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虽然有拖沓以及剪辑混乱的问题,但我仍然很喜欢,可惜它目前在豆瓣的评分只有7.3,并不算高。
通过这部剧,我们多少能窥见当下香港律师的生存状况。
尽管有些人出身低微,家庭背景复杂,或从小在鱼龙混杂的地方求生存,但他们仍然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考到律师证,并成为了一名大律师。
然而毕业并不代表苦难的结束,恰恰代表新一轮苦难的开始。
哪个行业都没有绝对的公平,现实一向都是残酷的,虽然律师这份职业总给人光鲜亮丽的感觉,但其实他们为了打官司,通宵达旦是工作常态。
他们也会因为资历浅而被同事陷害,好不容易有份工作却又被人欺负压价,因为没钱,只能住在鸡笼一般大的地方。
也会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公务员的工作,义无反顾做了律师,却又忙到无法平衡工作和家人的关系。
无论哪一行,如果能在入行时跟到一个好师傅,真的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所以我很羡慕剧中邓大志和黄瞳能跟到范小宇这样的师傅。
但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人都要靠自己的摸索在不断试错中缓慢前行。
尤其是香港、北上广这样快节奏的城市,如果无法适应,无法努力往上爬,30多岁就会失去竞争能力。
此时,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房贷的压力,分分钟能将人逼到崩溃。
其实谁的压力不大呢?
每个人生存得都不容易,而且现实告诉我们,并不是每次你努力了就一定都会有回报,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去抓住那道微弱的光,而那道光的名字就叫作“希望”。
90年代的港剧拍的专业人士都是有钱 下班后浪啊浪 感情节奏挺快的 离婚结婚离婚 刷新那时候离婚就是家丑的大陆人民三观。
下班兰桂坊坐坐 复式高级公寓合住 案件都是大宗的。
让大陆人民羡慕不已。
现在的新的专业人士主题的剧 从布景(可能是经费问题 都到围村的独栋拍了) 开始就寒酸了 。
也开始揭开光鲜的外表 专业人士也是很穷的 租房子都租不起 尤其刚刚入行的 什么也不懂 接不到活儿 老板苛刻 案子也是贴近民生的小案件。
总的来说 就是风格急转直下 从高高在上让观众跪舔 到现在降纬与大众产生同理心。
基本都是这个风格。
完美符合之前是高速增长现在是放缓紧缩的世界经济格局。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很特别的TVB剧集。
律政题材向来是TVB拿手的类型,从壹号皇庭到到近年的踩过界,经典作品数不胜数。
但《是咁的,法官阁下》播出期间,并不为观众特别偏爱,口碑还不如《跳跃生命线》《兄弟》。
因为《是咁的》和TVB以往所有的律政剧都不一样。
我们所熟知的律政强人,应该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法庭上应该针锋相对,生活中也应该是一丝不苟的体面人。
但在《是咁的》里,每一位律师的生活都过得很丧,或疲于家庭纷争,或累于生活奔波,遇到难搞的客户也和普通人一样头疼,甚至在法庭上也必须遵守秩序必须说“是咁的法官阁下”。
他们经手的案子也很少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前几个案子无非就是电影院看戏被摸、茶水间被偷吃食物这种寻常的纠纷。
直到最后一个大案才涉及到灭门惨案,关礼杰还吐槽这种案子一年遇见一个就累得够呛。
所以很多观众看得不带劲,觉得太无聊太平淡。
但这本来就是一部反映香港律师生活的电视剧,生活,本就是这么平淡、无聊和重复。
编剧选取了不同的角色代表,从擅长溜须拍马不甘人后想摆脱家庭环境的贫穷律师、出生富贵看似没有什么个人理想的公子哥、唯唯诺诺好欺负最后却把梁烈唯骂得狗血淋头的布律师、文静乖巧却果断有原则的事务所新人、上进能力强的女律师、兢兢业业却不能抚养儿子的失意者、擅长拉布被行业嘲笑的大状、用身份欺压主角晚年凄凉的老律师、曾风光无限不能接受眼瞎的师傅、还有心直口快以及情商高的两个主角,并刻画了师爷、法官等相关角色。
