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浅文,记忆有些模糊了,如有分析不准确的地方,请指出)田中明日香,可以说是本作中重中之重刻画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个,因为可以从她身上看到太多想看到的,和自己吻合的地方了。
我们可以看到,田中明日香在吹奏部中的职位是副部长一职,可疑问是:有着如此优秀的实力为何不去做正部长?
在第一季明日香就给出了适当答案:只有笨的人才会去争正部长这个职位。
我,不能说这就是什么所谓的“语言的艺术”,因为这话其实更像是直观表达,可在我们听起来这话的意思就是“只有聪明人才不会作践自己”。
话语这个东西,其实有些时候很不靠谱,朴树有一回上XX访谈节目的时候说了一句比较经典的“话这玩意是极不靠谱的,有时候你说着说着就已经不是你想表达的了,所以我更相信音乐”。
其实这大可能是每个人脑内是否有清晰的思维逻辑图的问题,但也不可否认这句话的真理性。
话语这个东西是非常不能信任的,它就像双刃剑,表达着自己也出卖着自己,你既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别人也在同样吸收着,但你是单方面的,而对方往往是多方面的“听取,分析”工作,这就让你在这方面少了太多优势,所以朴树说的也不一定错。
回到刚刚的话题,明日香在话中所阐述的观点十分锐利,她不可能不懂得上述论点,于是这就等于故意向别人暴露出裸露的自己一样等待别人察觉。
这是一种极力想要让对方孤立自己的行为,就像划38线“你走你的路”这样。
我们即可想想人物内心的心理变化,孤立别人的时候也顺便孤立了自己,这味道绝对不好受。
明日香有一颗绝对孤独的心,她既伤害着别人(话语通常是不经意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又渴望着别人,真是复杂的女孩。
话说回来,田中明日香究竟为何要吹上低音号来着?
第二季给出了一个非常非常中立的答案“为父亲”。
这其实就是一个完整角色的软肋点,数年来一直努力坚持的上低音号其实还是有人牵着她向前走的。
面对明日香,居中很多角色都是相同面:丽娜年幼时也因为家里占有绝对的音乐氛围所以与小伙伴不谋而合;久前子则是因为自己吹得太好了所以与比自己大的学姐发生争执。
这样的例子在剧中并不少见,而明日香的被孤立则更像是自我的意识,所有人的目标都与她不同,她唯一的目标就是通过吹出好听的上低音号旋律来得到父亲的认同,所以上低音号吹得再好可能也只是一个媒介,这就是为什么“不走特长生路线”的缘故。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对物件产生了依恋——当然上低音号在明日香心中可能永远只是上低音号,而在时间流逝下所替代的更像是父亲,以物待人才像是田中明日香的作风,也就是为什么明日香会在空无一人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吹响《吹响!
上低音号》。
而情感像是空气中的味道,最终招引来了黄前久美子的注意。
在这里注意一个问题:明日香吹上低音号究竟是不是快乐的?
明日香那暧昧的境界其实骗了吹奏部的全员也骗了观众。
这一问题可以分成很多很多小问题,篇幅问题我就不一一阐述了,总而言之可以划分两部分:在父亲脚步下的和与吹奏部各位的。
可以说明日香吹走上低音号的最起始原因就是为了追随父亲的脚步,而在父辈的注视下压力只会越来越大——虽然从一开始就没人看过田中明日香,但自身的压力始终大于周边人的观察结论,于是自己便在死循环中无法自拔。
因自身个体的不断完善,周边观察到的结论就是“哇这个人吹奏的好厉害”,而明日香一些列在剧中性格上的变化就像是自身完善后的结果,而外部原因又一次又一次在追随父辈的路上迷失,所以在最后上台之前,很大一部分都可以总结成“不快乐”。
另一方面就是在于吹奏部成员打交道,吹上低音号是否快乐这一问题。
期初,并没人发现明日香的表皮这一问题,即使发现了也笑而不语,直到新生的到来,在故事上也是正片的开端。
随着故事的进展,外部与内部矛盾积累越发越多,而明日香则选择的“退让”,也就是不管这烂摊子,因为从哪个角度讲明日香都没有理由,她只要不断磨练上低音号技术就成了,不管最终是否要给那个人听,在内心上也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
而黄前久美子这一个体的到来彻底打碎了这个平衡,她接受并理解了明日香化作思绪的愁苦,明白了她内心的不安,最终真正意义上的接受了这个个体,明日香的思绪也才化为现实。
可是面对着自己始终不敢逾越的压力还是变得愈发的胆小,但这一切到了全国大赛结束后一切都变了,明日香得到了父辈的夸奖,明日香也把父亲亲手谱的乐谱送给了久美子,可面对突如其来的空虚谁都会不知所措。
明日香究竟是不是快乐的,我觉得我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那就是明日香也是乐在其中的,不管是面临着父辈给自己的自身的无形压力,还是面临社团活动的繁琐,明日香还是能从中榨取出自己真正想要的。
再来回忆明日香最初面对的两难地步,没人与自己目标相同,自己只想一味提升;而现在高中毕业了,上低音号不再吹奏了,人都走了。
那么明日香,现在你找到你想要做的事了吗?
