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西游话西游,一部西游记,百年不了情。
一部西游记不知道装点了多少80后90后璀璨的童年星空,还记得少年懵懂时,拿着妈妈的擀面杖说将来要成为孙悟空,保卫世界的和平,大院里学校中孩子们排练西游记,孙悟空永远是男孩子们争抢的角色,《西游记》给了我们最早的英雄梦,让我们对世界不再恐惧,相信自己可以像悟空一样傲游天地无拘无束,即使是长大后,依然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这份感动是我们的记忆,我们也渴望这传给我们的孩子,也点燃他们的世界,让悟空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出于这样一个单纯的目的,一部国产动漫良心大剧《大闹西游》于中秋佳节横空出世,其做工精良,剧情严谨,画面燃爆,寓意深刻实乃中秋合家欢之首选。
最重要的是爆燃的激情下包含的正能量,是对生命的思索,是对崇高的致敬。
电影以搞笑劲爆的形式向孩子展示了一个英雄人物小蓝猴孙伍元的诞生,它让每个孩子都燃起了梦想的激情,使他们懂得了成长为英雄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部动漫讲述的是关于梦想奋斗挫折背叛和救赎的故事。
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英雄,就像电影最开始那个充满热血自信的小伍元,相信自己就是孙悟空,后来他遇到了质疑和磨难,但他没有屈服反而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知耻而后勇的他要找到真正金箍棒,于是他进入了西游世界,遇见了胖悟空,他承诺用自己的勤劳来获取悟空的承认,虽然他有很多机会偷走金箍棒,但他却忠诚于自己的选择,这点让人钦佩,然而他抵住了磨难却没有抵住诱惑,被牛魔王哄骗偷走金箍棒导致孙悟空被镇压导致大错。
这时孙伍元并没有逃避,为了一份责任一份父子情,毅然与恶势力决斗,而孙悟空也因为看到伍元的奋不顾身而悟到了师道,用心去看世界而非用眼睛,从最开始的看不起自己的学生,到后来跟他说“你是个玩具,而我也不过是一个石头猴子”将一种温和包容体现到极致令人感动。
而孙伍元也因为牺牲精神在被打到岩浆湖底后得到了金箍棒的认可,成为了真正的孙悟空,随后回到玩具世界的他跟别人诉说自己的经历,这时再受到质疑却显得风淡云轻,因为他终于知道了自己。
相信自己,敢于拥有“不自量力”的勇气去挑战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才能收获全新的自己。
毕竟,“如果没有了不自量力的人,这个世界该多无趣啊”。
这样一部充满人生感悟与励志向的影片,相信不仅会让小朋友学会勇气与责任的重要性,也能让大人在观看的过程中获得力量与启发。
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全家一起去电影院感受这样一部充满欢笑与感动的电影,在欢乐中收获成长,一定会给这个秋意渐浓的中秋节带来满满的暖意。
不论是动画人物形象设定上的突破与创新,还是动画效果上的生动与逼真,这部由马系海导演的《大闹西游》都可谓是制作精良,可以称得上是国产动画中的良心制作了。
丰富的情节与充满教育意义的人物绝对是中秋全家观影的首选了,佳节之际,带上孩子去影院观看,既能看到孩子的捧腹大笑,还能让创新的思维激发孩子的灵性,又能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从中悟到人生哲理,绝对值回票价。
《西游记》的故事,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而直到今天,“西游”ip仍是许多影视剧导演们最钟爱的题材。
像2015年的《大圣归来》,去年的《西游伏妖篇》和今年年初的《西游记之女儿国》,都是在借助西游这个传统故事的基础上去尽情展现影视工作者们想象力的作品,从中我们也不难察觉到,人们重拍和翻拍“西游”,也开始体现出了一种求新求变的趋势。
而正在公映的动画片《大闹西游》就是其中一部。
这一次导演马系海提供了一种全新且独特的视角,带领观众去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西游冒险”。
影片讲述了一只叫作孙伍元的玩具猴子,为了找到传说中的“金箍棒”证明自己“齐天大圣”的身份,进而意外地穿越到了《西游记》的世界之中。
这个“孙伍元”其实不仅只是电影里的角色,更像是每个渴望探究西游世界的观众心中的一个虚拟化身。
以“踏着前人的足迹去寻梦,最后梦想成真”为主题的动画作品早已有之,像致敬美国西部片的《兰戈》,回忆街机情怀的《无敌破坏王》都是如此。
而《大闹西游》是国内第一次将《西游记》做如此改编,不光具有特别的意义,还显得特别新奇,其中的怀旧元素与革新元素相互碰撞,巧妙融合,擦出了十分有趣的火花:牛魔王带领着千军万马去花果山征讨美猴王的章节,是对原著的致敬,是为了能将观众瞬间带入故事的必要手段,随着剧情的发展,孙悟空给观众留下的那种精瘦干练的传统印象,在《大闹西游》的世界观里被“瓦解”和颠覆:他以胖得看上去似乎连路也走不动的“吃货”形象出现在观众眼前,其实这个设定并不是导演的率性而为,实则另有深意:他和一直潜藏着“英雄梦”的孙伍元形成了某种对照,换个思路来想,这个“英雄梦”也可以解释成我们对一件事的追寻,坚持和执着,如今人们一直在提倡“不忘初心”,何为“不忘初心”?
