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当我们崛起时

When We Rise

主演:盖·皮尔斯,玛丽-露易丝·帕克,瑞切尔·格里菲斯,奥斯汀·麦肯齐,卡丽·普雷斯顿,艾米莉· 斯凯格斯,迈克尔·肯尼斯·威廉姆斯,凯文·麦克哈尔,迪伦·沃尔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当我们崛起时》剧照

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2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3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4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5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6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3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4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5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6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7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8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19当我们崛起时 剧照 NO.20

《当我们崛起时》长篇影评

 1 ) we can do more things

what is it like to be part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in this country that has no purpose.And what are you do about it?我感受到了使命感,作为新的一代,我们应该做得更多。

我们这一代人缺乏信仰,缺乏目标,缺乏动力,我们仿佛只局限在个人利益的小圈子中。

这个世界还不美好,我们要做的其实还有很多,我们有这个责任去做更多事,而不是安于前辈们为我们创造的基本生活权利。

我从when we rise中学到了很多,比如我们想做一些事情必须要有权力,所以我要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让自己获得拥有美好生活的权利。

(表白编剧😄)

 2 ) One struggle, one fight,one life.

三个主角,one struggle,one fight.Roma,一开始便投身于女权,却又害怕自己的身份,正如先在警察局大喊我不是dyke,后来马上打脸。

正如Jean说的,她不敢放手去做在于不敢真的承认自己。

这样终会以自己最在意的方式失去最珍贵的人。

之后她放开自己,用于面对,那一刻她的魅力和能力是无限的。

尽管可能会失去家人朋友的理解,但她却收获了最真最美的自己,同时也能完全的加入到平权运动中。

我很佩服她。

Cleve,从来就知道自己的性向,可也知道父母不会理解。

当在学校里被修女发现时,修女说:"你应该自己去和父母说,而不是我。

"天啦,简直了。

我看到都感动了!!

是的,这么重要的事,不应该经由别人之口,这是你自己的事,应当自己去说。

当然,当Cleve到了18岁终于鼓起勇气和父亲说I am gay.但身为心理学家的父亲竟然说如果可以,我会给你电击疗法。

唉,父母总是以自己认为对你好的方式来伤害你。

最后Cleve离开了家,去了加州,也找到了最爱的职业。

最后也获得了父母的理解。

Ken,黑人,同性恋,军人,每一种身份都能让人喘不过气。

背负着不经意害死了自己的恋人,他回到了加州,成了种族歧视纠正委员,每天都活在痛苦中。

直到他见到了gay吧的人们手挽手,去反抗来找碴的警察时,他震惊了,决定投身于平权。

勇敢!!

年轻时的三人都让人难忘。

同时10年后的三人也让人有了新的理解。

10年后,Roma和Cleve成了平权界的领袖,而Ken,由于失去了恋人,无家可归,流浪街头。

Roma和Cleve让我感觉粗粗地有种疲倦了。

但是内心的那种斗志依然没有变,只是他们对于这些这么多年奋斗来的成就不想轻易被推翻。

于是,他们谨慎了,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们依然永不放弃,愿意拿起那个当年的喇叭,在路上大喊now!Ken从一开始的迷惘,到之后渐渐的明白要重新去帮助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斗士的心永远不变。

本剧很多点都特别感动特别有感触。

记得之前Cleve的朋友要去荷兰,觉得只有离开痛苦的地方,一直去寻找认为是最能理解自己的地方才能获得幸福。

很多时候,就是在逃避。

但是好的方法牟?

我常常也在想,走还是留下。

走,是对自己在这里的不自信,也是对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的勇气,但如果不勇于面对自己,在哪都一样。

记得在行尸肉心里,男主第一季要离开,第二季却决定不走了。

行尸肉心在哪都能做自己。

同时,也明白所有的平权其实是联系一起的,不论是女权,Lgbtq,种族,各种平权以及反战都是联系的。

因为我们是一个family。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共赢。

每个人都是多重身份的。

同时也别觉得自己是和这些无关的,你身边的朋友,家人甚至你自己可能都是这些运动的主体,只是你现在没意识到。

One struggle, One fight,One life.永远别想逃,勇敢为了这个世界而大喊而奋斗!

