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援助

Help,帮助,Home

主演:朱迪·科默,斯蒂芬·格拉汉姆,伊恩·哈特,大卫·海曼,莱斯利·夏普,凯西·泰森,苏·乔斯顿,安吉拉·格里芬,阿瑟·修斯,查尔斯·德特,Andrew Schofield,John McGrell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援助》剧照

援助 剧照 NO.1援助 剧照 NO.2援助 剧照 NO.3援助 剧照 NO.4援助 剧照 NO.5援助 剧照 NO.6援助 剧照 NO.13援助 剧照 NO.14援助 剧照 NO.15援助 剧照 NO.16援助 剧照 NO.17援助 剧照 NO.18援助 剧照 NO.19援助 剧照 NO.20

《援助》剧情介绍

援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莎拉(朱迪·科默 Jodie Comer 饰)从小就成长在否定之中,却从在阳光护理中心做护理员的经历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方向。善解人意的她非常擅长同患者沟通,总是能够很容易的就获得患者的信赖。在众多的患者之中,一位名叫托尼(斯蒂芬·格拉汉姆 Stephen Graham 饰)的中年男子让莎拉颇为费心,托尼患有早发型阿兹海默症,还伴随着暴力行为,整个护理中心,只有莎拉一人能够镇得住他。 新冠疫情爆发了,医院里的情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连不断出现的疫情和意外让莎拉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能力和选择。当局对于疫情错误的判断也让莎拉开始重新思考起医疗体系的漏洞和脆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预支未来别惹前女友魔法训练营精武陈真送子先生黑色郁金香缘来你是苏小姐死期将至被迫杀人牧师神探第八季我的逆向追求云上日出镜世界关于命运女巫:复仇排球少年第四季BIG德州电锯杀人狂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夜半哭声暴劫青春我们无法阻挡2艺术、热情与权力:皇家收藏的故事邻居之星青雀成凰关于艾玛护国大将军他们说“我很好”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明日传奇第一季洋子的困惑

《援助》长篇影评

 1 ) 小人物的无援时刻(Jodie彩虹屁?)

昨晚刷到Jodie18年的采访,视频最后她给观众念了一首Vita给Virginia的情诗。

眼边垂着几缕浅栗色卷发,利物浦土音沙哑柔软,像极了我老婆的样子。

喜欢她的人内心共感此时:Hell, this woman is insane 然后我点开HELP,讲述了英国养老院的人在pandemic被社会和医疗资源边缘化的窘境,Jodie,同时,表演也一样,看完了让人喊“HELP”影片是比较本土化的的covid piece,以小见大,微小的切入点和脆弱的群众部分没有拉胯,细致的表演颇具感染力,特别是jo的视角,看完内心沉重,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影片里Jo饰演一个在英国covid爆发时陷入孤立无援的养老院护工,当然还有跟Jo演对手戏的Graham演的病人,此外配角们的表演也是相当有渗入性来吹吹表演:怼脸特写stunning&desperate:扭曲地呜咽助推情绪;寻不到救援后滞涨急促的喘息;颤抖压抑butterflies;暗色灯光下绝望的影子;充血泛红的痛苦面庞,讶异,绝望,忧郁,疲惫,声嘶力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影片里常规又惊喜的26mins的one-take,镜头基本跟随Jodie饰演的护工Sarah,没有过多的对话,单拎出来也是一部Psychological thriller的程度,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YouTube上面搜出来看看,震撼ing。

从过往的角色来看,她真的很适合on the verge of Characteristic:天生好皮相,宽眼距高颧骨,显得脆弱精明,用KE里康斯坦丁女儿的台词 “ You are a nice person because you look sad”,来描绘再适合不过,再加上非科班的打磨,清新脱俗,很难想象一个利物浦女农民有这么强的表现力,(bushi)接地气是现实生活中Jo的代名词。

