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看的剧中,我认为这部剧的剧本写的是最好的,因为从一开始就很吸引人,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编剧想要表达的主题就越显现了出来。
人的一生,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就像河露拉一样,因为年轻时的失误而错过了自己人生当中的20年的时间,当初的梦想也没有了实现的可能,看起来确实是很令人惋惜。
但是,错过的就是错过了,再往回看也已是无用,只要自己有想要好好生活的决心,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还是不晚的,虽然也许实现不了当初的理想,但是可以去寻找新的理想,新的人生,过去有什么重要的,重要的是现在,借剧中的一句话说就是现在是present,而present也是礼物,换句话说,现在=礼物。
所以无论过去如何,珍惜现在才是最重要的吧!
很少写影评,也很少看电视剧,如果写得不好,有所偏颇,请各位看官原谅。
偶然看到这部剧,其实是被名字吸引的,“第二次二十岁”,如果是国产剧,我肯定我不会去看(个人喜好,勿喷),但是韩剧,真的有种想知道说了什么的好奇心。
当时想着如果讲女主角或者男主角穿越回到过去,回到二十岁的时候,绝对不看,但是看了简介,并非如此。
个人已经经历过了二十岁,那段每个人都说是人生最灿烂美好的时光,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异类,但是正如剧中何露拉所说,这些上学的学生,都在走同样的道路,为了就业为了学分,我也在想,我曾经灿烂过吗?
曾经我也是为了就业为了学分,也许在经历不同于别人的事情的时候,才有发自内心的开心过。
只是到现在为止,有些可悲的是,我还不知道在大学里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自己的梦是什么?
情不自禁反问自己,是不是赚很多的钱是自己的梦,有楼有车是自己的梦,抑或是环游世界是自己的梦?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可笑,有点怯懦。
就像剧中那些学生对这位何露拉大妈说的,很佩服她的勇气,我也很佩服她。
如果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在那么大的年龄(也许不该说那么大的年龄)去学校里学习,我想我没有这个勇气,没有去做已经能猜到自己会怎样了,会颠来倒去地想到底要不要去,会纠结这个纠结那个,总之找遍各种借口,估计能编100个,1000个甚至更多去阻止自己上学。
其实新闻里也常常有播报哪里哪里有个老大爷去大学里学习,听课,从来都是佩服的。
只是佩服,跟随是件困难的事情。
38岁,即使越过20,38岁对于我而言仍旧是比较远的,但是我想剧中发生在女主角身上的不幸的事,并不是年龄决定的,是自己的选择决定的,如同男主角说的,只有今天,现在,right now。
我想说,此时此刻深有感触,在最美好的时刻,浪费了很多时光在小说、游戏中,真的忘了去看看外面有多美好。
希望现在也不晚,我也想做那些自己想做的让自己开心的微不足道的无需旁人肯定的自己的事。
人生那么长又那么短。
这一刻回头看,真的没有多少是为了自己喜欢而做的。
女人,真的该对自己好点。
带着诧异女主为何如此依赖丈夫选择小心翼翼的生活这个疑问看下去的,但一切开始想要改变的初衷也是因为丈夫而开始的,因为被误诊,后来的一系列在男主的指引下获得活回自己的勇气,之后也慢慢看清对自己需要的东西。
把女主对未来的彷徨演绎得太好,三十几岁的单身生活活出了自己喜欢的一切模样,也找回了以前丢失的自己,经历了迫切想要自己独立而生活的日子之后发现自己的内心真实需要的,接受了一段从未离开的爱情,真是美好得不像话。
假如婚姻欺骗了你,不如一起来看一部韩剧。
这是2015年的冷门剧《第二次二十岁》,崔智友饰演的女主当了十几年的家庭主妇,在丈夫出轨,儿子嫌弃的情况下,以38岁的“高龄”重返大学校园,(当年的同学已经成为如今的老师),并收获爱情的故事。
实不相瞒,这个剧名就让人疯狂心动,第二次的20岁,简直是为30+打造的童话故事没有之一!
女主也是童年偶像,谁还没为《冬季恋歌》《天国的阶梯》贡献过眼泪啊!
