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剧《宫心计》吵的火热,觉得宫廷纷争和07年活跃大戏《大长今》很像,于是随手再次翻看了一遍《大长今》。
人物很简单:皇太后、皇上、皇后郑尚宫娘娘、韩尚宫娘娘、长今、连生、首医女崔尚宫、今英、令路、崔氏家族环境很简单:御膳厨房、宫廷、医院、宫廷外看的时候没有稀里哗啦,也没有所谓的励志,只是心里着急。
每次遇到事情,长今都不说话,哪怕的被误会,看起来她很隐忍,很坚强,拥有自己的信念,为了信念一直坚持。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又怎么能保证她每次都能顺利度过危机呢。
总是一副欲言又止、欲罢还休的表情,总是一脸忧郁与无辜,总是为曾经害死爸妈的心里赎罪,总是让别人帮她澄清事情真相。
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呢?
总是一句一句:不可以。
绝对不可以。
一定要。
一定要这样。
看似多么的坚决啊。
一次又一次,都是别人在帮她。
但是电视不会这样写,为了表示她是一个人,一个也会悲伤也会消极也会痛苦的人,时不时会刻画几个场面,遇到困难想到放弃了,如失去味觉、如韩尚宫死了,这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个人在她身边,鼓励她,化解她的消极想法,让她走上勇敢之路。
就这样,很多人在一起成就了她,一个在时代环境下不可能的人,两度入宫。
除此之外,有几个人物有可圈可点之处。
一个是首医女,一个以施行医术救济他人为己任的人,疫病横行之时无条件深入进入疫区帮忙,最后无条件帮皇上查出病因,找出医学真相。
一个是皇后,第一次处理后宫事务时的干练与魄力注定后来她可以、能行,顺利从皇太后手中接过班,面对大臣的声音和压力,最后仍然信任长今,孤注一掷的找出病因,一直到后来释怀,帮长今和大人恢复身份。
当然还不得不说一下崔尚宫,一个一心为家族利益而战的人,尽管心眼小,但是不不得说她也是时代的必然,家族使命不可不扛。
1、绕不开的权力郑尚宫、韩尚宫为什么均失败而长今确胜利。
这一切都是因为权力。
郑尚宫、韩尚宫都是在没有权力支持的情况下被处理的,尤其是韩尚宫。
虽然最终成为最高尚宫但却马上倒台就是因为没有权力者甚至有钱人的支持,她在有钱有势的崔尚宫面前不堪一击。
长今的胜利就在于有了权力者的大力支持。
闵政浩的作用不多再提,这是很明显的。
但闵政浩他是长今永远的支持者,却不是最重要的关键。
关键在于朝廷权力的变动。
大监的不再像过去受皇帝恩宠,大监的对头势头越来越盛,大监与崔尚宫一派受到排斥是早晚的事,因为有长今的搅局让一切都来得早了一点。
王后也不是一般人,皇后很有心计,也懂得审时度势。
她与大监的利益冲突导致她帮助长今,最终也走向胜利。
至于大王,最终的结果也许并不是他想看到。
长今的胜利在私人情感上王上是高兴的,但这直接导致太子支持者大监的垮台,也预示着太子的悲剧。
历史上太子确实在大王死后不久就蹊跷去世。
当然这也是弄权者的悲剧。
任何人不能左右权力,权力总是在变来变去,甚至最高统治者。
崔尚宫家族因为权力而上位,最终也因为权力而下台。
长今因为权力而受挫也因为权力而成功。
王上因为权力而坐拥天下,而也因为权力而不能随心所欲。
权力总是在孤傲的俯视众生,时不时垂青某些人。
2、阳光下的阴影最后长今与闵政浩回朝看望故人,故人似乎还是那么有情有义,而且也有权。
但仔细想想这一片美好下似乎有很多问题。
历史上包括电视中都说明中宗死后太子继位,太子继位不久去世,王后的儿子继位。
大多人都认为太子的死与王后有莫大关系。
但王后绝不会自己动手,肯定有人去实施。
电视通篇都在说御膳房与太医院与宫廷权力的关系,可以说很多失权者都是因为御膳房和太医院最终垮台甚至死亡。
那这样的话谁又是太子死的帮凶。
闵尚宫?
郑医官?
还是?
