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是部陈思诚看了会面露喜色的电影。
《误杀》第一部,他翻拍的是《误杀瞒天记》,《误杀2》则翻拍自《迫在眉睫》,如果还有《误杀3》,如果继续走翻拍路线,要我说,《套装》是个不错的选择。
原因有二。
一是,《套装》是部严格遵循“三一律”的“舞台剧电影”。
全片场景单一,拍片成本低,拿它来翻拍大概率稳赚不赔。
而且,这种电影显然对演员的要求高过导演,比起好演员,国内更缺好导演。
二是,作为一部悬疑片,《套装》的剧本写得足够精巧。
它扎扎实实地讲了一个不算很烧脑却称得上引人入胜的故事,完成了多次反转,而国内观众看电影,就吃这一套。
说白了,《套装》这部电影,具备着成为爆款的条件,也有着不低的可复制性。
导演格拉汉姆·摩尔,编剧出身,代表作是卷福主演的《模仿游戏》,凭借那部片子,他拿过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套装》是他作为导演的长片处女作。
编剧初做导演,大多会在上剧本炫技,格拉汉姆也不例外,他给观众秀的这一手,叫“螺狮壳里做道场”。
影片的全部故事都发生在一间裁缝店里,用狭小的空间作为舞台,各色人物依次出场,通过大量的对白推进剧情,并最终以反转再反转的形式迎来高潮。
类似的电影不少,希区柯克的《夺魂索》和波兰斯基的《不道德的审判》算是其中的代表。
《套装》与那些经典之作相比存在差距,但作为平替,完成度不错,聊胜于无。
影片的英文片名“The Outfit”,直译就是“西服套装”,是裁缝店的标志,同时,“The Outfit”也是芝加哥黑手党的别名。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勿谓言之不预)片如其名,这部电影讲的正是一个裁缝与黑帮的故事。
五十年代的芝加哥,英国人Leonard和女店员Mable经营着一家裁缝店,而店里最大的主顾,是当地的一个黑帮家族,因此,黑帮成员也常会在裁缝店出没,把这里当成一个据点。
影片的前二十分钟不疾不徐地进行着铺垫,营造了极具复古感的影像基调,刻画出了Leonard和Mable两个重要角色各自的性格,让观众看到了他们如父如女的关系。
同时,黑帮元素被自然而然地引入,带出了黑帮老大的儿子Ritchie和二当家Francis(出现在Ritchie的台词里)这两个角色,并通过一场Mable和Ritchie约会被Leonard偷听的戏,埋下了后面故事的引子,也吊起了观众的注意力。
一定有观众会觉得本片有些入戏过慢,前面这二十分钟太过平淡,没有后面的戏份精彩,但我恰恰觉得,格拉汉姆能沉得下性子,很老派地先把人物立起来再进正题,很值得称赞。
铺垫完成,好戏开演。
夜晚,Francis带着受了枪伤的Ritchie出现在裁缝店,让Leonard帮忙治伤,还带着影片的麦高芬——手提箱里的录音带。
原来,黑帮内部出现了内奸,内奸通过录音给FBI提供他们的犯罪证据,但黑帮上面有人,要到了一份拷贝,Francis和Ritchie正准备听录音拷贝判断谁是内奸,却遭到了敌对黑帮的攻击,两伙黑帮即将开战,因此,对方也想听到这个关键的录音带。
这就引出了诸多悬念。
录音带的内容是什么?
谁最终会得到录音带?
而最重要的则是,谁是内奸?
观众好奇,影片里的角色也好奇。
因为互相怀疑,Francis和Ritchie发生了争执,剑拔弩张之间,情急的Francis失手枪杀了Richie。
这就又给影片的紧张气氛加了码。
黑帮老大随后便出现在了裁缝店,而他是否会发现自己的儿子死于非命?
Ritchie的尸体,就放在裁缝店显眼处的木箱里,血从箱底渗出,滴滴答答,令人揪心。
Francis紧张,Leonard紧张,观众也紧张。
此时故事的看点,就变成了Leonard是如何在黑帮老大和Francis之间进行周旋,通过一个又一个谎言,解除一个又一个危机。
随着剧情的发展,大量的细节告诉观众,Leonard非常可疑,这个看起来貌不惊人的小老头,其实很有心机和手段,Francis和Ritchie内讧,是他拱的火,黑帮老大之后也被他一张利嘴玩得团团转。
换句话说,如果最后导演告诉我们内奸是Leonard,观众并不会感到惊讶,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反转。
但导演并没有让剧情落入俗套。
他把细节交给观众,让观众猜到Leonard并不简单,从而在印证后得以产生成就感。
事实也证明,Leonard看似是被搅入棋局的局外人,其实也正是落子者本身。
然而,他并不是所谓的内奸,内奸其实是女店员Mable,这是第一层反转。
那为什么说Leonard才是下棋的人呢?
