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部日剧《0.5的男人》,讲述的是一个宅男逐步走出来的故事,等看完之后,个人观点是,这更象是一部鸡汤剧,因为男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宅男,他名牌大学毕业,之后进行了很好的企业,领导也对他委以重任,只是因为身上的担心越来越重,在没有很好发泄渠道的情况下,突然有一天就开始厌世了,然后就过起了闭门不出的生活。
他在家里时,依然靠着高智商在某个游戏里打成了头部的大神。
之后又想过直播赚钱,但因社恐的性格而失败了。
宅在家里的这些年里,母亲用了各种方式,甚至父亲还因此弄坏了腰,但一直都没有效果。
之后,是因为外甥女的到来,让他的心开始一点点的变化,然后又遇到了外甥学校的女老师,因为喜欢,所以慢慢的开通了更多的户外生活。
片子的最后男主终于慢慢回归了社会,虽然没有回到老本行,而是从便利店的店员开始,然后故事就结束了,大概是想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吧。
从日剧的序列来看,这只能算是一部及格水平的剧,不算是严格意义上从无到有的奋斗热血励志剧,最多只算是一个给职场人看的挫折自我调整自我和解剧。
人物的转变有点过于相当然,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因为编剧想让他转变了,或者说是男主想转变时,刚好遇到了这么一件事,于是就借着这种外力半推半就的完成 了。
从剧里来看,男主从事的应该是计算机相关的行业,大概率也超过了35岁,所以把男主放在国内的话,即便不主动辞职也大概率会被裁员吧,然后因为房贷、孩子上学等各方面的压力,先转行成了代驾、外卖、网约车司机等从业人员。
后续的发展大概率就要看个人的能力了,所以这样一对比,反而让男主的行为变的合理了。
好在,男主没结婚,没有房贷,没有那么大的生活成本压力,只要开心快乐的像正常人那样生活,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应该就超过90%的人了吧。
这样一想,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或者不生孩子,就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
最后,表白一下男主的母亲,正是一个理想中的妻女、母亲啊,从剧情来看,大概率是因为儿子出问题之后,一步步和生活妥协、和自己合解的结果;从现实角度来看,这样一天的默默付出,好辛苦、好累啊……
松田龙平的第一个大笑的镜头有一点点出戏,妈妈的人物设定和一些表情、动作有些用力过猛,有把人物塑造成表演型人格的危险,还有跟小侄女嘱咐的那句“要帮帮他”,很不自然。
——以上小瑕疵其实不值一提,因为,松田龙平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少就是多”的【绝佳】范本。
有段时间我觉得他其实挺脸谱的,“野兽”里面甚至觉得他有些故弄玄虚,“大豆田”里也是乏善可陈,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夸得那么厉害,毕竟我对他的滤镜主体还是多年前的《四重奏》。
但这一部我是真的服了,也许也有一点点懂了:这个男人能在僵硬的表情下表现情欲,能在精致的外壳下表现极致的不在乎,如今还能在麻木的废弃状态中表现百分百的认真,因为他对角色的诠释是从内到外的,是从角色的历史里长出来的,是不讲道理的“就是如此”,所以差别不在眉毛的微动、额头的青筋、驼背的幅度、步伐的特点设计——那些是演出来的。
而“雅治”是……自然存在的。
他从不怀疑自己就是那个“过于温柔”而在家里蹲中找到和解办法的雅治,我也在第一个镜头之后再也不怀疑这样一个奇怪矛盾的人物的合理性、而是完全相信雅治就该如此了。
也可能是我终于能理解了这种藏在最深处的执拗与认真,更重要的是理解了认真的同时也是可以“放弃一切”的。
或许我可以再去试试《我的事说来话长》是不是可以看得下去了?
感谢这个下午的小小童话,虽然“还是什么都没有改变”(cr.雅治爸爸)。
《我的事情说来话长》,深田斗真版的宅男,仍然记忆犹新。
同样的是曾经步入过社会,然后被社会抛弃,像败家犬一样夹着尾巴躲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这次是松田龙平来挑战了。
《我的事情》里妈妈是原田美枝子,很棒的老演员,这部里是风吹淳,同样也是很棒的老演员。
这两个妈妈演员都找对人了!
