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成瘾剂量

Dopesick,毒瘾(港),毒疫(台)

主演:迈克尔·基顿,彼得·萨斯加德,迈克尔·斯图巴,威尔·保尔特,约翰·胡热那克,凯特琳·德弗,罗莎里奥·道森,威尔·切斯,梅尔·温宁汉姆,伊恩·安特曼,杰克·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成瘾剂量》剧照

成瘾剂量 剧照 NO.1成瘾剂量 剧照 NO.2成瘾剂量 剧照 NO.3成瘾剂量 剧照 NO.4成瘾剂量 剧照 NO.5成瘾剂量 剧照 NO.6成瘾剂量 剧照 NO.13成瘾剂量 剧照 NO.14成瘾剂量 剧照 NO.15成瘾剂量 剧照 NO.16成瘾剂量 剧照 NO.17成瘾剂量 剧照 NO.18成瘾剂量 剧照 NO.19成瘾剂量 剧照 NO.20

《成瘾剂量》长篇影评

 1 ) 以一个饱受长期疼痛的患者视角来看此剧

19年年底,在即将离澳回国的前两个月,为了饱览墨尔本风土人情,我决定充实自我,几乎是一天不落地出门闲逛。

恰逢那时租处门口的电车改道,为节约消费,我决定步行1.2km左右前往另一处免费电车站。

本是死宅的我开始日日步行一万八千步,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可牛。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一万八千步不过小菜一碟,但对我来说确实是平生没几次。

已是记不清我是第几天开始,屁股开始疼痛,类似抽筋一般的疼痛。

我以为是运动(走路走多了)过度拉伤了肌肉,没有在意。

睡了一觉,没好。

又睡了几觉,还是没好。

疼痛开始加剧,我走路开始瘸,坐下之后尤其疼痛。

妈妈抵澳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及环澳旅行,那时候我已经不能安然坐在短程飞机上,屁股如同抽筋一样剧烈疼痛。

两小时的飞机对我来说如同上刑。

很快,我毕业回国了,我依然以为是走路走多了,拉伤了肌肉,本着伤筋动骨一百天的祖训,我决定慢慢修养。

很快疫情开始,我顺理成章地没去工作开始修养。

但是情况越来越糟,我越来越疼,步行三百米就开始剧烈疼痛,像一只无形的手扭着我的肌肉,旋转。

我也没办法坐下,噬骨钻心。

我当然意识到不对,去了医院疼痛科,医生短暂地诊断之后判断我是腰突,让我拍片,之后转诊骨科。

结果骨科医生说我腰突影像学上不明显,无法做手术治疗,也就是说除了修养别无二路。

我几乎是哀求地告诉医生我没有办法走三百米,我太痛了。

结果那个主任只是蔑我一眼说:“那你就别走三百米啊!

”我是决计没有想到,我以为的“走路走多了”会成为可能这辈子的噩梦。

我实在是太疼了,每天早上起床开始离开“躺”的这个体位,我就开始疼。

基本上就是永远感激肌肉在痉挛。

我的右腿慢慢不能受力,不能站直,我走路很勉强地支撑。

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我的工作,我根本疼得不想工作,但求一个躺。

没办法,生活得继续,于是我找了个小公司的前台干。

大部分的时候,我只需要朝九晚五地坐在那就可以。

但是谁能想到呢?

光是坐着就耗费我所有的气力。

九点上班,九点半我就开始疼痛,疼得一分钟没有停止。

每当下班,坐在公交车上我甚至直不起身只能蜷缩着,回家之后也只能歪歪地躺在床上。

曾经我不是一个多阳光多有活力的多有灿烂生活的人,但是我也保持着一周一部电影的习惯。

可坐在电影院的椅子上,我甚至没有办法看完一部电影。

电影院的椅子是刑凳,我忍耐着不离场,直到脸色都变了。

从此我再也不去看电影。

这个疼痛不仅摧毁了我对工作的期待,也开始摧毁我的生活。

我不想出门,也不能出门。

上班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忍受,对我来说没有除了躺着以外的娱乐。

我能且只能半躺在床上打游戏。

我的生活仅剩这个了。

21年,我彻底崩溃了。

我忍无可忍了,我活不下去了。

我没有变好,一点都没有,我的下肢都开始无力,我觉得好累。

我活不下去了,我对所有生活的热情都消失了。

如果人生是一场疼痛的刑罚,那我为什么要勉强自己活着?

我难以想象还要这样疼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我但求速死,却又不敢,日日挣扎,失眠抑郁全部找上了我。

在看这部电视剧的开场,理查德说的那段,疼痛摧毁了人们的生活,我只想流着泪说是的。

在这几年中,我不是没有求医。

我一直被误诊为腰突,但是腰突的病理指征轻到没有一个医生重视我!

尽管我的人生都要被摧毁了,却没有人能帮助我。

直到我终于遇到一个好医生,来自疼痛科,提示我可能患上了骶髂关节炎。

我已浪费大量笔力和字数去描绘我的疼痛。

那么,现在进入到pain medicine的环节。

我国对麻醉类药物的管制严格,所以我并没有接触到片中的阿片类药物,我吃的其实都是最基础的药:塞来昔布和芬必得。

是的,其实就这俩。

就像片中说的,德国人认为疼痛是一种修炼,在遇到这个医生之前没有任何医生提示我可以去吃止痛药(我对天发誓这是真的,我已尝试过针灸推拿理疗艾灸拔罐正骨膏药等等)。

医生看到我的核磁报告同情地跟我说:骨髓水肿这么严重,你一定很痛吧。

那一刻,我真的想流泪。

塞来昔布其实是开给我消炎的,止痛当然也是它的作用。

它也没有任何上瘾性。

吃了止痛药我第一次发现不疼了。

像每一个饱受的老中子一样,我当然很谨慎地遵医嘱认真吃着。

不疼的感觉太好了,我观察到很多剧评不理解为什么有些药吃着晕乎乎但是依旧会有人上瘾,(塞来昔布不晕哈)因为不疼的感觉太好了,它让我不精神不萎靡,让我觉得生活有希望。

很快我发现,2颗药显然不能让我度过漫长的17个小时(躺着尽管背疼,但我已经可以忽略)。

我复诊,医生说那就吃三颗吧,最多是四颗。

三颗很快也达不到我的要求了。

我不能忍受疼痛的去而复返,去而复返的痛苦和落差让我陷入崩溃。

我还是一次三颗,但是开始四小时一次,三小时一次。

我没有隐瞒我的情况,因为需要长期调理,我换了个中医,我跟他相熟已经很多年,他很惊讶,也叫我不能这样干。

塞来昔布我吃太多了,尽管现在无灾无难,但是这么大的剂量极有可能对我的肝肾胃产生影响。

他说医院已经没有能帮助我的地方了(除了小针刀,我确实已经试过所有方法包括打封闭),他建议我去运动康复。

后面不表,谢天谢地,运动康复终于把我从深渊捞起。

但是这段塞来昔布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原来疼痛值得重视,止痛药也没有我想象的可怖,我在澳求学时不也见过一面墙都卖扑热息痛的壮观场面吗?

