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人类》倘若太空竞赛从未结束,我们这个世界又会如何?
我是从killingTV播客听到推荐这部剧的,推荐的播主姐妹说自己论文写的太空能源之类的内容,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兴趣,感觉这个推荐有专业知识背书,满可靠的样子。
剧情以60年代的NASA登月计划开始,阿波罗10号没有降落,痛失第一。
苏联人抢先登月,且第一个登月的是苏联女性。
只用3、5集的功夫,70年代发射一来到阿波罗25号,苏、美都已经多次登月,女、男、不同种族、肤色的宇航员都出现了(暂时还没有黄种人),在月球找到了冰(水),建立了轮值基地。
冰(水)有可能转换成太空燃料(氢etc.),而且据播主姐妹介绍,火箭的大部分动力是为了挣脱地球引力,如果从月球基地发射能节省绝大部分燃料,大大延长可探索范围。
简称”太空/月球电梯派“。
非常的有趣对吧!
之前的太空背景片大多是灾难故事,比如《太阳浩劫》《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星战里的星球毁灭与逃亡等等,这部就完全不一样,讲的是科技探索与发展的故事。
说实话我在看前几集的时候一直担心火箭会炸,苏美间谍互害导致重大挫败退缩等等,但剧情就是没有,或者说至少没有拖住探索与发展的脚步。
似乎胆子也可以稍稍膨胀些了,可以多相信一些人类可以走出地球,人类可以探索宇宙,不再恐惧麻木于人类注定像桶子里的螃蟹互害到灭亡了。
ps60年代故事又出现了麦卡锡主义的反共反同性恋审查剧情。
过去半年看的美剧快给我讲完一轮美国历史了。
摊手。
想起了一本书《人类群星闪耀时》太空因为其深邃和未知,在人类有了技术之后,就开始不畏艰险,探索未知。
1、人类的好奇心,我觉得是应该有的,每个人都知道这很难,因为探索意味着代价和牺牲,但是也是人类得以进步的阶梯。
2、人类在茫茫外太空,放下政治偏见,能够互相帮忙,人性中的善良总是那么的耀眼和令人珍惜。
3、生命总不如人意,我们的选择也不可能完全的自由,放下固执,选择肩上的使命才是更现实的选择。
4、Ed参加朝鲜战争,后来成为航天员,为人正直,使命放在第一位。
Ed训练女飞行员,他们中的四位参与了飞行,一味在训练中牺牲5、Gordo和Tracy,角色设定算是一对在感情中出现危机的夫妻通过航天加深认识了彼此,结局很圆满。
6、Deke专业,爱护自己的航天员,一生为航天事业奋斗,坚持原则。
本剧全是虚构,阿姆斯特朗成功登月之后,太空军备竞赛暂告一段落,但是一个疯狂的时代,政治可以左右很多东西,朝令夕改、真相被雪藏也是常事,但是在所有事情服务于大选和政治的美国航天算是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在Ellen成功在太空接到能源罐,本剧达到最高潮,也最惊心动魄。
虽然总能创造奇迹,但是现实可能没有那么走运,持续关注Elon Mask的龙飞船,加油,人类!
FOR ALL HUMANKIND!
对于现在略有浮躁的我来说,它太有魅力了!
主线真的非常清晰,就很容易聚拢观众的焦点,太空议题之中的登月主题,从开始给了一个苏联登月的前提,也是苏联送上了第一位女航天员,然后美国政府的所有举措。
整个平行世界似乎只有这么一个主要的变量,他们就是能把这个变量带来的世界分析透彻。
这显然不像是what if这种试错性质的尝试,倾注了所有人心血的孤注一掷,整个剧组就像是整个NASA团队一样严丝合缝!
穿插了许多议题许多意外,戈登突发的心理疾病、谢恩的意外车祸、老同志的去世、埃德和苏联宇航员的碰面,认定了主线之后从主线看这些事件,就像埃德身临其境面对复杂的环境一样!
至于其中能够饱受讨论的各类议题,我并不太想说,一来我对引发这类对立并不感兴趣,二来其中的讨论在我看来足够含蓄、足够隐蔽、足够完美。
比如女权,我向来不喜欢莫名的对立,但是导演交代了历史背景,苏联先有了女登月者,加上政治形势的需要,美国需要一名或者一批女登月者,这是机遇,而她们中的部分也成功通过了考验,一名黑人的存在也足够合理,这就是时代机遇成功被优秀女性掌握,我并不认为这和女权有什么相关;比如同性恋,他们的讨论和我没什么两样,也反感,也好奇,也认为这属于丑闻,但是这种现象一定会存在,它不应该的是和政治正确绑定,不应该的是成为意识形态武器攻击他国!
这足够被称得上是一部史诗,一部纪录片式的史诗,第一次见,除了魔幻大陆,现实大陆的变化也能如此神奇,如果太空战争没有结束,这首史诗该如何唱响!