 3 ) 把婚姻延伸到所有有爱的伴侣里,不是在削弱婚姻,而是在强化婚姻。

1历史的轨迹很长,但总会延伸到正义的地方。

上帝也爱同志。

杂志广告,好多镜头。

前额叶切除术“治疗”同性恋,可怕的年代。

非裔军人的炮友被炮击中亡故,伤心。

旧金山曾经在市长牵头下驱逐、逮捕同志。

我厌倦了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

2如果不愿意为同志权益而奋斗,就永远等不到胜利的那一刻。

每次三轮。

男人都是猪。

克里夫出柜后,为父亲所不容。

他不想做前额叶切除术以“治疗同性恋”,到旧金山寻找自由。

没钱,为了生存,差点卖身。

支持米尔克当城市监督员。

创建一个自己的街区,同志街区,然后反抗。

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但对方说只能做姐妹。

gay吧能开起来,是因为在工商局有人,有同道,不错。

3有些感情受挫、事业失败的恐同者喜欢殴打街头同志,同志们就联合起来反抗,谁怕谁啊。

看起来比回形针还直的警察。

我们得放慢节奏,让世人跟上我们的步伐。

男同跟女同应该联合起来。

女权主义者建起了旧金山女性大楼,厉害。

可以给同志权益运动使用。

吉尔伯特长发,耳朵旁边别着一朵大红花,美极了。

他提议旗帜不用粉红三角,而是八种颜色的彩虹旗。

两个受不成器,但三个受可以组成姐妹团。

西尔维斯特是个有趣的黑男。

同志游行时,警察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

同志要站出来,被人看见,这样才有存在感,才有可能被支持。

主动敲门去调查直人对同志的看法,有的会反感,然而大多是倾听,“他们怕我们,甚过于我们怕他们。

”每个人都会坠入爱河无数次,也会为爱心碎无数次。

被射出来之后,精子在一小时之内都有用。

出柜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风险。

如果我们想要有自由,就不能再躲藏,不管结果如何。

排斥同志的六号提案被否决,但不久市长和米尔克被恐同者枪杀。

审判谋杀者是过失杀人,同志马上游行抗议。

只有警察来压制,不会派军队镇压,因为在美国,军队是不管国内事务的。

4勾搭方式就是走过时彼此看对方三秒,然后回头,如果对方也回头,说明对你有意。

流浪人群收留中心。

促成了同性恋权益保护法案。

HIV来袭。

黑人男肯要男友跟他像无聊的异性恋夫妻一样暂时保持专一,不去浴室,因为还没搞清楚男同志免疫缺陷病是什么鬼。

发现HIV跟性行为有关,就开始要求像异性恋一样采取保护措施,戴套。

拉拉过来帮忙照顾HIV患者。

幸存的同志,要成为最强壮最温柔的人。

将亡故者的名字写下来,挂在联邦大楼上,以此悼念。

直到有妇女、儿童也感染了这种病毒,男同志免疫缺陷病才改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

5对HIV,里根总统和布什总统都不在乎,同志就在白宫外机会,说这些总统“可耻。

”老了十年的演员都选得不错。

gov还是不肯做治疗HIV药物的临床试验。

infighting,内讧。

感染者还在抗争着,做亡故者纪念被子条幅。

艾滋病解放动力联盟。

gov不肯研究新药用于治疗艾滋病。

克里夫尝试鸡尾酒疗法,有效,可以晨勃了。

克林顿的不问、不说。

我们已经厌倦了要不断证明自己的存在是合法的。

艾滋病死亡者纪念被活动坚持了好多年,终于引起了媒体、gov的重视。

克里夫通过特殊渠道取得了鸡尾酒疗法,活了下来,他恳求总统让其他感染者也能得到这种治疗。

6婴儿需要不断的刺激,有人跟它交流,不然都不懂得如何发笑。

恐同专家的儿子是同志,额。

克里夫领养了一个弃婴,但他被社会领养组织拒绝领养这个小孩,因为他有HIV,虽然病毒已经检测不出来,哎。

肯的爱人艾滋病发病去世,他被赶出了房屋,也失业了,流落街头,开始嗑药。

某已婚男同称不想跟男人谈恋爱,只要性。

克林顿总统选择继续忽视同志的诉求,承认美国历史上对同志的歧视,但删掉了“我道歉”的那段话。

因此仇恨同志、殴打甚至杀死同志的犯罪在增加。

同志事业总是需要奋斗,权益来之不易,巩固也绝非易事。

有时候逃出体制的办法是先遵守它,但不相信它的鬼话,这样你还能保有局外人的力量。

老同志担心新同志丧失斗志,麻木了,不敢为同志权益而站出来。

新一代的同志是看着《威尔和格蕾丝》长大的。

这部剧淡化同志遭受的歧视。

