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jellywu都说现代人存有戾气对于一切顺心或不顺心的都想没事踩踩!!!
于是这部片子倒是很顺意民情杀人不需要理由,买枪不需要理由,火箭筒随意使用,原子弹可以自己造造当看到最后一个镜头时,我无法和电影最初的那个白白嫩嫩的松田龙平(摇曳生姿,带着假睫毛,爵士帽,唱着古老的调调)相对比。。。
是他变了还是社会变了???
每天都可以在网上看到随意骂街,反而比看新闻版面来得有快感!
剧中人物很简单,一群无所事事的流浪青年和一群寡妇之间的较量他们间的冲突,源于其中的一个少年杀死了六人寡妇当中的一位!
杀人的理由“只为那扭动的丰臀”,其实人家丰臀也没碍着他呀,人家不过就穿着一条很普通的A字裙,如同其他主妇一样,在小路上行走。。。
但是他不管,他觉得她挑起了他的杀人意念,于是杀人的时候,没有眨眼,利刃刺破颈动脉,鲜血如柱,喷发而出寡妇挡连夜召开会议,如何对付这些流浪青年于是驾着摩托,手持加长匕首,直刺敌人喉部两群同样不受关怀的人,原本都有各自团体,井水不犯河水!
为何要你打一拳,我还一脚呢???
松田龙平一语道破:“我们做的事不是随便杀人和因为快乐而杀人,是复仇”。。。!
于是从匕首到54手枪到火箭筒到原子弹。。。
当整个调布毁灭,少年的心也随之荒芜P.S.里面的歌谣确实很好听,歌词写的好美,很有古诗词的韵味(悲从心来,万物皆空)http://blog.sina.com.cn/jellywu
90年代有两个村上引起了国人关注,一个是唱着《挪威森林》西式迷惘青春的村上春树,另一个也同样以“战后一代”为自己标签,却用戏谑的方式调侃着自己的惨绿青春,他叫村上龙。
笼统的分,日本小说有“私小说”和唯美主义之间的分垒,一方以自我为模板,主张写生活;另一类则主张跳出生活,追求纯粹的艺术化写作。
两个村上都是第一类。
村上龙和村上春树一样,以青春写作打响名声,他的处男作是《接近无限透明的蓝》,其后他根据自己作为驻日美军基地附近成长起来的孩子的真实经历又推出了很多小说,站稳了文坛地位,但他并不满足,以似乎永不枯竭的精力进军了多个领域,最出彩的大概要数电影了,比如这部披着现实主义外衣的幻想作品《昭和歌谣大全集》。
电影根据村上龙的小说改编,由风格多变的导演篠原哲雄执导。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做介绍,它是一部人类社会寓言。
故事以中年妇女团和少年混混团的对立展开,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描写了同样处于微妙阶段的两个集团的冲突。
一群中年闺蜜,脱离社会久矣,又被为之付出一生的丈夫和孩子所厌弃,甚至于她们都渐渐失去了作为女性存在的意识,她们无法感知激情,不再期待未来,每天热衷的事情只剩下了抱团聚会。
另一群人是几个混在平成年代的少年,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哼唱着过去昭和时代的古老流行歌曲,并以打架和泡妞等方式宣泄膨胀的青春。
东京,这个现代化都市好像变成了行尸走肉的欧巴桑和无处宣泄性 亢奋的少年两个阵营,展开了一场荷尔蒙的决战。
最终,欧巴桑团和少年团双方都伤亡惨重,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少年以一颗黑色原子弹毁掉了这座血腥的都市。
男人主宰的世界,女人的智慧被拒绝,通行证是年轻貌美,然后再被岁月无情剥夺。
女人相约出游聚会、攀比衣服和丈夫、谈论婚外情,带着一丝寂寞,好像寄生在被他人的需求里。
《所有男人都是消耗品》《所有女人都是奢侈品》,村上龙的两部随笔集,说的够狠。
奢侈品是什么,奢侈品就是无用的东西。
女人的衰老是从心开始的。
那么,女人,你又该如何自救呢?