当然不论是谁,这些人对长今都是不错的,也许的她还没有真正踏入权力漩涡中的原因。
她们劝他离开,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大长今可以说是对我的三观影响非常大的一部剧了。
初中时代是这部剧。
高中时代是 高中决定你的一生,我是这样考上普林斯顿大学的(名字很狗血但内容真的激励了我整整一个高中,全力以赴的感觉)。
对于我人生那么重要的一部剧一本书都是韩国的哦哈哈我这辈子一定要把韩语学下来哈哈(什么逻辑哈)记得那时看每次片头曲开始时都是长今说一句话:任何人都不可以教我放弃,我不会放弃!
然后开始陈慧珊的歌,歌曲结尾时是长今手抚心,眺望远方,微笑的充满希望的神情。
每集都是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开头,我真的完全被洗脑了,当时学业上有什么困难想想这句话咬咬牙都坚持下去了。
完全激励了我整个初中。
可惜的是我找了好久的视频开头都是没这句话的,好想找到啊记得有一晚家里关灯睡觉了,妈妈在房间里一直催我去睡觉,但我还是想看嘿嘿于是虽然客厅的灯关了我还是打开了电视,然后爸爸也在,我继续看电视去哈哈黑夜中发亮的电视和我和我老爸哈哈现在剧情细节的都忘得差不多了。
但当时剧中有好多话我都有记下来,觉得特别有道理的。
“获得成功……单纯,热情。
”我觉得这部剧在我心中是神圣的,因为它给了我主人公一种拥有信念并不断鼓励自己排除万难前行的深刻印象。
它告诉了我拥有信念,拥有信仰是怎样的。
受此很大影响,我在当时也确实因为一个目标而全力以赴,忘我为信念的感觉,虔诚,拥有力量。
所以当时快乐大本营谢娜在恶搞大长今的时候我看到那视频真的几乎是要气哭了!
这种精神不容你们亵渎!
肤浅无知媚俗恶心!
不了解详情就随便说说!
(哈哈我真是认真过度吧……)还记得当时每集开头林保怡都会讲一些与这部剧相关的韩国的历史文化,非常有意思好看,让我对韩国很感兴趣因为此剧和那书在我心中占据那么重的分量,所以我对韩国有一份特别的感情。
大学时我看了蛮多韩剧的,虽然大部分人都说韩剧脑残,我看剧时也有蛮多都是结尾看不下去但对于韩国韩语总是保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长今固然执着,但她不知疲倦的努力似乎有点欠缺解释,如此沉重的苦难,为什么她从未绝望呢?
这个人物的形象似乎不够丰满,不像一个真实的人。
而今英不同,这个人物有她好强好斗压倒群芳的一面,有她软弱地向家族妥协的一面,她如此清高,鄙视令路等一群附和她的人,她又如此嫌卑,嫌卑地爱慕着闵政浩这个男人。
当她使用长今的木炭法在皇上面前立了功,她立刻说这是长今的方法;当韩尚宫和长今已经被赶出皇宫,一切争斗、设计都尘埃落定变成往事的时候,她淡淡地说:“是我们输了,四次比赛我们输了三次。
”,她心中只有她认为神圣的厨艺,除此以外她目空一切,她对厨艺以外的东西带来的胜利付之不屑。
小宫女时期的她穿松子那一幕更能折射出这个人物彻骨的高傲:她选别人经常练习而自己没做过的课程“穿松子”来做比赛题目,比赛的第一名可以放假回家。
开始比赛时她又提出要关灯比赛,这样可以增加难度。
比赛结果是,今英的成绩是其它人望尘莫及的。
这时今英说,她放弃放假回家这个权利,让第二名的孩子回家,因为她只想让小宫女们明白她们和自已之间有悬殊的实力差距,她并不想争夺回家的权利。
就是这样一个高傲的女人,她却痴情地十几年如一日地爱慕着一个男人,除了要救他的一次以外,她从末向任何人说起这个男人。
她好不容易有借口溜出宫去,带着自己亲手做的礼物去找这个男人,却只远远地偷看了他一看就匆匆跑回皇宫。
这个让人心碎的单相思患者,想起她的高傲,更加令人心碎。
最后她唯一一次表白,也是仅有的一次单独会面,她说了这样的话:我一直希望亲自做一次菜...请皇上以外的您尝尝.人心里所希望的事,真是奇妙得令人无法参透...明明知道不可以...明明知道,我是宫女...可是,我还是想这么做....就因为我是宫女,就因为不可以这样做,我才更想要做一次....请您只要知道有一个宫女是这样的,就够了;请你只要想到有个可怜的宫女是这样的,就够了;您只要想到,有个宫女在远远的地方看着你,这样就足够了.只是...一个心无所属的宫女,本来想把心交给副提调大人...您就当作一个荒唐的事情就好了....只要这样,..就这样.这件事长久以来令我烦忧,有件心事还没了....从来,没有亲自帮您准备过一餐菜肴,我真的很不甘心.......请您慢慢享用
具体的可能需要再看一遍才能背得出你害怕么?