比较零碎,字数太多了只能放在剧评。
总体来说确实是部不错的番,评分挺合理的。
把这样一部作品动画化真的要做非常多的努力,向京都动画致敬。
不过必须要提的是,我非常反感这部里面的一部分百合元素,特指久美子和高坂丽奈的这条线。
不知道原作对她们相处的细节是怎么描写的(有机会可能会去读一下),对其他配对和擦边球(夏爸优妈以及利兹那一对以及若干)我也都无所谓,但高坂丽奈是明确地喜欢泷,而且这还是挺重要的一条线,久美子自己也有和秀一的线,原作里他们高三分别成为正副部长,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官配。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丽奈和久美子之间种种的百合暗示只能说观感差得离谱。
明明不用这么暧昧也可以表现出交心好友的关系,或者两人各自的BG线也可以不存在,偏偏剧情就是全都要,实在不得不说一句又当又立。
全剧最喜欢明日香的线,这应该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暗线,毕竟回收了可以说是最大的一个伏笔。
另外和我在看的过程中说的差不多,正篇中霙和希美故事的处理方式确实不合我胃口,不过和上面那个比起来都是小问题。
最后代入一下,霙的oboe真的吹得太太太好了(以初中才入门的水平而言)…我也喜欢霙的oboe!!
而且好像确实也不喜欢别的了(殴
太好看了,就是一群人勤勤恳恳,认认真真演奏交响乐的故事,穿插各自的青春,困境,人生,真实无比的人生。
最打动的两处:利奈在得知老师的过往之后,主动去了老师妻子的墓前,悼念这老师深爱的美好的灵魂,说一定要实现老师的愿望,打进全国大赛。
那里真的太动人,太崇高,把观者所有脑里浮出的世俗庸念碾成自惭形秽的齑粉。
真的就像苍鹰飞掠过茫茫人世间,飞跃过那些无法超越的无力无奈,成长成熟直飞到只愿自己所爱的人幸福,只愿达成所爱之人的心愿的辽阔境界。
还有黄前和明日香的线,彼此都是面具很好,表面淡漠,实则隐瞒炽热的人,一遍遍的试探陪伴,无尽的俏皮话打太极掩饰真心,直到不知不觉早已缠结不去,永远地烙印在了青春最美最深,无限在未来人生中幽邃反刍的那部分。
是能让对人与人的交际早已无多期待、无多幻想,仍会因不舍而说出“回头见”,为看似薄薄的脆弱的连结,去潇洒地努力,尝试,迈出结果看似注定失败的那一步。
在年少的记忆中无尽美丽动人的,充满不可得、不可跨越、拼命过的,融进黄前的生命的明日香。
非常温暖、厚重、有重量,惆怅遗憾又拼尽全力的故事。
完全体会了交响吹奏乐的极美妙、激动人的地方。
非常喜欢黄前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吹出了与明日香几乎一模一样的上低音号乐声。
前辈,故人,深邃境地的引道人,她终将离你而去,却早已无知无觉中环绕在你的音乐习惯、感知、演奏中。
今天久违地受尽了办公室人际关系的龃龉。
真的很感激这部番。
即使现实中的人际总是令人恶心居多,至少还是能在这么美好的世界与故事里面体会人和人之间相互尊重的接触、努力与交流。
就像在一个自己无法去到,但我确实相信它存在的世界中,短暂体会了流经身体的暖流。
其实看到后面反而真的感觉黄前和丽奈真的就是直女对直女,澎湃的灵魂知己,怦然汹涌清澈剔透的爱。
没有过多的徘徊羞赧,隐瞒掩饰的部分存在。
相比起来,黄前跟明日香、秀一对黄前、丽奈对泷的那些无奈与温柔共存,挣扎与不甘,沉默看望与试探等等等等细微隐秘的部分,真的太抓人心弦抓心挠肺。
对着staff表失声。
言语是苍白的。
早日让该死之人赶紧下地狱,给逝者和生者一点尊重吧。
明日香学姐是我的理想 麻美子姐姐是我的现实。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明日香学姐和麻美子姐姐了,恰好都是久美子表白过最喜欢的人。
里面有过这样一段争吵:“突然?