有时觉得日本人已经活得差不多了,因为他们已经把人类社会都整明白了。
整太明白就无聊了,糊涂反而快乐多。
够残酷才是正餐,小清新不过餐后甜点。
讲真,这个片子给1星,还是为了龙平的颜😅荒诞片,讲了个一群男大和一群中年离婚女性互相杀来杀去同态复仇的故事。
武器从一开始的菜刀,升级到最后的“自制原子弹”,然后杀人前杀人后杀人时还来几句昭和经典曲目,确实很荒诞讽刺(同态复仇让我想到了当年读《破碎的四月》,讲阿尔巴尼亚高地荣誉复仇文化的小说,非常优秀)。
纯看电影,可以感受到作者可大概是想要讽刺那种沉迷流行通俗文化下人们的怪异荒唐和幽闭空虚,但剧情的离谱程度,还不足达到能够讽刺如此深刻社会问题的境界,经常让人有种差了一口气的感觉。
个人感觉如果让演员用更夸张一点的表演方式可能会稍微好一点?
但真正导致我对这部电影产生厌恶的,是其中包含的厌女元素🌚「剧透预警」在一切血腥杀人还没发生前,那群男大学生偷看一位女性洗澡的场景。
我本来还想说服自己:行,这片子叫昭和歌谣,这剧情确实挺昭和日漫操作的,我忍了😅但后面真的越来越让我无语。
先是这些男大要去找一个有门路的五金店老板买手枪,老板是个老叔,本来不愿意卖给他们,但一听说是要买去杀欧巴桑,还是那种“离了婚经济独立,下班后喜欢去唱k,还会经常出国旅游”的欧巴桑后,瞬间:好的!
卖给你们!
还便宜两万!
我真的无语凝噎,这扑面而来中年卢瑟直男味儿真的把我熏到😅然后就是最后男主去问老板有没有原子弹的时候,老板教他自制炸弹之前,来了一通对于欧巴桑的评论:“欧巴桑是无法进化和进化不了的生物。
年轻男人、年轻女人、和小孩子也一样,在他们放弃进化的那一瞬间,他们就变成了欧巴桑。
”这段台词,是那个买手枪给男主的五金店老板说的。
”我真的,绷不住了,你日本男人有啥资格这么评价日本中年女人?
没她们给你们买汰烧你们能正常生活吗?
而且从剧情逻辑上来说,明明一开始是小团体里面一个男大莫名其妙在路上搭讪对面小团体里面的一位女性,结果被拒,然后就莫名其妙地抽刀把对方抹脖子了。
这位男大逃逸成功,没引起任何人怀疑就算了,还要和同伴炫耀自己干了件大事儿。
这位最终被对面欧巴桑同态复仇抹脖子杀了真的一点儿不怨,活该啊!
所以这片子用欧巴桑做意象来隐喻那种被消费主义流行文化侵蚀的行尸走肉般的芸芸众生真的完全站不住脚,让人生理性厌恶😅只会让人觉得作者是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睡不到女人就怪对面是让人毫无兴趣的欧巴桑的卢瑟男。
更别提从头到尾充斥着的那种对中年女性的凝视以及对女性性欲的轻蔑,这浓郁的霸权男性气味儿真是让人想吐🤮讲真,你荒诞片就是要整点现实里很离谱的操作才能显得讽刺荒诞,然而这部片子表现出的荒诞是让我觉得肤浅。
现实里针对女性的恶意与犯罪数不胜数,你拍这种欧巴桑和男大互相杀,是想要表达“哇好荒唐好讽刺诶那帮女人居然能杀回来然而她们最后还是被男主炸了真的荒唐哦”吗?