我惶恐你惶恐么?
我害怕闵大人和长今都是那么的坚毅,长今为了她的誓言和理想,闵大人则只是为了长今。
家国天下,还是家排在最前面。
让我感动的长今也许在现实中会存在,但闵大人在现实中绝不会存在吧。
不要把太多的负担加在一个小小的人身上,每个人只想开心的活,就算艰难平淡的日子。
不要那么多的责任和欲望,都会轻松些。
个人的成长史,宫廷来去的反复,使人不免以为这部剧无法脱却一般权斗之困束。
但编剧眼光卓人,叙事基于权斗且超于权斗,控诉罪恶,却以本善置罪恶于无形,担得起“典重”二字。
其内蕴机巧,外避锋芒,涵泳如仁王的吞吐。
皇与宦的矛盾,情与权的择决,仇与怨的交织,裹之于世道人心,不亚于一篇史诗。
先谈朴、韩、崔三女之死。
朴明伊(长今妈)直率揭劣,被崔害死。
韩尚宫作为明伊的挚友,以实力坐得最高尚宫,亦被崔害死。
朴之死,滴水愁绝,韩之死,夕水呜咽。
无一不让长今悲仇俱生。
但,崔之死却并非长今所为。
或言,长今并无刻意置崔于死地。
她有的是借刀处决仇人的机会,如崔当年对韩那样。
与崔复仇之奸诈不同,她的复仇光明磊落:先让敌人自乱阵脚,紧接引蛇出洞,续接一网尽捕,最终名誉复成,黄泉二母得以告慰。
崔尚宫和吴右相在逻辑不自恰中恼羞成怒。
不打自招的言说最难洗清孽业,二者为蔽脱罪责开始互相揭发。
小人之本色,由此可见。
他们与长今连生的怜助互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崔尚宫在朴明伊葬地近处落崖。
用意是报应。
崔后悔过,她坦言不想害明伊,鸩毒种种是家族权力之故。
韩尚宫看透了她内心的恐惧,啜泣叮嘱长今续接火种云云。
崔作为牺牲品,已然被权力异化(不过不够彻底)。
她熟稔权谋,争辩利益,不避心理交锋,却害怕永恒善念的折磨。
当长今以医女的身份再一次出现在她面前时,我想她内心的恐惧是大于震惊的。
至少,她的心病比前更甚。
谋权路上,她愤恨,她懊恼,她嫉妒,她怒火中烧。
全然是因为长今等正义力量的存在对她造成了威胁,且久久不去。
面对宣判,崔仍报怀私权,灵魂救赎也不得,最终魔怔地行尸走肉。
树上的红丝带,隐喻信任,奈何一段苍凉,爱恨纠葛,遽然变成熊熊烈火,毫不留情地将她吞噬。
今英和崔尚宫一样,本有超凡之才,却被缚以家族继传的捆带。
她本无心于权力,倾慕于爱情。
可长今与心上人的多次欢会,让她渐起恨意乃至杀心。
如果说前期今英在与长今等竞斗时尚存一些良情,那么到了后期,尤其是长今返宫以后,她的冷酷便是毫无保留地写在脸上了。
可以说,她参与权力斗争,一部分是接受家传,一部分是情仇使然。
宫中寂寞,能寄托的人不多。
她过得凄苦,爱而不得。
崔尚宫理解她,故而保留闵正浩的性命,却也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她明知闵不爱她,闵只对长今保持痴情,但她依然难以忘怀,郁苦于心。
仁王爱长今亦复如是。
这种爱而不得只有爱者本人才能体会。
人憔悴,泪低垂,这是常态。
虽然,见到心上人又能如何?
