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于新闻网络
第36届香港电影节金像奖提名名单近期刚刚公布,在多部电影的厮杀中,《点五步》脱颖而出,收获了香港电影节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男配角、最佳新演员、最佳摄影、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以及新晋导演8项提名。
作为一部没有任何流量小生、小花的青春片,单枪匹马就杀进了香港电影节金像奖,并收获了8项提名,实属不易。
这部投资仅为200万港元的小成本青春片一路逆袭,在香港就获得468万元港币的票房佳绩,一度创造了香港电影观影记录。
在充斥着各种宣扬“投资上亿”、“制作精良”的电影市场,这部实打实的小电影简直是电影圈的一股清流。
题材新颖另辟蹊径 市井小人物不再老套压抑
影片大胆地抛开警匪、动作片这类港片擅长的题材,从青春热血以及成长故事入手。
不同于其他金像奖热门影片,多数为讲述底层社会家庭所发生的悲剧及不幸,题材上稍显沉重压抑。
相比之下,《点五步》在题材上则更受年轻观众喜爱,青春、热血、励志,从多个视角展示出当下年轻人应有的姿态。
在相对成熟且有固定受众的香港电影市场,打破以往的传统是一件很“冒险”的事。
对于《点五步》,导演陈志发也颇有自己的见解:“其实从题材上来讲这不仅仅是一部运动片,这部电影更多是讲青春和成长的,每个人青春经历的迷茫、伤痛和热血激情,“废柴”的变化和逆袭,才是我想表达的,所以很多片段其实是夹杂着我的个人情感的。
”
影片没有着重于表现男女之间青春躁动的情感,没有青春=撕逼的概念,更没有淋雨、痛哭、自杀这些老掉牙的戏码。
相反,电影里恋爱是懵懂而又迷茫的:自然流露的情愫,对性的跃跃欲试,初尝禁果后的慌乱无措。
少年少女的青春悸动一览无余。
整部电影以一种“不作”的叙事方式,讲完了青春。
剧中两个男主作为故事的发展主线,配合棒球的背景,或年少张狂,或激扬热血,二人的矛盾,到最后也只是一句话和解,不拖泥带水,十分的干净利落;让人在电影中窥视到废柴的困境,又能身临其境般感受废柴逆袭的“燃”。
演员新旧搭配演技爆发 胡子彤一人获3项提名
影片改编自香港80年代初首支华人少年棒球队“沙燕队”成立,并随即于翌年击败日本队伍,夺得香港少棒联盟公开赛冠军的真实故事。
除了老戏骨廖启智加盟之外,其余班底大多采用新人。
在选角上,也是百分百按照故事原型来选取,所有的棒球队演员皮肤黝黑,朝气蓬勃,在现实生活中体育也是一等一地好。
事实也证明,这个决策是对的。
影片在香港上映后,得到了香港观众的一致好评 —— 廖启智提名最佳男配角奖,主演胡子彤、谈善言双双提名最佳新演员奖,其中胡子彤更是一鸣惊人,首次参加电影就获得金像奖、金马奖、亚洲电影最佳新演员三项提名,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对此,胡子彤也笑言:“其实我是很幸运能接到这部电影,以后还要多多向智叔(廖启智)这些前辈多多学习,毕竟我是一个演员,还需要继续努力。
”由此也可以看出,演员的演技和导演选角功力非同一般。
(图为3月28日《点五步》主创出席北京媒体见面会)影片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北京紫禁城三联影视发行有限公司发行,华谊兄弟卖座网(天津)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宣传,将于4月7日全国上映。
据悉,《点五步》3月28日已经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举行了媒体见面会,4月6日影片主创也会来到广州,举办主创见面会,分享影片创作过程和拍摄经历。
四月份香港电影节金像奖公布名单在即,也祝愿这部电影能做一匹脱缰的黑马,杀出重围。
真的很喜欢这部剧的摄影,每个B-roll都拍得很有港味。
但剧情本身就真的真的很水,一个为了励志而励志的剧情。
比如主角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色逐步慢慢发展成球队里的顶梁柱,一些非常脱离现的台词也让人有点出戏,比如最后旁边的人激动的喊“沙燕!
创造香港棒球奇迹!