喜欢她在剧中的状态,虽然脸上有岁月的痕迹(在我看来是气质的沉淀),但是坚持,自立,不服输,看到教授揩油女学生敢于仗义执言,不愿因为老师是曾经的同学而走捷径。
简直就是女性成长的典范。
而男主呢,面对曾经的初恋,也积极支持,更是说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跟28、38岁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金句。
女主当了多年家庭主妇,却勇于走出失败的婚姻,打破“女性理应为家庭的牺牲”的思维定势,最后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反观身边有些人,努力维持着婚姻的虚假繁荣,沉浸在心灵的内耗中,个中甘苦冷暖自知。
希望我们都能拥有强大的内心,敢于纠错的勇气。
这世界有成千上万的出口,是我们的每个选择造就了自己的人生,珍惜每时每刻。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狭路相逢,勇者胜。
当女人面临事业和家庭时二者择一时,总会选择退居幕后甘愿奉献,却又会被大家当做理所当然。
女主角露拉在19岁时放弃了她追求舞蹈的梦想,然而20年过后换来的只有冷漠的儿子和出轨的丈夫。。
看到第八集,露拉在舞台光芒四射的时候,我内心是满满的感动,二十岁,代表了青春、活力、激情、梦想、希望.....一个人一生中二十岁只有一次,走过就再也不能回返。
露拉是幸运的,她还有愿意帮她圆梦的朋友,痴情的男人,帮她重新找回那个本应在舞台绽放的自己。
故事总是美好的,童话总在韩剧里,我们都是不愿醒来的小女孩,如果人生能重来那你要如何选择?
女主人公在河露拉在19岁因为怀孕放弃了上大学嫁给了现在是大学教授的丈夫,早早过起了家庭主妇的生活。
却在38岁的这一年丈夫提出离婚,因为没有共同话题,无法沟通交流(更实质的原因是丈夫有了外遇)。
传说中的“中年危机”爆发了,她偷偷地参加了高考,并且和儿子考入了同一所大学,在这所大学里她慢慢融入了这群青春洋溢的年轻人,享受到了虽然迟来的但同样美好的二十岁校园时光。
剧里最感动的一幕是女主人公在校庆舞蹈公演之后,观众散尽,一个人默默站在台下,回味着自己刚才在舞台上精彩的表现,笑着笑着突然止不住的哭泣,泪眼朦胧中,舞台上出现了那个二十岁正在练舞的自己的幻影,她走向舞台中央,那个少女的身影与现在的她终于融为一体了。
很喜欢这个剧,可看的除了韩剧一贯的唯美温馨的爱情,亲情,诙谐的搞笑的情节,我想更重要的主线是为了展现女主人公如何重拾自我的过程。
多年琐碎乏味的婚姻生活让她变成了唯唯诺诺依附于丈夫的小女人,可是别忘了,她也是一个曾经怀揣梦想的少女,她的丈夫总是像卫道士一样冷漠地告诫她该如何做一个好妻子和好妈妈,却没有在精神上真正尊重她,重视她的需求。
当她可以对着第三者,平平静静地说出,“金宇哲(丈夫名字),我不要了。
”可以理直气壮地对身为大学心理学教授的丈夫说,“你这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那个家庭妇女河露拉变了,就像她日记本里写下的,成为真正的河露拉。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需要很多支点的支撑,除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譬如亲人的不离不弃的爱,兴趣爱好的坚持,工作获得的满足感,如此种种,重要的是因为它们成就了一个圆满的自我,“自我”其实并不抽象,那一件件小事,小到可以是一句微不足道却暖心的鼓励,生活中或者学习工作中一点点小小的进步,那都是我们分分钟钟需要的存在感,那些经历让我们知道自己究竟是谁,究竟能做什么。
二十岁时候喜欢的人也许并不是将来走入婚姻殿堂的那位,二十岁时候做的事也许变成了日后笑谈,但毕竟是二十岁呀,在生命的长河里看去,那是一个青春的支点,想起那些人那些事,便凭添了战胜日后生活中那些磕磕绊绊的勇气。
原来世间所有的相遇并不需要苛求一个happy ending,当你成为一个足够自信的better man。
韩国人对二十岁也许有种莫名的钟爱,前段时间一部中国的电影《重返二十岁》也是来源于韩国大火的电影《重返二十岁》,里面的奶奶穿越回二十岁,和一群年轻人一起快乐地玩起了音乐,圆了自己曾经的歌手梦。
所有的妈妈,奶奶们,并不是一开始就会唠叨,她们也都曾是不谙世事的少女,琐碎的生活慢慢消磨着她们的热情,衰老着她们的容颜,压抑着她们心底最初的梦想。
而这一切,如果不是因为爱,不是对丈夫的爱,孩子的爱,对家庭的爱,何以坚持至此?