我可是从中学开始就说想学了”“那时是妈妈不同意吧!
一直我对妈妈说的话都是言听计从”“全部忍耐下来,就因为我是姐姐 一直忍着”“不管是转校还是报考大学 其实都不是我的意愿”“我当时也想像久美子那样继续社团活动 不想放弃长号的” “既然你那么有想法,那就应该在进大学前说不是吗?
”“也不想想是谁让我难以开口的” “确实 我们可能给你的抉择带来了压力 但是最终决定去考大学的人是你 我没说错吧!
” 那是一段弱小而又迷茫的时期,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让家长去做所有的决定,即便自己不情愿也不反对,可以就这样轻松地活着干嘛还要去找不痛快呢!
就像麻美子爸爸说的那样,别以为追求理想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结果到头来就开始后悔,把这些都归咎于父母,这些都像极了中学时的我。
我记得那时我听到最多的表扬就是这个孩子真听话,我还觉得很开心,想着一定要这样装下去。
明日香学姐对那时的我来说她是特别的,为什么都是人,她却可以这样完美的活着,真的很好奇她会想些什么呢!
她有没有也好奇过我这样的普通人。
人难道不都是事后才会明白过来的嘛!
为什么学姐好像天生就能看明白这些。
还真是羡慕呀!
“我妈妈呢 似乎非常不想我和他扯上关系”“你那时在办公室也有看到吧!
她那人有点奇怪”“占有欲很强,动不动就揭斯底里 说不定我父亲就是受不了这点才离开的”“不过我并不讨厌她,毕竟是她把我抚养长大的”“这是我欠她的,所以内心还是想着要报答的” “虽然你嘴上说着不讨厌,其实内心是讨厌她的吧…?
”“这不是喜欢或者讨厌的问题 因为母亲无论到哪都是自己的母亲”“不管发生什么,你是她生的这一点不会改变”“就像是枷锁,一生都无法取下的枷锁” 明日香学姐是特别的(即便有说过她不是)
她的特别源自于她的家庭,也源自于她自己。
那些重要问题的答案明日香中学就能想明白(我可能20岁才会去考虑)。
在满足母亲的要求的同时还坚持练习着悠风(正确答案),明明很辛苦很孤单明日香却还能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出来。
这样比谁都要坚强的学姐,只靠着一点美好的回忆 为了回应这份期待,艰难地度过了这么长的时间……
麻美子姐姐说的最后那段话好像是在劝明日香学姐回社团一样,但我可不相信明日香学姐是久美子劝回来的,肯定是她自己本来就没打算放弃。
嗯,一定是这样的。
我喜欢这部动漫,里面的每一个人都那么可爱,让我感动的是这些可爱并不虚假,我相信是真实存在的。
作者肯定是个温柔至极的人,像是枝裕和一样。
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明日香学姐,坚持做自己的丽奈,总能说出心里话的久美子,全身上下都在告诉你我就是可爱本人的绿辉(拉大提琴的是叫这个名字吧)等等等她们做着喜欢的事,有着一定要进全国大赛的目标,这一切仿佛就是青春本来的模样。
由于看的太过认真,我还以为我的青春也是如此(想了一下我玩游戏的时候也是在闪闪发光呢(反讽反讽))。
最后想起了周杰伦写给没成名之前的自己的歌《分裂》坐着我的摩托车载你缓缓的离开考不上的好学校可以不微笑就走把手慢慢交给我放下心中的困惑雨点从两旁划过割开两种精神的我…………………这样也好 开始没人注意到我等雨变强之前,我们将会分化软弱趁时间没发觉,让我带着你离开没有了证明,没有了空虚基于两种立场我会罩着你……………………这不是顽固,这不是逃避没人绑着你走才快乐
这是一份迟来的剧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第二季的变化太多太广以至于不知道该从哪里谈起,或者是一些感想过了很久才发酵成型。
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观众来说,我们期待《吹响!
