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红气球之旅

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红气球的旅行,Flight of the Red Balloon,红气球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宋方,伊波利特·吉拉尔多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中国台湾语言:法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红气球之旅》剧照

《红气球之旅》剧情介绍

红气球之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为侯孝贤向法国导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Albert Lamorisse)拍摄于1956年的短片、在电影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红气球(Le Ballon Rouge)》的致敬之作,也是他继《咖啡时光》之后拍摄的第二部致敬外语片。 Suzanne(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每日为一出筹备中的改编自中国元曲的木偶剧《求妻煮海人》中角色的声音演出以及其它琐事忙得焦头烂额,加上丈夫Pierre远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写小说,儿子Simon(Simon Iteanu)成了“累赘”,无奈,她请了在巴黎念电影的中国女孩Song(宋芳 Song Fang)照料Simon。与Simon在一起时,Song双手始终不离摄影机,并向好奇她在拍什么的Simon提及《红气球》。 Suzanne的房客Marc(Hippolyte GirardotLouise)仗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制胜人生伦敦陷落曼哈顿的槲寄生只是关乎爱情?惊涛飓浪国家利益比尔·伯尔:我的朋友都很杀亲亲海豚阿娘使道传电幻国度鬼火女神酒店第三季黑枪走火被夺走肝的妻子避难所我是谁学警旋风戈壁母亲寻找约翰·吉辛兴风作浪春风又绿江南岸睡魔第二季快来绑架我找个高富帅?年度最佳学生2追杀川岛芳子维尔博首尔站简单的心芭蕾之星

《红气球之旅》长篇影评

 1 ) 回忆一个镜头

是延伸《红气球》短片才看的纪念片。

我又看到了多年后(中年)的朱丽叶。

比诺什,又看到她重现在火车上窗前的镜头。

可是依然没有记忆里,她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蓝》里面的那个经典镜头来得深刻。

那个在阳光下端着弹珠透着玻璃窗看车外的侧脸,娴静而灿烂。

 2 ) 袁顶天你要当哪个simon

patton说,你在看什么我说,红气球的旅行patton说,我喜欢宋芳我说,我喜欢simon谁会不喜欢simon,那么乖的小男孩,生活的平淡快活,轻松自在让我想起水银蒸发令里的另一个simon一个是平凡而乖巧的孩子一个是天才而自闭的孩子我儿子,我不要他有什么天才天才,我承受不起,他自己更加驾驭不来我只愿他长成个普通的孩子,过平凡的日子我一点都不急长到六个月,该会坐的时候,儿子坐的稳稳当当的,长到八个月,该会爬的时候,儿子像条小毛虫想蠕到哪儿就蠕到哪儿以后,他就慢慢学会走路,口齿不伶俐地表达,打开抽屉把东西全捣腾出来,大口大口往嘴里扒饭,搬着小凳子看喜羊羊,数一二三就伸出三个小手指头,举着铲子出去玩沙子,抢来爸爸的剃须刀摁在自己下巴上,背唐诗时把白毛浮绿水接在举头望明月后面...我会培养他阅读,不单单是大灰狼童话,给他科普读物,给他哈利波特,给他温暖绘本,我会和他一起做手工做模型,让他学一种乐器,目前情况是,他对钢琴还算感兴趣,不要很专业的水平,自娱即可,周末和假期,我一定不给他报什么英语班奥数班,找个广场或者草坪,把他撒出去滑旱冰或者踢球,学习成绩只要不差到让我不好意思去开家长会,我就绝不上火,考个好大学固然高兴,考个普通大学也无所谓,不考大学亦没什么要紧我也没对他有什么殷切的期望,只要以后自己成熟,坚强,善良,独立,我才不管他有什么样的工作,娶什么样的老婆,哦哦,我想得太远了,嘿,洗洗睡觉

 3 ) 真实的记录

很多人说看这部影片的时候睡着了。

的确,节奏很慢。

但是,很真实。

生活中就是有这么多的琐事:不顺心、争吵、拥抱、欣慰、回忆……这也许不是一个好的故事,它也许并不能把观众牢牢地吸引住,它也许有许多看似无关、细想也许仍然无关的场景和细节,但是生活不正是如此?