”。
这台词怎么听都像报纸头版头条的标题。
还有就是林海峰是以主人公讲述自己过去经历的视角做旁白的。
这点嘛怎么说呢,如果是林海峰自己去演这个角色,我觉得OK,但问题是主角是另一个新人演员演的,而且他在电影里的声音跟林海峰完全不一样,这里就很出戏了。
可能林海峰在香港DJ和广告配音界都被誉为泰斗级别的关系,所以导演也是希望有个大咖给自己的电影撑场才请的他吧。
但就正因为主角跟旁白明显听得出是两个人,这就很违和了。
就演员来说,都是一群新人演员,演技就是很稚嫩,有的哭戏似哭非哭,有的前后情感反应可以做得更好,但他们只知道发呆,作为新人演员他们也尽力了。
个人认为廖启智在这里面有点用力过猛,或者说没把角色吃透?
就是一直刻意的演暴脾气,像一个随时爆炸的炮仗。
除了对主角,没看出来他与队员们的感情建立。
说说他们的对手,日本队和灰熊队的队员。
日本队一个个白白净净,怎么看都不像久经沙场的球员,灰熊队的那群老外也是,一个个体格走样,肚腩都快凸出来了,打完一场比赛连一滴汗都没有,太说不过去了。
反倒是沙燕队的队员黑乎乎的皮肤,还像是经历过一风吹日晒。
导演也知道演员本身不是专业球员,所以都尽量切掉所有直接投球或者击球的镜头。
但即使切掉了最后一秒,还是能看出端倪的,就是无论是击球还是投球都表现得毫无力度,感觉镜头可以再切早一点。
所以每每有比赛的桥段,你就只能看到大部分都是在左切右切的切镜头,如果你不懂棒球的规则,你根本不懂这群人在打什么。
就有点像老外不懂拍功夫片,就只能用镜头切换体现力量。
我记得当初导演自己在叱咤903电台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提过,想在香港找到会打棒球的人都难,更别说找一个会打棒球的演员。
所以这点也是可以被理解了。
以下含剧透,谨慎阅读!
说到阿威问老大要3000块安顿女友大肚子的事,我以为老大所谓的敢不敢做只是运毒什么的,结果3000块是要去砍人???
我觉得要不然就是老大坑他,要不然就是编剧的锅。
根据CPI通货膨胀计算器的数据,3000块在1984年的香港相当于现在的购买力约为1.3万港币。
1.3万也太少了吧,据我所知,最少最少5万起步,怎么也得按当时的物价给个一万块吧?
当然结局也是毫无疑问的,阿威出事了,非死即伤。
整部剧看下去,除了听听港式原汁原味的台词,貌似也没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瞬间,就这样吧。
表达非常含蓄,蜻蜓点水一般,反而这种才需要大家探讨深挖,这才是导演的目的,想表达的东西,不然这就是一部简单的热血励志片了。
仔细看,会发现导演意味也很明显,开张就系占中画面,中间97回归,最后直接用言语直白:面对改变有人学会适应,老爸自己连衣服;有人选择勇敢面对,大肚女学生学习。
球向前滚,人却向后走。
80年代系香港最辉煌的年代,是最想回去的日子。
最后画面出现就算失望不能绝望,坚持,連儂牆香港(查了下,应该就是一堵贴满大家意见的牆,你可以想象下大概都是些啥内容)。
输赢不是最重要,最重要噶系你有冇勇气踏出呢半步。
意味深长。
单单运动、励志上来说,片子还可以,略显单薄,但导演手法,寄意上对片子加分不少。
看了删减版,来豆瓣才知道这部还要带点政治倾向。
不过这有什么问题?
最有问题的不应该是你只能有一种被许可的倾向吗?
对异议不舒服的人是因为自己不能有异议吗?
什么?
不够一百四十字还不让发?
那最好是豆瓣显示我还差多少字呀!
够了吗?
还没够。
够了吗?
还没够。
够了吗?
还没够。
够了吗?
