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真是夸张到一定境界了,恐怖份子如此周密策划,做掉了那么多的领导人,甚至夺取了伦敦的控制权,但是最后男主居然独闯大本营,那么牛逼的恐怖组织,大本营的安保居然如此的垃圾,男主也是开了挂只身枪林弹雨中,耍帅寸弹不沾身,是死神无限shift吗?
另外,美国也是没谁了,打击罪犯居然把人无辜的家属全搞死,是谁谁受得了?
最后一幕更可笑,不是已确认没有平民了吗?
在门口明明炸死一个无辜的过路妇女啊?
再说像他们这样,将所有人至于他们的监视和空袭之下,世界人民何来安全感?
负责任地说《伦敦陷落》的确是部可以抱着爆米花边吃边看的消遣之作。
虽然影片还是旧瓶装新酒的梗,然而观众却依然很受用,那这就足够了,题材没有新意不是问题,好莱坞动作片基本上还是会尊重观众的观影习惯,动作场面设计的那绝对是极具震撼力的。
美国总统本杰明·阿瑟在《奥林匹斯的陷落》结束后几年内,已连任第二期。
他的铁杆死忠保镖班宁继续负责他的安保工作,故事也从美国搬家到了——英国伦敦。
因为英国首相神秘去世,所以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西方国家重要领导人都要前往伦敦参加其葬礼,于是一场针对誓将各国首脑一网打尽的惊天阴谋就此撒开它的天罗地网。
光听片名就知道爆破、动作场面铁定少不了。
有了《奥林匹斯的陷落》珠玉在前,这片作品自然不能降低特效场面设计,与前部作品相比,本片枪战、动作场景全面升级,更加的宏大有格调、武器装备也更加有逼格。
在影片中,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伦敦桥、大笨种等闻名于世的古老建筑都将随着恐怖袭击事件而被毁于一旦,极具现场感的爆炸恐怖场面让人看得肾上腺素直线上升濒临破表危机,顷刻之间整个伦敦城变为一片废墟。
为了表现故事真实性,《伦敦陷落》还在各国进行了实地取景。
除了英国伦敦外,印度、保加利亚等地都成为了本片的外景地。
就凭剧组按比例复制伦敦圣保罗教堂,华盛顿特区街景,神还原的逼真程度就足以令人惊叹。
如此大手笔的制作,自然提升了影片的精彩程度,观众观影时绝对是身临其境。
剧中绝对男主角“班宁”继续保持其健硕的体魂,整个故事中浓烈的男性荷尔蒙破表而出,阳刚之气透过银幕直逼观众视网膜……班宁面对恐怖分子的陷阱、圈套、追击、围堵,依然犹如神助开挂般的存在。
依然冒着枪林弹雨、躲过明枪暗剑,如入无人之境,次次拯救总统于危难之际尽显铁汉本色!
(我感觉,干美国总统才是世界上最高危的工作,总有种分分钟就被人做掉的危险)。
还是美国影人比较靠谱。
投资方、制片人、导演啥的都没有邀请本土流量小鲜肉担当主演,就冲这一点必须给本片大大点个赞!
男主“班宁”褪去孤胆英雄的光环,回归家庭时又是一个深爱着妻子,热切期盼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好丈夫、准爸爸。
当他宠溺的拥抱着妻子,答应她重新安装监控探头时,那一刻眼神柔情四溢,完美的诠释了铁汉柔情的本色。
“老戏骨”79岁高龄的摩根•弗里曼是好莱坞公认的常青树。
这次他在《伦敦陷落》中担纲副总统一角。
面对总统被俘的不利背景,沉着的与恐怖分子对峙时,不卑不亢、勇敢睿智的与恐怖分子周旋,绿叶角色堪称完美呈现。
顺道吐个槽:我就挑几个小细节说说:恐怖分子混进英国且在其国家重要部门任职,单就这一点上,我就为英国的国家安全感到担忧(中东国家的人员体貌特征如此明显,又是从事如此关键的岗位,难道都不进行政审吗?
就这么轻轻松松穿上官衣持枪上岗啦?
)影片是有在黑英国政府吗?