我开始滥用芬必得。

也许塞来昔布还让我有所忌惮,芬必得则让我无所畏惧。

不疼的感觉太好了。

腿疼、屁股疼、背疼、腰疼、头疼、脖子疼、肚子疼、痛经只要疼,我绝不忍,一粒芬必得到肚,如果没效果,那就两颗好了。

不疼的感觉太美妙了,它甚至让我感觉high!

它只是一片小小的芬必得啊,可是我每次吃了芬必得都感觉精力充沛,头脑清醒,浑身轻松,上下舒坦。

当我感觉不太舒服、疲劳的时候,我鬼使神差地也开始吃芬必得,那显然布洛芬没有这些缓解疲劳提神的效果。

但是我觉得吃了有劲,我称之为“预防性的吃一片”。

显然芬必得确实不具有成瘾性,但是我好依赖他,一盒12片我可以一周不到就吃完了。

它简直就是我的万能药,那些我觉得芬必得不应该有效的疼痛(如肠痉挛),在我这他也有效。

我开始怀疑这些疼痛是由于我的焦虑抑郁幻想出来的症状。

鉴于它确实没有成瘾成分,我也很轻松地停下了我这种行为。

不是我刻意隐瞒,它确实就没有戒断反应...跟我的助眠类精神药物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我只要克服我心理上的依赖就行。

这部剧,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分。

从患者的角度,其实我很认可塞克勒家族对疼痛的看法,疼痛真的太毁灭人了。

我也很能理解为什么片中的人物如Betsy为什么会这么上瘾,相信我,疼痛的去而复返会让人绝望,会让人崩溃而疯狂地去寻找止痛药。

我这篇影评并不是想唤起各位看官对止痛药的警惕而远离,恰恰相反,我认为合理的吃止痛药是对抗疼痛的最好方法,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过度恐慌,遵医嘱地服用止痛药是正确的行为。

(强调,遵医嘱)另外一方面,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各位,剧中那些确实是因为疼痛而服用oxy的人不应该去指责或批判他们。

对于长期疼痛的人来说,疼痛可以摧毁他们的人生;而药效过去,疼痛的去而复返会让人重新堕入深渊,陷入更深的绝望。

现在,我的老毛病屁股疼还在继续着。

其实我至今不知道自己确切是何种疾病引起的疼痛。

尽管普拉提这种运动使我康复不少,但是病根犹在。

疼痛变轻、变缓,我可以忍受。

也可以继续生活。

我是一个很喜欢大海的人,但是现在我很喜欢看山上的风景。

因为我知道我的病,可能这辈子都不能攀登五岳,一览众山。

祝大家身体健康,远离疼痛和疾病。

2022/12/09

 2 ) 这部限定剧,揭露了美国的天大丑闻

剧集直指美国著名药物成瘾危机,「奥施康定事件」。

奥施康定的创始方,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制药巨头「普渡制药公司」。

从1999年到2017年,美国有近21.8万人死于处方阿片类药物过量,平均每天导致130人死亡。

最终该公司以赔付83亿美元而破产。

奥施康定,又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也是阿片类药物的一种,主要功效是治疗活动性癌症患者的疼痛和其他慢性严重疼痛。

但由于该种阿片类药物成分大多是吗啡类或罂粟碱的提取物,故本身就有很强的副作用。

特别是会导致物质滥用和成瘾的严重问题,所以不可以长期使用。

其所有者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萨克勒家族。

又被称为「止痛片家族」,身家140亿美元。

依靠生产21世纪最受欢迎也最具争议的处方类止痛片——奥施康定,完成了自己的发家致富之路。

然而,这条道路却是资本方做的又一次“沾了人血”的生意。

致使上千万无辜民众上瘾,无数人失去工作。

身体残疾,或是饱受痛苦死去,或是终日浑浑噩噩好似活死人。

这场阴谋始于普渡制药公司的“美施康定”专利权即将到期,这款药品占他们销售额的25%。

一旦专利权不在,公司必定损失极大。

为此,公司的接班人理查德决定要研发一种新的阿片类药物。

专门用于治疗中度疼痛,并可长期使用。

也就是,奥施康定。

而且,他坚持表示奥施康定之所以可以长期使用,就是因为它的成瘾性低,仅有不到1%的人会对奥施康定上瘾!

那这岂不成了“神药”?

起初,很多医生并不相信,塞缪尔就是其中一位。

他原本是名牌高校毕业生,在城市中心拥有高薪体面的工作。

后来追随爱人来到乡村,成为乡镇医生。

他的病人大多是矿工,饱受着高强度工作后落下的病痛。

可是除非必要,他坚决不为病人开阿片类药物。

然而,医药销售代表拿出了食药监局颁发的标签,上面证实了奥施康定片剂的上瘾性的确要比其他阿片药物小很多。

并且打着为矿工身体着想的旗号,“好心”留下了一瓶试用装。

那时的塞缪尔还是半信半疑,直到他的一位患者找到了他。

患者是一名14岁的女孩贝琪,瘦弱的她却做着矿工的工作。

她想证明这份工作并非只有男孩可以做,也希望借此得到父亲的关爱。

一次矿内工作,让她不小心背部受伤。

疼痛难忍还坚持工作,终于再一次半夜疼醒才不得以找到塞缪尔医生。

塞缪尔查看伤势后建议她卧床休息一个月,可是她需要这份工作攒钱与心爱之人离开,根本无法请假这么久。

塞缪尔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贝琪开了三天的奥施康定。

起初,奥施康定对贝琪非常起效。

她甚至像完全恢复一般,可是渐渐地,她发现这款药只能维持12个小时,超过时间就又会疼痛难忍。

塞缪尔将这一状况反映给医药代表,可对方却表示这种情况很正常。

病人们只是出现了「突发性疼痛」,医生只需要将剂量加倍即可。

同时,普渡公司也向医药销售代表们告知,高倍剂量的奥施康定价格也会比普通剂量高上1-3倍。

他们的工资同样会水涨船高,以此激励他们多向医生们推销。

然而,由于病人会产生耐药性,为了缓解疼痛,他们很快就会需要再次加倍剂量。

从最初的10毫克,到20毫克,逐渐演变为80毫克…

剂量加倍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上瘾」。

贝琪慢慢意识到自己好像根本无法离开奥施康定,一旦停药,就会精神恍惚。

浑身发冷,呕吐不止,整个人都不受控制。

在这样的状况下,她完全没办法集中精神。

结果导致矿井爆炸,多人受伤,她也住进医院。

与贝琪有着同样状况的人比比皆是,越来越多地区发现了类似状况。

而普渡公司为了销量,他们再度推出「个体化剂量」。

根据不同程度的痛楚,让医生为病人开各种大剂量的奥施康定。

不是从最基础的10毫克开始,而是可以直接开出20毫克或是更高剂量。

慢慢的,奥施康定从乡村诊所渗透到各大城市中心医院。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奥施康定,它逐步替代了其他阿片类药物,也越来越多人对此上瘾。

