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惹文化有着传统旧文化留下来的糟粕,比如男尊女卑、奴性认命、内耗争斗、封建迷信等。
正处在低谷期的我看到世间本就多苦痛,主人公不断地抗争,总是在死亡边缘徘徊,全靠命硬挺过去。
宏大叙事里面,有典型人物的个性分明和人生的颠沛流离,各种巧合让事情戏剧化地再突变。
最可怜是好人没好报的:女的有玉珠(被折磨最惨)、菊香(聋哑受欺)、阿桃(被打断腿出气),男的有洋介(被仇视的普通日本人),陈盛、陈锡(宥于宗族势力得不到所爱)等。
可怜又可恨的有文兰(因懦弱,害惨女儿、孙女)、美玉(成人妻却得不到爱)、陈家祖祖(不辨是非,干涉子孙婚姻)。
还有太多可恨的坏人,黄大太太、珍珠、查理张氏父子、黄金城父子。
还有个性十足的、称不上好坏的人,刘一刀、秀娟等。
不得不说月娘、陈锡的相爱遭受太多的阻力了,月娘两次被投到水里,被下毒,被折磨的奄奄一息。
可爱的珍珠伸出援手,可反被害,眼见好友遭受重重打击,月娘十分愧疚。
在命运的漩涡里,两个相爱的人只能选择分开,各自追求事业,步上生活的正轨,给故事一个圆满的结局。
我在想,若是菊香、月娘反抗命运更坚定些,早些离开封建大家庭黄家,或许就不会受那么多苦。
可是在那个旧时代,女性被认定卑贱,没受到文化教育,局限于琐碎家务,只有研究美食刺绣,钻营做太太上位,又有多少可选择的命运呢?
玉珠第二次被毁之后其实已经放弃自我了吧个人觉得,玉珠值得干干净净的一辈子。
月娘很本事但是为什么还要帮黄家人赎回房子,觉得太圣母了,黄老太太应该无依无靠。
最不值得原谅的就是珍珠,有能力阻止玉珠被毁却躲起来撒谎、助纣为虐,她自己被罗伯特轻浮的时候还好少爷在。
要不然,呵呵。
菊香他娘不应该劝菊香认命的,认命了菊香会更惨。
黄老爷就是个精虫上脑的人,菊香他娘太窝囊,唯唯诺诺,虽然是小老婆也要拿出点气势来啊。
月呢嫁给外国人也不错了,毕竟两人再也回不去了。
其实当时是我娘看这部剧,我就蹭着看,后来又重看了一遍,不明白菊香母女落水之后怎么就去了马六甲还是新加坡?
小月娘是怎么独自回到外婆家没有被拐卖什么的,就比较顺利的回去了。
有点让观众摸不着头脑哈。
关于剧情基本感想就这样了。
当时很吸引我的就是音乐啊服装啊这些,对异族风情毫无抵抗力的我ヾノ≧^≦)っ吃我的小拳拳233333,其他的想到了再写吧。
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讲述了月娘历经磨难的一生。
娘惹指居住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的土生华人女性。
这些华人在文化上受到马来人以及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土生华人文化是南洋“文化融合”的独特产物。
剧中的月娘继承了母亲菊香坚忍不拔的性格,她以她的智慧保护着自己和外婆,并不断学习知识充实自己。
依然记得月娘曾经说过的话,女人一辈子锁在了家里和厨房里,唯一的依靠是男人和儿子,于是女人与女人不断争,不断斗,为了生存不择手段,这是多么的悲哀,我不要这样过,我要过我自己的生活。
月娘与陈锡的爱情令人惋惜,一次次的错过,月娘最后有了好的归宿,月娘真正理解了那个年代女性的无助。
中间,或者片头会出现两个女人的笑脸,第一个是玉珠,第二个是菊香(月娘),希望大家不要搞错了,把第一张照片也当成了菊香。
那是玉珠!!!!!