白鸟玉季真是各种剧集里一路演小学生,看着看着就长这么大了。
《我的事情》里是姐姐一家需要装修所以借住在本家。
这部里是两世代➕半世代同一屋檐下,大同小异。
家里蹲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里闯入了陌生人,如何和她们相处就是剧集要迸发五彩斑斓色彩的源泉。
第一集的水准属于高水品的发挥,片尾家里蹲龙平一路失魂落魄般跑到了便利店,像行天一样拿好自己平时最喜欢的零食和饮料🥤(话说零食是小孩子最喜欢吃的杯装棒棒饼干,饮料是中国也有的那款不好喝的功能性饮料🥤吗?
)和外国人便利店打工仔说了一句,谢谢,谢谢你这么珍惜那个玩偶。
感情之前是卡壳了,缓缓又能把自己的心情说出来了!
😂看似是和家族以外的人说话了,其实是反应弧过长的自言自语。
让人被迫孤独的罪魁祸首正是这个过度竞争的社会。
如果社会中不存在这样的竞争,很多人也不会走向蛰居。
——小川仁志,这句话真的符合剧情。
说实在的,从小川仁志自述的人生历程来看,他还是很幸运的,至少他所处的环境里,一个人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可以通过努力实现。
所以日本人没有对公务员抱有奇怪的执念。
可以为了自己想做而去做,也可以在某一天没有什么期待的时候辞职离开。
在他们来看,公务员和公司职员是一个等级的,或者还不如公司职员有前程。
第二集时候,突然发现了两个新奇的地方,第一个是整个两世代居住的房子(如同模型一般)所使用的拍摄视角——上帝视角。
而居住在一格一格房间里的人就如哈姆太郎一样,让观众可以偷窥一般观看,有种这一家子生活可以被我看到的窃喜感。
也有情景喜剧的味道,但是每个人在每一个房间里的活动都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点又胜过情景喜剧!
第二处新奇的地方是雅治其实是从严重抑郁,把自己与外界,甚至是父母亲人都隔绝的状态慢慢复健到了现在这个比较轻的状态。
这个是看到满墙的日常问询留言贴里细之又细的语句和雅治目前和父母可以近距离对话的状态发觉的。
留言的很大可能是妈妈,所以妈妈对这个家和雅治的病真的花了很多心思。
在女儿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说要缩短工作的时间时,日式家庭的妈妈说到,你是以半吊子的心情去投入工作的吗?
不是说要拿下公司里的一席天地吗?
要做的话,至少这点觉悟要有!
然后话题转向爸爸,既然下围棋就给我成为棋室的霸王!
爸爸语气从霸王?
转向霸王か!
感觉他也卯足了劲。
一开始觉得妈妈是为了家人勉强自己,其实看到这里就感觉到了,妈妈有一点以此为乐的心理,督促家人既然我全心全意地付出,你们也要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全身心地投入。
雅治在妈妈的肯定下,倒也不别扭,真的会跳电视里面向儿童的战队之舞,并且还一心一意地像个认真的孩子一样私下里去学着跳,这段有意思的最高潮是,雅治夜里例行公事般去便利店买零食时候也不忘了对着饮料机的玻璃门稍稍舞动了一下手臂和腰,突然发现便利店打工小哥就在饮料机后面懵逼地看着自己,立刻装着路过走开了。
哈哈哈哈!
可可爱爱!
妈妈第一次摔倒是真摔,雅治扶起了她,决定走出家门去接小侄子,虽然几秒钟后因为邻居的一句お早う,坚持不住打了退堂鼓,但是妈妈看到了她期待已久的事情,所以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第二次,决定故伎重演(这里我们就看到了日式的幽默和感动融在一起,让人很想笑也很温暖),雅治又一次鼓足勇气踉踉跄跄地跑出了家门,剧情这里始终不忘给雅治安排带上家里蹲习惯性穿的卫衣的帽子。
哈哈哈!