你会在本片里看到更为生动和贴切的比喻。
本片对于原著的另一大改动,就是在人物关系方面加入了一些温馨化的处理:货真价实的孙悟空和玩具猴孙伍元均“无父无母”,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也产生出了一种父子之情,这是任何西游题材影视剧之中都不曾涉及的,而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之间的关系也显得更质朴平实,这也算是导演对于西游人物性格和情感方面的另一种全新的开发和挖掘方式吧,相信家长和孩子在观影过程中一定会带入各自的角色,了解沟通和彼此陪伴的重要性。
作为一部良心国产动画,《大闹西游》在特效制作方面也是十分精细,为本片担任3D制作的是曾打造过《动物世界》的制作团队,在3D技术的渲染下,影片里飞沙走石、天崩地裂的打斗场面足以能够带给观众无以伦比的视觉冲击,而如人物面部和头部的毛发,周围的草木,物理效果也能让人感到满意。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羡慕好莱坞怎么可以拍出像《功夫熊猫》这样的动画电影,如今《大闹西游》的问世,让人颇感欣慰。
俗话说“电影是造梦机器”,《大闹西游》不仅是一部给孩子们造梦的电影,也是一部给成年人们造梦的电影,它传达出的关于勇气,责任和担当的核心主旨,适合每个年龄层的观众去解读,去消化,当然它也就具备了“合家欢”功能,在这个中秋节上映,还真的是挺应景。
影片的最大价值,不仅是故事精彩,特效场面震撼,而是它所表达出的价值观,正如影片结尾孙伍元回到了自己的世界后,它即使没有金箍棒,也不是什么齐天大圣,但在西游世界的冒险之旅,却让它完成了心灵的蜕变与升华。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经历无数风雨,获得心灵上的感悟,弥补自身性格上的缺陷,也许比什么都重要。
在分享价值观这方面,《大闹西游》做到了“寓教于乐”。
全片而言,应该称为“大闹西游记”;以西游记的框架,重新演绎!
三打白骨精,孙悟空被唐僧赶走穿插进一段剧情!
由此展开,我们的小猴子梦想成为齐天大圣,进入西游记中,成为孙悟空的徒弟,为了借到金箍棒,为了面子,而孙悟空也为了面子,不愿回到师傅身边!
在与反派牛魔王的争斗中,获得成长!
套路,无创性?
剧情推演,武打动作,堪称无聊!
中平之作!
3d动画片,视觉效果还可以,人物动画很形象,特别喜欢那个红屁股的动物,可爱,萌,心又好,还承包了好几个笑点。
剧情改得有点胡闹,可能小孩子会喜欢。
我看完后觉得有点胡扯。
尤其是孙悟元偷走金箍棒那段,孙悟空武功那么高强,被偷金箍棒怎么可能无知觉?