觉得玉珠比菊香好看她的眼睛很清澈,笑容更是很灿烂。
而菊香则是抿嘴一笑的时候才好看,那种温婉气质的时候才好看。
演月娘的时候就不如菊香了,因为要开口说话了。
发现很多人都是这样。
演哑巴的时候比演活泼的时候好看,耐看。
感觉哑巴更好演。
像新加坡版的东游记里的小龙女就是,本来演的是韩湘子的哑巴妻子,就更好。
变成小龙女,活泼版的就不那么好了而陈盛很帅。
他的那句,对菊香说的,“你不饿,我到觉得很饿”,真的把我感动到了。
他的用情,眼神最好了。
2010-2011年之间的冬天,我跟当时工作的广德地税局去外地培训、旅游(主要是旅游,培训只是附带般),我在那个期间在住的宾馆的电视中看到这个电视剧的片段,返回广德后,在网上搜索看了,觉得十分好看。
里面的娘惹衣服好看,民俗文化让我觉得新奇、向往。
陈锡母亲出题考验几个女生时,做菜、做女红的场景让我觉得挺美好、新奇的,我觉得场景里的民俗文化气息让我向往,对娘惹峇峇的生活十分向往、好奇,里面场景并不十分华丽,有种接地气的美好般。
多年前,娘惹峇峇的生活真是这样的吗?
还是实际有些丑陋的?
我常常因为看一些电视、书的影响,对某些事、某些人的感想十分美好,产生许多虚假、不切实际的想法,向往着、想象着,而事实与这些内容可能根本就不同。
因为电视会将人物、场景美化,漂亮的演员穿上好看的衣服、化妆精致的妆,人物间的斗争也跟现实中不同,电视中坏人就一直是坏的,被好人指责、指控,而现实中有的人装好人、背后干坏事,装腔作势的人一堆,而小娘惹电视中菊香、月娘、珍珠、陈锡就是好人,可是他们难道没有自私的一面,为了欲望而做出伤害别人的言行?
我看百度剧情介绍中写月娘为了贩卖燕窝找人伪造了一份假的燕窝商人的证书,这是她在做的虚假欺骗的事。
有段时间我在网上搜索南洋电视剧,我有看到介绍小娘惹的女主欧萱演的另一个电视剧,但我没有看,觉得比较难搜索到南洋文化类的电视剧。
有印象在20多年前,曾看到电视里播放的有橡胶园、华人的电视,有个片段是里面一个劳工般、衣着有些破旧的男的(好像是在一次被打后),在可怜的环境中(可能有下雨),跟另个苦力般华人女的抱着亲吻,这女的老公跟这个男的是朋友,他们像是几人一起下南洋,但她老公可能死了,我有种恶心感,觉得这男的是苦力、常被打,在被打后还贪恋美色般跟那女的亲吻,觉得底层人是肮脏的、他的色欲也是肮脏的一般(我刚对比的想,如果是一个华服的少爷,被打后,跟另个女子亲吻,我是否会有这种想法),回忆觉得应该是南洋文化类的。
一段时间里,我会搜索某个类型的电视,如历史大国皇帝、英难类,TVB的。
我在2016年1月参加新加泰旅游团,到过新加坡、马六甲,都是短暂停留,从游客角度对当地热带气候挺喜欢,我怕冷,天冷的时候我更加的畏缩、紧张、不舒服,喜欢相对温暖的气候。
2017年6月我为了弄虚作假的事到新加坡,在网上订便宜的宾馆,住在芽笼16巷的HOTEL81,那里是红灯区,对那里既害怕、又觉得新奇。
我在网上查一些关于娘惹、峇峇、南洋文化的内容,结合看过的小娘惹、南洋相关的电视,对南洋文化十分向往,觉得那是一种接地气的民俗文化(相对中国仙侠剧、武侠剧、奇幻剧给我形成的中国古代生活华丽、飘渺、不接地气的印象,以及别的如印度剧中华丽、歌舞、不切实际的印象,英伦剧中华丽、优雅、精致的印象等),这是不是由于中国人下南洋有些是做苦力、华工,在橡胶园做工人,生活条件比较差(有些经过努力奋斗获得条件的改善),所以电视剧中展示的相对接地气呢?
现代社会中的娘惹峇峇生活是怎样的呢?
是仍然有那些浓郁南洋风情的文化仪式感,还是跟普通现代人一样吃饭、上班、坐车或开车、为钱操心、买房租房等?
我看网上说华人男性跟当地女性通婚生下的后代女的叫娘惹、男的叫峇峇,那华人女性跟当地男性结婚生下的后代是不是也叫娘惹峇峇?