互诉不竞,衷曲难和,仍然凄苦。
故而,相见无如不见,相见之凄苦更甚。
长今固然有贵人指协,善良如韩尚宫,正义如郑尚宫,严格如申教授,直爽如张首医。
但她更多凭藉的是自己的精进。
她的成长在“复仇”中完成,又摆脱了“复仇”带来的狭隘,走向通达与博爱。
从琢磨出韩尚宫的深刻用意,到明白了膳食火候的重要性;从一心复仇不能安稳,到以平和心态医治敌者。
她在历练,她在涵养仁者之心。
刚到御膳房做宫女时,她急切地寻求做最高尚宫之法。
如若她一意孤行,空恃才力在身,不究周遭之险恶,必然会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但她没有,这不光是韩尚宫的严厉教导使然,也是缘于她日渐琢磨出韬光养晦的道理。
歌舞升平,礼乐雍容的背后,臣宦伏首,各怀鬼胎,但都一团和气,一派朝睦之象。
此时跳出指摘其中的阴谋,无异于做人刀俎边的鱼肉。
所以,她在团结谊情力量的同时,又用了让敌者陷入自我矛盾的方式,抽却了最后一具基材,使原本就摇摇欲坠的邪恶势力的空房轰然倒塌(怎么感觉像是在写毛选感悟…)。
要之,《大长今》曾经之现象级,与今日诸多热播剧自不相同。
虽少却面铺脂粉,细腻光洁,这场荧幕后的悲喜交集,远生动于彼多生硬干涸者。
当然,也不否认一些常识性错误的存在,它们经常拉远我与剧的距离。
最近在补金编的剧,对这部一直喜欢的《大长今》也有了不同的理解,芒果台当年将其宣传成了“励志剧”,但我怎么看都觉得它的主题是——复仇。
剧中为母复仇的有三人,长今只是其中之一。
第一位死去的母亲并非长今的母亲明依,反而是长今之父徐天寿奉命处死的废妃尹氏。
开篇处死废妃尹氏也为全剧奠定了复仇的基调。
废妃带着仇恨喝下毒药离开人世,临终前希望元子登基后为自己报仇,到死也不瞑目。
如果我们不看她儿子是谁,是否会认为废妃之子即位后怎样复仇都可以?
《大长今》中的废妃尹氏(燕山君生母)于是我们见识到了最疯狂的复仇——燕山君时期的甲子士祸。
燕山君李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著名暴君,但他真是千百年来少见的残暴之人吗?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人有很多不是吗?
为含冤而死的母亲报仇,听起来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事,可并不是所有的复仇都是天经地义的,一旦内心只想着复仇,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手中又恰好握有权力,你,我,这世上的任何人都会成为另一个燕山君。
有多少罪恶是源于听起来天经地义的事呢?
《大长今》中的燕山君燕山君的血腥复仇是金编剧给我们的一个反面案例,接下来,长今的复仇悄悄开始。
明依临终前让女儿长今成为御膳厨房最高尚宫,六岁的长今,还没来得及为相继故去的父母流泪便肩负起了为母复仇的重任。
母亲并未强迫长今报仇,在大叔大婶家生活了两年的长今完全可以选择过平凡的生活,但她还是不顾他人的劝阻,跟着尚宫娘娘进宫去了。
明依临终遗言我之所以说这不是一部励志剧,因为当宫女不是长今的梦想,她只想为含冤死去的母亲报仇。
十几年间,长今从未忘记母亲,无论是小时候打碎了主上的夜宵,还是长大后溜进退膳间被今英陷害,都是因为她太想找到母亲的小册子。
编剧没有让长今因为悲惨遭遇变得阴郁,谁都不会想到长今灿烂笑容的背后,是有苦难言的痛。
入宫十几年,大仇未报,崔家又害死了与长今亦师亦母的韩尚宫,按说长今哪怕把崔尚宫碎尸万段都不过分,可她偏偏没有这么做。
虽然她学医最初的目的不是救死扶伤,而是为了重返宫廷报仇雪恨,但她没有像燕山君一样为了复仇不择手段,她一直在努力消除内心的愤怒。
与此同时,长今在济州遇到了第三个身负血海深仇的人——医女张德。
张德的仇人是燕山君时期的采红使,这人害得她父母自尽,家产被抄,从官家小姐沦为官婢。
身为女子,身为官婢,想为父母报仇只能做医女,张德学医是为了杀人的,她甚至追着仇人来到济州岛。
郑主簿斥责长今心怀仇恨还要学医时张德反问他为什么不能,她说我是医女但也是平凡的人,心中会有怨恨,你又如何了解无法消除心中怨恨的愤怒?