由此带来的是盗窃、抢劫、卖Y和弃养等一系列严重罪行的猖獗。

监狱人满为患,更令人心惊的是,这种药物开始盛行于校园,无数未成年人以嗑奥施康定为乐。

基于这种状况,检方开始盯上了普渡制药公司。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该公司发售奥施康定药物,可以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首先,自奥施康定发售之时,三年内几乎所有案件都与这款药物有关。

暴力犯罪比比皆是,不少抢劫犯冲进药店只为夺取奥施康定;

其次,那段时间电视上总会播放一个有关奥施康定的药物宣传片。

画面中,是一些使用过药物且被治愈的患者。

他们各种夸赞药物有效,可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提到奥施康定,而是以“止痛药”、“药物疗法”或者“缓释片”代替。

经过询问后才得知,这原本是一部公益宣传片。

只不过后续被改成了奥施康定的宣传广告,而那些患者也在用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机体损害;

并且,曾经为奥施康定颁发特殊标签的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之前也受到过某些不可言说的阻碍。

在奥施康定上市后,食药监局辞职去了普渡公司;

最后,普渡公司的医药代表们一直以威胁恐吓的方式,逼迫药房售卖奥施康定,引诱医生给病人加大剂量…

这种种行径都表明普渡公司有鬼,奥施康定有问题。

可是,若想扳倒这么庞大的公司绝非易事。

他们财大气粗,不仅常年做慈善,资助了国家疼痛治疗基金会、美国慢性疼痛协会等诸多疼痛管理组织,以他们的口向众人推销奥施康定。

而且他们擅长甩锅,把成瘾行为归咎于病人本身。

哪怕有上诉的案件,他们也永远是胜者…

《成瘾剂量》目前更新了3集,作为一部8集限定剧,剧情完成度还是很高的。

主要有两条时间线,一条是检方与普渡公司在法庭上的对抗;另一条是奥施康定的发售顺序。

两条线虽然穿插在一起,但剪辑完全没有不适感,反而更能帮观众理清脉络。

其实开头就说了,「奥施康定事件」在2020年10月21日已经有了结局,当日美国司法部副部长杰弗里·罗森声称,“在今天宣布的全球和解协议中,普渡制药承认在2009年到2017年期间犯有三项重罪(包括欺骗美国和违反联邦反回扣法)。

除了这三项重罪外,该公司还同意支付35.44亿美元刑事罚款以及20亿美元刑事罚没款,在那之外还承担28亿美元民事罚款。

”最终,普渡制药公司承认三重罪,认罚约合545亿人民币的高额赔偿金,并宣布破产。

普渡制药成也阿片,败也阿片。

资本害人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即便如此也不足以宽慰人心,毕竟因他们遭受痛苦的民众根本不计其数。

普通人看到这则新闻,或许只是唏嘘着随意划过。

可这新闻背后发生的事,却鲜有人细细了解,这也是推荐大家看《成瘾剂量》的原因。

只有了解背后的故事,才更能明白资本方吃人血馒头的罪大恶极。

 3 ) 一些随感

①良心医生用后半辈子赎罪并自赎,开校车拉着一车年轻人前往救赎之路的场景让人泪目。

——“弥补给别人造成的痛苦,有个办法是回报社会,你能做的就是治愈他人。

”②DEA女警和检察官三剑客,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不惜牺牲自己的家庭与生活,即使千难万阻也要扳倒出卖无数人性命换取利益的商业巨头普渡制药。

——“敬那些身先士卒的勇士,即使他们没有赢得战争。

”③可怜的矿工女孩,辜负了父母的爱,代表无数因奥施康定被毁灭的家庭。

衰老的母亲为了女儿的死一直奔走呼号,躺在一片宣传页的地上那一幕让人心碎。

④良心发现的丑萌销售小哥,辞职的销售代表和发邮件的秘书助理,还有发现血腥资本背后赤裸真相的无数人,他们在犹豫之间还残存一丝人性和良心的发现。

⑤最后,正如首尾呼应的对疼痛的定义是什么,不是普渡制药大BOSS说的“疼痛会毁灭一个人思考生活与爱的能力,会让人变得不是自己”,而是康复后的医生最后揭示的:“痛苦就是痛苦,是人的一部分,痛苦也能给人带来收获,只要我们足够勇敢,挖掘得更深,体会它,学习它,努力克服它,我们可能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4 ) 当年在德国做腰椎手术对比美国医保系统觉得自己挣了几百万…看完Dopesick觉得自己也许捡了条命?

腰椎第一次出问题时在巴黎玩儿呢,只能被朋友架到附近的酒店躺着。

那天刚好全巴黎出租车司机罢工还没法去医院,酒店就给我叫了一上门的大夫。

来了一老头给我打了一针,开了止疼药。

连阿司匹林都不吃的我吃完那个真是一秒起飞。

当然也立刻吐成👑🎱🥚。

回到德国去后学校教授问起来都大惊失色:“哪儿来的大夫那么好!

腰疼就给开可待因?!