她自己的‘小人物’经历也是刻骨铭心,之前Ke🔥的时候她被问到会不会觉得自己没有出头之日Dear,那她可太有想过了。

KE是她的分水岭,HELP是她演技迈向成熟的阶梯,接下去还有大导演磨练和舞台独幕剧,希望早日拿下属于她的奖杯。

感恩世界,还是看到这么好的一个女演员。

拥有很容易陷入而无法自拔的魅力,要怪就怪这该死的obsession,今天也为一些欧罗巴白人女而流泪。

最后一句,this woman is so gooood,未来可期。

👏(一张美女献上

 2 ) 总得做点什么,即便违法地带你出走,也算是一种努力。

在新冠下的护理中心或者是社区养老机构都是最脆弱的一群人,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各个层级的医疗都较普及的情况下,面对重大传染病侵袭也是不堪重负的,弱势群体即便求救了都没有机会被送医。

no one is coming!这是一个既顽劣又善良的姑娘,没有人来,她就想去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

阿尔茨海默病症以及其他失去自理能力的疾病,都让人绝望和无力,特别是对身边的至亲。

如果我将来也换上阿尔茨海默病,我希望被安乐死。

最好是能在清醒的时候,把遗嘱立好,最好让我早点死去吧。

治不好的病,特别是失去认知能力后,就剩一具躯壳的时候,我就提前让自己消失吧,少为这个世界增加烦扰。

看完后有打算再去看一遍《飞越疯人院》,完全不同的抗争。

对无可奈何的恐惧和想象,都会越发感恩每一个当下,庆幸还健康活在当下,好好爱,好好去生活。

 3 ) 以小见大

看头结尾的呼应

冷酷无奈

这段简直了

能帮上忙就太好了

如果这是结尾就好了

结尾的这个门是命运之门比起中国式的疫情电影 很多明星走过场 虽然故事真实 演绎的都很出色 总是透漏着中国式歌颂 没有不好 背景不一样 手法和故事讲述自然也会不同此影片以小见大 两个因为养老院相识的两个人 经历的那漫长一夜 知道没人会来的绝望 被遗弃的愤怒 人不能看着别的一切只能感到抱歉 托尼就是她那时的依靠和英雄 有紧张有松弛 两人的分离 命运无法改变的他们 结尾自然而然的升华 挺好~

 4 ) 援助

影片讲述了在英国新冠疫情初期,利物浦一家受到极大冲击的疗养院中,年轻护工莎拉与罹患早发型阿尔兹海默症的住户托尼的命运,因为疫情而永远改变的故事。

为何选择在疫情初期?

因为当全社会都面临一种快速蔓延的未知灾难时,它的反应速度最能体现一个社会机制的运转效力。

《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的影视创作者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疫情叙事范式,也提醒着我们,该以何种姿态来铭记这段全人类的苦难史。

 5 ) 援助

一名年轻的护工和一位病人,两人的生活因春季爆发的新冠疫情而永远改变。

Sarah很聪明,但在学习和工作 中一直都不合群。

家人认为她注定一事无成,但她意外地发现在阳光护理中心做一名护理员,是自己的使命所在。

Sarah十分善于和护理中心的居住者沟通,尤其是47岁的Tony。

Tony患有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大脑逐渐退化,这让他不得不住进护理中心。

疾病导致他产生间歇性困惑和突发暴力行为,其他员工都难以应对,但在Sarah的照顾下,他开始逐渐与她交心。

Sarah在护理病人上的成功,帮助她重拾了自信心。

当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发,Sarah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遭到了质疑。

她和同事们在装备不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地抗击着疫情,而当局却似乎并不在意他们。

坚定不移的Sarah想方设法保护着自己负责护理的人们,这些人的病情使得他们在面对折磨和孤独感时,更加痛苦。

但护理中心员工们的坚持、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Sarah被逼入了绝境,迫切想要找到一条出路……

 6 ) She asked.

