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宣传三峡风光,民族特色来看,我会给10分,但从作为一部院线电影,从技术与剧情来看,我只会给2分。
从剧情来看,一个日本女人喜欢一个刚刚新婚的拉纤船夫的婚外恋居然还能被形容的那么美好,清新。
在有钱有权也不是婚外恋的理由,可是最后谭大志的老婆还是妥协了,为他们腾出了地方。
有点心寒了,真的有点三观不正了。
是一个怎样的不识人间烟火的人才会在别人房事的时候说需要帮忙吗?
从技术上来看,我就在电影院看过一遍的情况下,看出了几处问题:1.床戏后,女1与女2在门口对话那段,纯子与叶真脸上光线明显不一样。
2.大志喊纯子滚之后,纯子与翻译员在路上争吵的那段,一个中景构图让人物顶天立地有点说不过去了。
3.有多处画面不稳抖动,应该是要喊卡掉重拍的镜头,为什么会用。
问题都是小问题,但是作为院线电影上映真的不应该,别人花钱买着票去看要对得起观众。
整部电影电影看完就喜欢两个角色,叶真和船老大,喜欢船老大是喜欢演技好。
而喜欢叶真是因为性格好,当大志叫纯子滚回她的国家后,但尽管叶真是受害者,可是她还是跑出来埋怨大志说话太直,不该那样。
看完我觉得印象很深的几段:大志与船老大喝酒对殴那边,拍的很美,保护环境那里很用心,但是最后鞋子漂走那个镜头什么意思!
没看懂!
.纯子点蜡烛画画的那个特写。
3.纯子站在观景台看三峡的那个航拍。
纯子大志相拥在走廊的那个拉镜头都拍的很美。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原配叶真背着包袱离去的背影和纯子在吊脚楼上开心蹦跳的身影,原配的伤心和小三的开心形成的对比有一种莫名的讽刺感。
然后就是最后的一段撒尔嗬送葬,确确实实的很好的展现了土家文化。
作为一个巴东人,票钱不亏。
1.未经人事的、成年没两年的富家日本水手服妹子来中国嚯嚯纤夫了……2.但,并没有发生“类李春平事件”……谭大志也没有把握住机会发生“每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3.日语翻译是哪里来的?!
N3考试都没过吧!?
4.演员都是好演员,导演是要表现什么?
这次不要来“垃圾电影跟垃圾观众的套路”就好
说句实在话,这部剧最后看哭我了,不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爱情,而是因为纯子个人,就我个人来看,纯子才是整部剧的唯一主角。
纯子从小身体不好,母亲去世,父亲对她保护过度,致使她到成年都如同一张白纸,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也因为如此,她才会把对纤夫大志的好感错误的理解成爱情。
我猜测,也许男主是纯子除了父亲之外真正近距离接触的第一个男人,单纯的纯子傻傻的将好感视作“爱情”,这其实是一个很悲痛的事。
不过,对纯子而言,她在有限的生命里至少还经历过“爱情”,在三峡的旅途中体味过,经历过人世间的“情”与“俗”,她脱离了象牙塔,借托三峡完成了对世界的探索。
最后,她的生命消逝,影片结束。
值得注意的还有最后所有人为纯子跳撒叶儿荷的那一段,在土家文化中,这种是跳丧文化,以歌舞的形式祝福逝去的亲友,希望她们在另一个世界安好,借助撒叶儿荷,帮助纯子完成了最后生命的升华!
国产片真是国家关系的风向标,限韩之前,中韩扯上的影视一大堆,现在是中日扯上的影视一大堆。
其实虽然一向跟日本吵架,但每年都有一批涉日影视,只不过去年开始转趋繁盛。
片名傍了相近名字电视剧的大款,还寄生消费人家娃娃的歌曲《漂洋过海来看你》。
无耻。
当然这片名也够LOW。
旁白好垃圾,一出来就让人起鸡皮疙瘩。
为什么国产片动不动就用旁白来叙述啊?
大概中国是世界上最喜欢用旁白的国家。
只能说是编剧太水,只好用旁白推进剧情。
这部电影的故事堪称奇葩,奇葩日本女主自幼被父亲圈养(是不是养成培欲啊?
原谅我邪恶了,因为在今天的日本,还有这样的父女关系,除了养成就没有第二种可能了;电影中设定女主有病而被过度关爱圈养,但我认为在日本这更不合理,一个父亲明知道女儿身患不治之症,更会让她出去体验生活的),对一个中国纤夫一见钟情(她在日本就没见过男人除了她爸是吗!