因为Mable虽然是内奸,却并不知道事件的全貌,揭开“麦高芬”录音带背后的秘密才是整个故事的关键。
影片的第二层反转,也是真正有效的反转在于,录音带竟然是假的,Leonard炮制了整个圈套,算好了每一步,让所有人都中了招。
导演的诡计是,用并不存在的“麦高芬”误导观众,并让观众下意识地以为“幕后黑手”和“内奸”是一个人。
对于观众来说,这种“被误导”恰恰是观影趣味所在,一部出色的悬疑片,要做到的不是让观众感到云里雾里,怎么都猜不到结局,而是要让观众享受整个过程,以为自己猜到了结局,其实却被带偏。
影片的问题也不是没有。
Leonard下的这盘下棋,每一个步骤都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我们根据结果来倒推,逻辑上都可以成立,但步步行险的计谋能够顺利成功,只能说是金手指加成了。
而且,相比于主角的智珠在握,影片中的反派也显得太过蠢笨了一些,更像是工具人,这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戏剧张力,让全片成了单方面的表演。
影片最后的反转也有些过于勉强,身中数枪的Fancis奇迹般地生还,逼出了Leonard的真身,这件事本身就很离谱。
都已经这么拍了,还没给马克·里朗斯设计一场更帅的动作戏,也挺遗憾。
Leonard这个“高手退隐江湖”的人物设定,也有点像是柯南伯格的《暴力史》,不过,导演并没有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深挖,也显得影片匠气有余,欠缺真情实感。
硬伤虽多,好在有演员的表演进行弥补。
曾凭借《间谍之桥》拿过奥斯卡最佳男配的马克·里朗斯在本片中拿出了烛照全场的表演,每一条皱纹都是戏,看似平静如水,却总是于细微处见波澜。
我最喜欢的是Leonard给Ritchie开玩笑说自己是内奸的那场戏。
他一脸认真地说是自己安了窃听器,Ritchie先是愣住,然后意识到他在开玩笑,大笑,Leonard随即露出笑容,整个表情的转变,被马克·里朗斯拿捏得恰到好处,极为惊艳。
在饰演裁缝这件事上,英国演员也开始内卷了。
精巧的反转和精湛的表演,是这部悬疑小品最大的亮点。
国产片如果真要翻拍《套装》,有两种思路。
一是延续《误杀》系列的办法,把故事架空到东南亚小国,那就可以照猫画虎,不用大改。
二是把故事放到古代,拍成武侠片。
隐世高手开裁缝店,遭遇江湖仇杀用智力化解。
这样拍的话,最后的打戏可以好好设计一下,可能还挺好看。
当然,我更希望国内的编剧能自己写出更多尊重观众智商的好剧本。
看到国外新出了悬疑佳作,我们现在常常会下意识地想到“会不会被翻拍成国产片”,这其实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我就喜欢这种看起来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涌动的电影。
故事发生在黑道纷争之地的小小裁缝铺,一位“cutter”而非“tailor”凭借掌握的熟练手艺在此谋生。
他已经上了年纪,眉毛都塌了一边,似乎人畜无害,对裁缝工作以外的事不甚关心,黑道甚至以他的店面为掩护传递消息。
前台本地女招待也不理解一个曾辗转多地的人,为何要定居在这样一个她厌恶憎恨的地方,他只是笑着回复哪里没有这些呢。
而后酒醉的黑老大儿子和女友前台小姐半夜回来拿钥匙,两人对话这些人物关系其实都是给观众看的,让观众充分了解之后各个人物的立场和冲突。
老头子对这些早已了如指掌,种子已经种下,只需要等待它发芽的时刻。
这一时刻来的也很突然,某个晚上突然黑帮二人组登场。
黑老大儿子腹部中枪,由忠心马仔搀扶来到裁缝铺躲避警察。
两人带来了关键冲突道具磁带,由忠心马仔对观众解释一番后,平日就貌合神离的黑道二人组暂时分开。
老头展开了正面操作,在忠心马仔返回之后两头煽动,成功让本就互相猜忌的两人冲突升级,最终solo马仔干掉了黑老大之子。
但黑老大恰好到来,马仔只好简单收拾了现场,让老头配合自己对黑老大演戏,随后撒谎并暂时离开假意去寻人。
黑老大和老头一边尬聊互相介绍背景对观众放出老头第一个记忆碎片,一边从挂着的衣服看出老头隐瞒了什么,准备逼问老头到底有什么隐瞒的时候,马仔带着女前台正好回来了。
看着马仔用枪指着女前台,老头动了恻隐之心,并没有对黑老大如实相告。
黑老大寻子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准备折磨女前台得到儿子信息之时,老头放出了第二个记忆碎片让黑老大犹豫片刻。
随后一通电话到来间接救了女前台,老头更借机放出假消息支走了黑老大,满脸疑惑的马仔说服了黑老大自己要留下听完这个故事。
此时老头才给另外两人说明了此时的情况,并且安排了之后的操作。
女前台没什么可说,毕竟本来就只有逃离这一个诉求。
马仔似乎想明白了,准备先黑吃黑再清理剩下的。
之后一切按计划进行,黑老大被对头伏击,磁带卖给对头换钱。
但是显然他低估了老头的水平,老头直接阻止了女前台给马仔的暗号,并把埋伏的马仔暗示给对头。
马仔被老头小把戏分散了注意后中枪倒地,磁带交易完成,但是老头的操作在大气层,除了带走了黑帮全家,还用真正的磁带把对头也一并带走。
随着女前台的离去,只剩老头一人完成裁缝铺里的收尾工作。
马仔诈尸逼得老头子放出了第三个记忆碎片,完整的人生讲完后马仔也被展现了真正技术的老头子处决,最后老头子整理好衣装从容离去,留下start again的狠话。
老头是个狠人,年轻时候也是个黑帮青年,但是退出学裁缝结婚生子后被黑帮报复痛失家人,然后就拿着妻子送的大剪刀以自己的方式扫黑除恶。
从女前台的描述和最后部分他自己的技术总结来看,他每到一处都重复着这种“工作”,而且之后也会换个地方继续。
这方面他经验丰富、技艺精湛,裁缝铺之夜证明了这一点,他能蛰伏于暗处布局,又能在机会出现时果断出手胆大心细。
这个故事剧情非常好,整体节奏和气氛也把控的不错。
至于有没有反转大反转什么的,都这个年代了哪有看不出来的反转,就像谁还看不出这是个复仇的故事?