That's what we all need to think about and keep qustioning.-“It’s not my department,love.”-“No. No. No, it never is, is it?? No, never… Never is. Never is. It’s always someone else. It’s the way this country works now. You know, keep our eyes down to the rest of it. You know, cos if we see people queueing up for food banks and if we see people lying… Lying on the streets, if we see disabled people being left to die, we’ll feel sorry. We can’t cope. We can’t cope with Tory. Not us. Not any more. Underlying health conditions.What’s in them? When did our lives stop being worth the same?”

 7 ) 实实在在的问题就是需要有力量地敲打和表达

第一次短评写不下所以放在这里:1、后面i love you我觉得并不突兀,Tony很细腻能比常人更多倍地看到Sarah的善良,他虽然时常糊涂但总能清醒地感觉到Sarah对他的特别和真正的关心,所以他才这么信任她。

所以我觉得他说爱更多的是像亲情一样的依赖和信任,最后广袤的天地下到处都是水深火热,只有Sarah带着他远离病毒想让他平安,他懂的。

Sarah也爱他,不然不会这么拼命保护他。

2、结尾冲破四维的独白我觉得也很好,前面积压的情绪是时候用怒火喷射出来,越冲击越好,不然对那些草芥人命看不到底层、没有同理心的人来说还是不痛不痒。

也是让观众反思,你现在的平安健康不代表病痛离你不远,不代表社会机制的不公就与你无关,不要到了最后无力指责的时候才想要控诉。

影片里指出来的问题不像故事道理需要慢慢意会感悟,他就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没有时间让大家慢慢看透假新闻了。

3、我真受够了国内动不动就宏观叙述大场面大震撼的片子,没有人不承认国家应对方案和反应速度的优秀,但是没人去赞扬个人人性的光辉和聚焦个人命运的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请明星不敢拍戏的原因,角色模糊不清的剧本不找明星拍观众连谁是谁都分不清(这里推荐张艺谋的狙击手,管他谁演的我就是想看好故事)。

弘扬集体荣誉不应该是通过淡化个人光芒吧,没有个体哪来的集体,社会风气大方向上只强调集体的时候真的就很细思极恐,就像说铁链有人跟我说世界到处都产铁链这是正常没办法的一样,这难道不恐怖吗?

谁慢慢习惯俯视众生看不到也不理解底层各种各样的困难?

谁思维歪曲不懂改善民生和加快发展有机统一不可偏颇?

谁慢慢被洗脑真的觉得春暖花开欣欣向荣?

就是些想法,可能激进可能不成熟,但是想记录一下。

 8 ) 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力做个人

今天推荐一部关于疫情的电影——《援助》。

推荐理由:全靠同行衬托。

电影的切口非常小,聚焦于英国的一家小型护理院,里面住着20位或患有阿兹海默症,或已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病毒席卷之下,医疗资源挤兑,它们这种小型护理院是最先被放弃的。

据影片片尾字幕卡显示,英国疫情刚开始的三个月,40%的死亡案例是护理院住客,提供给老人的个人防护用品只有他们预计所需的10%。

护理院内,一开始有20个住客,疫情开始后被迫接收了8个,已经死了9个,剩余的19个人里面已经有12个确诊感染。

朱迪·科莫饰演的护工Sarah竭尽全力保护护理院内的住客,但她无私为病人考虑的护理方式被老板认为不够高效。

老板觉得情况已经如此危急,住客能活着已经万幸,并不设法隔离感染者和非感染者。

对一些会到处乱跑的阿兹海默患者,还喂吃处方药让他们在房间安稳待着。

Sarah无法忍受这种对待人的方式,她要帮助47岁的Tony逃离这个死亡之地。

剧情非常简单,Sarah视角的单线叙事,但就因为小而聚焦,完成度很高,且题材选得足够有代表性,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

在疫情还在肆虐全球的当下,我相信今后还会有非常多关于这个议题的电影出现,导演马克·穆登能在疫情刚开始爆发时,敏感快速地抓取到这个题材,拍出这样一部动人的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影片的动机和朱迪·科莫的表演都令人尊敬。