不过一路讲述孙悟元从什么都不会的玩具到能使用金箍棒打败牛魔王,成功逆袭,传递了很多正能量,这点值得好评。
还有我很喜欢牛家族里说地方话那段,东北话四川话等等,然我这个东北人看得十分高兴,是影片中不错的包袱。
总体还不错,可以带小孩去看。
这部作品之前是很期待,因为之前看过该片的预告片,画面很是优秀,但对于该片的片名不是很满意,《大闹西游》,听上去像山寨电影一样,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这是一部很好看的动画电影,所以各位不要被“先验论”蒙蔽的双眼,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该片的本质。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大闹西游》核心受众很明确,以少年儿童为受众核心,这一点不得不说该片的定位很准确。
而且作为“西游IP”类作品,本片对于脍炙人口的故事进行了大胆颠覆的演绎,且在全新的故事中,又不失“西游”的传统精髓,这一点值得肯定。
电影构架了一个虚构的拟人化世界,一个小蓝猴孙伍元因为常在舞台上扮演孙悟空,所以经常幻想自己就是美猴王,导致大家的嘲笑备受冷落。
一次阴差阳错的机遇,孙伍元来到了“西游记”的世界,遇到了孙悟空,他需要借用孙悟空的金箍棒,向小伙伴们证明自己,完成自己的梦想。
从这部电影的设定来看,编导脑洞很大,为什么呢,因为电影用拟人化的世界观,将书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二元结合起来,有点类似“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感觉。
现实中百无聊赖的小蓝猴孙伍元,与西游世界中孙悟空相遇,勾连其两个世界的情感维系,该片将一个带有阴谋和热血的故事,在西游题材的格式下进行全新演绎。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孙伍元遇到的孙悟空,正是三打白骨精之后,被唐僧赶走的孙悟空,结果却因消沉暴饮暴食,变成身材肥硕,成了“猪悟空”。
昔日胖大的美猴王与小巧的孙伍元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及将金箍棒作为夺宝核心的设定,对经典角色的大胆演绎,这才是该片脑洞之处。
但不要以为这是一部完全颠覆的作品,因为本片的核心主旨,依然是“西游精神”,那就是友情、责任与勇气。
从这方面来看,电影面向的就是儿童阶层,因为本片中小主人公的成长渲染,是剧情的推动力。
这一点包括中外各类动画各类本质都是一样。
该片核心内涵,是关于勇气与梦想,关于成长与责任,完全摒弃了其他动画电影中为了吸引成年人而设置的假纯真。
小主人公孙伍元,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超级英雄的少年版。
超级英雄向来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级人物,尤其是男孩子。
为了追逐梦想,他敢于孤身闯入西游世界;为了证明自己接受孙悟空的特训。
然而为了寻找金箍棒证明自己,他也走过弯路,被邪恶的牛魔王所利用。
这部电影其实让人想起了皮克斯经典动画《勇敢传说》,小主人公孙伍元的形象在这个冒险的故事中,就是一个具象化的超级英雄。
他为了自己梦想去打拼,但摆在他面前的,是无数的阻力,不仅仅是面对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还有来自的邪恶力量的诱惑。
所以,这是该角色的成长动力,只有重新振作,只有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勇气才会显示它的价值,这是一个从懵懂男孩变成男子汉的过程。
毫不退缩,为了梦想、有勇气的小主角形象,很能激起男孩心中的崇拜。
一个角色的蜕变,在经历与周边角色的互动之后,是向情感方向的回归。
如此俗套的故事,在各种“旧瓶装新酒”的故事模式下,幻化出各自的色彩。
而本片这个取材于经典名著的故事,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
可以说《大闹西游》在故事模式下临摹痕迹很重,但充满激情的笑料、真挚而富有想象力的映画,它并不是一流作品,但它对经典角色的塑造是如此风趣、精巧且栩栩如生,这个设定在儿童动画市场上屡试不爽。
又一部儿童主旨的3D动画电影正式宣告在中秋节档期迎来孩子们的狂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画面,幕后团队为该片打造了五光十色的动画效果,无论是花果山的美轮美奂的仙境还是牛魔王魔窟一般的积雷山,视觉享受满满。
其实在被好莱坞动画高超的画质惯坏的中国观众眼里,华语动画的画面总的来说也就“那样”,毕竟国产动画工业水准与西方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
但这里要夸赞的是本片画面的流畅度,3D角色建模,基于经典名著的创新式角色造型,拟人化的各位玩具角色,Q型的角色形象很能吸引小观众,而成年观众所关注的更多还是画面的完成度。
本片的动作场面几乎可以算是的华语动画前三甲的水准,这是令成年观众满意的地方。
昨晚看了大闹西游的点映,看完心里非常不适本身的期待稍高,与一堆小孩子坐在一起,希望能够借由短暂美好的动画片暂时忘记所处大人世界的不幸。
客观的说,影片所呈现的画面是很美的。
而我的厌恶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人物,一个小奶牛,电影里面反派牛魔王的徒弟。
师父得意时,它说了一句话,动作非常夸张~“师父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影片结束,牛魔王被打败,他在趴在悬崖边的师父面前露出极其不屑的神情,并且!