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看得多了,讲王尔德的斯文手艺人如此复仇的故事还挺新鲜的。
室内黑帮争斗悬疑反转片。
老裁缝男主的演技和谋划,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寥寥几语就把两个黑帮搅得血雨腥风,让兄弟反目,让行凶者被诛,最后成就了自己接线员的美好生活。
所有人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上,原因是他早已看透了所有争斗,所有的他都经历过,历经千帆,他可以从容笑看风云。
一开始,是一个老裁缝在讲述他缝制西装要领,从第一步开始,画图、裁剪、密密缝制、再到熨烫,很是专业。
然后就是经常出没于他裁缝店的一些人,他们把一些信件放进去,然后专门有人来拿。
应该是一些杀人行凶的要求,或是一些交易买卖的消息。
一天,经常出没在他店里的两个人突然来敲门,其中一个还受了枪伤。
其中一个人逼迫老裁缝为中枪的人缝了伤口,然后出去打探消息。
中枪着醒来后,开始和老裁缝攀谈,老裁缝突然说自己就是“老鼠”(叛徒、出卖者),中枪的人笑着,以为他是开玩笑。
然后等外面的人回来,老裁缝乘着去开门,向外面的人述说了中枪者很多不是,什么有点糊涂,老师弄外出者留下的箱子等等,让外出者对他生疑。
又在此前,说了外出者的很多不对劲。
从而让两个人相互猜疑,老裁缝又在里面添油加醋,结果两个人拔枪相向,中枪者被打死。
然后外出者和老裁缝藏起了中枪者。
中枪者是这个帮派头目的儿子,老头目寻来,两个人说儿子外出了。
老头目一开始没说什么,在与老裁缝单独相处以后,说出了自己的怀疑,因为自己儿子不可能不穿外套就外出。
正当老裁缝要说出真相时,外出的人又押着老裁缝的接线员,也是被杀公子哥的女友回来了。
说发现女子地板上有血迹(应该是瞎说的)。
女子百口莫辩,被带进了里屋。
正好电话来了(前面帮派头目打过电话,让人寻找儿子),老裁缝被安排去接电话,谎称是公子哥打开的,还把地址写了下来。
等帮派头目找去了,外出者托词留了下来。
外出者要杀两个人,但是老裁缝又说出了两种选择,一个是老裁缝和接线员被杀死,外出者被追杀,估计也跑不了,一个是告诉对手帮派,让对手帮派按照老裁缝写下的地址去伏击帮派头目,然后外出者上位,老裁缝和接线员也能收益。
三个人权衡利弊,选择第二种选择,很快对手帮派头目带着人来交易磁带。
外出者说自己在里屋伏击,让老裁缝与接线员在外面交易。
老裁缝等对手帮派进屋后,就用手势表示有人伏击。
外出者冲出来后,被人用枪指着。
老裁缝谎称外出者手枪里子弹被自己拿走,外出者一分神,就被对手黑帮击中倒地。
交易完,对手黑帮有了,老裁缝让接线员拿着钱和他录下的所有人的犯罪证据去实现自己的完美生活。
自己也准备烧掉这个裁缝店,去外地营生。
这时外出者突然醒来,正准备行凶事,老裁缝说出了自己的生世,原来他以前也是一个刀口营生的厉害角色,因为厌恶了黑道的打打杀杀,跑了出来,学了一门手艺想好好生活,但是黑帮找到他,烧了他的铺子,杀了他的家人,他只能跑到这里来营生,但是为了帮像自己女儿一样的接线生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己策划了一切,掀起了血雨腥风,最后依靠自己的精湛运筹,解决了这个街区的黑帮,还帮助自己喜欢的人实现了梦想,一个掌控全局的人。
真正的高人,凭借自己精准的运筹谋划,巧妙地言辞把控,就可以杀人于无形。
步步为营,把控到位,精准施策,在方寸之间的三间房间,就把两个帮派算计了。
看似精明的帮派老头目,三下两下就被搞掂了。
还有那个心狠手辣的外出者,也很是厉害,还是被老裁缝算得死死的,最后一击,老裁缝轻巧一闪,精准一刺,迅速解决战斗,可见他昔日的犀利,虽然青春不再,但是依然风采依旧。
女主有颜。
影片很有看电影的质感,英伦风的西装很帅,所有人都很有风度。
就有一个问题,如果公子哥和外出者对射,外出者被杀了,那下面的戏是不是就没得演了?