出了门,晃眼的青天白日让雅治有点不适应。
这里龙平桑也细致地表现出来了。
在坡道那里雅治轱辘轱辘滚下去然后懵懵地躺在草地上,蓝天白云出现在观众视角里,接下来肯定会出现一个人俯视的脸,这里导演给安排上了从幼儿园溜出来的小侄子,并且像没事人一样和雅治说到,我抓到一只白虫子!
自然又可爱,顿时让这次孩子失踪的令人不安氛围变成了幽默平常的感觉。
日式的幽默这里又出现了,侄女要带小侄子回幼儿园,幼儿园的保育员适时出现在镜头斜上角,一溜烟似地跑向三人,同样也从坡道上轱辘轱辘滚了下来,这绝对是导演调皮地安排。
让看惯了日式幽默的人都会心一笑!
结尾结的也是幽默➕温暖模式。
哭闹逃跑不去托儿所的小侄子,一家子一早上就上演的全武行这次没有成功将鸭子赶上架。
小侄子溜回屋里,径直去了0.5的区域,被雅治拦截住,熟练地和小侄子对上了战队之舞,两个人默契地手牵手进客厅打开电视练习跳舞,让玄关里不知所措的四人目瞪口呆,尤其是老爸,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探出身去看客厅里正在发生的事情!
然后大家慢慢清醒过来,恢复到该干嘛干嘛去的状态。
哈哈哈!
日式幽默!
而妈妈最终老泪纵横,看客从这里感知到和家里蹲一起生活的一切是那么不容易,有笑有泪的故事!
冲田修一在我这里真是从不失手,悠闲的、缓慢的、百无聊赖的,总是莫名治愈。
每个普通人、认真的人、努力的人、温柔的人,都有可能成为雅治,那样一蹶不振、懒惰、懈怠、颓废、无所事事,只是在呼吸的样子。
因为他也曾经只是个总加班、压力大、精益求精的打工人。
只不过某一天,在某一个点,心里某一根弦断了,于是变成了家里蹲。
看起来一把年纪靠父母养着,天天在家打游戏,从不社交的中年男人,被侄女认为“恶心”也不足为奇。
可是淋过雨的人,才会为别人撑伞。
何况他本就是个温柔的人,又有同理心。
所以对说着自己从学校早退了的侄女,他不会问为什么早退,而是说“偶尔也会有这种心情呢”。
对他无尽包容的爱他的父母也真是太棒了。
今天能在白天走出家门,明天能跟外人说一句话,后天遇到挫折又躲回房间里,没关系,已经很厉害了;愿意一起坐在一张餐桌上吃饭,都忍不住感动落泪;为了一瓶酒来回四小时结果没进门就失手打碎,那就哈哈大笑好了。
因为这些对他而言,已经是需要很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了。
而他的父母充分理解了这点。
任何人都会有苦闷、压抑、崩溃的时候。
把一切的失败都看作没什么大不了,人才可能松弛下来。
把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看作了不起的事情,才能迈出巨大的一步。
你能说努力活着就不能被算作努力吗。
看着别人慢慢好起来的样子真是太治愈了。
我总是觉得日剧编剧都是那种将日子过透了的人,总能够从不起眼的小细节中将人击中,又或者角度清奇,切入的是日常行为中显得不是太重要那种人群,就算不是英雄也可以让人泪流满面。
如今就业环境差,不知道有多少青年被逼或者自动成为“雅治”,贴上那个略带些“被抛弃”意味的“家里蹲”标签。
如果成为“家里蹲”,家人会作何反映?
尤其是当雅治站在曾经优秀的影子下成为一个昼伏夜出的人。
通过雅治收藏的母亲的便利贴,向我们展现了一般人一开始的态度,当然是接受不了,为什么我优秀的小孩就这么脱离了社会?
为什么他把自己关在家里?
可电视剧一开头就已经表明,雅治家人对于雅治的生活态度已然是一副从容的样子,不去工作没问题,不想沟通没问题,甚至不一起吃饭也没问题。
就连雅治的妹妹都不由得心生愤怒“他到底在干嘛?
有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啊?
