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危机:龙潭之战

Danger Close: The Battle of Long Tan,108悍将(台),非常危险,危险逼近,Long Tan

主演:崔维斯·费米尔,卢克·布雷西,理查德·劳斯伯格,丹尼尔·韦伯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语言:英语年份:2019

《危机:龙潭之战》剧照

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2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3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4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5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6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3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4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5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6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7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8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9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20

《危机:龙潭之战》剧情介绍

危机:龙潭之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崔维斯·费米尔、卢克·布雷西、理查德·劳斯伯格([血战钢锯岭])、丹尼尔·韦伯(《惩罚者》)将主演越南战争题材电影[危险逼近](Danger Close,暂译),影片由科里夫·斯丹德斯([红犬历险记])执导。故事背景设定在1966年的越南南部,讲述在瓢泼大雨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士兵与2500名越南士兵僵持。影片将于本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开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玄夜狐影回路人生三国志新解奔向爱情情剑尘缘不神山篮球之心恐怖秘籍人类简史之智人粘在一起的隔离安息2本田小狼与我小戏骨:三笑寻亲记克莉丝汀·基勒的审判电梯惊魂喋血战士我和我的兄弟们正义雇佣兵鬼姐姐隔空投送剪不断的爱仿生人如纸人生圣诞心愿命运般的恋爱结婚前夜二重身摸金爵之卧龙诡阵山田君与7个魔女OAD2小委托人

《危机:龙潭之战》长篇影评

 1 ) 很二

3星纯粹给感观娱乐,这可是北越兵,狡猾得像山猫一样的部队。

据老山部队战士回忆,越南兵是很惜命很狡猾的,他们不是鬼子,不是敢死队,更不是乱跑的丧尸给你扫射,你以为这是太平洋岛战吗?

军官一喊上刺刀冲人头……全是此片导演对东方战争的印象流。

他对他们自己的资本主义士兵倒是很了解,抽烟打牌喝酒赌博样样精通。

导演完全搞不懂战争的本意,极其顽固的白人思维。

 2 ) 西方的越战片充满了对自己的夸大其词

西方的越战片充满了对自己的夸大其词,同时也把越南士兵描写的过于愚蠢。

从1964年到1972年,澳大利亚先后派遣了15542名义务兵和26395名志愿兵在越南参战。

在越南战争中,澳大利亚的伤亡率约为九分之一,在整个战争中共有474人阵亡,4307人受伤。

1973年1月23日,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越南战争停火,澳大利亚也宣布撤回所有在越南的澳军,退出越南战争。

 3 ) 去特么的“自由世界的战士”

看罢电影,看看豆瓣,只见首页的评论区有这样一条短评:“……总体观感不错,可能比中途岛还略好一点。

向自由世界的战士们致敬!

另外短评区也真实反映了当前豆瓣评分已经沦为意识形态挂帅的秀场”。

看到以上短评就笑了,还特么的“自由世界的战士”,还特么向澳军致敬?!

你了解越南战争吗?

你看过几部战争片?

你到底是不是中国人?

别跟我说电影别扯郑智,电影不扯郑智还拍来干嘛?

难听的话我就不骂了,会有人帮我骂的。

可见,如果豆瓣评分没有带上意识形态,这些西方电影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中会给中国人带来多大的影响和伤害。

澳军乃至澳大利亚向来把自己归为西方代表“猪油、皿煮、正义”的一员,向来是英美的跟屁虫,说难听点就是走狗。

别说以前了,近几年的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哪次没有辣鸡澳军的身影?

而你等青年,竟然将澳军称赞为“自由世界的战士”,真是可喜可贺。

本人浸淫战争片多年,看过的战争片绝对不比在座各位看的少。

此片从战争场面、剧情推进方面来看,确实能给个及格分,但意识形态注定了我们无法给此片高分。

导演也深知自己没水平刻画北越军队的真实战斗力,所以把北越军队描绘成只会“万岁冲锋”的傻瓜之余,用了多处镜头描绘了澳军士兵“惨遭”击中的飙血细节,以此来给全世界的观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感。

另外,在最后那次防御战上,有这样一个镜头:澳军已经陷入绝境,军官哈利沾上血丝的脸庞眼神坚毅,只见他拿着手枪毅然面对着汹涌而来的北越士兵……倘若你是一名极为细心的战争片爱好者,你可以明白这其实是在“致敬”《拯救大兵瑞恩》的场景。

然而这就尴尬了,拯救大兵无疑是一战反法西斯正义战争,但你澳军跟着“联军”打的仗却绝对无法称为一场正义战争。

这样的致敬,看起来平和光鲜,但在意识形态的另一面,其实只会给自己招黑。

如图所示,多么熟悉的场景!