唯一看似不真实的元素就是红气球,但是细想,再平凡的生活中也许也有那么一两样让人有所寄托的东西或人,红气球这个虚无飘渺的元素见证着这个simon、他的母亲和song fang互相交织的生活,很真实。

 4 ) 流动中的色彩

《红气球的旅行》也可称为朱红色的旅行,本文一开始,地下通道门口,西蒙,一个背着灰色双肩包的男孩对着红气球说话。

红气球没有靠近,而是越飘越远,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至此偶尔会在影片中探出它的脑袋,虽然红气球的旅行像是与影片脱钩,但其一直像个旁观者般,以一种流动的状态来配合影片的进度。

我猜侯孝贤应该很喜欢黑白灰三色调,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包括苏珊娜、宋芳和西蒙,他们的服装基调似乎在营造一种与朱红对比的氛围,孤独中一抹亮丽,但朱红其色彩又带有一些低调,伴随着缓缓的钢琴声,刻画出苏珊娜那种不为人知的心理过程,一个整日忙碌的女人,与丈夫离婚,有一个拖欠房租的“朋友”,而皮偶戏就是她的精神依靠。

朱红,不仅仅是红气球的颜色,而是偷偷地藏匿在导演的若干个镜头中,需一些小聪明才可以留意到,如在西蒙回家那条街,墙上的那幅涂鸦,一顶雨伞,上方则是一个红气球,有时候,真正的气球会碰撞它,如同找到同类,如苏珊娜的连衣裙,领口是一条黑白相间,带有一些纽扣的带子。

即使是哪一张固定着的桌子,在两个搬运工人进屋时,突然桌上多了一个朱红的台灯,旁边的挂衣架也多了一个拎包,及窗帘的偶尔行人会背着一个背包,他们的外套或是背包,无不精心地 铺陈这种亮丽的色彩。

影片中比诺什是一个金发女人,刚开始便以一种夸张的口气进行着布偶戏的配音,一个黑色bra外加一件大外套,下面是一条中裙,但脚穿帆布鞋。

这样的打扮的确是很出人意料,及她后来与律师见面时的穿着的三件套,拖了一个棕色皮外套,露出红色系腰带上衣,再脱则是一件豹纹无袖贴身内衣。

想起上周看过一篇关于她的报道,用了一个理性的形容词,突然脑中浮现她那张骨感的脸,微笑的双眼,紧闭的嘴,再加上她先锋的画,现代的舞姿,这个女人除了优雅,似乎一切都像知性般的理性。

 5 ) 北京女學生走進巴黎家庭

侯孝賢前應日本松竹公司邀請拍過日本片《咖啡時光》,近期又得法國奧賽美術館(Musee d’Orsay)贊助拍攝法國電影《紅氣球的旅程》。

新片沒有採用一鏡頭、一場戲的拍法,但仍可以保持他過往作品的風格,實在難得。

跟《咖啡時光》一樣,今回這部《紅氣球之旅》並無甚麼戲劇情節,內容只都是零零碎碎的生活小節。

瑣碎的片段,例如是替人看管小孩來賺零用錢的中國女生,很多時只呆在主人家裡,沒有特別事情要做;女主人則很多時不在家,她當時正與中國傳統木偶藝人合作而忙到天昏地暗;至於那個小主人的日常生活亦沒有甚麼特別,有時鋼琴老師會上門指導他彈琴。

失明的調音師有時亦會到來為鋼琴調音。

同時,那個家庭的鄰居,也會來串門子,一時來借廚房做菜,一時來邀請主人去晚餐,總體來說,所有內容其實都沒有甚麼戲劇成份。

一個來自北京的女學生在巴黎一個母子家庭裡沒有相關的生活小事,可否成為電影的題材,其實端在乎導演怎樣拍,和導演的人生態度和誠意。

老實說,如果我們關心一個北京女學生在巴黎上學、兼職工作、生活的情形,那麼我們看到片中實實在在的巴黎生活片斷和細節,嗅到巴黎的氣味、感覺異鄉人淡淡的漂泊、領略人際間真誠的關懷和感情,也未嘗不可以從電影中得到窩心的溫暖。