电影的社会化表达很有肯·洛奇式的质感,解剖刀似的剖视疫情中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直视镜头高声对政府的质问。

几个小时拨打政府、医院各种求助热线都占线,即使拨通也被告知并无医疗资源可调用;医护人员和他们的个人防护用品极度短缺,护士护工要连续工作超20个小时,垃圾袋当防护服……这些,我们也都经历过,但我们没有这样的电影。

朱迪·科莫的表演非常好,几乎有一种纪录片式的真实。

尤其是那段20多分钟的深夜戏。

凌晨的护理院,只有她一个护工,一名感染上病毒的住客已经快不行了。

黑黑的感应灯走道,镜头跟着她打打不通的电话,竭尽全力为临终病人翻身好让最后时刻的呼吸稍微顺畅些。

怼脸的浅焦镜头拍出了她的慌张无助、愤怒勇敢,感应灯忽明忽灭,她的呼吸声急促不安,她怜悯这名77岁的临终患者,她信奉众生平等,她要拼命挽救他。

所谓援助,就是能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力做个人。

 9 ) 《失控玩家》女主大飙演技,英国防疫终于被黑得体无完肤

朱迪·科默又又又有新片啦。

在主演《失控玩家》票房告捷,有望开发续集,站C位的《最后的决斗》即将上映之时,她的一部电视电影播出了。

由英国公共电视台Channel 4出品的《援助》,从一家老龄人护理院的角度出发,反映出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时的方方面面。

烂番茄只收获了几个好评,还没有出分,豆瓣就率先开出8.1分,网络上已经积聚了不少的好评。

防疫做得一塌糊涂的英国,竟然拍出了一部高分抗疫片。

先说说我们的“小变态”朱迪·科默吧。

多数人认识她是因为2018年开播的剧集《杀死伊芙》,剧中她扮演一名精神病刺客,与吴珊卓扮演的英国安全局后勤特工上演了一场史诗式的猫鼠游戏。

随着剧集的持续热播,朱迪·科默得到了好莱坞的青睐,2019年出现在了《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之中,饰演女主角雷伊的母亲。

今年他一口气就有两部好莱坞的A级制作,并且都是女一号。

而作为一位英国女演员,她还是有继续在英国拍片。

去年的英剧《新喋喋人生》,在豆瓣就有8.9分。

不少观众都是冲着她出演的那集去看的,不然也不是“当红炸子鸡”了。

《援助》是她继续在英国本土拍摄的新戏,合作的演员是曾出演过《爱尔兰人》、《纽约黑帮》、《偷拐抢骗》等犯罪佳作的斯蒂芬·格拉汉姆。

斯蒂芬·格拉汉姆扮演一位护理院的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Tony,而朱迪·科默扮演护理院的一位新护工Sarah。

影片开头用25分钟讲述了她从应聘到熟悉工作的过程。

本来她的面试并不顺利。

护理院负责人想要“欲擒故纵”,但却把Sarah给惹毛了。

也许你会看得一头雾水,这院长也就是小小吐槽了一下她有证书但没有多少实际经验,很多HR也会这样对面试者提出疑问,怎么一下就炸毛了呢?

因为Sarah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不怎么懂得与人打交道,简而言之就是不太好相处。

但因为Tony的出现,Sarah有了接受这份工作的理由。

也正因为和Tony的相处愉快,令到Sarah找到了平时所没有的舒适感和存在感。

还有使命感。

剧情还深入到她的家庭生活。

和家里人的相处简直就是一团糟。

这是非常重要的铺垫。

塑造角色的同时,解释了为什么她在后面会这么注重护理员的老人和病患。

否则整部电影就变成了一部圣母片。

只有在护理院里,Sarah才能找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她要维护这得来不易的“礼物”。

所以当疫情爆发,护理院被病毒入侵的时候,她就有可能失去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援助》和国内的许多抗疫片的视角和氛围不同。

没有什么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没有惊天动地的救援,没有配乐拉满的煽情,只有疫情时代下,微小个体的无奈与挣扎。