 4 ) 人的生命就是如此脆弱

此片还是明显站在白人的角度,影片的最后打了几个字幕,谨以此片献给龙潭之战牺牲的澳大利亚人和越南人。

它讲述了一个很普通的战争故事,导演可能不想让这段故事沉默,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澳大利亚人也曾经在这场不是以他们为主的战争里献出过生命,让观影的人牢记战争的残酷。

好吧,子弹是无情的,任何觉得战争好玩的人只要趴在战壕里,子弹从头顶上飞过,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去,甚至你被击中了一枪,你痛的瑟瑟发抖,无法呼吸。

你愤怒,你发疯,然后像电影里的那个士兵那样在头顶上又挨了一枪,你的生命就此终结,什么理性,期望,哀怨和侥幸,全部不复存在,只需一颗小小的子弹。

 5 ) 历史的故事

历史的故事从来都是你写你的,我写我的,自然不会有什么客观公正,旁观者有时代入自己则同仇敌忾,有时候远观则感受时代的记录。

这部龙潭之战,讲的是澳大利亚视角的越战中澳大利亚军团的一场遭遇战斗,一线部队有侦查四连三个排一百零八人,后方有炮兵连持续协同支援,两架直升机补给了一次,美空军打酱油火力支援一次,弹尽粮绝之际援军装甲部队赶到,结束战斗。

越方战史还没看到,兵力总数有1000+,2500+多种说法,有主力营加游击队多支部队。。。

总体观感和梅尔吉布森的《we are soldiers》差不多,小股兵力深陷重围,后方炮兵火力加空中支援逆转战局,指挥链与一线指挥的矛盾,以及倒霉参谋被雷劈,全程没啥尿点。

 6 ) 看看澳军60年代的合成营

澳军师承美军,到一个地方,都是先建基地,然后以基地为核心开展作战,兵力部署以合成方式,生活条件好,士兵训练有素,兵种合成程度高,但战术保守。

基地建设:采用帐篷和零时工事,能保证电力,食物,医疗等保障,基地主要采用卡车和直升机进行补给。

兵力配置:这个基地是一个合成营规模,下设营部,2个步兵连,1个装甲连,1个炮兵连,;1个直升机运输小队,外加工兵,后勤等约2个连,共计500余人。

营部:由一名上校和若干参谋人员,有通讯指挥系统,主要采用无线电方式。

步兵连:每连下设1个连部,由一名少校负责指挥,3个步兵排,每排大约30人,每排配置一台无线电,火力配置不算高,有机枪,但没有榴弹炮和火箭筒(对炮兵连和空军很信任)。

每连大约100人。

装甲连:下设6辆装甲车,装甲车有一挺重机枪,没有机炮。

炮兵连:有6门榴弹炮,部署在营部,射程能够覆盖该基地的活动范围,为步兵随时提供火力支持(步炮协同能力强)直升机小队:下设2架直升机,负责运输,伤病运输等任务,直升机有一门机枪自卫。

工兵后勤:200人

 7 ) 危机:龙潭之战

澳大利亚和越南,这俩国家实在难以让人喜欢。

一个冲在五眼联盟恶心我兔的最前面,一个是白眼狼。

稍微了解点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一个瞎掺和,哪哪都有他。

另一个中国17万人和它并肩作战,结果他反过来咬我们,这就是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危机:龙潭之战讲的就是澳大利亚的一队兵,在龙潭这个地方和越南兵陷入了战争。

开头影片打出字幕,这些娃娃兵平均年龄不足20岁就被派往战场,大多没有战斗经验。

然后就是无厘头的打牌,执勤喝啤酒,放空枪,抗拒命令。

还来了一个叫帕蒂的女明星来劳军,在军营里面开起了演唱会,结果好了,越南军在龙潭这个地方部下重军,准备把这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南越支持者包饺子。

