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始,还是给了足够的悬疑。
夫妻倆一直过着隐居一样的生活,平时的消遣,好像就是给羊接生。
这个电影一点也不避讳,看起来还是有点不适的。
但是,夫妻俩在一次接生后,俩人神色都变了。
作为观众,还是能隐隐猜到夫妻俩接生了个啥,但故事可没想这么简单的揭开谜底,一直吊着。
不得不说,这手法也是厉害了,观众想要验证猜想,必须得看下去。
夫妻俩一直把羊崽当孩子一样的养着。
而羊妈妈一直在外头叫唤。
直到有一天,羊妈妈“带走”了羊崽,夫妻俩满世界的找。
此时,镜头才给了一个答案。
如果够幸运,你应该猜中了这个“羊崽”究竟是啥模样。
一转眼,这个羊崽就长大了,夫妻俩一直把羊崽当孩子养的。
看妻子的眼神,毋庸置疑的母爱泛滥。
可是,外头的羊妈妈也是一样的。
妻子终于忍无可忍,拿起了猎枪。
这个“羊崽”究竟是谁的孩子?
一个妈妈为了母爱,杀害了另一个妈妈,仅仅因为另一个妈妈是“羊妈妈”。
在道德和法律上,需不需要负责任呢?
这个问题,大概会一直纠缠着妻子不放。
这个农场很快又来了一位。
从这位的出场,感觉会上演一出“社会”大戏,但其实并没有。
这位看起来社会人的家伙,亲眼目睹了妻子枪杀“羊妈妈”的过程,然后就在谷仓睡下了。
第二天醒来,丈夫看到他,一点也没表现出陌生人入侵的戒备。
原来只是丈夫的哥哥。
这位哥哥,第一眼看到“羊崽”时并没有表现出惊讶,但事后,问了一句。
走投无路的哥哥,就在农场住下了。
没想到的是,这位哥哥和妻子之间,好像还有点暧昧。
三个人的关系好复杂。
终于,哥哥准备向“羊崽”下手了。
在他的眼中,他的弟弟和弟妹实在太病态了,这种病态必须结束。
只是可惜,当你面对一个“孩子”,你真的能忍心扣动扳机吗?
这位哥哥,最终还是选择了和平相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哥哥和羊崽相处的还是蛮好。
只是,三人行的日子,哥哥多少有点居心不良,还想着用这事儿要挟弟妹。
弟妹也不含糊,她能枪杀了羊妈妈,也不在乎多这一个。
说笑罢了,最后这位哥哥还是被妻子“和平”的送走了。
他本来就不属于这个农场,该离开的还是需要离开。
这个农场,或许他们夫妻俩加上羊崽,就足够了。
当然,一对年轻的夫妻,竟然选择了隐居,自然是有原因的。
故事里头也做了交待,从这方面看,妻子的一切行为都有了解释。
那么,故事就剩下一个疑问,这个羊崽是如何出现的?
鉴于故事阴森的基调,丈夫一直是最佳嫌疑人。
然而,故事没那么黑暗,也没那么反伦常。
丈夫是个世纪暖男,但最终还是没逃得过命运。
接下来的日子,不知道妻子如何度过。
整个故事相当的挑战道德底线,放在科幻片里头,那当然是《星球大战》般的种族大融合,但是放在这里,毛骨悚然的同时,却又颇具几分玩味。
隐约之间,仿佛看到了“黑豹”的影子。
本来以为是恐怖片的,抱着害怕又隐隐期待的心情看完的时候,有种失落的感觉。
但总体上我还是挺喜欢的,冷硬的山,缭绕的雾,既能利落干活又能安静读书的玛利亚...以上种种元素都很吸引我。
感觉影片中有种对人和动物的探讨,当我们把人类世界的违法犯罪行为施加到动物身上时,比如剪羊的耳朵,抢走羊的孩子,杀死一只羊,会有负罪感吗?
而当我看到这些情节的时候,我似乎也轻易地接受了主角们的行为,因为他们是专门养羊的,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日常小事罢了,可因为一件事情惯常发生,就不再对它加以审视,这样对吗?