由点及面地描绘出一副香港律师群像。
只有25集实在可惜,很多人的故事没讲完没讲清楚。
但也好在只有25集,过于琐碎的剪辑也很容易劝退观众。
这部剧讲出了很多焦虑,连不是生活在香港不是律师的我也时常感同身受,现在独自在北京打拼的我,看着剧情总是觉得得到了安慰和鼓舞。
但港人的压力和我们是不同的,他们很明显地感受着来自内地经济崛起的压力,我记得有句台词是说“就快连深圳都比不上了”。
所以这部剧是来鼓舞迷茫的香港人的,结尾的时候的那几段念白,很多内地观众都没有共鸣
看这个电视剧,看下来感触最深的就是没有过于强烈的单纯人设,1. 不离婚,搞婚外情,甚至是身体出轨,也没有被恶意打压或者说道德谴责,当然这并不是在鼓励什么。
只是真的可能是因为社会这种情况太多了,谁的身边没有几个婚内出轨的人呢(不管男女)。
不要以此来抨击我,我只是表达身边有很多这种事情,并不是赞同。
2. 没有一个人是很神圣的,没有一个人是以前电视剧中的完美人设,不包含苦情,不包含大爱无疆,我爱人人,虽然并不是人人爱我这种大道理。
反而更加贴近生活。
3. 年轻一代想法很多很自由,里面的几个年轻人,各自的选择不同身世不同,但是相互之间并无过多的歧视(例如有钱富二代看不起穷二代,这种并没有发生),生活苦是大家都苦,年轻人当然是苦的,除了其中的一个富二代。
年轻人的敢说敢干精神也是不错的,小姑娘对战拉布大王,反手告了拉布大王浪费社会资源,也是敢怒敢言敢干的现实主义了。
这届年轻人是有希望的。
4. 里面很多案子都有关于家庭伦理的教育意义。
很多事情都是家庭影响的,包括父母的关系,父母对儿女的期待,双方在家庭中的关系地位,以及是否疼爱孩子,以及对孩子造成了什么影响。
甚至是孩子对还在造成的影响,都是不可逆的,就看各自的承受能力了5. 关于欧菲,是很矛盾的一个人,对不对,是不是很像身边的90后(90后不要出来骂战,我是说你们长得好看),不过结局不错啊,女孩子就是要找一个能哄自己的人。
不是找一个内心住着前女友,甚至,,,,的时候都在想着前女友的人,这种是要早点离开
最近在实习,回家看新牌律师的生活倍感亲切。
认真的法律案件叙述虽然零散但也有看点。
麦明诗的牙齿好可爱,又被关礼杰嘴角和眉头深深的皱纹深深吸引,总是会着迷一些细节。
大部分角色只有人设没有生命力是剧集硬伤,尤其想不明白两位大状一咋一呼的戏剧化表演。
最后三集的剧情让人难以下咽。
通过人设读出些主旋律自白,让观众些许尴尬。
但是,当全剧终,播出了那首同舟之情。
这首歌是梁振英上任特首不久由我最爱的两位歌手主唱。
五年了,优酷买下了大陆版权,苍白的港人独白也不是那么没有意义吧。
"爱在旧城窄巷",唱出了当时的心绪,也仿佛预言了之后的一段感情。
凭这首歌给这部剧加一颗星星。
近年来为数不多想为之一书的tvb剧,编剧不知是谁,但有一种小戚其义的感觉。
乍一看会以为这是一部tvb的传统职业剧,最多揉杂一些主角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看了几集之后不免乍舌,这剧压根没多少讲case的篇幅,好似一场群戏,千絮百头。
但多看两集后却抓住了一些门道,呵,这原来讲的是人。
从我最喜欢的Ophelia讲起 tag #婚内冷暴力# #自我否定# #新移民#不可否认Ophelia一出场作天作地,并不招人喜欢。
但多看几集后便会发现那反常行为的背后是因为范状的冷漠、忽视,她试图用出格的行为博取对方的关注,却在这个过程中变得神厌鬼憎。
她疑问范状心中一直有别人,却得到无数次口头的否定回答,可笑的是行为恰恰一次次验证了那可怕的答案。
但同时范状的否认却给了她渺茫的希冀,她希望那个人并不真实存在,而只是她的假想敌。
所以一再纠缠,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同时作为一个“新移民”,虽然有了香港身份证,但本质上却没有归属感,她渴望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有一个家,而范状给的那个家却没有真正感情的归属。
身份的认知、情感的认知、自我的认知混沌一片,直到遇到饶状,遇到ICY,得到范状的答案,找返ICY后才一片清朗。
James tag #家庭暴力# #校园暴力施暴者#很多父母常常有饶状母亲一样的疑问,我和你爸爸吵架都避开你,我和你爸爸不疼你么?