当她讲出自己的血海深仇并问:我该救他吗?
郑主簿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不过,张德最终还是没有杀死仇人,身为医生,她做不到见死不救。
医女部分比宫女部分沉重很多,长今一直在仇恨与医术中摇摆不定,她需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张德希望长今能消除心中的愤怒同时学好医术。
她告诉长今要了解现实,并且超越现实。
有人说长今没杀死崔尚宫太“圣母”,我倒想问,复仇难道就是要杀死对方吗?
况且长今又不是没想过杀死崔尚宫,她差一点就利用给崔尚宫治病的机会杀死面前的仇人,但犹豫再三的长今最终还是放下了手中的针。
金编这段的处理非常真实,如果没有愤怒与冲动就显得太冷漠无情,一怒之下杀了崔尚宫又不符合长今的性格。
长今这样的做法,除了因为她本质善良,也离不开几位老师的教育。
郑尚宫守了几十年酱库都不忘自己的信念,打破崔家垄断,将最高尚宫之位传给手艺出众的韩尚宫。
而严厉的韩尚宫曾因长今耍小聪明炖牛骨汤直接将她撵出宫,就是怕她以后会一步错,步步错。
医女时期又碰到了两位严师张德与申主簿。
因此长今才没有像今英一样误入歧途。
她的复仇是推倒崔家,为冤死的母亲与韩尚宫平反昭雪,按照母亲遗愿将她的冤屈记载到最高尚宫秘书中,光明磊落。
郑尚宫试想她暗中杀死崔尚宫,母亲的冤屈仍无人知晓,遗愿也无法实现,又怎能称得上复仇?
总有人认为报仇只有非黑即白的两种选择,不是“黑化”就是原谅。
但在《大长今》中,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的复仇,既为母亲雪恨,又避免自己成为和仇人一样的人,更没有放弃医生的操守。
比起国产剧结尾一惯的黑化,我更喜欢这样的立意。
顺便说说在网上看cut的感受,我觉得可怕的不是剧中的崔家,反而是网上的人所说的:如果是我,我才不要救他!
/ 换我就慢慢折磨死他!
/ 不该救,救人太假!
太圣母!
............我们身边有多少燕山君?
法国大革命时期被处死的罗兰夫人曾说,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个人认为,自由也好,复仇也好,都有人假借正义之名行罪恶之事,希望这部剧能够让他们意识到,复仇,还有另一种方式。
复仇,还可以如此光明磊落。
魅 力 大 长 今 题记:韩国人拍了部电视剧,《大长今》,与中国的历史长剧不太一样。
中国人很喜欢,尤其是少男少女,尤其是在2006年的夏天热风中给自己心目中的超级女声自由投票的孩子们。
他们痴迷李宇春,那是他们的偶像,那是他们手中的票选出来的。
我也很喜欢,我成了长今迷。
我知道许多成熟的中国人不再喜欢孩子们的玩意儿,比如不再喜欢生趣无限的迪斯尼卡通片,不再崇拜一个天生的好嗓子,不再天真地用手机短信为一个歌星投票。
他们说,人生很复杂,社会不天真,世界不单纯。
他们更崇拜权力,更相信金钱,更爱琢磨《资治通鉴》。
所以,他们喜欢《武则天》,他们爱看《雍正王朝》,他们痴迷《汉武大帝》。
他们认为好作家就应该精通宫廷权谋。
他们说历史本来这样,从来这样,应当这样。
可我才看了几集,我就喜欢上了《大长今》。
它说的也是宫廷,也有帝王,太后,权臣。
但主角是长今,是一个卑微的宫女。
这个女人也在宫廷中获得了权力,但最终,她回到了民间。
这是一个中国历史电视剧没有过的角度。
这是真正的小说——从小处说。
我认为三十年前的韩国人写不出这样的电视剧。
我觉得今天的韩国人才有这样的视角。
长今是今天的韩国的产物。
中国早有儒家学说,讲人心的美好,讲人性的力量,讲仁爱,讲正道直行。
孔子孟子一生寻找真理,捍卫人性的尊严。
但一代代封建专制统治者利用孔孟,歪曲儒学,践踏人性,以至于今天许多中国人已经不再相信。
我们的电视剧相信权势,权谋,歌颂专制。
我们的好传统成了别人电视剧的文化资源,赢得了观众的心,也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回报。
作为儒家思想集中理论表述的《大学》中,有其学说的成人理论,那是八个条目——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很精彩的表述,君子的成长就是如此。
大长今的成长也是如此。
《大长今》是这君子成长路线的艺术体现。
虽然仅一部通俗历史剧,但其中传递的文化精神,令人敬佩。
我喜欢小说,我看了几遍《大长今》。
我有些感想,我不得不发。
一长今和太后娘娘打赌猜谜语,太后输了,放弃赌气拒绝治疗的念头,开始服药。
皇帝想改革弊政,劝功臣献出十分之一的土地接济国家,加强武备,抵御倭寇。
触犯了右丞相在内的官僚集团利益,他们策动太后反对,太后以儿子专权为忤,以拒绝治疗相要挟。
长今的老师、医学教授申益必受到申斥,性命难保。
长今冒死进谏,超越了医女低微身份。
长今说:太后娘娘,请不要和皇帝挑战,和奴婢挑战吧。
长今出了一道谜语:有一个人,她自古以来就是全家人的食医,又是全家的奴婢,她照料全家人。
可她又是全家人的老师。
她活着,世界稳如泰山;她一旦死去,天下人的泪如洪水滔滔。
这个人是谁?