电影中小羊和夫妇俩的温馨相处也表明,人和动物的感情是相通的,但当他们进行一些更为复杂的人类活动时,比如看球、听音乐、跳舞,小羊因理解不了而转身逃离,这又表明,人和动物之间存在壁垒。
我觉得夫妇俩之所以一开始就接受半人半羊的存在并把它带回家养,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旷野之中,平时除了彼此,再没有可说话的人,在这种环境中,人的社会性不再占主导,与之相反的是“动物性”的频繁出现,所以他们接受了小羊并把它当做孩子养。
羊崽上映之前的tag是恐怖片,作为惊悚电影,他实在不惊悚。
冰岛电影一贯的蓝色调,是忧郁而寒冷的。
(剧透)最开始我还以为是男主跑到羊圈里造了个🐏孩儿😓(没仔细看又没啥对白,事实证明我想的真的离谱),最终这个半人半羊还能耍猎枪的玩意儿的出场也就是影片最大的败笔,没啥伏笔(你说🐏孩儿不是伏笔吗?
我这之前不是想偏了吗)突然出现,为了惩罚人类的贪婪索取冷血无情而设计出来的形象着实套路又无聊,不能让人胆寒也不能引人深思。
唯一我觉得影片有点意思的就是对仗的结构吧。
我觉得女主杀了🐏妈是因为她认为一个孩子不能有两个母亲,所以影片安排半人羊杀了男主,同理这个🐏孩儿不能有两个父亲。
到了结尾🐏孩儿的生命又回到了一个标准的结构,留下了心碎和死亡。
伦理暗喻片。
以为是上帝的恩赐,其实只是外邦异族的意外入侵而已。
以为站在制高点,可以左右其它族群的情感,没想到被外族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真是极大的讽刺。
我想电影想反映应该就是人与自然的平衡共生,不需偏颇,不需不屑,毕竟万物有灵,有心的伤害总觉得充满了私心和强权,不可取。
男女主一起生活在一个农场畜牧着一群羊,修养工作就是开垦土地,养着羊。
一次他们在与给一只羊接生时,发现生出来的羊宝宝是羊头人身,于是女主就以为这是上天给予的礼物,把它抱了回去,当婴儿一样抚养。
男主一开始接受不了,但是在慢慢的生活里,他也开始慢慢的接受了这样的生活。
一次,在外闯荡的男主哥哥突然回来,打乱了他们的生活,首先是对羊宝宝满是质疑,但是当男主告诉他,他可以住下来,但是不要打乱他们的生活后,他也开始慢慢接受羊宝宝。
但是当他说出他看到女主枪杀羊宝宝的母亲时,女主毅然把和她暧昧不清的男主弟弟送走了。
但是就在她回来的时候,男主被一个羊头人身的怪物枪杀,并带走了羊宝宝……北欧的山区景色如梦如幻,万里如洗,纯洁安宁,真是一方养人的沃土,让人心向往之。
山坡上偶然灵魂的好多小墓碑,应该是男女主夭折的小孩吧,女主深情地祭拜,并要羊宝宝也祭拜一下,应该是个重要的地方,不难猜,虽然影片没有重点说。
女主野蛮地杀死母羊,我觉得有点不应该,换位思考就不会这么做,毕竟母羊也是护犊情深啊!
还有男主的哥哥本来要射杀羊宝宝的,后来为什么没有动手?
难道是羊宝宝太可爱了,下不了手,还是因为什么?