7小布什颁布同志婚姻禁令,但很多州在奋斗。

比如加州市长、加州最高法院的支持。

加州人民不同意,要求全民投票,结果排斥同志的八号提案被加州民众通过了。

我们是上帝的儿女,他爱我们原本的样子,因为我们是他创造的。

只要有片刻的不平等就非真正之平等。

克里夫的演讲发言:我们存在于所有时代、所有文化、所有土壤,我们今天聚集在此就是为了大声说出我们平等,我们同样有能力去构建与维持爱的纽带。

我们同样有能力去抚养、扶养、 领养,同样有能力去捍卫自己的祖国。

在上帝眼中我们生而平等。

一个自由且平等之公民不会忍受自己权利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不接受委曲求全,他们不接受怠惰因循,不再曲意迁就,不再蹉跎岁月。

我们是平等的!

拉拉帮忙推进全民医保,安全屋、医疗安全屋,针对每一个人。

克里夫想让同志的平等权利写入民权法案,但另一个同志官员则考虑通过最高法院来否决八号提案。

前者更保险,但更难,还要几十年。

后者则是在赌博。

拉拉有摩门教徒和玛吉加拉格尔的海量资金来准备25年计划,以争取同性婚姻权利。

拉拉用了同志市长的基因繁育的女儿长大并跟直男结婚了。

肯流落街头,留着非主流头发。

把婚姻延伸到所有有爱的伴侣里,不是在削弱婚姻,而是在强化婚姻。

8希望子孙后代能够自由选择恋人,并且能够被平等对待。

当一个人是你的朋友,也是最好的支持者时,你很自然地想要跟他结婚。

为同志辩护的律师也是挺厉害的。

老女人向老女人求婚,这个可以有。

当年肯帮助过亚裔变性女,现在她反过来帮助他。

它的罪过无法抹去,当你剥夺了这一大群人,宪法赋予的隐私、自由、集会和亲密性行为的种种权利之时。

这在我们宪法体系下是不可允许的。

法院支持了同志人群。

有两个爸爸或两个妈妈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何不能结婚?

大概奥巴马是非裔,知道同志跟黑人一样被歧视,他要维持正义,就顺水推舟帮助同志?

温莎老太太的遗产继承问题要来搅局,吸引总统的注意力。

这对同志婚姻平等权利的推广是一个挑战。

奥巴马表态赞成同性婚姻。

不应基于某一群体不同的特性,把他们单独拿出来,而不让他们享受婚姻所赋予他们的隐私、自由、集会结社权、精神支持和自我认同。

法官考虑到了同志伴侣抚养的孩子们的心声,他们希望父母被认同,他们作为同志的子女,也要被认同。

结成互许终生的伴侣。

最高法院判决《婚姻保护法》违宪,支持同志婚姻的权利,以5:4的比例。

如果没赞成,大概会被荷兰等国家嘲笑吧,都什么年代了。

但写入民权法案还需要努力。

看到亲人态度的转变、直人观念的转变。

同志、妇女、种族等人群仍被攻击,路漫漫其修远兮。

 4 ) 看了前三集来评

果然欧洲的平权运动做的最好,美国真是一个保守的国家…半纪录片儿半电视剧,很多还原的史实很有趣。

原来三番是因为本身是大港口,海员多所以gay people才多的嘛?

interesting…另外les主剧情有一段好逗,说什么愿意三人一起生活啥的,结果完全不行啊还是会吃醋哈哈哈哈!

所以可以看出那个时候为了解放而解放,为了打破而打破,为了主义而尝试一些不符合本性的东西还是很逗的。

 5 ) We should do something to change the world,even we don't know what to do

.在两个星期前的周末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看这部剧,看完之后感触良多,一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写一些什么,谈一谈自己对这部片的感受和自己的一些对LGBT群体的认识和看法。

文章可能略有跑题,诸位见谅。

先说一说这部剧,剧情要说简单挺简单,几条线都比较清晰,主要讲述了在LGBT群体平权的斗争中几位突出人物的生活经历。

比较中肯的说吧,整部剧好听点说,短小精悍,在为数不多的几集中把整个LGBT几十年的抗争史比较完整的叙述出来了,还分了四条线去叙述。

但是这难免会出现剧情过于粗略的问题,分支太多切换就略显混乱,再加上就这么几集,时间跨度一下子几十年,一集一集都是近十年的跨度,未免太快太粗糙了吧......剧中也只是选择性的摘取了比较有意义的几件事加以记录,而对事情具体背景如果没有了解的话可能看的不是太懂(我看这部剧的时候有几个地方要专门百度一下看看事情发生的背景),以上也是很多人对整部剧批评的原因吧。

