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的发现这是今年来最喜欢的片子,惊喜的看着一些很闷骚却能渗透到你心里去的对话,惊喜的看到有《Notting Hill》里Hugh Grant的室友......这套片子,带给我太多的惊喜。
“一个学了很多年终于学会接受现实的人”——这个不是男主角。
女主角崇拜他,因为他一事无成却那么坦然,其他人做不到......不好意思,沾染了一些坏习惯,喜欢分析几个点。
1. 投诉美联航空——投诉星巴克——投诉宠物医院——投诉这个世界。
男主角不停的不停地写信,正如他所说的自己充满了愤怒。
在香港住了几年,觉得香港人最喜欢的爱好之一也是投诉。
很多事情,总是觉得很荒诞,很不合理,但当你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你的微薄粉丝不会超过20个,或者你最好的朋友只有两个,你想要发表一些言论控诉这个世界,而又让很多人所听到,是多么的不切实际。
发声权从来都是掌握在有权势的人手中。
希望一个人变好,才会指责他。
一个非亲非故的人,你又怎会理他的坏习惯?
2. 习惯了不习惯的事情。
刚刚大学毕业开始工作,觉得怎么工作怎么不习惯呢?
怎么平时一堆同学放学回去,上班了得一个人回家。
总之一切都很不习惯,但又恐慌自己有一天会变得习惯,变得适应着一切,然后麻木。
有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不停地适应这个世界,刚刚适应小学就要上中学,刚适应大学就得开始工作,刚适应生活就开始死亡.....一切都是为了适应,有的人快一点,有的人慢一点,但至少男主角仍然不适应这个世界,仍然有他的愤怒和坚持。
3. 一直提到他们年轻时出唱片,男主角总是说,那个唱片公司不适合他们,他们不能迁就大唱片公司而改变自己,我在想这是一个多么坚持自我多么不为诱惑所动的人啊。
后来却说他那时才二十多,他怎么知道那会是他们唯一出唱片的机会,如果是这样,他才不会拒绝......于是他们一直没有出过唱片,有理想的人开始慢慢习惯.......4. 熟悉的Los Angeles。
那个熟悉的culver city,怀念加州阳光。
美国人享受生活,享受自由。
(深刻的感同身受:在LA没有车就像没有脚。
)一个二十五岁的女孩和一个四十一岁的老男人。
这其实不是一个最合适的年龄搭配吗?
二十岁的女孩有她的梦想有她的好玩和渴望未来,四十一岁的男人有他的成熟有他的老练和渴望年轻。
他们注定有火花。
一部戏做到你还想继续看他,那就无疑是成功的。
任何一个人看了ending,应该都会久久回味一下。
这个世界是荒诞的,希望有一天我们不要觉得他是正常的。
也希望我们仍然有梦。
电影——编织了多少多少的梦啊。
终有一天这个世界你不再想投诉它......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老了吗?
看这部片子时,想起了Adam Sandler。
Ben Stiller和Adam Sandler都是喜剧演员,但是都在向严肃题材发展,Stiller的Funny People就很不错。
Greenberg和Reign Over Me很有些相似。
1、男主角都受过伤。
Roger住过精神病院,脑子里成天想七想八。
Charlie因为911恐怖袭击失去了亲人。
两个人都脆弱敏感不合群。
2、因为友谊,两个人逐渐走出了阴影。
3、开放式结局,片子并没有道明男主角和女演员间如何深入发展,只是给了我们对未来的希望。
事情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自从看了City Island后,发现纵然西方人表现得开放热情,其实内心一样隐藏有许多秘密,难以言说的秘密。
像Roger,只有在借助大麻的力量后,才向朋友坦白自己对过往的后悔和对现实的不满。
Hurt people hurt people. 受过伤的人易伤人。
这也许是他们寻求自我防御的一种方式吧。
看似平淡和无聊的对白,却透露着对角色性格极其细腻的分析。
胆小,自我,偏执,害羞,神经质…但同时又自负着,认真着,隐藏着一股热情。
总是很孤独,也很讨厌这种总是存在的孤独。
面对人群,会很急切地想参与进去,却总好像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反而造成奇怪的尴尬。
而尴尬又是他最最难以忍受的东西。
以至于朋友好心送上的生日惊喜——餐馆里的乐队表演,却给他造成了意外的尴尬,让他几乎失控地离去。
交际上很无奈地不擅长,所幸会有个最好最铁的朋友陪伴着。
也许是和其他都无法太近,所以这个能稍微理解自己的人才显得更值得去好好对待,因为会缓释那些像泥浆一样孤独。
总是叫朋友来自己家里小酌,回忆,唱歌……也不管朋友是不是出于应付。
对于所有事都要求公平,足够公平的规则才能平衡他的极度自我。
所以他要不停的给各种机构写信来表达不满,所以他总是在大学乐队解散的问题上面强调自己付出了多少,考虑了多少,也许并不会得到多少所以他会很介意女孩有过几个男朋友又装作不介意,因为自尊突然又占了上风。
在脱离对他有着既定认识的那个同学同事圈子,出现在一群新鲜感十足的80后聚会上时,他竟然也是可以那样放开地喝酒玩药,幽默十足,那样自如的挥洒自己真正的激情。
好像找到一个新的舞台,以前那些不愉快的感觉并不会在这群新观众的判断意识里存在,自己也就能更好的发挥自己,没有任何压力。
其实这些导致表达不畅的压力,都是自己给的吧。
为什么女孩会看上这个挫男?
厌倦了无爱的两性生活后,也许她看到了他隐藏的那部分,激发了一股涓涓细流却源源不绝的爱怜…可能吧,哈哈我有点恍惚,似乎是在照镜子,对于他的所有怪异,我都能立马从脑中迸出合理的解释。
