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铁娘子:坚固柔情

The Iron Lady,铁娘子,铁娘子:戴卓尔夫人传(港),铁娘子撒切尔,撒切尔夫人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吉姆·布劳德本特,苏珊·布朗,菲比·沃勒-布里奇,伊恩·格雷,亚历山德拉·罗奇,维多利亚·贝维克,奥利维娅·科尔曼,哈里·劳埃德,斯薇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铁娘子:坚固柔情》剧照

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2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3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4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5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6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3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4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5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6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7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8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19铁娘子:坚固柔情 剧照 NO.20

《铁娘子:坚固柔情》剧情介绍

铁娘子:坚固柔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耄耋之年的撒切尔夫人(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罹患老年痴呆症,时常在幻觉和回忆中切换。她感觉深爱的丈夫一直在身边陪伴,其实后者早已亡故。她作为杂货店的女儿,因为出身贫寒,时常饱受世人的白眼。然而,在聆听了保守党的演讲后,她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并以优异成绩考入牛津大学,虽然在一次议员选举中落败,但是她却收获了真挚的爱情与他相伴,坚定了自己从政的人生道路。从此,她逐渐走到了保守党魁的位置。终于,保守党在选举中大胜,而她也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组建了自己的内阁政府。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她力主的自由市场政策也饱受非议,但是她用过人的智慧和超强的忍耐力,战胜了左辅右弼众叛亲离的局面,凭一己之力拯救了英国经济,捍卫了领土主权,被世人称作铁娘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水浒传之行者武松致命派对古田军号EVA爆笑学园一锁五十年夜雨霏霏爱在疯人院挚爱游戏亡国的阿基德第4章:憎恨记忆假面骑士WRETURNS假面骑士Eternal青之壬生狼纯情房东俏房客圣诞特别篇遗传厄运母与女非常小特务三傻西行记超次元游戏海王星~充满涅普涅普的感谢祭~正义协会:二战古连泰沙U不知花开否永结同心幸福谷第一季美男高校地球防卫部HAPPYKISS!仁心解码刺客守则亿万富豪是怎样炼成的斯莱思狩猎传奇在我入睡前海军罪案调查处第九季败犬:后篇

《铁娘子:坚固柔情》长篇影评

 1 ) 台词

-- Politics used to be about trying to do something,now it's about trying to be someone.从前政治是关于如何做事,现在是关于如何出名。

-- Magaret, would you marry me? -- Yes, yes! I love you so much but I will never be one of those women, Denis, who stay silence and pretty on the arm of her husband,or remote and alone in the kitchen, doing the washing up for that matter. -- We'll get a help for that. -- No. One's life must matter, Denis. Beyond the cooking and the cleaning and the children, one's life must mean more than that! I cannot die washing up a tea cup. I mean it, Denis. Say you understand. -- That's why I want to marry you, my dear. --玛格丽特,你愿意嫁给我吗?

--愿意,愿意!

我是如此爱你,但是我永远不会成为那种挽着丈夫臂弯平和美丽的女人,或者远离世事独自在厨房里做着擦洗家务。

--我们可以请家佣。

--不,人的一生必须有意义,丹尼斯,除了做饭、洗衣服、生孩子,人的一生必须更有意义。

我不想洗一辈子的茶杯。

这是我的真心话,丹尼斯,说你都明白。

--这正是我想娶你的原因,亲爱的。

--I don't expect to win the leadership,but I am going to run just to shake up the party. --Respectfully, Margaret. But I disagree. If you want to change this party, lead it. If you want to change the country, lead it. What we're talking about here today is surface. What's crucial is that you hold your course, and stay true to who you are. Never be anything other than yourself. You've got it in you to go the whole distance. Together we can shake off the shackles of socialism and restore to greatness this country that we love. I should just like to say that I take very seriously the trust placed in me by the British people today and I will work very hard to live up to that responsibility. "Where there is discord may we bring harmony. Where there is error may we bring truth. Where there is doubt may we bring faith. And where there is dispair may we bring hope." —— St. Francis 在有矛盾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和谐;在有谬误的地方,让我们播种真理;在有猜疑的地方,让我们播种信任,在有绝望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希望。

---圣方济People don't think anymore. They feel. How are you feeling? Oh, I don't feel comfortable. Oh, I'm so sorry but we, the group were feeling...? Do you know one of the great problems of our age is that we are governed by people who care more about feelings than they do about thoughts and ideas. Now thoughts and ideas.That interests me.人们现在都不思考了,他们全凭感觉。

总问你感觉怎么样?

一下子说,我觉得不妥,一下子又说,抱歉,我们的组织觉得如何如何?

..知道吗,当代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被这样一群人所统治,他们对于感受的关心胜过想法和观念。

想法和观念才真正让我感兴趣.要问我有什么想法。

--你有什么想法,玛格丽特?

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character. And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they become your destiny. What we think, we become. 积思成言,积言成行,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

思想决定人生的高度。

而我想我的身体没问题,但我很感谢你的关心。

The woman who change the face of history. Gentlemen, if we don't cut spending we will be bankrupt. Yes the medicine is harsh, but the patient requires it in order to live. Shall we withhold the medicine? No! -- You can't just close down a conversation because it's not what you wish to hear. -- I don't expect everyone just to sit there and agree with me. But what kind of leader am I if I don't try to get my own way to do what I know to be right. -- Yes, but Margaret. One must be careful not to test one's collegues's loyalty too far. -- 不能因为你不爱听就终止一场谈话。

-- 我并不期望所有人都同意我的意见,但如果我不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付诸实践,又算什么领导。

-- 没错,但是,玛格丽特,要小心,不要一再考验同僚的忠诚度。

There are those who would say hold back, there are those who would make us retreat, but we shall never give in to them.We shall never waver, not for a second, in our determination to see this country prosper once again. 有人会劝我们退缩,有人会让我们撤退,但我们绝不向他们屈服,我们绝不犹豫,哪怕一秒钟都不行,我们决心看到这个国家再一次兴盛。

Just like Hawii. 1941, when Japan attacked Pearl Harbour, did America go cap in hand and ask Toko for a peaceful negotiation of terms? Did she turn her back on her own citizens there because the islands were thousands of miles from mainland United States? No!No!No! We will stand on principle or we shall not stand at all. With all due respect sir, I have done battle every single day of my life, and many men have underestimated me before. 恕我直言,我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是一场战役,之前许多男人都低估了我。

We congratulate the men and women of our armed Forces for their skill, bravery and loyalty to this country. We were faced with an act of unprovoked aggression, and we responded as we have responded in times past: with unity, strength and courage, sure in the knowledge that though much is sacrificed. In the end, right will prevail over wrong. This is a day to put difference aside, to hold one's head high and take pride in being British. In order to live in this country, you must pay for the privilege - something, anything! If you pay nothing, you care nothing. What do you care where you throw your rubbish? Your council estate is a mess,your town,graffiti,what do you care?It's not your problem,it's not somebody else's problem--it's the governance's problem..your problem--some of you,is that you haven't courage for this fight.You haven't had to fight hard for anything.It's all been given to you-and you feel guilty about it!Well,may I say, on behalf of all those who have had to fight their way up,and who don't feel guilty about it..we resent those slackers who take,take,take..and contribute nothing to the community!要生活在这个国家里,你得为权利付费,一些或者全部,如果你什么都不付,你就什么都不关心。

你关心垃圾倒在哪儿吗?