如果是夸张点的呈现也就算了,可这片子偏偏要搞点文艺片儿的那种调调,整点男大们的大特写和情感表达,拜托!
只会让人觉得恶心好吗😅本地狱笑话爱好者最讨厌的就是,想地狱但没地狱到位的笑话,建议导演多看看乔治卡林学学😅讲真,如果这个电影是从欧巴桑们的视角拍,说不定能够成为日版《末路狂花》,可惜傻屌日男的厌女已经腌入味儿没救了😅最后就是,松田龙平是真的帅,这片子也是真的拉,拉得我都想做视频详细吐槽这片子的垃圾程度😅要不是他演的这个角色只是蠢了点,是唯一一个没有太表现出厌女的角色,我可能之后看到他的脸都会ptsd😅
当生活不知怎的变得一片黯淡,至少还有死亡能唤起生的激情。
在这样一部情节荒诞的电影里讨论生与死这样一个宏大的话题似乎是不合适的。
可是黑色幽默的灵魂再加上导演时不时的一本正经,却让人难免想到这方面的问题。
存在是很荒谬的一件事,这是多么严肃的一个话题啊,可是就是应该用看上去滑稽的“荒谬”表现。
至少这部片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此。
长久以来日本电影里都在表现“生与死”这么一个话题,他们崇拜生(爱情与性),也崇拜死亡,更经常出现混合着生与死的殉情。
可是总的看来,死亡是很重大的一件事情,却大不过生存,那些伟大的死亡往往带来更伟大的“生”。
也许对他们而言,死亡只是一种生存方式(电影上如此,实际情形另说)。
生与死的矛盾经常就统一成一个总体。
这倒和弗洛伊德生本能、死本能的说法吻合。
或许电影里的那些统一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吧,也因为这点那些生与死的情节、人物很能触动人的深处。
电影里的死亡被一种很冷漠的方式得以表现,赤裸裸的没有任何修饰。
划开的劲大动脉、喷涌的鲜血、插进咽喉的刀、穿过脑袋的子弹、炸断的手脚……这些镜头不带任何感情的直接呈现了出来。
导演对“死”的表现是中性的,不唯美,也没有那么可怕恶心。
他的眼光集中在那些活着的人身上:中年妇女与少年的朋友小团体。
电影要讲的是“生”,是“活着”。
死亡在这里真的是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即使是剧中的生者也没有对它足够的重视,短暂的悲痛马上被激起的怒火覆盖,对死者的缅怀瞬间荡然无存,转变为对生者的“复仇”。
随死亡的漠视,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每次死人之后“凶手集团”的庆祝与对“杀手”的羡慕,配合着“杀手”兴奋的讲解“啊,我做到了,这太美妙了!
”那些对生活早已丧失激情的欧巴桑,和那些迷惘颓废的少年们,他们并没有在活着。
如剧中对欧巴桑深恶痛绝的大叔所说,丧失了前进的激情与动力就是欧巴桑,不管你的年龄与性别。
显然在他的眼中,欧巴桑就是对于行尸走肉活死人的代称。
是啊,那种毫无激情浑浑噩噩的日子,怎么称之为“活着”啊。
不知道再干什么,不知道要干什么,自我封闭,死气沉沉的生活中只有卡拉OK能带来一点激动的感觉,唱的还都是昭和时代伤感的老歌。
清歌,用快乐的方式表达悲伤的情感。
这是对荒谬生存多么生动的写照啊。
臧克家诗中说,有的人或者已经死了。
既然不能生,不如去死吧。
古人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可以有另一种理解,死亡时生存最后的兴奋剂、强心针。
并不是同伴的死唤醒了他们对生的思考。
复仇是根引线,死亡时引爆生命爆竹的火光。
“我们很久没有讨论过什么问题呢,虽然经常一起长卡拉OK。
”“我发现,如果认真去听,很容易就能听懂对方在说什么。
”“他死时一定听懂了那首歌,悲伤的快乐。
”影片接近结尾的时候大妈们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过着满足的生活,却没想到来了个全体毁灭的山寨原子弹。
影片从“死”走到“生”,最后还是回到了“死”。
只不过从活死人(Dead alive)到了“死”死人。
闪光之后,是灵魂永存的“活”吗?
