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電影清單#203.《王家欣》個人評分:7.9/10<图片1>也许由于电影并没作过多宣传包装,也没引进大陆院线,因此它在电影每天都推陈出新的年代里很容易被人遗忘。
但是我在我看来,这是一部近几年来港台地区中非常难得的纯真干净的青春爱情片。
而且,这部电影尤其适合在心情低落或者郁闷的时间一个人静静地去看完。
假如说《我的少女时代》能让女生们看完后激动不已,那我更喜欢看完《王家欣》后的那种带着些许遗憾的释然感,感觉它更能平复当下爱情中一颗颗浮躁的心。
<图片2>上一部让我感觉这么熟悉而且舒服的港式情怀青春爱情片大概要数回我高中时代看的那部《时光·倒流的话》,当年主演的薛凯琪和关智斌跟黄又南都是同一时期出道的艺人。
然而时隔将近10年,83年的黄又南跟93年的吴千语同台演出,我却完全不觉得黄和吴相差了10岁,让人惊喜和惊奇的是,黄又南感觉还是那个Shine组合里面的大男孩。
说回电影本身。
一个生活在香港坪洲岛的大男孩对一个名叫“王家欣”的女生一见钟情,大海捞针但坚定不移地寻找过程让他认识到了另一个也叫“王家欣”的女孩,后者这个王家欣在陪男孩寻找前一个王家欣的过程中,两人渐行渐近。
这个故事我不把结尾说出来、也无论结尾是怎么样,大家大概都能感觉到像是个俗套爱情故事。
其实电影中也的确不乏俗套的剧情发展以及各种巧合,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些剧情幼稚,然而最奇妙的地方是:你对这些幼稚却感到莫名的感动——不只是来自一些青春的共鸣,还是源自爱情最纯真的那一面。
<图片4><图片5><图片3>“王家欣”——一个多么普遍却又让人感觉熟悉的人名,它像是“爱情”这个词之于每个人,有着一样的解释却又有很多不同的模样。
男生稍微感性一点的,大概都有过类似的感受吧。
对一个女生一见钟情,然而却囿于各种原因导致你跟她无法接近,天天让你朝思暮想,但在这份有点近似幻想的沉醉的过程中,另一个特别亲和的女生又出现了,在你身边成为了你无话不谈的密友。
上帝告诉世人也顺便在这时告诉你,这世间哪这么容易有亲密而纯洁的异性友谊,这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对这个异性密友的超越友谊的情感变化。
然而另一方面,你却又仍然纠结在第一个无法触及的一见钟情之中,你觉得坚持了那么久的爱慕在没有一个答案之前便放弃,那是一种不够坚持的表现,同时也生怕那会成为一种永久的遗憾。
这个时候那个跟你无话不谈的女生也感觉到委屈和不公,两个人的积压在心底的酸涩让两人都不知所措,想向对方控诉然而却感觉任何控诉都是自己任性自私的表现。
男生这时内心大概都有这么一种声音:像是电影中那个好朋友“王保罗”一样骂自己是个“憨居仔”,明明有这么真挚的爱情放在自己的面前却不会珍惜。
说到这里又让我想起了《大话西游》,至尊宝在找寻白晶晶的过程中,却发现了紫霞仙子。
到底谁才是真爱?