你住的小区一团糟,小镇满墙的乱涂乱画,你关心吗?

这不是你的责任,也不是其他人的责任,这是政府的责任.你们的问题,你们中的某些人,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打赢这场战争。

你们从未全力以赴争取过任何东西,总是唾手可得,你们应该感到愧疚。

恕我直言,我谨代表那些全力以赴的积极进取,不为所得感到愧疚的人,我们憎恶懒鬼,他们只知索取而对社会毫无贡献Don't they know if you tale the tough decisions,..Yes,people will hate you today,but they'll thank you for generations。

-- Or forget you entirely and chuck you out with the rubbish!他们不知道,如果你做出艰难的决定,是的,人们会恨你一时,但是会感激你几辈子。

--或者是彻底忘了你,视若粪土!

It's the government's problem, that you haven't got the courage to fight. You haven't had to fight hard for anything. All I wanted was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2 ) Push, Push, 再Push

作为一个有强硬手段的领袖,她的女人身份可能是实行这一性格及行事作风的一大阻碍。

男权社会中的女人,总是被冠以一些特定模式的。

电影中也多次提到了,那些议员们的讽刺之语,'be a mother',对于女权主义者来说,这足以激起她们朝这些沙文猪们吐口水了。

像我这样的极端者,简直想冲上去暴打一顿了。

——好吧其实我写这篇影评其实也没有去做关于这位伟大女士的功课,不考证这部电影的立场或者与真实的差距,不过以我浅显的了解写点非常个人的感受。

撒切尔夫人确实是铁血风范的,她一往无前一路杀到首相这个位置上,跟她一向的强硬作风不无关联。

如果她曾经有一点儿表现的像个温和的女性——如周遭环境所想让她妥协、安稳、老实做个家庭妇女的那样,那么她也不会在那个年代的英国政坛上走那么远。

就是因为自己非常Push的性格,所以才能开辟一片女性执政的天地。

马岛战争,她赢了,民众情绪高涨支持上升,仿佛一瞬间她真的是每一个公民的的代表,她为他们说话,代表他们的利益,她是他们信赖的首相。

经济一团糟的时候,罢工、游行、示威,于是所有人又都把责任推给她,都是政府的错,都是她的错。

——所以利用完了,就抛弃了,毫不思考。

正如电影中撒切尔说的那样:我们只会感觉,而不会思考了。

我们只记得我们的感受,纯直觉的,不加处理跟思考的,就要据此作出行为和反应。

民众从来不会想,这里面我有没有责任,我有没有什么没有做好的地方;政客们也从来不会想,这是不是我的问题,是不是我们政策的问题。

所有人都可以推诿,那么一个女首相,又是从来都不示弱的一个女人,责任就都被推到她身上——因为她不妥协,不退缩,她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一个女人或者一个母亲;她太强势,太特殊,群体就都不容纳她。

——这算是一个对抗普世价值观的牺牲品。

她有野心,也有成就野心的意志力,但野心往往是有攻击性和侵略性的,这会招致非常多的敌对者。

——所以最后,她被同一群人,成功的推上台,成功的拉下去。

PS: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如果英国民众真的多一些这样push性格的人,也许现在的英国经济不会这么长久的处于一种疲软的萧条衰退状态。

再PS:电影本身拍摄的非常碎,唔,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就是零零碎碎的,线条不明朗的感觉导演功力有待提高,对人物和背景的挖掘还可以深入——这片子像是故意要把撒切尔拍成一个普通的人,而不是什么女首相。

导演像是想说,这不是名人传记片,这是一个性格强硬的女人的回忆录,甚或,晚年日记。

不过像每个人评论的那样,为了梅姨精湛的表演,这片子还是非常值得一看。

 3 ) 在这个充满恐惧的时代,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女人的一生

如果要了解撒切尔夫人,就一定要对那个时代有所了解。

1970年代。

美苏争霸如火如荼,石油价格高企,美元货币体系崩溃。

二战之后那些做为战胜国的资本主义国家,挥手告别了他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英国当然难逃此次经济危机,通胀,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无休止的罢工,令人绝望的滞涨时代。

就如今天欧元区国家面临的局面一样,对英国来说,当时情况更恶劣于今天。

曾经沉浸在大英帝国梦想里贵族绅士们,怀揣着恐惧与懦弱,除了闪躲和妥协,毫无良策。

这样的危机局面,却是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机会。

就像在电影里她骂那些逢迎工会的政客为懦夫一样,这个身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她的血液是属于政治的,对政治的热情而非对名利的热情,让她成为这个国家的铁腕首领,铁一般的女人。

从保守党领袖,到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任期长达11年。

放眼当今世界,至今没有人可以超越她。

一个女人不仅要在男人的世界里生存,而且要得到他们的信服和恭敬,谈何容易。

所以,撒切尔之所以是铁娘子,因为她的理性、执着、政治信仰如铁一般,不管我死后如何洪水滔天,她只想做她认为对的事,那就是:工作,在危机时刻,所有人的人必须节省开支,回到工作岗位。

自给自足的英国,只能靠所有人的双手拯救,这是他父亲给予他的信念。

约束工会、剥夺高福利机制,绝不向反对者妥协。

面对游行、罢工、爆炸,不为所动。

在她唐宁街的办公室里,日复一日的勤勉工作。

危机的时代,只有铁腕的领导人才能带一个国家度过。

因为大众只会想到自己眼前的利益,看到今天希腊等国一次次的大罢工,你就能理解做为女人的撒切尔做的已经不仅仅是出色而已。

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政治家,而非动动嘴皮子高喊民主自由的政客。

但是这样的一个传奇女性,她的传纪电影该如何入手呢?