日本式的黑色幽默可不会有这么温情的结局。
死了就是死了吧。
好好活下去是不容易的,倒是行尸走肉或者腐尸的方式比较容易。
死的兴奋剂是个美好的假设,奇效但是危险。
所以,还是换个方式找点激情与意义好好活吧。
我真想好好的活着,我不知道怎么去做,只能努力去做。
去看这部《昭和歌谣大全集》完全是为了观赏美男,知道安藤君对cult片情有独钟,做好足够心理准备,不过这部电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cult,至少相比起他的另一部Black Kiss,算主流许多了。
而且,这部电影在荒诞少逻辑的表面下面,讲得是个大道理:人类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战争和毁灭的。
首先有个终日无所事事的小痞子,因为前一晚没睡好心情不佳。
见一个大妈不爽就用刀砍了她。
这年轻人可能心肠并不坏,邻居还夸他礼貌可爱,但就因为一时冲动,从一个普通的玩玩电子游戏机的技校生成为了“神出鬼没”的歹徒。
因为不小心留下了罪证,使对方阵营产生了报复之心。
安藤君最后那死相简直就是完美演绎了“屁滚尿流”,也是电影最cult最经典的一个镜头。
我在惋惜安藤君早死的同时心想,不会电影就是这样一个干一个地干下去吧,幸好不是那么无聊,但是有一点已经肯定了:战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安藤君杀大妈用了最原始的匕首,大妈复仇制作了长矛,然后是手枪,然后是反坦克导弹,最后,松田君走到那破烂的五金店,用万年不变的呆滞神情说了一句:“原子弹有吗?
”这是全片第二经典的瞬间。
历史更迭,技术更新,不更变的是人的复仇心。
他们早已忘了最一开始为什么而战,也没人在意。
人们为失去同伴而悲伤,但从一次胜战中得到慰藉,同伴之情不如战胜之心,人类究竟是善良的么?
要知道,战胜的,是另一个人的性命。
战争中还有一些别的角色,比如因为私人恩怨而兜售军火的五金店老板。
就算没有私人恩怨吧,他们以为他们在维持世界正义,其实只是利益至上而已。
原子弹的用意又含沙射影了二战中的美国。
还比如说那个经常去“看望”安藤君亡灵的诡异女孩,哪方去就帮哪方,可以说是够“中立”:坐岸观火,见风使舵。
那昭和时代的歌谣在片中代表什么?
可能是艺术吧,或文明。
人类分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却没人意识到,还被用来当作杀戮的灵感,比如现实中的宗教。
并不是宗教指引着复仇,而是复仇之心强烈歪曲了宗教。
最后,当战争中的一方觉得够了,因为他们已经给对方以致命的攻击。
人们的情况开始好起来,大妈们有的被升为了店长,有的终于得到了儿子的认同,有的第一次享受到性的快感,但是,末日就在她们的头顶。
这就是人的自以为是啊,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但有一天,所有积累起来的财富和幸福都将成为一时战胜的快感的代价,毁于一旦。
不知电影是不是受了9•11的启发。
电影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六个年轻人和六个欧巴桑(六个离过婚,名字都叫绿的中年女人),互相复仇,或者说,互相杀戮。
凶器从尖刀,到长矛,到54手枪,到肩扛式火箭弹,最后到自制的原子弹。
它可以很荒诞,荒诞到让你想笑;它也可以很血腥,血腥到动脉血四溅,满地残肢;它可以很痛苦,当一个年轻人在你的面前彻底精神分裂。。。
没有一个人是正常的。
但他们不是精神病患者,不是疯子,他们甚至很智慧,很冷静。
他们只是热情地计划杀戮,同时热情地唱着歌。
昭和时代的歌谣。
就是用快乐的心情歌唱悲伤。
如同用快乐的心情杀戮。
我不是很明白,这其间探讨的,到底是人性的变态,还是变态的人性。
电影结尾,当幸存的四个欧巴桑准备开始过起正常幸福的生活时,一颗投下的原子弹结束了一切。
复仇的双方,都不再有幸存者。
故事开始时,谁能预料到这样的结局?