上低音号》第二季的故事里出现什么?
能够察觉到,久美子和丽奈没有继续第一季中那迷人的关系,她们依然很要好,但有什么东西变了。
主线剧情被严重稀释,久美子成了摄像机,对比赛也不上心了(其实不是)。
在2016年的10月番中,隔壁《排球少年》的运动热血故事稳扎稳打扣人心弦,相比之下,京吹第二季是不是就变得剧情松散而寡淡无味了呢?
吹奏乐部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散乱走向井然有序,看得让人热血沸腾。
的确这个年龄段的人小心思很多。
组成一个完美的组织很困难。
日常的摩擦很多,对老师的管理太严格的厌恶也不可避免。
京吹并不美化。
相反,它把这样一个不完美的组织呈现给观众,这样他们取得了成就,才更热血啊,因为感受到了真实,同时也感受到了取得成就的可能性。
第一季的最后,kumiko说到,
梦想说出来了却没法实现,不是很丢脸的事情吗。
可是连脸都不想丢,梦想又怎么可能实现。
真是难解的答案。
“大家都不由自主地隐藏自己的想法,向着最和平的方向妥协。
学校也好,吹奏乐部也好,老师和学生也好,因为不这么做大家都不会产生矛盾。
产生矛盾大家都会受伤。
”所以多数时候,没有人做那个出头的人。
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大多数人也都不愿意被孤立也希望能寻找到存在感。
所以不满就偷偷放在心里不说出来。
葵酱的退社让我很钦佩,在一个充满积极向上气氛的社团,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目标与社团已经偏离,下定决心退出,也是很不容易很坚强的选择。
明日香太典型了,有见过类似的人,看起来很完美,也和同学打成一片。
但是没有人真的知道她内心的想法是什么。
把自己包裹在和善的外表下,却深不可测。
其实那样的内心一定也很孤独吧。
以及,第二季明日香对kumiko说的那些话。
“你怎么保证大家说的都是真心的?
