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转到电影频道,看到一对母女跪在床边祈祷,一个红发女孩抱着一棵枯萎的大树,妈妈过来拖她去冲洗身子......好奇心让我继续看下去了,一直看到结束,才知道这部电影叫《The Goddess of 1967》片子充满了罪恶、矛盾、亲情、爱情、被判、乱伦!
......在美国西部辽阔的平原上,在英国寂寥的山坡牧场里,在喧闹的日本东京,发生着一幕幕独立的、互不相干的惨剧。
但是,命运却让这些跨国界的人们相遇--因为一部“女神号”汽车。
整部片子使用了倒叙、时间穿插、事件互相交错的方式,演绎了一场场悲剧,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
是什么让人走上了错误?
是什么让人走上了背叛?
是什么阻止了一个人去杀另外一个人?
失败--背叛--乱伦--报仇;男主角的流浪,到遇上女主角;--爱情--最后男主角用自己的爱,让女主角放下手中的枪,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男主角那样,那么之前所有的悲剧都不会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在一念之间的决定而造成的。
如果能够停下来想一想,也许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悲痛。
p.s.这部片子有点像《通天塔》
影调很特别,摄影很漂亮,结构也不错,不过,这是个什么故事啊?
在辽阔的澳洲大地上,一个被乱伦癖害得伤痕累累的盲姑娘,在人生的荒野里无助地流浪。
她很幸运,因为祖传的红色“1967年女神”车,带她遇见了来自日本的男孩。
“教我跳舞吧”,红发精灵一般,跳一支与众不同的舞。
“好好表现吧”,蜥蜴气消了,就会松开咬着你的口。
世事无常,在没有面条味道的世界里,男孩不再忍心丢下这姑娘。
应着心底疯狂叫喊的声音,姑娘回到罪孽深重的仇敌身边。
阴冷的酒窖里,老头早已不知今夕何夕,却起身要为她捧来佳酿。
在一片败落里,她伸手触及的都是耗子的干尸……爱给了她温暖和力量,怜悯松开了她持枪的手。
那一刻我流泪了。
仇恨都没有用,埋怨就更不足道。
在《寻找1967的女神》这部电影中,罗卓瑶的残酷表现的更为直接,身世凄苦的盲女,迷茫叛逆的日本青年,他们在黑暗和光明之间相遇。
整部电影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迷茫,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迷离。
盲女的身份总是隐隐约约,她不幸的过去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呈现出来,过去和现在的不断交织,将观赏者带进一场迷幻的梦境中,在梦境中了解尴尬的情感和世间的丑陋。
男女主的相遇很惊悚,男女主的发展很莫名,到最后彼此相互舔噬伤痕,也不知究竟有多少安慰。
也许女主丢下了枪,也算是得到了某种意义的救赎。
还不错的片子,镜头很美,内心刻画得也颇到位。
只是从头到尾觉得很不舒服,三代乱伦、迷失、怨恨、对上帝的嘲讽与质疑、对宇宙的困惑与憧憬,现实交替回忆,混乱得那么凄凉。
很喜欢几个情节,男女主在点唱机前跳舞;做完爱后的对话:thank u”,“u‘r welcome;男主被蜥蜴咬住后,两人坐在草地上等待蜥蜴的原谅;杀手阿兰冷峻的脸;黑白晃动的东京;客串的界雅人......压抑,却还是忍不住笑出声。
我们看到的原来只是几百万年前的光啊。
你听到死亡的声音吗?