还没够……我真没啥好说了
《点五步》据说是2016年最好看的港产片,而且马上就要在大陆上映了,为了省下电影钱就从网上看看粤语原版的吧。
作为一部青春励志片,而且是以棒球这项运动作为载体,让我一下就想到了日本动漫《棒球英豪》。
当然除了棒球这项运动,影片的故事内容和动漫情节是不沾边的。
可能是文化差异的原因吧,电影中的一些细节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不是我所能理解的。
感觉整个故事情节不够紧凑,虽然主题是热血青春,不服输,不放弃,在拼搏胜利后也很有感染力,但总感觉整部影片带着淡淡的悲凉。
就如同在述说香港人虽然一直在拼搏奋进,但香港社会已经在时代的大潮中逐渐没落,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这是外部环境左右的,并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影片讲述了一个简单的关于运动的故事,中规中矩,从开始组棒球队,到中间发生分歧,有人爱出头耍个人主义,到最后大家一起团结,再到比赛时心理发生各种碰撞,一开始被狂虐,最后狂虐别人获胜!
很老套,但很合格,有种老港片的感觉!
是的,很合格,这个年头,国产片很少有合格的电影了!
一开始阿龙一直躲在阿威身后,阿威像一棵大树一样,罩着阿龙,遮挡了自己所有的光芒。
就像HEBE在SHE里一样,开始不起眼,没人发现她的光芒,单飞之后大家才发现,啊,原来她可以这么厉害。
阿威也习惯了被阿龙依赖,既然他那么弱小,那么内向,那就让我保护他吧!
习惯了被依赖,当有一天他发现,原来那个依赖自己的人,其实可以比自己强,难免会愤恨不平,难以接受!
教练一开始就有意要训练他们的团队性,阿威和阿龙迟到,让他们全体都跑圈。
而这种团队性,在阿龙在教练办公室大闹之后选择不再打棒球后,重新回到棒球队时被教练罚跑一百圈时,达到了理想的团结!
所有人陪着阿龙一起跑。
而在跑步的时候,阿龙也终于想通了。
的确,我们在跑步的时候,内心的活动通常都很丰富,当年大一大二时我坚持晨跑两年,深有体会,而且村上春树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个细节很赞。
就这样一群差等生,被教练委以重任,却在刚开始就打退堂鼓,和一群小孩比赛,被小孩以39:0实力碾压。
教练一再重申,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就只有输了。
不光是说给他们听,也是在给自己的打气。
教练的鸡汤,真的很管用,他们一次次鼓起勇气。
他们辛苦训练,却困难重重,自以为已经很厉害了,却在赛场上得不到一分。
看似很厉害很有天赋的阿威,被教练换下来。
阿威太个人主义了,失球了就责怪团队的每一个人,甚至想出歪招,袭击对方,不光没有集体感,还很影响团队士气。
而阿龙因为顶替阿威,两人闹得很僵。
不过我觉得,教练对阿威太放任了,也不跟他解释,他真的不适合棒球,结果导致阿威走上了歧途。
终于,他们过关斩将,走到了决赛,这个时候,阿龙的母亲出轨和那个警察跑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因为自己懦弱没表白喜欢了别人;而阿威像交代遗言一样交代几句就不见了……亲情、友情、爱情都面临着失去,阿龙无心应战,被对方狂虐,一分也没得!
最后在意识模糊时,回想起阿威一次次的鼓励,最终奋起,开挂般以一分之差赢得对方。
很有《少林足球》的感觉,但是还有一定的差距。
中间棒球队捡肥皂全裸洗澡的画面着实基情,而且最后在阿龙脑海里回想的竟是阿威,也是基情满满啊!
通常鼓励自己的不都是女朋友吗?
而那个所谓的女主,只是露了几面,根本不是女主好吗?
阿龙一副受的气质,大家都纷纷开玩笑,阿威是男主,阿龙是女主!
导演故意要拍的这么基情吗?
其实这个故事说的就是如何赢自己,教练也说了,没说过要赢,但是不能放弃!
赢了自己就是赢,至于比赛结果是输是赢,真的不那么重要!
阿龙从小躲在阿威这棵大树后的阴凉里,只差点五步,走出阿威的依赖,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才能找到自己。
而你呢,你是否也在舒适区待了太久,而忘了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生活变得没有激情,年纪轻轻,却只剩下蹉跎度日?
也许日子很糟糕,母亲跟着别人跑了,朋友出事故了,女朋友爱上别人了,可是阿龙至少还能好好打好那场决赛。
而一向被人看不起,被其他校长冷嘲热讽的教练,用心训练棒球队,也从一开始和日本教练握手,日本教练不理他,到后来,日本教练主动跑来和他握手!