我只是有个小疑问而已。
因为通片看下来,英国的安保工作完全是失控的。
除了美国总统保镖是外星人般的存在,保护好了自己的大Boss。
其它国家首脑全部挂掉。
水、陆、空三点全被恐怖分子占据。
最基本的交通疏导应急方案总是要有的吧。
恰恰电影里就没有,日本首相就活活堵在大桥上被炸挂掉啦。
我没有被恐怖分子的无敌感到震惊,反而对英国安全局的无能感到悲哀。
变节的情报人员在故事中一开始就没有怎么铺垫,基本上算上被观众忽略的存在,故事最后时刻将其抛出感觉总有些牵强。
《伦敦陷落》的故事谈不上立意多么深刻。
如果看腻了小清新的文艺片,想调剂一下口味,又或是你对武器装备和爆破场景颇感兴趣,有时间也不妨一看。
班宁(杰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饰)是美国特勤局的特工,最近,他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联手局长琳(安吉拉·贝塞特 Angela Bassett 饰),护送总统本杰明(艾伦·艾克哈特 Aaron Eckhart 饰)前往伦敦圣保罗教堂,参加英国首相的葬礼。
英国首相死得蹊跷,班宁和琳知道,他们的行程一定受到了不法分子的密切关注,与此同时,在葬礼上,各国首脑均有出席,伦敦这座繁华靓丽的城市霎时间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果不其然,刺客们潜伏在暗处等待着时机,国家领导人屡屡遭到伏击,伦敦地标建筑亦不能幸免于难,整座城市陷入了混乱和瘫痪之中。
而对于班宁来说,最要紧的任务,便是护送总统,回到国内。
打的挺爽,但是也太不合理了,只能当无脑爽剧看看意大利总统带情人来度假?
日本首相没保镖没车队?
法国总统别出心裁要坐船?
英国首相死了还没尸检出报告就先要办国葬让世界各国领导人都来参加。
然后这个安保更屎一样,那么多警察、公务员被替换掉你们是一点都不知道啊?
毒刺导弹、大当量炸药炸桥,这么多军火运到市中心居然也没人知道,英国是没有特工没有情报部门吗?
军情六处罢工了?
最无脑的是反派大本营就在伦敦,开个皮包公司没有人员出入没有交易居然都没人查。
然后美国总统陷入困境,英国人就这么看着,还不如在美国的副总统干的事多,整个一大无语。
大英帝国要是就这水平,我大天朝派一个加强连就可以把日不落帝国纳入版图了。
也就看看美国总统的保镖噶噶乱杀比较过瘾,整个就是一无脑爽片。
此短评发在ONE。
“911事件”以来,人类进入反恐时代。
一方面,此片跟随“谍中谍”、“007”等老系列,进入恐怖主义势力与西方政府系统内部官员勾结——内鬼往往是大领导,这部是技术时代小人物也能翻天——导致世界安保系统瘫痪但最终有少数英雄拯救世界这样无论复杂还是简单都很雷同的剧情,另一方面,真实世界此起彼伏的中外恶性恐怖事件令人人自危,感觉白宫沦陷、唐宁街10号沦陷不再是当年动作片里那些完全不可能发生的男性歪歪了。
我国曾极流行反腐影视剧,与戏外的世情反差,形成麻醉剂效果。
同理,当西方观众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等标志性伦敦建筑崩塌、各国首脑一锅端带来的震惊、兴奋与些许恐惧中,听到杰拉德·巴特勒扮演的白宫第一保镖对恐怖分子说些毫无必要的狠话时,他们便接受了一剂吗啡。
娱乐动作片成为麻药,是世道坏了的征兆。
我的公众号:树屋钓月亮
《伦敦陷落》主角是迈克·班宁,由杰拉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饰演,他是美国总统本杰明·阿什顿的保镖,在影片中负责在恐怖袭击中保护总统并带他逃离危险地带。
班宁 影片一开始就以英国卫队叛变、德国总理被当场击杀的惊险场面拉开序幕,随后伦敦彻底沦陷,各国领导人也纷纷遭遇不测,情节紧凑且充满悬念。
总统班杰明 影片中不仅展现了政治危机,还融入了恐怖袭击、追杀逃亡等元素。
从白金汉宫到伦敦街头,再到海军一号的停机坪,危机四伏,让观众紧张不已。
影片中不仅有紧张刺激的枪战、爆炸场面,还融入了高科技元素,如导弹攻击、防弹玻璃等,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和震撼力。
在危机中,各国领导人和特工们的表现也展现了人性与情感的一面,如患难见真情、大难临头各自飞等,让观众在紧张之余也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复杂。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特别郁闷。
开头的代入感本来就不强,后面一对母女还一直在聊天(电影从头到尾一直在聊天),前五分钟我根本不知道字幕都写了什么。
但唯一确定的是,我到看完都不知道主角是什么身份。
电影开始的时候主角在写辞呈,可是翻译只给了“辞呈”俩字,而没翻的内容恰好是反映主角身份的(结束的时候依然没给内容翻译),这也是搞得观众一头雾水的罪魁祸首。
当然你要说,主角后面的行动很明显就是,并且他的能力显示他算是总统的保镖了。
可是前半段他的言行举止哪里像个保镖的样子?因为是主角就可以这么不讲究不操心了?