那些政治和谩骂,那些敌视和孤寂,林林总总,我们知道的已经够多了。

所以编剧选择了另外一个视角,不是她站在权力巅峰的时刻,不是她风头正起的励志人生,是一个曾经站在万人之上的女人在她一生中最脆弱的时刻。

影片的开头,街道上的萧索让她想起远去的那个70年代。

她到便利店买一瓶牛奶,价格令她咋舌,又到了滞涨时代。

没有人认出这个老妇人是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撒切尔夫人。

患老年痴呆症的她,常常忘记先生已经离世。

她不肯让他离开,即便只是她幻想的一个影子。

他依然那样机智幽默,学卓别林逗她笑,陪她上床安寝,等着她挑选外套给他。

这真的是世界上最温情却最残忍的画面。

她热爱的一切都离她远去,政治、权力、爱人、自信、智慧、果敢、朋友,只剩下她自己活着。

这代价高昂,但我想,她并不后悔。

不管人们是爱她还是恨她,都于真正的撒切尔无关,有关的只是那个代号。

不管她曾经做过什么,现在的她只是一个并不富裕的独身孀妇,被铺天盖地的寂寞击倒,无法回复神采。

电影的视角不停转换,从过去到现在,截取了她人生中的许多重要时刻的剪影,更加令人唏嘘。

“撒切尔夫人虽然被奉为大众偶像,但真正的撒切尔夫人却早已被人们遗忘了。

”世人皆知的只是铁娘子,而不是撒切尔夫人。

曾经世界上最强悍的那个女人,现在却软弱的不堪一击,甚至要靠着幻觉过残生。

上天给了她最好的人生,实现了她的终极梦想,却给了她最坏的一个结局。

一部电影,浮光掠影,体现这个女人最强势的一面,又让世人看到这个女人最衰败的一面。

到底该如何评价这样的一个著名的女性?

这个论断不是由导演来评定的。

虽然其中的一些穿插衔接不够完美,但是我觉得编剧和导演做的已然很好。

我想说,导演要拍的并不是一个政治家,不是胡佛不是丘吉尔不是斯大林,而是一个女人的一生。

诚如撒切尔自己所说:我首先是一个女首相,其次才是一个首相。

有那样的一幕,他的竞选同僚要求她不要再戴帽子,还有珍珠项链。

她略微沉思后,回答说:或许帽子我可以不戴,但是项链不行,这是我生下双胞胎之后我先生送的。

不管功过如何,她仍然并且当然是一位值得铭刻史册的伟大女性。

我相信,因为她,点燃了多少女人的生命之光——寻找自我,做自己最想做的那件事,无论多少人对你指手画脚,无论被多少人怀疑嘲笑。

因为。

生活本来就是自由选择——玛格丽特·撒切尔。

她选择了做那样的人,最后她成为了那样的人。

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经典台词:如果你想改变一个政党,领导它;如果你想改变一个国家,领导它。

当今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人们被那些更注重感觉而不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人所管理。

我更关心思想和意识形态。

别问我“你觉得怎么样”,问我“你在想什么”,而我想“我很好”。

   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们会成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因为他们会成为行为;小心你的行为,因为他们会成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他们会成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为他们会成为命运。

恕我直言,我的生命中每一天都像是战争。

男人们低估我,并且他们还会继续低估下去,而他们会追悔莫及。

凡是有不合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

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

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

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

十二新书《不畏将来 不念过去》豆瓣阅读地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297906/卓越链接:http://t.cn/zTXxXfr京东链接:http://book.jd.com/11221162.html当当链接:http://t.cn/zTXx9GA

 4 ) 永不妥协的铁娘子,唯有时间击败了她

刚刚惊闻撒切尔夫人去世,突然想起了这篇稿子,和那些没能寄出的明信片。。。。。

果然是永不妥协的铁娘子,唯有时间,击败了她——————————时间分割线————————————■斯特里普所扮演的撒切尔夫人挥舞着手臂力挽狂澜的模样有可能成为今年奥斯卡最为出彩的画面,但现实中的女主角,生活却并没有这么风光。

■以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为主角,无怪乎《铁娘子》会收到褒贬不一的评价。

虽然右派报纸赞扬该片“无与伦比”,但左派报纸毫不留情地抨击它“无聊得要死”。

---电影《铁娘子》要到1月6日才会在伦敦卖出第一张电影票,但英国人早早就在报纸上读到影评了。

有趣的是,撰写者大多是英国数一数二的时政评论家们。

但他们依然惴惴不安,英国《卫报》时评家马丁·凯特尔甚至将此列为自己2012年的新年愿望:“要在评论中避免简单标签化,即便是对撒切尔夫人这样早已有了刻板形象的人。

”要定义撒切尔并不容易。

1979年,她当选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连任两届,执政11年。

期间她以“绝不妥协”的强硬态度将英国推向时代的前端。

撒切尔成了20世纪历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专有名词——撒切尔主义、撒切尔政策、撒切尔时代。

英国媒体评论说,“尽管撒切尔执政只有11年,但她的影响会一直持续数十年。

”- 褒贬不一的《铁娘子》,褒贬不一的撒切尔然而,拍摄这部充满政治寓意电影的女导演菲利达·劳埃德却并没有此类政治片的拍摄经验,在此之前,她只拍摄过根据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改编的电影《妈妈咪呀!

》。

当她打电话给老搭档梅丽尔·斯特里普,邀请这位奥斯卡影后出演女主角时,斯特里普也犹豫不决。

因为她很确定,作为一个美国人,扮演一个在英国历史上如此经典的形象,一定会引起英国人的批评。

“但我的优势恰恰在于,我是一个局外人。

正如撒切尔夫人一样,在她的世界里,她永远是一个局外人,不管是她的个人生活还是政党工作,她总是出现在她并不属于的地方。

”斯特里普说。

在英国人心中,撒切尔夫人是一个分裂的形象。

在右派看来,她是个备受追捧的英雄,带领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但是左派人士的眼中,她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独裁恶魔,在任期间镇压工人抗议,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直到今天还有英国人念念不忘地抱怨,就是这个女人,结束了英国小学生的免费牛奶供应。

英国人对她爱恨交加。

在BBC评选的“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中,撒切尔夫人排名16,是目前在世的提名者中的第一名。

而在另一份关于“你最痛恨的100个坏英国人”的评选中,她又位列第3,排在她前面的是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和英国艳星乔丹。

以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为主角,无怪乎《铁娘子》会收到褒贬不一的评价。

虽然右派报纸赞扬该片“无与伦比”,但左派报纸毫不留情地抨击它“无聊得要死”,他们甚至连印有撒切尔夫人头像的海报都不放过:“这应该是本周最差劲的海报了,哦不,这肯定是本年度最差!