不过看一部剧我还是希望从好的地方出发加以评价的。

整部剧选择的几件事或是几个时间点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我们中国人对美国相关事件历史不懂也不意味着美国群众们不了解这段历史啊...因此跨度大和剧情的混乱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我希望我们更多探讨的是我们能从这部剧中看到什么,学到什么。

我觉得这也就要联系实际来谈了。

首先,LGBT想要平权,真真正正需要斗争。

或者说,任何争取权利的人们都需要为自己的权力斗争。

当然我这里的斗争并不一定仅只激进的游行示威这种,毕竟我国对游行是有非常严格的控制的。

而是说我们要发出声音而不是沉默,不是等待群体之外的人主动给予我们权利,自己的权利要自己去争取不是吗,沉默只能换来忽视而绝不会得到权利。

而我作为LGBT群体的一部分,深知这一点有多么困难。

说实话身边同性恋者感觉真的不少,以我的Gay达扫描我基本能确定的就有五六个,很多研究也说同性恋的概率在百分之五左右。

不真正站出来为我们平权,真正敢承认自己身份的有几个?

我并不是站在上帝视角看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谴责的意思,作为一个Gay我深知出柜真的不容易,所以在此我只是说,希望我们一起,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告诉这个世界我们只是性取向不同而已,其他地方和正常人毫无区别,从而为我们这个群体发声,为自己的权利努力争取。

剧中Cleeve、Roma等人为了平权奋斗了几十年,从青葱年华步入中年甚至进入老年,而他们还在努力着,所以看完整个剧我真的很感动,也很钦佩这些人。

现在有很多人说,同性恋们得寸进尺,说社会对同性恋已经很宽容了,他们还总是要求平权啊,总是游行啊什么的,总是拿这个来说事儿,不嫌烦吗,真是没事儿找事儿。

可是我想说,社会的宽容是一方面,但社会再宽容,同性恋不还是不享有和异性恋一样的权利吗?

我们还是不能结婚,不能继承爱人的遗产,不能在重大事项中替自己的另一半做决定!

也正因为不平等我们才去努力争取啊!

这里我想引用《skam》里面Eskild说的话:“关于那些你不想与之有任何瓜葛的人,我要告诉你一件事,Isak,那些穿紧身衣、涂睫毛膏,勇于出去为自己的权益斗争的人,是那些这些年来即便被恐吓着、被憎恶着也一直站出来声明自己立场的人。

他们有的甚至被殴打、被杀害,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们想要标新立异,而是宁愿死也不愿隐藏真实的自己。

Isak,站在这样一个全然不同的、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的层面上,是很需要勇气的。

我...我相信,在你为自己战斗过之前,在你用勇气为做真实的自己站起来之前,你最好注意以下把自己置于同志权益之上这一点。

”当初看到这里的时候跟我的印象就很深,看完这部剧之后,我对这些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权益的人更加的钦佩,所以那些说同性恋作的人,和那些只在地下偷偷活动不愿站出来还鄙视那些站出来维护权益的同性恋,希望你们能改变你们的想法,反正作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只对很信任的朋友出柜的我,对这些人真的真的只有钦佩和感谢。

崛起、站出来,真的是需要发自内心的勇气和无畏的,至少现在的我还没有这种力量。

另外这部剧让我看到,即使在美国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开放,甚至可以说比我们想象中的要保守很多。

剧中Cleeve他们为自己权利斗争了那么多年,各种主流发言人士的攻击,各种专家学者的批评,充分显示了美国社会保守的一面。

最后由联邦法院审判宣布《联邦婚姻保护法》(DOMA)是否违宪,连Cleeve自己都觉得他们的做法过于激进,认为若不成功将会对他们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但是最后还是成功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在美国社会内部做一个普查,估计会有一半左右的人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所以美国LGBT平权也不是在大多数或是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支持和统一之下才推动形成的。

由此我又联想到我们社会,有人主张我们要渐渐转变,等到社会普遍都接受同性婚姻的情况下中国才可能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

我想跟他们说,我觉得社会主流的广泛认同在5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我们怎么办?

等到我们老死了我们的权利还没有的得到保障。

黑人运动得到美国社会主流的广泛支持了?

恐怕不见得吧,我觉得只得到了黑人支持而已,那你让黑人朋友再等等,等到白人主导的主流社会广泛认同他们的时候再平权?

你不是在说笑吗。

有一些短评又说这是政治正确。

为什么现在有些人看到黑人、看到同性恋、看到女子平权之类题材的作品就说是政治正确?