华人跟马来人都是亚洲人,为什么单独将两者的后代定为一个特别的种族:娘惹峇峇族?
是不是这类人在当地跟当地人的地位要低一等?
我在网上搜索时看到2020年有新版的中国翻拍的小娘惹,戴向宇再次饰演山本,我想两个电视剧中的演员都有一样的,有种偏激想法,那干脆就找原来的一班人,翻拍一遍?
一部好的作品,就连主题曲也那么贴切,直叫人听过便无法自拔,就好像为这个故事量身打造的序幕,将男女主角感人至深的爱情娓娓道来,好久都没有看到如此经典又让人百看不厌的电视剧了,被独特的异国娘惹文化和风情,还有感人肺腑的剧情彻底吸引。
王子邂逅了灰姑娘,尽管遭到阻挠和反对,他都只一心一意喜欢灰姑娘,无视原本应该许配给自己的千金大小姐,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只可惜曾经的死里逃生却没能换来一生的厮守,无情的大火让陈锡以为月娘死了,白白错过了两个人能长相厮守的最佳时机。
即便后来再相逢又如何,感情早就已经回不去当初最唯美的时刻,对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的人来说,最残忍的其实是曾经拥有,因为要在漫长岁月各自和不一样的伴侣白头到老,是命运最残忍的惩罚,因为他们只能将那份对心爱之人珍贵的爱恋,藏在心里,然后消耗着仅剩的人生,直到生命尽头。
最近非常痴迷于《小娘惹》,吃惊于在《任我遨游》中两位我不怎么待见的主角却演出让我一天看九集的好戏来,虽然《小娘惹》的剧情还是有些小俗套,像我这样的沙发土豆看着看着能猜出个大概,但。。。
人,就是这样,关电视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在看电视剧看到一半的时候,恩恩。。。
小娘惹里我有两个角色很喜欢,一个是月娘,觉得女生应该这样,温柔但不柔弱,坚强但不刚硬,我想很多人都很喜欢她,就不多言了,主要是想讲讲下面这位:那个傻傻的刘一刀。
记得刚看到他时,他背着老阿妈到处寻医就觉得他不会仅仅是一个过客,看到他瞪大眼睛大声呵斥药店主人,转身温柔的面对阿妈的‘不孝子’呵斥时尴尬的表情,觉得他真的很可爱。
他老阿妈也好可爱,有句台词是什么‘啊你个头啊’一个老人说出这句话真的很搞笑,呵。
刘一刀真的异常孝顺,那种孝顺让人汗颜吧,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他阿妈的一声吩咐一句话重要,他就这样傻傻的听着阿妈的话,傻傻的干着,这样我想起了《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也是一根筋的傻干,傻傻的,其实也挺好,傻傻的,比常人更有毅力。
月娘是不会跟他在一起的,不是因为聪明、傻的关系。
这不代表所有聪明的不会与傻的在一起,要不黄蓉怎么会选择郭靖呢?
呵呵。。
写文纪念一下这位小配角:刘一刀呵呵。。
在电视上无疑间看到这部剧。
后来在土豆上面搜了下,直到看了快结尾的时候才发现这部戏来头不小。
好坏,专业级别有很多评语,但是我们看的只是那份感动。
第一次看到新加坡这类风格的电视剧。
蛮意外的。
女主人公月娘也好、菊香也好。
都是极度善良,极度坚韧的女子。
看到最后陈锡和月娘始终只是这么淡淡相望。
月娘能在晚年悉数将陈锡的作为讲出,心中应该也是无比感喟。
如果没有你,我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男人看上的女人代表他的品味。
这话不假。
说实话,在第一次陈锡出来的时候。
我也犯了大俗,觉得这男怎么就这样。
很传统的那种相貌,但是后来剧情慢慢展开才发现的确是该这般才好。
真正的好男人都是这么淡淡的。
能撇开那些世俗,看到一个女人本质。
有脑。
耐性。
钟情。
是人都不会抗拒。
或许这就是亚洲男人的终极魅力所在。
或许相貌并不出众,但是那种淡淡的贴心和不张扬的优秀绝对是必杀。
月娘和玉珠,碰上同一个男人。
两个都想谦让,结果两个人都最后错过了。