”不过似乎批评者的矛头并不是指向电影本身。

在观看了电影对媒体的提前放映后,英国《每日邮报》时评人苏珊·摩尔写道:“因为电影里全是对于撒切尔夫人的同情,真是难以入目,当时只想偷偷溜出去吃比萨饼。

人们真得感激斯特里普的精湛演技,她把这个角色演出了人情味,虽然在我看来,撒切尔依然是个魔鬼一样的人。

”英国《卫报》为这部即将上映的电影组织了一个网上投票——甭管梅丽尔·斯特里普演得好不好,你喜不喜欢现实中的撒切尔夫人?

结果,88%的人投票给“不”。

--“不带撒切尔主义的撒切尔”2011年11月,在《铁娘子》北京首映后的交流会上,一位英国观众站起来说,他年轻的时候,撒切尔夫人还在执政,那时候他也曾经围住过她的车子,愤怒地朝她扔鸡蛋,高喊“撒切尔滚蛋”。

虽然现在他仍然不赞同撒切尔夫人的政策,但看完这部电影后,他对昔日首相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卫报》评论说,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不带撒切尔主义的撒切尔”。

这位女首相执政期间的坎坷大事——大规模抗议、人头税暴动、矿工罢工、爱尔兰共和军爆炸——统统轻描淡写地略过,甚至对于中英关于香港主权的谈判,都只字未提。

影片用浓重的笔墨,勾勒了一个在男人世界里打拼的女人背后的心酸。

影片还原了撒切尔夫人的工作处境:在满是灰黑色男性西装的议会里,只有一个穿着亮蓝色裙装的她,孤零零地坐着。

为了能够适应在清一色男性的政坛立足,撒切尔还专门接受过培训,改变发型、整形牙齿、练习说话腔调。

女儿卡罗尔曾提到,母亲的衣橱里面没有一件女性休闲款的衣服,齐刷刷地挂满了适合在正式场合穿着的套装。

虽然生活在男人帮里,撒切尔依然保有很多女性特质。

像不少女性一样,她也随身不离手提包,但是除了梳子、口红和手帕,包里还有应对断电的手电筒、防止反对者朝她脸上泼硫酸而毁容的解毒剂。

据说,撒切尔夫人会把手提包放在会议桌中央,在辩论中随时从中取出文件应对。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年轻时曾质问撒切尔夫人是否读过凯恩斯,撒切尔夫人从容地从手提包里拿出这位英国经济学家的文章,反驳布莱尔。

如今,“手提包”在牛津词典里,多了一层“抨击或者威吓”的意思。

--永不妥协的铁娘子,唯有时间击败了她-熟悉撒切尔夫人铁腕形象的人,恐怕会认不出电影《铁娘子》片头那个步履蹒跚的老妇人。

她行动迟缓,语无伦次,眼神里充满了怯懦。

这正是如今的撒切尔夫人。

“母亲一生的最爱只有两个:一是唐宁街10号,二是父亲丹尼斯。

她的最爱都被剥夺了。

”女儿卡罗尔说。

2003年,丈夫丹尼斯去世,可撒切尔迟迟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据女儿卡罗尔介绍,如今,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她会在餐厅里挂上丈夫的画像,一边吃饭,一边跟“丈夫”说话,有时候还会跟女儿解释:“看,爸爸并没有离开我们!

”与撒切尔夫人结识30多年的琳达·麦克多戈感叹道:“我曾经是那么羡慕她身上所拥有的那股常人鲜有的自信,而现在,我只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到胆怯和犹豫。

她自己也感觉到了这些变化,她感到恐惧,因为她想要阻止这些变化却又无能为力。

”即将上映的《铁娘子》掀起了英国国内的评论热潮,有影评人认为该片将会成为今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夺冠热门,斯特里普所扮演的撒切尔夫人挥舞着手臂力挽狂澜的模样有可能成为今年奥斯卡最为出彩的画面,但现实中的女主角,生活却并没有这么风光。

如今,86岁高龄的撒切尔平时既不看电视,也不读报纸,一个人住在伦敦的家里。

每天早上醒来,她会坐在窗边,盯着不远处的海德公园里游玩的人们发呆。

由于年轻时专注工作,和家人接触少,她跟儿女的关系并不密切,他们平均6个月来看望她一次。

虽然在任期间交友广泛,但当她过77岁生日的时候,本以为至少能收到几十张贺卡,最后只收到了4张卡片。

它们被精心摆放在壁炉台上,闲下来的时候,撒切尔夫人就会出神地盯着它们。

为了跟即将上映的电影相呼应,《每日邮报》记者特地在圣诞节的时候跑去她家门口蹲点,捕捉昔日铁娘子的风采。

可是,他既没有拍到儿女来欢聚,也没有政客来寒暄,只有替她开门的警卫和搀她走路的护士。

镜头里的撒切尔夫人风光不再,她左手扶着门框,艰难地向前迈步。

刊于2012年1月4日原文地址:http://qnck.cyol.com/html/2012-01/04/nw.D110000qnck_20120104_1-35.htm