答案呼之欲出。
当然,你永远不能忘却那个白晶晶,因为她是你最初对爱的一种冲动和启蒙,没了她你也不会对爱有了那么坚定的信念,甚至没了这份执着也不会吸引到你的真爱驻足来留意到你,爱情往往就是这么可爱又气。
所以当你在未来的哪天忽然跟你的另一半聊起曾经的情感时,当你想起这么一个人、甚至在街头遇到的时候,你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但也只是朝她的背影微微点头,然后坦然释怀的目送她又一次离开。
这种对爱最初始的美好幻想,就像《再见金华站》里的题记所写的那样:“某天,你无端想起一个人,她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许,但是却完全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所以,即使除去电影中那些让人怀旧的场景与色调、简单甚至略显傻气的对白,我想光是这种情感主题的简单表达,就足以让一个大老爷们也为之触动。
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之间隔了多少个“王家欣”,便是你对爱情认真投入程度的体现。
我们常常会比较,到底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你辛辛苦苦,努力追寻的目标,在经历了艰难险阻之后,获得的东西也许离当初的目标相差甚远,甚至一无所获。
但在追寻目标的过程当中收获的经历和体会一定会让你觉得自己的追寻过程物有所值。
很多时候,自己苦苦追寻的东西,反而不能通过自己来获得,往往通过别人无意的举动就能帮你获得。
就如电影中的这位老者,在苦苦寻找年轻时的恋人几十年之后也没有找到,最终竟然是男生在寻找他的恋人的过程当中无意中寻找到的。
令人高兴的是老者找到了恋人,唯一的缺憾就是老人没有亲手找到,但在几十年不见相逢后的喜悦面前,小小的缺憾显得没有任何分量。
生活和人生,我觉得也是这样。
结果固然重要,但结果必须通过过程来获得,在努力达到结果的过程当中收获的东西只有认真和坚持去做了才知道,才可能收获真正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说过程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结果呢?
一个人的名字意味着一个人 我们一生当中遇到的名字很有限,有时候也会出现重复名字的人,我们也会觉得很惊讶,也会对比两个名字一样的人的差别,比如说王家欣、张志明……而有时候就是这些名字里的其中一个,一度在我们心里独一无二、成为一场暗恋、一次追逐。
1992年,坪洲少年俊贤邂逅了清纯的戏院女售票员阿欣,对她一见钟情,俊贤因为看色情电影睡着,被锁在电影院里,他隔着卷闸门弹吉他唱歌给阿欣听,第一次有人那么喜欢他的歌。
第二天当他回到戏院寻找时,发现她已离去,在那个只有call机,连手提电话都未普及的前互联网年代,要找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谈何容易。
俊贤只能凭阿欣名牌上的全名“王家欣”这一个线索,开始寻找她。
当时,要找人靠的是那本厚厚的电话簿,通过打遍电话簿中姓王的登记人,来寻找目标人物。
当然,还有一招就是打电话到电台节目寻人。
在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王家欣”现身,当中有富家女、假扮洋人的结他手……这些人遍布香港各区、各行各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俊贤通过这个奇怪的联系,与他们成为朋友…… 众里寻他千百度,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大部分都是在寻找王家欣这个女生,但是中间发生的故事却逐渐清晰起来,其实,我们最后找到的,只是更清楚的自己而已。
《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在找寻白晶晶的过程中,紫霞出现了,至尊宝为了能拿到月光宝盒想尽一切办法欺骗紫霞,最后紫霞给了至尊宝一滴眼泪。
当然,你永远不能忘却那个白晶晶,因为她是你最初对爱的一种冲动和启蒙,没了她你也不会对爱有了那么坚定的信念,甚至没了这份执着也不会吸引到她驻足来留意到你,有时候就是这样。