不过还是一部神剧,很喜欢这种看似平常,实则惊涛骇浪的感受,一如老裁缝的从容不迫。
《誓不低头》,题目也有点莫名其妙。
大家好,我是一个出身黑帮有故事的裁缝。
导演让我表演各种神技并试图让你们相信,我是有急智的。
我的临场特别棒,能在几秒之内想出挑拨离间,想出调虎离山,想出借刀杀人,各种计谋来。
对的,没错,整部电影的剧情,全在我一次又一次的机智表现下,化险为夷,又一次一次在我的急智之下,让剧情往观众期待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说我是福尔摩斯,你们信吗?
对,我就是全球最顶级的王牌特工,我的名字叫:要你命3000!!
好吧,其实真正厉害的是编剧,是导演。。
并不是我。
我只是个人畜无害的裁缝。。
2星!
反转电影这几年一下子频繁出现在大荧幕上,逐渐从一种相对小众的电影形式过渡到大众爆米花式电影。
反转电影的精髓在于观众永远无法预知事情走向,每次转折都带给我竟然又没猜到的惊喜感。
可随着这样的电影逐渐走入大众视线,导演考虑到电影的需要传播性,情结也相对来说设定得更简单易懂了些,对于此类电影我也越来越难以获得起初的新鲜感。
剥离掉此类电影的外壳,破除了迷雾感,反转电影也渐渐在我心中沦为合家欢的快餐式电影,少了些触动感。
不过我依然觉得这部电影很值得一看,演员演技在线,故事小巧精致,随着各色演员轮番登场,不断给故事注入新的活力,确实很适合周末和好友一看,小憩一下。
套装 (2022)7.92022 / 美国 / 剧情 惊悚 犯罪 / 格拉汉姆·摩尔 / 马克·里朗斯 西蒙·拉塞尔·比尔
这部电影你看到最后,你根本想不到一切阻止犯罪的是那个老头,而且我觉得他真的是特别的厉害,他真的是通过他这个人格,你根本了解不到他是那种人,可以说他真的是间谍中的间谍,普通人你根本难以想象,最后你怎么死都不知道,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类题材电影绝对有机会冲击一下奥斯卡,因为我觉得男主真的是很厉害。
肉眼看来,一套西装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裤子这两部分各自看上去都是一个整体但其实由四种面料组成棉、丝、马海毛和羊毛这四种面料被裁剪成38块独立的布料对这些布料进行测量、塑形和拼接需要至少228道工序第一步就是测量但测量可不是拿尺子比划比划那么简单这里多长 那里多长不 不 不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为谁而做的就绝对不可能做出好东西所有的衣服都有自己的故事有很多先生走进我的店里吹嘘自己“我根本不在乎自己穿什么衣服”就算这是真的,这本身不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吗?
那么,你的客户是谁?
你想怎么讲关于他的故事?
一个人走进店里你能观察出什么?
他胆小吗?
像豆芽菜一样弯腰驼背还是自信满满站的像松树一样笔直这个人是不是热情张扬渴望成为众人的焦点还是沉闷低调融入默默无闻的人群中这个人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还是渴望更伟大的成就这个男人想成为什么人他内心深处又是什么人想要开始测量要先真正理解他是谁然后你就可以开始了
说到“套装”,大家会想到什么?
——西服?
裁缝?
...没错,今天想跟大家聊的,就是一部与此有关的电影《套装(The Outfit)》。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格拉汉姆·摩尔(Graham Moore),他也是《模仿游戏》的编剧(获第8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这部电影采用了“单一空间叙事”的方法,整片均在限定的空间(西装定制店)内进行。
出场的主要角色有6个(Leonard,Mable,Richie,Francis,Boyle先生,La Fontaine女士,此外还有3个保镖,基本是酱油角色),通过剧情逐步递进,巧妙地将这些角色串联在有限的空间内,有很强的“话剧感”。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本片中,Outfit大概有三重含义:1、常用的意思,即西服套装本身;2、一个以此为名的黑帮组织,由Al Capone创立,历史悠久,分布于世界各地,被称为“黑帮联合国”,各地黑帮皆以加入Outfit为荣。
3、引申义,即经过如定制西装般精心规划、认真设计,考究实现的局或者作品,而本片以及Leonard帮助Mable实现目的而设计的计划皆为此义。
本片的主要人物关系如下,大致由四个主要阵营构成。
阵营的战斗力排序是:绿色≥蓝色>橙色>灰色绿色阵营为Leonard与Mable构成的师徒组合,助手Mable为了早日离开芝加哥周游世界,设计并执行了“一虾多吃”计划。
Leonard出于早年的经历,对Mable持有一种近似于父爱的态度,暗中帮助Mable完善了计划的架构设计,并在执行上通过巧变最终帮助Mable实现心愿。
蓝色阵营为FBI,本局基本上躺赢。
橙色阵营是法国女士La Fontaine创建的黑社会组织(以下简称LF),本次战斗中花钱买了假磁带,大概率会事后被清算。