 5 ) 谁眼中的撒切尔夫人

也许是一贯的拖延症,从3月中旬一直拖到了4月初,今天猛然看到好友的状态撒切尔夫人已经去世了。

这样的感觉太奇特,冥冥之中大概有些难以解释的东西。

我隐隐地感觉大概欠着撒切尔夫人某些东西。

或者撒切尔夫人还是电影中的撒切尔夫人都在叙述着某些悖论,女性身份的悖论。

终究还是去电影院看了《撒切尔夫人》。

电影上映足足一年了,国内才迟迟引进国内。

我去看的周末的那个场次,只有稀稀落落的十来个人。

整个电影播放期间,不时地可以听到其他观众间歇的评论。

这样萧瑟的场景,倒是恰当配合了电影里面孤独寂寞的老太太独居的场面。

批评家们认为这部电影的叙事是破碎的,年老后罹患幻想症的英国老太太和辉煌的女政治家这两个故事始终是分离的,尽管努力黏合,但很显然失败了。

喜欢撒切尔夫人的右派们,可以轻松地只关注撒切尔夫人作为女政治家的片段,梅姨的表演毫无疑问是成功,特别是在议会辩论的镜头,活脱脱就是当年的铁娘子。

最早知道这部电影,是来自某位我不太喜欢的右翼的推荐。

撒切尔夫人在远离政坛的三十年里,越发地成为新自由主义的偶像,特别是撒切尔夫人执政下的英国俨然成为新自由主义者的天堂。

我所认识的奥地利学派的推崇者们,除了推崇哈耶克,弗德里曼,米塞斯这些赫赫有名的经济学家以外,政治家里则言必称撒切尔夫人和智利的皮诺切特。

连撒切尔夫人的老朋友美国总统里根也没有牢牢占据新自由主义者的聚光灯下,而作为女性的撒切尔夫人轻易地做到了这点。

要知道新自由主义们向来对女性的智力不以为然,特别是认为女性基本上和政治八竿子打不着。

某位衣领干脆要剥夺女子的投选举权,认为女子的投票权毫无理性可言,只能造成政客越发愚蠢。

甚至因为撒切尔夫人的关系,衣领居然很慷慨地表示要保留女子的被选举权,因为深信也许还会撒切尔夫人同样优秀的女政治家。

某位友邻是对的,在不多久的时间,一场围绕着撒切尔夫人的造神运动一定会开始。

也许我这样的一篇文章多少有点不负责任,甚至是浮光掠影似得。

因为我甚至都没有看过一部撒切尔夫人的传记,我所知道的撒切尔夫人不过是媒体塑造下的若干个侧影。

有撒切尔夫人不顾强烈的民意反对,将经济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摆脱福利国家的色彩,也有使用铁腕的手段,镇压游行示威,在整个战后最大规模压制公会,在与阿根廷的领土福克兰群岛争端,前所未有地以战争方式解决。

这样一系列举措,的确打破了70年代英国的经济萎靡的状态。

在某种意义上,她成为那个强大保守的英国象征。

之所以远在万里的国人纷纷怀念撒切尔夫人也大抵如此。

我自己不是经济学出身,对于她的撒切尔主义,到底是实际效果很好,还是自由市场的象征色彩更多些,我自然是无法评论的。

我记得在《神探夏洛克》第二季的第二集中《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有一个细节,夏洛克试图破解一个保守的军官的密码是,他断定密码肯定是撒切尔夫人,然后又因为他是撒切尔夫人的狂热崇拜者,为了表示亲昵,必然是maggie。

然后密码就应声被破解。

我并不清楚这样的细节设定是不是有特定的政治立场的表示,但也是一个有趣的碎片,关于撒切尔夫人在英国的形象的一个有趣印证。

昨天晚上国内纷纷怀念起了这位女子,大抵都是世间再无撒切尔夫人。

但是某些消息,才让我真实感到撒切尔夫人的真实。

一个友邻说自己的英国朋友在听到撒切尔夫人去世,纷纷涌向了酒吧表示庆祝。

甚至有一首调侃还有点恶毒地诅咒撒切尔夫人的歌曲也被翻了出来。

The Day That Thatcher Dies We will laugh the day that Thatcher dies,Even though we know it's not right,We will dance and sing all night.I was blind in 1979, by '82 I had clues, By 1986 I was mad as hell.The teachers at school, they took us for fools,They never taught us what to do,But Christ we were strong, we knew all along,We taught ourselves the right from wrong.And the punk rock kids, and the techno kids,No, it's not their fault.And the hip hop boys and heavy metal girls,No, it's not their fault.It was love, but Tories don't know what that means,She was Michelle Cox from the lower stream,She wore high-heeled shoes while the rest wore flat soles.And the playground taught her how to be cruel,I talked politics and she called me a fool,She wrapped her ankle chain round my left wing heart.Ding dong, the witch is dead, which old witch?The wicked witch.Ding dong, the wicked witch is dead.可能这才能离真实的撒切尔夫人更近些。

总感觉在国内有这样的一种状况,如果一个伟人死去,他身上的无数重争议都会硝烟云散。

随之他就变成了圣人,成为神话。

于是每当一个伟人死去的时候,就会纷纷涌现一大批的纪念文章,然后这个真实的人物就消失不见了。

讽刺的是,我这篇短文,也是这种性质的文章。

至于撒切尔夫人及其这部《铁娘子》的电影对我来说有着某种特殊的意义。

电影中早年的她表示自己不想活在背后,不想孤独地在厨房里刷碗。

可电影的最后却是踽踽独行的她怀念着已经死去的丈夫,落寞地在厨房里刷碗。

甚至有传闻,撒切尔夫人曾经对自己的政治生涯感到后悔,因为这使得她的家庭生活非常糟糕,无论是子女关系还是夫妻关系。

作为现代女性,自然渴望可以走到台前,可是怎么处理工作和家庭的确是个难解的问题。

当然有批评的声音认为这部电影的视角过于女性主义,只关注了作为女性的撒切尔夫人,基本上作为政治家的撒切尔夫人除了几个镜头外,基本被忽略掉。

这样的声音也许是对的。

 6 ) 传记不是捷径 演技才是王道

三颗星都给了梅姨 不是她的忠粉 所以不会一味夸赞 也认真看过很多对她的演技中肯的评价 总体说来就是投入度高但是稍显用力过度 不过也许是因为大家对她要求高才会进一步挑剔 这部铁娘子里面梅姨的水准保持得相当好 尤其是老年(这点大家观点都高度一致吧)眼神连同眼神光都那么精准 至于中年时期 我特意找了撒切尔的国会辩论录像来看 感觉还是哪里少了一丁点味道 可能是导演太过追求表现“女人”撒切尔而不是“首相”撒切尔,导致全篇对她的铁腕和强硬到没有什么渲染。

不熟悉她的人看过片子,可能会用独立勇敢(青年时期毅然参政)有魄力(国会辩论)事业心过重(很少照顾儿女)等等词来形容这位女首相 但是应该很少有人会用“铁娘子”来形容她吧(至少我不会,也可能是因为我是政治盲==)anyway, 最佳女主目前我还是看好梅姨的;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看过,个人觉得女主的表现其实也还好,但是跟梅姨比还是差了很多,本来这部片给女主的发挥空间也不够大;The Help大爱,但是女主的奖项也基本没戏,搞不好像去年的Precious报个女配还更有机会;梦露还没看,一开始就不看好==再说导演 穿插影片其中的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蒙太奇让人很难不联想到伊斯特伍德今年的参赛片J Edgar 两篇有几处剪辑方式简直一模一样 不同的是 J Edgar的重心太过放在政治生涯上 对胡佛的私人生活表述暧昧潦草 两部传记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编剧的问题 这样一看倒确实是跟去年的King's Speech难以比较 都说传记片容易拿奖 可也远不是那么容易的