”的时候,母亲会温柔送上解释“他也是有在努力的,努力活着。
”这就是很现实的对立,对于处于低谷人群包容与理解的成为一派,对于低谷人群无解与愤怒的成为一派,这种对立何尝没有出现在你我的身边呢?
那么,究竟哪一种态度才是真的有帮助,真的能够让整体氛围变好呢?
不得不说雅治父母亲的做法给我太多太多的感动,因为如果脱离电视本身,确实不会有人再愿意通过这种迂回的方式来治愈自己内心受伤的小孩了吧?
2.5户房屋建造的初衷,在剧集接近结尾的时候才展现出来,是父亲逐渐感受到衰老,不愿自己离开后,那个把自己封锁起来的孩子孤独结束。
于是和已经出嫁并且也希望获得自己一家四口更充裕生活空间的女儿商量,将原有住宅改造为两户共住的空间,也就是说,两户人共同居住在一栋楼内,各自有自己的空间,并且愿意的话可以分开独立生活。
问题出现了,那独身且不出门的雅治该怎么办呢?
两户人的空间满满当当,如果要容纳他就得要舍弃原本的设计,别忘了父亲的初衷,当然2.5户如愿成型。
原本3人居住的宅院,突然成了7口之家,每日吵闹不肯上学的外甥,不得不接触的以“恶心”冠名自己的外甥女,对职场充满抱负且无法安顿好孩子生活的妹妹,就这样突然聚在了一起,细微的变化开始在生活里搅起漩涡。
母亲的受伤以及假装受伤,外甥的强力助攻,甚至游戏大佬在线化解舅甥隔阂等等,一个个都是你我可想见的老套剧情,但是温情无处不出现。
因为建造房屋,外出居住的一段时间,雅治同便利店员久未见面,店员不忍问:“你生病了吗?
看起来瘦了一大圈”;外甥女问外婆舅舅为什么会变成家里蹲,外婆温柔地回答:“我想一定是那孩子过于温柔了”;就算是外甥女对着自己说恶心,也没办法发脾气,只是冲向便利店,回过神来后说:“谢谢你喜欢那个玩偶(外甥女出生时雅治所送)”。
如果说我是以一种好奇的心态,在下了半个月雨的广州,打开这部剧集,我所得到的不是被满足的好奇心,而是被一种缓慢的安静的力量治愈了。
大概是因为我也成为了目前求职浪潮中的一员,成为了“不得不”的一员,雅治相比我而言并没有期待什么,只是感觉自己的力气都用尽了,没有力气再将自己放入人群罢了。
我则有期待,期待在这个被灌了水的低谷中拼命起身,期待“理所应当”的质询都被温柔化解成不那么有力的推动。
美满的故事总是有结局的,雅治考虑重新工作,在去距离居住地两个小时车程的酒庄打酒的途中,向父亲表明自己已经可以同多人吃饭,可以在白天外出,且考虑近期找工作搬出去的想法。
换作我,听到这番话,想的也许是“终于终于,我的用心终于有了结果!
”这就是编剧高明的地方,父亲听过之后只淡淡说:“不要急,慢慢来。
”脸上是强忍着的喜悦……是的,如果你也正在你的低谷,请暂时忘掉那些情绪、压力与挣扎,深呼吸,不要急,慢慢来。
温柔的人总是对他人过于负责,却也总是对自我过度苛责。
你也许会在某个时刻发现,自己好像在一瞬间失去了全部能量,你会悲观把自己包裹,失落的与世界划清界线,也会对虚度光阴的自己心生厌弃。
没有人在意你一路走来脚下有多少荆棘,也没人知道你的世界曾有多少次黄沙漫天,你只会变成他人口中的异类,也会沦为大众认知里不合格对成年人。
但暂时抛下一切放空自己,并不是十恶不赦对罪过,名为人生的题目是一道多解题,它的答案到底如何全由你我自己书写。
这个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答案走下去就好。
倘若你觉得活着很艰难,那么暂时与这个世界脱轨其实并无过错,你可以沉浸在泥土里期盼着下一个春天,也可以蜗居在茧房里等待着合适的契机,那个契机被你找到的时刻,也许会早,也许会晚。
但他终归有一天会出现在你面前,而在你找到契机破茧而出之前,你只需要活着就已经足够了。
标题有点一厢情愿,但没有这点希望和信念,还怎么与人为善啊……剧里核心是他妈妈吧,费劲心思救助儿子,那些小伎俩,太可爱了。
和他女儿的对话,一个是全身心为儿女着想,一个是工作为重,对比鲜明。
有这样的妈,0.5,不完整,也无妨。
三代人,两个半家庭,相互温暖治愈,日本人拍家庭剧太能了!