①空间感极赞,光影特效频频述出,却毫不突兀。
②日本与澳洲大小勾连,予岛国文化一种奇妙的韵律感。
③火星城东京被处理成水彩虚影,渐次模糊于柳屋之心。
④被蜥蜴咬住的手指。
⑤昆虫撞上挡风玻璃的声音。
⑥羞涩与狂野并铸的做爱。
⑦星星一死亡便成为黑洞。
对罗卓瑶的真正改观,大概是始于孤独到不知所以的《秋月》。
看这部电影,有开心的,心动的,就会有不大满意的。
诺,为渣画质深深痛心,怎么着,将来也得在电影院大银幕看一次啊。
很神奇的是,我也想到了马利克,但马利克老师不会编这么唬人的一故事。
堺雅人真是神彩蛋啊。。。
最近被安利了罗卓瑶导演,补课了好几部片。
有几部早期作品还是耳熟能详的呐。
嗯,很好奇其实罗导演作为一个女性导演,早期在香港竟然是很吃的开呢。
好剧本,大制作,好演员手到擒来的哟。
可是,论拍李碧华的奇情本子,她却显而易见地远输于徐克。
拍于1993的《诱僧》,是一部很有野心的作品。
据说专门现搭了一座唐代木构寺庙,大篇幅铠甲兵马的战斗场面,还有叶锦添一言难尽极其花钱的法式日系唐风妆容和美术,再加陈冲,吴兴国,张丰毅全部现场收声的高质量演绎。
但结果是叙事糟糕,节奏不畅。
连李碧华原著的生死大义情欲纠缠也未表现出十分之一。
这与同年的《青蛇》的成功简直相差千里。
在此片的票房惨败后,罗导演已经很难在香港拿到像样的资源了。
然而,以丈夫的原创剧本转战海外后,却意外地叫好了。
2000年在澳洲拍摄的《寻找1967的女神》,是非常有嚼头的一部片子。
有点奇情,有点浪漫,有点先锋,有点幽默。
像颗橄榄,滋味新奇而回甘悠长。
在影像节奏上,罗导演有自己的风格。
大概只有老公的本子才能踩在她的点上。
1967女神是一辆1967年产的雪铁龙,因为她,远在日本的柳屋良安来到澳大利亚,遇到了一名神秘而美丽的盲女迪雅扎。
住在东京的柳屋,有一些特别的朋友。
他在家里养了很多蛇和蜥蜴,他买来新鲜的小白鼠喂它们,和它们聊天,或者有时候就静静的看着它们。
虽然有个女的经常来看他,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几乎不说话。
柳屋在网上订购了一辆1967女神,他把动物托付给人照顾,一个人飞到了澳洲。
他到了澳洲,却没见到卖主。
他遇到了卖车人的表妹迪雅扎。
她告诉他,她表哥和老婆因为卖车的价钱问题吵了起来,表哥一枪打暴了他老婆的头,然后又一枪打暴了自己的头。
这里,其实我相当怀疑是她杀了她表哥和表嫂。
导演并没有交代的十分清楚,甚至有些前后矛盾,一切都是由迪雅扎口述代为交代的,而她身上还带着把手枪。
她说的是否真实,无从知晓,这样的似是而非,看来是导演故意为之的。
“非动非静,非能感到非不能察觉,非有物非无物,神秘、矛盾、模糊的状态,是我于这部电影想捕捉的神韵”,导演的这段话说明了这部电影的风格和主旨,但看似又什么都没说,状态和神韵都需要你在电影中去细细体会和幻想。
再回到电影里来。
迪雅扎还告诉柳屋,这辆车的主人其实另有他人。
于是柳屋和迪雅扎一起踏上了一段寻找之旅。
在澳洲广袤的大草原上,一条路从远方伸向远方。
女神行驶在路上,头顶是蓝天白云,颜色是那么鲜亮晃眼,显出一股荒谬的不真实感。
两人一起上路,而这段旅程对他们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柳屋为了女神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虽然他依然怀念东京的面条,但他已经不可能再回去了(用同事破译的密码盗取钱财而受到警察通缉)。
虽然能够得到女神,可以开着女神到处游走,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可以忘记怪味而模糊的东京,但未来究竟怎样似乎并不在他的计划之内。
而对迪雅扎来说,她要回去的是一个曾经她努力逃离的地方,那里是她的家,却并没有值得留恋的童年的美好回忆。
这次不仅要重新去面对,更重要的是她需要和过去有一个彻底的了结。
