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我的喜马拉雅》正式在CCTV6上映,这是看的国庆节第二部以西藏为题材的电影。
与《攀登者》不同的是,老乡长和他的女儿们默默的付出,没有多大的惊醒动魄大场面,没有明星演员,只有一丝情感被无私隐藏在背后,责任大于一切。
“咱们玉堆难得有那么多人,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过好冬,还有那些坏人,我们要想办法。
”“查无此人,这个人要不然没了,要不然就拒收了”“扎西一毕业就申请修玉堆道路,由于不是公派,我们也是领抚恤金的时候,才知道的”我们搬到离边境更近的地方,爸爸说这是我们的责任,离别三人乡
两位健在的女儿被评为201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电影《我的喜马拉雅》正是根据“玉麦三人乡”的故事改编而来。
影片将在10月6日黄金时间于CCTV-6电影频道首播,并在爱奇艺与1905电影网同步网络上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庄严献礼。
主旋律是影片必不可少的风骨,“玉麦精神”渗透在每一帧画面里。
但颇为难得的是,《我的喜马拉雅》并没有呈现一套刻板、脸谱化的爱国程式,仁青、格桑、卓玛父女三人首先是鲜活的角色,是带有足够爱憎情仇的生命个体。
卓嘎和央宗玉麦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面积3644平方公里,1964年至1996年的34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
一个爸爸,两个女儿,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父亲桑杰曲巴是个老民兵,放牧守边34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
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以放牧为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
父亲桑杰曲巴常对卓嘎和央宗说:“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
”这句话,两个女儿记了一辈子。
他们知道,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颁奖词: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
中国是老阿爸手中缝过的五星红旗,中国是姐妹俩脚下离不开的土地。
高原隔不断深情,冰雪锁不断春风。
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国。
推荐大家去看看这个揭开西藏公务员的神秘面纱https://zhuanlan.zhihu.com/p/42481680
送病重的妻子去县城看病,在路上妻子就在牦牛的背上走了。
这时的他,不知向前还是往回走,苍茫大地,皑皑白雪,狂风大作,天地之大顿生短促之感,是人走得以致快过了时间,还是人渺小的好像一片雪尘,敬畏之余,空灵神圣,笃定的心在洗涤。
三人乡,阿爸乡长,姐姐妇女主任,妹妹是唯一的群众,守护着这1987平方公里的土地,确实很伟大,但困难可想而知。
从之前条件艰苦无人肯进来,离最近的一户人家都要翻过雪山,县城得走四天,这种恶劣人力很难做到,阿妈牺牲了,妹妹一开始也是受不了苦而选择离开这里去县城工作。
精神绝对是值得尊敬的,其实也是应了那句话“未必就天下太平,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这种连公路都没接到的地方,信息闭塞,但也因此他们的信仰日久弥坚,不过确实需要政府的力量,才能让更多人到此,守护这一方。
写信这事,在边远的地区,或许很长很长。
一封信,从这里到那里,只有邮车和翻山越岭的邮递员,《那山那人那狗》中邮差的活,虽然清贫,虽然困苦,但那些人的意志,是最坚定的,最爱国的,当然也是最无私的,他们在这样艰辛的现实条件下,硬是用自己的精神和脊梁骨撑起了浪漫的理想主义的光芒。
或许现在通信发达了,有了网络传媒,信息一发一收之间就已经瞬息到达,也正因为信息的泛滥,而显得廉价而无感,越来越多同质化,因为信息多即使精也只能眼前一亮而很少再三品读。
想起如果是写信,从写到寄,写的时候的踌躇与情感的喷发,寄的时候思绪万千以及亲手投递的踏实,再到时间很长很长的等待,越珍贵就越回味,思念也就越沉醉,而且因为旁边接收的信息也就是自己生活的这个小圈子的日常不怎么太多信息冲击。
当收到回信的时候,拆开信封的激动无以言表,读了一遍又一遍得如获珍宝,这种才是能真正让感情凝实的纽带,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虽然物质上在外人看起来是短缺,但他们的眼中总是有光。
写给阿姐信中的情郎,毕业之后就自愿报名来到这个三人乡的前头进行开路工作,没想一次滑坡事故就阴阳两隔,而阿姐和她的情郎,只有一次通信(情郎写给阿姐的信,而阿姐的回信情郎是没收到的,因为毕业之后不在原来的地方就被退信了),从没见过一次面,这种滋味,然而又在援助三人乡这一宏大背景下(情郎在开路工作,阿姐在三人乡跟随阿爸巡山保护中国边界),很苦,但也很值得,因为有同样的人跟他们一起坚持同样的梦想,这就是理想主义的热枕,任何时代都不会褪色的抱负。
这是背景,他们守护的是边境
今晚,一部几乎是全部藏语对白的电影{我的喜马拉雅}意外的令我驻足观看,到最后,随着悠扬深情的藏语歌曲响起,我已泪流满面,感动于这部电影的所有演员的诚挚演出,感慨于这部电影原型人物深厚的家国情怀,更加感叹的是祖国母亲的日益强大!