不过这个羊宝宝是做得蛮可爱的,好像一只是手,一只还是蹄子,虽然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是演得很可爱,真心不错。
A24 公司制作和发行的电影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有别于传统的暴力血浆和吓人的俗套,往往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仲夏夜惊魂》《遗传厄运》《灯塔》《圣人莫德》等等,莫不如此。
而今年这部来自冰岛导演的惊悚题材《羊崽》同样不例外,曾入围今年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并拿下原创奖。
看过冰岛电影的朋友一定会对独树一帜的风景地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部导演处女作同样在此不遗余力。
全片充斥着荒凉冷峻的自然风光和空旷寂寥的环境,遗憾地,这个故事的情节就和它的风光背景一样寡淡稀薄。
影片讲述在圣诞节前夕,一对丧子的牧羊人夫妇收到一份意外的礼物:一个半人半羊的婴孩。
他们把她带回家当作女儿般抚养,羊崽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而未知的恐怖力量正在摧毁他们。
这个荒诞的故事因有神话传说的暗示足以引申出各类奇怪的解读,诸如结尾出现的羊神、三个角色的名字等。
不过,情节太过单薄,仅仅是短片内容的延长,引入大量冰岛风光的空镜头和含义不明的角色(男主的哥哥)来拉长篇幅,导致节奏过于缓慢和沉闷。
实质上,这仍然是一对夫妇如何走出丧子阴影的常见叙事框架(时光机、婴儿床、女儿墓碑);导演往其中填充进人与动物关系的反思。
天真可爱的半羊人造型、温情脉脉的家庭气氛均在明示人与动物和平共处带来的生态和平。
不论人类出于何种居心粗暴虐杀动物,只会招致如影片结局般血腥惊悚的后果。
这个意外反转的结局意味深长,凸显出寓言意味,也强调了人类残忍猎杀动物带来的可怕影响。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今天,咱们就再来聊一部戛纳获奖影片。
有人形容它是R级悬疑恐怖惊悚伦理片,我看完后的感受却是“啊?
这……”,请自动脑补表情包。
羊崽
这是一部来自冰岛的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获得了原创奖,片名和海报都表明它所讲的与羊崽有关。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在可可托海,不对,是在冰岛某地牧羊的夫妇。
夫妻俩虽然没有儿女,但是猫狗双全,平日里没啥事,就是除草喂羊,招猫逗狗。
最近这段时间是圣诞节。
在这耶稣诞生的日子,母羊们也一个接一个地生下了羊崽,夫妻俩盘算着今年这收益应该不错。
奇怪的是,所有的小羊崽中,有一只从出生开始就被他们特殊照顾。
别的小羊崽都是常规操作,生出来了跟着羊妈妈一起养就完了。
但这一只,他们不仅抱进了房间,披上了毛毯,还给人家弄了个小床,用奶瓶喂奶,每天抱着哄着。
别误会,他们可不是心血来潮,突然想弄只羊做宠物。
他们是真把这只小羊崽当孩子来养,时时刻刻放在眼么前,生怕有什么闪失,还给人家起了个艾达的名字。
这夫妻俩莫不是魔怔了?
非也。
原来,艾达并非一般的小羊崽,她有着羊首人身,按性别来看是人家是女孩子,名副其实的美羊羊。
在夫妻俩看来,这就是上帝显灵了,发现他们俩无儿无女,于是便送来这么个小棉袄,成全他们。
所以,他们对而言,艾达就是女儿一般,必须得悉心呵护着。
然而,他们两个是高兴了,但有一个家伙却不乐意了。
谁呢?
艾达的亲生母亲羊妈妈。
一次,趁着夫妻俩不注意,羊妈妈直接把艾达拐到了大山深处,害得夫妻俩废了好一阵子工夫才把艾达找回来。
对此,羊妈妈自然是不甘心的,明明是我生的宝宝,怎么就成你们的了?
它愤恨,不甘,却无可奈何。
于是,它开始躲在屋子外面偷偷关注。
不久之后终于有一天,妻子拿起枪干掉了羊妈妈,然后挖坑把它给埋在了土地里。
这一幕,被一个男人所看到。
这个男人不是外人,而是刚刚从外地回来的丈夫的兄弟皮特。
皮特见夫妻俩对艾达视如己出,整得和真事似的非常不屑,动不动就拿艾达取乐。
有一次,他还直接用草来喂艾达,当场就把丈夫惹怒了。
一段时间后,皮特终于开始像对艾达像对待孩子一样,没事还会带着艾达出去玩。
这可并不完全是因为他对艾达改观了。
打从来到夫妻俩家后,皮特就忍不住在言语举止上调戏妻子,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以前应该有故事。
但此时的妻子,面对456的皮特懒得理会,根本不想和他再发生啥。
前面提到,皮特在回来的时候看到了妻子杀掉羊妈妈。
所以,他和艾达混熟其实有这样一个目的,那就是以告诉艾达她的生母被妻子所杀作为要挟,让妻子和自己下个象棋。
面对这种状况,妻子只能表面上同意了皮特的要求,然后趁着皮特亲得正来劲,一把将他推出门外。
最后,眼瞅着从妻子这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小欢喜,皮特选择了离开,而开车送他走的,正是妻子。
想着摆脱了皮特,一家三口终于可以过幸福小日子了,妻子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结果没承想,当她赶回家时,艾达不知去向,丈夫则遭到枪击倒在地上。
她流着泪水无助地四处张望,可是什么人也看不到。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在妻子送皮特的这段时间,丈夫带着艾达到山上溜达。
就在这时,一个羊头人身的男子突然出现一枪打中了他,带走了艾达。
以上就是这部电影所讲的故事。
听完之后,你是不是有种WTF的感觉?