TED有个演讲叫"Embrace Your Inner Girl",拥抱你内心的少女。
演讲者讲述了一个14岁荷兰女孩坐着一艘小船,独自环游了世界;一个女孩在树上住了整整一年,为了保护野生橡树不被砍伐;一个阿富汗女孩在17岁时把摄像机藏在布卡之下,记录了911之后阿富汗针对妇女的血腥暴力;一个叫Rachel Corrie的女孩站在以色列的坦克前对实枪荷弹的士兵大声说:停止占领,最后坦克从她的身体上碾过;一个因强暴而怀孕的女孩对她说“我爱我的孩子,我怎能不爱他,他身上流淌着爱”;一个叫Agnes Pareyio的肯尼亚妇女在很小时被迫接受割礼,于是多年间她到处行走,拯救了4500名少女免于这种酷刑,她后来建立了一个庇护所让前来避难的女孩读书学习,再后来她成为了当地的副市长,改变了当地法规,也彻底改变了当地人民的观念。
演讲者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你不应当成为女孩”的教条,她提到girl cell,直译为“女孩的细胞”,不仅存在于女孩子身体,很多男孩也具有girl cell,但是传统的教育希望男孩保持坚强保持强壮,不允许他们哭泣,这些女性的柔弱的特质都不被允许表达出来。
与传统观点相悖,她说女孩子情感里的同情、怜悯、直觉性也正是她们的力量所在,同情可以启迪智慧,情感也有内在逻辑,它会带来也许激进的,也许恰当的,拯救性的行动。
感谢这个开明的时代,虽然性别歧视的状况依然广泛存在,但更多的女孩拥有了受教育的权利,有了更多选择人生的机会,她们可以做到物质独立精神独立。
她们可以自主选择这份工作还是那份工作;她们可以自由选择跟这个男人还是那个男人恋爱;她们甚至可以决定结婚还是不婚、生孩子还是不生。
不是每个女孩都会像TED演讲中的那些女孩们那样遭受不幸的命运,也不是每个女孩会做出像她们一样坚定的行动,但是每个女孩子身上那些脆弱,敏锐,悲悯,纯净的特质都值得珍惜,那些感性所迸发出的力量值得被重视被引导,并终有一天上升为理性的行动。
很喜欢的作家柏邦妮有一本书《老女孩》,书里写道,“女人的社会身份太明确,太有时间紧迫感,但是在我的心里,还有一个女孩,永远的。
也许成熟但不世故,也许复杂但不浑浊。
该笑的时候笑,该哭的时候哭,会愤怒,也会发傻气,永葆好奇之心,永远赞叹,期待奇遇。
梦想不是一个目标,是一种气质。
”这辈子有幸做一个女孩儿,感谢因为女孩的身份所体验到的那些丰富的感受,我们都会慢慢老去,也许会成为某人的妻子,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
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心中那个永远二十岁的少女,她始终在心底的那个角落,告诉我们你要快乐、要自信、要勇敢去爱,并且你值得被爱。
❄️❄️雪下了一夜又一天,不用加班不用外出的周末,最适合窝暖气屋里看看韩剧。
最近在看《第二次二十岁》,抖🎵上剪辑看到的一部几年前的剧。
讲的是19岁高中没读完大学就陪一见钟情的丈夫去欧洲读大学的女主,当了家庭主妇二十年后49岁时丈夫偷偷出轨还逼她签了离婚协议,为和丈夫能有共同语言决定考大学并好不容易瞒着所有人考上了和儿子同一所,却又被误诊查出癌症。
在大学里,她遇到把自己视为初恋已经成为导演加教授的男主、体验到大学生各种生活、学习了知识提高了各种能力、和傲娇男主产生各种矛盾误会,在最后一集终于前嫌尽释,回归社会,身心独立自由后与男主轻松快乐地在一起了。