危机:龙潭之战表达了澳大利亚官兵在越南的土地上怎样英勇奋战。

当阵地失守,官兵要求向他所在的连地炮击,这有点中国式的“向我开炮”的感觉。

后面还有抗拒撤出命令,为了救出被围困的兄弟搞不明白,救出其他兄弟固然重要,难道军队的命令就不重要了。

这是要传达出一种为了不落下一个兄弟,可以抗拒命令的价值观吗。

影片虽然以澳大利亚人的视角拍摄,其实也蛮适合越南人观看,看看土澳怎么在自己的土地上残杀自己的同胞。

别整那些光鲜亮丽的理由,你没事跑人家土地上耀武扬威,揍你是理所应当。

战争场面很激烈,结果只死了18名澳大利亚兵。

只能说凭借火力优势,土澳用108人顶住了越南2000多人的进攻。

抛去意识形态的东西,这部电影还是可以以旁观者的角度欣赏,战争是极其残酷,迫不得已,谁都不希望寄希望于战争解决问题。

一个很淡又很美的小众电影ご公衆號ご:凉心评本文版权归作者 凉心评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8 ) 1966年龙潭战役

下面是网上关于这个战役的机翻中文。

我做了些修改,让语句更加通顺。

(battleoflongtan.com)1966年5月,澳大利亚皇家军团第6营第一批士兵抵达南越;其余部队也在6月份陆续抵达。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个营的成员们发现自己卷入了越南战争中澳大利亚人最大的战役之一。

到1966年8月,虽然,澳大利亚特遣部队只有在Nui Dat基地呆了3个月。

但是,越共对这个桥头堡阵地耿耿于怀,决心尽早铲除澳大利亚军队。

在战斗前几天,无线电信号显示在基地5公里内有强大的越共部队,但巡逻人员什么也没有发现。

第一,起因:这场战斗的催化剂是越共对澳大利亚作战基地Nui Dat的攻击。

攻击发生在1966年8月17日凌晨,越共使用了迫击炮和无后座力炮。

澳大利亚人只是在最近才在Nui Dat建立了基地,他们试图以基地为跳板控制Phuoc Tuy省,这样就可以在该省掌握军事主动权。

虽然这次袭击只造成了有限的破坏,但却让澳大利亚特遣部队指挥官奥利弗·杰克逊准将(Brigadier Oliver Jackson)感到不安。

作为对攻击的回应,澳大利亚皇家团(6RAR)第6营B连受命从基地巡逻以确定越共的炮击位置。

B连完成了这个任务后,8月18日中午被D连取代。

D连一路跟踪越军撤退的卡车轨迹,从迫击炮阵地,进入一个橡胶园,走向被遗弃的龙潭村。

第二,遭遇战:在Nui Dat以东大约4公里处的这个橡胶种植园里,战斗突然发生了。

当D连穿过橡胶种植园时(两个排在前面,一个排在后面),由戈登·夏普中尉指挥的11排在澳大利亚的右翼遇到了一个越军巡逻小队。

经过短暂的交火,敌人引诱11排向东追踪。

澳大利亚人一点也不知道他们即将与敌军的主力部队遭遇。

下午4点刚过,11排在猛烈的火力下被压制在地上无法动弹。

中尉吉奥夫·肯德尔率领10排(在前左位置)奉命支援11排;然而,他的排在提供支援之前也被同样激烈的火力阻挡了。

在D连的两个前进排的后面,连长哈里·史密斯少校带着12排和连部向Nui Dat发出报告,请求支援他那陷入困境的连队。

战斗刚开始,天空就阴沉了下来,下午一场暴雨为橡胶园里的战事,更加增添了恐怖的气氛。

“泥雾”的出现加剧了种植园的混乱,降低了能见度,使得双方很难从视觉上识别目标。

这种现象在越南战争期间很常见,当时季风带来的降雨如此之大,以至于地下翻腾的红土溅起50厘米高的水花,把它接触到的所有东西都弄脏了。

使情况更加复杂的是通讯中断,10和11排的无线电都被炮火损坏。

由于10排无法支援11排,肯德尔中尉被命令撤出他所在的排,重新回到连部。

此时,中尉大卫·萨本接到命令,从他的12排中调出2个纵队,试图从另一个方向向11排发起救援。

在途中,萨本的队伍也遭遇了顽强的抵抗,无法到达目标。

下午6点,12排在试图支援11排时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越军使用了分割包围、迂回穿插的战术,只可惜没有重火力的支援。