各自在心中刻骨。
善良的人本来就未必会有好结果。
至少现实生活中是这样。
只是玉珠最后的命运特别惋惜。
戏中讲的笔墨并不多。
但是实际上如果展开肯定很揪心的。
后半段虽然很多人说多拖沓。
但是值得展开的点还是有。
如果一开始陈锡就告诉月娘自己身份,那么就不会这样了吧。
一开始就会隔开距离。
那样陈锡就会和玉珠在一起。
玉珠也不会后面那么多纠结。
所以感情可以避免有时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可能是有些消极。
感情也有好的么。
亚洲人的感情其实都是蛮羞涩的。
不会那么直白那种话语。
不会有轰轰烈烈的奋不顾身的吵闹。
但是即便如此,有这么一次心动。
足以。
记忆终身。
经历了那么多。
最后的感悟确是 我们都回不去了。
放手未必不代表拥有。
在人潮中间和众人一起分享。
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呢。
能有这样一次心动就好了。
这么遥相守望是别样的精彩。
《小娘惹》在新加坡可是红翻了天,据说打破了新加坡15年的收视记录,每天有110多万人观看(新国总人口400多万)。
而主演《小娘惹》的欧萱也被捧为继郑惠玉、范文芳之后新传媒的第三代阿姐,新人戴天阳也凭借此剧成为新炸子鸡红不让。
《小娘惹》红在哪里,究竟有没有说的那么好呢?
小编与您探究一二。
《小娘惹》讲的是一个土生华人大家族姨太太之女菊香虽为聋哑却美丽、善良,爱上了日本人山本而私奔,被家族成员所痛恨,适逢日军侵华两人在战乱中先后死去只留下他们的女儿月娘。
月娘重回家族,为了保护自己的嬷嬷(外婆)而受尽屈辱、屡遭陷害。
期间偶遇隐瞒身份的豪门之子陈锡,并相识相爱。
怎料天意弄人,月娘被逼迫嫁给卖猪肉的刘一刀,唯一对月娘好的表妹玉珠为了帮助月娘而被恶少强奸,陈锡不得不娶月娘另一个狠毒的表妹金珠。
最终月娘与刘一刀结为兄妹,从商打拼,并与外国人保罗结婚。
玉珠被恶少折磨至疯。
陈锡发现金珠的真面目,与之断绝却未能与月娘再续前缘。
了解的剧情大纲后,我们来聊聊这个台庆大剧的看点、衰点和话题点。
《小娘惹》之看点:1、 新传媒新势力的全体出动《小娘惹》筹拍之初变吸引万千目光,这不仅是新传媒第一次涉及该类题材,而且受新传媒力捧的“七公主”都有意参演。
先是欧萱、谢宛瑜、刘芷绚三公主的女主角之争,最终大公主欧萱胜出,挑起大梁分饰菊香和月娘两个角色。
后有“七公主”中曾认为素质最好的两个公主白薇秀、陈靓萱参演。
三位最有可能成为新一代“阿姐”的公主同台竞技一时间成为城中话题。
男生方面,“阿哥掌门人”戚玉武、方展发、戴天阳组成了非常养眼的绿叶阵容。
在加上老牌阿姐向云、潘玲玲护驾,这部集结新传媒精英与希望的《小娘惹》还没出炉就卖点十足。
2、 神秘丰富的娘惹文化当然,小编认为本部剧最大的卖点还是那神秘而丰富的娘惹文化。
新加坡剧不像中国剧那样多元化,他们90%以上是现代剧,到处都是美丽的花园景观,好是好不过时间长了就缺少新鲜感。
特别是2000年以后,大制作的古装剧都少了。
而展现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这个纷繁复杂时期的恩怨情仇,特别是表现峇峇娘惹文化的历史剧,据我所知《小娘惹》是第一部。
“峇峇娘惹(或称土生华人/侨生)是指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和室利佛逝国(印尼和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后裔。
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
娘惹文化既有马来族文化影响也有华人传统形成独有的综合文化。
”(摘自百度百科)在《小娘惹》中,我们可以听到对族人的不同称谓、纷繁的族规,看到美丽的娘惹服饰、刺绣,还有独特的娘惹菜(从剧中看来应该是偏咸、味重、以肉为主)和歌舞(方展发主要负责)。