好像影像里的一切其实只是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我的存在。
当然,人际交往缺陷还没他这么严重,不过确实很能理解。
但我还是认为他未必是处女座的。
- It's been a really hard time for me, Roger. I mean, I miss my family. I feel like all the hard work I've done over the years, kicking the drugs, being a dad, I feel like it's all slipping away from me.- It's not going away. It's transforming. You're going through something, which means...- I don't think you understand what it's been like for me out here, how the life I'd hoped for... It's huge to finally embrace the life you never planned on. I wanted to make that record. - We never would've survived at a major label with those restrictions.- How the fuck do you know?- Because that's not how the world works.- What could you possibly know about how the world works?- Listen, man, I think you're playing out some old family dynamic here... Apropos of what we were saying before about what people say about us? People feel you hold on to petty resentments.- You asked me what people say about you. I don't want to know. - Yeah, well, you should know. People think you play the victim. And I don't mean this in a bad way, but you let people feel sorry for you when you're really just protecting your own narcissism.- I don't want to know!- Well, that's why I didn't want to be in a fucking band with you! Because you won't acknowledge your own shit. And you were fucked up all the time! What do you want me to say, huh? What do you want me to say? I had no idea that would be our only offer. I didn't think that I had the power to blow it. I thought that we were all just giving our two cents. Fuck, I didn't know I was gonna be the one to make the band fall apart. You know, maybe, obviously, I would do it differently now! Of course I know what it's like to live a life I didn't plan on. What the fuck do you think I'm doing right now?- Florence told me you were in the hospital. I'd know, I understand about those things. You know, we could've talked about it, maybe made each other feel better, but instead we never talk about anything good.. This is a small thing, and it's probably boring for you, but it would've been nice if you'd have made an effort to know Vic.- Who's Vic?- My son.- Oh, Victor. I didn't recognize the diminutive.
一个有点宅的老男人,走了狗屎运,有个年轻貌美的女人看上他,这仁兄还不识相,一直活在过去,怀念以前的情人,怀念以前的事业。
好不容易想突破一次,结果还是临阵脱逃了。
一个生活在别处的人,其实还挺令人佩服的。
人年轻时的优点会很明显吧,这个男生怎么样,喜欢帅的还是有内涵的,女孩很温柔,不只是脸蛋漂亮,人也聪明...少做点错事,在彼此心里留下点好印象。
但过些年要负起些担子再看呢?