” 后来在德国做手术前跟麻醉师见面时,大夫问我药物过敏史,我跟他说了在巴黎那个大夫给我开可待因的事儿。

麻醉师高冷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屑,淡淡地说:“哦没事儿。

那谁吃都吐。

”第二次腰椎出问题时在德国。

躺在家里哪儿也去不了,疼到说胡话发烧。

那时候的男朋友是私立医保,他求他的GP给我开止疼药。

拿回来时我差点儿哭了:口服扶他林。

当然did the trick起到了一些作用至少人的神智恢复了。

但从术前检查到术后恢复阶段,大夫给开的止疼药基本上就是个让你不想死但还是一直都在疼的效果。

要求大夫下狠药,得到的回答都是这就是治这类疼痛的止疼药别的不能开。

绝望时我一度试图在癌症患者朋友家偷止疼药。

但当我翻出一抽屉的布洛芬1200mg时我真是彻底绝望了。

所以看到剧中Richie Sackler想进军德国时,我的麻醉师的脸真是第一时刻就浮现在我眼前。

哲学。

哲学。

德国遍地都是tmd哲学。

作为英雄牌止咳糖浆的发源地,对待阿片类止疼药的态度是这样的,也挺让人感到唏嘘的。

有点儿像他们对WW2的态度,你也不知道是真心的还是矫枉过正因为怕被人骂,其实心里还是挺不服气的。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美国那种aggressive的销售模式是在德国没有栖息之地的。

哪怕是在今天遍地都是start-up的柏林,照搬美国商业模式的公司也不是很招人待见的。

如果当初去得是美国,在美国做了同样的手术,大夫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会给开Oxy的。

最终会怎么样不知道,但在德国没吃到够劲儿的止疼药,我的体会是:长期在忍受疼痛中生活真的会对性格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扭曲。

所以pain management真的很有必要。

但那就是个fine line。

 5 ) 难以置信

最让我受到感触的是剧中两个情节。

一个是betsy在戒毒小组的厕所中,那个毒贩对她说:“亲爱的,我能帮助你,我这里有10毫升的、20毫升的.......”。

这就是把人刚要从地狱的出口走出来又重新拽回来,把希望变成绝望。

药物竟然可以让人变得如此丑恶。

一个是医生在戒毒疗养院,叫那个药品销售员过来,说:“嘿嘿,我叫你过来不是想要你辞职,我是想问,呃,你手上还有药吗”。

毒品侵蚀的不仅是人的身体,更重要的它腐蚀灵魂。

他明知道这个药物毁了他自己以及自己患者的生活,他知道要戒毒,他知道他讨厌眼前的人以及他后面代表的公司。

但是他忍不住......忍不住放下尊严继续吸食给他带来无尽痛苦的毒药,那一瞬间他的自我已经死了。

最让我痛心的不是一个人物理上的死亡,往往我心悸的是一个人灵魂上屈服与堕落。

不过全集最治愈的也是他开着大巴,带着那些它曾经染上药瘾的患者去治疗。

但最让我难以置信的是美国国家对药品的监管,从第一集不可思议到最后一集。

我看完之后大概理顺了一下FDA(美国药管局)在整个药品成瘾事件中的角色。

FDA是处理了奥施康定的批准与后续的监管的角色。

从1996年到2019年这二十年时间里这个让人容易上瘾,简单处理可以转换为轻量毒品的药物一直在美国发售推行。

直接导致了40万人死亡,以及附带整个家庭朋友之间的间接损伤。

他们做了一个伟大的工作。

之后我就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如此荒谬的事情发生呢?

我本来以为很简单嘛,这个药虚假宣传,造成大量药瘾现象让其直接下架不就行了吗?

大量的例子、数据可以证明,有人举报,FDA验证之后下架药品完事,为什么过了二十年才解决?我真是想的太简单了。

首先最奇葩的一点是FDA关于药品的审批与监管都在一个部门,这就给他们全部的权利,即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只要一个药品经过审批了,那么就是毋庸置疑的安全的,无论后续出现任何问题绝对不是药品本身的问题,因为它经过了审核,它必然是安全的。

我们做过的检测即是绝对的真理,其他问题都可以用社会因素以及不牢靠的数据来解释。

真的,给我的感觉你们比宪法还nb,宪法都能修改呢。

问题就在于没有机构审查他们,对于出现的问题和疏漏,他们自己有最终解释权,审查相当于自己审查自己。

中国就不是这样的,光对药品的批准就把受理、审评、审批三项职能的权力分给不同部门,之后互相制约。

这就是制度的问题,我不知道是FDA逐渐演变成这样的,还是开始设定就是如此,把权利集中在一处,不理解三权分立的美国不懂这个道理。

如此导致了,监管不严密,批准懈怠,最重要的是无人可以指责惩罚他们。

看起来审批至关重要,那么他们是如何审批的呢,剧中介绍每天有海量药品公司申请审批,却只有少量的人员,所以他们只能期待公司会遵守承诺,之后直接批准过审。

这个我是不太信的,虽然我知道会很糟糕,但应该不会有这么糟糕,但假设只有一半事实也是极为糟糕的。

我查资料是,当时美国医学界正上演一场疼痛革命,就是剧中的第五体征。

不知道是普度刻意引导,还是确实有这个趋势,可能都有。

导致了临床大量需要阵痛药剂,这就使FDA对oxycontin的审批放松了不少,也就是很多普度公司用来宣传的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检验过。

其实除了不容易上瘾,另一个重要宣传剧中弱化了,是它十二小时持续性,当时没有阵痛药剂可以持续这么久,这是它主要卖点,当然实际上只有8个小时而已,那怎么维持呢?

很简单加大剂量,这也是药瘾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何况普度还贿赂了最关键的关于药品技术检验员,他甚至帮助普度书写相关文件,这和不检测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而且这个检验员后来还跳槽到了普度,而且还合法,甚至很多人都这么干。

如此明显的肮脏交易竟然没有人管,竟然如此普遍。

如此这个基本什么都没审查的审查,就成为了FDA绝对安全的依据,就像我上段所说的那样,漏洞百出却又无可置疑。

无论当初是怎么做的,只要做过了就是绝对对的,难以理解。

在之后他们是如何监管的呢?

首先我不知道FDA是如何运行的,监管按照原意你得监测吧,但是剧中就没看见他们进行这个工作。

一直是缉毒警察与群众反映。

但是即便受到这些反馈,他们也无动于衷,因为药品是绝对安全的嘛。

直到媒体给与压力才做出一些行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初同意审批Oxycontin,以及限制它都是因为民众的风向压力才让它做出决定。

它自我没有一个正确的标准,以及执行的动力。

再说管......终于给加了黑框,代表药物是危险且有致死性的,但是又表示可以长期服用。

我简单翻译一下,这tm的不就是,这药有毒但是可以长期吃吗?缺少监管就可以让这些SB横行。

还有普度使用的那个欺诈性的表格,FDA拒绝审批了,但是普度多年一直使用,却没有任何制约惩罚。

没有监测,无力的对药品的管理。

这是FDA的责任,美国政府的责任。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检查官一直对普度进行攻击都是欺骗、虚假宣传、欺骗国会这些罪名,而不是药品本身问题。

就是成瘾性,为什么不直接控告这些呢?

不是很明显吗?