长今的赌注是自己的性命。
可太后如果答不上来,就得接受治疗。
宫中人人猜测不定。
长今的死敌崔尚宫猜出了答案,告知了太后。
太后没有按约定惩处长今,居然开始接受治疗。
为什么?
太后不能惩处长今。
太后找到了谜底。
宫中朋友们都在为长今捏着冷汗。
但长今的老师首医女张德却满不在乎——她认定长今安然无恙。
太后说那答案是——母亲。
皇帝质问长今。
长今说,母亲是一家人中最辛苦的,她照顾着全家,她比奴婢更辛苦。
母亲引领着全家人,她是良师。
身为太后的母亲一旦离去,天下人都会流泪,如洪水滔滔……长今的那段回答很精彩,我无法完整复述。
那是诗,是天籁,是神谕,可意会不可言传。
那是仁者的语言,我无法企及……太后说,我要活着,可以庇佑儿女;我若死了,儿子伤痛……而我,却不知体谅儿子。
因此,作为母亲的太后无法惩处大胆妄为的长今。
她不知道答案,是输了,就得服药;她知道答案,却又因此觉悟,作为母亲,她怎能不护佑儿子?
长今立于不败之地。
仁者不败。
在场的人们皆有所动。
二长今早就知道会这样。
长今面对的是人心的真实。
长今懂得母亲的心。
长今启迪了母亲的真心。
一个母性苏醒的母亲怎能惩治长今?
长今是医女,她为人体把脉,也为人心把脉。
她能使顽固骄横的太后乖乖儿服药,不是借助医术,而是依赖关怀。
关怀人心的人才是真正的医生。
太后答应服药,但已错过最佳治疗契机,食药皆不能咽下。
众医官束手。
长今仔细调查,知道太后有不良饮食习惯,拒绝服用不爱吃的大蒜等食料使她患上了脚气病。
长今冒着犯下欺瞒罪名的风险,把大蒜裹在好吃的药丸里让太后服下,太后恢复了食欲。
长今不是不知道危险,凭长今的聪明想必早已洞晓了明哲保身的技巧。
但正如她秉持做膳食的人不能让人食用有害食品一样,作为医者,长今坚持要患者服用有益的东西。
真实使长今超越恐惧。
真实使长今拥有了清醒的判断力。
真实使长今变得力量无比,魅力四射。
三真实需要信念支撑。
所谓信念,就是不为任何情势动摇的对真理的信仰。
真实的信仰是孟子推崇的英雄本色——虽千万人,吾往矣!
太后问,你怎么敢如此大胆,不顾性命?
我的命珍贵无比,你的命就低贱吗?
