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恶人的后代就不应该心生怜悯,而应该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农夫与蛇”的悲剧上演的还不够多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所有人物的智商都比不上智障杀人狂。
首先是结尾部分的市长,明明仇人就在眼前,他不用电锯,就用这么一根打在身上一点也不痛的棍子敲打对方的身体,然后故意放走女主角以至于她可以杀死自己的手下,再把掉在地上的电锯扔给皮革脸让他成功逆袭。
而且你说你身为一个市长,身边都不带把枪防身,这说的过去?
如果我是市长,我会先把皮革脸的双手双脚锯下来,然后把他开膛破肚,把内脏都扯出来,然后砍下他的头,把他的身体剁成几大块,再把碎块扔进绞肉机里,这不就是大团圆结局了吗?
可能是我太后之后觉了,现在才看这个电锯杀人狂,03年翻拍出这种水平,技术含量一般吧,不够精彩,不够有悬念。
而且我不幸看过了狼溪,尽管名气和拍摄时间都在这个之后,但是却被我先看了……两部片子如出一辙,连道具都是使用的差不多,只是电锯杀人狂的脸更丑,而且人家有电锯,哈哈!
总之,是美国恐怖片的经典套路,一群寻求刺激的年轻人,不小心落入虎穴,配角总是先死或者被折磨得很惨,主角往往是女生,超级理智和幸运,能一次次逃出,最后获救,然后留下杀人狂落魄生气的样子,为了拍续集用。
所有美国恐怖片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我觉得最惊悚的,还要数惊声尖叫系列,也可能那时比较小,阅历不足吧!
不得不说,这个电影让人气愤的不行,至少我是这个感觉。
都怪那个女的,她所谓的恻隐心、好奇心只会造成一系列的恶心。
如果不是她随便让奇怪的陌生人搭车,就不会害了她四个朋友。
遇到危险只会大喊大叫,瞎咋呼,地方有的是,偏要躲到奇怪的小黑屋里,见到一群奇怪的人后,还那么轻信,整部影片,她只有最后做对了几件事,除此之外,她做的一切都表明她是罪魁祸首。
好奇害死猫,这话放哪个国家都没错,杀猪的一家是很坏,可自身没那么实力干嘛还靠近,危险还是远离的好,套什么近乎。
不过,电影没讲讲那奇怪的杀猪一家人到底是啥子关系,一个比一个吓人,到底受到啥创伤了呢,非得把自个弄那么恐怖,积极向上不好吗,一群缺心眼儿的,要多二有多二。
看过之后,有以下几个心得。
1.少跟不明不白的陌生人来往。
2.随身带电话。
3.会开车,最好还会修车。
4.群体行动时,不能分开。
5.不可轻信。
6.该反抗就反抗。
7.做好孩子
好莱坞生产的恐怖片当中,有许多都是根据史实改编,经过添油加醋、改头换面后,拿到生活安逸的现代人眼前刺激刺激他们的神经。
比如《美国怪谈》,再比如这部《德州电锯杀人狂》。
拍恐怖片说容易也容易,特别是对于多数恐怖片来讲,追求感官和精神刺激是观众的首选,因此,这类影片不必像一些文艺片那样反映多么深刻的人性和社会问题,也不用像故事片那样要有比较严密的故事情节。
只要你够恶心、够吓人,观众就会买你的帐。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恐怖片要拍得好也不容易,这点从恐怖片在IMDB网站的评分情况可见一斑,多数恐怖片都徘徊在6分以下,有一些甚至还得到了2分左右的超低分。
这一方面反映了恐怖片中缺精品的事实,另一方面也表明好莱坞的老板们并不愿意在恐怖片上下太大精力,而且,许多导演和演员进军好莱坞往往也都会拿恐怖片来作为自己的处女实习作,也可见这种片子在电影人心中的地位。
当然,从商业的角度讲,恐怖片的大行其道也有其充分的理由。
现在,恐怖片几乎成了好莱坞电影工业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它具有成本低、圈钱快的优点,而且永远也不用担心会缺少观众,即使你的片子拍得再烂再次。
这也是众多电影公司对拍摄恐怖片乐此不疲的主要原因,比如以拍恐怖片起家而且至今屹立好莱坞群雄中不倒的独立制片狮门影业。
如《德州电锯杀人狂》的拍摄成本只有950万美元,而在北美上映仅10天票房收入就达到5120万美元,并最终收获7300多万美元的钞票。
像这种本小利大、稳赚不赔的买卖,相信每个商家都会喜欢。
而且从现在好莱坞拍摄恐怖片的热情来看,还是不减当年。
在各种题材被拍摄贻尽的情况下,翻拍热潮又席卷而来,《德州电锯杀人狂》在以前好像也被多次搬上银幕,而且2003年的这部也是重拍版本,“电锯男”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恐怖片的一种风格。
当然,你还是不用担心这些影片会赔本,拍十部有一两部赔本也算正常,那些在后面数着钞票偷着乐的电影老板们肯定不会担心这个。
恐怖片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也与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
几成固定模式而且忙于应酬,难得有自己空闲时间,精神始终处于平庸状态的现代人,需要寻找一种发泄方式来平衡自己的心理。
那些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文艺片固然能够使他们找到在情感上的共鸣,但毕竟需要他们思想上全方位的参与。
而恐怖片则不然,你尽可以用一颗简单的心去看,最多把自己想象成片子里的主人公,陪着他们一起紧张、害怕,而不用耗费太多的心思。
同时,从许多观众对《德州电锯杀人狂》这种变态杀手类恐怖片的喜好来看,一种现代人的自虐情结也显露无疑,既不喜欢当前的生存状态,又难以割舍那份对这种生活的迷恋,只好通过一种情绪上的渲泄来表达一下不满。
总而言之,恐怖片既可以作为一类影片去观看,也可以作为一种现象去研究。
只要有电影的商业化,只要有现代人的需要,恐怖片就永远不会在电影这个大舞台上消失。
真的没吓到我!