正如《大长今》展现韩国古文化一样(虽然多是效仿中国),《小娘惹》展现了新加坡在那段历史中的人情风貌,这不仅对于中国人甚至对于很多年轻的新加坡人而言都是神秘而陌生的。
3、 《如燕》之美新加坡剧的主题曲大多是由剧中主角演唱,比如文芳的成名曲《示情》《stay》就是《神雕侠侣》《星锁》的主题曲。
不过此次新传媒高层却没有给三位公主演唱《小娘惹》主题曲的机会,因为她们都“不能唱得”。
最终在千呼万唤中,《如燕》纷飞而出。
“思念如燕它飞舞舌尖/若是真爱配尝几分苦甜/意念婆娑时间里推磨/追随到何处才结果” Olivia Ong温婉而纯净的声音将怀旧而凄美的曲调演绎的天衣无缝,每每听到总有流泪的冲动。
再切合剧情的悲欢离合,《如燕》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地带到那个遥远的年代。
《小娘惹》之衰点:1、 关于剧情——似曾相识看完《小娘惹》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论女主人公身世之悲惨,遇人之不淑,再加上期间贯穿的饮食、刺绣,和一点点的商战,让我联想到了中国大陆的《凤穿牡丹》、中国台湾的《今生今世》、韩国的《大长今》。
故事虽然说得精彩不过并不新鲜。
此外,在我看来《小娘惹》并不及《凤穿牡丹》或者《大长今》。
首先,采用老年月娘回忆式的叙事方式,在我看来是画蛇添足。
现代的故事平淡而无趣,影响了整个剧情的连贯性与节奏感。
难道只是为了让陈靓萱露一个脸吗,如果让她演金珠,而把现代部分删去,也许效果更好吧!
其次《小娘惹》拍得过于小了,只集中在三大家族间是是非非,而对当时浩瀚的历史场景把握不足,仅在菊香时期有一些日本侵华的场面,到了占主要篇幅的月娘时期就从历史剧演变成了家族剧。
当然,对于国土面积不大的新加坡来讲,忽略了这种大气感可以理解。
最后最让我怨念的就是剧集的虎头蛇尾,都说TVB剧爱虎头蛇尾,不过照《小娘惹》还差一个层次。
也许是前面交代的线索过于复杂,使得原本30集的篇幅增加到34集,不过多出的四集也没起到太大效果,导演在收尾时明显显得仓促。
月娘从商一部分过于简单,她如何从火海中逃脱没有交代,玉珠、刘一刀的后事没有交代,家族的衰落被一带而过,金珠的转变过于突兀等等。
总之最后一集原本以为会将所有谜底揭开,谁想又絮絮叨叨地讲了大半天现代的事情,想知道的答案都没有说出来而草草落幕,可谓最大败笔。
2、 关于角色与演技——颠倒错位先说角色的设定上,恶人过于直白、彻底,缺乏立体感。
以金珠为例,看到亲妹妹玉珠被强奸时不去阻拦可以理解,但应该有挣扎的表现啊,之后她也没有悔意,对亲妹妹的陷害也毫不手软,真的很缺乏说服力。
而好人表现的过于软弱,比如玉珠的逆来顺受。
再说演员与角色的切合度上,陈锡这个角色,他的出现似乎只是来与月娘谈恋爱的,简直浪费了715(戚玉武)的演技。
同样陈靓萱的角色也是很难发挥她的演技。
相反月娘的大起大伏的传奇经历和玉珠大喜大悲的境遇选择由欧萱和白薇秀来表现总感觉单薄了些,欧萱长相比较大气,但本身气质却很难压得住台,内心戏流域表面化;白薇秀笑的很甜美,前半段表现不错,不过到被恶少强奸、虐待至疯的戏码是内功还是不够,没有给人震撼、让人心痛的感觉。
因此,小编以为主角的选择未能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小娘惹》之话题点1、 欧萱晋级第三代阿姐?
小编以为未必然。
虽然,媒体开始捧欧萱成阿三了,这只能说她借了《小娘惹》的光。
欧萱在《小娘惹》的表现最多打80分,没什么过错,但绝非精彩、惊艳。
花这么多篇幅、用这么多角色去展现一个女人,她却没能让人在看完后有心动、爱恋的感觉。
要知道小编在看完《大长今》之后深深陷入对李英爱的迷恋中,以致将她的作品却都翻来看,对于《凤穿牡丹》的李小冉亦是如此。
当然,演技不足并不意味着就成不了阿姐。
郑惠玉、范文芳也就拿过一次“最佳女主角”嘛,而拿过三次“最佳女主角”的黄碧仁、李锦梅怎么说也做不了阿姐。
为什么呢?