吐了口水!!!
电影本事剧情不怎么样,很多地方都很牵强,就是给小朋友看的,画面很美,但让我觉得惨不忍睹。
在这些小朋友面前播这些,在我面前出现这样的剧情,令我感到难受。
许多部分的台词令人摸不着头脑比如 菩萨对孙悟空徒儿所说的: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了不自量力的家伙,那该多无聊啊。
所以……这些不自量力的家伙就是为了充实其他人的生活么???
这句话哪里有对它起到激励作用了???
墙倒众人推,墙倒了,一个失意的角色被人们定义为不善,人们自以为自己在伸张正义,在审判不义,忘了自己也曾在不义的队伍里充当极其重要的角色……人性如此,已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下一代了
说实话,很喜欢西游记的IP,但是套在这个电影里不是很合适。
首先剧情略拖沓,前半段剧情衔接不是很好,就算是给小朋友的电影,逻辑性也可以更强一些,而且不是所有电影都要强行励志。
唯一的亮点在后半段,有方言出现的小妖精反而让我乐了一会儿,有点出其不意。
整体评价不算高,国产动画可以做得更好。
近年来关于《西游记》题材的影视剧层出不穷,无论是周星驰打造《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还是创造内地动画票房奇迹的《大圣归来》,以及大IP改编《悟空传》,春节档上映的《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系列等等,不仅满足了观众对唐僧师徒的喜爱之情,还相继成为票房灵药,可谓是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中秋节档期上映的马系海导演作品《大闹西游》同样耍起“猴戏”,与近几年的孙悟空题材作品春节档、贺岁档、暑期档上映不同的是,《大闹西游》将档期定在了金秋,看过电影方知,这样一部动画作品定在9月22日的意义。
电影主要讲述玩具小猴子孙伍元自认为是美猴王,却因为拿不出金箍棒备受伙伴嘲笑。
历尽千辛,孙伍元进入到《西游记》世界……然而时过境迁,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孙伍元碰到的孙悟空已在大腹便便的中年油腻猴。
看到此景的孙伍元一脸懵比,然而为了借到如意金箍棒向自己的小伙伴证明自己,孙伍元还是选择相信孙悟空……
以往的孙悟空作为力量与责任的代名词,桀骜不逊敢与天斗,护送唐僧一路斩妖伏魔,可谓是英勇无比。
而《大闹西游》中则另寻新路带来不一样的“西游”,小蓝猴孙伍元为寻找金箍棒,穿越进《西游记》展开的冒险旅程中,当他见到颓废在家的肥胖孙悟空,还被牛魔王欺骗后,故事越来越不往我们熟悉的方向发展。
尽管小孩子们总是做着英雄梦,天马行空却又不切实际,永远遭遇各种挫折,但是如果若不努力根本是不可能成为英雄。
孙悟空与伍元的破次元相遇,也给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一个铁的教训:只有武功高强的人才配拥有如意金箍棒。
事实上,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容易二次,如果不苦心修行,根本不配受到金箍棒的承认。
此后孙伍元在练功时候,哪怕是受到孙悟空的刁难,却也毫不退缩,坚持下去。
毕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倘若孙五元没有勤奋练武,金箍棒是不可能青睐他。
有金箍棒相助的孙五元最终在火焰山,击败法力强大的牛魔王,成为名副其实的美猴王。
除了邪不胜正的故事设定,我们也可以看到主人翁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无论是生活中的普通人,还是《大闹西游》中的玩偶中的孙伍元,有朋友的帮助,前辈的指点,自身的努力,三者相结合则勇者无敌。
事实证明,没有了如意金箍棒,美猴王战斗力直线下降,但想要金箍棒相辅佐,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这对于幼龄的观众而言也是生动的一课,寓教于乐将达到不错的效果。
孙伍元与孙悟空的设定其实很像父与子,胖大圣的形象符合严厉的老爸,粗壮却很有安全感,肚子大大还可以爬趴在上面睡觉。
电影当中孙悟空与孙伍元的父子情十分令观众动容,尤其是看到孙伍元从一个涉世未深的玩偶逐步成长为一代美猴王时。
小时候的我们看《西游记》,经常听到猪八戒和沙僧说:“大师兄,师父又被妖怪抓走了!