 7 ) 做大事还是做大官

“以前人们渴望做大事,现在则渴望做大官。

”这是电影中老年撒切尔夫人的感叹,记者问她怎么看如今的恐怖主义,她想了想说,“我们一直与邪恶同行,只是魔鬼们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耐心”。

类似的金句,就算是编出来的,也颇能乱真。

撒切尔夫人,是个真正的政治家,政治家的人生目的不是权力,权力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获得更大的权限做事,正如当年她听从同僚建议:你想改变我们的党,Lead it。

你想改变我们的国家,Lead it。

这是政治家才会有的抱负,所以她当选后,手腕强硬,作风剽悍,因为这是她一早就想做的事,她做教育大臣时,面对质疑就已经很强硬,择善固执,处变不惊。

这部电影能打动人心,也在于此,它撷取了撒切尔夫人一生的几个代表片段做代表,算是持平客观的描述,她在英国评价反差很大,支持和反对者都不少,也都很铁。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表达的撒切尔夫人,是我想象中比较认同的那种政治家--从政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受影响的人数最多,中国古人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同样是改变人的生活,良相影响的人更多。

她还是大学生时,听了希斯的演讲,备受鼓舞,觉得理念相近,加入保守党,一步步竞选,终于走进希斯影子内阁,但后来她觉得希斯过于软弱,已经不适合领导党,于是参选,击败希斯,做了党魁,继而做了第一个女首相,背后的动力都是一条,她要做事,要践行自己的理念,她的理念里,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避免英国走向社会主义。

通过电影中表现的这些事件(事实上,大部分与历史吻合,这段历史并不遥远),可以看出撒切尔夫人是个深明剃刀原理的领袖,她总是坚持简单明了的理念,并把复杂的失误简单明朗化,比如福克兰群岛战役,她看不懂海军司令的作战图,也不理会国际社会的和平斡旋,只是坚持一个简单的道理:不和流氓谈判。

后来战争胜利,英国夺回了福克兰群岛,在国会发言时,她说:我想今天这个日子,不适合用来质疑,不适合用来批判我的判断。

我们需要为死去的士兵祈祷,这是大英帝国的辉煌时刻。

美国来斡旋时她也是用简单的提问破解了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她只是问美国外长:夏威夷也离你们国家很远,离日本倒是很近,如果日本占领了夏威夷,你们会不会和它们议和?

其它的政策也是如此,她总是能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找出方案,强硬推行。

这是合格政治家的技艺。

当然,政治本身的复杂,当局者未必能够全部看清,她最后的恰好败在党内。

而不是对手政党。

11年,对她而言,做了不少事,还有不少没做完。

这部电影和其它英国电影(比如 《奇异的恩典》则是更早时期的议会),可以看到老牌民主国家的议会情形,我在BBC看过一点布莱尔去国会答问的实况,几百年过去了,其实差别不大:大家做那儿大声对骂,议长拼命的大叫:order!

Order!

,然后静下来,有人发言,一句话刚说完,下面又是反对党大叫大骂,或者执政党议员大力支持。

撒切尔夫人第一次开会时,党友对她说欢迎来到疯人院。

事实的确如此,西方国家的议会气氛都是疯人院式的(有的初学者如台湾韩国,还大打出手),可中国人一面茶余饭后嘲笑这种政治形式,一面默默的攒钱把子女送到了英美法日这些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其实也是投票的一种:用脚投票。

撒切尔夫人的人生算是成功还是失败?

英国人字典里没有成功失败,生命的意义并非如此衡量,第一次选举失败,男友丹尼斯手持一份儿英国著名的也是唯一的美食:炸鱼薯条递给她,然后开始求婚,他说,尽管你有牛津大学的学位,但你是杂货店出身的姑娘,如果你是一个富商的妻子,你的政治生涯就会顺利很多,嫁给我吧。

这样的求婚可一点儿也不浪漫。

年纪轻轻的Maggie接受丈夫求婚前,抑制住激动和喜悦,认真的说:我必须说清楚,我可不想一生在厨房洗碗细碟中度过,在照顾小孩儿中度过。

准老公回答:当然,我们会请工人的。

她干脆把话说清楚: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人生要有意义,这意义不仅仅是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她一直在追求人生的意义,片中出现两个孪生孩子追着她的汽车跑了很远,希望妈妈能看看自己画的画,她坐在车里,冷静的飞驰而去,留下一对失望的儿女。

连一直支持她的丈夫,在听到她要竞选党魁时,也表示不满,不过最后他说,“不要担心我,小玛,我没事儿的”。

电影从她失去丈夫后的老年生活开始,贯穿电影始终的,除了撒切尔夫人做的几件大事外,还有她的感情生活,她的晚年,对丈夫和子女的回忆,比那些军国大事要多得多。

直至最后被幻听幻觉困扰的她,说出自己心底话:”遇到你之前我独自一个人活了24年,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

你突然闯进我的生活,害得我不能独立只能依赖你。

“然后,她看到丹尼斯真的走了,在她幻觉中消失,不禁悲从中来。

陶杰曾经多次提到,他在英国生活的十年,正是撒切尔夫人执政的十年,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她如何重塑了英国,每次说起都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在93年(撒切尔夫人下台那年)返回HK定居,希望能经历97的回归,看一看HK的变迁,现在他看到了。

上星期看《60分》采访发明Twitter的Jack Dorcrsey,他的下一个计划是参选纽约市长,他说,我喜欢纽约,我想改变它。

这是个地道的宅男,甚至除了打字,不能和人正常的沟通,他设计了twitter,是被twitter公司的股东踢走后,又创办了Square--一个电子支付系统xit系统。

因为他一位朋友在一场艺术品展会上一件作品也没成交,仅仅因为他没钱安装Visa或者银联的终端机。

记者问他,到时公开演讲,拉票你怎么办?

