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这个寒假,把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从第一部看起,这既是完成我一直以来的愿望,也是形成对哈利波特电影的总体认识。
看系列电影总是这样,如果想要缕清电影的大剧情,必须找一个时间把整个系列完全看一遍才行。
这种感受在我看《电锯惊魂》系列时尤为突出,如果只看中间三部,电锯惊魂只能沦为彻彻底底的血腥恐怖电影,失去了对人性的终极探讨和对社会秩序的重新定义。
回到哈利波特,很遗憾的是我还从来没有看过小说,当时有一家书店是可以外借的,但是哈利波特的七本都很抢手,我一连等了两个星期还没有等到,也就从此打消了读原著的念头,也许看完八部电影,我会看一看小说也说不定,在此按住不表。
回归正题,这一部哈利波特,是我目前看过的最黑暗的一部,如果说每一部哈利波特电影都能对应一个主题的话,《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讲述的是“初生”,《哈利波特与密室》关于“成长”,《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关于“因果”,《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则是关于“阴谋”。
前三部的铺垫在这一部终于有了关键性的进展:伏地魔复活了,并且召集了以前的老部下开始蓄积力量准备大干一场。
说到伏地魔这个角色,我是可笑又可憎。
可笑他成为黑暗之王的初衷只是因为要完成消灭不纯种巫师的“伟大任务”,被击败后寄居在别人的身体里生不如死,还要四处寻找能够续命的东西防止灵魂破散;可憎他不知悔改以为自己复活就能一统江山称霸魔法世界,杀了不知多少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角色(当然也包括哈利夫妇)。
但不可否认的是伏地魔确实复活了,而且力量也回来了,现在万事俱备,只欠在最后一集被哈利波特反败为胜了。
为什么称这一部是关于“阴谋”的?
影片中有很多处可以体现出来。
1.影片一开头描述的场景贯穿全片:伏地魔预谋复活,让“虫尾巴”和巴蒂•克劳奇Jr.去部署工作。
那位无辜的老头其实是哈利自己,而巴蒂•克劳奇Jr.在后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伏地魔的复活。
“虫尾巴”第一次出现是在上一部,当狼人变身后它也就趁机逃跑消失无踪了,叛徒终究是叛徒,黑了的心是无法再变好的,它果然去找它的主子去了。
这个奴才还真是尽心尽力,砍掉自己的手来让主子复活。
它难道没想过主子如果觉得它没用了会对它怎么样?
2.影片的主线是“火焰杯至强巫师挑战赛”,从哈利被莫名入选,到第一场魔法扫帚的到来,到第二场Neville提供的呼吸草的奇特功效,到第三场迷宫中中了邪的Krum,再到被施了魔法变成“港口钥”的火焰杯,一切都是巴蒂•克劳奇Jr.的幕后操作,为的就是引哈利去墓地,取他的血来完成复活仪式。
至于为什么巴蒂不直接取哈利的血或者挟持哈利到墓地去,一是因为邓布利多校长会怀疑并阻止,二是巴蒂本来就是通缉罪犯,贸然行动露出了本来面目也可能被邓布利多发现其阴谋。
于是他很巧妙的让哈利自己去墓地,既排除了自己的嫌疑,也完成了任务,一举两得,狡诈至极。
关于他酒瓶里的液体,有一个小伏笔,在影片前半段有所提及,有人问穆迪酒瓶里装的什么,哈利说:“肯定不是南瓜汁。
”他在一出场(霍格沃兹天花板雷声大作、阴云密布,来者不善!
)便把焦距对准了哈利,一切行动以诱使哈利上钩为主,这也是一处伏笔。
3.小天狼星的戏份不多,但是引出了影片的一条暗线:友谊。
这一集中哈利和罗恩,和赫敏之间出现了一些小矛盾,罗恩以为哈利不再信任他了,有什么事不跟他说就擅自行动,而哈利感到很无辜。
小天狼星对哈利的最后一句嘱咐是“Keep your friends close, Harry.”预见了哈利和罗恩以及赫敏之间的矛盾,但是哈利并不是真的和他们有矛盾,只是一点不愉快而已,他们的友谊情比金坚,从罗恩托赫敏告诉哈利龙的事,还有哈利在湖底下想要同时救罗恩和赫敏的细节,还有赫敏在圣诞晚会末尾对哈利和罗恩的告白,都看得出他们深厚且真挚的友谊。
他们之间的感情因为小矛盾的化解而更加坚定,为日后大战时形成统一战线打下基础。
4.马尔福家族在这一部里面出现次数较少,一次是马福尔Jr.被穆迪教授戏弄,一次是马福尔在伏地魔前一表赤心,并声称今后为伏地魔的统治大业鞠躬尽瘁、不择手段。
因此可以断定,马福尔在下一部电影中有阴谋诡计。
5.哈利波特系列最大的阴谋者当属邓布利多教授了,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邓布利多施展乾坤大挪移,假借哈利和赫敏之手利用时间倒转释放了小天狼星,欺骗了魔法部部长,还让哈利大彻大悟,此乃阴谋之高境界。
这一部中,邓布利多明知哈利是被人利用的,还让哈利参赛,其实是想查出幕后真凶,也就是巴蒂•克劳奇Jr.,难怪在巴蒂要将哈利置之死地的时候邓布利多及时出现并制止了他,但是每一次都这么及时就肯定不是“刚好路过”这么简单了。
试想如果没有严密的监视和早就打好的算盘,谁会无缘无故出现在那么巧的时刻?
另一件事是邓布利多故意让哈利透过记忆盘了解那一次审判,为什么让哈利看见这一段记忆?
因为邓布利多知道哈利梦见的是巴蒂•克劳奇Jr.,但是他不说,他要让哈利自己发现;因为邓布利多要暗示哈利,警惕巴蒂以及他儿子。
在影片的结尾,当邓布利多和哈利谈到他父母突然出现在墓地时,邓布利多不等哈利开口就知道了哈利见到了他父母,还说什么闪回咒,明显这里邓布利多又有很多东西没有说出来,比如哈利和伏地魔的关系,比如哈利父母出现的原因,比如哈利为什么能单独和伏地魔对抗那么长时间,一切有待后面的影片揭晓。
要说邓布利多的谋篇布局,早就从第一部开始了,在每一个需要他出现的时候他就小施魔法解救哈利,让哈利走上正轨,他才是哈利波特故事里最大的布局者,最闷声发大财的人,最伟大的救世主。
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起,哈利的故事不再是给小学生看的皆大欢喜的儿童剧了,剧情转向了黑暗和光明的对抗,转向了拯救世界的艰巨任务,转向了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转向了深层次的哲学讨论和人性揭露。
严格来说,哈利波特系列(至少就电影而言),并不是浅薄的“少年哈利的魔法大冒险”之类的故事,要说小孩儿看这些,或许还真不容易想到背后的东西,所以我妄自下了一个结论:《哈利波特》是一部给大人看的魔法故事。
本文分为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我认为HP系列电影的巅峰是阿兹卡班囚徒和火焰杯第二部分:谈谈哈利感情线,以及我为什么不喜欢官配金妮第三部分:电影和原著里魔法部是如何一步一步堕落,被食死徒渗入从内部攻破的?
—————————————————————第一部分:为什么我认为HP系列电影的巅峰是阿兹卡班囚徒和火焰杯?
—————————————————————先上结论,真人电影个人评价:(10分)阿兹卡班囚徒=(10分)火焰杯>(9分)死亡圣器下>(8分)魔法石=(8分)密室>(7分)凤凰社>(6分)死亡圣器上>(5分)混血王子不要被豆瓣目前的分数误导!
不要被豆瓣目前的分数误导!
不要被豆瓣目前的分数误导!