就是气势,无论是惠玉还是文芳都有,“阿姐一出,谁与争锋”的气势。
想当初谁敢在颁奖礼上向范文芳、李名顺逼婚?
只有郑阿姐了!
谁敢在出道一年多就在红星大奖上连拿三个大奖,没有痛哭流涕还戏谑地甩了一句“明年该拿什么呢”?
只有范阿姐了!
反观欧萱,缺的就是这个气势。
比如今年跨年晚会上,8个我最喜欢的女主角评选,欧萱独占4个可谓风光无限,可惜当主持人问她“四个角色入选是不是很惊讶”时,她却紧张到连问题都没理解清楚,而含糊过去,还需要身旁的陈靓萱帮忙解围。
因而,在我看来欧萱没有当阿姐的气势,相反我更看好陈靓萱。
2、 红星大奖为《小娘惹》延期?
原本08年11月举行的红星大奖,推延到2009年3月(据说又推到4月),坊间一致认为是给《小娘惹》让道,甚至有人断言欧萱会得“最佳女主角”。
坦白的说,论人气她够了,论演技她不够。
而《小娘惹》另一受益人戴天阳,必然会是颁奖礼中的热门了。
“最佳新人奖”十拿九稳,“十大”就要看粉丝的努力了,应该有半成胜算。
而要拿“最佳男主角”就等待奇迹吧,毕竟他的角色只在前几集出现,若要成为“男主角”太名不正言不顺了。
白薇秀呢,如果运气好可以进入女配角节选之列。
不过《小娘惹》中恶人配角那么多,搞不好哪个可以出头呢。
至于男主角方面我认为715是白忙了,陈少爷获奖甚至入围的机会都不大。
《小娘惹》盘点至此,09年新加坡剧我最期待的当然是《双子星》,郑惠玉、范文芳、陈靓萱三旦配李南星、郑斌辉、黄俊雄三生,超重量级阿哥阿姐联手,老中青三代通吃,想不看都不行啊!
这部剧10多年前看的,冲着男女主和新加坡看的,最后被结局弄得很多年都意难平。
倒不是说一定要看到月娘和陈锡在一起(事实的确也差不多)只是觉得剧里为了要两人不在一起,编了许许多多很别扭的桥段。
例如曾祖母80大寿,月娘毫无征兆地当众跑了;玉珠被强奸,月娘非要陈锡娶她。
特别是后者,以前觉得月娘很纠结,后来觉得月娘很自私,想要补偿玉珠,就把不爱她的陈锡推出来。
要知道玉珠善良却也是有自尊的,如果让她嫁给陈锡,她难道就不会察觉月娘为了弥补她,把心爱之人让给她的心情?
还有陈锡,他一定会对玉珠好的,但是能放得下月娘吗?
这对他公平吗?
就因为他爱月娘,月娘就觉得可以心安理得地在他面前提出任何非分要求吗?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希望改写这个故事,把月娘和陈锡写到一起,为他们配一个最幸福的结局。
但也是年岁的增长,曾经很希望的大团圆结局现在想想的确太过俗气,或者说强行团圆反而削弱了月娘本身的气质。
因为月娘又不是为了嫁入豪门,给人做少奶奶才练就的这许多本事。
当然,她外婆把珠绣,把娘惹菜的厨艺教给她是希望她能凭本事出人头地,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卑微的出身。
虽然这个委曲求全直到死的外婆,无论行事做人都透着卑微,不过当发现月娘偷拿黄家的猪肉,煮焖猪肉给自己吃时,她狠狠地教训了月娘一顿,用柔软到几乎有些有气无力的口吻说,就因为出身低微才更不能让看不起,更要扬眉吐气。
让人隐约感觉菊香的独立确有渊源。
只不过菊香比自己的母亲将不认命体现得更淋漓尽致,也比月娘更忠于自己的内心(当然,如果菊香和月娘的处境换一换,面对善良的玉珠,她会怎么做也很难说)但不管怎样,为了要让月娘脱离出当时女人普遍的处境,编剧硬是牺牲了人物个性的逻辑,安排月娘嫁给刘一刀,而后者的孑然一身和一贫如洗正好给月娘制造了良机,让她彻底跳出传统女人宿命。
难道编剧想传达这样一种信息——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要走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好吧,如果是这样,也完全可以编一些更加正常的桥段。
例如陈锡作为一个三代单传大少爷有许多身不由己的任务,最后在家庭责任和内心情感的冲突中,选择了前者,而和月娘分道扬镳。
或者在相处的过程中,月娘和陈锡有了很多分歧,陈家的高门大户,让志气比天高的她实在融入不了。
这一点可以从月娘总想踏出房门,到外面潇洒自由地好好体验一把人生深挖下去。
总好过三番两次的私奔,玉珠被强奸,珍珠守了许久的活寡最终受不了离家出走,陈锡以为月娘死了,又和丽贝尔在一起好吧。
说起来,陈锡和珍珠离婚娶丽贝尔,难道月娘就一点都不为珍珠心疼吗?