他说我再想办法吧,其实也可以通过twitter啊。

采访过程中,他一直都是羞涩的感觉,眼睛看着下方,从未正视记者。

希望他竞选可以成功,因为驱动他一直向前走的,是做事的冲动而不是权力的欲望。

 8 ) 又见梅婆:评《铁娘子》

这个年头,人物传记片大约也只能这样拍了,不按时间顺序,有些意识流的。

还好我们的老年撒切尔夫人本来就有病,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由这部影片可以通过了解铁娘子进而了解更多的英国当代史。

不过剧本对于铁娘子主要贡献的选择还是有些问题,对于她的塑造还是单一了一些,过于依赖演说,不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的。

其实我希望看到更多她如何登上首相位置的段落,还有中英关系以及对北爱尔兰问题的处理。

斯特利普又一次让人感到与她生在同一时代是女演员的大不幸,因为她演什么像什么。

虽然她已然是“梅婆”了,想必大家还是会亲热地喊她"梅姨".她已然是超越凯瑟琳赫本的影坛传奇。

年轻的铁娘子扮演者表演得有点过,显得神经兮兮的。

化妆的确很赞。

我观片时的一大乐趣就是猜测哪一块肉是粘上去的,脸上的、脖子上的还是小腿肚上的。

写于2012.2.18.

 9 ) "I will NOT die washing dishes in the kitchen!"

看到最后玛格丽特在厨房里与一般家庭主妇无二般地洗杯子,我很害怕结局是她当初自己的一语成谶,说着"I will NOT die washing dishes in the kitchen",却恰恰如此离开人世.大概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或者其实内心不够相信一个女性终究可以自始至终地不理睬世俗的一切阻挠,不仅倔强地不从于任何基于性别强加的标签,而且时时直白地点出这样标签的荒谬之处.幸而玛格丽特想到了什么放下碟盏,该干嘛干嘛去了,"business as usual".并不是说女性就不能下厨房就不能做一个默默支持男性事业的人.在我自己看来,没有人能干涉别人对自己做的知情选择,就如同没有人能够将泛泛无意义的标签强加在个体身上(习惯被所在集体标签的我们该是有多习惯标签化呢),尤其是当这些标签的来由碰巧是人类历史上某个性别占据了生产工具因而有话语权.只是我这样想着,却会自然地在生活中自我审查自我妥协.如果我自己都没有办法做到,又有什么资本去说别人应该如何如何? 大家都一样的面对现实,然后规避风险,然后去做一个符合社会期望的人.心情低落了许久之后看这部电影很励志.从小到大被其他女孩排挤的玛格丽特该要多大勇气和信念坚持到牛津,而这只不过是个开始.电影好在没有简化一点她所遇到的阻力 - 来自男性的或者不来自男性 - 然而玛格丽特坚持己见,一次次勇敢地直面和应对质疑.性别从来不是她的借口和倚仗.或者说,她认为不是.既定的男权社会固然给女性造成了先天的不公,但是就像自我审查,许多时候,限制也是女性自己给自己圈定的."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只有当一个人自己"care more about what I say, rather than how I say it"的前提下,才有能力响亮地对对方说出这句话.看的时候会想,King's Speech vs Iran Lady.一个要战胜内心的恐惧(和外在的压力),另一个要战胜外在的阻力(和内心的恐惧).但是叙述方式何其不同.乔治国王面对的外界质疑不够多吗?玛格丽特面对的内心斗争不够多吗?但是我们看到的两个电影,一个浓墨重彩在国王一个人的拼搏战斗,另一个女首相的刻画是通过她与其他人的关系 - 与一个男人和另一群男人的关系.是因为国王的演讲要讲的只是一个故事而玛格丽特要说整个政治生涯吗?那么胡佛呢?一个极度自负的政治家,讲述他的一生的电影是如何塑造他的呢? 是他不断地回忆自己如何一手遮天翻云覆雨打造了中情局,在每一断回忆里他都是主角,哪怕他的爱人和他表面上的爱人几乎都可以被隐去,都是他的注脚.回过头看玛格丽特,电影在强调强调强调她是一个人,从1979年之前到1990年一直是以匹夫之勇敌对万夫.这大概是事实,却未必是玛格丽特的烦恼.只怕事实会成为借口和不作为的动力,那女性就没有其他人能责备了. 也许在从小到大的环境影响下,更多的女性确实会被她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来定义,但是如果自己本身不在乎被标签,更重要的是不因为自己被标签而加倍地标签其他人,一定程度上又有何惧? 又有何怨?哪怕是在别人耳语你是"grocer's daughter"的时候,你也完全可以不吭不卑地提声让他重复一遍,然后用自己的理论将其辩驳.因为自己是个女人就降低智商和能力的要求,难道不是正是因为对方是个女人就低估其智商和能力的翻版么? 是,想要家庭,想要爱恋,但是想要感情生活的又不是只有女人.该干嘛干嘛去了, it's business as usual.

 10 ) 左派人士的盛大意淫

我对于传记片一直带有怀疑的眼光。

因为说实话,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哪个人的人生能被客观中立地浓缩到两三个小时之间的。

必然会选取一个角度来叙述,必然也就会有所取舍,而由于商业或者艺术上的种种原因,也就必然倾向于去美化主人翁。

但更可怕的是,有的时候传记片不光无法客观中立地给你讲故事,甚至它连故事都讲不好。

细细观看这部铁娘子就会发现,其实撒切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事,这片子根本就没讲清楚。

首先有必要稍微普及一下英国政治的常识,并重新把历史梳理一下。

英国议会只有下院是选举产生的,上院是贵族世袭。

在英国最大的反对党会成立影子内阁,而内阁和影子内阁成员一般都由下院议员(MP)担任,而因此,参与内阁/影子内阁决策的和不参与的MP就分为Frontbench和Backbench两个等级,尽管Frontbench MP不一定都是内阁成员。

撒切尔当选MP的过程是很艰苦的,她自25岁开始竞选MP,经过三次大选,到34岁时才当选MP.而两年后(1961)她就被提拔到了Frontbench,当时的首相是保守党(Conservatives,昵称Tories)的MacMillan.这段按说对于任何一个英国政治家都很重要的过程,几乎被省略了。

于是直接跳到撒切尔在Edward Heath内阁出任科教大臣的时候(1970-1974)。

我不知道那个时候是什么规矩,不过现在坐在发言席面前的绝对不会是科教大臣,而是首相,副相以及财相。

顺便一提辩论这里的称呼the right honourable是对MP的固定称呼,就像the majesty对应女王一样(英国人可麻烦了)。

Heath政府碰上了Trade Union强盛的时期,保守党的紧缩政策导致了当时英国工人尤其是煤矿工人的大罢工,造成大量的停电(片中内阁会议撒切尔拿出电筒那会)和社会动荡,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停工。

之后撒切尔的整个十一年半的首相任期的主要经济措施之一就是打压Trade Union,也因此非常深刻地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和核心竞争力,至今仍然被当作是她任期内的重要遗产,包括工党现在的主席Ed Miliband都作出了正面评价。

当然这片子显然觉得这事对于撒切尔来说不甚重要,不然它至少会把这事讲清楚。

撒切尔对于北爱新芬党以及爱尔兰共和军的态度是很强硬的,这片子仿佛想要暗示IRA炸死了她竞选时的得力助手MP Airey Neave跟她之后的强硬政策有关,这很不负责地给了撒切尔安上了感情用事的不专业印象。

同样的Falkland Islands战争尽管能感受得到这片子是在重点刻画,但更想突出的仿佛是她给阵亡士兵家属写信的部分……不得不说之后的那段快速的新闻事件的剪辑简直是个灾难,加上最后撒切尔下台的部分(Poll Tax到底是个什么讲清楚了吗?