重要的话说三遍,目前豆瓣魔法石9.0,120万评价雄踞系列第一显然属于评价人数上占优势,不仅仅远远胜于阿兹卡班囚徒,也高于死亡圣器下,这显然是完全不合理的。
如果剥去HP水涨船高的情怀分,魔法石显然属于一部成功的中规中矩的子供向儿童奇幻冒险片!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2001)9.22001 / 美国 英国 / 奇幻 冒险 / 克里斯·哥伦布 /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1.并不是原著越复杂,电影越好看如果我们把HP系列真人电影比做建设一幢高大宏伟的建筑,那么魔法石和密室则是牢牢锲入的地基,而阿兹卡班囚徒和火焰杯则是真正的把重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填充进这座建筑工地,而凤凰社和混血王子算得在这座已经矗立的混凝土结构中进行精致装修和贴上橱窗玻璃。
死亡圣器上下自然属于最后关头的对整个系列小修小补,维修和交付。
八部电影对应的七部原著,故事的复杂性和密度厚度,人物的数量和关系,明线暗线的演变,都是逐渐增大的,但是并不是说前几部魔法石等等比较薄,改编电影就难度低,前期电影的难度在于奠基魔法世界在全世界观众眼中的印象,以及整体内核基调,中后期电影的难度,则是在于如何在有限的电影两个半小时内兼顾庞大主线叙事和支线细节,尤其是怎么把原著最高潮的部分既毫无违和感也逻辑通顺的情况下表述出来让观众和书迷一样感同身受。
2.阿方索卡隆的[阿兹卡班囚徒]真正意义把浅薄的原著拍成了令人赞叹的神秘魔法世界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2004)9.02004 / 英国 美国 / 奇幻 冒险 / 阿方索·卡隆 /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剧情上第三部是个转折点,整体变向暗黑系,故事主角们不再像魔法石一样子供向,而是从小天狼星越狱开始谈起,而且主角哈利也没有了之前在魁地奇比赛扭转乾坤的机会,而且小天狼星这个角色定为反转再反转,让主角捉摸不清是敌是友,而且各种神奇的生物都有,老鼠,狗,狮鹫,狼人,梅花鹿,摄魂怪,活柳树等等。
第三部阿兹卡班囚徒有着神经质、诡谲、暗黑又自然的幽默感,没有任何一个情景像是故意掰着观众的精神去认同角色。
3.电影火焰杯算得上真正意义拓展了HP系列世界观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2005)8.82005 / 英国 美国 / 悬疑 奇幻 冒险 / 迈克·内威尔 /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之前两大魔法电影IP同期上映,魔戒系列和HP系列的对比让大量观众批判HP系列小家子气,和魔戒大气磅礴的场面,HP系列小学生舞台般的暴露无遗。
然而火焰杯算的上真正意义扭转了之前别人的看法。
很多人人并不喜欢第四部,认为第四部过于俗套,然而第四部我认为是和第三部阿兹卡班囚徒同样优秀的一部快节奏,叙事不拖泥带水的优秀商业片。
电影算得上真正意义标准的让HP系列由之前校园小打小闹的小舞台,升级为魔法世界大舞台各国魔法学校的锱铢比较。
[火焰杯]最大的优点就是逻辑的严密性比其他六本书更强,不是说其他几本逻辑就没有[火焰杯]好,而是不仅仅书内容充实,篇幅长,驾驭难度更大,在这一点上[火焰杯]达到了HP系列剧情的珠穆朗玛峰!
在电影上.[火焰杯]开场人物众多,剧情节奏快,阴谋一环套一环,前三部已经完成了刻画人物形象这个艰巨的任务,所以这会促使[火焰杯]可以心无旁骛地好好发挥剧情的精彩。
[火焰杯]的主线十分清晰,次要支线纷杂但不混乱。
电影[凤凰社]在这一点上做的并没有[火焰杯]好。
通篇下来几乎没有一句废话,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促使你像吸了毒一样迫不及待地想往后看。
HP系列最大的优点就是剧情的反转,这一点上[火焰杯]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即你以为的最后高潮是墓地决斗,而事实上是哈利从墓地回来与小巴蒂·克劳奇的交锋。
4.我为什么不喜欢大卫叶茨的[混血王子]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2009)8.42009 / 英国 美国 / 奇幻 冒险 / 大卫·叶茨 /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大卫叶茨算得上一个争议极大的导演,他不仅执导了凤凰社和混血王子,他同时拍了死亡圣器上下,凤凰社算的中规中矩,死亡圣器,你就算把任何一个导演放到那拍的都不会差,所以我不认为他执导了死亡圣器下就算得上成功。
不仅如此,华纳更信任的把神奇动物交给他,结果,终于,神奇动物这个IP被他玩砸了。
16年17年凤凰社,混血王子,死亡圣器上豆瓣分数稳定在7.6,7.3,7.7我认为比较中肯,总之系列垫底没跑了。
HP系列尤其后面四部,很多地方拍的其实很差劲,剧情逻辑根本接不上。
因为时长限制,大量删减我可以理解,可是导演又多编出来很多原著里没有的,莫名其妙的情节,这就让人很疑惑。
大卫叶茨的后几部不止是剧情不连贯,而且拍得非常沉闷缺少高潮,画面灰暗气氛阴郁,开场的忧伤气氛一直发酵,还经常使用一惊一乍的惊悚片手法吓观众,一点让人喘气的时间也不给。
本以为导演大概是想先抑后扬,然而到了该欢乐该高潮的段落的时候,效果又全都出不来,比如和秋张的初吻,捉弄乌姆里奇,小天狼星之死……刚刚开始,就结束了,全都拍得非常仓促,感觉在走过场一般,不仅渲染气氛不足,也缺少铺垫酝酿。
(1).HP6标题是混血王子!!!
不是马尔福少爷黑化记!
首先,混血王子是斯内普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斯内普的戏份居然少的可怜!
大卫叶茨完全没有给观众留下任何悬念,毫无保留的把马尔福的作案行动像摄像头一样毫无保留的显示出来,那么请问?
观众还会紧张吗?
一个没有悬念的故事还有看点吗?
(2). 大卫叶茨不适合讲笑话,真的。
我能看出他想往这部电影里掺杂一点前几部的幽默风趣,比如让罗恩长期处于狗血三角恋状态,我不知道怎么会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很黑暗?
谈个狗屁恋爱和哈利波特的学霸生涯霸占了电影的篇幅长达三分之二,当台词一直在笑着说老掉牙的笑话的时候,观众只有一脸尴尬。
大卫耶茨这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本来两个半小时都不够讲原著精华,还非要加一些原创无厘头的剧情。
第一部电影里没提过费格太太,他愣是能在第五部里把她拍出来,就好像之前埋过伏笔一样。
第六部里把有关阿汤的重要回忆删了一堆,却拍了好多分钟韦斯莱兄弟的商店。
混血王子一上来还原创一个哈利和女店员约炮的剧情,还让邓布利多跟哈利谈了下女色……(3).老邓的葬礼呢?
葬礼呢?
葬礼呢?!
所以这就是大卫叶茨的可怕之处,他有预算能让罗恩谈三角恋,有预算安排一场HP系列历史最low级别的魁地奇比赛,有预算让电影结尾海琳娜在桌子上踢着杯子疯疯癫癫大叫,就是没有资金预算给邓布利多,历史最伟大的魔法师一个贯穿了HP系列最重要的核心人物一场体面的葬礼!
(4).更重要的在于,这部电影空洞而且全篇无高潮!
论世界观宏大的场面故事,混血王子的魁地奇比不上火焰杯世界三强争霸赛,论故事曲折离奇,峰回路转,混血王子比不上阿兹卡班囚徒。
论搞笑幽默,混血王子比不上魔法石,论最终Boss战,混血王子依然被自家死亡圣器下,凤凰社碾压,可谓混血王子电影算得上最没有存在感的一部电影,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书原著混血王子算得上相当精彩的一部。
城堡的战斗删了,原著中最好的部分他们删掉了。
在我看来,大卫叶茨理应被解雇。
不仅如此,电影里斯内普实际上也看到了哈利,但对此却一事无成,没有出卖他,难道哈利不觉得奇怪吗?
食死徒看到哈利没有老邓的保护,不赶紧麻利点动手解决掉哈利?
最后的结局我只看到一个疯女人在踢霍格沃兹礼堂的餐具,这也算的得上高潮?
大卫叶茨你在逗我吗?
5.关于大卫叶茨执导的死亡圣器上,出于整个系列的完结上篇和情怀加成,我不想再过多追究这部电影的缺憾,但是依然是毫无争议整个HP系列第二差。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2010)8.62010 / 英国 美国 / 奇幻 冒险 / 大卫·叶茨 /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艾玛·沃森虫尾巴的原著小说结局是:在马尔福庄园与困境中要脱身的哈利和罗恩搏斗(魔杖被缴了),虫尾巴的那只伏地魔赐予的,强大无比的银手死死掐住哈利的脖子,快要窒息之际,哈利嘶哑的警告虫尾巴还欠自己一条命。
虫尾巴犹豫了,这一瞬间的犹豫让哈利逃出了魔爪,随后那只银手反过来死死勒住了虫尾巴自己。
哈利和罗恩直接吓呆了,没想到这个情况,又冲上去试图把银手掰开,未果,虫尾巴最终被伏地魔亲手赋予的礼物断送了性命。
大卫叶茨改编总有一种毛病,那就是挖坑不填,而且还喜欢自以为是加一些玛丽苏三角恋恶心人,问题是既然不想提,那你就不要提;如果你想说,就把话说完整。
作为一个贯穿整个系列的虫尾巴角色,一个出卖哈利父母的元凶,结果电影拍成了,明明在火焰杯大结局,虫尾巴已经有了一个银手,到了大卫叶茨这里,电影里如此草率的就被打晕了,然后就没了,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大卫叶茨你有时间让哈利和赫敏跳个舞,没时间把这么重要的角色补一个完整的结局吗?