有就对了。
和《钛》一样,《羊崽》也是一部需要观众调动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甚至是宗教理论来解(脑)读(补)出其中内涵的影片。
比起《钛》来说,《羊崽》的观感更加晦涩,而且没有那么直观的视觉刺激。
大尺度场面倒也不是没有,但传递出的效果,就真的如这片的整体气质一样,透露着阴冷与压抑。
就表象来看,《羊崽》所反映的主题其实并不复杂。
大体上就是借助一个寓言般的故事警示人类,对自然万物无止境索取必将会招致灾难,酿成无法承担的苦果。
影片中的夫妻两,明明生活的也算不错了,可是他们仍旧贪婪不止,不仅要霸占羊妈妈的孩子,为了以绝后患还杀掉了羊妈妈。
这种残忍,刚刚好与结尾处丈夫的死相对应,你看不到羊妈妈的心碎和愤怒,但当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是不是就有了切肤之痛了?
同样的,影片中的一些片段,比如割草、用钳子夹断羊的耳朵打上编号,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完全就不是问题。
但如果带入到青草、小羊的角色中去,那种残忍与血腥,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了,假如我们有着过于脱离客观现实的“圣母心”,那么恐怕人类只有自绝于天地才能拯救万物苍生了。
影片要表达的自然不是这种极端化的思维,它的重点还是希望人们能够反省自身,对自然万物永远保持敬畏,去寻求一种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友善的可能。
从族群角度来看,影片所影射的是强势族群对弱势族群的殖民掠夺和残酷剥削。
夫妻俩和羊,分别对应的是剥削与被剥削的群体。
艾达的出现,以及夫妻俩对艾达的掠夺抚养,比如教她像人类一样进行吃饭走路等活动,所象征的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规训改造。
这种“统治术”尽管看上去很有效,但却不能真正弥合族群间的裂缝,更无法抹除某个族群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在片中,艾达曾通过水面、镜子意识到自己和人类并不一样,并在一幅画上看到了自己的同类,画上是一群羊正被人类放养。
这里所隐喻的正是某个族群被另一个族群所奴役的屈辱历史,不用我说,大家都懂。
设想一下,如果不是艾达被羊男带走,等她长大成人后,可能会发生什么?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情感伦理层面来分析这部电影。
夫妻俩为什么没有孩子?
虽然影片中并没有明说,但里面有这样几个剧情安排。
先是艾达出现后,妻子开始展露笑容,而丈夫则一个人抹泪痛哭。
后来在杀掉羊妈妈后,妻子从艾达那里收获了不少为人母的快乐。
不久后,她来到了一个坟墓前,再不久后,她又第一次在丈夫怀里甜蜜微笑,第一次和丈夫在片中打扑克。
这些情节暗示着,夫妻俩曾经有过一个孩子,孩子的不幸丧命让两人陷入痛苦之中始终走不出来,直到艾达的出现,他们才渐渐弥合心灵的创伤。
如果你觉得这些论据不够,那么在影片开头,还有一段两人关于时空穿梭的对话。
当时妻子说“我觉得只能做到回到过去”,而丈夫也应和表示那倒是。
这显然是在暗示妻子对于过去的眷恋。
所以过去有什么呢?