长今说,不是的,小人的命一样珍贵无比。
只是,您不肯吃药,会危及我的老师珍贵无比的性命。
关爱是一种信念。
关爱每一个遇到的人使自己得到关爱。
仁者无忧。
仁者不惧。
仁者相信人心的力量。
信念超越了权力和诱惑,信念感天动地。
长今是豪杰。
今英曾经对着闵政浩说出这样的一段话。
我一直,很希望亲自做一次菜,请皇上以外的人尝尝。
人心里所希望的事,真奇妙的令人无法参透。
明明知道不可以,明明知道我是宫女,可是,我还是想那么做。
就因为我是宫女,就因为不可以这么做,我才更想做一次。
请你只要想到,有一个宫女是这样的就足够了。
请你只要想到,有个可怜的宫女在这里,就足够了。
您只要想到,有个宫女,在远远的地方看着你,这样就足够了。
只是,一个心无所属的宫女,本来想把心,交给副提调大人,您就当作一件荒唐的事情就好。
只要这样,就这样,这件事长久以来一直在我心里。
你从来不将您的心给我,我渐渐曾恨您,所以想要结束了。
不过,既然长久以来令我烦忧,有件心事还没了。
从来,没有亲自帮您准备一餐菜肴,我真的很不甘心。
请您慢用。
听了之后,闵政浩,难道你不心疼这样的一个女子吗。
即使,即使是那个曾经帮助她的姑母伤害过韩尚宫和长今的女子。
尽管,也会喜欢闵政浩和长今之间的故事,但是每次听到这段话,还是为今英感到悲伤。
但是,你看到过吗,在你送给长今毛笔时,她悲伤的眼神和落寞的转身。
你,从来都没有看着她,看到过她啊。
她不曾哭泣,只是默默的悲伤,安静的独自的落寞着。
她静默凝望周身一切,将寂寞记录心间。
所以,没有人会知道,也永远不会让人知道。
这样的女子啊,这样的今英。
闵政浩,你,从来都不会知道。
今英曾说过,“我无法做一个完整的崔家人, 可是,我也没有能够完全坚持自己的主张, 我没有完全的自信感,也没有完全的自卑感。
我并没有完全的才华手艺,也没有做到认真努力, 我不曾拥有完整的恋慕之情,也从来没有把我的恋慕之情传达给一个人。
”
《大长今》结局: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看到《大长今》最后的结局,心里有很多疑问。
在《大长今》故事的最后,闵政浩带着长今离开了王宫,埋名隐姓,远走他乡。
在电视剧版本里,由于朝廷已经改朝换代,过去给两人带来压迫的政治势力也基本土崩瓦解,新的太子登基,原皇后娘娘变成太后娘娘,在听说长今二人还在颠簸流离后,太后娘娘决定给两人平反昭雪,结束他们的流亡生活。
两人回宫后,最后还是决定不再回宫廷任职,而是继续生活在民间。
和《神雕侠侣》的结局差不多,但闵政浩和无父无母、孑然一身的杨过不同,闵并不是草根出身,而是朝鲜世袭的两班贵族,从祖父开始家庭就开始仕途兴旺,他十六岁就高中司马试,几年后又高中状元,得到时任皇帝的亲自宴请;在宫里,闵政浩作为新士派的一员,一直在为反应各方学者儒士的声音而奔走,也是最后挖掘出足够证据推翻功臣旧派势力奸臣当道的重要力量;作为文官算是饱读诗书、作为内禁卫的从官文涛武略,他的父亲对他寄予了相当的厚望……这是一个入世很深的人。
这样的人,真的能舍弃一切吗?
生活中真的会有这样的人吗?
作为一个男人:如果他真的放弃一切,从零开始,那他自我实现的空间将不复存在,那他还会觉得有意义吗?
我相信一个人的社会身分、社会实现、社会认同,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男性。
社会一直这样要求男性,而男性在这样的约束下成长,实际上也会这样来要求自己。
没有相应社会认同的男人,也会逐渐失去自我认同,从此迷失自己。
毕竟按照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找到感情的归属虽然重要,但一旦满足之后,就会寻求“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两大需求,如果不能做到,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之前因为“情感需要”得到满足而带来的成就感,很快就会淡化不见。
作为一个子女:说到情感,人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亲情、友情。
书中简单提到了闵政浩的家庭情况,说他的母亲在生下他的时候就去世,只有他的父亲健在,他父亲对他有殷切期望,而舍弃父亲、放弃整个家庭,这样的选择可能吗?
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那他的爱情又靠谱吗?
毕竟亲子关系是最深沉的关系啊。
不管父母和子女的感情深度如何,原生的家庭也终归是孕育自己的骨骼血肉、培育了自己性格品质的源头,血缘的源头都可以丢下,那没有永续血缘维系的其他感情,又怎么考验其耐受力和持久度呢?