”仿佛取西经都是他孙悟空一个人的事。
如今再看《大闹西游》,唐僧与猪八戒、沙僧打麻将三缺一,等着孙悟空出去化缘,幡然醒悟,取西经依然是他孙悟空一个人的事啊!
一见悟空归来,唐僧立即两眼泪汪汪,这种妙趣横生的改编,倒是颇具喜感。
对于成人观众而言,如今闲来无事在麻将桌上相逢的唐僧师徒,是否有些新奇又有些熟悉呢?
原来孙悟空也会老啊!
童年的暑假曾在电视台一次又一次看六小龄童主演《西游记》的我们,终于还是迈进了中年。
在趣味性、故事性、新奇性都做足了准备工作之后,《大闹西游》在特效方面也绝不落后。
新颖的故事、炫酷的打斗与萌萌哒的人物造型之后,精良特效成为影片质量保证的坚强后盾。
孙悟空、孙伍元每一根毛发都栩栩如生,绿色草原、水帘洞、火焰山都在动画中得以还原,3D效果也是货真价实,曾参与过《动物世界》特效制作的团队果然精益求精。
国产动画逐步解决了动物毛发和说话口型的两大难题,这在技术上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跨越。
由此看来,《大闹西游》的中秋档期成为合家欢电影当之无愧。
那天我去影院里看了两个片子,《黄金兄弟》更多的感觉是情怀,就像很多人说:“我还欠那些年《古惑仔》的一张门票”一样。
而后面这部《大闹西游》我感觉更适合带娃的宝爸宝妈或者一家人一块去看,在经典IP加持下和金箍棒设定的基础上突破,创新故事,加上走心的画面技术处理,让大人看了不闷还觉新奇,与孩子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佳节(我在观看影片当时,场内基本上都是一个个的家庭,更多的是妈妈带着孩子,这时候我真想问,爸爸去哪儿了?
)。
我个人觉得这部片子在于孩子需要家长陪同观看边做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观看。
它不像《疯狂动物城》,迪士尼更擅长于将每个角色性格刻画得很深刻,从而在做成年人的思想工作,焕发成年人对自己童年的一些记忆,让成年人之间自发地去做口碑推动。
所以其实迪士尼的这种合家欢风格有些地方孩子反而是看不懂的,孩子们之所以觉得好看好玩,因为全是动物加上生动的表演和搞笑的情节。
更多时候是大人们看入神了,而孩子们的问题很多得不到答案。
而国产合家欢题材动画不一样,更多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做他们可能喜欢的,想看的内容,孩子们看得其乐融融很入神,还会在不同情节上去边看边反问身边的家长十万个为什么,实际上这很好的挖掘了孩子自我学习和不懂多问的特点。
而家长在这里则是一个精华提炼,正向引导的角色,当你读懂了故事想要传达的主要精神时,你便会去从这个方向引导孩子建立起相应的能力和精神。
《大闹西游》这部片更注重的是让孩子懂得认识自己,面对所处环境本身被贴上什么标签时,自己该如何正确做出选择去撕掉这些负面的标签,再去维护属于自己正面的标签。
这实际上是对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做自我管理。
《大闹西游》讲的其实是在一个每到晚上十二点,玩具们就会集体拥有自我意识,拟人化的生活场景去诠释每个玩具之间的心理活动和生活交流状态,从这些交流过程中你会看到其实玩具之间也在互相嫉妒甚至在嘲笑对方只是活在戏里设定,实际上什么也不会,也没什么用。
剧中孙五元(小蓝猴)实际上是贴上了几乎天下无敌的“美猴王”标签,在这个标签光环之下,其它玩具对它产生了怀疑和嫉妒,而因为小蓝猴自己确实也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美猴王,所以它想去《西游记》的故事里面找真正的美猴王借用金箍棒来证明自己也像美猴王一样可以拿得起真正的金箍棒。
而去到《西游记》故事书里遇到真正美猴王的时候,小蓝猴才意识到拿起金箍棒并不是想象中的简单,为了证明自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变强。