总有一些电视剧里干净的白领和成功人士令人向往,不过,这些人都大多不好伺候。
到三十没奔头那时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年轻时的优点都褪色了,外面都是自顾自家,事业、家庭、爱情、娱乐,哪样也会叫人没法轻松。
会像罗杰这样脑子里每天想的都是抱怨吧。
青春的志向没往物质富裕方面靠,怎么看也都是这么个下场,都怪年轻时什么都想的开,现在你想不开才叫正常。
如果永远孤独着一辈子,也就不要再想着再怎样活得自我,把剩下的生命时光打发完也就算了。
很想看导演安排这么一个看不出有什么优点的男人和一个还有几年青春正在对放荡生活产生排斥和反思心理的女孩怎样擦出火花:可看到的都是些日常的家务活动。
一个女孩帮一家富人干完家务,偶尔去聚会找找刺激;男人来到新城市已经在家呆到不会娱乐了。
两人相遇,很简单就可以上床,给看片的人不能带来一点荷尔蒙反应。
然后互相个说个的,只是把彼此的话都听了进去。
我不记得罗杰哪句话心动到罗伦斯了,只知道两人应该喜欢上电影里也就喜欢上了。
到了那个年龄,爱情应该不是吸引而是需要了吧?
两个孤独的人相遇,因为彼此孤独彼此应该需要。
人孤独的原因都是相同的应该。
一个人形单影只,想保持独立,灵魂注定贫乏,遇到一个和自己一样想坚持的人,注定会去爱..
我有一种认识,草食是物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比如曾经的米国,后来的日本,现在的中国。
草食这个词就是从日本来的。
草食人表面看起来很安于现状,实际心理充满了愤恨。
有时候也摸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社会有着不满,开始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
就好像你并不需要有很多钱,够花就行。
但你却有着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并不是整日休闲着享受生活安静思考甚至是改变社会到理想状态就能得到的物质生活享受。
于是你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草食人们多很理想化,很容易融入人群甚至成为焦点,但心里又常常与周围格格不入,双方都不能理解彼此对世界的认知。
他们也许就是一种人类思想的过度,这种过渡来自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引发价值观的矛盾——好像没有获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而且并不在意成功,但内心实际又向往成功,因为毕竟生活在这个时代。
所以他们矛盾,他们常常不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无论对社会对爱情甚至对自己。
一直都出于价值观的矛盾当中。
深夜所想,捉急睡觉...语言用词欠推敲也可能又不符合逻辑。
大致认识如此,欢迎提出意见。
年轻的时候我屈着膝,坐在椅子上为银幕里的人和事情欢笑,流泪,或者在黑暗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小宇宙,或者在每个季节下感受不同的气息。
年长一些,我仍然屈着膝盖,却用到了内部和外部的想,不像年轻时用眼睛却看到更多。
这是一部典型的个人气质电影,没有文艺没有知识分子,只有一个感觉依然年轻的男人一直在做事情,话也不多,好看不好看我不知道,音乐high不high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一直在想事情,想自己病入膏肓的日子,想自己能唱歌的日子,想和朋友畅聊的日子。
但所想,又和电影里的男人很像,或者这么说,想到的和电影也倒吻合。
他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40岁,单身,出现在弟弟的大房子里,做着日常的事,写信,和朋友在一起,照顾弟弟家的大狗,然后和弟弟的私人助理若即若离,他曾怀疑如果过着和现在完全不同的生活会怎样。
我就在想,为什么我没有了从前生活的感觉,那么“活”那么带劲的感觉,之前的一段日子又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不能因为觉得不一样了而否定它们相同。
我是不知道,其实自己还是在活着,只不过表现形式那么的不一样,内在形式也就不一样。
片中说出一些电影,音乐的名字,又表现了他的愤怒脆弱,叙事上又“天衣无缝”,总之,除了不说电影什么都说的鲍姆,让人觉得很喜欢。
这片最初自然是冲着本·斯蒂勒去的,不想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女主,名不见经传的格蕾塔·葛韦格。