影片完全就是一碗香浓的鸡汤,很多人反感鸡汤,可是鸡汤为什么会盛行?
还不是我们都需要!
我们都需要一碗鸡汤,来观照自己的人生。
是在庸庸碌碌的生活里,平淡地度过一生,还是选择迈出点五步,豁出去,自在地冒险。
很多人都已经被繁琐的日常麻木了,比如我,比如你,比如他。
其实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而我,还始终鼓不起勇气,迈出自己那点五步,只因不想走出舒适区,不想冒险,害怕碰壁,担心更糟,所以一直躲在树荫里。
欢迎关注纯原创图文:鱼纹
在第36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名单中,《七月与安生》、《美人鱼》、《寒战2》、《树大招风》四部电影无论市场表现还是观众评价上,都是当时最受关注的影片。
与这四部一起提名的,还有一部从名字上完全看不出题材的《点五步》。
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在提名的五部电影中,也是唯一一部没有“内地背景”的影片。
所以这届金像奖中上,《点五步》应该代表了“纯港味”电影的最高荣誉。
但看完影片后有点失望的是,这部电影充其量只能算是“不失不过”。
从题材看,这部电影讲述两个从小一起成长的好朋友,从不良少年转型做棒球运动员的故事,也取材自曾经在香港发生的真人真事。
在华语电影中,运动题材的励志电影并不多见,不过此前台湾的《KANO》在这一类型题材算是完成的不错。
所以,只要中规中矩讲个好故事,这部《点五步》的质量自然也不会太差。
综合以上前提,这部电影极有佳作的潜质,但新导演还是犯了通病,这部电影目前看揉杂进太多跟电影主题无关的元素。
从两位主人公设定来说,从性格设置上并没有太过独特。
有能力、性格张扬的大哥范进威,从小照看着胆小、内敛的小弟谢志龙。
在机缘巧合下两人开始一起打棒球,并逐渐热爱上了这项运动。
按照常态理解,故事的发展模式就是,两人在训练中遇到各种挫折,不断想放弃,然后两人间也会因为各种事出现各种冲突,但最后齐心协力取得好成绩,这也是体育题材比较合理的剧情走向。
毕竟运动励志电影,故事核心主题一定是男生如何通过一颗不屈服的心,去战胜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
但这部电影的导演显然不满足于循规蹈矩,在两位主人公的生活背景上不断加码,但效果又莫名其妙。
比如谢志龙的家庭环境,母亲被父亲骗到香港,婚姻生活并不幸福,最终于警察搞外遇后决然离家。
这种设定,从全片感觉下来,除了为抒发创作者一句“我以为不出声,一切就不会改变,但其实不会” 外,对于主线剧情,或是这个题材的推进、补充、升华没有任何帮助。
另一位主人公范进威的安排就更加诡异,这个人物性格要放在其他电影,更像是传统反派的设定。
但因为这部电影是和主人公一起长大,所以一直是一个可靠仗义的大哥设定。
对于范进威来说,在练球过程中,一开始一直具备优良投手天赋,结果因自视甚高,再加上忽无视队友遭到嫌弃,一气之下放弃了所有。
这本来明明最后是“浪子回头”的路线,结果这位仁兄却果断转型古惑仔,砍人时脑袋被开最后进了医院。
当然,也没有谁规定运动题材的电影,主人公不可以这么设定,只是这么设定的最大问题,就是太过复杂的支线,严重影响观众真正去感受比赛带来的情感。
对于棒球运动来说,对团队强调很是重要,影片在配角上也是如此,把沙燕队的“牛屎”、“班长”塑造的较有特色。
但回归到赛场表现上,这部电影就没有做到让观众能过于投入感情。
除了“沙燕队”外,更是没有一个对手角色能被人记住。
对于棒球比赛的表现,能展现出的热血感,几乎都是游击手或外野手不停在地上慢镜头的翻滚。
其实棒球比赛最大的魅力,至少从比较成功的棒球作品看,就是投手或是击球手对决时的那几秒钟,或是一些如神般存在的外野手队友。
但这部电影确实没有捕捉到任何棒球比赛抓人的细节描写,最后决赛中,对强手的神反转更是缺乏代入感。
当谢志龙鼻子被打出血后,整个状态迅速狂飙好几级,然后球队梦幻逆转,为何这个时候又恰恰回归到最俗的表现手法?