這部電影沒有提供甚麼娛樂成份,也不給人甚麼啟發。

它傳達的是感覺、情緒、氣氛,而不是實在的事件。

影片中消逝、錯失、忘記、回憶等等的主題,訴諸於心境,而不一定在發生的事物中表現出來。

影片出現台灣的掌中木偶,表演戲曲故事。

中國傳統藝術似乎個得以在巴黎傳播開去,這件事當然是個隱喻,中國人事物在異國可能有新生命。

不過這部影片重點明顯放在緬懷消逝、追念失去等感覺心境上。

此片一開始便提到1956年法國一部描寫童心十分成功的電影《紅氣球》,侯孝賢甚至在片中選用了蔡琴的一首歌曲《被遺忘的時光》。

該首主題曲重新填上了法文歌詞,由法國著名女歌星Camille Dalmais來唱。

歌曲中重複出現chin,chin的兩個字,明顯是中文“親親” 的意思,很貼心的去表達關切的情感。

侯孝賢關心逝去的時光多於現實的人事物。

這部影片有大卡士,以法國當紅女星Juiette Binoche掛頭牌。

不過,我告訴大家,在侯孝賢的電影裡,大攝影師李屏賓並不會給演員大特寫,演員都是以全身、半身出現在銀幕上。

侯孝賢不賣Juiette Binoche和那個演中國女學生的宋芳(在戲中她的名字又叫宋芳)的臉孔,侯孝賢這樣無意或者有意的安排,自然是他的恆常風格。

法國人很難會讀出Hou Hsiao Hsien的名字,一般都叫他HHH。

張曼玉的法國前夫Olivier Assayas是超級侯孝賢影迷,他花了幾年時間跟隨侯孝賢,拍了一部紀錄片,名字便叫做《HHH, Hou Hsiao Hsien的畫像》。

不是侯孝賢的理想觀眾,對HHH三個字母會沒有感覺,而侯孝賢的世界裡面的人也不會費神向外面的人解釋,因此HHH便成為秘密符號。

侯孝賢目前活在自己的天地安好,繼《紅氣球的旅程》之後,他會再接受巴黎現代藝術殿堂奧塞美術館贊助,多拍兩部法國電影,組成他的巴黎三部曲。

現在有人把這部電影主題曲的MV放上網,明顯是想外面的人都接觸HHH一下。

那麼便請大家點擊版以下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hXcL4L6Nubo,觀看一下那首法文版本的蔡琴《被遺忘的時光》也會是有趣的。

(完)

 6 ) 被赋予某种性格的红气球

看了候孝贤了红气球之旅一部很多人都会说闷的片子一部属于导演走出台湾,去观察其他文化探索的影片之所以去看,因为主演之一是朱丽叶.比诺什这个魅力不会随着岁月衰退的女人片子的开头就算小男孩对红气球几乎自问自答的对话寂寞的孩子,独自去某个地方似乎希望能在路途上寻找个旅伴那个停在树丛中的红气球就也许会是个很好的倾听对象一段对话未果,孩子独自上路但是他也许没有想到的是他意想的红气球,看似因此被赋予了人的性格一路追随着他,关注着他此后有他的地方,总会看的那个飘忽的红气球最有趣的一段是红气球早早得在小男孩会经过的车站等着差点就要冲到轨道上当人们匆匆得上车下车的时候它也在寻找小男孩似的当找到小男孩时隔着还未关的车门向两个孩子捉迷藏一样忽左忽右的相互躲藏着看得时候真的很好奇,候孝贤是怎么控制这个气球来着的之后的内容虽然看了但都没有什么大的感觉很多评论都说了是两种文化的区别宋芳就一直像个旁观者一样看着法国人的生活那个机位似乎一直在那边,主方向从来没有改变过偶尔有几个近景就像存在于这个空间但其他的一切都与你无关一样可能理解这个还是需要文化的

 7 ) 侯孝贤与朱丽叶·比诺什的化学反应

最近会集中看一段时间的侯孝贤。

原因是10月底,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导演的妻子儿女发布声明,证实现年76岁的侯导,在先前诊断出了阿兹海默症之后,还在继续筹备电影《舒兰合传》,近期,由于病情发展,他不得不宣布退出电影界,现在在家安心休养。