变化肉眼可见。
儿子封闭自我,开始妈妈也急,纸条上都能感受的到,慢慢保持距离,尊重儿子,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顺应他的节奏,不硬来,当真不易。
我一直在想,如果他看了这部剧,会不会有不同的结局。
即使是家里蹲也没什么,他就是责任心太重,放不下,太逼自己了……他的世界里好像只剩工作了,视力下降就像致命一击。
我也不知道他还遇到了什么别的问题,但这么短的时间走到绝路是大家都没想到的。
他是我的战友,兄弟,伙伴,朋友,小一个月了,我也刚刚走出这阴霾。
谨记于此,希望大家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能有人伸手拉一把。
用0.5来形容一个人有点被迫社死。
松田龙平的表演演出了本色出演的感觉。
憨憨的特别像大豆田永久子的里前夫哥。
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雅治本是一个普通的职员,因为上司的压力,自己的精益求精再加上霓虹的工作环境,把自己整自闭了,父母也是考虑搬到2.5居室能够让雅治未来不会孤独还能被照顾。
善解人意的妈妈大姐嫌弃,被侄女说“恶心”,雅治嘴上说要通过直播攒钱搬出去作为0.5の人的复仇,可是侄子的可爱活泼再加上母亲的助推,雅治终于被推出去接触社会了。
和上司和解
来回四小时的酒打翻 父子大笑
从一个宅男到会照顾家人的改造
终雅治想跟侄女改进关系请教老师,老师说首先不要擅自闯入,其次就是美食。
之前我以为精神疾病不好治,但咨询过后,精神分裂都是可以被医治的,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更不在话下。
环境改变,时间的作用,或者新的好的关系的建立,都可以让一个人立马变好。
不强迫别人,不提意见,发自内心的关爱,充分信任,慢慢会好起来的。
不愧是你 雅治😂
场景一:惠麻在学校里无法融入,早退回家打游戏,这个游戏里雅治的号是大神,发现惠麻关注了自己,带惠麻打游戏和聊天:惠麻说到自己的早退:
雅治其实最开始是想问:为什么早退?
想了一下,删除掉之后改成了:
这是非常温柔的一种共情,如果问为什么早退,会让惠麻有一种被质问的感觉,从而退缩。
惠麻早退,多少内心会有自我批评在的。
当听到有人说:偶尔也会有想早退的一天,她会放下那份对自我的指责,从而打开心门倾诉得更多:
(跟你聊天的就是这个恶心的大叔哦)场景二:惠麻问外婆,为什么雅治变成了家里蹲:
外婆的回答:
惠麻不解
外婆:因为雅治的温柔,所以才会无法拒绝他人,很难保护自己:
日剧就是这些点很显得功力,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人际关系的乌托邦。
内耗、外耗、躺平、内卷、佛系、废柴、摆烂……一起支撑这个饱受诟病的“造词时代”。
批评者众,他们说道理都是同一种,频频造词都是哗众取宠。
就像,剧里惊现0.5男人,一样是甲之惊喜,乙之惊吓。
在这不断翻新却内核守旧的造词浪潮之中,翻白的浪花里却自有一种做作的新鲜感,人工的、带有工业气味的,却仍然会让人感觉到被看见的安心。
即使是刺痛着的,是袒露式的,但一个丧词的流行总意指龟缩在同一个消极词语之下的不止于我——一份孤独的打破、一种处境的看见。
