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爵
El Conde,Le Comte,吸血伯爵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
主演:杰米·瓦德尔,格洛利亚·蒙奇梅尔,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葆拉·卢辛格,斯特拉·古奈特,卡塔琳娜·古埃拉,安帕罗·诺格拉,安东尼娅·塞赫尔斯,马尔西亚·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语言:西班牙语,英语,法语年份:2023
简介:《伯爵》是一部黑色喜剧/恐怖片,以智利近代历史为灵感,构想了一个平行宇宙。影片将世界法西斯主义的象征奥古斯图·皮诺切特描绘成一个吸血鬼,住在非洲大陆寒冷南端的一座废墟宅邸里,依靠对邪恶的欲望来维持生存。活了二百五十年后,皮诺切特决定不再吸血,放弃永生的特权。他再也无法忍受世人称他为小偷。尽管他的家庭令人失望且热衷..详细 >
导演掌机
8/10.剧情设定曾发动军事政变上台的智利总统皮诺切特其实是一个吸血鬼,外号伯爵,故事从他的五个孩子来到他隐居的岛上准备瓜分他的遗产开始,随后一个化身会计的修女也来到岛上准备驱魔并收集他的财产。故事走向相当的具有魔幻超现实主义色彩,黑白影像也代表着黑色幽默,有着强烈的讽刺意味,讽刺爱情亲情友情,也讽刺着宗教。最后画外音惊喜现身,居然是撒切尔夫人,她居然也是个吸血鬼!并且还是皮诺切特的母亲!有多离谱?!结局也挺怪异的,居然是这样的结局。但是片中的吸血鬼为什么会变老呢?
演撒切尔的演员在上一部《斯宾塞》里演的是伊丽莎白女王
不惊悚,很好笑。“美洲纳粹文学”。独裁的传播逻辑就是吸血鬼咬人:人都怕吸血鬼,但人都想被咬了之后获得一些永生和飞翔的技能点。给撒切尔夫人一个吸血鬼身份是非常拉美的行为。骂的就是又资又独裁还伪装成一个自由民主外表的家伙。最精彩的是末尾:他们都不知道皮诺切特最宝贵的财富是那些他收集的手稿:拿破仑书信,达尔文日记……锐评角度直指文化产业。导演脑洞和锐评能量都很足。不做功课的话这种恶意就会转移到观众上的电影。
很牛的设定 对智利国家历史有所了解也许能读出更多隐喻。在这些隐喻之外也有一些商业片的叙事 真好。
拉雷恩被《罗马》拉到阴沟里了吧?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想到《罗马》。拉美文艺自成体系,实在没必要媚俗、伪装、矫饰。
【2.5】温吞的讽刺,尽管从不吝啬血浆,却几乎没有任何刺透人物的时刻。拉雷恩更好的作品应是那两部镌刻女性之作,虽然他显然更钟情于智利历史。
独裁者都是吸血鬼,很黑色幽默的现实改编了。
呃,如果想看纯正的吸血鬼片会失望,但更匪夷所思,传记片可以这麼拍。有魔幻现实主义传统的拉美,有什么不能拍的呢,刚死去不久的“恶魔”,实有其人,连同他的整个家族,“外来势力”,妥妥的明喻了,有多戏谑,就有多残酷,在有直接关系的后代来看。两极化评价的独裁者皮诺切特,幻化成二百五十岁的吸血鬼,啃的心脏整齐陈列在冰箱,馒头一样的,他妈是撒切尔夫人,黑白效果很强烈,结尾转为缘起的彩色😂智利的左翼知识分子立场。古典乐大赏,摄影和空中的舞蹈挺好。拉下窗帘犯困的我看清醒了。
南美旅行最后一天圣地亚哥上飞机前挤进去的museo memoria了解了这段历史;片子中段节奏垮到犯困但头尾有屡次想到希特勒回来了;‘独裁的传播逻辑就是吸血鬼咬人,人都怕吸血鬼,但都想被咬后获得一些永生和飞翔的技能点,…所以独裁和吸血鬼都凭这点拥有吸不尽的人血’;pinochet成了撒切尔的私生子笑死,也为马岛事件智利是唯一支持英国的南美国家完美逻辑闭环;最后 修女坐快艇这幕莫名太带感
顶着「威尼斯最佳剧本奖」的光环,实则为刻意拘泥于形式的平庸剧作;拥有「魔幻现实主义」背景却缺乏犀利的实质性表达,对飙佐杜洛夫斯基的每一部「智利史诗」差的都不止一星半点。贫瘠的想象力无法用看似高级的文本拯救,恰如嗜血的魔鬼终究亦难逃脱狂热贪婪的历史束缚;无趣的历史虚无中夹带着对现实主义的肤浅解构,讽刺与比喻全然让人一眼看穿不够高级。口碑不要想了,7分保不住!不过以我们的角度看来,也算得上是在感同身受中聊以自慰罢了。
历史虚无主义,不过对于智利历史并不了解所以很多地方看不懂。背景厚重,题材新颖,海报封面题不对版,黑白政治还是看不下去啊。修女飞走那场戏是真的太美了,像Gucci广告
最后儿女们打包了一堆桌子椅子离开的场面挺搞笑的
《政治殭屍與他的草臺班子生動演繹宮廷政治獨裁秀》
敢想敢拍,玩出了吸血鬼题材的新高度。
修女变身吸血鬼飞行那段真的好像Burberry 2021秋冬 Open Spaces 广告。
观影过程中,在脑海里把伯爵替换成另一个人。那观影体验一下就刺激了,既嗨又痛苦。嗨的是,这世界变成这鬼样,就是因为有伯爵这种人存在啊。痛苦的是,咱就活在这个世界里。
观感逐渐上升,秉持着戏说历史的态度去审视智利政变五十周年后发生在当代的魔幻性喜剧,故乡僻壤的贵族宅邸内一场家族内部财产分让和清算的圆桌会议演变为独裁者自身寻求对存在主义焦虑出口的魔幻仪式,嗜血的本性远不止体现在皮诺切特自身的“峥嵘岁月”叙述,更是附加到其子女欲想弑父来瓜分财产的情节上去,而修女(无论是选角还是妆容都太致敬《圣女贞德蒙难记》了)的出现则彻底证实了这种贪婪的传染性,在强烈的宗教诉求中人头落地,也在某种程度上将当代年轻人看待历史中错误进程的的态度讽刺于无形,当将伯爵的母亲撒切尔夫人也关联进历史的时候,更是将戏说的趣味开发到了极致,拉雷恩这次回归本土之作不可谓不戏谑。
论当今文艺影坛炸子鸡中要找出一个懂drama和有场面调度意识的non-hack有多难
挖心榨汁的操作真的很cult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