—————————————————————第二部分:谈谈哈利感情线,以及我为什么不喜欢金妮这个配对—————————————————————我一直认为金妮这个角色无论是电影塑造,还是小说人物里塑造上最失败的一个,HP系列的最大的槽点之一,莫过于哈利配对金妮这种摸不着头脑的神奇组合。
我打个比方,HP系列哈利配对金妮好比一位拯救世界的英雄没有选择和他朝夕相处的伴侣,选择了自己的粉丝团的一位路人甲乙丙丁一样令人疑惑。
我认为作者罗琳想复刻一个莉莉伊万斯,但出来的效果远不如莉莉。
金妮设定前后反转太大,第五部开始一下子变成万人迷校花,让人观感就是黑人问号❓我比较怀疑罗琳一开始就是想让哈利喜欢卢娜的,但由于被网友猜到了所以才临时更换成金妮。
卢娜出场的时候罗琳用了整整一章铺垫她,选演员也是往漂亮里选。
和急匆匆扶正正宫的金妮对比,卢娜的戏份要重要得多。
每次登场都有作用。
第五部中通过《唱唱反调》让哈利绝地反击,打开了哈利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结。
第六部中要是没有卢娜火车上的救援,哈利直接就回不了学校了;如果不是她指出哈利往罗恩的汤里放了东西,哈利的诡计就不会成功,就不会有后面罗恩和赫敏加深的矛盾。
第七部中,死亡圣器、马尔福宅邸、拉文克劳冠冕,卢娜都是重要契机之一。
你可以试着从文字上在这几个地方把卢娜删掉,看看全文是否还说得通——没有她和她父亲,怎样安排哈利他们认识到“死亡圣器”这个东西就很成问题(似乎洛夫古德先生是除老邓(已死)和格林德沃(已死)之外,唯一知晓这个存在的人,渊博如魔杖专家奥利凡德和伏地魔都不知道)。
甚至她的每次小的出场都不能轻易换,比如大战结束后:“我想找个地方安静一会儿。
”她说。
“我也想。
”哈利回答道。
“我把他们引开。
”她说,“穿上你的斗篷。
”他还没有来得及回答,XX突然指着窗外喊起来:“哇噢,看,一只泡泡鼻涕怪!
”每一个听到的人都四处寻找,哈利披上了隐身衣起身离开。
你看,这个地方除了卢娜之外,你把谁换到这儿都不好使。
但是要知道卢娜在前四部是毫无铺垫的,所以金妮的线才显得那么仓促,因为作者至少错过了前五部塑造金妮的时机。
当她真正走进我这个读者视野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美貌、聪慧、健康、独立、勇敢……甚至擅长运动的完美女人,但我压根就想不起来她是怎么长成这样儿的。
更糟糕的是,她配的是主角。
无论看电影还是整个小说可以看作哈利波特的成长史,而金妮在波特五年级以前的人生中似乎就只是个粉丝,却在第六年突然成了主角的完美皇后,真不给一点防备?
—————————————————————第三部分:电影和原著里魔法部是如何一步一步堕落,被食死徒渗入从内部攻破的?
—————————————————————魔法部,是英国巫师界的最高统治机构。
然而,哈书中向我们展现的魔法部,是个渐渐腐朽和衰败的过程。
这最终导致了魔法部完全被食死徒控制,由伏地魔做背后的第一把手,搞得人心惶惶。
魔法部到底犯了哪些致命错误而致此不堪状况呢。
我认为有几个原因与其密不可分:1.成为一个孤立的群体包括多方面。
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镇压了巨人、马人、狼人、家养小精灵等神奇动物。
这些动物或拥有惊人的智慧,或拥有强大的力量,或拥有不屈的品格……然而,魔法部错误的认为这些动物会成为他们的累赘去镇压他们,使得魔法部少拥有了一笔惊人的财富。
而这些财富和成功密不可分。
赫敏推动了家养小精灵保护协会的运作,在最后决战关头,这些小精灵帮助了巫师捍卫了巫师界。
邓布利多非常有先见之明的,请海格笼络巨人,至少在后来食死徒去拉拢他们时没有站错边。
食死徒方面很好的与狼人接近关系,让狼人成了主力军之一,这显然使食死徒的残忍程度更升了一个档次,有了狼人的帮助,食死徒也杀死了很多凤凰社与魔法部成员。
反过来再看,原本拥有摄魂怪的魔法部,因为没有很好的笼络和优待摄魂怪,导致摄魂怪秘密倒向伏地魔一方,从而发生了大规模越狱事件,使大多数原食死徒主力都回到伏地魔脚下效力,加速了伏地魔称霸的势力。
综上所述,拉拢神奇动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魔法部轻视了这个环节,使得魔法部的衰亡加速、更简单化。
2.没有有麻瓜取得很好的互信关系。
麻瓜与巫师的误解与敌对完全应算作为巫师的原因。
我们不得不承认,巫师是人类的一个特殊群体,所以,麻瓜对巫师的不解是正常现象。
但是,巫师们没有理由藐视麻瓜。
麻瓜是巫师的远亲近邻,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样需要吃喝玩乐休息,所以魔法部故意划清麻瓜与巫师间的距离完全是个错误行径。
另外,我们可以更仔细得看一下麻瓜为什么视巫师为敌人,那就是巫师在麻瓜面前不明白收起魔法的重要性(魔法部有专门的记忆注销员去对付看见了巫师行为的麻瓜)。
巫师在麻瓜面前使用魔法完全就是一个炫耀和划清类别的行为,这一行为可致使麻瓜的恐慌或嫉妒,这两种态度都并非好事,而会更加深两类人的误会。
麻瓜对巫师有误会,巫师又看不起麻瓜,加深相互间矛盾,到了无法逆转的程度。
那么,麻瓜与巫师间的友谊到底有什么益处呢?
我想,至少德思礼一家不对那么对待被看似“怪人”的哈利了(笑)。
当然,那只是个小家行为,但不保有千千万万个小家,像格兰杰夫妇那样的人应该少之又少,再比如书中多次说起一个麻瓜与巫师结合后,通常会因无法接受事实而离婚。
虽然这看似和魔法部垮台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试想,麻瓜与巫师间坦诚布公,巫师就可以得到更多活动空间,巫师们甚至可以藏身于麻瓜家庭而逃离伏地魔的追杀,而不是在小范围内硬碰硬。
如果害怕食死徒继而大肆伤害无辜麻瓜,逃难的巫师们也完全有能力保护他们,互帮互助,共度难关。
不幸的是,我们的魔法部高官们从不曾想到对外建立友好关系是多么重要,所以,巫师界成了一个孤立的个体,不得不用自以为结实的肉身去抵挡食死徒们的枪林弹雨,跳出了迈向破灭的圆舞曲。
3.用人不当部长不当。
要知道,部长是一个万分重要的位置,部长的一举一动代表着整个巫师界的一举一动。
部长的态度可以改变整个魔法部的风气,再由魔法部影响广大巫师。
所以,选用2个只为自身利益着想,幼稚地希望别人投靠自己,而减少自己的付出等。
不当行为:①第六部里,新部长有意拉拢哈利,作为魔法部代言人。
多么可笑?
他们都需要借用哈利“大难不死的男孩”这个名号,作为魔法部形象代言人,让魔法部重新获得民众对他们的信赖,重新建立信任的桥梁。
这样的魔法部,还有多少实质可言?
②第四部结尾,哈利说伏地魔回来了,然而,魔法部却一直声称这是哈利散布谣言,以达到对公众隐瞒事实真相的目的。
直到第五部末,伏地魔都闯到魔法部里来了,魔法部才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
长达一年的拖延等于损失了一年民众的准备时间,把一个再无任何顾及、强大许多的伏地魔突然间抬出给众人看,必定大乱。
4.职员不当。
比如乌姆里奇。
她没有什么卓越能力,充其量不过就是制造对自己有利的环境以及像食死徒一样通过残忍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几乎就是一个有着强烈报复欲坏心肠的疯子。
乌姆里奇不仅党同伐异,替魔法部收买人心,打压邓布利多的支持者,甚至她还包藏祸心,秘密地命令两名摄魂怪到小惠金区去袭击哈利。
她颁布的《霍格沃茨高级调查官教育令》使每个霍格沃茨人(似乎不包括斯莱特林)深刻意识到了魔法部的丑陋,并使他们丧失与之合作的意愿。
因乌姆里奇,魔法部丧失了最后一个可以挽救他们的臂膀。
再比如老巴蒂克劳奇。
从他对小克劳奇的态度中,我们知道了他仅仅只是想攀得最高权势,对于魔法部启用这无数只为自己做到位子而根本忽视魔法部的根本是为巫师界造福的人,显然是个重大失误!
在此强调,魔法部的职责应是先巫师之忧而忧,后巫师之乐而乐,万事当先,解救万难。
因为有了这些败坏整个魔法部风气的不当人选,所以纵使有再多如金斯莱,唐克斯等实质为民的员工,魔法部依旧是走上了一条难以挽回错路,走向衰亡。
5.没有秘密军队武力,是一个国家(说大了点,其实就是巫师界)的基本保障。
而武力又有许多种分类,明有的武力是万万不能少,当然魔法部也有了傲罗。
但是,魔法部缺少一支行动统一,目标明确的秘密军队,这就是很要命的事情。
哈利为了反魔法部,反伏地魔,创建了“邓布利多军”;邓布利多半生致力于抵抗黑魔法,手掌“凤凰社”;伏地魔想称霸巫师界,组有“食死徒”军团……可是,作为一个管理整个巫师界的魔法部,却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绝对安全的秘密军队。
如果有了一支秘密军队,魔法部不会不知道伏地魔复出时间,不会有某些食死徒主力到魔法部垮台时还活得好好的,不会到最后关头还要找哈利作形象代言人维持民心,不会在大战时还要靠霍格沃茨的人力复出……如果能有一支秘密军队,那么,即使上述两条不达标,魔法部也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垮台,不会如此被动地承受着伏地魔的一击又一击……如此看来,魔法部的垮台完全是自身原因造成的。
上述3个重大原因,又围绕着许多小因素,让魔法部必然垮台摆在眼前。
魔法部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一切,得用积极态度与面面俱到的思想来达成,否则,等待的必将是失败。
三强争霸赛是一场由霍格沃兹、布斯巴顿和德姆斯特朗三所欧洲最大的魔法学校之间的友谊竞争赛。
按照传统每五年举行一次,三所学校轮流主办。
如今魔法部的国际魔法合作司和魔法体育司,在老克劳奇的带领下成功重启了这项停办了200多年的古老国际交流项目,而今年的举办学校就在霍格沃兹!