因为这些由FDA负责,而他们所代表的政府承认Oxycontin是安全的,所以他们不能控告普度他们自己已经承认的事实。

而从FDA入手以此来整治呢?我在前面已经说明,并且剧中女警察多次努力在第一集就告诉大家她失败了。

所以他们只能旁敲侧击,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去排查这个公司内部的问题。

但这依旧不能治本,药片依旧在外面贩卖,betsy这样的女孩依旧在死亡。

这就是美国制度问题,它让大公司无比容易,让检查审判如此艰难。

但我依然对剧中三个技术上来说不算成功的执法者给予敬意,他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希望。

所以我发现的逻辑是,在当初的美国,只要一个药品公司花钱贿赂一个审查员,就可以随意把一个不怎么安全的药物投放到市场,而且还没有什么制裁他们,因为合法。

难以置信。

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看他们带个口罩都费劲,相信类似的事情依旧会发生。

这样的国家是如何成为现今人类最强大的国家的。

让人心痛的是,本可以避免这场灾祸的人。

比如那个本来用来给儿子上大学准备的钱,结果办了葬礼的母亲。

我喜欢北野武的说法,不是40万人死了这一件事,而是一个人死去了这件事发生了40万次。

 6 ) 金钱与权力的瘾君子

(文/杨时旸)“正义战胜邪恶”的口号被戳破了。

在《成瘾剂量》的这个故事里,邪恶没有被战胜,它只是被阻击,被擦伤,被舆论围攻,然后扮演成一副退缩的样子,蛰伏起来,就像故事结尾引述的新闻评论中所说的,“那个塞克勒家族从未真正破产,没有人听说他们卖出游艇或者哪怕一丝一缕的名画。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成瘾剂量》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它保留了现实中的无奈、叹息与灰度,而不是将看起来的部分胜利包装成一句“正义战胜邪恶”那样的童话或者神话。

《成瘾剂量》算得上2021年最备受瞩目的美剧之一,由流媒体平台hulu出品,改编自著名非虚构作家贝丝•梅西的同名畅销书。

贝丝•梅西的作品以关注底层者、畸零人和被迫害人群著称。

而《成瘾剂量》则聚焦于美国的阿片类药物成瘾问题。

它的主演之一是因为出演《鸟人》而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迈克尔·基顿。

这是一个满目疮痍的故事,那些本分的工人,虔诚的教徒,善良的医生,莫名其妙地就沦为了毒虫,被厌弃,被打击,出卖财产、道德、尊严甚至肉体,只为了饲喂大脑中被阿片类止疼药奥施康定制造出的那个怪物。

这故事中令人最感无奈,也最愤慨的东西是什么?

就是关于“成瘾者”的无辜身份。

在奥施康定成瘾出现之前,人们鄙夷毒虫,因为觉得他们是一些自甘堕落者,“他们”与“我们”不同,他们寻求一种邪祟的快感,理应付出不被救赎的代价,换句话说,他们罪有应得。

但这一次却与以往迥然不同,《成瘾剂量》中的所有那些最初代的成瘾者都是无辜的受害者,他们是道德清白的人,只是想治疗肉身病痛,那原本应该成为救赎的药物,最终却将人们推入深渊。

也就是说,这故事中的成瘾者不是“他们”,而是“我们”。

每一个因为意外事故、慢性疼痛、甚至拔除智齿这样的小病去往医院的普通人,当你满怀希望,遵照医嘱地服用了一种药物之后,就已经被宣判了死刑。

塞克勒家族的掌门人们,奥施康定的出品方,会端坐在遥远的豪华办公室里,讪笑着说,看,他们成了瘾君子,永远受制于我们。

所以,从本质上说,这不只关于毒、药和瘾,这还关于欺诈、玩弄和戏耍,金钱与权力苟合,以普通人的性命为玩具,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游戏。

普通人的命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以被随意被篡改和揉捏。

从结构上讲,《成瘾剂量》有它自己的野心,它人物繁杂,多线展开,又不按时间顺序叙事。

一个年轻的矿工女孩,一个迁居小城几十年的本地医生,一个想努力赚钱的医药代表,这几方互动,成为了一个平民阵营;然后是有责任心的缉毒局官员,几位凭借正义感行事的检察官,他们构成了一种体制内的正义生态;此外,就是塞克勒家族控制的普渡制药公司,阿片类药品奥施康定的出品方;与此同时,还有大量隐没在他们身后的力量与角色,那些与塞克勒家族关系非同寻常的议员和州长,那些总是闪烁其词,态度阴晴不定的药监局官员,他们大多数时候并不现身,隐藏在背后,但成为了这场缠斗里更重要的力量。

这其中有人莫名其妙地受害,有人肆无忌惮地施害,有人奋不顾身,有人拼命拦阻。

从最初开始,这就是一场不对等的较量,人们不分量级地被拉到拳台上。

服用着药物的患者,最初还觉得对方是拯救自己的英雄,只到后来才发现自己已经逃生无门。

自己的血饲喂了对手,加固了他的力量时,才惊觉对方是个怪兽。

这故事的苍凉与悲怆来自于那种独特的宿命感,原本平静的镇子,被塞克勒家族意外选中,而这不过是他们无数触角所触及的一处,他们可以随机的、大面积地波及旁人的命运,而作为操纵者,他们只是在远处和高处,所有人的生活在他们看来都不值一提,不过是目标和猎物。

奥施康定最初被渗透到一个地方,是以一种毫无攻击性的方式,医药代表带着一束鲜花或者某个贴心而不值钱的礼物,姿态不是收买,而是理解和熨帖,合情合理合法,邀请小镇医生参加一个医学研讨会,会上既有行业内顶级专家又有温柔的同龄女人,前者供瞻仰崇拜,后者供引诱流连,这本身就像他们制作的那款药物一样,也让众多医生染上了一种瘾。

人是易于成瘾的动物,除却药物、酒精和尼古丁,还会对夸赞、恭维、奉承与迎合成瘾,人们会不知不觉地沦陷。

渗透之后就是升级,像那些药片的剂量一样,20毫克40毫克60毫克,一路递增,塞克勒家族也为这药物的销售范围开疆拓土。

当骗局足够小,它是易于被识破的,但当它成为弥天大谎的时候,胆敢质疑它的人就会被周遭视作疯癫和异端,自己都会怀疑自己。

塞克勒家族洞悉了这一切的规律。

他们用慈善作为帷幔,用金钱作为破冰船,把自己嵌进了权力系统之中。

它庞大到不可置疑,任何一个领域内都能发现他们的痕迹。

事后清算时才会发现,此前的一切环节竟然都如此禁不起推敲,那些被引述的权威信源不过只是学术期刊上的一封来信,那些疼痛指数参照系统不过是一种为了卖药而提供的幌子。

他们用模棱两可和明目张胆绕过了一切监管。

一个庞大的帝国坐落于无数个雕虫小技之上,而又拼凑着终于铸起坚不可破的基石。

而细查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的偶然疏漏吗?