美总统被迫下车后的一段枪战里。
在明知对方穿着防弹衣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往身上打,拜托没点枪法做什么安保,做什么护卫。
究竟能不能打胳膊腿,能不能爆头。
飞机从百米以上的高空坠地,人还安然无恙。
是不是我们从普通居住的二三十楼的电梯坠落也不必有一点忧虑了?
总统还那么年轻,副总统已经老得满脸老年斑了,如何做一个可靠的备胎?
恕我直言,总统从头到尾看起来跟个傻x似的,不必为了凸显主角,就把总统人设为智障吧。
和2013年上映的前作相比,三年后同期上映的《伦敦陷落》电影是一部绝赞的悬疑片。
而这个悬疑的点就是:干点啥不好,干嘛要拍续集呢?
自九十年代中后期,动作电影市场开始受电脑特效的影响而势力衰落以来,多年没跟总统本人过不去的好莱坞,在三年前突然发癫一样地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连着上映了两部“毁天灭地炸白宫”的90年代还魂作。
类似规格的主创阵容(其实并不是),类似等级的投资规模(其实并不是),在上映之后虽然都没有掀起什么大阵势,但终归有一个会是比较好的那个。
CG山大王罗兰·艾默里奇执导,新任美国舞男、约翰·特拉沃尔塔的未来继承者钱宁·塔图姆和能歌善舞的姜戈同志杰米·福克斯主演的《惊天危机》,赶了个暑期档的早集,照样把总是受伤的索尼哥伦比亚坑了个底朝天,1.5亿美元的成本在本土连一半都收不回来,所幸全球发行的规模够大,算上海外票房总算过了2亿大关。
一个舞蹈专业的钱老板,一个能唱能跳的Motherfucker Jones,人气和脸摆在那儿,两人就算拍个歌舞片,也不至于有这么低的回报率。
等等,想想《魔力麦克2》和黑《安妮》,可能还真至于。
总而言之,还是春季档引进的《白宫陷落》更为精干。
投资仅有7千万的《白宫陷落》,从里到外就一个字:便宜实惠。
安东尼·福奎阿、杰拉德·巴特勒、艾伦·艾克哈特、摩根·弗里曼牵头,后面还跟着梅丽莎·里奥、艾什莉·贾德、安吉拉·贝塞特、迪伦·麦克德莫特、尹成植。
说有名吧,还真有。
可数一数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剩下几个人加起来都不一定能有上帝先生多。
然而,就这样一部设定堪称科幻、情节漏洞百出、人物老套加偏见的“old school”动作电影,轻轻松松在北美拿到了接近一亿的票房。
就算是小厂发行,全球总票房也超过了一亿六千万。
加上在DVD市场上的表现,估计是乐呵了一小阵。
能在对口的观众手里赚到一点实惠的票房,就是《白宫陷落》之流的电影最棒的收获了。
毕竟即使能打如郭达斯坦森,大部分电影都比这个惨多了。
而这,大概也是《伦敦陷落》出现的唯一理由。
想来当年负责给片子起中文名的同志们也是一样的高瞻远瞩,两部“毁天灭地炸白宫”的英文名简直就是在做同义词练习,结果先来的成了《白宫陨落》,后到的成了《惊天危机》。
倘若今天有续集炸伦敦的是后者,想个合适的中文名都有点麻烦。
设定依然堪称科幻、情节依然漏洞百出、人物依然老套加偏见的《伦敦陷落》,表面上仅仅是换了个时间地点,其实还真就是仅仅换了个时间地点。
如果你了解《飓风营救》及其续集的变化趋势,又恰巧看过《白宫陷落》的话,那么《伦敦陷落》其实你已经看过了。