我觉得真因为你们的观念中时时都出现这个词,时时都带着有色眼睛看这些影视作品才会使你们只看到政治正确而看不到影片背后的闪光之处。

那一步电影是不是要全白人、全异性恋、全男权才不是为政治正确拍摄而是一部正常的电影?

影视作品只是相对真实的反映了现实而已,正是因为社会中这些所谓的“政治正确”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才被不能上了荧幕,所以总拿政治正确说事儿的,请你们的目光宽广些吧。

自己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很多是自己看完剧后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的一些感想,反而和本剧关联不大,略有跑题了,不过都是自己看完之后的感悟与思考,希望各位见谅。

 6 ) 一股反政治正确潮流

其实这类题材看多了后,到这部剧的观感就比较一般了。

但是这一串故事的历史与当下的现实意义交织在这里,足以给它加满到五颗星。

不仅比较完整地讲述了性少数的平权进程,更包含了多个不同弱势群体的斗争历史。

这些人奋斗过的地方,是自由派眼中全世界民主自由的灯塔,Trump眼中的乌烟瘴气,以及被以反政治正确为潮流的人黑成翔的白左大本营……这个潮流感觉主要就是在Trump上台后愈演愈烈的,或许是因为人们对民主党的反思过了头,就转而又极端地憎恶起曾经的正确。。。

陈寅恪先生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看来真是每个时代的人都要永远谨记和不断学习的。

Anyway希望这类反政治正确人士在学习了公民常识、了解了言论自由是什么、曾经的恶性制度是怎样被废除、今天公民的诸多权利是怎样争取得来、以及少数群体真实的生存状态之后,再谈今天的“正确”是否越了界。

最近两年美国的政治环境越来越不友善了,而中国……哎。

这几年谁都能感受到的变化真的不用多说了。

只愿有更多人的公民意识能够觉醒,这样one struggle one fight便不是梦幻。

 7 ) 我甚至害怕写这篇文章

当我被自己伴侣刺痛于自己的透明开放,像一只受伤的小狗躺在过去的血泊里疼了很久。

我害怕于自己被抓去做电击治疗、害怕于家庭的责骂与矛盾、害怕社会人们的舆论。

当我在高中,我善于表达自己,但可能我运气太差遇不到支持我的朋友。

看到许多美国历史LGBTQ而心潮澎湃,然而我在靠近这件事情的同时,发现道路在一步步远离我。

我的思想需要更多人去支持。

钱与胆小懦弱无能无力有了太多的联系。

我们需要生小孩,我们确实需要,我们的国家正在老龄化,这确实是事实。

但是生不生孩子,我想和性取向没有关系,在男女有性生育能力的前提下,在有意愿的前提下,它们可以生它们想要的任何数量,我没有看出来有任何的问题。

我们只要能够合法稳定的活着就能够满足,这确实是中庸之道的延伸。

可是我们真的能够不被自己的性取向影响,不被自己的种族与宗教影响吗?

我还没有进入职场,不过我已经看到了不少女性所遭受的歧视,我相信公开出柜的LGBTQ所承受的不会更少。

你会因为你是一个少数而选择跟随大多数的规则吗?

这里似乎活下去的法则就是如此。

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生在哪里,但是我们要使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平等,这是必然要经过的道路。

 8 ) 存在,为何不承认?

影片的最后,看到Roma, Diana, Cleve, Ken四个人拥抱在一起看着同性婚姻合法化,看着早该如此的人终于获得了应有的权利和自由,感触良多。

这也是整部影片里,Roma的的情绪波动最大的一次, 也是坚强了很多年的Cleve久违的眼泪。

可惜, Ken的Richard看不到这一切了,Cleve也子然一身,但是,能预见的是,未来会有很多很多光照进来。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勇敢的先驱者用自己的青春为后来者铺就坦途,用自己的心照亮前路,从69年的石墙暴动到15年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四十几年,这条路真的是不好走,也曾一度再次被更黑的黑暗笼罩,哈维被暗杀,艾滋病发生。

他们太勇敢了,敢直面社会的不包容和不接受,敢于直接去冲撞所谓的传统,敢于在敌意中coming out,敢于承认并说出who I am。

LGBTQ群体本就存在,从古至今,从人类成为人类开始,但是为何,对于某些人来说,承认存在,竟然如此困难?