众所周知,当时疫情爆发的时候,英国的防疫措施简直就是a piece of shit。

《援助》从一家护理院的角度,就展现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是一种怎样的遭遇。

因为病毒的爆发,医院床位开始紧张,Sarah所在的护理院就接下了收容8位本来住在医院的老人的任务。

当医院送来老人的时候,Sarah等护工都不知道要戴口罩。

因为他们只被告知,要在感染者附近才需要戴口罩。

而被送来的老人有没有感染,他们不知道。

更讽刺的事情是,当Sarah问医院工作人员,老人有没有检测过,如果感染了我们就要戴口罩啊。

没有的话按照规定就不用带不是?

工作人员的回答却是,那不是我的工作。

也就是说,感染不感染关他屁事。

结果就是医院成功把病毒也送到了护理院。

老人们不断被感染。

原来有20位住客,加上医院送来的8位。

先是9人因不幸被感染而去世;接着又有12人被传染……

Sarah努力守护的地方,眼看就要被病毒所毁灭。

所以她没有离开,而是选择留下来,竭尽所能地去帮助她想要守护的人。

前面说过,她这么做不完全是出于职业精神,更多是个人原因很重视这个地方,比自己的家庭还重视那种。

当角色的行为有了合理的,人性化的动机,就成功避免了假大空的感觉。

这还不是《援助》的最大优点,这往往只是一部佳作的基本操作。

更大的亮点是,导演用长达20分钟的长镜头表现手法,呈现出个人在面对疫情来袭时的无力感。

朱迪·科默奉献了她表演生涯以来最为出色的演出之一。

护理院里的老人因感染而疯狂咳嗽,Sarah只能是叫救护车;然而救护车迟迟不来,她只能是自己来照顾老人;奈何她不是专业护士,眼看吃药也没用,老人的病情不断恶化;她只能是被迫请求Tony的帮助……长镜头带来了强烈的临场感,观众可以感同身受,他们宛如在末世中被抛弃的人,只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对抗可怕的病毒。

所以英文片名《help》,其实是有着求助的意思。

help的字幕也在片中多次出现,暗示着护理院里的人们需要援助。

然而,英国的国家力量几乎没有给到他们任何帮助。

没有对于病毒的正确认知,没有足够的防护装备,就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结果就是,这些护理院成为了英国疫情的最初爆发点。

在2020年3月到6月,40%的新冠罹难者,是护理院住客。

因此《援助》选择了这个角度,以小见大,表现出个体的遭遇,批判了英国官方的无能。

无路可走的Sarah不能眼睁睁地看着Tony也被感染。

她只能是用自己的方式,把Tony送出已经沦陷的护理院。

而去其他地方要先隔离14天,带着Tony“出逃”,成为了整部片子的高潮部分。

其实计划无论是否成功,结局都注定是一个悲剧。

Sarah的个人力量根本无法对抗病毒,无法对抗体制。

就算把Tony救出护理院,英国官方还是在佛系防疫,那么整个国家就不会有一个安全的地方。

Sarah怎么做都只是徒劳,她只有是对着镜头控诉,控诉国家的冷漠,用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告诉观众这当中明显存在着错误,才能有那么一点希望,去拯救像Tony那样的弱势群体。

有人说,文学、影视作品的功能不只是用来批判和反思。

但同时,也绝不是只用来歌颂和慰勉。

仅抗疫题材而言,我们就值得去挖掘更多不同的角度,也期待《世间有她》等国产制作,能够绽放出不一样的光。

 10 ) “Help!我们需要这样的脸和这样的特写!”