她来自一个怪异的家庭,她的外公是个控制欲和占有欲极其强烈的人,他控制着整个家。
在外婆死后,外公和他的女儿也就是迪雅扎的母亲玛利一起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且与她发生了关系。
迪雅扎就是外公和母亲乱伦的产物,她的天生失明便是这庄罪恶的报应。
更让人不齿的是,外公还强迫迪雅扎和他发生关系。
这次回去,她要亲手杀了他。
去到目的地需要五天的车程,一路上陪伴他们的除了蓝天大地,还有无尽的回忆、慢慢萌发的爱情和在这趟怪异的旅程中渐渐发生的蜕变。
第一天,他们上路。
晚上在旅馆,他们相互介绍和了解。
(三年前,迪雅扎遇到一个在戏班表演的拳手,她求他开女神带她离开这里去她表哥家。
虽然路上险遭拳手强奸,但最后还是和女神一起到达了城里的表哥家。
)第二天,迪雅扎在车上听广播,当地的电台正播发朴告。
迪雅扎说三年来她都没有听到她一直想听到的那个名字。
柳屋在路上发现了一条蜥蜴,他想捉住它,却被它咬住了手指。
晚上,他们住在内陆最古老的一座旅馆里。
柳屋教迪雅扎跳舞,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她随心而舞,美的象个精灵,象个天使。
(十年前,外公开始对迪雅扎下手。
母亲没有阻止外公,却只是将其归罪于自身的诱惑和罪孽。
她要迪雅扎和她一起一所破教堂里按时祈祷,请求上帝宽恕他们的罪孽。
为了悲剧和罪孽不再发生,母亲带着迪雅扎一起自焚。
迪雅扎逃了出来,母亲葬身火海。
)第三天,迪雅扎要开车的柳屋闭上眼睛,倾听昆虫撞在车子挡风玻璃上发出的死亡的声音,柳屋不敢。
晚上他们做了爱。
(东京,柳屋和同事一起吃拉面。
同事说他破译出了密码,他给了柳屋,说他就要结婚了,不需要这个了。
他刚走出路口,就给车撞死了。
)第四天,柳屋劝说迪雅扎放弃去寻找车主和报仇的念头,但迪雅扎执意前行。
柳屋下车离开,准备放弃这辆女神。
不过,傍晚的时候,柳屋还是回来了,他告诉她,他只是不想看到自己关心的人死去或者离开。
(三十年前,外婆失踪。
外公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渐渐他们“相爱”了。
)第五天,他们终于到了。
柳屋再次劝迪雅扎放弃,但迪雅扎坚决要了结这个捆扰她多年的噩梦。
外公现在已经不太正常了,他终日待在地下的矿井中,还幻想着属于他的三个小女孩能够再次回来。
迪雅扎把枪对准了他的头,但最终还是没有扣下扳机。
她和柳屋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为了方便描述,和电影相比,现实和回忆相互穿插的顺序稍微有些出入。
在讲述他们这段旅程的同时,导演用倒叙的方式加入了一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在他们到达目的地即将揭晓结果的时候,我们才大概的了解到整个事情的背景和原由。
这些过去的事,看似是从导演的角度加进去的,也可能是主人公在回忆,还有可能是他们在向对方诉说。
我比较相信是后一种,虽然在影片中导演没有明显的提示出他们在诉说,但最后他们彼此了解显然证明了这一点。
正如导演所说,这是一种神秘、矛盾、模糊的状态,一切显得似是而非,除了这些和上面提到的表哥的死,影片中还有迪雅扎的身世,和她身上的那条贞节裤的由来,都没有明确的说明。
看起来好象有想当然的结论,但一旦你把它想象成了另一种情形,结果和意义就截然不同了。
伴随着寻找这一主线的还有男女主人公的爱情。
这是两个与常人不同的人。
柳屋生活在东京,影片中柳屋在东京时出现的场景是地铁里、家中和夜晚的大街上,都是被黑暗笼罩着,都没有出现过太阳。
他很少说话,他的朋友是一群冷血的爬行动物。
而到了澳洲之后,那里是一片阳光灿烂,柳屋也开始变的积极和主动。
而迪雅扎不仅眼盲,她更有着离奇的身世,她是母亲和外公(也是父亲)乱伦的产物。