《伦敦陷落》并没有逃脱大多数拍脑门的续集电影的路数,除了换了个更有风土人情(而且拍的时候更省钱)的地点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两部电影相似得令人失望。
同样一批人如同柯南附体,换了个地方再用类似的流程再走一遍,只不过走的更加浮皮潦草。
没有了安东尼·福奎阿的执导,电影连最后一点硬派气质都守不住,非要加一些除了继续降低整个故事的可信度以外并没有什么卵用的CG特效。
要知道,《白宫陷落》和《惊天危机》比起来,前者更好看的理由之一就是低CG而重现场实景了。
这一点再丢掉,又没有什么钱(6千万的成本比前作还便宜),可想而知会弄成什么样子。
此情此景,简直就是装逼不成的《恶灵骑士》的廉价版昨日重现啊。
(不要相信尼古拉斯·凯奇,永远不要。
)(不要相信杰拉德·巴特勒,永远不要。
)好莱坞是个神奇的地方。
左手边可以有《疯狂动物城》这样技术上和思想上都与时俱进的年度佳作,也能有《伦敦陷落》这种思想认识起码落后十年的看过就忘的电影。
当然,这并不能全都怪到主创们的头上。
本片的编剧克雷格东·罗森贝格和卡特琳·贝内迪特在这两部电影中间,还写了《敢死队3》的剧本。
没错,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市场现在就是萎缩到了这个程度,讨好了一小部分还怀念着20年前的美好时光的保守派中年男人,就仿佛讨好了整个世界。
在90年代的同类型电影中,能让人留下印象的作品,要么是史泰龙、《虎胆龙威》和《致命武器》的路子——有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或者搭档,要么如福伯的《亡命天涯》、《空军一号》,凯奇的《勇闯夺命岛》、《变脸》、《空中监狱》,有个颇为持久而且可供挖掘的设定。
而《白宫陷落》和《伦敦陷落》在这两方面都偏弱。
《伦敦陷落》的节奏失常且失控,在前30分钟之内全是沉闷笨拙毫无亮点的文戏,对白昏昏欲睡丝毫抓不住重点,要知道这部电影总长也只有一个半小时,三分之一的时间就这么奢侈的浪费了,而《白宫陷落》好歹开场还有一场翻车戏。
经验缺缺的外籍导演巴巴克·纳加非没能及时捕捉到前作在人物方面的长处和短处:杰拉德·巴特勒很适合这种外冷内热的铁血悍将,但这个还算可以的人物在续集中并没有得到发展的空间;艾伦·艾克哈特、摩根·弗里曼和安吉拉·贝塞特在前作几乎是毫无推动的人肉背景,续集中是因为成本萎缩请不起更多实惠演员从而曝光率有所提高的、毫无推动的人肉背景。
而动作戏方面,大规模的爆炸使得CG的活跃度大幅增加,更空泛的剧本被毫无意义的突突突所取代,剪辑也不如第一集有力,几乎成为了真人版的电子游戏。
而和突突突的经典游戏《使命召唤》一样,剧情也是一集比一集扯犊子,让人提不起精神地扯犊子。
<图片2>Old School的硬派动作电影,搁在现在到底该怎么拍,《飓风营救》和《疾速追杀》已经给出很好的例子了。
单纯的模仿者都很难成活(西恩·潘的《卧底枪手》,凯文·科斯特纳的《三日刺杀》),更何况还死守着过时的思想的小破片。
即便如此,《伦敦陷落》还算是一部能看的爆米花片,但基本上就和那些没事就在央视6套放上一遍的腐朽电影一样,过脑就忘。
所以,如果你实在是无聊的话,是不会介意稍微不那么无聊一点的,对吧。
<图片3>
不错的一部电影,延续了白宫陷落的精彩。
很好的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剧情紧凑流畅。
