,一个则放大贪念趁火打劫,他们两人各自的不同选择,都是对舍得二字的精准诠释。
生为出 死为入 《人生大事》讲述的是死亡,《出入平安》讲述的则是求生,由出死入生到出生入死,一切的经历都有其意义,在生死的选择之间,这一遭,这一趟,逐渐看开,豁然开朗。
作为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电影,《出入平安》没有流俗于消费苦难、贩卖苦难,地震是故事的背景,而非电影的主角,不是200多名囚犯震后无一逃逸救活了112的冷冰冰数字。
追光灯始终打在一个个鲜活的人身上,他们无论是什么身份,是犯人或警察,是丈夫或妻子,是受难者或救援者,都是值得记得的人。
更难得的,是电影打破了灾难片的刻板印象,加入充满烟火气的元素,让电影泪中带笑,因为地震不应该只被苦难绑定,对于那些经历过伤痛的人来说,他们更需要有笑着体面说再见的勇气。
最后,祝所有人都出入平安,愿所有人人间值得。
《出入平安》是今年国庆档上映的国产新片中,看的第二部,也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部。先说结论,这部影片的剧情和设定本身是有比较强的戏剧色彩的(比如影片中会有一些夸张处理的动作及情节),而且叙事视角很独特(通过一个即将行刑的死刑犯和狱警不断地“你逃我追”中渐渐展开,让观众能一边能切实感受到作为死刑犯逃与留内心的挣扎,一边透过他们的救援,看到当年发生大地震时的惨状),所以,说实话,这部影片对于一部分观众来说,其实是有门槛的。
比《人生大事》还是差了不少,舞台感的设定感觉是有意的,也也削弱了写实感,更让这个故事被架空了,缺少着力点。人物变化和剧情都有些草率和不合理的地方,情节又有点散,不是太抓人,好多借用西游记的地方肖央阿云嘎他们四个就是唐僧师徒四人,后面跟印小天还整了一段真假美猴王
灾难片拍成奇幻片,导演能想到的所有“感人”的故事情节无所不用其极,泛滥到恐怖的程度。
救命了!哪里感动了?整体都挺差的,太假大空了!另外,为什么要和西游记联系在一起啊?
2.5星,故事是完整的,只是人物设定有些粗糙,硬往西游上靠。本身是个题材,加了点诙谐之后有点不伦不类。肖央演技还是好的。
肖央王迅都很忙
除卻生死無大事,出入平安即為真!從《人生大事》到《出入平安》,劉江江完成了自己的一次升級,延續著草根人物、西遊情懷、生死議題,在電影工業的助力下,笑中帶淚地講述了又一則現實主義童話。電影有呈現地震的無情,但並非重點,而是選擇展現震後的人間有情,通過一場場的“出入”——聚散、捨得、生死,勾連起一段段人物關係、樹立起一個個鮮活的角色。《出入平安》的英文片名是“Give You a Candy”,或許電影也希望成為那一顆糖,讓人們在談論災難時,不止有傷痛和悲愴,也有溫暖和希望吧。
嗑一口戬圣。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对制度的信心的丧失和重获,立棍本身是个善良的手艺人,哥哥立体意外坠楼身亡让他成为杀人犯,死刑判决让他对制度失望,他看不惯看守所警察,目睹老六在上刑场前的喊冤叫屈,让他萌生怨怼,是阿云嘎这个很正直的警察角色,他的无奈和取舍,让他重新看到制度的公正性。这场西天取经,终究让他愿意皈依,愿意为老婆孩子(猴子猴孙)挣个光明的烈属身份,而不是让老婆重新嫁人,也不承认孩子,此刻他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感。最后他老婆说会教孩子叫爸爸,其实是进一步肯定了他的社会价值,他老婆本来就是爱他的,但知道了他的“立功表现”之后更加欣慰,这是呼应前边他赌气叫孩子野种,不愿牵连他们而言的,他认可了社会的光明面。
整体出乎意料,虽然是地震背景,但没有刻意煽情,导演加了一些恰到好处的喜剧色彩,用一种新的方式去讲述大事件中的人性故事,避免了俗套,也让人物在最后实现了升华。几个人物构写都颇为立体,讲述出了小人物的英雄故事。结局部分有所拔高,几个人一起替那位小伙子写情书,最后所有人一起望向镜头,我觉得这个处理很喜欢耐人寻味。仿佛是在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祝我们出入平安。