三强争霸赛一共有三场魔法项目比赛,每个学校选出一名参赛者,最终获得比赛胜利的选手将得到一千加隆的奖金。
想参赛的学生可以把写有自己名字的纸条放入火焰杯中,不过因为三强争霸赛太过危险,比赛规定17岁以上的学生才被允许报名,邓布利多还特别在火焰杯周围划了一个限制年龄的圈。
挑选三强争霸赛选手的仪式放在了10月30日万圣节举行。
最终德姆斯特朗的选手选定为克鲁姆,布斯巴顿的选手选定为芙蓉,而霍格沃兹的选手则选定为六年级的赫奇帕奇学院级长塞德里克。
原本三名选手已经全部选出,但是小克劳奇化身的假穆迪偷偷将哈利的名字投入了火焰杯,让火焰杯误以为哈利是第四所学校的参赛者,而这凭空出现的第四所学校就哈利一名选手投入名字,于是14岁的哈利被认定为这届三强争霸赛的第4名选手!
三强争霸赛第一个项目在11月24日举行,是一场 避开龙的攻击,从龙的巢穴中夺取金蛋的比赛。
一开始关于如何在巨龙的眼皮底下获得金蛋哈利一筹莫展,于是和小天狼星互通书信,希望他可以给自己一些指点。
原本小天狼星和哈利通过壁炉视频通话时想要教哈利眼疾咒对付火龙,不过被突然下楼的罗恩打断了,后来假穆迪为了让哈利赢得比赛,特别指点他可以使用飞来咒,于是哈利在赫敏的帮助下开始苦练飞来咒。
比赛当天,克鲁姆选到了中国火球龙,芙蓉是威尔士绿龙,塞德里克是瑞典短鼻龙,而哈利选到的则是最难对付的黑色的匈牙利树蜂巨龙。
克鲁姆使用的是原本小天狼星想要教给哈利的眼疾咒致盲火球龙,趁机夺取金蛋;芙蓉则使用了催眠咒让绿龙睡去,然后夺取金蛋;而塞德里克则用变形咒将石头变成了一条狗来吸引短鼻龙的注意力,趁机夺取金蛋。
至于哈利则利用飞来咒召唤来了小天狼星上学期送给自己的飞行扫把火弩箭,利用超快的移动速度成功夺取金蛋!
三强争霸赛第二个项目在来年的2月24日举行,是一场潜入禁湖 在一小时内从人鱼那 救回自己最重要朋友的比赛。
关于如何在水下呼吸一个小时直到比赛开始前哈利才多亏了纳威的腮囊草让哈利吃下后长出了鳃和鳍,拥有了在水中呼吸的能力。
而在原著中,假穆迪为了帮助哈利于是给纳威草药学的书,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发现腮囊草可以水下呼吸的事然后告诉哈利,但是纳威却根本没转过这个弯,于是只能在教工休息室和麦格教授大声讨论腮囊草,故意让小精灵多比听到,于是才有了多比将腮囊草交给哈利。
比赛开始后,多亏了桃金娘为哈利指明人鱼的方向于是第一个找到了人鱼村,而选手们要救的重要朋友都被绑在广场中央。
塞德里克和克鲁姆分别救下了秋张与赫敏,但是当哈利救下罗恩后一直在等芙蓉来救她的妹妹,但是芙蓉因为在水下被袭击退赛,哈利以为不救人的话人就没了,于是执意将芙蓉妹妹一起救了上来。
而在最后的评分环节,哈利因为勇敢的救下了芙蓉妹妹,得分仅次于第一个上岸的塞德里克,获得第二名。
三强争霸赛第三个项目在6月24日举行,作为三强争霸赛的最后一个项目,是一场在迷宫中寻找奖杯的比赛。
也正是因为三强争霸赛的举办,这学年的魁地奇比赛被取消,球场被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迷宫,由假穆迪将奖杯放置在迷宫中心,谁先触碰到奖杯谁就是获胜者。
假穆迪为了让哈利第一个触碰到奖杯,为哈利扫除了不少迷宫中的障碍,甚至直接击晕了芙蓉,然后对克鲁姆释放了夺魂咒,让克鲁姆去干掉塞德里克。
纵然大家在这场比赛中都是对手,但是当哈利看到克鲁姆正在对塞德里克使用钻心咒时,见义勇为的救下了塞德里克,最后甚至选择和塞德里克一同触碰代表着胜利的奖杯。
但是让哈利他们想不到的是奖杯已经被假穆迪替换成了门钥匙,哈利和塞德里克一瞬间被传送到了伏地魔的德尔府老宅。
至此化身为假穆迪的小克劳奇顺利完成了伏地魔交给他的任务。
小矮星彼得一个索命咒结束了塞德里克的生命,然后将哈利捆在伏地魔父亲的墓碑前开始了伏地魔的复活仪式!
伏地魔的小躯体被放进冒着热气的巨大坩埚中,接着放入伏地魔父亲的骨头,然后是仆人的肉,小矮星彼得甘愿献出了自己的右手,最后是仇敌的血,随着彼得取走了哈利一小玻璃瓶血倒入坩埚,透过眼前的白雾,一个黑色身形的男人从坩埚中缓缓升起,伏地魔复活了!
虽然还没看完全系列,目前为止我很认同哈迷的看法,火焰杯是系列最好看。
作为青少年最受欢迎故事,这一部完全是给学生党看的,浪漫的校园舞会,刺激的运动会,好朋友之间的误会又和好,情窦初开的年纪彼此喜欢又羞于说出口默默吃醋,学习好的书呆子对感情一窍不通。
完全就是个青春片。
然后加入了奇幻冒险元素,讲真的伏地魔每次都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特别像打酱油。
这部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肯定是当时还是新人出道默默无名的暮光男罗伯特帕丁森,在哈利波特之后,他出演了大名鼎鼎的暮光之城,到现在很多中国影迷还是称呼他暮光男,如今他在好莱坞风生水起,是新一任蝙蝠侠真人版饰演者。
以及对我个人来说是个彩蛋但很多人可能都会忽略的角色,他是我很喜欢的逍遥法外这部美剧的主角,当时在哈利波特系列应该没人注意到他。
都说看哈利波特,得看主角团之外的其他配角,我很同意,双胞胎的角色非常有意思,包括隆巴顿,马尔福越来越酱油了。
有个细节我很喜欢,就是每次比赛开始邓校长喊321,才喊一下就发射枪声,是个幽默的笑点,也突出了邓校长这种宽厚的性格,增加他的人格魅力。
赫敏这个人设一天到晚给哈利吹彩虹屁,鼓励他,支持他,有点像NPC了,这样的友情太不真实了,当然我们都希望有赫敏这样的朋友。
几部看下来我不得不说,大家都吐槽艾玛沃森没演技一直当花瓶,即使在她的代表作哈利波特系列。
她的演技都很差,用力过猛的感觉非常明显。
但是站在人群中,她确实光彩照人的漂亮。
This fourth installment of the movie series is entirely about the Triwizard Tournament. Three finalists were chosen by the Goblet of Fire, and then the Goblet spit out an unprecedented fourth name: Harry Potter's. This is against the rules, since you have to be 16 to compete in Triwizardry, and Harry is only 14. The question is, who entered Harry's name, since Harry said he didn't?"The Goblet of Fire" is my favorite Potter book so far in the series. (Well, I'm still reading "The Half Blood Prince" so that might change soon) If you think the 3rd book was dark, this one only gets darker. So I'm going to be biased about this movie and say I liked it a lot! It's always a pleasure to look at the characters and plots that you love so much to transform onto the big screen. Harry, Ron and Hermione have grown up. Cedric Diggory and Victor Krum looked exactly like what I imagined they would be. Cho Chang only had a few lines in this movie, but I'm sure we all know how much people already love her. I was a bit disappointed at the actress they cast for Fleur Delacour. She's supposed to be this stunning beauty that can take your breath away, but in the movie she was actually kind of bland.The special effects, settings and costumes were excellent as usual. The dragons, the mermaids and the maze were really cool looking. I liked the look of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better, but this is still better than the "The Sorcerer's Stone"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Nothing against Chris Columbus, I just don't think he's the right director for these kind of movies.Onto the problems with this film. Since this book was so much longer than the previous ones, there were way too many subplots that were left out of this movie. I know it's difficult to fit everything into a 2 hour movie, but it's still disappointing. 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whole house elves action stirred up by Hermione? What happened to the butterfly turning Rita Skeeter? Most importantly, where the heck is the last pivotal scene in the book where Dumbledore starts to gather his group which will later become the Order of Phoenix?! I feel that for people who have not read the books, this movie will be really confusing. It didn't really explain a lot of the backstories and characters. Thus I'm not surprised when my friends who did not read the book all told me they didn't think this movie was all that great. This film did a great job of transforming scenes from the book onto the big screen, but storytelling wise, it was scattered and confusing. So, if you want to truely enjoy this movie, I'll definitely recommend reading the book first before you go. Trust me, it'll be well worth your time.http://wintervalley.blogspot.com/2005/11/harry-potter-and-goblet-of-fire.html
前半部分我只想给两星,包含了人设崩塌和厌女含量超高。
这一部一开始是哈利和罗恩一家去看魁地奇界的“世界杯”,结果以食死徒作乱结束。
这一部哈利的发型倒是很还原,乱七八糟,但是这个发型好像显得他发腮有点严重。
看魁地奇比赛时,罗恩一家被马尔福父子嘲讽了。
这刻薄还是挺到位的
马尔福父子往这一站就显得跟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这里也是马尔福在剪辑里面出现的很多场面。
其实我觉得韦斯莱一家养孩子确实某些地方有点欠缺。
韦斯莱一家总体的氛围是吵吵闹闹,相亲相爱。
但是仔细一看,我又觉得各种矛盾早已埋下种子。
因为孩子多,而爸爸职位和工资都不高,妈妈是家庭主妇不赚钱,每个人孩子都用的是哥哥们的旧物。
已经成年的孩子,在工作方面看起来得不到家里的帮助。
而且珀西的工作甚至还被父亲所拖累。
即将成年的孩子,家里也没有关注过他们的求职问题,我说的是双胞胎。
莫丽只关心了他们的巫师等级考试成绩,但是也没提过他们毕业后要做些什么。
亚瑟更是一句没关心。
双胞胎和罗恩其实都想要很多钱。
金妮,家里最小的女孩子,总是穿哥哥们的衣服,用哥哥们的东西。
网友说金妮是家里最受宠的,可惜我完全没看出来她哪里受宠了。
我只觉得她和哥哥们待遇一样,可能由于她最小,用的东西会是最旧的,这一点待遇还要差点儿。
可以用家里孩子太多,家长关注不过来来解释这些。
但是既然精力和经济不够,为什么又要生这么多孩子呢?