),然后不管人家已经成家立室还非要纠缠不休,这不是教人做小三抢别人老公吗?
广电是怎么通过的?
还改编自真人真事呢,真人一定是个受了情伤,来中国治疗,然后寻求艳遇的熟女吧?
我相信现实中有一见钟情,但这部片子拍得真的无法让人相信故事的真实性咯。
另外,父亲来让男主陪女儿24小时,其实白痴都猜到女主快OVER了,编剧偏偏要硬写成里面几个主要人物都不知道,真是自欺欺人,骗鬼啊!
嗯,我想到了《千里走单骑》,也是日本父亲来中国帮儿子圆心愿。
片尾男主妻子跳舞悼念女主显得好刻意,好假,导演其实是想展示民族风情,够了,他拍这片子本就不是给中国人看的,就是忽悠外国人,忽悠地方政府,给自己图名利。
看一个日本女孩在国产片里嗲声嗲气,就像看台湾演员在国产片里一样,格格不入,让人出戏。
话说选的这个三无日本女演员看着就像个白痴,你要挑个亮眼点或者身材好点的女孩来,肯定不会这么白痴的感觉。
对了,电影中字幕:一年后,想不到后面还有一条字幕:又过了一年,笑喷我了。
这应该是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好吧,载入史册了,牛C,如此纪录,你值得拥有。
编剧、导演,你们赢了。
很少周一看电影,看了一次纪念下。
漂洋过海来爱你,扫一眼电影的名字觉得很熟悉,在豆瓣上看了影评,两极化严重,不过共识点是画面美!
神龙溪。
抱着欣赏美景的心态去买电影票,报上电影名和时间,吸引了另一名售票员的围观,还重重的重复了一边,漂洋过海来,爱你。
看这电影的人都很另类吗?
电影开场直奔主题,一段漂流过程中的英雄救美,奠定了日本卡哇伊女执着爱上憨厚健硕男的故事。
剧情很简单,不想说太多。
谈下印象深刻的几点。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改编,因此真实性总体来说还算强。
电影里的日本卡哇伊女,从单纯、任性,到执着、认命,故事的主线就是完善日本卡哇伊女性格产生的过程,不断的说服观众这是真事,就有这么奇葩。
本地憨厚健硕男就是不断的被动接受。
接受结婚,接受闯入新婚蜜月期的陌生日本卡哇伊女,接受乡亲们的闲言蜚语,接受妻子的不满,接受在当地被认为不可接受的要求。
最后当日本卡哇伊女去世,他也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是不是被动的接受了这段爱情!
日本卡哇伊女从现代化高的东京来,在原始生态化高的神龙溪找到创作的素材,不光作品获奖,更获得情感追求的目标。
从这一点看,文化的差异性,就是宝贵的资源。
“他是那么充满力量”,对身体羸弱的日本女来说,差什么,就更期盼什么。
憨厚健硕男唯一一次怒誓日本卡哇伊女,是不答应跟日本卡哇伊女去现代化的东京,离开目前的生活环境。
是啊!
如果去了东京,没有了文化差异,女对男的迷恋程度会快速减弱。
如果去了东京,男被女拉出去私奔了,不会有纯爱的佳话了。
因此只有一个结局,憨厚健硕男在他的原生态环境中,接受日本卡哇伊女的迷恋,并不为回报,已满足纯爱的名义,传为佳话。
一部值得记忆回味的电影,导演加油,演员都很棒,感谢你们制作出这么好的影片,非常好的一部电影,演员很用心,摄影也很棒,整体非常好,看了之后很值得回味,个人觉得和《海上钢琴师》看完之后感受类似,非常好的一部片非常好的一部电影,演员很用心,摄影也很棒,整体非常好,看了之后很值得回味,个人觉得和《海上钢琴师》看完之后感受类似,非常好的一部片非常好的一部电影,演员很用心,摄影也很棒,整体非常好,看了之后很值得回味,个人觉得和《海上钢琴师》看完之后感受类似,非常好的一部片
首先,我想说上面两位写评论的跟傻逼没什么两样,估计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幸福的人,所以瞎扯淡!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两遍都看哭了,谁没有年轻过?
谁没有当初在父母眼里,任性懵懂不切实际的,所谓的爱情?
为什么偏偏跟小三扯上关系?
抛开中日文化不说,你们那些说电影不好的懂什么叫喜欢什么叫爱吗?