片中后半段主角的不死光环过于明显,汽车翻转那段应该是先杀保镖,可是匪徒居然反过来做,逻辑漏洞很多。
结尾时美副总统说的那句不能无所作为,要参与世界运作,显示了美帝的侵略习性。
另西欧北欧的人很珍惜自己的命,一般这种自杀式的战斗只有那些穷小国家的人会去参与,美帝,西欧北欧的人用一种话总结就是:死不起,怕死,伤亡率超过10%就人心思动,超30%就必然奔溃
这种电影就是爆米花式的啦,就是看个爽,剧情神马的根本不用考虑深究啦。
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还是合格的,没啥鸟点,铺垫完了就直接砰砰开打。
刚开始以为是炒奥林匹斯陷落冷饭,又是把总统绑架在一个房子什么的,看着看着发现这次是2.0版本,升级了,直接是把伦敦干翻了,也是我先入为主的原因了,忽略了片名是城市名而不是房子名了。
然后整部片子都是满满的黑,当然这里的黑主要是讽刺了。
首当其冲就是把英国黑了个底朝天,简直黑到没内裤,从开始到结束都在黑,恐怖分子在伦敦简直就是在自己家一样,来去自如,杀人如风,如入无人之境。
然后就是黑G8几个国家的领导人,尤其是意大利的那位,本来是参加葬礼的,却带着情人去教堂楼顶看风景,嗯,后来楼顶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男主一如上部里的神勇无敌,一人干翻所有的恐怖分子,而且杀起人来一点也不讲仁义道德(不过看着很爽),总统也一如上部一样,虽然逃不脱剧情需要的被绑架,逃不脱被人殴打虐待,但是这样还是更好地体现了总统先生的英勇无畏,更好的传播了美国的价值观。
最后就要说全片最赞的一个地方,就是长镜头巷战突击,看的过程中让我想起了使命召唤,对,就是游戏里的第一人称视角,就像你在游戏里带队,在枪林弹雨里冲锋。
看完后,好想去打把使命召唤。
个人觉得这段突击冲锋是本片最值得看的,也可以说为了这段突击冲锋可以看这部爆米花电影。
动作戏倒是蛮爽。
就像起点升级流YY文,看过了,爽到了,然后就没有更多的一些什么了。
今时今日还在拍这种简单粗暴价值观、主角超神的片,这是什么样的精神?这就是好莱坞hardcore精神啊!游戏般的动作场面挺爽的,跟随长镜头很有代入感。特效五毛了。
总统坐灰机被击落就那里小惊险一下下 其余就猛打来打去biubiubiu
中影
Banning教你如何灵活运用shit以及fuck进行多样化表达,苏格兰场被黑出翔,美帝再一次展示了如何拍摄主旋律影片,心疼反派5秒钟。
不看情节还挺好看的。
看个热闹。
好奇中国上映版本少的那一分钟是什么
非常的excuse me
因为两边爆米花轰炸导致观影过程十分恶心,加上炸完就没有什么高潮了,而且最后那个特遣队队长也没有问题实在无法接受哼!@光耀
在非洲,每过去一分钟就会有60个摩根·弗里曼死去
要不是背景在伦敦谁看得下去。尴尬癌发作。囧rz
*cough* HOMO *cough*
63/100 “好莱坞”的《建党大业》
烂片,落入俗套的血腥动作片.看完只记得刺耳的噪音。不懂摩根弗里曼为什么接这个角色,大概是为了钱吧。
美国抗战神片...
干得漂亮,但是以后请不要搞直播,直接一点
不错啊!很热闹,虽然吹牛,但是感官良好。
有种不可名状的厌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