韩剧和日剧在感情戏上都很细腻,转折塑造都很自然,但是感觉日剧往往过于纠结细节钻牛角尖,韩剧更大气不拘一些。
日剧如果“注水”,喜欢在场景气氛上下功夫;韩剧的“注水”,一般是各种男女矛盾误会的生成和解除上。
现在的我更偏爱后者,一边看一边不得不佩服:编剧导演功力到位,再离奇的情节发展也有再合适不过的条件推动;韩国影视工业发达成熟,背景音乐舒适入耳,人物妆造妥帖又出新,怪不得人家在流行娱乐上独树一帜。
剧中各个角色人物都塑造得立体又生动,不同情境下反应和心理状态细致又自然,“反派”出轨的丈夫和女二也那么可怜可爱,绵密得一如外面细雪纷纷扬扬飘落,真是越品越舒服,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通畅。
一扭头看到尼克追的国产剧,小火过的“我是余欢水”,整个儿一充满躁狂抑郁双相患者的世界,憋屈、扭曲的情节总是用大吵大闹才能推动情节发展、急功近利才能让矛盾迭出。
啊真的是……迎合当下部分人群各种阴暗心理,“爽”剧罢了。
这落差感……时代的齿轮飞转,大城市人来人往,不加快脚步赶上去似乎是生存不下来的。
一颗敏感细腻的心、一双慢吞吞观察注视着生活的眼睛,又能做些什么呢?
可以改变些什么吗?
还是该做些什么吧。
嗯,想做的事就快快做了吧。
就像此刻,只不过想记录下追完剧满肚子话满脑子情绪。
看看字数,又够了一篇小作文呢。
(有人找我写东西嘛🉑️考虑)
题材不算新鲜,探究的问题却很现实。
很正能量的电影。
但是不断地切换过去年轻发生的事情,看着实在别扭,首先是演员的外貌和气质差别太大,潜意识里面无法将青年版和中年版的人物混为一谈,尤其是男主这个角色。
喜欢高中的男主那种模样和气质,但李尚允做尽各种暖到入心的举动,也无法阻止我看到有他的戏份就直接跳过去,以后李尚允做男主的戏我还是能避就避吧,对不起了李尚允,我对现实中的你的印象还是很好的,只是没办法看你演这些角色。
就如这部剧的创作者说的,女主的选角很重要。
崔智友确实是一个很适合的选择。
(当初我就是被海报上的崔智友吸引,才对这部剧产生了兴趣的。
)饰演近四十岁的中年女人,她的脸看起来就很有说服力,皮肤真的老化的有点厉害,相比于同龄的其他女演员来讲(甚是可惜)。
可她的好身材以及衣着又让人无法把她当做普通的家庭主妇,她站在哪里都是焦点啊。
个性设定我也很喜欢,温和又坚定。
混在大学生里没有违和感,又不让人感觉装嫩(不包括与李尚允的对戏)。
第一二集勉强看完,第三集开始找到一些看点,看女主怎么努力融入大学生活,大概第八集开始疲软,都是感情戏,实在难熬。
对街舞社的前社长有兴趣,总期待他和女主能发生点什么,结果让人失望。
女主渣老公这个角色最好玩,后半部分基本只细看他和他儿子的转变。
我最想看到的结局是女主和他老公复合。
我大概是这剧刚刚出来那年,每星期两集守着追的。
当时可能更多的感受都是出自于李尚允的身上。
还有沉浸在他们美好的第二春式爱情。
第一次看20岁,给了一个自己的观点就是,无论做什么,只要有恒心坚持有一颗年轻不老的“心”都可以做下去。
然而过了这么几年,有时候被一些机械工作,早就把自己慢慢变成一个不爱动脑子,什么事变得愈发的懒惰,这到底是“佛系”还是“混吃等喝”哈哈哈不再纠结自己这些。
总之最近有点找回当初的热情。
所以有些对生活燃起再次重生的勇气之后,接下来希望自己能好重拾勇气吧。
不怯场不再害怕!