因为有着这位荧幕经典衰男的存在,骆驼以为这又是一部恶劣的喜剧。
没想到女主独自带着狗儿出场。
远离喧哗,风情大好,片片阳光,虫飞草长,又是一派文艺的情调了。
格雷塔·葛韦格虽说不是荧屏常客,却给人一种奇异的熟悉感。
虽有金发碧眼,仍不若凯特·温丝莱特般精致动人;虽有柔情似水,仍不若斯嘉丽·约翰逊般性情鲜明;虽有巧笑倩兮,仍不若梅格·瑞恩般知性甜美;明明身材高大,略显丰腴,而且鼻音连连,缺乏才情。
但她给人的感觉竟是那样的真实与性感,浑然天成的善良与纯真,直接击中了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相反,本·斯蒂勒在本片中,试图调整自己以往的角色定位。
从“悲情搞笑”走向“固执敏感”,不能妄定成功或者失败,但至少在本片中给人感觉并不突出。
总体来说,在“处理事情”上,基本把握了这样一个纤细而脆弱的性格;但在“对待人物”上则显得过于焦躁与粗暴。
看来本·斯蒂勒想跟随金· 凯瑞的步伐,转型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故事本身倒没有太多可说的,基本上是较为平淡的生活日记。
虽说从标题到主角都是本·斯蒂勒,却被女主格雷塔·葛韦格彻底盖过了风头。
人到中年却过的如此凄凉,在普通中国人的眼里不能不说是这个人生是个杯具,但在外国人眼里却是不成熟的标致,本斯蒂勒大概一直是喜剧演的心烦,想体验一下所谓学院派的演技流,也想体会一下奥斯卡的味道,但对冲本斯蒂勒去的人来说也同样是个杯具。
本来自己也快相同的年纪了,估计会有同感,可惜很少,在同学会那段应该是本片的亮点了,想当时都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可如今个个是拖儿带女,家长里短,让人唏嘘,(我不愿丢人,所以同学会是一概能推就推,没什么可去的)但本片的深度我觉得没有前几年的那个强(那个中年危机,喜欢女儿同学的中年男人的片子)。
尽管本斯蒂勒演的很入戏,但过于纠缠于爱情的剧情有点拖后腿了。
太沉闷了,所以不推荐!
惊觉 Stiller 很帅 !
Hurt people hurt people . 豆瓣又给介低分……是我有问题麽? 女主印像反而更深刻,虽然怎么看都那么平凡。
也许是我ageist,但我觉得有的片子不到一定年纪是不能深切体会的。这恐怕也是豆瓣评论上的一个软肋。
谁说BenStiller演得好?1认真敬业地板着脸,但让人毫无共鸣,再平静的生活也有细小的起起伏伏,本子不错毁掉全片就是他的错。在博物馆和会动的大恐龙飙戏才是1的归宿!
hurt people hurt people
本 装文艺的片,不成功。 没共鸣 ,无法融入
hurt people hurt people
格林伯格,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敏感,挑剔,难以控制情绪,却又胆小,中年危机中牢骚满腹,空想,不甘,给自己内心设置很多规矩、期待别人又拒绝别人,给世界很多所谓“应该的样子”又处处无奈于现实……像不像一面镜子,巴纳姆效应。hurt people hurt peole,这句挺经典的,其实那不是精神病,而是一个害怕受伤而不断伤害别人以保护自己的回避型可怜人。影片注重细节,很细腻,从只言片语中自然表达出信息,注重真实的反应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没想到本斯蒂勒除了简陋的喜剧,还能表演出这么有层次的人物。而且影片情色部分也不错。但由于情节上过于随意,作为下午茶时光的人物心理分析小品是不错的,但很难能有更深层次的观影价值。
完全不晓得电影想表达啥。。
受伤的人也要伤害别人。不受观众待见的电影也不待见观众。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is complicated.
用压抑来掩饰内心不安和暴躁什么的够了好吗?四十岁还没有搞清自己人生的男人已经没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了,而且说真的那妹子能够忍受你真是让我太意外了。
看这电影有点闷....
闷得喜欢!
情节很拖沓呀~~~
不晓得在讲啥子
格林伯格在对自己生气,对和预期不一样的生活生气。
Rhys Ifans: Youth is wasted on the young. Ben Stiller: I'd go further. I'd go "Life is wasted on people."
一本正经不再搞笑的本•斯蒂勒让人惊喜,虽然片中许多细节精巧有趣,但总的来说个人不是很喜欢Noah Baumbach这次的故事...
给男演员定做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