灰色阵营为Boyle先生创建的黑社会组织Neighbourhood(以下简称NBHD),在本次战斗中被团灭。
The Outfit 人物关系图故事发生在1956年的芝加哥,一名剪裁师(兼店主)Leonard经营着一间西服定制店,并雇佣了一个与其女儿年龄相仿的助手Mable。
Mable与自己的父亲关系很糟,她的父亲曾为NBHD卖命,并在一次任务中遭遇不幸。
对Mable而言,Leonard亦师亦父,而Mable似乎有一些烦心事,她希望有一日能离开芝加哥,并环游世界。
故事开头,Leonard介绍了关于西服套装的基本知识:一套西装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上衣和裤子。
而裤子和上衣其实各为一个整体,分别由四种面料(棉、丝、马海毛和羊毛)构成。
这四种面料被剪裁成38种不同的独立布料,分别经过测量,塑形和拼接,历经至少228道工序,形成最终的西服套装。
——此为Outfit的第1层含义。
Leonard来自伦敦,曾在伦敦萨维尔街当了多年的裁缝(tailor),最终成为剪裁师(cutter),并曾在萨维尔街开有自己的店铺。
据他自己说,他来芝加哥的原因,主要是二战后英国经济萧条,便宜耐用的牛仔裤(blue jeans)人们的选择。
作为剪裁师,Leonard对定制西装的理解鞭辟入里,他认为,除了制作工艺和技巧,定制西装更是一个深度了解客户及其背后故事的过程,最终的目的,在于实现“一人一装、人装合一”——这也是测量的另一层含义。
这家西装定制店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店内提供了一个邮箱,用于接收和投递信件,只有大客户才有开启这个邮箱的钥匙。
这个大客户,就是Richie少爷及其家族,Richie的父亲是Boyle先生。
Boyle先生是Leonard在芝加哥店铺的第一个主顾,经营着当地著名的黑帮组织NBHD,与当地另一大组织LF是对手,在赌场等领域有利益冲突,双方经常火拼。
Boyle先生有一个爪牙Francis,据说他曾替Boyle先生挡过6发子弹,因此,深得Boyle先生信赖。
Richie与Francis常出双入对,据说这是Boyle先生的要求,因为Richie少爷的武力值和文化都不高,且为人较为随性,也不够凶狠,需要派一个信任的人跟随保护。
除了店员与顾客的关系外,Mable还是Richie的女友。
一天晚上,Mable与Richie来到店内,他们在交谈中,Richie透露出自己并不喜欢Francis,认为自己才是Boyle先生之后的第一顺位。
他还谈到Francis坚持认为NBHD内部有内鬼,并且Boyle先生已经认同了这一点。
之后的某一天,Francis带着受伤的Richie来到店内躲避,说在刚刚与LF的火拼中,Richie被子弹射穿腹部。
他在店内致电Boyle先生,得知医生暂时无法到达,因此需要Leonard帮Richie做紧急缝合,而Boyle先生会稍后赶到。
缝合完成后,Francis告知Leonard,火拼是因为其随身携带的手提箱内的磁带——他们得知NBHD内部有内奸,内奸帮助FBI在组织内部安装了窃听器,而他利用在FBI高层里的关系得到了原带的拷贝,但还没来得及听。
这盘磁带对NBHD和LF都至关重要,NBHD希望借此定位并找到内奸,而LF则希望借此攻入NBHD内部。
Francis将手提箱和磁带留在了店内,让Leonard照顾Richie,并等Boyle先生过来,而他自己则外出,去找能够播放磁带的设备。
Francis离开的这段时间里,Richie醒过来,并与Leonard聊了不少。
他们聊到了Leonard与Boyle先生的结识过程;还聊到了Richie幼时Boyle先生教他打领带,并引用王尔德的名言;之后,Leonard引导Richie内鬼应该是一个“近而非亲”(Someone close to the family, perhaps, but not family)的人,并向Richie道歉,并承认自己就是内奸。
而Richie大笑,认为眼前的Leonard不过是个裁缝,他救了自己的命,并为了重伤的自己在逗乐。
这一幕很好地刻画了Richie和Boyle先生的形象,Richie不学无术,“单纯”地认为凭借老爸自己就是第一顺位,看低包括Francis在内的所有人;而Boyle先生,比较讲究仪式感和权力,“单纯”地用人不疑,认为自己所有的选人和用人尽在掌控。
至此,Leonard则充分利用了自己对这两人的“测量”,通过“开玩笑”完美地试探了Richie,并洗清了自己嫌疑。
确认自己不被怀疑后,Leonard继续利用自己测量到的信息,对Richie与Francis开展双向输出:一方面,趁Francis不在,“惊讶”于他俩并非亲兄弟,并通过一句“他几乎是家人”(He's famliy. Well, almost.)将Richie的怀疑推向顶峰;另一方面,在Francis刚回来之际,向其传递Richie怀疑他并对磁带感兴趣的信息。
最终,Francis来到屋中发现磁带不见,两者彼此怀疑,Richie先拔枪指向Francis,而Francis则通过眼神让Leonard配合自己“不小心”碰到沙发脚,从而使Richie分心,被一枪封喉。
之后,两人配合将尸体藏在柜中。
不久,Boyle先生来访,Leonard去开门并拖延时间,Francis留下清理现场。