总有一个白衣飘飘的干净女孩出现男生某个阶段的梦里,她出现,然后你一见钟情,念念不忘。
你想尽一切办法,却囿于各种原因导致你和她的距离始终不得拉近,你朝思暮想却又沉浸在这份有点近似幻想的过程中,你以为,这就是你心中爱情的模样。
往往,另一个亲和的女生出现了,她参与了你的世界,与你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你将内心的心肺都掏给她看,大大咧咧心无旁骛,这世间哪这么容易亲密而纯洁的异性友谊,这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然而另一方面,你却又仍然纠结在那个你无法触及的她,你觉得爱情应该是纯净和坚持,在没有一个答案之前你不愿意那会成为一种遗憾。
因为年轻,因为幼稚,所以押注于爱情,一往无前,以至于你看不到身后另外一个人的眼神。
影片开头俊贤问阿欣公交车迟迟不来,还会接着等公交吗,阿欣说会啊,万一我刚走它就来了岂不是很可惜,何况,等等有时候也不是坏事,可以看看周围的风景,看看周围的人,这都很有趣。
一语成谶,我想许多人青春的时候也有过在路上偶遇一个王家欣。
所以当你在未来的哪天忽然跟你的另一半聊起曾经的情感时,当你想起这么一个人、甚至在街头遇到的时候,你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但也只是朝她的背影微微点头,然后坦然释怀的目送她又一次离开,她曾给你期许和动力,但是却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寂静的海岛,复古的村屋,单纯的乡民,纯洁的男女,简单的剧情,没有纸醉金迷,堕胎撕逼,没有生离死别。
电影中也的确不乏俗套的剧情发展以及各种巧合,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些发展很幼稚,然而最奇妙的地方是:你对这些幼稚却会有片刻莫名的感动——不只是来自一些青春的共鸣,还是源自你内心依旧纯真的那一点地方。
三星的电影,四星的青春。
毕竟,我也曾遇到过王家欣。
wang ka yan
去年有一部大热的《我的少女时代》,似乎把青春拍到了极致,然而这部香港出品的《王家欣》(抱歉实在不喜欢寻找心中的你这个名字),却用更加质朴的故事帮我们忆了一回青春。
这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
男孩对女孩一见钟情,却只知道一个名字叫王家欣。
然后整个故事便是他执着于找到王家欣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很多王家欣,其中一个还被他的执着打动,陪着他一起寻找并且爱上了他。
最后的结局不说了,大家自己看。
只是觉得,人生中需要执着却又不能太过执着。
有执才有动力前行,是好事。
但是一味地执反而错过沿路的风景,到头来也许找到也没有什么意义。
真正重要的,就是在这个寻找过程中,体味的人和事。
人生有很多远大的理想,可大多数人会在出发后被过程改变了初衷,这没什么可耻,收获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
电影里的坪洲安静,亲和,一如我去过的南丫岛,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
一直喜欢这样生活的港人,市井又不失情调,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常走动。
还有一个算是彩蛋的设定吧,TVB版神雕的郭靖和李莫愁,在这里成了一对阔别35年的旧情人,电影院重逢的一段自然是看得人老泪纵横。
这片子故事很简单,演员也谈不上什么演技,综合来说自然不如《我的少女时代》出色,但丝毫不妨碍我一样爱它。
最近看了《反贪风暴5》,蛮喜欢片中那个古天乐的下属,夏嫣饰演的廉政公署谭美莉。
上网搜了搜她的资料,无意中发现,她竟然是我爱的《王家欣》里面的王安欣…借着这个机会,又找出了这部电影,看了一遍。
我看的版本是港版的蓝光碟,就是看过了许多遍的《王家欣》,看完依旧感慨与感动,想来豆瓣上找找影评读一读,无意中在一篇文章底部的回复中,看到有人说,电影院里的版本有些镜头,什么俊贤看到了王安欣下车见男友,王安欣是去了餐厅工作云云。