单纯解释为莫丽喜欢孩子吗?
我也没太看出来,她总是急急忙忙的做家务,没看出来她乐在其中。
作者罗琳塑造马尔福一家是用来反衬韦斯莱一家贫穷但幸福的。
可惜至少在我这儿没达到效果。
虽然性格恶劣,但德拉科马尔福看起来是一个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
如果让我选,我会选择出生在马尔福家庭。
我理解珀西为什么和家庭决裂。
我认为珀西并没有错在跟家庭决裂,他错在站错队而已。
没有上帝视角,他没有站在主角那边,所以显得他是错的。
开学晚会上就介绍了另外两个学校,宣布开始三强争霸赛报名。
另外两个学校的出场,女校学生的出场表演仿佛在“发春”,男校学生出场仿佛在表演杂耍,跟魔法关系都不大吧。
什么这种男性凝视的镜头真让我想骂人,这种镜头想表达什么?
芙蓉这个镜头还是很漂亮,虽然没能体现出她有媚娃的血统
我们国家的杂耍艺人也会这个,不需要魔法不知道为什么三强争霸赛报名场面要这么黑暗。
喝上交杯酒了
赫敏与这里格格不入,她确实很孤独邓布利多发现哈利波特的名字从火焰杯里面出来时,仿佛躁狂症发作,我不认为这是邓布利多会有的反应。
邓布利多怎么会去摇晃哈利波特?
我觉得正常的反应应该都是不让哈利波特参加比赛,不过那就没戏看了。
只有麦格教授表现得像一位合格的老师。
这句话是麦格教授说的丽塔借机打芙蓉耳光的时候我很生气。
虽然我也并不算很喜欢芙蓉,但是我讨厌这种对女孩子的侮辱。
丽塔和穆迪是我认为比较还原原著的两个角色。
穆迪这个角色甚至影版加入了一些精彩的原创细节。
(但是这一部整体上我仍然骂骂咧咧。
)
说实在的,我觉得霍格沃兹就没有安全的时候,年年都不安全。
这实在不是一个学校应该有的安全程度。
德拉科名场面来了,变成白鼬,笑死。
我就说,麦格教授是霍格沃兹为数不多合格的老师。
不过这里穆迪真的挺可爱的。
是他让烦恼的哈利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穆迪这个角色真的值得深思,他的“皮下”小克劳奇是如何做到好像真正喜欢这些学生的?
这一幕超可爱的
哈利终于露出了笑容,忘记了烦恼穆迪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展示钻心剜骨的时候,赫敏尖叫提醒他纳威受不了了。
他仿佛突然才意识到纳威情况不妙,甚至有一点点歉意。
小克劳奇这都能演的出来?
真的牛逼。
哈利参加三强争霸赛第一个项目,赫敏非常担心哈利。
我觉得赫敏这情难自禁的样子真的很像喜欢哈利,像哈利的恋人。
哈利顺利甩开火龙飞回来,只拍到了赫敏激动鼓掌,没有拍罗恩的反应。
赫敏真的超级激动。
然后就到了让我大骂特骂的圣诞舞会了。
在舞会之前,罗恩就开始了他对长青春痘女孩子的指指点点。
我说,你的雀斑就比女孩子的青春痘好很多吗?
你也长的不怎么样吧?
然后开始了对赫敏的PUA。
明明是他希望赫敏能当他的舞伴,但是却是用贬低赫敏的方式,试图给赫敏制造一种恐慌和焦虑,以达到他自己的目的。
我真是要吐了。
他还上下打量了一下赫敏,这种男性凝视只想让我把他眼珠子给抠了。
靠着哈利帮他找到舞伴之后,他因为贫穷只能穿很破旧的礼服。
他都这个吊样了,还不忘背后蛐蛐赫敏肯定没有舞伴,跟没有女朋友的屌丝男蛐蛐女孩子“没对象”有什么区别?
属于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每个女孩子对于他来说都是天鹅。
最后一句话暴露了罗恩的真实目的实际上赫敏非常漂亮,而且被勇士邀请作为舞伴。
赫敏本来玩的非常开心。
实际上,除了哈利罗恩以及他们的舞伴,其他人都非常开心。
连费尔奇都抱着猫在享受舞会。
穆迪这一幕用机械脚打拍子我觉得很棒。
每个人都很快乐,除了哈利和罗恩,他们让他们的舞伴也都不快乐。
罗恩看到赫敏玩的很开心,就要去破坏赫敏的好心情,发泄自己的无能狂怒。
我觉得赫敏毫无必要跟罗恩说这么多。
罗恩不配。
赫敏有一句话说的很对“你把一切都毁了”。
赫敏明明看透了罗恩,却还是喜欢他,任由他破坏自己的心情,我真是无法理解。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让他滚远点。
罗恩被戳破了内心所想,明明非常心虚,一边落荒而逃一边嘴硬地PUA赫敏年纪大脾气凶。
真是可笑。
赫敏为他哭泣真是不值得。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罗恩没能认清自己内心,其实他是喜欢赫敏的。
这就跟“欺负你是喜欢你”的论调一样恶心。
如果欺负就是喜欢,那让赫敏把罗恩扒光了吊在礼堂中央是否也是赫敏喜欢罗恩呢?
这不过是一种厌女罢了。
罗恩没有把赫敏当成平等的人。
罗恩会嫉妒哈利,这是把哈利当成对手,至少是当成平等的人来看。
而罗恩对赫敏呢?
处处贬低羞辱。
这可不是喜欢。
罗恩和哈利在背后嘲笑纳威。
因为他们认为作为“雄性”纳威不如他们,他们以为纳威吸引不了“雌性”,是失败的“雄性”。
实际上,真正的loser是他们自己。
纳威邀请到了舞伴,而且纳威表现的是一个正常人,打扮的可比罗恩整洁多了,纳威也享受了跳舞的乐趣。
男性会合起伙来攻击那些对女性更为“正常”的男性,视他们为“叛徒”,因为大部分男性不把女性当成平等的人,并且喜欢这种不平等一直维持下去,他们就得以一直保持优势。
我觉得纳威和金妮跳舞的画面赏心悦目,金妮的裙子也很漂亮。
我觉得纳威是一个完美的对照组。
哈利和罗恩则是完美的反面教材。
其他的每一对都很正常,很赏心悦目。
舞会之后两场比赛总算拍的比较正常,基本上没有各种男凝和厌女情节。
于是我又把两星改为三星了。
总体来说我比较讨厌这一部。
白男从青少年时期就“爹味”这么浓了吗?