一个人大半夜关灯看的!!!
一切悲剧全是女主自己搞来的:救路边女,尸体送警察局,又不肯走,全是她,自以为正义的,结果导演竟然没让她死!!!!
开头不是说五个人都死了么??
草啊。。
这都是美国佬向我们输送他们的价值观啊。。。
悲剧的是,我们接受了。。。。
在不可计数的血腥肢解型恐怖类型片中,本片还算合格。
只是感觉个别细节有欠推敲。
比如,最后的对决中,电锯狂魔和摩根扭打在一起,电锯也扔在了地上,这时,完全脱身的艾琳不是拿起地上的电锯去攻击狂魔,而是抡起自己的粉拳去捶打狂魔如山一般的身躯。
还有一次,艾琳拿起一根粗木棍,但她不去击打狂魔的头部,而是把木棍横起来去勒狂魔的脖子。
唉,不得不让人怀疑,艾琳是否脑子进水了?
从而对他们的被杀降低了同情度,好像他们被杀是自找的。。。。。
俺也算是个恐怖片迷,常年看着人肉血浆白粉脸长大的,怎么就对这片子念念不忘呐?
天气么。
烘热焦躁,穿着纯情性感的第二女主角。
肮脏么。
有洁癖的我,看着滴答脓浆黄汤横流。
绝望么。
警长都不可靠,善良大妈都不可靠。
自怜么。
年轻人,虽然吸毒,却也是胳膊腿长长精力旺盛热心快肠的年轻人。
唉,至今还能吓倒我。
也许因为它正好符合了我潜意识里最大的恐怖?
燥热的夏天,裸露着多部分身体,孤立无援,大口大口地喘气,绝望地等待某个黑暗残暴物体侵蚀。
强大.真的是很强大的一部片子.不论是场景的布置,还有模型的制作,那血淋淋的效果,还有那翻新的杀人花样,都是亮点,这是一部很强的电影,从一到五,都很强悍.绝对值得一看.不过如果有心脏病和对血极度敏感的人就别看了.这片子明显太血腥.总的来说。
这是部绝对经典的好片子.和沉默的羔羊平分秋色
首先,这部片子有两个情节足够惊艳:一是首尾相呼应的那句一开始便不断重复的话:“不对,你们走错路了……走错了……”;二是非常具有创意的变态杀人“一条龙”服务(汗)许多细节很写实,包括主角们的性格。
与以往勇往直前聪明彪悍的惊悚片男女主角不同,女主角的软弱以一种很让人信服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那个胖子朋友将她从杀人狂的电锯下救出,她却抛弃胖子朋友一个人跑了。
观众在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对其大加谴责的同时,却也不得不对导演这一巧妙的剧情安排叫好——毕竟在那种极端恐惧的心态下,极少人能够理智地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判断,更多的时候,脑子还没想好,身已先行,这就是生物学上的条件反射。
不是很喜欢,这种纯粹的压抑气氛,似乎看这部电影就是为了让自己不爽似的。
更喜欢一些实在的恐怖,比如汉尼拔教授与史达淋就着烛光晚餐一边聊天一边优雅的吃着克伦德勒的脑子并与他谈话。。。
电锯的戏份这么少,怎么还加到电影的标题上来了?
跟saw差太多~~
女主智商太底,
纯粹为了女主角来看的这部片子,Jessica蛮漂亮。
女人多事,男人遭殃。
德州电锯杀人狂
历数1974--2022年的系列作品,这一部是所有续作中表现最好的,无障碍吊打今年的重启版。主线与场景基本遵循74年原版,摄影和节奏掌控不错,用几个阴气逼人的运镜进行支线切换,提升氛围,干净利落。在此之后的“抑扬顿挫”的《伊甸湖》、冷峻残虐的《我唾弃你的坟墓》(这厮也是翻拍自78年的原作)、血腥腹黑的《黑暗侵袭》都承袭了德州猛男的叙事与风范,而《高草丛中》的汽车坟场堪称惊悚致敬。
重口味
吓得不轻
每个恐怖片里都有那么一个圣母,最终害人害己,这电影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
#德州电锯杀人狂#-6.5分。没看过老版,不过这个2003年的版本拍得还成。出乎意料的是所谓的电锯杀人狂,其实真正出场的频率和时间并不算多,要说几个年轻人是死在他手上,还不如说是被周围的人不断逼迫到电锯下而已。但可惜传统恐怖片的各种脑残设计依旧,看得比较出戏。还好女猪漂亮,拉回些分数~
尼玛一队人弱爆了蠢死了!
惊悚 无大脑
真的是一个变态拿个电锯在后面乱砍
一样的故事将好几遍有意思吗
还真是根据事实改变的噢!变态的世界!我真有点儿害怕了!
被骗的关键在于警察天然有一种权威,这种权威是与国家公信力直接相关联的,警察的在场代表的不是他本人自己,而是国家公信力的一种表现。有点类似《夜行动物》,并不直接表明恶意,甚至是善意让你放松警惕
场面处置相当不错。
话说男主角和第二女主角后来去哪里了?
我发现恐怖片里的人永远都是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