不。

除了那些无奈的、规则漏洞里必然无法填补的部分,还有大面积主动的贪婪。

为塞克勒家族提供帮助的官员,不需要踏入腐败的泥淖,却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辞职,去往普渡制药公司工作,合理合法地拿着高薪,身居高位。

这不算腐败,但这算什么?

那些受伤害的普通人集结起来,向塞克勒家族喊话,对方派来代表动之以情再辅之以钱,不不不,不需要解散你们的组织,我们愿意对贵组织进行捐助,以便你们更好的开展工作。

然后呢?

这个组织还可能反对自己的赞助人吗?

这故事拷问现实制度,也拷问信仰的力量。

《成瘾剂量》的时间线来回滚动,这打乱的插叙将所有观看者置于与上帝同样的视角里,我们知道了故事的结局,再翻看前情提要,看着人们一步步堕向深渊,连我们都在大声悲叹,但神明为何沉默不语?

那些受害者如此虔诚,而祂听不见苍生哭喊吗?

祂看不见世人受难吗?

祂眼见邪恶弥散却视而不见吗?

谁也没有答案。

信仰在这里失效了。

但同样沉默不语的信仰却又在另一处却“显灵”,那几位检察官在一片泥淖之中变成了不可收买的人,有人凭借的是超验的信仰,有人凭借的是世俗的良心。

还有那个小镇医生塞缪尔·芬尼克斯,他本人就像降临俗世的神,在受难中挣脱出来,又去救赎他人。

信仰在这里明灭闪烁,人们如雾中行船。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说,面对这样的环境,那几个坚韧的检察官和缉毒局官员几乎像一群超级英雄,但却没有得到一个超级英雄般的结局,英雄们即便遍布伤痕但终究迎着胜利的曙光站立,但这群“英雄”呢?

有的失去家庭,有的失去工作。

他们不是那药物的使用者,却依然被那药物在大脑皮层划下了永不消退的痕迹。

《成瘾剂量》里的所有演员都贡献了绝佳的演技,迈克尔·基顿出演的小镇医生从八风不动的稳固到后来的猥琐与慌张,再回到如初的坚定,迈克尔·斯图巴则塑造了一个被家族阴影毁掉的、有着心魔的怪物。

两人的角色一神一魔,从未谋面,那对照之间却风起云涌。

这故事写尽了瘾,对于金钱的瘾,对于权力的瘾,它也写制度性的溃败与自我修复,还写对信仰的犹疑和对信仰的坚信,写人性的至暗,也写人性的高光,写不择手段,也写良心发现。

最终,塞克勒家族依然用钱解决了一切,只不过代价比以往都要巨大罢了,对于正义人士来说,这算是胜利吗?

算是吧,但这结局又总让人憋闷。

这一切都改编自真事,是人们看得见的那部分世界里发生的事,有媒体的聚焦调查,有民间的集结喊话,有法官的竭力质询,而还有一部分世界被更深的阴影遮蔽,谁又能听见那里的呼喊?

(本文首发《南方人物周刊》专栏)

 7 ) dopesick

强烈推荐:故事简介可以看这篇(看这篇其实也够了):https://mp.weixin.qq.com/s/dhE8vMVuUrV7doKHbILGRA关于普渡制药如何串通FDA、权威学者等,隐瞒危险性、误导大众阿片类药物奥施康定(OxyContin) 成瘾率极低,尤其诱导医生开出更多、更高剂量,导致美国阿片危机致死成瘾不计其数犯罪率飙升,还能靠着金钱手段一次次“绝处逢生”的:不仅巧妙逃避法律责任,还能利用漏洞翻倍销售额。

故事很精彩,关于疼痛与用药、销售手段、法律,对我们如何自保有很大启发。

故事发生在90-00但影响远远不止。

作为电视剧叙事可能还有一些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但是很勇敢很震撼很良心。

记录我的感悟:究竟是哪里做错了?

中间哪个过程中可以多做些什么避免后来的悲剧?

这种事件是普遍存在的吗?

这部剧指向的是狡猾精明的赛克勒家族(从祖宗骂起)、敏感低效还总被收买的政府。

那这背后的棋子们呢?

我的理解是无解。

销售代表们被灌输以“消灭疼痛、史无前例”,FDA特别批准的label,针对病人出现的依赖现象也逐步有唬人的“突破性疼痛”、不存在成瘾只是没有给足剂量等越来越agressive的“合理”解释,辅之以业绩和收入正比、奖品诱人的销售大赛,谁能不坚定不移地说服医生,觉得如果有问题那问题只是瘾君子无法自制,觉得自己在推动变革,站在风口上挖金矿,甚至到后来拿病人的权利和普渡制药法律诉讼威胁呢?

一直尊敬的权威专家能跟你握手还给你面对面宣传、杂志协会纷纷介绍、改过坐标尺的令人信服的图表、能给到自己久违陪伴与认可的销售代表,哪个医生能不想着开创性地将药开给饱受疼痛折磨的病人,看着他们重新精力充沛而欣慰呢?

逐渐从小心翼翼到翻倍剂量,后来自己也快速从20mg变到偷藏病人的药到鼻吸到戒不掉复吸。

很信任医生的患者,又在家庭与爱情中得不到支持的患者,家庭、自己知识都很匮乏的患者,谁能轻易挣脱成瘾呢?

总之就是完全被拿捏,事情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然后忽然失控的,而且一开始你觉得很幸运突然人生状态变好了,然后事情忽然急转直下,于是你变得畏畏缩缩甚至自责。

开始了,就没法结束。

之所以对棋子难受这么多,是因为我觉得我现在最可能充当的角色就是棋子,社会分工都成这样了,想安全活着却越来越得靠自己,去中介化。

那天我和室友们聚餐我说了这事,嗯她们说有点远。

我觉得一点都不远,我现在想好像确实操心多了,完全是我妈那副谁也不信都要自己来的样子,用爸爸的常用的点评:杞人忧天。

国内医生开药也有很大的空间,好像没有报道有这样隐瞒危险性而大流行的药物,但有一些不需要的强效也有一些没有效果的特效,医药销售代表的工作和赛克勒家族创造的那一套基本一样。