冷战,越战,二战,种权,女权,同性恋,也的的确确为了全人类😂一个都不能落人在moon,家在崩,还响应了社会主义主旋律。
女性作为从创世纪起就存在的一个物种,跟种权比更有其特殊性。
怎么就低人一等了呢?
女性觉得自己不行▶️男性觉得女性不行▶️女性觉得我还行▶️男性觉得女性也行?
一篇没来得及展开的随笔:事先看了《阿波罗13号》,提前让我进入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太空竞赛气氛中,熟悉了一些登月常识,个人觉得对提升这部剧的观感有很大作用真的囊括了太多的深度政府有太多暗箱操作,对民众的透明度、任务执行人员的知情权和任务顺利完成的矛盾、月球的领地问题、官官相护的必然、如何在黑暗的制度中坚持自身的清白,如何利用,(像《风骚律师》里的麦克)、儿童教育问题、新闻媒体的失真、民众看到的英雄只是高层想让民众知道的,真正的英雄就算牺牲也不为人知、科学家为科学探索而对工人的死亡熟视无睹、苏联和美国两大对立集团究竟谁的制度更优越、少数族裔是否真的被平等对待,性取向自由、女权、值不值得为了科学探究而牺牲这么多……正片结尾:“确实很危险。
很多人牺牲了。
说实话,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多人牺牲。
当我们加入之前,都知道会有危险,我们知道会失去生命,会令爱人伤心,但我们依然加入了,这就是进去的代价,探索宇宙,飞向未知,必然伴随着牺牲,挑战极限,是否会有牺牲呢,肯定的,但任何旅程都将伴随牺牲,高风险,高回收,人类就是如此,记住,我们选择探索月球,不是因为此事很容易,正因为不简单,才值得做”除了深度,我在这部剧中真的体验了太多感情,战友情、爱情、亲情……真的被感动太多次。
女航天员主动骨折,gordo心领神会含泪的一声谢谢,真的太治愈暖的时候是真的暖,剧中的小笑点真的太对我胃口,亦或者任务完成或感情发展,真的能让我在屏幕前咧嘴微笑刀的时候是真的刀,这部剧自己剧透自己,好多明示的镜头,能猜到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我开始暗暗担心。
但它又没马上发生,于是乎放松了警惕,然后,就无情地发生了,比如主角儿子的死和亚裔宇航员的死演员真实饰演各种顶级颓废、绝望,顶级cast!
这里的角色都太坚强紧张高潮持续时间真的很长,也让最后一集的成功格外的兴奋…然后这激动就被老宇航员的死讯直接浇灭,导演、编剧你太会操纵感情……p.s.看这部剧才知道月球有水,虽然不是液态的p.s.时间跨度是真的大,两年、十年跳的,有点不适应 by Interstellar-Avatar
18天的夜里看完了这部美剧,前面有点莫名其妙,后期开始吸引人,太空真是美丽。
月球静静地在窗外闪耀,难以想象如果我能飞入太空,来到月球,那是怎样的人生体验与成就,这辈子都值了,能吹一辈子。
为了全人类 For all mankind ,sailing toward the dark ocean! But hell no, we don’t want Marxist--Leninist way of future!但总感觉像儿戏一样,自己简易做一个支架就能下陨石坑,动不动关电台,囚禁苏联宇航员,真是太随性了,不愧是美国人,不愧是cowboys。
所以东亚这种压抑的文化圈里永远拍不出这种松弛感,当然也不会有如此的创造力。
这可不是Marxist--Leninist way of life 能赋予人类的,毕竟我们连火箭用哪根手指发射都要进行反复练习。
作为体制内,我可以肯定如果她的表达如果稍有轻怠,明天她就能下课。
所以为了全人类,文明的国度请加油!