真是搞不懂。
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不光有贯穿一学年的三强争霸赛,还有四年一届的魁地奇世界杯。
这个假期罗恩的母亲特别写信给哈利,邀请他一起去看魁地奇世界杯。
在约定好的时间韦斯莱夫妇还特地来哈利姨妈家接哈利,但是有趣的是他们用的交通工具居然是飞路粉,结果姨妈家用的是电炉,壁炉被砌上了,于是韦斯莱夫妇就这么被困在了壁炉里,最后直接炸开壁炉,他们才从里面出来。
门钥匙这种交通工具首次在哈利波特中出现,门钥匙可以设置成任何看似普通的物品,当你触碰它时就会被瞬间传送到另一个位置的魔法物品处。
哈利他们就是通过门钥匙瞬间来到了魁地奇世界杯的举办地。
在哈利他们四年级的黑魔法防御术课上,作为老师的假穆迪就教授了大家魔法世界的三大不可饶恕咒分别是夺魂咒、钻心咒和阿瓦达索命。
夺魂咒的咒语是魂魄出窍,顾名思义就是让中咒者脑子里一片空白,然后按着施咒者说的话完全照做。
不过只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夺魂咒其实是可以被抵抗的,小克劳奇化身的假穆迪就曾经让哈利他们练习过如何抵抗夺魂咒,不得不说小克劳奇真是个好老师,而这也间接为自己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至于钻心咒会让中咒者痛不欲生,而阿瓦达索命则能让人瞬间去世。
在小精灵闪闪被解雇后遇到了正在到处找工作的多比,却一直因为多比家养小精灵的身份工作还想要工钱于是屡屡被拒,后来闪闪和多比一起来到了霍格沃兹,最终邓布利多收留了他们在霍格沃兹的厨房工作。
原本邓布利多想给他们一星期十加隆的工钱外加周末休息,但是多比和邓布利多讨价还价,最终争取到了一星期一加隆工钱外加一个月放假一天的待遇。
其实在三强争霸赛的第一个项目前,海格提前带哈利去禁林看到了这场比赛的龙,而其他两所参赛学校的校长也在禁林知道了第一个比赛项目和龙有关,四名选手中唯独霍格沃兹的塞德里克对第一个项目内容一无所知,于是善良的哈利才主动找到了塞德里克,将龙的事告诉他。
金蛋中其实就藏有第二个项目的提示,关于如何解谜,就在哈利一筹莫展之际塞德里克来还人情了,他将级长专用盥洗室的密码告诉了哈利,再加上桃金娘的提示助哈利在水中打开金蛋,成功解开了谜题!
小克劳奇的实力有目共睹,化身为假穆迪的这整整一学年间都没暴露身份,而唯一一次差点露馅就和哈利有关。
为了维持假穆迪的形态,小克劳奇必须坚持喝复方汤剂,这天他偷偷潜入斯内普的办公室偷去熬制复方汤剂的材料,刚好被打开了活点地图的哈利发现,巴蒂·克劳奇在斯内普的办公室。
不过因为父子名字一样,哈利还以为是老克劳奇。
而当斯内普发现自己的办公室有人闯入后第一个怀疑的是哈利,于是化身假穆迪的小克劳奇及时现身为哈利解围,顺便问哈利借走了活点地图,这才解除了通过活点地图暴露身份的风险。
至于小克劳奇对哈利的态度。
虽然小克劳奇正按着伏地魔的指示,稳步推进将哈利引入预先设好的圈套,但是其实在这一年的教学生涯中,小克劳奇对哈利还是很认可的,也正是小克劳奇对着哈利说出:你很适合当一名傲罗,于是奠定了哈利的未来的职业生涯!
哈利的死里逃生让化身为假穆迪的小克劳奇暴露,最终他在吐真剂的作用下将事情的真相全盘托出,但是魔法部部长福吉并不愿意相信伏地魔归来的真相,直接派出噬魂怪将他的灵魂吸干。
福吉部长掩耳盗铃的做派,以及魔法部对伏地魔归来的消极态度,邓布利多决定重启对抗伏地魔的组织凤凰社,总部就设在布莱克家族的豪宅格里莫广场12号,而小天狼星则成为了新凤凰社的联络人,开始召集凤凰社的旧部。
海格和布斯巴顿魔法学校的校长马克西姆则被邓布利多委派在这个假期前往巨人的领地寻求巨人的支持。
哈利赢得了三强争霸赛的一千加隆获胜者奖金,他将这笔钱送给了罗恩的双胞胎哥哥们,而之后这一千加隆将会成为双胞胎在对角巷93号开设一家专门卖恶作剧道具的韦斯莱魔法把戏坊的启动资金。
因为哈利觉得如今的大家更需要的是比往常更多的欢笑!
一开始演魁地奇世界杯,我真的很好奇这个世界杯到底是怎么样的,结果直接略过??
这也太敷衍了吧。
为什么哈利·波特和罗恩就这么莫名其妙地闹起了别扭??
到底发生了什么??
哈利和罗恩闹别扭真的豪无铺垫,电影一开始他俩就奇怪地闹起了别扭,电影快结束的时候他俩又奇怪地和好了。
哈利和罗恩真的是两个钢铁直男,尤其是罗恩,真的完全没看出赫敏对他有意思,话说赫敏为什么会对罗恩有意思?这感情让人觉得非常莫名其妙。
三强争霸赛其实还蛮谜的,这三个节目到底有啥好看的一堆人那么兴奋。
第一个夺取金蛋我还能理解,应该除了哈利以外其他人都老老实实在场内完成了比赛,所以应该还算有看头(为什么不演一下其他人是怎么夺取金蛋的呢?我真的很好奇)。
第二个项目活像是录取泳池救生员前的考试,而且全程水底,一帮人在岸边欢呼个什么劲?好歹搞一个实况直播啊。
第三个走迷宫,这也没什么好看的,毕竟大家只能干坐在外面,干等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比赛。
那外面的人那么兴奋干嘛?(塞德里克死得真冤)说实话,巫师就算没有发明什么可以实况直播魔法,那也可以用现代科技啊,不管是电影拍摄的时间还是原著写作的时间,直播技术都已经很成熟了,不管是水底摄像机还是航拍应该都可以用啊,就算不是看得那么清楚至少可以看到一点吧,向全世界的巫师转播你们这么牛逼哄哄的三强争霸赛不是很好吗?从这一部开始我感觉巫师世界真的和麻瓜世界强烈剥离,生活复古,这没必要吧,科学技术也不是洪水猛兽,科学技术和魔法也不矛盾。
这三个巫师学校的另外两个也挺奇怪的,一个是拥有奇奇怪怪欢迎礼仪的女校,另一个则是仿佛塔山武校的男校,这么看来霍格沃兹真的是相对来说最正常的。
伏地魔对哈利的仇恨我现在也没搞懂是为什么,纯粹是因为哈利躲过了阿瓦达夺命咒吗?要不然为什么要这么穷追不舍的,而且伏地魔只要叫手下人一起上哈利不就马上变灰了吗?而且我最大的疑惑是:伏地魔为什么没有鼻子?明明年轻的时候真的还挺帅的啊。
从身形上来看四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子已经跟成年人差不多高了,导演也必须照顾角度使得赫敏看起来不会比harry高。
青春豆已经依稀可见。
少年们的眼神也焕发出光芒。
一些看过的朋友和各大评论对第四部都褒贬不一。
我个人觉得没评论写得那么差。
一开场的魁球世界杯一下子带动了大家的情绪。
紧接着的两个学校的来访和比赛的报名让人浮想联翩。
三个竞赛(斗龙擒蛋,水底救人,迷宫探险)非常有想象力也引人入胜。
期间穿插的舞会,赫敏的出场可谓惊艳,但其实在很多观众心中赫敏一直非常漂亮的。
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总是那么快,三场竞赛似乎还没看的尽兴。
先前一些预告中所提到的恐怖画面用惊悚更加恰当。
不幸被杀死的同伴令人惋惜,我还哭了好久并且期待着他会站起来跟harry继续并肩作战。
有恶魔一定会有牺牲,也许早点让孩子知道这一点不一定是件坏事。
从画面来看沿袭了一贯的偏暗风格(个人意见),对话也不乏精彩幽默之处。
孩子毕竟长大了,harry和卫斯里的争吵,赫敏的掩面而泣,harry奋不顾身拯救同伴,都让我们看到了自己成长当中的点点滴滴。
我觉得,这第四部还是值得去影院一看的。
这一部明显感觉电影删掉了很多东西,有时候原著一章的内容也就一两分钟,最后吐真剂那里小巴蒂克劳奇甚至都没说几句话。
邓布利多临危受命指挥大家各做各事等精彩内容都没有呈现。
===================================以下转自知乎(这位答主说的全部合我心意!!
):(我发现复制过来之后,图片全都是乱码。。
也罢,这里只是作为那位答主的答案的一个文字备份好了,大家想看排版完美的答案还是直接去知乎看吧。。
)作者:粒粒肥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518018/answer/24835862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面哈利波特系列改编的分水岭来了,开始吐槽。
原著有37章,比第三部多了近一倍,第三部142分钟,第四部157分钟,只多15分钟大丈夫?
要我说,从第四部开始就应该分上下部。
下面照样放目录。
第1章 里德尔府这里的改编的确是难为电影了,这种典型的小说式开篇,可以改编成剧集的半集或者一集,但是信息量这么大对电影怎么办呢?