很多人都回复说是不是真的,我开始也在怀疑,后来找了找,发现了还真的是真的…仔细看完了这几段港版的删减片段,终于明白大陆公映的版本,为什么改了名字。
如果说看完港版的《王家欣》,你爱上的是那个千语baby饰演的王家欣,那是一部关于王家欣的故事;《寻找心中的你》,其实就是一部王安欣的回忆之旅,关于自己的回忆中,追溯到了俊贤与王家欣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梁咏琪和单车男吵架,我们以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琐事纠纷,交代下故事背景,其实还真不是,但车男本来背后还有挺多戏份,完整的塑造了这个王安欣男朋友,只是在香港的《王家欣》中,删掉了…《寻找心中的你》中,完整地讲述了王安欣和单车男相识、相知和相爱的故事;如果说,《王家欣》中,我们还不知道安欣对俊贤的感情,不确定他是不是一厢情愿,在《寻找心中的你》中,我们知道,安欣是个好姑娘,是值得俊贤那样去爱的。
她也曾等待过她,一等,就是三年,直到影片的最后,俊贤放弃的那一刻。
下面就是香港上映的《王家欣》和大陆上映的《寻找心中的你》的具体差别,会让大家了解一个另外的故事:《王家欣》中,电影院相识的故事中,王安欣上了公交车,俊贤对着窗户喊出了自己的呼机号码,安欣没有听到,没有说什么;《寻找心中的你》,安欣也主动在上车后,隔窗对着俊贤说,“明天就去海景餐厅工作了”,可是,隔着窗户的他们,不论在两地哪里的电影中,对方都没听清他们说出的内容。
《寻找心中的你》中,王安欣去了一个风景很棒的海边餐厅,做了服务员。
穿着红色制服的她,很美。
餐厅的老员工问她为什么来,她说这里风景很好。
在这里,他遇到了后面的单车男,那个来取盒饭的善良男人。
老员工说,这个男人很好,为周边的老人送盒饭;单车男说,不是自己好,是安欣餐厅的老板好,毕竟盒饭是老板提供的,他只是去送给老人。
镜头切回关于俊贤的回忆,俊贤去过了码头,找过了电台,讲述了自己故事的时候,单车男也有很幸福的聆听,我印象还挺深,《王家欣》中,年轻的单车男唯一出境的镜头,应该就是俊贤打给广播台的时候。
镜头再度切回王安欣的回忆,他们的第二次见面未完待续
《王家欣》,这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青春片,最近看的太多了,台湾、香港、大陆统统在打这张牌。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带着三分余悸,怕看到像《我的青春期》那样的黑色青春,也怕看到《哪一天我们会飞》那样的幼稚园青春,更怕看到很多连青春都算不上的意淫大电影。
但《王家欣》却是一部与其他青春片不一样的,或者不能称他为青春片,因为它是用一段青春的故事去诉说情怀。
如今这个繁复嘈杂的时代,我们都活的太混乱,在各种关系中左右逢源,迷失了单纯的自己。
其实,这不是一部讲爱情的片子,只有如片中的主角一样,这样的等待和耐心太弥足珍贵了。
我们不相信这样的单纯和追求是一种好事,才会在电影外感动的要死。
因为我们除了年少无知时,有过那种单纯到冒泡的岁月,现下,已经都为人父、为人师、为人长,追求金钱、地位,或者简单的说,追求的只是一种存在感。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我们不得落脚,不知道谁会在哪一刻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又会在哪一刻离开我们。
我们燃烧着所有热情,却不是给真正的自己。
就像很多喜剧演员幕后的沧桑和迷惘一样,如果我们的生活就是喜剧,那我们只会在台面上笑的稀里哗啦,台下的我们,只有自己。
王家欣就像一个符号,是一个真挚、单纯、梦想等词汇汇聚的一个代名词,当看电影的人从头到尾的看完这个电影,再看到这三个字,就像看到自己,看到短暂而唏嘘的生命里我们匆匆度过的许多年。
我也喜欢弹吉他,弹的也很难听,可我很久没弹了。
以前没得弹也在瞎扒拉,现在有的弹也不知道弹些什么。
有的时候会感到沮丧,就是开始时那份单纯和执着,到底去了哪里?
生活其实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只是.......心里那块招牌鸡翅还在作怪,每当你陷入谷底,它总会轻轻的敲开那扇门,告诉你,嘿,那是你!
我们有无数个对自己的设想,然而,最终却变成了现在的自己。
我也想对着大海喊:王家欣!
你在哪里!