毫无铺垫的开场跟模糊处理的画面,让我差点被这样一种小成本风格的开头劝了退。

还好想看妹子的本能强烈地将我挽留了下来。

就像自身小成本小人物的气质一般,《援助》聚焦于一个“无足轻重”的机构中那些被冷落的群体,讲述了在新冠病毒的突然爆发下,这群人原本平静规律的生活被完全摧毁的故事。

而似乎创作者的野心并不小,意图通过简单人物关系和一部影片来展现“个体精神的挫折与成长”和“如何在世俗冲击下保存个人的完整”两个主题矛盾的发展。

但是两段式的主题相性不是太好,100分钟的时长又不足以充分的表达意图与诉求。

前者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外在困境时真实的无助感与一往无前的勇气,震撼且张力十足,可以说是影片的重头戏与绝对主战场;而后者则在个人与tizhi对抗的这个本应该更为深刻的老课题下,讲述的即不够充分,也在特定时代与环境的局限下缺少了普适性,就像是来客串充场面的配角。

甚至把第二个主题看成一个对《飞跃疯人院》致敬性质的戏仿,也不是不可。

虽然两个主题都具有充分的高度,但好像并不适合“挤”在一部作品里。

关联性的缺失,甚至带给人一种演员前后拿着两个剧本在演戏的割裂感。

然而本片却胜在了一种毫无保留与扭曲的对真实的还原上。

这种“真实性”的缺乏,正是导致现在这个时代所有作品无法直抵人心的通病。

《援助》绝大多数时间都采用了手持拍摄的方式,无数近焦虚焦的应用,在晃动的镜头和大量面部特写的表现形势下,烘托出了张力十足的气氛,始终给人一种窒息的压迫感。

这样一种颇让人压抑的手法确实是一种更为艺术且有效的表达方式,虽并不适合所有人(不适合观众同样不适合导演,如《好时光》),但恰恰在本片中发挥出了巨大威力!

高潮部分20分钟的长镜头,不只是创作者对自身艺术诉求的精准表达,也不仅仅是明星演员对高超演技的强力展现,更是对一个普通个体在人生低谷中迸发出伟大人性力量的崇高致敬。

这个长镜头把新冠疫情战场上没有枪炮却满是硝烟、没有厮杀却随处可见的生命流逝、没有有形的敌人却时时刻刻剑拔弩张的情景,还原的无比贴切,让我们这些局外人也能感同身受地体验那种不曾感受的,来自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

了解在极限状态下人物形形色色的反应,让我们知道这里既不是某些作品中粉饰出的一尘不染的天堂,也不是不怀好意者所篡改出的惨不忍睹的地狱。

我们能看到危机并焦虑、能看到崩溃并同情、能看到危险并退缩、能看到责任并坚毅。

最为重要的是,他能让我们理解并接受那个“舞台”上所发生的所有“不合理”的合理性。

我想,通过“真实地“了解他们以来了解真实的他们,应该是我们普通人对那些不幸的逝者和一线工作者应保有的尊重中,必须的一环。

很可惜我们太缺少这样的窗口与视野了,我们只有庆功晚会与颁奖典礼。

Help可以根据情景或语境翻译出很多种延伸的意义。

在另一个同样以Help为题的种族问题影片中,“援助”这个带有明显方向性的词则被带有明显平等意味的“相助”所替代。

伴随着数次出现的那些孤寡老人苍老的手部特写,片名“HELP”也极不常见的被数次打在了屏幕正中间,这种公益宣传片的典型手法,正是是每一位缺少晚年关怀的老人无力的呼喊。

同时我想,这也何尝不是大疫情时代下每位孤立无援的个体绝望的呐喊。

“No one is coming…”确实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一些人永恒的心理创伤。

当新冠疫情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不再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异样时,当我们已经多多少少接受了随处可闻的酒精、口罩上麻木的双眼这种新常态之后,好像我们已经完全接纳了这样一种属于自己时代所给的“处置”与“安排”,彻彻底底地迈入了“后疫情时代”的新纪元,开始展望未来。