好吧,她心疼过。
当陈锡提出要和珍珠离婚,和她结婚时,她立刻反对,认为两个人结婚了,就不该轻易提离婚,因为离婚的女人会让人看不起。
天啊,月娘当时已经走出自己的路了,就不能找一个更好的理由吗?
竟然用这种说辞,不是说这种想法是绝对的错,只想说,已经实现了人格独立的月娘原来一点都没领悟出一直让女人甘愿忍受各种不幸,就像黄家大太太、美玉、秀凤、玉珠、珍珠那样或人性扭曲、或疯狂迷失的正是她这句“不能离婚,离婚的女人会让人看不起。
”为什么会看不起,是离开男人,无以为继生活?
还是来自社会传统的刻板印象?
实话说起来,月娘虽然也很善良,但是她潜意识中的独善其身和这种隐晦的观念却间接害了陈锡和珍珠。
难道只要他们不离婚,就能好好过下去吗?
那不过是重复陈盛和黄美玉的悲剧罢了,当然一定要我说月娘不这么做,又该怎么做才好,好吧,我也不知道,听编剧吧。
反正过了10年,新版非但没给出一个更好的答案,还用一个虚伪的大团圆将这个问题彻底掩盖了,不知道是我们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是我们的时代在曲折前进中暂时出现了退步的态势?
史上最佳新加坡剧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时代历史。2024年二刷。时隔3年
翡翠台到底是得有多杂,这部它又播过了。。。抛开纠结几代的设定,其实是完全的台湾言情的套路。。。但是感觉娘惹文化什么的好想要了解下~~
该死的又不死,不该死的都死了!
好看。。好看。。。新家皮文化。。哈哈。。
玉珠姐姐真好看。。玉珠姐姐真可怜。。。
34集的长度又让我了解了一门文化 月娘真能忍 真是大爱 顺遂的桥段太少了 还是喜欢《当我们同在一起》 开心的时候比较多
是一部了解娘惹文化的剧,剧情方面就略狗血
我以为是大陆拍的,结果新加坡的
我超爱洋介和菊香,反而没怎么看女主的戏份。
我不喜欢这种类型题材的电视剧。歌颂女性的牺牲,歌颂女性的忍忍。道德绑架之后。女性做的一切付出的一切仿佛都变成了理所当然。以后还是少拍这种片子吧。
菊香因祸得福嫁给日本摄影师,虽然后来吃了很多苦,但是最后的爱情真的很感动很美,月娘却没有和有情人终成眷属。
男演员真是拉到家了
这部剧真的是我心心念念的一部剧,白月光,值得5分,小时候最吸引我的是娘惹做的娘惹菜,记得那时候在剧里看到黄金糕十分开心,天天缠着爸爸买糕吃,还有独特的娘惹服饰,很好看,剧里的剧情却没记得很轻😂
其实是挺狗血的
看不下去
演得真是。。。女猪脚长得还行,就是演技不行,男得还不错
剧情无感~我深深爱上男主角了
看着菊香和洋介觉得暖心又难过,洋介回日本,菊香就等他,一直等他,因为她知道总有一天洋介会回来的,后来洋介死了,菊香明白他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菊香也死了。他在哪儿,她就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