导演的思路确实难以捉摸。
这样一来,整部电影唯一明星“廖启智”的表演,也就停留在为剧情穿线的状态,那段挑拨两兄弟之间的“宫斗戏”,更在电影中太过违和。
以至于当校长说出传统热血台词,类似“要认输一切就输”时,感人程度都大打折扣。
当然这部电影的问题,就像电影名字一样。
看完电影才发现,“点五步”只是在班长情急之下随口编纂的一个词,至于为什么要用这个作为片名,有机会还是等导演自己阐述吧。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部电影无论是不停出现“坐井观天”的镜头,还是各种明示、暗喻的台词,甚至是游行场景直接纪录,已经基本宣布这就是一部披着“运动题材”的伪政治片。
开篇“占中”的画面,一下就让人兴趣大打折扣,如果香港电影所谓优秀的长剧情电影,已经真的离不开这些,香港本地电影人还不断认为这才是代表香港精神的佳作,那么接下来一批创作的视野也势必会越来越窄。
那么“纯港味”电影的日渐没落,也将开始从内外加速。
所以,与其不停抒发自己解不开的胸襟,不如视野放开一些,去真正感受时代当下的好与坏。
我一直认为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作品,多少都要反应一点时代的特征。
一念无明是这样的,点五步也是这样的。
都是香港的电影,也都体现着如今香港的人文风貌。
在经济萧条,人心惶惶之下的何去何从。
李大眼说他是通过写足球来写人生,我看点五步就是通过演棒球来描述那些生活在香港最底层老百姓的现状。
棒球少年阿龙和细威都是生活在屋邨的贫苦人家的孩子。
狭小的单位,没有温暖的家庭,无能的父亲,不满足于现状的母亲,青涩的成长,懦弱的性格,永远不敢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开口的爱情,太多太多的压抑和憋屈,是棒球给了少年一个发泄的出口和证明自己的方式。
高高的屋邨啊,四面高耸入云,只留一个狭小的天空的空间供人仰视,那就像一个生命的出口,但是遥不可及,阿龙和细威都曾经憧憬着能够冲破这命运的枷锁,不同的是一个用棒球一个用刀,相同的是都执拗得告诫自己决不能输,这不能输的心态的背后却有一种深深的绝望情绪笼罩着,因为输了就意味着要在哪里过一辈子没有希望的人生,正如当下港人的现状,面对窘境如困兽之斗,悲怆而又无奈。
一念无明在这一点上其实和点五步是一脉相承的。
父子困于逼仄的出租房内,儿子疯了,好友跳楼啦,女友杯葛啦,邻居排斥啦,父亲在舍弃还是承担之间痛苦的徘徊,内忧外患之中折射的都是现代都市人的迷茫和无奈。
在这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才会产生人性的扭曲亲情的畸变和世道的凉薄。
其实不止是香港,在后工业时代的都市之中,有太多的人这么孤独地穿行于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挣扎于情绪几近奔溃的边缘,受困于生存家庭婚姻爱情住房疾病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战战兢兢如临大敌,一有变故便如临深渊无法自拔。
其实也不止阿龙,细威,不止阿东父子,不止港人,很多很多的现代人,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新时代十字路口,都面临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
『点五步』迟到了一年得以在内地公映,金像奖8项提名拿下两项,抛开一些zhen治隐喻不谈,香港电影特有的那股“热血”劲在此片中依稀可见。
全片将友情、爱情、亲情交织一起,并没有刻意把一种情感作为主氛围,在平淡中透露出闪光点,朴素而又真实。
正如智叔在剧中所喊的“我从来没有说过要你们赢!
但是我讲过要你们不放弃!
”每个人都在不断“跌倒”和“爬起”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9分,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勇气踏出这半步!