拖延时间的过程里,Boyle先生再次提到了“我不会忘记你今晚为我的家人和成员们所做的一切”(I'm not gonna forget what you're doing for my crew, my family, tonight.)进屋后,Boyle先生发现Richie不在,Francis号称Richie带着磁带独自离去,于是Boyle先生致电自己的关系网络,要求查找Richie的下落,并每15分钟打电话报告一次。
此时,Francis建议出去查找Richie的下落,而Boyle先生让Francis自己去,而自己留下以防Richie来电。
Francis出门后,Boyle先生来到缝制间,这个过程里,他碰到了Leonard桌上的剪刀,Leonard展现出很大的警觉(这把剪刀是Leonard妻子送给他的,在很多绝境下,都是陪伴他的工具)。
公平起见,Boyle先生也将自己心爱的工具“手枪”给Leonard把玩,并与Leonard聊到了Outfit组织——一个举世闻名的黑帮组织(Outfit的第二层含义),Outfit经常向邮箱内寄信,它告知了NBHD有内鬼并邀请他们加入Outfit,但加入的条件是除掉LF组织。
此时,Boyle先生已经产生怀疑,此时时值十二月,芝加哥天气寒冷,但墙上却挂着Richie的厚外套,也就是说,Richie没穿外套出门。
告诉Leonard有关Outfit的事情,是希望他不要隐瞒磁带和Richie的事,因为Outfit也知道此事。
并威胁Leonard如果不说出真相,将在5声内,由自己的保镖Mont开枪将其射杀。
正当Leonard准备开口,Francis用枪指着Mable回到店中。
Leonard为了保护Mable,没有供出Francis,改口说在之前的火拼中,Francis杀了4个LF成员,而Richie没有杀一个,他感到羞愧,于是决定铤而走险,直接去杀LF本人,由于此事凶险,他们约定好不能告诉Boyle先生。
而Francis趁机说,自己想到Richie在找LF的途中,会经过不远处的女友Mable的家,于是自己去查看,并号称在Mable的公寓找到了一些血迹。
尽管Mable否认,但Boyle先生相信了这一切,并认为Richie中弹且没穿外套走不了太远,很可能去了Mable家。
Francis趁机火上浇油,说Maple就是内奸,并很可能与LF串通,埋伏了Richie。
于是几人决定对Maple严刑拷打以求真相。
正在此时,电话想起(实际是之前约定的每15分打一次的Boyle先生的属下打来的),Boyle先生让Leonard去接,Leonard谎称是Richie打来,请求Boyle先生支援,并给出了一个地址。
Boyle先生心急,带着Mont离开,而Francis担心自己的事情败露,于是坚持留下。
Francis跟Leonard说,要么你将所有的事推给Maple,要么你俩一起死。
而Leonard早已发现了Maple的计划,她为了早日离开芝加哥,一直在“一虾多吃”:1、她利用自己与Richie的亲密关系,拿到许多NBHD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卖给LF;2、为了避免被Francis发现,她协助FBI假扮顾客,在店内安装监听设备,寄希望于将NBHD一网打尽;3、在Outfit出现并发现有内奸后,她将磁带的信息同步告知LF,寄希望于两帮互杀。
于是,Leonard给了Francis另一条妙计:让Maple联系LF,由LF去刚才的假地址埋伏Boyle先生,并将磁带作为卖给LF。
成功后,Francis可以顺利接手NBHD。
Francis接受了这个计划,但又“画蛇添足”出自己的计划,他希望自己躲在暗处,在磁带交易的过程中顺带射杀LF,从而一统天下,并带着合并后的组织加入Outfit。
LF带着两名保镖来到店内,Leonard通过手势告知她暗处有人埋伏,成功将Francis引出并射倒,并用磁带换取到了一箱美元。
事成后,Mable担心Outfit会找到门上来,Leonard向她揭开了整个布局的真相:在发现Mable的计划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计划,Leonard以Outfit的名义向NBHD不断寄信,以达到使NBHD和LF互相消灭的目的。
而卖给LF的磁带,其实没有记录任何实质性内容,只是Leonard自己录的有关西装工艺的磁带。
真正的磁带仍位于监听器中,它记录了整晚的事件,并将由Mable交给她的FBI朋友。
而Leonard,则打算烧掉店铺重新来过。
正如Leonard所说,套装的收尾部分往往是不完美的。
在故事的最后,正当Leonard准备烧店重开一局之时,我们看到Francis并没有被LF的保镖射杀,他利用仅剩的一颗子弹射中了Leonard的左臂,并试图让Leonard丧命于大火之中。
而Leonard最终挽起袖管,露出麒麟臂,并缓缓道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他也曾是黑帮的成员,由于不想做一些事而躲进萨维尔街,从裁缝学起,一路成为剪裁师,并开了自己的店。
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并有了自己的女儿。
但黑帮还是找到了他,放火烧掉了整个店铺,妻女在火灾中丧命。
这才是他真正来到芝加哥开店,并对Mable持有特殊情愫的原因。