还有就是真的能摸清西药的效果吗,它们大多数有副作用,有时候副作用未知后来才发现(所以我现在很好奇中药)这部分可能我后边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所以,德国人说他们相信疼痛是治疗的一部分还有严格的审查制度那段真的深得我心。

dopesick是上瘾后感到再不吃就会死的状态,euphoria是亢奋。

amazing。

 8 ) 比起成瘾 更怕的是癌痛

看了评论,很多人都因为看了这部剧而对止痛药望而却步,怕上瘾。

我想说的是,但凡有家人得了晚期癌症,就知道止痛对于病人来说,是地狱和天堂的分界线。

在这些癌症患者中,癌痛发生率高达51%-62%。

百分之七十的晚期癌症患者表示,癌痛是最主要的症状,剩下百分之三十的患者同样也面临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多数癌症患者,都熬不过癌痛,医生坦言:面对癌痛不要硬扛美国的问题是麻醉制品的滥用导致嗑药的人越来越多,不止是奥施康定,芬太尼也是泛滥的药物之一,懂王在毛衣战时就制裁了中国的制药公司,现在瞌睡王上台依然制裁,可见这是顽疾了。

因美国芬太尼等药物滥用成瘾,拜登下令制裁 4 家中国药企数据:疫情期间美国过量用麻醉药品死亡人数增28.5%中国的问题是,在癌症晚期能做到不折腾,愿意姑息治疗的人太少了,癌痛被认为是正常的,止痛的理念很少有人普及。

在预期寿命不到一年的时候,你忍心看到家人每天被癌痛折磨的死去活来,失去生活的动力吗,哪怕真的上瘾了,能微笑着离开才是最大的意义啊。

2018年我父亲得了肺癌之后,我加了多个微信病友群,也经常在各类论坛上查阅最新信息。

当时,国内对止痛的理解很肤浅,也没有专门的医生。

有个“与癌共舞”论坛,里面止痛板块的版主“雅颖”提出了三阶段止痛的方法,她自己也是晚期病人,通过判断自己的状态和严格控制服药时间来止痛,提高了生活质量,造福了很多病友,现在她也走了,但她在天堂一定是笑着的,看着自己的草根止痛理念能被很多人接受和运用,她做到了绝大多数专家都做不到的事。

这两年,国内的医疗环境和国外的差距变小,PD1等新药上市时间大大缩短,部分国产PD1还进入了医保,大城市也开通了止痛门诊,对疼痛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

但同时,像片中那种,使手段通过FDA的审批也国内也常见啊,君不见那些中成药的说明书,没有临床试验没有不良反应数据,全是各类莫名其妙的中医术语,今年就更离谱了,论文造假没有通过临床的老年痴呆“神药”进医保了。

“老年痴呆神药”刚进医保,就被传裁撤医保谈判团队,绿谷制药怎么了?

 9 ) 捋一些细节

好看到是年度最佳的程度了。

故事分三条主要的时间线进行:1.Oxy药物问世、推广,市场出现药物滥用 2.缉毒署Bridget发现Oxy药物上瘾问题,死磕制药公司,失败告终 3.检察官三剑客抽丝剥茧重新启动调查,最终对制药公司处巨额罚款,但赛克勒家族无人收到指控。

制药公司推广药物手段:1.顶层布局:推出药物后找各路专家背书,引用“权威”数据旁证(最后被证实为毫无统计学意义的零散数据),打造“疼痛体征”这一热门医学概念 。

2.网络构建:通过赞助各种医学学会,举办技术研讨会,渗透医学院、医疗机构,全方位传播疼痛体征概念,提高全社会对疼痛管理的接受程度;通过篡改数据图表,伪造药物的安全性指标,骗取医生等专业人士对Oxy作为阿片类止疼片的认可 。

3.末端强大的市场营销渠道:直接翻倍药代等销售人数,传销式洗脑话术培训+突破性疼痛/个人化处方/假性成瘾等激进的产品推广策略,加上公司董事长直接打电话给一线销售抓药物销量的决心,这由上至下的体系和推进就像一张网让患者无处可逃。

如果说以上都还是术,真正的杀手锏还属搞定药监局,获得特批的安全标签,这可是一路绿灯的终极pass卡。

因为行业惯例,药监局政府官员离职后通常会到制药公司高薪就职,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潜规则让药监局人员面对大型制药公司时都会像对待未来潜在老板一样持友善甚至讨好的态度。

底层规则的崩坏最终造成整个体系崩塌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Bridget的困境:作为缉毒署里职位最高的女性(部门副主任),性格火爆,做事亲力亲为,但仍逃不过职场女性的困境,“作为一个女性,如果你性格温和,别人就会说你太软弱难以胜任工作职责;但如果你性格强势,别人就会说你情绪化控制不住脾气”,缉毒署开新闻发布会时,虽然是Bridget主导的案子,但上级以她脾气差为由要求她把发言人的角色让给她“漂亮的白人”男下属,辛辣地讽刺一把种族+性别问题。

最后,Bridget全力追查的案子无疾而终,自己还被离了婚。

这里有意思的对比是,她和后来同样查这个案子的男检察官Rick都是黑白配婚姻,两人都全身心投入工作而忽视了家庭(男检察官家还有两个小孩),男检察官的妻子相当体谅丈夫,而且还提出陪他一起参加调查药物的某项公开活动,而女缉毒官的丈夫数次指责她只顾工作不顾生活,觉得自己不如她的工作重要,最终要求离婚。

男女在职场、家庭中的处境差别一目了然。

药物的始作俑者Richard Sackler:富家公子出身,但内心极其敏感自卑,把对父亲和家族的憎恶转为不断谋求成就的动力。

他对妻子说非常讨厌挂在房间的一副中国画,觉得ugly非常ugly,但每天早上醒来又必须看到它。

这幅中国画是类似清朝大家族的族谱画,从高至低几代同堂,画里这种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森严阶级感就是Sackler家族的映射,厌恶这幅画又不愿舍弃的心情正是他对家族的拧巴情感。

从他堂妹的寥寥数语中可以得知老Sackler对他的控制是他性格自卑又扭曲的根源,在药物大获成功后,终于敢联系自己年轻时被父母拆散的女朋友,在对方婉拒自己的午餐邀约后立马挂断电话,却几近垂泪(都分开二十年了正常人早该干嘛干嘛了),敏感脆弱的性格可见一斑。

Sackler家族和中国很有渊源,北大的赛克勒考古博物馆就是该家族捐赠建成,剧中也非常多中国元素。

Sam医生和Betsy小妹:两个人都是Oxy药物的牺牲品。

专业履历漂亮、跟随妻子来到山区小镇奉献了一生的Sam医生;一心想摆脱保守的矿区小镇、计划和女友开始新生活的Betsy小妹,都因为受伤止疼而药物上瘾。

医生给小妹打电话推荐新疗法时,小妹脱口而出我以为你已经死了,看得我那个感慨啊,但谁知造化弄人的还在后面。

所幸医生最终走出阴霾,开着一辆破校车帮助大家去接受治疗的一幕真是令人感动。

这是表现药物失控最完整最细致的一条故事线,有很多泪点。

陆军部长儿子带队的检察官团队都撬不动Sackler家族,可见正义打不败魔法,打败魔法的一定是更大的魔法。

最后女缉毒官带着起泡酒找两位男检察官庆祝那算不上胜利的胜利,相当有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气概。

整部剧看下来竟然没有吹哨人死于非命或受惩戒的情节,可见剧情还是没有现实来的黑暗。

 10 ) 来自一个小小医学生的影评以及最后上瘾患者自救互助小组台词

曾经读过xx医学院并留学美国的一个小小的医学生表示,美国医药公司的毛病全带到国内了,变本加厉。。

国内整个医药圈绝大部分医药公司、医院、医生、xx管理部门更过分,更没有底线。。

系统性的恶。。

黑的不能再黑了。。。

剧里面所有的行为都在国内加倍的严重。。

哎。。。

患者真是被欺骗的苦死了。。

医生也是被各种拖下水。。

为何易患关系如此严重?