如果把这场战斗拖延到夜晚,并且阻止澳军装甲部队。

那么D连就有可能被全歼。

图片来自网络第三,胶着状态:因此,D连现在被敌军分割包围,每个包围圈里的士兵都在遭受越共的攻击。

其中,11排有被歼灭的危险。

在第一次交火后的一个半小时内,28名士兵中超过一半的人在前20分钟内受伤。

让我们的目光回到Nui Dat,澳大利亚基地乱成一团,因为来自龙潭的战报对敌人的估计数量不断增加。

联军炮兵已经向越共开火,目标由D连的前沿观察员确定。

并且向美国请求空中支援,美国人热情地答应提供帮助。

然而,当3架F4幻影战机飞临战区时,它们无法通过厚厚的云层识别地面目标,所有炮弹都偏离了敌人阵地。

只有,来自9中队的两名勇敢的澳大利亚皇家空军飞行员在恶劣的天气下从树顶高度空投了几箱弹药到D连,以弥补他们的弹药不足。

下午晚些时候,增援D连的任务获得批准。

首先,B连(他们之前的任务是返回Nui Dat基地)被命令掉头去找D连。

第二,批准第三装甲运兵车分队前往D连支援。

随后十辆装甲运兵车载着B连离开了Nui Dat。

在途中,装甲运兵车与一群企图从侧翼包抄澳军阵地的越共发生了一次小冲突。

随后,部队重新集结,朝龙潭方向快速前进。

第四,撤退11排幸存的13名成员终于在傍晚前,冲出敌人的包围,并在烟雾弹的掩护下向12排靠拢。

半小时后,趁着暂时的平静,11、12排得以与其余的部队重新集结,在战斗中首次巩固了D连的阵地。

在接下来的半小时里,D连遭遇了无情的人海冲锋。

幸运的是,他们占据的是一个反斜面阵地,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些保护,使他们免受步枪和机关枪的射击,这些子弹大多安全地从他们的头顶飞过。

越军的冲锋异常坚决,他们愿意用勇气证明,即使遭遇重大伤亡也愿意继续进攻。

晚上7点夜幕降临,橡胶园一片漆黑,D连的增援终于赶到。

他们的50口径重机枪扫射橡胶园,驱散了进攻的越军。

龙潭之战结束了。

战斗结束后,一些D连成员希望立即回到11排阵地以寻找幸存者,但是,指挥B连增援的中校科林•汤森德,仍然决定把澳大利亚部队撤退到橡胶种植园西边,优先疏散周围的伤员。

澳军很沮丧,认为他们遭受了惨败。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战斗的结果逐渐明朗。

简而言之,一个由108人组成的澳大利亚步兵连在与两个越共部队的意外遭遇中幸存了下来,这两个越共部队后来被确定为275越共主力团和D445营,其中与澳作战的人数可能多达1000人。

 9 ) 自成一派的战争片

我挺喜欢这片子的。

大土澳拍的战争片,自成一派,虽然表演和技术上不如美的那么成熟,但也不象美的那么越来越趋向流水线化。

叙事非常难得地采用了平视角——真的挺平,这一点完全不象很多战争大片。

它完全不在意这场战争谁对谁错,也绝不浪费时间反思战争的残酷,打了就是打了,死了就是死了,不澎湃,不壮烈,不悲伤,不遗憾,最后你会听见那些点名时不再喊到的年轻人,并不悲哀的吉他曲,看见照片上凝固的真人的笑容,绝大多数要比演员更英俊。

大土澳有仇必报,大土澳很少悲伤,大土澳并不介意注明“双方都宣称战胜”,相对于四处打胜仗却偏要谴责啊反思啊的美的,大土澳有种好了伤疤就不再喊痛的别样的好汉气派。

这部影片献给在龙潭战役奋战而死的所有人——1966.8.18。

 10 ) 澳洲抗越神剧

龙潭之战连导演自己都交待了,越共和澳洲方面,都说自己赢了,但无论真相如何,至少导演为了满足澳洲方面的胜果,胡编乱造一场澳军和越共之间的战斗,首先,在没有反火炮雷达之前,单靠听觉是不可能成功判断地方火炮阵地的准确地点,更何况是迫击炮这种东西,更加难以判断,其次,越南军队最终能够把美国佬打跑,不至于连我都比不上吧?