但我想们不应该不做任何回顾的就这样继续走下去,跳过铭记就直接走向遗忘。

《援助》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一个承担起“铭记历史”责任的机会。

感谢主创、感谢朱迪。

我们既需要这样的“脸”,也需要这样的“特写”声控灯用得太棒了。

《援助》短评

两个人物设计的很有意思 先是被家庭“抛弃” 又再次被社会抛弃 孤立无援的恐惧感拍的很生动(英国人写工薪阶层有一手 很多时刻能感受到同样的痛苦 强过大部分美剧

4分钟前
  • 阿莱
  • 推荐

没有歌颂,没有恐慌,有的是崩溃、惊惶、无奈、愤怒……大光圈与大特写聚焦疫情之下人类个体的面部表情,声泪俱下,是社会边缘对政府的控诉。人与人之间发自真善的情感关怀,是help最真实的意义。淄博封控的第三天,再次感受新冠的真实面目,这次与真理更近了。

8分钟前
  • 温存Weather
  • 推荐

无论剧情和防护观念都太烂了 为了讽刺英国医疗体系 根本肥皂剧胡乱配新冠

10分钟前
  • cynial
  • 较差

评分那么高我却完全无感。应该是剧本不行,啰嗦。看在主题好的面子上给三星。20分钟弃剧。

12分钟前
  • Ben笨熊
  • 还行

一部小成本英国抗击疫情题材剧情片,各个方面感觉很一般,本打算给三星评价,但是结局悲剧,必须扣掉一星,没有必要再看第二遍了。

15分钟前
  • 沉着冷静
  • 较差

74/100

19分钟前
  • ⓷ 𝐏𝐀𝐏𝐄𝐑𝐒
  • 还行

社会主义好

24分钟前
  • 地黄
  • 推荐

结尾女主对着镜头不断质问,在某些程度上,世界也差劲得如此大同。无法对抗病毒、无法对抗体制,有时候甚至连身边的人都无法拯救,绝望层层坠落,最终掉在每一个普通人得头上。又一部被片名耽误的好电影。

25分钟前
  • 外苏
  • 推荐

现实更残酷

28分钟前
  • 七夜
  • 还行

One of the first wave (pun intended) of COVID-inspired drama. It highlights something well-known but starts from a small life-like scenario. The critical commentaries (esp. at the end) aren't always subtle, but they do show different philosophies and approaches to carework. Favoritism is bad as well as negligence, though one leads to more suffering

31分钟前
  • Sophieven
  • 还行

压缩进了很多政治意图的现实故事,除了最后女主有点失心疯,疫情下的个体表现还是极其动人的。

35分钟前
  • Ecane
  • 推荐

3.5 不要去歌功颂德或者粉饰太平,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生活都改变了而且再也回不去了。这样就是这样。

36分钟前
  • 爱九月的你.
  • 较差

2022.09。09

38分钟前
  • 茶博士
  • 还行

怪不得朱迪·科默的伦敦腔中透着一股利物浦口音,果然是利物浦人。

42分钟前
  • desolate earth
  • 推荐

新冠疫情初期的惨相

44分钟前
  • v13020044
  • 较差

感情线属实不必…

46分钟前
  • 豆友1673453
  • 还行

3.5 不要去歌功颂德或者粉饰太平,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生活都改变了而且再也回不去了。这样就是这样。

48分钟前
  • vivi
  • 推荐

欧美防疫一塌糊涂,但电影层面人家确实拍的好,至少这样的题材很少追求高大全,永远落在个人的故事上。两个主演真的是演技炸裂,看得有点心酸

53分钟前
  • 会花光的金子
  • 推荐

女主作为一个社会评判标准下的问题少年,突然变成了十全好护工,这不太可能。护工是一个需要很多爱,耐心和毅力的职业,如果问题少年能有这些特质,可以做很多事情了,也能极大减轻护工急缺和问题少年再就业问题。其次,女主和阿兹海默患者前期互动太少,最后把患者带走的举动缺乏动机。3,想表现covid期间养老院的问题,但角度不够好

58分钟前
  • 伦敦在逃火野丽
  • 还行

唯有人性,才有机会超越体制

1小时前
  • 淡清的水桶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