等巴士的时候,王家欣说,等待并不傻,这个过程可以看看周围的风景看看周围的人,也很有趣啊。
所以,俊贤也等下去了。
不是傻傻的等,而是用尽了各种方法,打电话去电台告白,却被另一个王家欣整蛊,也因此跟这个王家欣有了很多交集。
翻开电话簿一个一个电话的打,找私家侦探帮忙。
本来以为找到了却也是空欢喜一场,却没想到帮别人找到了三十年未见的老友,也帮姐姐找到了真命天子。
最后还搞了一个王家欣联谊会。
等待、寻找这个过程真的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王家欣爱上了俊贤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让这个故事更好看。
一直在寻找虚无缥缈的人,身边默默付出的人却看不到,这也是爱情的阴差阳错。
原来女主就是林峰的千语bb啊。
坪洲是香港周边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海边小镇,俊贤是镇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每天抱着吉他弹自己的歌给乡亲邻里听。
悠闲惬意的生活无忧无虑,直到有一天,俊贤在电影院售票处偶遇售票女孩——王家欣。
女孩清新出尘的模样让他一见倾心,犹如爱神射出的利箭,正中情窦初开的俊贤。
然而次日再去,佳人却已杳无踪迹,遍寻不见。
从此,俊贤的生活彻底发生改变,每天一睁眼就是四处打听王家欣,从此梦萦魂牵!
坪洲乃至香港弹丸之地,但美丽的姑娘仿佛消失在空气中,同名同姓的“王家欣”一个一个被找了出来,唯独不见那个念兹在兹的女孩。
找啊找啊,俊贤的朋友和影院大叔也出手协助....找啊找啊,另一个叫“王家欣”的女孩加入帮忙的行列,每天跑前跑后出谋划策....找啊找啊,许许多多性格各异的“王家欣”因为俊贤的联络现身,组成了一个大联盟....男孩在找寻心中女孩的过程中开始学会成长,情感逐渐成熟并发生微妙的转变。
他慢慢意识到,有些人和事可遇不可求,有些缘分注定昙花一现并因此而美丽,有些对自己那么重要的人不用四处寻找,可能就在身边....以现代人的眼光乍一看,这是个童话般简单纯情、不太现实的故事,似乎和影片男主角一样,透着一股子憨厚的傻气。
然而就是这股傻傻涌动的气息,混杂着俊贤脸上阳光般灿烂的笑意,从最初的让人觉得好笑,到一点一滴拨动观众的心弦,最后不知不觉的让人为之感动,为之叹息。
坪洲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透亮的空气、宁静的阳光、温柔的浪花....和我们共同见证了一段有笑有泪、无怨无悔的青春故事。
香港小清新电影很久没见到了,《王家欣》没有男女情感剧中常见的移情别恋、山盟海誓,没有剧烈的情感波动,影片就像一道港式甜点,咀嚼起来满口生津,尽是甜蜜的味道;又似一习轻缓拂过面颊的春风,悄悄唤起人们沉寂在心底,多年前纯情美好的初恋,和那些生命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故事背景是1992年的香港,片中不时响起《永远爱着你》这首经典粤语歌曲的旋律,来自当时正红的香港流行乐坛组合——草蜢。
歌曲跟影片气质非常契合,相得益彰。
我能保证,看完电影你会第一时间去下载这首歌再次感受。
电影将于本月在内地上映,片名改为《寻找心中的你》,请不要错过。
“其实嘞,我中意了一个女仔,她叫王家欣,但我同她失去了联络,于是我从电话簿中找出所有姓王的人…”这是香港电影《王家欣》中的一句台词,引出的是电影关于寻找和等待的故事线索。
这是一部15年10月于香港上映的青春片,口碑不俗,与《哪一天我们会飞》的气质及评价都很接近,命运也大抵相似。
和《哪一天我们会飞》一样,《王家欣》3月18日换了一个俗气的名字叫做《寻找心中的你》,来到内地上映,两天时间过去了,票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截止到现在,豆瓣上标记看过的人数也不过才5000人,而《哪一天我们会飞》的标记人数是6000人。
从数据上来看,这是一部非常小众的电影,可实际上,《王家欣》所讲述的内容却是如同《那些年》、《初恋这件小事》、《我的少女时代》等等一系列的大众而俗套的青春纯爱故事。
抛开个中缘由,这两部密集于3月内地上映的香港口碑青春片连续票房扑街,在这些年内地狗屎青春片泛滥圈钱的大环境下,还是有些不忍唏嘘的味道的。
那么《王家欣》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豆瓣上有一句短评很切题:他想回去找白晶晶,却遇到了紫霞。
1992年的香港,坪洲少年陈贤俊在一次看电影的时候对售票员“王家欣”一见钟情,却忘记互换联络方式,后来他不停的寻找“王家欣”,最后却找到了另一个王家欣。
《我的少女时代》里,林真心说:“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路的年代,消失是很容易的事!