电影{我的喜马拉雅}是以藏族同胞桑杰曲巴及其两个女儿卓嘎和央宗姐妹为原型创作的。
仁青一家居住在中国边境线上玉麦乡境域,平均海拔3650米,居住环境恶劣,最初,被称为“三人乡”。
一家人用行动践行了“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怀,用全部的爱和忠诚,见证并创造了玉麦乡新时代的繁荣。
玉麦精神渗透并体现在整部影片当中,剧中原型卓嘎和央宗姐妹跟随父亲放牧守边34年。
藏族演员真实、质朴、鲜活的表演,将普通人的家国情怀递进式逐步呈现在我们面前。
电影在优美、抒情的藏歌中落下帷幕,也把无私奉献的深厚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此时,祖国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从自我做起,听从指挥,科学防控,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相信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看完电影迫及不待的去时代楷模看当时的真人记录,看完更感动了,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不做作,不操作,不小鲜肉,这样的电影直击内心,从心底里生出敬畏和感动,让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祖国,每一寸土地都在有人坚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部影片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让人们更热爱生活,积极阳光的活着!
片尾曲是真的好听,天籁之音,只是怎么找都找不到歌名叫什么……
一个人几十年的执著,令人感动之余,也引发了思考。
画面的色调处理得很棒。
厚重的历史,凄怆的人生,悲壮的故事。
你去县里,或者去拉萨,都行。
你要是来玉堆,爸爸更高兴。
这是父亲对格桑说的话。
他的眼里有闪烁的星芒,却并不哀伤。
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是他的荣光。
女儿卓玛的离开,是他的隐痛。
在家与国之间,他听从了内心的声音。
没想到这个地方的故事被拍成电影了,多年前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过关于玉麦的描述,当时就觉得这个地方与世隔绝,非常漂亮,主要是对保持藏南区域的很多领土不被阿三窃取作出了很大贡献。
也是这篇文章让历史知识匮乏的我第一次知道了麦克马洪线这样的东西以及藏南地区的中印冲突,直到现在还有好些国土被阿三非法占领。
看完后百度了一下,好像这个地方已经发展的很不错了,有机会一定要过去看看。
看完让人想起凯文斯科特纳的《与狼共舞》,虽缺乏一些恢宏的叙事手段和配乐,但其真实的故事也足够让人惊叹和动容,这么优秀的电影不上电影院有点可惜了。
剧情流畅,真实感人,颜值和演技都属上等,藏族女孩的演技丝毫不输内地演员,没想到能在这么小众的电影中看到如此细腻真挚的表演,可以说是惊喜了。
尽管作品体量有限,但是思想和艺术高度超出同类题材的《守岛人》。
《守岛人》只是直接表现了人物守护国土的各种感人事迹,而没有挖掘出更多东西。
给人的印象仿佛是,人物事迹只是朴素爱国情怀与诸种偶然因素所共同促成的缺乏深厚土壤的“盆景”。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不存在超越阶级的国家也不存在超越阶级的爱国。
在本片中,爱国的阶级性被体现出来。
父亲在女儿经历九死一生后谈到他一直随身保存的铁钩的来历:农奴主曾用这把铁钩插进他的锁骨。
而康米和PLA的到来使他过上了“人”的生活。
对于一个没读过书的边民,他其实没有太多朴素爱国情怀,并没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高尚觉悟。
对他来说,国家、国旗是代表的毛和康米,是代表的解放和保护他的阶级的力量,而他维护国土和国旗则是在维护自身的阶级解放。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玉麦乡 搜了一下地图,挺远的
主旋律电影
真实事件改编,但是只是觉得不够强大不够好,说太多肯定也会被删,所以一个边疆让一个老百姓来守?无论他的初衷是什么
这样自娱自乐自嗨的电影如果成为主流,我觉得是悲哀。没看到野心也没看到能力,没看到情怀也没看到技巧,好在西藏是美的。
家国情怀向电影 很好的是没有把爱国主义情怀大拍特拍得滥用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是电影频道出品的 竟然没有大把时间用来说教 而是放在了个人深处在边境环境中的困境与使命 最后的真人登场实在令人尊敬!
全程听声音
2020.3.3 知道有人这样生活,对待现有的生活我总会态度更谦卑,要求更简单些。 有时需要沉重的片子清洗浮华不堪一击的灵魂
有点小感动,可能很多观众会看不懂,这个应该是属于文艺片吧,挺好的。
希望多拍些这样的电影,不要等到印度反复横跳侵占我国土时才想着拍这样的电影。
主旋律,用心十分险恶,歌颂个人牺牲。
从喜马拉雅山到马里亚纳海沟,你是我从未摆脱的地心引力
屋里挂的领导人相赞
这部片子现在正在cctv6放首映 影片现在才放了一半 然而我却感触很深 18年7月我去的西藏林芝做了2周医疗志愿者 趁此机会在西藏好好转了一大圈 去了片里妈妈去世的那个米拉山口 去了日喀则的珠峰大本营 去了纳木错 去了羊卓雍错 去了很多很远很偏的地方 西藏是值得每个人在一辈子中都去一次的地方 她给人的震撼太深了 原来在那么远的地方在那么荒无人迹的地方 还有着那么多人在过着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原始的生活
没什么感觉
有感动,西藏是个迷一样的地方
爱国有了真实的精神土壤。
2024.11.27 国家事国家不作为 推给手无寸铁的群众
前30分钟一直让我觉得这是部好电影 三十分钟后思想一揭出来(这思想我真是不敢苟同) 后面一小时开1.5倍速看完的
看的热泪盈眶,现在很少有这么真诚的片子能打动人心了。家即是国,国即是家。玉麦是他们的家,他们是主人,所以为了守护,不离不弃。曾今的那段岁月太过艰辛,姐姐受伤的那段镜头,妹妹离家与父亲重逢的镜头,山上的石头和树木上一面面国旗的镜头,看的让人唏嘘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