联系各种线索来看,不就应该是孩子么?
更进一步讲,关于孩子的死,关于过去,还有可能与皮特有关,只是这样解读就过于依靠脑补了,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
更多可以引申出的“深意”,我就不讲了,因为,没意义。
总的来说,这部《羊崽》对于大多数观众相当不友好,台词情节简单、节奏缓慢、表意晦涩,故事稀碎,却私货一堆。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在某瓣还是IMDB上,影片的评分都低到没眼看的原因所在。
说实在的,想要表达复杂深刻的主题,想要探索影像的更多可能,这些都没有错,也是电影人应有的职业追求。
但是,如果为了深刻而深刻,为了艺术而艺术,刻意把一个故事搞得费解到让人丧失兴趣,那么影片也就成为了导演和理论派的自嗨式刻奇。
得不到大众的认可,怪不得别人。
就像本片,明明半小时就能讲完的事,却非得弄成将近两个小时的长片,而且故事还讲得云山雾罩,你叫一头雾水的观众怎么买账?
观众不买账,那你想要传播的价值和理念,又如何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呢?
这恐怕不是一句“垃圾观众太多”就能解决的吧。
很多时候,真的,大可不必。
能够在戛纳获奖,这部《羊崽》自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烂片”。
抛开隐晦的故事和主题,它仍然有着“好看”的一面。
比如,它的氛围营造特别到位。
冰雪交加寒风刺骨,广阔天地烟雾萦绕,当颇有灵性的羊注视你的时候,那种神秘、可怕、未知、恐惧,真的能够将人带入其中。
再比如,大量的远景,大量的固定镜头和缓慢移动镜头,让平静的叙事中透着无以名状的压抑,把人类的渺小与孱弱暴露无疑。
除此之外,片中的所有动物也都可爱到过分,让人忍不住想要跳到里面撸上一把,特别是小羊崽艾达,真的能看得人心要融化了。
就凭这一点,哪怕你看不懂这片,也不想知道它到底要说什么,刷上一遍其实也并不亏。
没办法,谁让我们对萌萌的小动物毫无抵抗力呢!
今天就说到这里!
拜了个拜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沼泽
《LAMB》2021“Gods and men, we are all deluded thus! It breaks in our bosom and then we bleed.”《LAMB》讲述了一对丧子夫妻将一只半人半羊的物种视作夭折幼子的延续来抚养却最终惹火上身的故事。
(倾向把这个故事当作简单地隐喻背德乱伦的婚外情而非对政治的隐喻。
)简单概括自己的看法:在这个故事中,将Maria视作对道德有洁癖的圣母,Petur视作荒淫的潘神,母羊视作Maria不想回忆的过去,Ada视作苟合的产物且始终存在于Maria与Ingvar的婚姻。
冰冷昏暗的餐桌,夫妻俩的谈话从科学新闻转而对自身的带入。
工作后的闲暇,谈论的是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
夫妻关系退化成更质朴而无乐趣可言的死水状。
而当母羊3115号产下半人半羊的怪物,夫妻二人仿佛被点燃了,Maria将其视作亡女的精神延续,Ingvar没有制止,而是顺从Maria的意思。
Ingvar真的爱Ada吗?