”而想要寻找到这个人则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在电影《王家欣》里,陈贤俊对于这种无果的寻找抱着一种近乎癫狂的偏执,他到电影院一日一日的苦等,上电台情感热线讲述自己的故事,找出电话登记薄上所有姓王的人一个接一个日夜不休的打过去。
吊诡的是,就如同志明与春娇是台湾非常常见的两个名字,在香港,王家欣这个名字也同样很普遍,用电影的原话来说就是:街上掉下来一块招牌,都有可能砸死三个叫王家欣的人。
在陈贤俊苦苦寻找“王家欣”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奇妙的故事,他发现原来终日与自己打闹的哥们原名就叫王家欣,他找出的某个冒充外教的吉他老师王家欣最后成了自己姐姐的男朋友,他也找到了另一个王家欣,那个总是默默陪伴自己寻找最后爱上自己的王家欣。
他找出了100来号王家欣,王家欣同名联谊会都成立了,他却没能找到那个心中的王家欣。
如同你所预料的一样,于电影的故事而言,其实陈贤俊最终找不找得到王家欣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曾那样的相信某种东西,这就是青春里最可贵的介质。
他痴傻的偏执等待,狂热的爱情信念,都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而王家欣这个人,或者说王家欣们,勾兑出的那一颗少年青春的悸动的心,是每一个正值青春或走过青春的人都有的那颗心,干净透明、弥足珍贵,每个人心中都曾有一个王家欣。
尽管《王家欣》是一部成本很小的电影,布景和表演都不那么尽人意,然而因为真诚,这种俗套的纯情仍然能够让人动容,这样的电影也仍然值得鼓励。
我始终认为,类似这样俗套的表达在电影的世界里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诚然,这些年我们看过了不少以青春之名觊觎市场的烂俗青春电影,他们资本雄厚,实力营销,以诸如堕胎、出国、撞车、绝症等恶心的段落编写虚假的青春激荡曲,用时代的流行文化构建浅显表面的怀旧情结,他们扼住了市场也榨干了市场,人们确实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对所有青春片都抱以嗤之以鼻的态度。
但我认为,时间过去,《王家欣》会是一部被记住的电影。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电影公众号:movie-s
这是志明与春娇之后,看的第二部粤语原版的港片。
片中阿欣清新的气质让俊贤一见钟情,更重要的是,她是第一个给出他赞赏的人。
在别人都不愿意听他唱歌的时候,有人理解他,肯定他,她对于他,是相知的人,是幸运的缘分。
也可能正是因为看起来找不到才更想要找到,就像有时候爱不到才更想爱一样。
让他如此坚定地开始找寻阿欣。
而另一边的王家欣,起初被他的执着打动,也在慢慢跟他一起找阿欣的过程中,感受到他的善良、乐观和笃定,慢慢喜欢上他。
我一直觉得陪喜欢的人找喜欢的人是最悲情最隐忍又是最难以让自己脱身的,她为他去给绍叔送奶茶、不忍心告诉他真相怕他失望而在被他发现后伤心得痛哭又抑制不住去表白,被怨后又回到坪洲为他举办王家欣联谊会,最后默默离开,看到这些的时候,都让我觉得这个女孩真的很美好。
一心一意为了喜欢的人,真好。
而俊贤,当知道自己把一直要找的应该是王安欣而不是王家欣的时候,崩溃和伤心的冲击是必然的,但冷静下来忽然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时,无疑又是富足的。
正如最后他写给王安欣的信,等待有时是有趣的,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
我觉得人有时候会在一个时刻一段时间被一个想法禁锢住,所以需要被人等待慢慢醒悟,正如俊贤对阿欣、俊贤对王家欣。
而真正的阿欣,在多年之后,看到那封信,听到那首歌,知道了那段故事,会感动,也更加懂得了珍惜。
影片开头俊贤问阿欣公交车迟迟不来,还会接着等公交吗,阿欣说会啊,万一我刚走它就来了岂不是很可惜,何况,等等有时候也不是坏事,可以看看周围的风景,看看周围的人,很有趣。
“值得吗?