纯子,大志,叶真都演的很好,我很佩服导演找的演员跟他们的角色形象都那么贴近!
这是一部真实的爱情故事,现实生活中大志已经有五十多岁了,不知道现在的他看到这部电影,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好想去问问他,可惜我不认识他!
纯子对大志的爱已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一切,真的让人很感动,她的爱与钱,与车,与房都无关,就单纯的爱一个人,哪怕大志一无所有。。。
试问现在的现实社会中,还有几个这样的女人,爱一个男人可以抛开一切?
演纯子的女孩虽然长得不是很漂亮,但是她在剧中的演技绝对不是随便哪个AV女优可以取代的,所以说这句话的那个男人一定是在家里看A片看多了!
虽然只看了预告,总体来说给人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从舒缓的音乐,唯美的镜头都可以看出导演的用心。
镜头平缓地移动,一个令人哀婉的故事渐渐浮现,喜欢这舒缓中有节奏的起落,像一首诗的语言。
女孩无暇得就如她洁白纯真的名字,但是男主角的演技缺强差人意,从宏大的风景刻画和“世上最任性的爱情”的嘘头不难看出导演的野心,但剧情总归有些单薄,怕是承载不起这厚重的期望。
只能说,保持一切美丽的期待,希望落成动人的模样。
大概从很久以前的台湾青春文艺片《那些年》开始,国内导演编剧和作家就好像着了魔,铺天盖地的小清新作品像狗一样爬着到你身边,还不停嘲笑你:臭屌丝,你看得懂我吗?
还有许多“朋友”总会在观看之前去微博朋友圈晒一下自己的票根与自拍,彷佛不断在提醒身边的人“老子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这么一拨人应该就是这个10年的既得利益者,因为他们不需要努力就能品味到“优越”带来的快感。
不管电影怎么样,大家当然还是会买单,因为生理需求摆在那儿,2张电影票,一间如家,最多饶一顿早饭。
“童江南”、童导:您好,江南入梅第三天,闲来无事有幸观看了贵大作《漂洋过海来爱你》,恕本人孤陋寡闻,第一次知道您的名字,“童江南”很美的名字,和电影里的风景一样美,表扬恭维的话很多,留给其它的粉丝,我主要负责刻薄和吐槽,如果您刚刚喝了点小酒或者刚刚听过很多文人雅客钦佩的滔滔话语,亦或是迷妹们的崇拜眼神儿,请您多多担当,我准备开始吐槽了。
看完《漂》,第一感觉是在大山里夏日的午后,睡眼蒙蒙,坐在堂屋正中,清风徐来,惬意之,吃一个夹生不熟的水熟土豆,突然嗝得慌,关键是还没有爽口可下的“推广椒”,然后两不着实,想打个嗝也个嗝不出来,那种感觉您没在山里生活过,不会知晓,就像贵大作中纤夫白白的屁股,拍给山外的人看,风景大美,想表达的意思,想说的话太多,但结果两不着实,看起来热闹,结果啥看不明白,总之三个字“嗝的慌”。
影片的故事情节其实很老套,一位天才少女画家,富豪之女来中国,偶遇长江三峡神农溪拉纤的中国青年谭大志一见钟情。
为了与大志见面,纯子再度来到神农溪,却正巧看到了大志的婚礼……,由此而展开的故事。
电影开头东京夜景,满城的灯火,一个俯冲式的全镜头大镜头,到电影最后巫峡岸边的漫山灯火,一个收缩式的全景镜头;故事刚开始,纯子闯入大志婚礼,第一次看见土家族“哭嫁”现场的误解,以及纯子单独和大志呆在深山的那个夜晚,一身和服的打扮,甚至包括电影海报的宣传画面的一分为二(一半东京城市的繁华,一半巴东三峡地区的纯美),这一切都采取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看意思是卯足了劲儿,让两种文化通过这种平行过程中交融,碰撞,然后出现璀璨的火花。
“哎、哎、哎”,可是您不知道,纤夫的屁股如此白不是真正的纤夫啊!
您在电影里一再提醒“规矩”,土家族世代生活在深山,与外界几乎隔绝,西部大开发的这几年,才逐渐为外人所关注,山里人的尊老爱幼,好客,敬天敬神……等等就是世代传下来的规矩,既然影片中提到了客人不动筷子主人是不会吃饭的,为什么让客人纯子背对着门外的江水,土家族客人一定会坐在上下两席,主人左右相陪(至于“父子不同凳、母子不对席”,看架势您也不会知道了,另筷子是不可以随便搁放在碗口上的,祭奠亡灵时候才会),婚庆的舞蹈场面太奢华,表扬形式太浮夸,如果此处来一场土家族嫁女时候的“开合”,地地道道的是不是会更好?