在我的看法里他并不爱这样的一个孩子(无论是已经夭折的Ada还是现下这样半人半羊的怪物Ada)而孩子却是能维系他和Maria婚姻的唯一纽带。
他爱Maria胜过很多事物,于是他可以接受将这样的怪物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抚养。
母羊3115号和Maria
如果将Ada视作母羊和潘神苟合的产物,Maria不只是气愤母羊3115号想要将Ada带走,更多的是想要Ada完全属于“现在”的自己,想要彻底否定“过去”的自己所犯下的过错。
Maria平静冷漠杀死母羊是对过去错行的否定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重获希望的夫妻二人准备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重新开始生活。
在古希腊神话中,潘神是创造力、音乐、诗歌以及带有兽性的欲望的象征,同时也标志着恐慌与噩梦。
他有着不确定性和无法预知性。
这与不速之客Petur相对应。
Petur带着噩梦靠近了Maria,同时带着狂热的追求和不理智的兽欲。
在Maria和Petur的几次谈话里也透露出两人之间存在的暧昧关系。
Petur对于Maria的追求是无用功,而当他以Maria杀死母羊3115号为条件要挟Maria的时候,Maria选择彻底和他划清关系。
送走了麻烦一样的Petur后,Maria在回去的路上是轻松的,她或许真的准备好开始真正的崭新的生活。
由潘神(Pan)衍生出来的词语panic常被人翻译为恐慌、恐惧、没有理由的。
这种由潘神所带来的无法预知的没有理由的恐惧不仅侵蚀过Maria也侵蚀了Ingvar。
而Ingvar在醒来后发现哥哥与妻子的离开时或许也突然真正地嗅到了之前俩人暧昧的关系。
而当他去修理Petur丢弃在山里的拖拉机时看着草地上等着自己的Ada,他会不会突然明白拖拉机和Ada一样是哥哥留给自己的烂摊子呢?
他会不会突然间明白这样一个纽带从来不是系住他和妻子?
在他看来而是妻子无法系住哥哥所以只是短暂地系在自己身上呢?
或许结尾最后的潘神一直都不存在,真正杀死Ingvar的只是他自己。
或许Ada也从不存在,它只是一个不断回忆而存在于臆想中的产物。
它的存在是一个看似人畜无害却能一招致命的恐怖盒子,打开它正视它便会彻底发现自己身上所背负的不幸。
接受了本不该得到的恩赐是错误的,错误的事情从一开始便注定会引火上身。
(半吊子观后感,理解错请见谅。
)
A24的电影总是这样独特,就好像一副抽象画,很难一目了然,而是需要反复的解读。
从一开始男主小心翼翼的提到时间机器,到这对夫妻对羊崽异常的宠爱,我就判断他们经历了丧子之痛。
这让我联想到《D伯爵宠物店》里的一个故事,一对夫妻的孩子死了,他们从D伯爵这里买了宠物当孩子,D伯爵再三警告他们禁忌事项,可是出于溺爱,这对夫妻还是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触犯了禁忌,被宠物反噬。
看这部电影总想到这个D伯爵的故事,也许也是类似这样,畸形的爱带来的只有畸形的怪物吧,最后羊头人身的潘神出现的有点迷,不是太理解,也许只是表达了神对他们这对夫妻的惩罚?
还是不太懂。
毕竟里面有太多可以解读的东西了。
整部影片都采用了冷色调,始终给人冰冷,扭曲的感觉,观看这部电影建议做好心理准备,并不是一部容易理解和观赏性高的影片。
A24的缺点也在这里,虽然A24总是给人新鲜感,但有的时候会觉得题材太过于脱离现实,只管个人观点,太曲高和寡了,上手太困难。
总评分没过6这么低属实是没想到的,这种娓娓道来的“慢”个人还是挺喜欢的(据说制片有贝拉塔尔参与这就难怪了;不过也可能全片人少动物多,缓解了个人所有的观影烦躁——毕竟那么多可爱的羊羊还有那么聪明的狗狗傲娇猫猫,怎么吸也不会腻)不过贴上恐怖悬疑的标签可能会让很多带着预期观影的群众认为这是标题党吧。
抛开事后被科普了小到三角恋大到人类种族甚至人与自然的矛盾引申不说,观影过程中,被残酷现实毒打得过分低俗的我其实结尾之前一直有点怀疑影片暗示丈夫侵犯了羊(我有罪,开头光顾着吸这么多羊了,就没咋关注人类,没注意羊圈门打开时,丈夫好像是和妻子在一起的有不在场证明),而妻子这么顺滑接受了羊崽崽看来也未必是坚信生殖隔离,居然冷血杀掉羊妈妈让我很难不怀疑她带有报复小三心理,而后面跟大伯哥还不清不楚,我甚至以为是不是要来个混乱伦理戏码了(我庸俗,怎么就忘了这是性冷淡冰岛电影不是毁三观法国电影了)。
直到最后真相大白,从代孕般的母羊到可爱狗狗到清白包容的丈夫,死的全是最无辜的角色——从结局讲,报复论似乎也没太报复对地方啊…肤浅的我因为这心目中直降一星,这点会不会也是总评分这么低的原因之一呢~另,冰岛毛衣的图案是全国永久统一的吗,从《公羊》到《羊崽》都没换过,真是相当单一的性冷淡风格生活写照了,哈哈哈哈。
当然,这依然不影响第一幕堪称个人的向往生活。
不管影评怎么潘神,怎么北欧,什么隐喻等等。
都逃不过一个叙事乏力的事实。
电影的节奏很不好,很多的费戏。
节奏慢不说,还玩票。
要不是看在这个导演挺懂画面颜色和构图,2星都给不上。
这个小羊人和这对夫妇其实就够个电影了,再加个养大伯子的费戏,实在是不可理喻。
那有没有他,当什么事呢?