】
感谢厦门市第一家艺术院线影院——中影数字梦工坊影城提供观看《点五步》的机会。
影片非常精彩,以至于我们几个小伙伴观看之余兴趣不减地侃聊了很长时间。
电影采用一种断裂叙事的方式切入80年代的香港,以此还原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政治等历史的横截面。
个人成长与时代进步相映成趣。
影片中设置了许多有意味形式:帽子上的“HK”、居住板房的栏杆、漂泊的衣襟、“点五步”的几个解释……在众多符号化元素的设置下,影片隐喻了香港回归前的夹缝境况(最开始与少年队和欧洲队的惨败)、阿龙与小威的身份置换(球队位置的互调)、老一辈香港人彷徨无依的宿命感(阿龙父亲的生活)、年轻一代港人的身份迷失(摘下“HK”帽子的小威)、内地与香港文化的交融(牛屎申请单廉租房)等等。
大象无形,隐晦的笔触摹制深刻的社会问题是需要功力的,导演处理的也相当不错。
观看这样的艺术电影确实比奇观化的视觉大片更有嚼劲。
最后来个彩蛋,中影数字梦工坊加州店(艺术院线影院)的3号厅是情侣厅,内置两个座位连在一起的“情侣座”!
抓紧带着另一半来看艺术电影吧!
冲着廖叔看,但其实林耀声与胡子彤等年轻演员也很好。这球队从一开始的溃不成军,到最后面的泣不成声,都有很多情感抒发的空间。拍得挺诚挚动人,会轻微产生燃动的感觉。阿龙在怀念那个最辉煌却回不去的八十年代,我在咀嚼他说的,大树再没有出现在身边,而这个成长的地方,逐渐变得越来越陌生。三星半
感谢桃姐的观影团,香港的棒球背景青春励志电影《点五步》。观影团是我回国后经历的素质最高观众群体。因为算是大陆公映前的点映,是大陆版本,删减版本。看了下豆瓣评论,可能掐头去尾、政治元素不那么浓烈了,电影也不那么忙,反倒也许是帮了电影的立意和内涵吧。3.5星加0.5星个人见到明星加成…
电影质量一般,我们需要承认港台地区对棒球的热爱的确远远超过内地。但是运动和政治完全不同,电影中的政治隐喻明显,第一幕就丢出雨伞革命占中运动的画面不得不让人联想导演背后的意图。
點五步跟Kano完全無可比性,Kano 三小時無尿點,點五步沒太多高低起伏,硬要加X中的場景,以及太多話題性硬塞進去了,好好的棒球電影就拍棒球啊,不知道為何非得要拉那麼多香港問題進去!
又一部纯正港片。励志吧,现实吧。有些事情错过与注定的,好难说。
浸大影业荣誉出品。
真係睇過先知「點五步」原來係「DLLM」哈哈。雖然我好中意Jan把聲,但今次VO真係好突兀,用返林耀聲把聲仲好啦。為講政治而生硬加插新聞片段以及硬改時間點,結尾無啦啦反敗為勝都難以令人信服。王思敏戲份少但好純好正。
選角尤其出色。青春若無悔,該多無趣啊
運動、熱血青春題材從來不是我的菜,友誼、師生、自我實現統統cliche,編劇導演剪輯能力全都慘不忍睹,想把故事放在時代的努力在視覺上沒什麼說服力光靠插入電視畫面可不行,公屋的方形和球場的呼應是全片最閃亮的部分了,演員年紀大了點但臉還是挺對眼神有少年氣,幾個特寫畫面有日本漫畫感。
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一部体育题材电影
有被触动
又是特别俗套的青春爱情成长励志片 这还指望我们买账吗? 我买 其实整个电影节奏有点快 带剧情走得有些不协调 好像什么都掺杂一些 什么也都没有讲到 90年代风云巨变 岂能面面俱到 但是人物的树立都比较成功 让所有不起眼的演员都有了自己的特色 若果不想困在方形村屋 就要拿起勇气的教育
就算失望不能绝望,人生就是这样,撑到九局下半,踏出自己的那半步,一切皆有可能!阿龙抹鼻血那个眼神真是帅翻呀!ps,介不就是棒球港版一万公里的约定么……一毛一样啊……
松散 拖沓
相比于《一念无明》来说,《点五步》的导演明显稚嫩了很多,剧本简陋,人物性格转变生硬,甚至还有一些迷之镜头,只能说年轻导演总是想炫炫技。这些镜头明显与剧情气质不搭,只能说导演总是按耐不住自己要展示一下的内心。
25minq
【D+】
H949
香港的青春片也可以这么青春逼人!
故事平庸乏力,没有任何亮点,只是有点忧心香港年轻一代创作者,在什么都要跟意识形态扯上关系的港片没落的当下,这些本土创作者如何走向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