最终,Leonard躲开了Francis的小刀,用自己最重要的工具剪刀结束了Francis罪恶的一生。
整个过程中,Leonard扮猪吃老虎,对自己的对手进行了准确的测量,做到了知己知彼(LF评价他:A tailor, always listening, never talking, but nobody stops to think what's going on in his head.),同时,他利用测量到的信息,设计了完整、细致的方案,并在执行中巧变,这个方案(影片本身),正如片头提到的套装制作工艺,层层串联,巧妙拼合,此为Outfit的第三层含义。
至此,本篇完。
《誓不低头》教科书级别的小成本电影,很难想象黑帮题材的犯罪电影可以用单一场景和接近全片的文戏来呈现,而且将枪战换成心理战,却依然能将剧情层层递进的推向高潮。
标准的高质量电影一套优质的西装他的四件套缺一不可,就像这部优秀的电影。
•马甲-贴合的优质配乐吉他清脆的揉弦激弦,快节奏的钢琴清奏,电影从预告片的配乐节奏就完美贴合电影的节奏。
让我瞬间就能想起《利刃出鞘》精彩的配乐各个经典。
•外套-做工精致的内衬、经典高贵的外衬电影目及所到之处可以可以说是细节拉满,从服化道来看全体西装暴徒形象堪比《浴血黑帮》,还有六七十年代专属的熨斗、时代感满满的木桌,如同内衬优质且低调。
而主角对于这位胆大心细善于心理战出身黑帮却隐姓埋名的英国裁缝刻画的入目三分。
一双深邃的眼眸有这无尽的秘密与阴谋,这就是外套的外侧经典高贵。
•大衣-端庄大气的电影节奏从演员调度、镜头视角、剪辑手法中导演丝毫没有夸张的炫技,而是简单明端庄的讲述故事,依靠剧情层层递进推向高潮,随后不断反转却能与前文整整齐齐的相互呼应。
•西裤-修长笔直的故事内容不同于大多数的黑帮片,场面弘大、角色众多、内容单调。
这部《誓不低头》中仅仅只有两场外景,一次是开场的西装店门头外景。
还有就是电影结束主角走出服装店。
剩下的所有镜头都是在一个场景拍摄的,电影的主要角色也非常简单,两个帮派九个主要演员,不能再潦草了,可以说这是一部用文戏支撑起的黑帮电影,但是却依旧不失他的风采。
确实挺好看,有种特别口味。
值得一看
先捋时间线:1.背景,博伊尔和拉方丹两大黑帮家族在美国芝加哥争夺赌场生意,大打出手。
2.裁缝店是博伊尔家族传递信息的中转站。
老头伯林是裁缝店的老板,曾是英国黑帮,因为帮派斗争失去妻女,厌倦斗争移民美国。
梅尔布是店里的小裁缝,她想利用博伊尔家族的太子里奇上位挣钱,离开这个城市。
3.于是梅尔布当起四面间谍,一面与里奇谈恋爱,一面帮助FBI在裁缝店放录音设备,一面又把博伊尔家族的消息卖给拉方丹家族,一面还领着裁缝店的工资。
4.伯林一直把梅尔布当作自己的女儿,他深知梅尔布计划的危险性,于是伪装成全国性黑帮组织“套装”,写了第一封信给博伊尔家族,邀请其加入。
里奇把加入套装的事情告诉梅尔布,梅尔布又把消息卖给拉方丹和FBI。
5.紧接着伯林假冒“套装”给博伊尔家族发出第二封信,说博伊尔家族内部有间谍,帮助FBI安装了录音设备,所幸被“套装”拦截了录音带,让他们自查内奸。
梅尔布又把消息卖给拉方丹和FBI,一时间三方人马汇聚都要争夺这个录音带。
6.里奇被拉方丹打伤,被弗朗西斯搀扶着到了裁缝店避难,伯林帮里奇缝好了伤口,弗朗西斯则出门寻找支援以及可以读取录音带的设备,并且放下狠话要杀死家族里的内奸。
7.伯林担忧梅尔布当间谍的事情败露,藏起录音带主动顶罪,向里奇说明自己就是内奸,但里奇并不相信。
于是伯林心生一计,挑拨里奇和弗朗西斯的关系,结果弗朗西斯将里奇击毙。
8.博伊尔家族的老大带人来到裁缝店寻找自己的儿子,弗朗西斯谎称里奇带着录音带出去找支援了,随后自己又出门去找里奇。
老大看到裁缝店里挂着儿子的大衣起疑,伯林正要坦白弗朗西斯枪杀里奇的事,弗朗西斯就挟持着梅尔布回到裁缝店。
9.弗朗西斯谎称在梅尔布家里看到了满地血迹,栽赃她就是内奸,博伊尔的手下也证实她是里奇的女友。
为了保护梅尔布,伯林圆上弗朗西斯的前半段谎言,里奇自己带着录音带出门找支援。
10.博伊尔让手下用酷刑逼问梅尔布,所幸另一拨手下打电话来报告,伯林迅速接下电话,谎称那拨手下在霍尔斯特街31号接到了里奇,博伊尔立刻赶往那里。
11.剩下的三人互相对峙,弗朗西斯要杀死梅尔布,并且把所有事情栽赃给她,伯林则提出另一个建议,让梅尔布给拉方丹家族通风报信,埋伏杀死博伊尔,从而弗朗西斯能接管整个黑帮组织,最终弗朗西斯接受了这个建议。
12.本来拉方丹家族收到消息以后,埋伏杀死博伊尔事情就结束了,但她们又提出了要用现金收买录音带,而此时的弗朗西斯贪念再起,他想在拉方丹老大收买录音带的时候突袭,一晚上同时消灭两大黑帮首领,一统芝加哥。
13.伯林和拉方丹家族老大配合,骗出弗朗西斯,手下将其击毙,并且完成交易带走录音带,留下了大笔的现金给梅尔布和伯林。
14.交易完成后,梅尔布担忧“套装”组织会找上门报复,伯林坦承“套装”的信件和录音都是他伪造的,而今晚在裁缝店里发生的所有事,都被FBI安装的窃听设备录下。
最终梅尔布拿着拉方丹家族留下的钱远走高飞,同时还把录音带交给FBI,让警察将芝加哥的黑帮一网打尽。
捋顺剧情以后,讨论一下逻辑bug。
伯林的计划看似非常缜密,实则有很多可能出现问题的小细节。
伯林的计划像是一个人在走钢丝,但凡出现一点错漏,都无法达成“两大黑帮同归于尽,梅尔布拿着钱远走高飞”的最佳结局。
如果里奇相信了伯林主动承认老鼠的话,一枪把他毙了怎么办?