赶在撤档前看了 不亏是史 尬的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瞎煽情 后半段这看的主打一个生理反胃 纯纯消费受难者 人物塑造是没有的 配乐一起 给我哭!公式拍片就是快 价值观也宛如一部60年代的电影 真够蠢的
在灾难面前,人性中那份温暖而坚韧的善意,总能触动我,影片中,迟尉与郑立棍的角色设定对照,迟尉坚守职责,郑立棍为家人可以付出一切,两者动机各异,却共同诠释了爱与责任。影片的尾声,郑立棍为了家人的未来,用生命洗去犯人家属的恶名刑犯的转变同样循序渐进,挽救生命的触动感,让他们在入狱后常年被贬低的内心激起波澜,义无反顾地投入抢险救灾,这一选择并非出于外在的强迫,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善良与勇敢同样可贵的是,影片并未一味地颂扬刑犯,通过六哥与郑立棍之间的对比,也彰显了善的选择,往往源自于人本身的善良本质,一时的冲动与错误,并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善良之光
刘江江对生死的理解和我家猫对罐头的情感一样,浅薄直白
一星给肖央的。呕吼,打不过就撤了
【2024国庆档01】拍的没有前作好,导演是会讲故事会拍电影的,但这部电影好像用一种魔幻现实的方式架空了故事背景,但又把剧情设定在地震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上,开头什么鸟出来,我还以为什么科幻片呢?其实我还觉得挺难评的,看了没多久就犯困了,对于剧情也没啥太大的印象。但有一点比较想说的就是,我一直认为这样的天灾人祸是要严肃对待的,像冯小刚导演拍的《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整个故事都是非常严肃的。这部电影基于地震的背景还加入一些喜剧元素,基于市场的考量能理解,但我确实很不喜欢这样的表现方法,地震后人们的生活像电影里展现的那样,吃不饱睡不好没有安全保障,还要杂糅喜剧元素。后半段剧情有逐渐变好,导演的可取之处也在于天灾面前人物的众生相拍挺好的,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或好或坏,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物弧光。
剧情细节好评,感受到了人在生死面前的成长与蜕变,很有力量感的一部电影
在电影院看过很多遍贴片预告,还蛮期待的一个故事,结果拍的稀碎,简直是浪费了这么好的设定!还有很多恶臭情节懒得喷,真受不了男导演故事里没完没了的自我感动,出电影院一看撤档了简直是天大的喜讯。
散装剧情却这么长,阿云嘎确实是很帅
烂片撤档了
这《出入平安》看得我揪心啊,一开始听到地震背景多少是有点担心了,但看完觉得还行,更像是依托地震背景讲的故事。这里面用到的方言都好有亲切感啊,阿云嘎在这个电影里面,最喜欢那句“我还没顾得上拉手手,你就给我开了个口口”,在这样沉重的氛围下多了一些喘息的空间。真的没想到阿云嘎演电影也这么可以,婚礼这段没什么台词,但是他的遗憾和圆满在这一刻都和解了。这脸真的很适合在大银幕出现!个人最喜欢快结束两首歌的堆叠,一个热血澎湃,片尾曲则是一种安抚和回味,这劲儿得看完电影缓缓。
刘江江肯定是个重度《西游》爱好者 《人生大事》就是一版《西游》(悟空和哪吒) 《出入平安》也是《西游》 除了孙悟空和二郎神 还有八戒嫦娥和牛魔王 另外几个人物没悟出来 大概都在这个系统里面 男主角叫孙立棍笑死我了 怕是新取的 中间都想过他要立棍式起来打boss 不知道刘江江玩不玩《黑神话》 以及通关了没有 见他时候不知道这里面埋的梗 没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