我们可以去拥抱不同民族,可以去关爱先天残疾的人,我们甚至去保护不属于人类的其他物种,但是,为何可以漠视不同性向或不同性别认知的人,比反对更可怕的,是假装不存在。

我们保护着我们身为人的权利,但是当这些用在同性恋群体上,人可以丧失基本的逻辑,之前深圳的那次职场强奸案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明明人家女孩子只喜欢女孩子,禽兽却可以用两厢情愿这个托词来辩护。

在同性伴侣报警的时候,面对同性恋这个身份,警察所表现的天然的歧视和抵触,正义的代言人如果都带着有色眼镜,那正义该由谁来维护?

除了学校这个象牙塔,还有一些包容度高的群体中,大部分国人谈起同性恋更多是一种不理解,不接受,尤其是老年人那一辈,而一旦有人表明了自己同性恋的身份,更多是尴尬的噤若寒蝉。

“徐徐图之, 徐徐图之”这是面对无视的最好的托词,好像全中国就李银河一个人急着要同性婚姻合法化一样,而一个原为老年人提出的意向监护人政策竟然让LGBT群体受宠若惊。

每次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能等自然的更替了,只能等,等到民众自然开化,等到我们这一辈人或下一辈掌握话语权,好像主动一点的事情就是在破坏社会稳定,好像社会脆弱得经不起一点点思想冲击,其实也不是经不起,是,没必要,不值得为这么一群已经边缘 了这么久的人冒风险。

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我们还有更多更伟大的目标等着我们完成,我们需要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让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于是,社会不能割裂,不能动荡,意识形态要牢牢把握,那其他有违传统的,更无法僭越。

当然,这一切我都能理解,所以也只是在这个没人看的小地方写写自己的日记发发牢骚。

现在的我不成熟得像个愤青,我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的那种戾气,用自己那空空如也的脑袋在那口诛笔伐可能错也可能没错的事情。

提醒以后的自己一句,现实的我没那么过激,就是文字这东西我一向驾驭不住,越写越激动了而已,现实中还是个温良恭俭让的新时代好大学生,优秀的干饭人。

饿了,看文献去,然后干饭!

 9 ) 为尊严而勇敢

When we rise(中文名称:当我们崛起时)讲述了从1969年美国石墙运动开始直到2015年同性婚姻合法这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里程碑意义的性少数平权运动,也顺带提到了女权、医疗保险、宗教等等议题。

女同Roma来自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她一开始并不敢表露自己的身份。

她只是告诉家人,自己在从事女性事业。

她们在旧金山市建立了一个女性大楼,这座大楼只允许女性进出,所有的管理工作也都由女性担任。

她们向所有受到男性压迫的女性提供服务,那些渴望远离男性的女性可以在大楼里生活、工作、互相照顾。

70年代末,旧金山准备出台“布里格斯法案”,该法案要求所有同性恋教师以及所有支持同性恋议题的教师都要被解雇。

女性大楼里的她们意识到,如果该法案通过,后续将会出台更多歧视性法案,包括女同生养孩子的权利可能都要被剥夺,而Roma的女朋友无比渴望孩子,她想要做母亲。

于是她们联合男同性恋组织,一起去挨家挨户地游说当地居民。

每敲开一户人家的门,他们都要出柜一次。

这极大地增加了性少数人群的可见度,让社区里的直人们看到,原来自己的身边有那么多同性恋者。

这在70年代的美国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因为他们可能面临歧视、失业等等威胁。

但是他们知道,如果不站出来,性少数对直人来说就是隐形的,而他们为什么要投票来保护隐形人的权益呢?

相反,当他们看到自己的邻居、亲人、朋友是性少数的一员,他们就会伸出援手投出反对票。

他们的策略是成功的,布里格斯法案最终没有通过,这项基于性取向而制定的歧视性法案,在这些勇敢的年轻人的努力下失败了。

来自小城镇的青年Cleve在17岁那年向家人出柜,其父是心理医生,坚信同性恋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甚至表明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电击法治疗儿子。

Cleve远走他乡,来到旧金山求学。

在这里,他开始领导和组织同志运动,在当地同志社群具有极高的威望。

他结识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出柜的政治家哈维-米尔克,并在其竞选团队工作。

后来哈维被政敌刺杀,而法官的判决却是过失杀人,愤怒的同志群体走上街头表达不满。

至此,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涌入旧金山,让旧金山成为一个无比包容开放的城市。

80年代艾滋病开始盛行,无数人因此死去。

直到有妇女被检测出HIV,这种病才被去掉了“同性恋病”的名称。

然而很多人还是认为艾滋病是上帝对性少数人群的惩罚,Cleve此后一直致力于艾滋病的公益活动,他在白宫门前的国家广场发起了“艾滋病纪念被单”活动,五十多吨的被单缝起来铺满国家广场,以纪念那些因艾滋病死去的人们。