侯孝贤是很多导演,尤其是亚洲导演在精神上的父亲,中国的贾樟柯、韩国的李沧东、泰国的阿彼察邦、越南的陈英雄、日本的是枝裕和。

这勾起我系统地来看他作品的想法。

而我选的第一步电影,却是他向另一位前辈的致敬之作:《红气球的旅行》,必须承认,我有一半是冲着朱丽叶·比诺什去看的,看她与侯孝贤合作的化学反应。

影片的剧情完全是法国式的生活流,单亲妈妈比诺什是一名配音演员,最近正在与从台湾来的布袋戏艺术家合作,工作很忙,请在巴黎学电影的中国女孩宋照顾她9岁的儿子,电影表现她们的生活,散漫而缓慢。

平时的法语电影对白多,漫长的絮絮叨叨语调总是轻快优雅的,法语单词我也就记住了那几个打招呼的常用语,其余只能看字幕,比诺什容颜不老,但这次是以台词的处理方式惊艳了我。

1、声音的可塑性极强。

她给布袋戏配音的时候,用了中国戏剧的道白方式,发音的位置不同,声音也完全不同,类似用假声,是有控制的声嘶力竭,脖子上筋暴起。

2、在给前夫打电话抱怨的时候,声音扁平响亮,很世俗,就像菜市场的大妈吵架,还带着怨恨的那种典型口吻。

大约因为不能面对面,所以特意在声音上强化自己的怨恨。

3、在现实中与房客吵架,是无以复加的愤怒。

这时摄影机的视角是在室内的,先听到从门外传来大吵的声音,然后比诺什推门进来,她的肢体动作也很剧烈,拼命把房客拦在门外,关上房门。

声音虽然愤怒,但发音的位置跟平时是一样的,只是声音大,频率高而已。

屋里有两个人,她9岁的儿子和新来的保姆宋,他们都非常安静。

比诺什平时与他们相处时非常温柔,此刻把音量放低,但愤怒的情绪一时还难以平息,表现在脱鞋放包脱衣服上,然后她又接到大女儿的电话,她知道自己这一波愤怒还没有过去,跟对方说等我情绪好一点再打。

比诺什的电影影迷应该都是追着看的,“红白蓝”三部曲,《布拉格之恋》,《新桥恋人》,这应该是她第一次与亚洲导演合作吧,可见她的学习能力和表演才华。

侯孝贤拍戏是非常尊重演员的,从来不会在片场发火,更不会骂演员,如果有问题,他会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踢墙、撞头,以至于好几次骨折。

他拍戏也没有严格的剧本,而且直到拍完都可能完全推翻之前的逻辑结构,剪辑出一版新的片子,所以我猜想比诺什的表演有相当大的自主度,看资料说现场表演都是即兴的。

比诺什相当松弛。

片子又是给侯孝贤的观众看的,语言大抵不通,只能通过强调声音的改变来传递,这真是天才演员的自我突破。

《红气球的旅行》是法国奥赛美术馆给侯孝贤的命题作文,侯导在其中加入了自己非常喜欢的法国导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拍摄于1956年的短片《红气球》),后面这部我今天也看了,非常喜欢,明天有时间可以写一下。

当然,除了比诺什的表演——演员表演的松弛感也是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刻意且小心营造的——侯孝贤仍然展现了他标志性的长镜头的魅力,室内空间的调度能力,尤其是女主在公交车上与前夫通话,从前挡风玻璃外面拍过去,车窗常常一半透明一半反光,女主的身影因此时隐时现,与她生活状态里时而愉快时而愤怒的情绪状态形成非常好的对应,真是非常高级的电影手法。

侯孝贤家人不久前宣布他因为患阿兹海默症,不得不停止工作。

但同时也说,“这段期间反而让我们家人朝夕相处,重新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这是安慰大家,也是不希望打搅的意思。