一群人拼命向前冲简直找死,更奇怪的是开始的时候,越共还有三挺机枪,后来打着打着机枪没有了,迫击炮也失联了,更神奇的是,澳军居然没有手榴弹,而越共军队尽管有手榴弹,但一次都没有用过,而且越共军队居然不能爬在地上,只能站起来开枪……最后导演可能觉得自己也太过分了,终于想起了火箭筒(打了一发就被干掉),重机枪(还没开枪就被干掉),迫击炮终于也出现了(炸死一个澳军),反正就是为了满足澳军的战果(108人打退2000名越军精锐,而仅仅死了18人,伤了二十多),能够弱化越共军队的方法,都用尽了…

《危机:龙潭之战》短评

《我们曾是战士》澳大利亚版,就差没有空中支援了!

6分钟前
  • EVA_征服天堂
  • 还行

4

11分钟前
  • foobarjohnny
  • 推荐

Ak爆头就一个洞?炮弹身边落地能够直接让人被炸裂开了好吗血雾一片 这特么拍的太假了

15分钟前
  • 爱吃番茄炒的LT
  • 较差

拍得很用心的遭遇战实例;人物刻画比较单薄;某些意识形态的影评很可笑,祖国的几个岛不还在猴子手里拽着呢;反思国产课本经典案例之实力堵抢眼就魔幻了,7.62足以让人肝肠寸断,12.7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18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还行

美国是英雄,越南是蝗虫,结果人海战术吊打多国联军。乒乒乓乓打到最后,导演一拍脑门儿:忘了反战,赶紧补在最后~~~~~~~~~拜拜导演好好学习钢锯岭吧!

1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这是不是美化侵略?……

23分钟前
  • 生命如歌
  • 较差

土澳穷的连士兵的头盔都不给配一个。

27分钟前
  • 安达充的走狗
  • 还行

没有看见勇敢的澳新士兵,只看见没有飞机大炮支援不畏死的越南士兵,只看见见死不救的澳新军官,只看见玩世不恭的澳新少爷兵。

31分钟前
  • 米汤
  • 较差

战争场面拍得不错,不少远景镜头很有气势,要说不足之处就是战斗细节还不够真实,各种炮弹轻重机枪子弹横飞的情况下,被击中的人只是喷血,没有身体碎裂残肢四溅的镜头稍有遗憾

34分钟前
  • 二向箔
  • 推荐

沙展够屌向我开炮炮火支援条条莽汉旱地拔葱有我黑鹰英雄气短车到脱险💪

35分钟前
  • 竹影花香
  • 推荐

全程很燃

37分钟前
  • lin
  • 力荐

对比孤独的幸存者 战场中没有正义与敌人 活下来永远是幸运女神眷顾 有生之年注定会经历一场战争 我们安逸地太久太久了

38分钟前
  • Monica
  • 推荐

战斗场面设计得极差,以至于就是双方开枪,双方死人,一方呼叫支援另一方死人的轮流展现,个人的英勇和指挥系统的存在完全没体现。前后方的沟通上应有的戏剧冲突也没有,整体情况的交待也没有。实在是不会拍战争片啊。

43分钟前
  • 内触妙乐
  • 较差

片子太扁平单薄了,全程打打打,没什么情节

48分钟前
  • 北京大学渣
  • 较差

垃圾,又臭又长。拉格纳永远是一副别人欠他几百万的表情

49分钟前
  • 哆啦没梦
  • 较差

不知道历史上真正的战争是怎么样的,感觉越军一直在往前冲,连卧倒都不会的,澳大利亚每一个倒下的士兵都有镜头,这双标的也是够了,侵略别人别挺有理,看不出来一点反战的

52分钟前
  • 白马行过天亮
  • 还行

大垃圾片子,想看的朋友看看《拯救瑞恩大兵》《血战钢锯岭》《狂怒》,知道什么是战争片,那种残酷窒息惧怕的士兵。这个片子拍成喜剧片,开玩笑的片子,最多能给4分。

57分钟前
  • 小宇
  • 较差

看了不少战争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太平太碎,两边刻画差距太大。后来一查原来是澳大利亚自己拍的片子,所以更好的解释了这仿佛是一部澳大利亚军队的自high片。偏见,北越基本上被刻画为毫无战术,只会人海战术堵枪口的傻缺,而澳军就不一样了,以少胜多不说,人物就算吊儿郎当也可以把越军打的片甲不留,一枪一个啊神枪手。不过现代战争也已经不是在拼人海了,后方炮兵连、空军、装甲车也是很重要的。看评论,真心不理解有些人为战争洗白??

59分钟前
  • 我尼玛…
  • 还行

抗越神剧

1小时前
  • 一定要中
  • 很差

不去论对错,丛林里基本从头打到尾,值得一看

1小时前
  • 老󾠲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