他们的爱情并不轰轰烈烈,只是两个孤独的人在旅程中渐渐产生了浪漫和默契。
影片中还以记录片的形式穿插了对1967女神这款雪铁龙车的介绍,她虽然属于外公,但她见证了从外婆到母亲、再到迪雅扎这三代不同女性的不幸的命运。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那座古老的酒店,它也经历了这三代人,但在这里她们可以尽情的舞蹈,那是一段最快乐的时光。
影片的最后,柳屋闭上眼睛,驾着1967女神和迪雅扎一起又出发了,前面有什么会怎样,他们都不会再害怕了。
速度和暗夜。
沽蓝色的东京。
沽蓝色的生活。
我如此享受我一个人的生活,伴随着大小混乱的歌谣和无数缸里面的宠物,还有,我1967的女神。
完美的雪铁龙,在黑暗的光泽这是有风声的颜色。
饥饿症在夜里无法压抑地蠕动汹涌而出。
我需要大量的食物充斥我寂寞的胃。
用亚曼尼香水的你带给我高斯模糊的东京超市。
沽蓝色。
无论是多少不堪承载的回忆,我们现在还是两个人在路上,湛蓝的天空棉花糖的云朵青绿的草地粉红色的雪铁龙,公路还是直的一条公路。
现在的阳光灿烂已经是幸福。
暗夜妖娆的酒吧,粉红色的灯光,没入黑暗的背景。
反正光线如何也只是一片黑暗的世界,可是如此的音乐,让人想飞起来的音乐,我开始不停舞动腰身。
我听见音乐以外裙子撒开飞舞的轻微的沙沙嗦嗦,我看不见可是我没有限制地跨越,从这边到那边。
你一直在我身边,用你的身体展示舞蹈的样子,所以我很安心,所以你会放纵我的狂野。
所以你会记得我的狂野。
女神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罗兰巴特这样形容雪铁龙DS。
暖橘色的外壳,超Q的四颗车灯像极了两双眼睛。
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他点燃打火机,照亮DS的车身和女神心底的黑洞,女神的面容变得温和。
女孩即是女神,女神即是雪铁龙DS。
世纪末,他载着女神,开着女神车,闭着眼一路开到将彼此的心事都放下。
影片用冰蓝色调的都市风景展现高度工业科技化的冷漠,人如同高速运转的现代化机器中的零部件、低值易耗品,曾经他也是其中一员。
他用脱水小白鼠精心饲养宠物蛇,自己却靠防腐剂泡面过活。
他会戴着泳镜,穿着蛙鞋在房间里跳舞,一个人自在惬意又孤单。
如果不是对1967年产的女神车心生向往,他不会带着诈骗的钱去国外提车吧?
他不会逃离枯燥麻木的生活吧?
他漂洋过海去提车,遇见了女神,对她兴致乏乏,对女神车却狂热痴迷,买不到也要看看摸摸,还要试驾。
为了买车,送女神回家,一边开车一边回忆,触及彼此的心事。
他习惯冰冷麻木地生活,而她心怀复仇火焰,不屈不饶。
澳大利亚的草原风光美好得如同伊甸园,他们开车聊天晒太阳,但也发生争执,最终他向女神妥协,放不下一心想要复仇的她,不想再有朋友因意外辞世而留有遗憾,陪她继续上路。
因为他心底仍存一丝温柔,当回忆起东京,他说那是面条的气味。
在小摊吃面条,笑谈间面碗已叠成小山,那是好友出车祸前最后的时光,是工业社会机械式生活下的烟火气息。
而女神一直被困在对出生肮脏的羞耻感和被强奸被侮辱的仇恨中,她因祖父与母亲乱伦而诞生,身患残疾从小眼盲,又再被即是祖父又是父亲身份的人强奸。
祖父声称这是爱,他爱祖母,因祖母意外失踪而丧心病狂;他爱女儿,抱她跳舞、给她食物、陪她度夜;他爱孙女,伤害她、撕碎她、啃食她。
对此母亲只会软弱地祷告忏悔,认为自己和女儿是罪恶肮脏的,求上帝宽恕,用水冲刷,甚至带她一起自焚,以自毁的方式清除罪恶。
但女神不从,她裹着毛毯仓惶逃出火场,对父权进行反抗,但永远失去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后女神又被路途偶遇的陌生人强奸未遂,那胖子的油腻肥肚真是大煞风景,女神逃出肥掌后,在一棵树和三只小兽旁安然入睡,得到大自然的庇护。
在遇到男孩后,她带着枪,要男孩载她返乡复仇,男孩劝阻也没用,她缺爱但并不懦弱,女神肯定是反爹反父权的呀!