(推荐“棒子思密达”的《思悼》最后太子入灵时,鼓声和三斗米入口,虽然那个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思密达的语言听不懂,但是那个庄严的仪式感和现场感的带入,不需要观众明白说的什么,就知道是对逝者的尊重)。
情感的把控左看右看,节奏总是差一拍,船老大和大志在河滩上一场对打戏,这是第一次情感的迸发,前面铺垫的很美,神龙峡的清晨,薄雾氤氲,雨后的大山葱葱郁郁,奔腾的溪水充满着生命的活力,看见这画面的时候,想起这场戏前面另一场戏(纯子要大志跟她去日本,换一种生活方式,她问大志的生活每天都是“种地、拉船、砍柴”吗?
大志说“是”)。
也许在山外人的眼中,这种生活就是多么悲哀,一生重复着同样的事情,然后等待死亡,无名无字,如山中的野草。
但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从出生唯一有意义的事情也许就是死亡?
纯子问出的“你每天都是种地、拉船、砍柴吗?
,你应该换一种生活方式?
”这些充满禅意和哲学的问题,如果要让两种文化融合,纯子已经有了上句,可惜童导在后面没有给出答案,不需要明确的答案,但是需要有一个潜在的回音,这样可以让整个电影碰撞出现火花,哎哎哎。
扯远了,绕回来到清晨薄雾茫茫的河滩,船老大喜欢叶真(虽然突然出现这一茬,很让人突兀,船老大既然和她青梅竹马,前面叶真出嫁的时,船老大亲自掌舵送心底爱的人做别人的新娘,童导是不是应该多给个特写镜头,描绘一下船老大的心理活动,做个伏笔,你这突然来这一处,嗝的慌),而此刻大志要去看纯子,两个男人心底的感情在一瓶三峡瓶装酒的作用下,不是全用打就可以表现出感情的迸发的,前期的对白大志有气无力,然后你一拳我一拳结束,结束就结束吧。
为啥非要给船老大的现代拖鞋一个特写镜头,这个道具是不是可以换成桐麻树皮打的草鞋?
,对了说起草鞋,你给大志穿那么新的草鞋干嘛?
纤夫您真去实地看过不?
三峡工程结束,现在都是表演拉纤的,我能理解。
新草鞋山里人是舍不得直接穿着就下地干粗活的,纤夫穿着新草鞋拉纤脚也吃不消呀?
(《那人、那山、那狗》中儿子背着邮包爬上坡,和下坡挑柴的人相遇,不知道如何山路。
父亲告诉儿子以后遇到下坡的人,就靠右手转身避让。
您看看,山里人走上坡的时候靠右一是容易转身,二是劈开左边的悬崖)道具咱就不说了,您这里插播什么公益广告啊?
船老大看着自己心底的女人过的不顺心,然后和她现在的男人刚打了一架,而这个男人又是每天一起同船漂渡共命的兄弟,这个感情迸发后的特写,怎么可能出现的台词是“要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
童导,我能说此处拍真TM操蛋不?
大志和叶真以及船老大讲什么普通话呀?
每次听着都怪怪的,还是船帮的其他兄弟,一口巴东西壤坡土话亲切,如果说为了让大众接受,普通话可以由导游说出嘛,这样电影整个就会形成三股文化代表:一股地道的土家文化,楚地巫山文化;一股山外的现代文化;一股日本异域文化;三股文化的交融碰撞,最后形成合力。
但是看到最后,导游会跳撒叶尔活(对了,跳撒叶尔活这事,您真的实地见过不?
这事我们等会说),那是地道的本地人啊,本地人翻译日语给本地人听的时候,还讲普通话?
(“哈格杂,本地的一个姑娘娃娃儿,还讲什么普通话,羞她娘的仙人”)对了,还有床戏,是不是现在的电影行业必须都得有床戏才能上演?
好吧,既然要拍,场景在深山,月光皎洁,一河溪水从吊脚楼下绕过,特写镜头下男主角背部在月光下很是唯美,但是所有神龙峡的景色都是以险和野来突出的,包括电影开头漂流时对溪水的奔腾的镜头特写以及船帮兄弟山野荤荤的段子,这个床戏是不是应该野性中见唯美?