”“但至少我尽了力。
”
过了年纪,没有经历
想起王菲那首《打错了》多少适合这部电影。2015的电影拍出香港老电影的情怀和感觉。片中风景甚佳可是镜头停留时间很短来不及欣赏。这样男生恐怕现在是没有了,喜欢这样男生的女生也恐怕是没有了!《给王家欣》蛮好听。
哎,香港电影。。。
意外,好看。想找白晶晶,却遇到紫霞,是幸运呢?还是遗憾。港片难得的不猥琐青春片,细节用心,淡淡怀旧,美好。只是都是几年过去了,黄又南还在演少男。
盛君,吴千语,2个美女啊。整部片没有坏人没有装逼没有耍帅没有牵手没有kiss,没有死人也没有上床堕胎,淡如水,虽然有不足,但是还是很好看
冲吴千语看的
想找王安欣,找错名找成了王家欣。有了王家欣,还想着王安欣,最后两头不到岸。五年后巴士上偶遇王安欣也没有表明身份,大概是已经和王家欣在一起了吧。
No.1384 追寻女神的时候却无知女神就在身边,这是多少屌丝的悲剧啊
讲一个在等一个人的途中有了更多因缘际会的故事,结尾不算俗套又有蜜汁感动……只是演员的演技看得我很蛋疼好吧虽然我没有蛋(;_;)
没有车祸绝症失忆堕胎滥交偷情外遇各种狗血情节,沒有恶毒歪理暴力色情肉欲吹捧真爱污言秽语的小清新,苦寻王家欣与痴汉守细妹的桥段也固然感人,但这仍不是一部好电影,至少是赞誉过度了。浮夸的演技流于表面的港式表演,过于浅薄的傻白纯真逻辑都是致命的硬伤,让人犹如喝了一碗自我感动的清淡鸡汤
一个三个字的名字,让你铭记一生。
睡着了
国语配音真tmd浮夸
纯爱故事。
港式爱情片,小清新,吴千语很漂亮!
原来少年情怀 也是诗啊 年少时候喜欢一个人时的我们 在旁人眼中是不是都犯着傻气 孩子气 但是就是这种纯真 才显得难能可贵 别人都在问你值得吗 只有我们心里清楚 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 看见他的笑 想起他的脸 想起那瞬间的温存 刹那的光辉 就什么都值得了
迷影情结,以及怀念过去的香港(坪洲)。在香港电影逐渐消失的今天,我觉得,这已经够了。
第一次让我这么怀疑豆瓣有水军……
最大的敗筆無疑是黃又南,無論怎麼看都覺得更像金魚佬。攝影,調色都奇奇怪怪,劇情也老土。要不是在電視播,能邊看邊做其他事情,估計早就停了看不下去了。千語bb顏還真是能彌補演技的捉急,起碼人家演少女沒問題,不像搭戲的另一位。
小清新的爱情片,虽然觉得男主好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