有一幕他们在床上拥抱缠绵,不同以往的是,她不再是被动被迫被侮辱,而是主动,主动索取爱抚和陪伴,结束后的一句“谢谢”和“不用客气”,是对彼此的尊重。
另有经典的一幕是两人一起跳舞,在当年祖母常去的酒吧,祖母失踪后,祖父借酒消愁,曾横抱起母亲一起跳舞的地方。
但她是盲人,未曾见过任何舞姿,也不懂如何摆动身体。
他握着她的手,游走身上每个关节,让她通过触觉去感受,去肆意发泄。
影片中还有两幕是女孩在暴食,她双腿盘坐在床上,不停地吃,床上一堆的巧克力纸壳和食物残渣,他帮她擦干净脸,劝她停止进食。
要知道那并不是爱,那只是食物,不能填满空虚、孤单、缺爱的黑洞。
就像好友记中菲比的心理咨询师男朋友心疼地劝导莫妮卡,不要用食物填补内心的空缺。
1967年诞生的雪铁龙DS21,红发盲女,日系型男,公路草原风景美不胜收,闭眼就能听到昆虫撞死在车玻璃上的声音,死亡就这么简单。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她最终放下那段往事,放下举在父亲头顶的枪,其实大家都一样,罪恶又可悲,何不拥抱取暖感受爱,闭上眼睛一路开下去。
導演的心理壓抑和變態似乎只能通過這種病態的方式發洩,而且津津樂道。
即使女主角的滿頭鮮豔紅發也沒有是使這冰冷、生硬的故事有絲毫的改變,片尾那昏暗的地洞,那橫屍餐桌的與片頭相呼應的老鼠,無一不映襯著導演陰暗的心理,而女主角扔下手槍也就顯得虛偽的可以。
到是片中對於東京的描繪略微可感,因為我對於北京也有類似的感受。
因为看adam,喜欢rose byrne,因为喜欢她,找来这部她的成名作。然而,这部电影令人惊艳:红发,蓝天,沙漠,粉色的老式雪铁龙;极为行为艺术的分镜和镜头叙事方式,极端而富寓意的人物行为,简单却耐人寻味的情节。关键是我喜欢这种开放式的大团圆结局。最后,rose真美~~~
他空虚寂寞冷,给蛇喂脱水白鼠,为电影里的杀手想象跑了半个地球去买一架古董DS“女神”,而现金来自结婚前夕自杀?的同事的馈赠。她三代被男人欺凌,乱伦的产物,失明,喜欢听昆虫装上挡风玻璃、电台讣告的死亡之音。祖母、母亲留下来的family car‘女神“是子宫、来自母亲庇护的象征,护送她保护她。
场景唯美。情节阴森。舞蹈狂放不羁,浑然天成,堪比Isadora Duncan的划时代。日本帅哥澳洲盲女异国恋,缘结一辆1967年的女神。爱终于战胜仇恨。非常完美。
一段疗伤的旅途,梦幻的画面带着苦涩的回忆。澳洲风景太美了,喜欢影片的色彩。萝丝拜恩竟然21岁就拿到了威尼斯影后,里面跳舞那段很赞~
对罗卓瑶的真正改观,大概是始于孤独到不知所以的《秋月》。看这部电影,为渣画质深深痛心,怎么着,将来也得在电影院大银幕看一次啊。很神奇的是,我也想到了马利克,但马利克老师不会编这么唬人的一故事。堺雅人真是神彩蛋啊
雅人叔在78分钟开始三分钟内。
美丽的红发盲女、如画的场景、舞台感的打光、朦胧而动人的情节……这片子很不错
日本男好像灰轮海里面那个骚男
[2.5/5.0] https://bit.ly/3Ifybgq
咦……
Blind Pretty Highway
孤獨與愛情,兩個另類的人,有著不堪的過往,偶然的際合,情愫的暗長。故事原是極簡單的,表現的方式卻不俗,曖昧和閃爍的敘事,散淡和似是而非的故事,極美的影像。或許人生即是如此,沒有重點的散漫,某個虛渺的目標指向,捉摸不定的相遇邂逅,或然的愛情,痛苦的回憶,帶有不確定的虛無與可能。
喜欢,就是这种感觉。
色彩和光线真美。澳洲的红土地,女主的红发。
补 油管上看的
塑料的伦理犯罪情色公路 负分!
叔死得太快不开森
这是一部片名最美,道具次之,演员第三,剧情倒数的魔幻现实主义汽车广告
第一次触摸什么物品时落了泪?
202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