这个活动如此盛大,时任总统克林顿和夫人一起走出白宫参观纪念被单,这是里程碑意义的一刻,因为最高权力开始关注艾滋病。

黑人海军Ken在参加越战的时候失去了自己的男朋友,那时候的美国,种族歧视的阴霾刚刚散去不久,黑人社群认为没有一个黑人是同性恋,没有一个同性恋会是黑人,而Ken在公开场合告诉自己的黑人兄弟自己是gay,可想而知他会面临双重歧视。

但是他跟Cleve以及Roma一样认为只有不断出柜、不断被看见,才有可能实现平权。

90年代,克林顿总统在军队里奉行“不问不说”的政策,即在部队里军官不允许问下属的取向问题,下属也不必主动提起。

作为向保守派的妥协方案。

这是一种选择性忽略,也是一种歧视,尽管各大公益组织提出抗议,但总统是永远不会道歉的。

后来Ken一直致力于帮助无家可归的青年,为他们提供住宿、食物、教育和工作,帮助了大量的多元倾向的青少年。

进入21世纪,加州成为美国第一个允许同性结婚的地方,而反同团体花重金收买媒体、政客,通过了“第八号法案”,该法案的通过意味着加州的同性婚姻法案失效。

年轻一代想到了各种策略去推翻该法案,但他们预计最起码要在25年后才能实现美国全境的同志婚姻合法。

此时白宫团队联络员查德-格里芬出面,联合民主、共和两党的金牌律师,一起将第八号法案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最终判定“第八号法案”违反宪法,每一个美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是每一个。

至2015年,美国50个州全部实现同性婚姻合法。

这当中,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奥巴马公开表明自己对同婚的支持。

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插曲,克林顿总统的同志事物高级顾问,其父亲是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多年来致力于同性恋的治疗,他研究了40余年,认为同性恋是因为母亲的强势和父爱缺失导致,是可以治疗的。

他的权威导致了很多同性恋争取权益的案件失败。

而他自己的孩子就是同性恋,他拿自杀威胁儿子,让他不要出柜,不要毁了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

但历史是前进的,一直听话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他作为高级顾问,出柜是必然的。

纵观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过程,真的是一部血泪史。

很多人因此牺牲,丢掉了所谓的好工作、好待遇、好前途。

那些躲起来的人,最终也可以跟自己相爱的人结婚,但是他们永远也体会不到那些冲锋陷阵的人是多么喜悦和自豪。

坐享其成是人类的自私本性,而当自己的利益和尊严被一点一点剥削掉时,坐以待毙只会丧失最后一点作为人的体面。

看一下国内的性少数人群生存状态: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的国家里依然有80%的同性恋进入异性婚姻,有的是欺骗,有的是逢场作戏演给别人看。

20%出柜的又有相当一部分人活在当下、得过且过,只有极少数公益人去不断地出柜、不断的发声,努力跟每一件歧视性少数人群的事件做斗争。

我们面临的问题一点不比美国少,而我们前进的步伐却比他们慢了几个世纪。

别人已经在研究怎么建更多的机场,我们还在研究怎么制造自行车,这种比喻毫不夸张。

同性婚姻不合法,伤害到的绝不止是性少数群体本身,那些因为害怕别人眼光而骗婚的人,会对另一个无辜的人造成多大的伤害啊,而事情一旦败露,双方家庭受到的伤害又该怎么计算?

其实不止性少数群体会面临这种事情,所有少数派、异见者等弱势群体(甚至包括女性群体)都有可能面临来自多数人的暴政,传统的偏见、拒绝了解的心态、多数人的冷漠都会一点一点地践踏弱势群体的尊严。

如果你恰巧在某一方面是弱势的,你又选择沉默,寄希望于有个勇士来解救自己,那可能此生都等不来那一天。

而如果自己能够行动起来,一切都会为你的勇敢让步!

 10 ) 我们还在路上

一口气看完,在第四章的时候哭的像个泪人。

One struggle. One fight.一样的奋斗,一样的抗争。

这部关于平权的美剧,讲述了人们50年来为平等而做的奋斗。

它的格局很大,以LGBT为主线,其中还有女权运动,少数族裔,宗教团体等。

这场奋斗可以说没有人可以真正置身事外。

为女权奋斗时,男主带了朋友前来支持;当男同们为艾滋病焦头烂额时,女主也给予援手;女主为邻居的医保奔走,最终实现全民医保……在剧中我看到了前人的努力,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的世界,或许这个世界并没有它所宣扬的那么平等,但是情况比过去好了很多不是吗?