脱离这个三角恋的线。
跟这个潘神的主线几乎没有关系。
唯一的优点就是画面。
找的地方好,用广角拍出来,真的盖。
群山之间的一栋小房子。
定格的窗框,自然的斑驳。
充满了时间的印记。
清晰可见群山顶的雾气云层。
住在这里一定是很悠远惬意的。
除了放羊就是种地。
去趟镇里赶集都费劲。
哥哥的角色,不清楚对影片表达有什么用处。个人感觉,羊崽在电视中看到与自己不同的人们,随后望向镜子的镜头,暗示了羊崽最后被带走。PS结尾曲是巴林林登的主题曲?
这真的能算作是惊悚片嘛
作为处女作,代表了冰岛电影的水平,三个人物的关系,女主起了很大的作用,悲剧的发生都是女主造成的。
就这???
m21275:第一幕前面故弄玄虚,半小时后才看到小孩的小腿。第二幕节奏慢有些无聊。第三幕有点意思,上天给的并非礼物,因果为惩罚。最后竟然戛然而止,差一口气!(想起《解体概要》的封面)
故事不复杂,人物很少,节奏缓慢,但气氛一直很凝重,甚而紧张,充满悬疑感。从丧子夫妇的意外之喜,到羊妈妈的紧逼,丈夫兄弟的介入,故事有了血腥的味道,影片逐渐进入高潮。影片的结局意外,却又戛然而止。
其实真没什么好拍的,这点事根本撑不起100分钟的体量,不过好在是一个孤立环境,再加上阴冷的氛围,看下来倒是不厌烦
故事非常简单,一个短篇小说的体量,硬是撑出一部长片。电影学院毕业作品可以考虑这个剧本。上一次看到同样的画面质感还是万玛才旦的气球。美术太好啦,当然少不了冰岛自然风光加持。
上次看到对潘神的描画是在《潘神的迷宫》,形象偏神话;冰岛版的潘神以标准的北欧简约风落地处理,视觉冲击力更强。不要随意膜拜,你不知道神究竟是正是邪;不要妄自菲薄,也许神的选民根本不是人类。重要台词“这他妈的是什么”“幸福”
….😃你尽管拍,不用管观众死活
女主拿着枪扫杀羊头人夺回崽且为夫复仇的话 我可能会给四五星⋯
3.5
快进到羊汉开枪
无聊,故弄玄虚,琢磨半天这是讲上帝的羔羊?潘神的淫欲?宠物、工作动物、牲畜的等级和权益?素食主义者替动物表达复仇?结果是抢小孩归化,结果归化失败反被灭的事
什么鬼?
形式大于内容,如果这背后有什么神话相呼应的话才更牛掰,就是丧子夫妻夺人孩子来养,杀了那孩子的母亲,最后养大后被孩子亲生父亲带走并杀了养父。还好此片胜在氛围营造,动物们都好会演。景色空镜有点多,莫名其妙。难道是科幻外衣包裹的丧子创伤?或者是新寓言?两星半
整部影片如同里面的景色一样诡异却带着奇怪的温馨感。慢慢灼烧的悲剧,羊惨,人也惨。(不过羊,猫,狗都好可爱。)
艺术虽然不需要通俗易懂,但也不至于故弄玄虚吧
7/10
出轨和丧子的故事。看着挺难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