大人的事我们从来没有把你牵扯进来。
真的可以完全躲开?
小朋友远远比成年人以为的敏感的多,家庭中给予的压力他无处宣泄,便以形肖形施诸于同学身上。
饶状母亲对于父亲的暴力行为,主导地位,让他觉得只有强势的、暴力的一方才能不被欺压,所以他成为了同学中的霸王。
John tag #校园暴力受害者# John一如我们历来学校中校园暴力受害者的典型,内向、瘦小、懦弱,当几十年过去施暴者丝毫不觉察自己的施暴行为,甚至还以为当时自己和你其乐融融,但受害者曾几度奔溃甚至自寻短见。
所以后来他对于饶状的热络总显得无所适从,后来他对于Ophelia和饶状在一起反应如此之大,我想并不是因为他对于Ophelia仍有旧情而吃味,只是相似的情形再度唤起他上学时不堪的回忆。
赵金水 tag #心理防御# #否定# #跨阶级#赵金水出生于香港的下只角,当上大状可谓是草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可当金凤凰飞上枝头才发现,原来他周身的其他人和他的起点根本不同。
他或许要的不多,只希望自己父母普普通通,不是成天只想着过海搏身家的赌徒,不是需要出卖身体才能养活孩子。
他选择逃避、否定,像沙漠中的驼鸟,把头埋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
不去回看自己的家庭,用名牌武装自己,便可假装那个令他难以抬起头的家庭并不存在。
一切的防御机制都是暂时的,他最后能直面家庭、真正认识自己,或许再也不需要用无法负荷的身外之物来伪装自己。
to be continued...
在最近看的港剧来说,算是不错的一部。
剧集虽然和以前职业剧差不多,都是讲这个职业的特点、生活、圈子什么的, 但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当地目前香港人的生活写照进来,香港人面对什么、 担心什么、他们的内心、工作、经济状态等等。
同时,也呼吁了大家要坚持,要相信香港发展的会更好。
另一点,就是在那么多起案件官司来说,最后都归于了一点:很多悲剧的发生都是因为 “我们”忽略了身边的人。
不仅让你反思——你是否关心了自己身边人。
剧集不仅能让你对每个案件的始末感兴趣,也让你能体会那份当代社会人所需要的情感,值得煲剧。
最后,赞一下剧集的一种拍摄手法,就是有时候会有几个小片段分别介绍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无声又简短,一段音乐和几个短画面,几秒钟就能让你了解该人物的生活或者是内心,比起多用一集一集的讲述会好很多,减掉很多累赘。
才看到第十集,以前看港剧里的律师,都是光鲜亮丽的,西装革履英文流利月薪过万,没想到要成长为“大状”需要经历这么多,尤其是在香港这种极致繁华与贫民窟共存于一片天地的地方。
其中涉及的案子应该只是引子,看起来有点不连贯的感觉,其他观感还好,特别是几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律师在一起吐槽的时候是这部剧最轻松的地方了。
刚演到布律师被另一个律师骗只给他五千块,他虽然郁闷到极点,在茶餐厅看到流浪汉也会分他一半饭吃,甚至还塞了钱给他,即使在上一刻他吃饭多出的一块钱都只有用八达通补。
幸好,人还能坚守自己的那份本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有一集是布仲谦去当一个剧的法律顾问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的妈,关礼杰演法官,黄智贤和王君馨演夫妻兼律师,在法庭上吵架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的妈,这一幕太照进现实了吧。