Geoffery Howe如果只是个起草内阁议程的,他的辞职能对撒切尔有什么影响呢——关键是他是从撒切尔第一次内阁就入阁的副首相啊),根本就没说清楚前因后果以及到底发生了什么,光顾着大撒玫瑰花瓣之类的制造幻觉一般的氛围,然后一切就这么过去了。

就连重点讲述Denis Thatcher的部分,都显得过分细碎而隐蔽。

撒切尔给了她丈夫很高的评价,而事实上Denis对于撒切尔的支持相当重要,而且更重要的,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曾经在撒切尔第三次当选首相之时就预见了她的下台——而这一切都被简化成了一个生为背景死为鬼魂的存在,不得不令人扶额。

其实我们都明白,这部铁娘子,其中心思想无非是想向大家表明:铁一般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女爵,其实也是一个女人,必然具有女人的一面,甚至可以说,只不过是个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的女人罢了。

这个立意倒是不错,关键是承认撒切尔是女人,与其去渲染她相同于一般女人的部分,不如去突出她不同于一般女人的选择。

她的确是个女人,但她是作为英国前首相而被记住的,她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光,必然是她作为英国首相的那段日子。

而本片选择将这段大量浓缩,而是以她的老年作为主题,首相时光闪回插叙,无异于自取其辱。

而更令人不满的是,这种首相撒切尔和女人撒切尔不能共存的视角,其实相当反讽地给我们表明,编剧和导演(两位都是女人)还是潜意识地对于女人首相有偏见的,对于撒切尔的政策还是不愿意去赞同的。

或许正如撒切尔的子女对于这部铁娘子的评价一样:自始自终,都不过是左派的意淫罢了。

《铁娘子:坚固柔情》短评

梅姨的电影

5分钟前
  • 该用户未命名
  • 还行

如果不是处于对这一人物的兴趣 这片子简直看不下去 人物行为的动机全无交待 她所遭遇的事件对她性格的影响全无表现 只见强势不见风云 整个一盘散沙

8分钟前
  • 郁荷风
  • 较差

大把音乐,琐碎剪切,频繁过渡转场,我知道这必然被大多数人诟病,但我喜欢。更不用提梅姨非人类级的演技。不用跟我说这片遭撒切尔家人嘲笑,传记片绝少有让原型满意的。吕克贝松拍的昂山素季她本人连看都不想看。但这俩片共同的缺点是感情戏有点过头

12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2012-2-12 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们会成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因为他们会成为行为;小心你的行为,因为他们会成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他们会成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为他们会成为命运。

14分钟前
  • 传奇☂
  • 力荐

没字幕看得差点睡着,要是凭这种水平的片子再度封后也够搞笑的

18分钟前
  • 宇田川宙子
  • 较差

表演很棒,台词很棒,就是不知道编剧脑子被什么踢了,非要从老年痴呆状的撒切尔夫人切入。

22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还行

这是一个典型的好故事被糟蹋的例子,短短105分钟的篇幅,导演有自知之明的话应该选一两个关键时刻的故事来拍,而不是非要将撒切尔夫人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事件浓缩进来,拼凑感太强了。

25分钟前
  • W.
  • 较差

celebrity版的<幽灵与未亡人>,下次先想好要讲啥再编,全是口号,没有人格

28分钟前
  • 左儿
  • 较差

铁娘子,梅姨演技真是精湛

30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不管在电视镜头前多么出色,最后也不过是一个人。

35分钟前
  • 印第安纳波利斯
  • 推荐

You're going to be fine on your own, love. You always have been.

37分钟前
  • 巳注销
  • 推荐

我也是,不知道导演想拍啥

39分钟前
  • 朝闻道
  • 还行

这电影不好拍

42分钟前
  • 你爸喊你干活
  • 还行

尼玛真难看!一部糟劣的意识流MV,花哨的剪辑和技术玩票没能改变碎片化的叙事所带来的先天残缺,也自始至终游离于角色的内心之外,时而光怪陆离,时而一惊一乍,各种闹心。梅姑的表演乖张过火,两星给她脸上每一块调配自如的肌肉。

45分钟前
  • cjy
  • 较差

也许导演,编剧也和老年的MT一般,带领我们以幻觉和回忆为第一视角,白描了所谓的铁娘子……总之她俩肯定入戏比梅姨更深

49分钟前
  • wangzhy
  • 还行

本片从撒切尔的晚年生活讲起,在回忆中穿插了其婚姻和政治生涯的碎片;但这些碎片又被碾压过,太碎了,过于支离破碎;再配合上老年痴呆症的幻觉,看得都恍惚了;梅丽尔的表演确实好,2星只为她

50分钟前
  • 电影小米猪
  • 较差

導演就這點勇氣就別拍柴契爾夫人了吧,重要的歷史事件大而化之,有爭議的更是直接避而不談,也難怪柴契爾夫人本人對本片不滿,傳記片的通病就是許多導演意圖還原的那個飽滿鮮活的角色其實只是他們本人臆造的另一個不相干的人。另外那個叫米粒的翻譯真是翻的跟一坨熱翔一樣,就這水平怎麼好意思搞翻譯。

53分钟前
  • 長鼻王
  • 较差

片名应该叫并非铁娘子,着力从另一个侧面丰满撒切尔夫人,给予她性格更多女性的的内容,包括她的脆弱、爱情与幻觉。完全第一人称的讲述方法让影片非常意识化,以情绪带动回忆和情节,琐碎的故事看起来很心烦,除非特别喜欢这个角色,否则看起来会很累。改变声音成为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又一种表演法。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一个人的表演作业

57分钟前
  • 南坡青草
  • 还行

铁娘子也需要被爱的人支持

60分钟前
  • 憨大仁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