纯子这个时候出现,是闹新房?
还是拍一半突然含蓄了?
不管什么原因,要么不拍了,您这整一半,不是嗝的慌。
你可以充分通过这场戏,在“野”中见唯美,这样还可以船老大河滩对打的“蛮”文化相符应,将土家汉子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童导,是不是心里没放下啥?
都开拍了,有啥子不好意思的啰。
“哎、哎”。
大志在河滩扒开泥沙,看见纯子的骨灰盒,棒子敲打在鼓边,撒叶尔儿活的声音响起,那瞬间,戳了我心窝一下,眼泪涌起。
不过也就是一瞬间,童导,您就让我跳戏了,这个时候土家文化充分展现的时候,为啥要非要整日本歌曲做背景音乐?
还有,土家族的撒叶尔活是对亡者最高的致敬,女人是不能随便跳的,导游更不会随便跳。
好吧,跳就跳吧,能不能给演员培训学习一下不?
女主角起势搞得跟陈氏太极一样,撒叶尔活的动作都是老虎的动作,土家族的图腾是白虎,切记。
如果要表达土家女人的包容,这个时候叶真可以选择烧个纸钱,或者请回家放在堂屋正中停三天,这样基本就是大志亲人的规格出殡了。
童导,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表达叶真的包容的,什么方式都可以,就是这个时候的撒叶尔活不可以乱跳,楚国的巫山文化,屈原《九歌》什么歌敬什么神都写的很清楚,不是乱来的,也不是太极八卦,“哎”。
全吐槽怕您吃不消,我也吐槽得没意思了,嗝也顺畅了,最后那个远景满山的灯火和电影开头东京的一城灯火,这两个镜头遥相呼应,总算也有开头和一个结尾,想起林徽因的诗“同样是明月/同样是满山的灯火/只有人不见”,大志的本来种地、拉船、砍柴的生活中多了一个纯子,情伤一辈子,冥冥中的缘吧。
最后,替我老家小同学说一声,推荐我看这部电影,说拍的老家的电影一定的好好看,说一定要写两句,一定要说男主角眼睛单眼皮,太小,不好看。
其实男主角还可以,就是发达的胸肌一看就是健身房长期会员,还有一直都是扑克脸。
童导,神龙溪真正的纤夫,屁股不是白的啊!
其实纯子没什么错,她只是太爱大志了。这部电影我曾经看到一半看到豆瓣里很多骂名决定弃了,但偶然看完之后挺好看的。你们可能说它骗眼泪,我不知道,反正它成功得骗到了我。反正我确实挺喜欢其中中日文化的碰撞,和纯子执着到偏执的爱。每一样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有它的意义。
一星给女主,看了女主在一站到底的可爱表现才来看这部电影的,有点失望……
故事就是一日本女的爱上恩施一纤夫 纤夫有老婆了 但是那女的很喜欢纤夫 最后日本女的快要死了 要纤夫陪她24小时 纤夫还有纤夫老婆都同意了
日本女主老的慎牙,男主老婆长得真漂亮,气质真好,就是太不接这个片的气了,一看到她就出戏,当然这片从头到尾出戏的太多了。但是这个女2如果演都市偶像剧不错。
非常浪漫的爱情故事,又体现了农村的淳朴风格
风景美得没话说 三峡就是棒 让我想到了一首歌 纤夫的爱 但是有一点道德绑架 你要死了关别人老公什么事 日本女人咋这么贱呢 凭什么让有妇之夫陪你?
总体给人的感觉是很不错的,电影讲述的很好
两星给自然风光
少女爱上纤夫,全程看的都是有力量的大志君😂
辣鸡辣鸡辣鸡
谢谢老师花费多节语文课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家乡特色。但是真的是有点一言难尽啊这剧情
这电影还不错的……
漂洋过海,我也想这样子去爱一个人
剧情很尴尬,剧名很尴尬,总之一切都很尴尬
我觉得叶真很大方美丽善良
和其他的爱情电影不同,本影片让我看到了最纯洁的感情,无论爱情,亲情还是影片中的民风民俗,纯子对爱情的毫无顾忌,纯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爱,可以浓烈,可以平淡,也可以永恒!
怎么说呢,一点都不推荐看这部电影,故事情节很俗,主人公也很普通,没什么出彩的地方,有些浪费时间啦。
无聊。不好看
最后挺感动的,淳朴的国人,还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