穿插在剧里年轻人对于香港这座城市的思考,编排得很是巧妙,口中说着香港如何如何,可毕竟是生养长大的地方,会懂得维护,会在繁华冰冷下尽力找寻温暖,尽力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这座城市更好一点。
几对小年轻们的暧昧也挺好的,复杂工作和板脸大声下可能隐藏的是一颗想要关心的心哦。
目前还没看完,看完了再补一些随感。
每次俩男主同框斗嘴的时候插的音乐都太好玩儿了吧,表面和和气气心里恨不得压对方一头。
“香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骄傲,不要放弃,坚持下去”
这是近期以来我最希望tvb可以多拍个五集好好结尾的电视剧,前面几个年轻律师的铺垫都展开得很好,但是后面就他们几位的戏份明显有些接不上和突兀了:布大状的窘迫和成长:金水经历过很多事情后的转变;阿菲的内心情窦,还有赖律师的感情线,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是久违的一部看着很让人舒服的电视剧。
要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女主的戏多的略显无聊。
看了十多集就想说点什么。
一帮刚走上律师之路的人,看到他们平时的嬉笑生活工作真的很暖心,每次看到他们聚拢在一起都特别羡慕,这么一帮人有得聊,嬉笑怒骂吐槽打趣,饮杯谈笑,坐在草坪上树荫下,围在天台小灯泡串灯中,分分钟想加入一起干杯。
初入社会时会遇到很多。
有人不满公司对待员工的态度,我要离职,因为它没有给我关心,公司氛围不够友爱,同事之间没有和洽的关系,我不喜欢这个没有人情味的地方。
我很喜欢一个情节,她把自己烤的饼干分给同事吃,大家收到时都没有很领情,在深夜肚饿拿起来吃时,胃和心里有了点不一样的东西。
这是她想要的触动,她如果看到同事深夜的表情也许会体会到他们也不是无情之人,留在这个公司也会多一个理由。
有人出身贫穷,借着衣服,买昂贵的东西装扮自己律师的行头,溜须拍马左右逢源都是表面功夫,可是他身上有一种光,他不是讨厌的圆滑的人,他会帮捡垃圾的阿婆推车,他只是家境差,缺了物质多了心地善良,只是需要衣装人脉给他勇气。
有人家境富裕,做着父母希望做的体面工作,从小生活没有什么主意父母说了算,十足的乖乖仔,还没看到他上庭。
在其他律师都喊着时间不够用来不及的时候,他是最闲的,参加酒会聚会各个餐厅品尝捧场。
主动送上来的生意不想接,介绍给自己的好朋友,对工作完全没有拼劲儿,混日子足矣。
我只是爸妈的好儿子,生活的意义在哪里。
他对待朋友是真心的,不戳穿不低看,时时帮扶自己的好朋友,不会因为自己的家境不跟他们去低等的茶餐厅,不会不跟他们一起畅聊。
有人外表木讷内心一堆想法,没有律所肯招自己那就自己揽生意,没有一单生意每月还要交房租吃饭。
他没有表现出愤怒怨天尤人,他心里想着学点别的技能,每周花时间去学点调解给自己多拿一张证。
他在遇到中介克扣时无力反驳,随你吧,他没有巧舌如簧;他在上庭前五分钟才认识的被告,在法庭上无条件相信他,转述被告的话,被法官臭骂一顿。
他可真是个可爱的男孩子。
他是好学生,他踏实勤奋,他脸上波澜不惊,希望他后续有一个光明之路。
还有一个有趣的女孩子,第一次出场睡衣人字拖去机场见当事人,在机场公务人员怠慢等待颇久之后开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那一幕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任何不公在法律条款之下我都大力地说出来,很畅快的一件事,做一个法学生很得意的事。
真的超喜欢这个姑娘的性格啊,有啥说啥。
还有两个师傅,很多出现的人都想说说。