就算你不担心,大家肯定也会忘记我。
”所以事情才难办。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小心思。
也都有每个人不想明说的东西。
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嘴上说着客套话,要么装作不关心,心里却不乐意。
也知道明说可以解决问题,但就是拉不下面子做不到。
至于姐姐说的那段话感触就更深了。
就是短评里的那段话。
其实说到底,路还是自己走的,赖不到任何人身上。
至于仅仅为了一个人而吹奏的那位。
我想一定会有人觉得特别矫情吧。
但是大概也能理解。
那些孤独的人,在遇到能亲近的人的时候会变得把什么都看得特别重,就像ta就是自己的全世界一样,其实这样也很危险,很容易发生误会的好吧。
精彩的群像,向上的气氛,人际的精准刻画,真实的青春。
写这篇影评其实很犹豫,因为京吹可以说是我最喜欢,最尊敬的动画,所以即使感慨万千,胸有成竹,写出来的东西我大概率也不会满意。
但即便如此,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敲下这短短几行苍白的文字,来试着表达我对京吹和京阿尼的无限热情与喜爱。
京阿尼制作的动画质量一直非常高,所以透过轻音、冰菓、京紫这几部极具代表性的高分动画其实不难看出,京阿尼最擅长的,就是对细腻情感的刻画。
而这往往有其巧妙安排的剧情思路,熟练的镜头语言,精致的分镜作画来支撑。
因此我也将通过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京吹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的一些浅见。
京吹是京阿尼动画中的一朵奇葩。
不同于其他的一些青春动画,京吹有着实打实的饱满剧情。
在京吹里,京阿尼还原了一个逼真到令人恐惧的真实校园。
动画主要角色大概有十来个,每一个都被环环相扣的剧情塑造的无与伦比的立体,其实说是动画,在某方面它更像是一部文艺片。
黄前久美子,高坂丽奈,田中明日香,这三个角色简直不能再完美。
真正的有人喜欢有人讨厌(是基于三观方面的),说明这三个角色已经完全站起来了。
剧情推进为塑造人物服务,人物成长又把剧情推向了高潮,配合高水准的音乐一起欣赏,很难不为共鸣干杯且热泪盈眶。
艺术作品总会经过巧妙的处理,使其变得戏剧化又不乏真实。
而京吹在这方面处理得可谓巧之又巧。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深受其感动的最基本原因,就是其经过艺术化的所谓“真实”。
这是一个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之上的港湾,让很多人陶醉其中,收获慰藉,也让很多人坚定了他们基于自我的选择。
京吹估计是京阿尼镜头语言最深刻的一部。
不论是利兹青鸟,还是黄前和明日香那一段,对与光影,构图和运镜的把握总能令人惊喜,令人感慨动画也可以有电影的观感。
此外还包括一些花语和音乐语言的运用,色彩氛围做的也非常到位,一个没有bgm,没有任何对白的镜头也能传达当事人的心情,这是大部分动画做不到的。
不仅如此,京吹在美术方面也算造诣很高。
对细节的狂热要求成为很多人对京阿尼的第一印象。
这种印象则在京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号上低音号长号双簧管各种管乐器在动画中都非常有质感,绘画水准很高,连不吹管乐的人也会为之动容。
总之画面水准没啥能细说的,京阿尼一直都稳定发挥。
看第一遍京吹的时候我用了半年。
明明平时只需要十天半个月就可以看完的量,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去反复琢磨。
如今很感谢当时的我能够如此冷静地对待京吹,毕竟这让我受益匪浅,囫囵吞枣的话我大概会后悔终生。
现今重温京吹,温故知新,再次收获感动,顺着表达欲就写了点东西。
过分业余,看看就行。
《京吹》像文学,温婉细腻,长于写人。
一直感觉,环境描写是文学的意韵所在,也是行文气息的节点。
《京吹》里,看到镜头离开人物,缓缓定格在风景上时,仿佛在读小说的感觉从心中产生,诗意流淌:明日香为久美子吹号时,夕晖照耀下粼粼的河;久坂合奏后月光中静谧的蝉鸣;14话里,夏纪拥抱加藤,青春的失落与安慰仿佛都汇入了栏下流水之中……
京吹的笔,细腻而不粗糙,不急躁亦不冗长。
人物的眼睛是活的,颤动着,说着话。