说起西游记,一个在中国无人不晓的经典IP,无数影视人参演改编使用过这个题材,里面有好有坏,可是随着西游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大众已经有些审美疲劳。
马系海导演的这部《大闹西游》,首先得说敢用西游题材证明团队很有勇气,并且在故事编排方面和背景设置方面都与以往的故事不同,其次人物设定比较有意思,在电影存在两个"孙悟空",一个是苦苦冥想的胖大圣,另一个是来自玩具世界的孙伍元,为了实现彼此的目标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玩具世界的孙伍元是本电影的主人公,为了证明自己进入西游世界,和真的孙悟空开始了一段师徒生活。
电影的制作方这次很下功夫,无论是大场景的构建,还是每个小人物的设计,大小兼顾,整体画面感干净精致。
从配图可以看出孙伍元的毛发都是清晰可见的,本片3D观感很棒,中国动画的制作方面确实在不断进步,这点值得表扬。
说完主角就不得不提反派的存在,牛魔王化身大圣的对立面,对大圣的地位垂涎已久,为了夺回牛族的地位,怂恿孙伍元偷金箍棒。
但牛魔王也不是十足的坏蛋,有着坏心思的同时,还有一颗"画家"的梦想,在山水之间、火山爆发面前,勾勒出艺术感十足的画卷。
总体来说,电影完整度很高,中间穿插的笑点也比较自然,并且还有方言的使用增加了趣味性,同时还能兼顾小朋友的理解力和世界观,本片相对更适合亲子一同观赏。
不过剧情方面,有些细节仍需打磨,比如孙伍元的成长过程可以穿插思想的觉悟,以及老神仙的点拨:不要甘于平庸要让世界不无聊,感觉有些偏于鸡汤和说教,反而没有起到主旨升华的作用。
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不但制作精良、同时剧情也能令人满意的动画作品。
其实看名字就大概能知道这电影的水平了,画风不错,剧情什么的还是差点意思,还是适合给小朋友们看
标杆
开头以为是国产的玩具总动员+博物馆奇妙夜,还有点小期待。然而3d画面基本是国产那一套劣质模板,剧情甚至都有些三观不正。略有亮点,整体偏差
凑合吧。随便看看还是可以的。
孙悟空是齐天大圣,不是齐天大猩猩。。。确实够闹的
先不说西游题材咋样,很难在跳出规定好的剧本,但是在情感的脉络上做的可以(只包括结尾处),中间还是有不妥的地方,
有毛了,就是故事剧情……额……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孙悟空这样是要谢罪的
真的有点烂,开头和结尾还是不错的,技术本来没有问题,不过为什么要那么丑的玩具?那么西化的热带雨林?哎
适合小孩子看??
视觉效果还是不错的,带孩子去看的,孩子挺乐呵的
冒牌的孙悟空,牵强的情节,我已经不止一次被无聊侵蚀到了清醒
和追光动画《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一样看到了国产动画在三维电脑技术上的进步,《大闹西游》也尝试让口型对上台词(虽然做得不太理想),但形象设计、故事编排依然差强人意,蓝色的孙五元、肥胖的孙悟空,实在喜爱无力。场景背景物件以及动作流畅度、3D效果比较不错,但某些镜头里的花草没风时还一直飘动,实在有够欠讲究。
四星鼓励分,其中三星给动画制作,一星给剧中的一句话「如果没了不自量力的人,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呢」。前面剧情松散,整体较为单薄,改编经典不管改成什么样总会被骂的,所以现在这个5.8的分数其实是给少了的,继续努力,做好叙事和衔接,希望有更好的作品。
西遊記這個超級ip真的被消費太過了
从设定来看,还是可以看出主创的巧思和用心,不过导演经验欠缺,台词也有问题,剧情老套,对高潮部分的情节渲染力度不够,只是浅尝辄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不是套用西游记的壳子,这绝对是一部老套且没有称道之处的电影。一部电影光有巧思是不够的,差的地方还太多
千年牛市
评分不该这么低
制作精良,特效有点好莱坞水平啦,陪孩子看挺好
动画做得不错,可以当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