正好看了相关书籍,了解得比较浅薄,望方家指正。
1、关于NASA的官僚主义编剧对此应该是相当了解的,无论主角在酒吧里那句“这个机构自从飞行事故(可能是隐喻历史上的几次航天飞机亡人事故)后,就失去了guts,所以我们输了”,还是大家对这个机构的批评,都折射出现实中NASA已经成为如何的庞然大物,以及编剧(事实上也是很多科学家)对阿波罗计划终止的失望。
阿波罗计划最终并未全部完成——原定目标是要在月球设立永久基地,而最主要的放弃原因是实在耗资巨大,失去了美苏争霸这个最大动力后,大家都无力承担。
而巨大的投入,其中不少是官僚主义带来的。
甚至有人指出,投在研发制造以外的钱超出了研发制造本身——这是个参与者众多的庞大计划,而NASA低效又谨慎的合作方式大大增加了成本。
以至于SpaceX早期主要的工作就是与NASA设立的各种基于安全考虑的条条框框作斗争——要更便宜意味着承担更多风险,意味着突破更多规定限制。
2、关于几个关键人物尼克松:剧中尼克松表示决不能让别人认为阿波罗计划烂在了自己手里。
莫大的讽刺,现实中,正是尼克松终结了阿波罗计划。
冯布劳恩:剧中冯布劳恩表示因为美国的失利,他要砍掉阿波罗11号以后的项目。
现实中冯布劳恩远没有这么大的决策权,而且他恰恰是最不可能这么做的。
他写了本书《火星计划》,写出了前往火星所需的材料乃至宇航员生活等细节,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人类登上火星,他又怎么会取消刚进入正轨的阿波罗计划。
有个盛传的故事,他设计的土星五号火箭体量和推动力惊人,因为本意并非为月球、而是为火星设计的。
(未完待续)
承接当年卡拉狄加的盛名,金牌编剧的作品,水准一直在线。
这些年看到的少有精品之作。
演员发挥出色。
整体感觉渐入佳境,评分略低。
今年恰逢人类登月50周年,剧集也算是一种纪念。
开篇和结尾都引用了肯尼迪演讲的片段。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hich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 J F Kennedy
我们决定在这十年间登上月球并实现更多梦想,并非它们轻而易举,而正是因为它们困难重重。
因为这个目标将促进我们实现最佳的组织并测试我们顶尖的技术和力量,因为这个挑战我们乐于接受,因为这个挑战我们不愿推迟,因为这个挑战我们志在必得,其他的挑战也是如此。
约翰. 肯尼迪最后一集美苏宇航员一起坐在登月车里营救的画面,就是对“为了全人类” 的最佳诠释。
接力棒已经传到中国了。。。
看了第一集以为会是科幻巨制。
结果还是个科幻皮的政治正确片。
东西方阵营一样恶心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从为了航天事业隐忍付出的妻子们,到怀揣梦想万里奔赴NASA的贫穷墨西哥父女,到为了不让同事职业生涯终止弄断自己手臂的女航天员,到儿子出事妻子坚强扛下隐瞒滞留月球的丈夫……太太太太太主旋律了,还有一些意识形态上的私货,看得不是很愉快。
看到女宇航员计划那一集的时候还是有惊喜的,特殊事件带来女性地位上升,看似公平到来背后的种种不公平,真实有层次。
越到后面反而越落窠臼了。
e01
这后面情绪也太假了
第5集开始渐入佳境,最后三集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前面的铺垫是重要的,那些“家长里短”也是重要的。为全人类,不仅是独自面对黑暗的勇气,生死置之度外的决心。为了全人类,他们牺牲了普通人的生活,永远不可能再回去的生活,无法吃正常的餐饭,无法陪伴孩子成长,无法自由地表达爱恨,这些是不会被写在史册上的。用电视剧来表达他们的日常生活确实再合适不过。
口号上喊得都是全人类,心里想的都是自己有多棒。
标题能吐一升
难看
整集nasa都在因为阿波罗10没有登陆而扯皮
定位有点模糊。平行历史、太空科幻、家庭爱情,Social commentary, 官僚政治等的大杂糅。很多人物和事件都在经典和近期的太空电影里出现过。
前面几集还可以,设定挺吸引人的,苏联抢先登上月球,老美吃了个大瘪,后面剧情就有点老套和缺少爆点了,太过平淡。如果能引入在NASA内部与毛子的间谍大战,那剧情就好看多了。
3.5/5
这是苹果tv最成功的剧了吧,编剧还成,起码看着不无聊
如果放在十五年前,我会非常欣赏这部美剧,因为那时的美国确实代表着强大与先进,西方体制与价值观确实寓意着人类前进的方向。但如今,我只感到恶心。我在想,他们是有多仇视社会主义和不同的价值观啊。明明自己的国家正在衰落,向塔班投降,偷叙利亚石油,社会撕裂,被中国赶超,居然还厚颜无耻地讲自己体制的优秀,还说是为了全人类。就像一只把头埋在沙地里的鸵鸟,将屁股对着这个世界。
看到第二集,预测接下来的剧情大概是描写霉国在太空竞赛落后的情况下,国内的矛盾走向激化,从而走上历史上苏联的道路。从这来看,大国竞争的胜败或许取决于偶然事件。
为全人类 For All Mankind s1~s4 :: 和The Expanse/Galactica系列根本比不上的一部剧集 除了一个大前提的假想科幻设定之外几乎90%时间都在讲述无聊乏味的日常梗 加上本身美国剧的日常梗就非常无聊 压根让人提不起兴趣 就算只是当做一个背景音都觉得"我x 怎么这么无聊的对话"
男主老婆演员跟Meghan Markle长得一模一样??
用力过猛…
不感兴趣
靠,最后那个扔燃料罐的着是谁想出来的,绝了。
第五集特别好。
无聊的白老登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