第一次想说说自己看的剧集,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初雪夜,码字是今晚最开心的事。
tvb经典题材律政戏,比不上以前一星半点,真的很失望
没有完全看完,但几个年轻律师的片段一直吸引着我断断续续的在追,刚踏入职场心态的转变、朋友之间相互打闹和理解的友情都是我比较感同身受的点;香港深夜景色搭配旁白也是我喜欢的一点,就像深夜电台的话能讲到你心里去;也可以看得出来编剧想讲的东西有很多,贫富差距、不同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香港法律的公平独立性、香港精神的坚守传承、面对内地各方面渗透的态度等等,但很可惜因为剪辑缺乏条理以及TVB惯有的虎头蛇尾,完成度并不高;有特意唤醒大家对香港的爱,在现在环境背景下其实蛮有深意的,但我感觉这样的形式还是很值得学习的,讨论城市的底蕴也是在反思城市精神。
感情线好烂
弃了
两个大律师相爱相杀
就结尾来说 烂尾 那么多东西都没有交代
从头到尾都是鸡零狗碎。
剧情单薄,案情较少琐事太多,不喜欢。
开篇还行,结尾烂死了
撇开王君馨和黄智贤的离婚剧情。整部剧都蛮有意思的。里面的大状和法官褪去了壹号皇庭,律政强人等律政剧所营造的光鲜亮丽。笔墨着重于透过几个新扎律师和两个师父的日常,反映了这几年hk的社会变化与社会矛盾分裂,很写实。能感受到编剧是一个真正爱hk想hk有美好明天的人。希望不要烂尾。
所谓TVB黄金时代其实不存在,历来职业剧都是专业故事场景糖衣包家庭爱情肥皂剧,家长里短的只温情脉脉隔靴搔痒。但该剧前半段对年轻大律师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没有案源低价接案、受客户质疑、行业前辈欺压、高强度高压力等等,看着隔岸同行如此也是感同身受。与此同时,对法官、法律行业群像描绘也颇为深入。此间还塞进了高房价、性别歧视、社会舆论高压等社会议题作为个别故事的发展,也算是略有突破。无奈塞进一条傻白甜式的三角感情线,几番轮转出了个不合理的结局(比老套路命定冤家还差),而且个别故事线都有明显的删减(个人原因耐人寻味)。虽然剧中案件好像都有点虎头蛇尾,但是也不失现实化(毕竟不可能每个案件都那么戏剧性)。
md,优酷剪辑的鬼一样,以后还是在网页看tvb剧好了。优酷独播的剪辑就没好过
不好看 看了快一年才看完
真的不好看…
看到目前更新的集数,基本可以给到四星,算的上是我这两年看过最喜欢的TVB出品,律政剧果然是TVB的基石,这部剧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讲述香港律师们的故事,很久没看过这么有意思的群戏小品了,也没有特别讨厌的男女主,大家都是小人物,而小人物的精神,才是香港精神的精髓。
看完了,有点乱,一个故事讲不完,不像以往的律政剧有始有终,想说点什么,有说的特别含蓄,模棱两可。。。。。看的费劲
文艺律师剧集,这个尝试是个小灾难。竟然比大帅哥高分,怎么可能。
真的不想看律师那么多家长里短的破事,想要拍出众生像,无奈又掌握不了重点,很多案件没头没尾就了结了。其实里面提到的好几宗案子都很值得讨论,里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反思的社会现实,角色与角色间的关系也很值得思考。但碍于篇幅影响,剧情很乱很散,而且剧里面暗搓搓讽刺暗示了很多东西,感觉编剧很有野心,铺了一堆线,可是又说不清楚,三色台现在的剪辑也是很随心所欲,这样倒不如减少一些配角戏份或者把剧拉长到35集左右。最糟心的就是麦明诗的演技,我竟然从她的表情中看不到一丝情感,Helen是个很好的角色,可是她的演绎实在太木了,浪费了这条线。
很有意思,没有沦为俗套
女主这条线 九唔搭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