第14话里,加藤听到秀一和久美子隔岸合奏时,夏纪给加藤的那一个拥抱,细腻而动人:被夏纪突然抱住,加藤的眼睛讲出内心的惊讶与触动,之后是不好意思地“挣扎”表示不解,夏纪轻抚她的后脑,轻声说着“乖乖”,充满了安心感,最后抱紧,加藤把头靠在夏纪肩上。
像这样细腻地将充满真实感的感受传递给观众,很多作品是做不到这种程度的,这是京阿尼独到的才能。
久美子生日在8月,秀一一直将发卡带在身边,直到冬天才遇到机会送出。
京吹的情感表达大概也是这样,含蓄、克制,对白中说出的话只有几分,剩下的、未言的,全部汹涌无声地涌入观者心里。
在叙事上,京吹不局限于一两位主角的中心视角,往往是从不同人物的视角看待、呈现。
对同一件事,不同人的想法与心情,反映出各人心态性格的同时,也让观者能够脱离自我中心、只站在一方角度谈感情讲道理的思维模式,从多方的角度看事情,看人与人的关系与相处。
这其中,感情的“错位”意味深长: 优子陪伴霙一年,将霙视为好友,但在霙的心中,希美的分量要重得多。
明日香毕业前,久美子对她怀有深深的倾慕,几许未见而感到好久没有好好相聊,但明日香对久美子并没有这份感情。
“错位”是人与人相处中的无可奈何之处。
希美在霙孤独无助、最需要的时候走入了霙的生命,而优子并不在这个时机与霙“相逢”。
对久美子而言,明日香的号声很温暖,是自己很倾慕的前辈;对明日香来说,久美子是支持过自己的后辈。
如果明日香始终不坦诚、没有感激之意,那确实令人失望;但如果要让她对久美子也怀有那样深的倾慕和思念之情,也实在强人所难。
在人与人的感情中,相处的时间和共同经历、各人性格特质的吸引度契合度、支持对方的客观能力,这几个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些是完全无可奈何的,有些可以改变,但是困难且需要时间。
在无可奈何的“错位”面前,了解自己真实的心意是很重要的。
若是因为冲动或者外力投入过多,则生怨;若是想去爱却没有勇敢投入,则后悔。
个人的态度是,在了解自己和对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可以接受的距离和程度去投入,或许还是会有遗憾、偶有失落,但这是自己的心意和选择,不怨不悔。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往往不是“错位”,距离的疏远来自于了解不够、投入、表达不足。
这种时候,需要对对方的了解、坦诚去爱的勇气,真心的付出与坚持。
面对并未熟悉的高坂,说出自己的不对、那首德沃夏克对自己的触动与鼓励并不轻松,但久美子想到:“不说,我又会后悔。
” 于是她迈出脚步。
感谢京阿尼在《京吹》中为我带来的闪耀勇气、看待人与人关系时多方、包容的视角与细腻温暖的体验。
祝京阿尼越来越好!
哇 真的气人 看之前我以为这个番的主次排序是这样的:管乐大于爱情大于亲情大于友情 看了之后才发现 管乐约等于友情大于亲情大于爱情 去你丫的啊 玩姐呢 男主被虐的不要不要的 以上都为玩笑话接下来 写一下边看边想的东西:管乐社 我看到了很多首先社长 她是个表面上温柔而知道内幕很多的人 很多事情不亲自出面 主要负责和学校老师沟通 还有比较正式的事 也就是所谓的比较重要的大事副社长是个很会做人的人 玩得了心机 看得破很多事 聪明的要死 这种人是真的厉害 日常说一些“诶 不会吧 真的吗 哈哈哈”之类的 严肃起来立刻收起笑容 她就会管社团内部的事情 还有招生什么的希美 那个退社的女生 性格上我和她挺像的 很多事情看不惯改变不了就会自动退出 不愿意纠缠 很大程度上也有很多可以一起玩的人 但对于心细的人的感受 我就没法照顾到 姐姐的经典台词:只是高中生而已 却装作什么都懂 装作成熟 认为世间就是如此 把一切都忍耐下来 但是这么做毫无意义
北宇治高中吹奏部赢了府大赛后,接着就是关西大赛以及最后的全国大赛。
鉴于一定要进军全国,所以关西大赛的结果顺理成章,当然由于只练习了一年,所以在全国大赛的结果也是正常的,这点到是非常的现实。
而此剧相比起上一季,成员们的“真正面目”也渐渐显现了,总体来看,黄前久美子就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通过她的眼睛和行为,吹奏部成员们的过去故事一个个出现,当然作为励志类作品,人们都是好的,向上的。
作为动画到是表现出了一些人性的复杂,只是这种复杂没有办法挖掘得更深了,无非是让受众感动和励志,最终其实也许是非成功的,但其精神内核则比较全面的表现给观众,就是青春、友谊、团队和成长,很激励人心。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