删。
可惜了《里德尔府》这种高端大气的开篇了,这部原著的整体格调比前三部提升了很多,就在于这部出现了家族式的宏观视角,不仅是里德尔家族,还有克劳奇家庭的悲剧,都从这章开始。
尽管在第六部中大婶试图重现这种模式,依然没能有相同等级的观感。
可惜了《里德尔府》这种高端大气的开篇了,这部原著的整体格调比前三部提升了很多,就在于这部出现了家族式的宏观视角,不仅是里德尔家族,还有克劳奇家庭的悲剧,都从这章开始。
尽管在第六部中大婶试图重现这种模式,依然没能有相同等级的观感。
原著此章前半段关于里德尔家的故事还和第六部有重要的联系,现在全没了,导致第六部也不能拍这条线。
虫尾巴和伏地魔的对话也有很多信息,包括了争霸赛的阴谋、世界杯、伯莎的命运、虫尾巴和伏地魔之间微妙的关系等等。
此处为读者暂时开了一章上帝视角之后,全书内容依然引人入胜。
但是电影……简单粗暴地处理了虫尾巴和伏地魔的关系,两人间故作神秘的台词也是什么信息量也没有,观众糊里糊涂地跟着可怜的老麻瓜来到了楼上,然后就莫名其妙被阿瓦达索命了。
要说这里改编有什么优点,那大概只能是小克劳奇在这里露了脸,算是为后文打下伏笔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原著根本不需要这种无谓的伏笔,后面有太多对克劳奇家族的描写,但电影除了那段不明所以的回忆以外,就再也没有克劳奇家的情节了。
简直是丧心病狂。
第2章 伤疤完全删除。
此处删除的损失在于能体现哈利和小伙伴们的友情和天狼星的爱的细节全部没了,亏得哈利还口口声声说伏地魔你不懂爱呢,你自己懂么……不过我能理解这种日常式细节被电影删除的必要性。
还是那句话,期待有美剧。
第3章 邀请完全删除。
同上。
第4章 回到陋居完全删除。
这章删除就有点没节操了,都不解释一下哈利怎么离开德思礼家的。
韦斯莱兄弟的发明创造首次亮相也没了。
第5章 韦斯莱魔法把戏完全删除。
日常式细节,删吧删吧。
珀西的戏份本来就不多,删完啥也没了。
除了第一部,我已经想不起来还在哪儿看见过珀西了。
第6章 门钥匙这章只保留了这个逗比镜头:非原著党真不知道会怎么想。
都没人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是个破靴子。
非原著党真不知道会怎么想。
都没人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是个破靴子。
除此以外,倒是加了个罗恩见到赫敏急忙拉被子的细节。
第7章 巴格曼和克劳奇标题叫巴格曼和克劳奇,可是电影里根本就没有巴格曼,克劳奇也没有在这章出现。
给了一些浮光掠影的镜头:还渲染了一下帐篷的神奇。
好吧,就当我被你们哄好了。
第8章 魁地奇世界杯人见人爱的马尔福父子忽然出现,没事挑衅了一下主角们,还是大的挑衅的,我想问,你们长大了么?
原著里是挖苦讽刺,可不是这么没有水平的挑衅好么?
然后是世界杯开场倒是做得挺酷炫,我靠,说完开始比赛就没了?
当时我在电影院第一次看,整个人都傻了。
就好像一对情侣在啪啪啪呢,男方前戏完了说句,你就当我进去过吧,穿上衣服拍拍屁股走人了。
开场倒是做得挺酷炫,我靠,说完开始比赛就没了?
当时我在电影院第一次看,整个人都傻了。
就好像一对情侣在啪啪啪呢,男方前戏完了说句,你就当我进去过吧,穿上衣服拍拍屁股走人了。
第9章 黑魔标记剔除了日常式细节,主流情节保住了,小克劳奇露脸了。
典型的电影式改编。
剔除了日常式细节,主流情节保住了,小克劳奇露脸了。
典型的电影式改编。
第10章 魔法部乱成一团完全删除。
只保留了赫敏看报来表述一下当前局势混乱。
第11章 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车第11章 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车
情节倒是保留了,但原著中是用来写与马尔福的冲突的,这里被换成了让秋张第一次出场。
不算槽点。
情节倒是保留了,但原著中是用来写与马尔福的冲突的,这里被换成了让秋张第一次出场。
不算槽点。
第12章 三强争霸赛导演你特么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费尔奇要高抬腿进场?
这个逗比改编到底有什么用?
除了添加低级笑料以外还有什么用?
布斯巴顿和德姆斯特朗的到来被提前到了这儿。
布斯巴顿和德姆斯特朗的到来被提前到了这儿。
槽点一:为什么布斯巴顿变成了女校,德姆斯特朗变成了男校?
就因为芙蓉是女的,克鲁姆是男的?
为了凸显我家霍格沃茨是综合高校是么?
槽点二:芙蓉是媚娃,没提也就算了。
可她是媚娃,谁说她同学也都是媚娃了?
这些千纸鹤一样的玩意儿是什么情况?
而且仔细看她同学也不好看啊。
槽点三:德姆斯特朗进场的时候为什么像马戏团一样?
槽点四:克鲁姆是阴沉,但是很显然,是比较接近那种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宅男式的气质,他进场的时候一副“仇人就在这里不要拦我我要去干掉他”的表情是想怎样?
第13章 疯眼汉穆迪这一章的内容被转移到了第一个项目之后。
第14章 不可饶恕咒这一章的内容基本重现了。
但是对夺魂咒的呈现毫无诚意。
夺魂咒的确是想让被控制的人干嘛就干嘛,但并不是像漂浮咒一样控制那只蜘蛛飞来飞去,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不要说我吹毛求疵,如果这样就是夺魂咒,那哈利他们第一年学的让羽毛飘起的咒语就已经是不可饶恕咒了?
不过索命咒那一下倒是挺震撼的,干脆利落。
这一章的内容基本重现了。
但是对夺魂咒的呈现毫无诚意。
夺魂咒的确是想让被控制的人干嘛就干嘛,但并不是像漂浮咒一样控制那只蜘蛛飞来飞去,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不要说我吹毛求疵,如果这样就是夺魂咒,那哈利他们第一年学的让羽毛飘起的咒语就已经是不可饶恕咒了?
不过索命咒那一下倒是挺震撼的,干脆利落。
第15章 布斯巴顿和德姆斯特朗转移到了12.第16章 火焰杯第17章 四位勇士第17章 四位勇士
第18章 检测魔杖第18章 检测魔杖
这里没有奥利凡德的戏份,直接变成了丽塔斯基特的采访秀。
第19章 匈牙利树蜂这里出现了一个令人不能理解的改编:将哈利与天狼星壁炉会面和看见龙的顺序倒了一下。
这里出现了一个令人不能理解的改编:将哈利与天狼星壁炉会面和看见龙的顺序倒了一下。
完全不能理解。
可以说编剧简直是在丧心病狂地削弱天狼星在哈利人生中的重要程度。
这一次的会面在原著中对哈利的心理排解非常重要,哈利压抑多日的压力全部倾倒给了天狼星,并且遇见看见龙的恐惧也包含在内,但是电影不仅将此次会面变成了一个俩侦探会面找为哈利报名的凶手的简短谈话,还毫无必要地将看见龙放在了后面,导致会面中不能让哈利对天狼星倾诉对龙的恐惧,简直可以算是不可饶恕的改编了。
第20章 第一个项目马尔福变老鼠跑到了这一段。
我的看法是,编剧觉得让穆迪看见哈利然后找去谈话不够自然,所以中间需要一个桥段。
不能理解这种想法。
但是既然没造成什么后果,那就随意。
这一段又做了一个重要改编:删除了赫敏对哈利的帮助。
在包括罗恩在内的绝大多数同学不信任哈利时,赫敏在帮助哈利练习一个能够救他命的咒语,这对渲染赫敏和哈利的感情不重要吗?
好吧,有了前面天狼星灾难般的改编之后,我已经对这样的改编心平气和了。
第21章 家养小精灵解放阵线完全删除。
我相信大家都看过一些关于哈利波特内涵的分析,赫敏搞SPEW这件事对小说来说远远不止她在较真这么简单。
也罢,大概在导演眼里,赫敏是用来卖颜的吧……第22章 意外的挑战这一章整个儿变成了麦格教授教舞。
这个改编倒挺有爱的。
这一章整个儿变成了麦格教授教舞。
这个改编倒挺有爱的。
第23章 圣诞舞会不得不承认,这一段尽管和原著有很多不同,但改编确实成功,因为主旨都在主角青春期微妙的心理活动,三个人的表现在这各擅胜场,算是第四部不多的亮点。
不得不承认,这一段尽管和原著有很多不同,但改编确实成功,因为主旨都在主角青春期微妙的心理活动,三个人的表现在这各擅胜场,算是第四部不多的亮点。
第24章 丽塔·斯基特的独家新闻完全删除。
题外话:把后面几部算在内,丽塔斯基特仅有的一点推动情节的作用都没了,就在第四部前段出来卖了个萌。
这里出现了哈利赫敏的一段谈话,大体内容就是赫敏在担心哈利有没有解开金蛋之谜。
我不太清楚原著里有没有,总之我没看出这段谈话能干嘛,有这段谈话的时间不是可以保留更多有用的细节吗?