+++++++++“我们的PARTY,如果要打比方的话,就像是教会的弥撒一样。
不同的是,我们不唱圣歌,而唱昭和时代的歌曲。
”这就是 昭和歌谣大全集。
为看龙平看了不少不烂片但是很寡淡的啊…cult对于我这种正经人来说略煎熬…欧巴桑组和少年组的互相伤害。
热闹无厘头的表象下有暗黑细思极恐的社会深度问题,如果这样想,就会觉得导演鬼才之名坐得实。
比如中年女人的欲望的无处安放、在道德节操和熊熊欲火两端的煎熬、浑身的烟火气却碰上了追求仙女的小鲜肉然后裤子都脱了却拍屁股走了……也算一种深刻思考和轻松表现。
比如热血少年的躁动青春也无处安放,一起看美女打飞机。
当欲望妇女遇上热血少年,性欲转化为复仇和杀人的快感,互相利用对方泄欲,杀戮的背后是社会人群的躁动不安,是物质的表面繁荣和精神的内在空虚。
比如荒诞的情节,完全不顾法律没有警察,就自己买枪买炮造原子弹,你杀我我杀你,从复仇变成享受杀人的快感,中间有个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不断挑拨,给双方提供信息,看着他们互相残杀。
最明显的是武器的不断进阶,直到原子弹毁了整个城市……这就是战争的全过程,因一个很个人的欲望而起(安藤政信一言不合割喉第一个欧巴桑),发展为两个群体间的对峙,互相伤害然后全体毁灭,废了少年灭了中年女人。
日本文化里真是有趣不可思议的东西多,让我们在自己文化背景下简直难理解。
我国就不会允许这样的片子放出来,少年中年全社会还不都得被怂恿得造了反。
黑色幽默我觉得最大的笑点在片中重复出现的几次“来干一炮吧”好像是“一八四玛丽森嘎”?
哈哈一群疯子天才
这是一场荒诞的复仇。
整个故事就是互相残杀,可是,画面却很欢快,没有压抑感,让人很想知道结局,最终究竟谁是幸存者?
很吊胃口的一部电影,也十分地出乎我的意料,很强的漫画感,因为讲述的就是一个荒谬而不可置信的故事。
一切都是欲望作祟,那些少年们会聚在一起看对面的女人洗澡跳艳舞,到兴头便开始唱歌,包括杉冈在杀死第一个“欧巴桑”以及被第二个“欧巴桑”杀死的时候,那仿佛听到的歌声,就好像变态杀人狂抹煞生命时所得到的快感一般。
而那些中年离异但仍对工作充满激情的女人,面对诱惑却掩藏自己的冲动。
以为这两派人会逐个杀死对方,没想到速战速决,第一个被迅速的割开喉咙,第二个竟然像中世纪骑士对决一般,骑着电瓶车将绑在铁管上的匕首刺入对方颈部,第三个拿枪当面解决,而其后,复仇的手法越发的诡异。
欧巴桑们通过关系借来了自卫队留存的美国的火箭筒,在瞬间消灭了穿着sm装的少年们,至此,所有死去的人在临死前都是保持稳若泰山毫无逃跑冲动的姿势。
当少年中仅存的石原在奇怪大叔的指导下作出了化学原子弹并从直升飞机上空投到城市中时,看着那片蘑菇云,我彻底无语了,逐步升级的杀人方法,到最后完全的超出现实范围。
里面的配角相对死亡速度极快的主角们而言很有意思,那个看得到杉冈灵魂在两票人马对决中起到引导作用说话速度极快的奇怪女大学生,那个对欧巴桑深恶痛绝店里卖着各种物品包括手枪知道制作原子弹方法的五金店老板,还有那个在这群叫绿的女人面前诉说和另一个叫绿的女人的感情史的自卫队长官,异常丰满的角色。