里奇和弗朗西斯互相信任,伯林挑拨不成怎么办?
里奇和弗朗西斯先发现了假录音带怎么办?
拉方丹率先抢到了录音带怎么办?
博伊尔不上当,出门前又打一次电话去找小弟确认怎么办?
……但这都是从上帝视角看到的结果,我觉得全片瑕不掩瑜,全片剧情反转再反转。
两派黑帮+FBI+套装组织四大势力,浓缩到简简单单的7个主要角色,甚至全片镜头都没有离开过裁缝铺,把简化做到极致,还是相当精彩的。
我真实的观影感受,从头到尾都在围绕“录音带”不停的猜测“老鼠”究竟是谁,到片末釜底抽薪,原来连“套装”、“录音带”本身就是假的,恍然大悟的最后一刻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这么优秀的单场景电影了,值得一看。
有个锤子看头
啰嗦,乏味,愚蠢
当编剧技法完全过时之后,只有范儿还能保留价值了
简直无聊透顶,里面几个男配真的尬出天际,像演舞台剧样,遭求不住
仅有的一些炫技部分值得表扬,如缝合与编织的视觉串联。影片的悬疑性在第一次平行剪辑时破了功;而黑帮父亲的行为部分不但没深入,反而让他发了两次傻,他如此信任裁缝的铺垫完全不够,这个角色基本废了啊;后面怎么拉也拉不回来了。哦故事背景and职业设定 也不错
非常适合和《裁缝》一并服用
果然,编剧突然改行当导演,就会把电影拍成话剧。两星给足面子了,下回别导了谢谢。
所有的场景转换都在一个裁缝店里完成,男主最后一个眼神转换有惊到我…但总体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
上一套已是五年前 那条裤子已经穿不进 甚至香港的那家定制店已经拆伙很久了。。。
演员好,节奏好,整个故事娓娓道来。
裁缝小店故事多,邪恶入侵牛仔裤,话术杀人缴子弹,激将藏尸窝里斗;剧透预警:开膛手杰克大战芝加哥黑帮。老派优雅别致
还行,明明是部美国片,但是英伦味还挺正的。导演是《模仿游戏》拿奥斯卡的编剧小哥,整个片子也能感觉到,非常强调编剧的存在。这种也属于是国内观众会喜欢的“强反转”的那一类片子,尽管我认为这个剧作还是有些过于依赖巧合的推动了,但娱乐性和流畅感还是不错的,对于首执导筒的长片来说,完成度已经很高了。同时,借用剪裁师的身份,形成一种人性表里的对比,以“文明”来掩盖“野蛮”,意象到位。服装美术非常精美,马克·里朗斯的表演也很强,三星半。
3.5/5 密闭空间话剧电影,叙事和多重反转完全依靠台词,有点太话剧而削弱了悬疑的紧张感。如果剧本能再打磨,精简一下台词的话会更符合电影的节奏。MR的演技撑起了整部片。
小剧场
这才应该是王男的番外
真真切切全凭演技拉住观众的注意力,但凡换个水平次一点的演员,这种假装严谨实则一意孤行的剧本早被各路大侠抓着往死里喷了。
2.5.为了反转而反转,感觉几分钟就能说完的事儿。
操盘手的成功主要靠拼概率(笑)
我曾经和你一样…以枪为生,以刀为生,有时候就只靠双手。我,他们说我有天赋。但这不是魔法,这是工作。有一天,他们让我做一些我不能做的事,所以我跑了,躲了起来。在街上隐姓埋名,选了一门行当,学了一门手艺,认识了我妻子,维拉,我坠入爱河,我们有了小莉莉,又一个我深爱的女人。但他们找到了我,他们找到了我,放火烧了我的店,我的家,我的生活。我来这里是为了摆脱那些暴行,远离我自己。到这里的第一天,我遇到了谁?我觉得我穿上西装革履是想说服自己是个文明人。我太想当个好人了。----- 这并不完美,你必须想办法接受。怎么接受?这个嘛…你坐在桌子前,拿出你的工具,然后重新开始。
在磁带丢失时我就好奇,房间里有三个人,为什么那两个人不怀疑第三人,这种逻辑简直让人无法理解。统一团伙的两个人竟然不先去核实非一伙的人,简直可笑。没看完,不感兴趣。一个裁缝敢对黑帮开那样的玩笑,简直无法理解,没产生怀疑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