这个声明真是写得温柔蕴藉。

但对于影迷而言总是遗憾。

遗憾的是一个导演不得不放下他热爱的工作,遗憾的是自己还没有好好看过他的作品。

所以我们就因着这个有些遗憾的机缘,系统地来看看他的作品吧。

 8 ) 只有平静

吸引的总是很表面的东西。

电影的海报 名字 CD封面......所以,只是喜欢它名字的读音,看上了他开头的小男孩与红气球的谈话可以成为整部片子的一个亮点 我这么认为法国电影里的音乐总是给我很强的感触琐碎的事物串联起来 没有什么主题 更没有什么可以的情节只是在这在平常不过的生活中总能感觉到点什么悲伤 无奈 喜悦 一目了然 无需解释而音乐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红气球里 那一直环绕的背景音乐 却让悲伤更加平静 喜悦也那么的淡然这种淡淡的情感也许就是它的魅力就像那只偶然出现的红气球 点燃整个画面 吸引着每刻的视线

 9 ) 侯孝贤,太侯孝贤了。

侯孝贤曾经是我最喜欢的台湾导演,除了他与朱天文之间的恋情,主要还是因为我在一个恰当的年纪看了他最适合那个年纪的一批电影。

也就是诸如《童年往事》啦,《恋恋风尘》啦,《冬冬的假期》啦,《风柜来的人》啦,这几个电影都是少年心,美好的乡土味道,往往令成长中的人感动不已。

“三三”那批人承继的不论是胡兰成也好,张爱玲也罢,在台湾岛生根发芽后结出的终究还是台岛特有的乡土的忧伤。

虽然《悲情城市》感觉很淡,但后来看《海上花》,对侯孝贤的喜爱达到极致,随即对他的兴趣大减。

这是因为我也长大了许多,而侯孝贤始终脱不了他长镜头里的沉默和温吞,镜头语言也渐渐失去锐力,仿佛蜕变成了生硬的符号。

这次看《红气球的旅行》就是如此,侯孝贤2007年在法国拍摄的。

朱丽叶比诺什主演,情节简单,我也不赘述了。

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会谈这些话题:符号篇:电影中的电影——宋芳的DV摄影机;历史篇:向1956年致敬——两部红气球的相遇;城市篇:巴黎的墙壁——属于斗室的巴黎;比较文学篇:舞台的变幻——元曲、木偶戏、电影;演员篇:母子情深——比诺什和小男孩……等等。

上面的列举并非戏谑,假如我时间充足,我会一一把这些题目写成工整的影评的。

但我不得不承认,我还是不太喜欢这个片子,侯孝贤,太侯孝贤了。

我所感动的只有两个桥段:一处是比诺什与她远在加拿大的丈夫皮埃尔通话,她的脸上那种悲伤无助的神情,让我不得不设想她与他之间曾经是怎样的一份感情,志同道合,相依为命,而今安在哉?

这种设想让我仿佛窥见了不该知道的秘密,惆怅又尴尬;一处是盲人调音师,这个不起眼的角色让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平衡,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在天平两边一样。

侯孝贤也许终身摆脱不了他乡土的忧伤,一旦离开台岛,这种忧伤就以一种台北的味道呈现出来。

虽然曾经有机会,但我的确是没有到过台北的,尽管有几位朋友在那里。

这部电影的地点是巴黎,但我常常感觉是台北,就像宋芳的角色是“北京的留学生”,却有一口标准的台湾国语发音一样。

每次钢琴响起,我就疑心这是台北,印象的台北,侯孝贤的台北。

这就是我对这个电影的看法,不算喜欢,但观看时也很享受。

 10 ) 面对面的倾诉

有关人性,孤独,感情的一些琐碎。

寂寞小男孩的大背包,头顶上灰蓝天空里若隐若现的红气球,喧嚣的街道,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红气球只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的脆弱,在那一刻一览无余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

背景音乐是安静的钢琴,缓缓宣泄着,清亮干净。

穿插杂乱的镜头和情节,低迷的法语,很可人的小男孩。

感觉上这不像是一场电影,反而像是一场对话,彻头彻尾的倾诉,面对面的。

《红气球之旅》短评

巨闷无比的文艺片,我都看睡着了囧

3分钟前
  • 欢喜。
  • 较差

如果不说导演是谁,我的确看不出是个非欧洲人拍的,对法国的韵味把握得很好,这一点很不容易。对于没看过原作的观众而言,红气球的嵌入略生硬,中国元素就更是了,保姆、木偶戏、戏曲、法文版《被遗忘的时光》,都和整体格格不入,其实完全没有什么必要。

5分钟前
  • 🐠
  • 还行

不应该从这部开始侯孝贤的,故事实在是太淡了,淡到没有开始没有结尾,这就是所谓的延伸吗?