不可说,不可说也!

还好最近十多年新医改这两年终于略有进展,希望未来执业环境能够好一点。

fuck!

fuck!

大环境变了,所以如果国内拍类似的剧了,其实大概可以播了,有心人,不妨试试:)只要质量有保证,这个主题的剧,绝对大火,火过人民的名义。。

只要质量有保证,这个主题的剧,绝对大火,火过人民的名义。。

只要质量有保证,这个主题的剧,绝对大火,火过人民的名义。。

只要质量有保证,这个主题的剧,绝对大火,火过人民的名义。。

=====最后上瘾患者自救互助小组台词=====你知道,我们举行成瘾自救互助小组的意义在于,是给大家链接他人的机会。

成瘾则相反,成瘾会撕裂。

成瘾会切断你和他人的连结,对吧。

成瘾会撕裂一切,它撕裂了友谊,撕裂婚姻,它还会撕裂家庭,撕裂整个社区,我们复吸的部分原因,是痛苦,我们很多人,或者说所有人,我们不想再承受某些痛苦,我们越上瘾,痛苦就越让我们感觉,索性就最好什么都别感觉到,所以我们变得麻木,我们的灵魂变得麻木,直到我们陷入真正的麻烦,痛苦就是痛苦,没有好坏,只是人的一部分,有时,痛苦也能给我们带来收获,只要我们足够勇敢,愿意挖掘的更深,体会它,学习它,并努力克服它,那样的话,我们可能会找到更好的自己。

You know , what’s so important about these group session is the chance to connect.Addiction does the exact opposite of what connection does..right?Addiction tears apart..It tears apart friendships…it tears apart marriages…It will tear apart a family, tear apart a whole community///Part of the reason we relapse is because of pain..There is some kind of pain that is in a lot of us..or all of us..We just do not want to feel anymore and further we fall into addiction…Pain says to us, hell,..we would better off just feeling nothing at all.So we go numb…and our souls go numb..Now we have got a real problem..You know, pain is just pain… no good or bad, just part of being a human being…And sometimes, good can come out of it..no pain no gain…And if we are brave enough…and willing to go a little deeper…work our way through it…and try to overcome it..well , we just might find our better selves…

《成瘾剂量》短评

跳着看了看,剧情肯定是揭露西药的资本阴谋和对人体的巨大伤害,因为事实如此

7分钟前
  • 湘蛮子
  • 还行

就非得把时间线剪的那么碎。

8分钟前
  • 这位太太,
  • 还行

拍的挺好的,演的也很好,但真的太致郁了,看不下去了,事实太骇人听闻了。不过,更惊讶的事情是,看完跟我妈聊天。我妈17年在疼痛门诊的时候,就是普渡的中国公司萌蒂公司的重点攻坚群体,也参与过很多他们推广oxycodine的活动,吃瓜最后吃到自己妈身上了。。。

12分钟前
  • 指定能程小姐
  • 推荐

不加思考只会被人利用。

15分钟前
  • 王拉拉
  • 还行

看不下去,好平淡

16分钟前
  • Happyever
  • 较差

让人们成瘾的不仅是罪恶昭彰的普渡制药,不仅是臭名昭著的萨克勒家族,更是这个被资本、被金钱腐蚀掉的官僚体系,是这个目睹人间疾苦而不作为的美国政府。但是他们没有勇气去反腐败,没有勇气去拔掉这个政府里的蛀虫,因为越是爬的高的越是会钻营取巧,越是被腐蚀的厉害,越是屁股不干净。哦,自由的资本主义,哦,万恶的资本主义。

20分钟前
  • 昨夜临风听雨
  • 还行

看了半集 无聊

24分钟前
  • haohao
  • 较差

几条支线多少有些破碎。那款技术漏洞百出的药,偏偏获得了药监局和gov高层的无脑支持。制药公司手段没看出有多么精妙,以至于撑不起检察官的努力。好像所有人围绕着一个纸老虎,明明谁来戳一下就破了,偏偏正方反方都围着它绕啊绕,绕了那么多年

28分钟前
  • 冒子🌈
  • 较差

节奏太慢,有点看不下去。

32分钟前
  • 鹿村村民
  • 还行

不好看,分虚高,8.3分。

36分钟前
  • 月夜刺死燕尾蝶
  • 较差

2023-5 这个事件很震惊,但这部剧很无聊

41分钟前
  • Bob boom
  • 较差

入不了戏,不理解这种时间线的表达有什么意义。

44分钟前
  • 花鳥園
  • 很差

🌟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但作为一部剧,一个影视作品,评分这么高就离谱。不是讲社会现实的剧就值得高分,硬伤挺多。但整体还是可以没事儿的时候看一看

47分钟前
  • nekozi
  • 还行

如果说在自我认知里苦苦挣扎的少女因为受伤染上药瘾是悲剧,那么正直,理智,仁厚的医生从药片飞速过渡到鼻吸简直是恐怖片

52分钟前
  • Rala
  • 力荐

不煽情但太克制了一点。赞人家可以指名道姓地拍但也是美国资本家做的孽。

56分钟前
  • 于是
  • 还行

十年后类似拍法的剧应该都可以ai生成了

57分钟前
  • TropicalMalady
  • 较差

实在是 不好看 熬了一集加第二集小半怎么会有这么平淡的 啰嗦 没有情绪波动 的电视剧

1小时前
  • vdjkwbx
  • 较差

总觉得在任何角度上都差一点,感人的部分不够感动,揭露的部分不够震撼,讲得不够深刻。

1小时前
  • Itwillpass
  • 还行

不太喜欢

1小时前
  • 工藤kill耶香
  • 较差

剪辑很乱,剧情注水,整个剧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展示成瘾后的状态,却没有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只是不断展示同样的“苦痛”。反派一家人物塑造薄的像纸,台词写得一般

1小时前
  • Jasmineeee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