这里出现了哈利赫敏的一段谈话,大体内容就是赫敏在担心哈利有没有解开金蛋之谜。
我不太清楚原著里有没有,总之我没看出这段谈话能干嘛,有这段谈话的时间不是可以保留更多有用的细节吗?
第25章 金蛋和魔眼以第四部这种无节操的改法,竟然会保留桃金娘。
桃金娘在这段中有许多性暗示的动作和眼神,我不太记得原著里有没有,感觉是没有……以第四部这种无节操的改法,竟然会保留桃金娘。
桃金娘在这段中有许多性暗示的动作和眼神,我不太记得原著里有没有,感觉是没有……这段删除了楼梯遇险,我当时就觉得奇怪,没有活点地图,很多事都不能解释。
后来想起来了,电影压根就没有克劳奇被施夺魂咒这回事。
第26章 第二个项目继续,依然删除了罗恩赫敏帮助哈利的片段。
穆迪对老克劳奇吐舌头,老克劳奇惊慌地走了。
穆迪对老克劳奇吐舌头,老克劳奇惊慌地走了。
看到这里,可以确定,这部电影的剧情已经完全失败。
这个片段说明没有老克劳奇被施夺魂咒的事情,那么开头老克劳奇说话跟太监一样+双手神经质一样地抖又是什么情况?
是又想加一个像费尔奇那样的廉价笑料吗?
还有,小克劳奇被抓起来了,那怎么逃出来的?
如果他自己逃出来的,有人越狱,还是自己在押的儿子,老克劳奇居然会不知道?
此处,我恳请所有原著党跟我思考一下此处的逻辑:原著中,克劳奇为了救儿子出狱,用自己妻子做了掉包计,后来被儿子反噬夺魂,直到最后。
但这里克劳奇既不知道儿子出狱,又没有被夺魂,请问到底是什么剧情?
第四部这么精巧的结构就这样被毁了。
第27章 大脚板回来了完全删除。
还是那句话,编剧丧心病狂地降低天狼星的重要性。
第28章 克劳奇先生疯了既然根本没有老头帮儿子越狱又被夺魂反噬的事情,那这章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了。
电影的处理方式突出一个简单粗暴,干脆让这货直接死了。
连原著里的埋也没有。
电影的处理方式突出一个简单粗暴,干脆让这货直接死了。
连原著里的埋也没有。
第29章 噩梦完全删除。
第30章 冥想盆原著冥想盆有三段,第一段重点在斯内普,第二段重点在巴格曼,第三段则是克劳奇一家,但是刚刚说过了,第四部没有巴格曼,克劳奇一家也没有着墨,这一段可以说是完全颠覆。
卡卡洛夫将串起三段回忆的重任一肩挑,不容易。
原著冥想盆有三段,第一段重点在斯内普,第二段重点在巴格曼,第三段则是克劳奇一家,但是刚刚说过了,第四部没有巴格曼,克劳奇一家也没有着墨,这一段可以说是完全颠覆。
卡卡洛夫将串起三段回忆的重任一肩挑,不容易。
第31章 第三个项目第三个项目重大槽点:说是迷宫你还真就是迷宫了啊!
一个怪物都没有啊!
第三个项目重大槽点:说是迷宫你还真就是迷宫了啊!
一个怪物都没有啊!
第32章 血,肉和骨头好,到了该玩恐怖的地方,电影又开始忠实原著了。
好,到了该玩恐怖的地方,电影又开始忠实原著了。
第33章 食死徒伏地魔大段的自述完全没有。
所以这章等于删除了。
第34章 闪回咒第35章 吐真剂第35章 吐真剂
既然克劳奇一家的戏份删光了,那小克劳奇也没啥故事好讲了,几句话了事。
第36章 分道扬镳完全删除。
福吉的反应压根没有。
和第五部怎么接?
也罢,第五部已经烂透了,也没必要呼应。
第37章 开始完全删除。
总结一下:第四部删除了大量的日常细节,这我忍了,但是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些原著没有的细节,我想问你TM既然有时间为什么要自己造细节?
好吧,虽然不能忍,但是还是忍了。
删除了几个人物:巴格曼和闪闪。
忍了。
删除了几条线:赫敏的SPEW,克劳奇一家的所有故事,福吉的转变,天狼星对哈利的关怀,媚娃。
忍了。
相信原著党知道上面几条线对人物塑造有多重要,我就不多言了。
原著5分,我给3分。
总体来说,故事框架还在。
好歹大家看完会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我是来看伏地魔的,大姨妈来了互相傲娇闹情绪的猪脚们速速消失!!这部像番外不像续集,真心无聊,感觉是青春校园片,玩着跳着闹着突然伏地魔就重生了。
我真不是哈迷...我还没理解到这个系列的好处...
发现我对哈利这个系列的感觉挺一般的啊不是非常像我的菜,蛮看就是了。。洗澡去。。这部好像比上一部好一些
伏地魔终于复活了 祝大王万寿无疆 据说塞德里克死后变成一枚吸血鬼 和一名麻瓜谱写爱情传奇
补标,印象最深的一部,特别是舞会那一段,关注到了情感的波动,剧情在前四部中也非常出彩。
没创意没剧情没惊喜光有个名气在那,“魔法世界”一个这么大这么尽情发挥想象力的题材框架就装了这么点东西?全六部剧本的用脑量还不及辛普森一季里的一集。好了我看过了,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回事了,完成任务!
★★☆ 这应该是挺重要的一集吧为什么各种开挂各种二呢?
对哈利波特的电影实在没有什么爱╮( ̄▽ ̄)╭
【8】大银幕重看。5降4。本片的人物,闯关游戏和情感线其实非常标准的Teenagen,关于友情,爱情。所以几年前看的时候符合内心的心境所以觉得特别好看。从头到推回来,本片最大的问题依旧是不成熟的风格大乱炖,在《阿兹卡班》给出了暗黑,诡谲风格的前提下,本片的120分钟都在搞游戏和感情线,最后25分钟拼命给信息。为了几滴血至于这么大费周章和折腾吗?整个逻辑和硬伤就完全掉线。舞会和伏地魔复活那段最好看。五方展示了他天生的吸血鬼脸和电影感,很惊喜。
150分钟的片子还是感觉太仓促。一些场景、道具比想象中的要简陋。
我竟然对这集很有印象,我以为这是第五部。果然第三部之后哈利波特就转风格了,变黑暗系了,可怜暮光男在一部系列电影一集就便当,他还真的挺帅的,角色也讨喜。三小只也变大人了,男孩纸就不能把头发剪剪?真的打咩。赫敏是真的美,选角导演失策了,你跟我说长这么好看会在舞会找不到舞伴!?
剧情那个拖啊,基本就最后那20分钟有价值,剩余时间在讲一个纯粹为了娱乐大众的一不小心就会要小孩子命的毫无意义的比赛,最后那个破奖杯还是被施了咒了,然后一群人知道伏地魔回来了以后也完全不怕为学生草草开了个追悼会以后照样笑呵呵地过校园生活,演员也奇葩,硕大一个女校选出只恐龙来
可能是最差的一部《哈利波特》。引入了其他几个学院,引入了赛德里克,伏地魔终于复活了,可这一切跟火焰杯到底有什么关系?看起来赛事设置一环接着一环,其实整个电影结构散乱不堪,和前一部《阿兹卡班的囚徒》一比,更是跌相到家了。好的地方当然也是有,很多的篇幅在描摹青春期男女之间的微妙情感,还挺动人的。但是冗长呀,把整个电影的叙事都拖慢了。
舞会上赫敏出场那一瞬间太太太太惊艳了!!!三强争霸赛也有诸多亮点,虽然这是进入黑暗基调的起点..
2024.11.3,IMAX重映。罗恩和赫敏的感情现在回看感觉还挺明显。这部开始感觉底色变得悲凉了,啊塞德里克,我们痪院的好学长。
电影跟小说的一个巨大差距就在于细节的表现和高潮部分的延展性。不读小说不能理解。
从前有个男孩叫哈利·波特,有一天,他到墓地把伏地魔揍了一顿~
(我记得实体书就是买到第4本,当时对于噩梦的印象远大于其他内容,但也是这部分的描写让我焦躁进而对该系列消减了兴趣。重看到这里,同样的问题回来了,在电影里三强争霸赛毫无乐趣可言也不能理解其中的竞技规则,几乎没有着墨的角色性情转变又是怎么回事,掐指一算难道这就是青春期吗?能够keep人设又足够抢戏的角色竟然是预言报的记者……
2024.11.8 IMAX重温补标。火焰杯的内容篇幅绝对能撑起接近三小时的电影,相对极其精彩的原著,电影的改编,尤其是对“人鱼”和“迷宫”项目的改编太过无趣,芙蓉和克鲁姆的戏份台词少得可怜,连丽塔斯基特都不如,完全是打酱油的。
赫敏长大了,好看起来了!马尔福怎么就这么狼狈了?小时候那股小邪气哪里去了?伏地魔毫无尊严啊,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