感谢主创们给我们带来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是前人们用血肉之躯,用半世纪的斗争换来的。

One struggle. One fight.奋斗还远远没有结束……

《当我们崛起时》短评

虽然政治正确还是有点意料之中的情节啊

4分钟前
  • 多多里
  • 较差

赞美所有勇敢站出来的人,以及剧名表达了一切

8分钟前
  • 请勿打扰阿魂
  • 力荐

达斯汀·兰斯·布莱克好帅

9分钟前
  • 音乐人风范
  • 很差

这几天youtube的广告被这部剧承包了。光看预告片已经泪眼婆娑。希望国内的我们可以勇敢发声,争取权益!当几年前我母亲愤怒鄙夷嘶声力竭对我吼着“我就是不接受我就是不接受你有病我道德沦丧中国不接受你!!” 到如今,我与她关系仍然不好,她还是自欺欺人,我也没有再一次勇敢告诉她

13分钟前
  • Rym
  • 力荐

节奏对我来说稍快。但看着几代人几十年的斗争还是超级感动啊。

17分钟前
  • Bonnie&Clyde
  • 推荐

看了一半,感觉是洗脑片。政治目的太强。

20分钟前
  • momo
  • 很差

5370。石墙事件,艾滋病,婚姻平权等美国同志历史当中的大事件的流水账,因为都以前看过相关的影片,所以觉得没有什么新鲜感。

25分钟前
  • 勇敢的心
  • 推荐

我不喜欢同性恋

29分钟前
  • 乐基因
  • 很差

可以看出想要描述很多内容但是可能没讲好。

32分钟前
  • Theodore
  • 还行

我反政治正确,反的不是政治正确本身,反的是黑人、少数族裔用这个挡箭牌来挡住一切对他们的客观批评,反的是只要有这个有了这个名号,一切烂片都可以镀上一层金!我就问你,这部剧除了像希特勒一样煽动以外,到底有何用?!单凭这点,一星都不想给!

35分钟前
  • 儒雅的阿刘哥
  • 很差

一直认为每每今天当我们有权妄谈“权益的泛滥”,都要得益于前人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如40年前的那部《根》,勇于扛起大旗的ABC依然在用自己的力量去不断的提醒人们要去回望和审视历史。哪怕是教科书般的展示和情绪高昂的陈词,但这也是广播网特有的力量与令人值得尊敬的责任感的最好体现。

40分钟前
  • 火辣辣
  • 力荐

一直认为每每今天当我们有权妄谈“权益的泛滥”,都要得益于前人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如40年前的那部《根》,勇于扛起大旗的ABC依然在用自己的力量去不断的提醒人们要去回望和审视历史。哪怕是教科书般的展示和情绪高昂的陈词,但这也是广播网特有的力量与令人值得尊敬的责任感的最好体现。

43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同性婚姻合法化是靠我们几十年争取来的

45分钟前
  • 小蝉子
  • 力荐

8集全,英语中英双字幕,大家字幕组译制。bgm都很好听,剧关于平权、关于LGBTQ,时间跨度挺大的,E2就看哭了,8集让我好几次眼眶含泪,这是我今年看的最爱的一部美剧。一代代为了平权运动而努力,在这一条平权之路,多少人带着愤怒又怀抱希望。你应该热血沸腾,准备好为你的生命而战。

50分钟前
  • 嘛哩嘛哩呗呗塔
  • 力荐

应该活得再勇敢一些。

55分钟前
  • 大雨~
  • 力荐

道阻且长。

56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推荐

艺术手法不能接受。平权主题永远是讨人喜欢的,但是导演就有办法拍的让你看不下去。weak。太weak了。弱势群体的抗争希望能有阳性力量一点,即使是不流血的抗争,也请不要拍的gay里gay气的像记录一群软弱待宰的羔羊。

58分钟前
  • Vlasta
  • 较差

已弃

59分钟前
  • 不能再熬夜了
  • 还行

有人在事业巅峰时期出柜,有人为素不相识的人奔走,有人在严苛的时代直言,有人在硝烟的战场停留。你笑着说这些人好傻啊,可他们难道就不知道代价和后果是什么吗?当你在嘲笑他们的时候,他们在为你战斗。

1小时前
  • 人五_
  • 力荐

All the rallies, all the marches, every single moment was not only for the equality, but was for the moment to be able to say, “I do”.

1小时前
  • ChrisKirk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