或许这次对决便是社会上两种人的决斗,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与事业有成的大人们之间的较量,而作为主题穿插在影片中的昭和时代歌曲又将两种人群联系在一起,有想同爱好但代沟依然横亘,这是现今社会两代人之间的现状。
物件一:無所事事、喜愛在海港邊表演變裝歌舞、午睡睡不好就追著歐巴桑問“來幹一炮吧!“的青年們。
物件二:事業略有所成、定期在卡拉ok歡唱的失婚歐巴桑們。
這可能是目前日本社會具體而微的兩群,而他們也都極具武士道精神的為了同伴展開一連串不成功便成仁的仇殺,結果造成東京的毀滅。
以昭和時期的歌謠作為段落和一次又一次報復的主題曲,武器從原始的開山刀到改製長矛,美軍過期白朗寧到自衛隊火箭筒,最後以自製原子彈完結。
尋找武器的過程竟然是歐巴桑們和青年們難得一次的小遠足。
裡頭還有一個有趣的人物,不知可作為顯微的另一群否:鎮日待在宿舍、著民族風服飾、通靈且古怪來自某不知名女子短大學生。
畫面其實非常緩慢且浪漫,就像無聊的日常生活一樣,但復仇場面也如此真實,血從頸動脈像啟動的消防栓般噴出幾米高還有滋滋響聲,子彈穿透頭殼的聲音,焦掉的屍塊,還有原子彈爆炸前夕,大家都是做愛的做愛,買東西的買東西呢。
尤其是大家熱切的計畫著復仇時,我們是多麼百無聊賴的一群。
劇情看似輕浮但有趣的也正是輕浮,這些小成本的荒誕故事和目前華語世界拍的轟轟烈烈歷史劇,因為某一青年睡覺品質不盡其意便導致整體人類毀滅的故事,或許才是真正的時代劇。
杀来杀去好好玩奥。。o(≧v≦)o~~我们来一炮吧。。。哈哈哈
由小刀起因,到原子弹结束,整个过程荒诞得叫人欣喜!
隐藏NPC:五金店老板
青年男6人组vs中年女6人组。男A无聊杀死女A,女人组复仇,女B杀死男A,男组复仇,男B杀死女B,女人组复仇,循环杀。可惜,又屎在字幕上了。
浪费时间
对和错不重要,everybody want to die。
不懂为什么评价这么高。或许我要先去看一遍小说。
可爱的片子,,有首歌很好听。。。
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日本人真是够变态了,话说安藤政信这次死得真是让我无语了,这也叫主演?
死的好奇葩都,神片儿。
三流kuso剧,又闷又难看,还没听到好听的昭和歌谣
看之前以为是园子温看的时候还想着园子温看完才发现不是园子温ORZ为什么你们都喜欢拍那么长
关于欧巴桑的理论?
神经病电影,我还以为是cult呢,有一星给安藤政信
此片的变态程度堪比大逃杀 (表看名字这么小清新)
片子的调调很喜欢,最后的终极复仇不要太帅气!开始部分的歌舞反复看了很多遍,松田龙平太好看了!还以为安藤政信会有很多戏份,结果最先挂了,死得还挺浪漫的说==;杀人的时候小刀一出血浆四溅,好生过瘾。
什么鬼3.5
112.01
欧巴桑...
我来结束这看似美好的操蛋世界,去死吧,各位。PS.应该给个夷为平地的城市全景啊,这一点上有点较弱喜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