言归正传,再次看,我觉得女主老公也不算太渣也有道德底线的人呀,反正韩国就是一个“大男子主义”国家。
虽然,剧里有些夸张表达演绎出来,但是也是哈,对女主他还是合情合理的,虽然说过的话会“出尔反尔”,当然是自私是肯定的。
但有些事情不要带着放大镜去看一个缺点吧。
现实中还有些更无语更渣的人。
他这个人物真的太符合现实一些男性了。
找女性肯定来说,第一首先要找一个对自己有没有事业有帮助的,恰恰那位校长女儿就很符合他的标准呗。
男人想往上爬,肯定还是需要一个更大更宽的“平台”。
再次这剧,依然觉得挺好啊……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还有理想型的男主人设,电视剧里看看就好。
哈哈哈再次表白哈哈哈尚允偶吧,有些都是养成本能习惯了。
爱情往往美好,但是却很短暂。
婚姻是对彼此之间以另外一种方式不同生活选择开始。
虽然充满柴米油盐酱醋茶。
该有的浪漫情怀也是需要的。
婚姻我该还是觉得它神圣而有一个伟大的责任存在。
当有些时候经历挫折和考验之时,请想想当时坚持组建婚姻初心。
珍惜之前的美好,但却要对未来生活充满勇气憧憬向往!
其实一般很多韩剧都有虎头蛇尾的感觉,像这样完成度这么高的算是比较难得,是我觉得没有吻戏也很好,甚至更好的剧。
结尾其实很温馨了,当然其实还是稍有仓促和不足,真的一路搞笑精彩和温暖,里面有很多让人热血或者感动的地方,台词也很不错,特别当时追的时候在每一集的结尾出来时都会禁不住感叹,哎呀,精彩总在下一集啊!!
剧情已经很好了,特别毕业那段时间看,真是感慨良多。
它跟陷入纯情(这剧很多台词真的超棒),举重妖精都是这段时间以来完成度比较高整体让人感觉幸福的剧,也有很多好剧,不过整体剧情总有这里或那里的失水准,所以我心里在最近比较服气的爱情剧就是这三部了,希望没看过的都去看呀~有好的也推荐呀~不同意我的可以忽略呀(手动再见)~
【8.0】[以前看的]
崔智友萌萌哒~
浪费男主
1⃣️竟然不知道是15年的剧——那时候满脑子都是崔智友和韩相佑的《诱惑》,还在想终于韩静书和成俊哥有机会十年后再度相遇了。2⃣️李尚允我觉得挺帅,演得也很有味道,不知道为什么都说他和wbq像,一点不觉得。3⃣️能为自己而活一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
韩国70后的艺人,还是棒棒的
解
真是不能比,同样顶着锅盖头,李尚允和李圣经搭档就显老,和崔智友搭档立刻青春了。时间真残酷。李尚允这发量真是天生吃演员饭的。至于剧情,没啥可说的。
像白水煮青菜一样 两集弃 首集破收视纪录的理由是?
真好,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困惑吧,不过二十岁的年纪应该最灿烂无忧的实际却有点灰头土脸呢,大概是因为总把人生寄予虚无的未来吧。
崔智友的演技是真渣啊。。。她可是我的第一个韩国偶像啊。。
男主好可爱,憨憨的
温吞的无法吸引。
真的不行。
以喜剧的风格去演绎一切这一点是最有趣的,全员没有恶人,大家都有非常可爱和真诚的地方。润英很搞笑。男主、男二和女二及润英的演员演技很好。编剧对年龄和梦想的思考超过最开始的预想,所以还蛮出乎意料的,整部剧对女主的塑造虽然留有刻板的痕迹,是有一定的、略大胆的成长和人物弧光的。因为很喜欢男主的颜值、以及各位的演技,评分有滤镜。
有点好笑,人还是要为自己活过一次
No.112 崔大妈装嫩剧 勉强看完
无论什么年纪,想做的事就要去做,想爱的人就要去爱。不要错过本不该错过的契机。崔智友欧尼好可爱~
女主不好看还玛丽苏
这个片子真的是找代餐看的,有点像,不是太像。找来看的话也就那样,但是后来在鬼怪里突然见到的时候感觉真的很好,现在这小男孩也演男主戏啦,虽然总说像谁谁谁不好但是这个脸就是能演男主!!
两星全给男主。韩剧素来擅长给女人打造适合yy的完美男主形象。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弃剧,崔智友这么多年了演技还是让人拙急,脸部下垂僵硬的所有表情都表达不出来,更难以忍受的是念台词还总是含混不清,嘴里像含着东西的感觉。完全冲着男主在坚持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