7分钟前
  • 厄弥让
  • 较差

宋方声音好听

12分钟前
  • 雷宝珠
  • 较差

看在空中飘的红气球🎈,会让我想起在另一部电影里看的一种在风中起舞的垃圾袋,前者就是气球,后者忧伤又好看极了。忘了,美国丽人,还是,超脱,哪部电影里的了,当时看了真的好忧伤好忧伤

14分钟前
  • 普罗米修斯
  • 较差

侯孝贤,朱丽叶•比诺什,5星

15分钟前
  • 巷子
  • 力荐

看侯老师如何还原生活:一个镜头(场景)里人物不是以一个中心事件(冲突)所聚集起来,而是每个人都在完成自己的动作。

17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这不是电影,这是生活。频繁长镜头不紧不慢的流水故事,没有跌宕起伏,近乎平淡如水。过去我们知道吴念真、高捷等人的故事,如今看到的是充满中国元素的法国《红气球》,中国木偶、留学生、中国教授、法国版《被遗忘的时光》.....片中片的红气球,致敬意味浓烈。一直没当比诺什是美人,因此更淡看她的年华老去,只是沉醉于她举手投足的自然大方。

19分钟前
  • christann
  • 推荐

晕,这部也太好了吧,怎么可以拍的那么自然生动的。本来以为红气球是个城市漫游者的视角,是个漂浮的城市向导,但是没想到在这基础上居然串联起剧情,把这份灵动诗意编织进了生活的暗涌之中,而且那些游荡的镜头都是咋拍的,也太自由舒畅了吧。片尾,红气球飞走了,曼妙的生活仍然继续。太好看了太好看了,我真的要当场表演一个猛男落泪。

23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力荐

列车这个意象在侯孝贤电影里屡见不鲜,列车驶来往去,似乎永恒的城市也变成不确定的一站,发生在短暂停靠的时间罅隙里的故事,就更有惜别离的意味;卅年多来侯孝贤一以贯之的对生命总怀有逝去的惆怅和挽留的徒劳,但日子一天天过,鸡毛蒜皮最终都变成耐人寻味的活着的痕迹 / 红色气球如同这样的生活里一个斑斓的肥皂泡,初见给人惊喜,无常令人伤怀 / 字幕前的片尾曲十分惊喜了。

24分钟前
  • GIVIND
  • 力荐

2.5 就像一盘平淡的盐煮菜,火候刚好,调味也刚好,但就是没有味道。

27分钟前
  • Kid.
  • 较差

最日常的法国;沉静如水的宋方;小男孩和红气球;“有点快乐又有点悲伤”的画;最后响起的歌

31分钟前
  • 软糖莫爷
  • 还行

L'image qui me touche le plus, c'est la vue du sacré cœur à la fin du film qui me rappelle mes jours là-bas. Les sentiments pour certain revient dans ma tête pour m'écraser.

35分钟前
  • chagrinbleu
  • 推荐

法语直接减分。不要拿歇斯底里的傻逼法语侮辱布袋戏了

39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较差

全片弥漫一股说不出来的令人不快 另外,用了很多“层层叠叠”的镜头,以及玻璃反光 苏珊娜的生活真的焦头烂额,会逼疯人 家里东西太多,光线又不足

43分钟前
  • HeRe
  • 较差

细节极致,余韵不足。结尾老师讲解那段用意也太浅显了,说教味十足。三星

46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还行

诗意的野蛮人

51分钟前
  • 青年哪吒
  • 推荐

為什么我們要用一部電影來向另一部電影致敬。

53分钟前
  • 一又
  • 还行

1、比诺什表演地一如既往地好。2、作为一部致敬片,总容易跟原片比较,这很尴尬。3、表达得东西太琐碎。4、整个音乐啊,镜头感还是不错的。

54分钟前
  • 容安
  • 还行

不知所云

57分钟前
  • 懵懂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