作为一个父亲:长今小时候因为作为贱民村的人,不可以上学、不可以认字;父母作为官府通缉的人,她的父亲也没法带着女儿四处去游历名山大川。
而长今和闵政浩如再次选择这样的日子,他们的子女也将过得和长今小时候一样。
这是一种有希望的生活吗?
一个孩子在童年即便站得再高,也只能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
父母决定了孩子的视野,这个视野一个是知识上精神上的,另一个是建立在社会角色上的。
我的挑刺也许来源于我的入世,小时候看这个肯定不会想这么多。
十几岁的时候如果读到这样的结局,想必一定会觉得非常浪漫吧,就像读《神雕侠侣》的时候,看到杨过终于在苦等小龙女十六年后和她重逢,二人在襄阳立下刺杀忽必烈的大功后,抛却一切红尘的功名利禄,杨过追随小龙女重新回到终南山古墓开始了隐居生活。
读到这里,心中虽然也闪过关于杨过的好动性格能否真正适应古墓那种闭门清修的清冷生活,但并没有太往心里去,更为畅想的是这对神仙眷侣结伴双双归隐、今生将如影随形的美好。
作为读者,我特别能理解郭襄的心情,唉,那么完美的男人,就这么走了,此生都无缘得会这样的人了。
文学毕竟只是文学,它帮助我们去完成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营造出一个世外桃源来跨越那条现世的鸿沟。
文学可以没有任何现实的羁绊,让人可以找到完整的自我,能够眼里除了爱人再无其他,不用为别人、为家庭去考虑,可以完全心随兴至。
由此,《大长今》才可以塑造出闵政浩这样几乎完美男人的形象:深情、专注、沉稳而又豁达。
闵政浩的爱属于内敛却汹涌一类,书中比剧中表现更多更快:有不少真情流露的心理活动、一看到长今就会心地微笑、几次坚定而深情的表白、温柔怜惜地抚去长今的泪水,几个狂热冲动的拥抱、甚至是他面对自己的情敌皇上所表现出来的嫉妒,都让我觉得此人物身上散发一种强大魅力。
我花痴了几次,记得我看到闵政浩在济州岛上袒露说“对,我是发烧了”,然后拉起长今的手那一幕,我看完还挺激动,晚上睡觉都在回想这一幕;还有人家两人在疫病村,生死重逢、洒泪拥抱的场景,我看了不下三遍呢。
哈哈,如果不是看到《大长今》,我还以为自己对爱情片已经免疫了,看来不是爱情片变庸俗了,而是我变皮厚了。
小说里的爱情最让我印象深的也就三个:一个是《神雕侠侣》(初中看的书,看完之后迷死杨过),一个是《飘》,一个是现在的《大长今》,一个男人能在精神上认同、欣赏一个女性,并真正地保护她,在前进道路上不懈支持,相比起《飘》里郝思嘉和白瑞德从来没有过精神共鸣、白瑞德在战火烧到亚特兰大的晚上匆忙救了思嘉又自私地抛下她去实现快要破产的战争理想,更喜欢《大长今》这种灵魂上的彼此认同而且付诸到每一个行动的身心支持。
窃以为,相隔十多年,才有此浅显认识,权且自封为是对“什么才是爱情”的一种认知升华吧。
实在是受不了那磨叽的速度和磨叽的女主,每次说话都要先低头再抬头然后永远一副受惊过度的样子,您能换个表情不?
那个年代的所谓大女主剧,不是强调一个女人如何挑战男权社会,而是讲一个人善良、正直、热忱、努力,会受到挫折但也会抓住机遇,这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而这个人恰好是个女人
之前评价过一次,剧还行,偷不可取
“闵政浩大人~!!!”\(≧▽≦)/~啦啦啦
讨厌棒子- -
就记得前半部皇帝一直在吃饭,后半部皇帝一直在生病
短点就好了,56集太长了
很没文化很无聊,但是我还是看了- -自插双目……
现在真想不通这部那会为什么会那么火
纪念初一时候的小长今情节
泡菜文化就是经典啊 超级励志的剧情啊 ~
裹脚布电视剧
呜啦啦 呜啦啦乌拉乌拉,觉得很好看的韩剧,看了这部剧了解了韩国的历史,美食,觉得这部剧是很好的文化推广
不是我的菜
一个曾经让我疯狂想大学学中医的连续剧。拍得不错!
无聊
看了这个的原因是电视每个台都在放!李英爱的大妈脸哪里美啊
太难看了
不错~
所有台都在放,不看也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