应该是在NHK的《72小时》里,某期的纪录片镜头对准了只在深夜出现在24小时便利店的东京隐形人口,往往大龄、单身、寄居于原生家庭,像某种畏光的虫类只在夜幕的遮掩之下出门觅食,通常是廉价的泡面、汽水和三角包饭,保障最低限度的生存需求。
一如雅治那个深夜街头腿脚无力的潦倒背影。
在唯一能有限“看见”他们的家人眼里,或许有父母的担忧之爱,有兄弟姐妹的不理解,还有未经世事的小辈的厌恶嫌弃——他们童稚的目光尚不晓人世艰难,原始的天真伴生莽撞的残忍。
但最难逃过的,未必不是日复一日的自我审判与自我放逐。
即便,眼前这个中年废柴男子,在孩子出世之初,也是意气风发的样子,小心而又掩饰不住喜悦地将她托举,就像曾经托举着充满希望的人生那样。
没能对家人说的那句话,在深夜的711里遇见了好意关心的店员,不过就是“谢谢你这么珍惜那个玩偶”。
那个玩偶是证据,是舍我而去的常规人生存在过的证明。
而现在,他蜗居在家里不见光的角落房间,避开一切有可能的接触,像不存在那样存在着。
他不在意房间拥挤,他不管吃完的食物包装满地,他忘记几天没换的居家套头衫已经穿到了星期几,他只顾戴上耳机与看不见的网友在线联机。
但他听得见家里的动静,他听见楼下中介称他0.5的男人——那个年轻人很像曾经的他自己。
让他郁愤得口嗨地说想死。
谁不曾年少轻狂怀理想,谁不会做梦仗剑走天涯,直到大厦倾塌。
一个人的经历故事,是一种处境的可能性,背后可能站着无数要多努力却够不到平庸的人生。
不过是非常俗气的失意人生,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一种很陈旧的社会驱逐现象,修饰着一圈翻新的贬义标签,他对社会而言是0.5的男人。
厄运找上后脚跟的时候,我们都尽力避免成为苦命人,但也不要在他人的伤痛之上过于大声嘲笑。
所以,我还是决定喜欢这个故事。
因为,看见是第一步。
妹妹一家也太招人烦了吧……也就松田龙平的演技值得一看,其它都太套路了
全剧的松弛感让人很舒服。不过全员好人的氛围也让本剧停留于温情,没有能够探讨:好人们组成的社会,怎么就把男主逼成家里蹲了呢?
能被这种程度的温情治愈的男人根本不会家里蹲好几年啦!!!
太无聊了。
四分全扣老套剧情越发显得我的事说来话长值得多多回味
一般,完全浪费时间。女孩母亲对女孩各种态度手机要挟帮忙做家务什么,虽然后面有抽出一天道歉补救。。。但还是。。男主母亲受伤操心各种,妹妹生育后重返职场,小组只有她一个女的,宁愿让一个丑男一人分饰两角演同事都不能再多一个女同事?每次都是侄女和舅的组合,咋了?还有和幼稚园老师,被别人传来传去,怎么非要拉郎配对
完全差于预期吧。家里蹲只能说是被可爱又爱动的小外甥拉出门的。外甥女什么鬼 太没教养了。
不安排恋爱戏感情戏是不是拍不下去?喜欢整个家庭空间的搭建和布景,看最后一集幕后花絮镜头拉远呈现片场的时有种马上出戏的神奇感。后两集基本纯看龙平了,0.5的出路原来是家庭主夫?故事走向太落俗了。好想在他们家与便利店之间的草坪小坡上晒着太阳滚来滚去
还是更喜欢《我的事说来话长》。莲这个男宝真的看得我头大…
活全是女的在干,男的却是一家之主,好不好笑?
とても優しいね.谁都会有那样的时刻,不想见人不想工作缩在壳里的时刻,因为谁都会有那样的时刻所以去理解去帮助,真的也太温柔了吧。
人的确也会有那样的时候呢 活着就很好了 龙平很适合这个角色 可惜我的事说来话长的确太过好了 对比之下就有些显得这部剧平淡了些 看到评论说这个妈妈又养了一个高等游民儿子 笑死
傷重自愈 媽媽太好 ed棒棒
太套路
龙平的宅男和娜娜赛的治愈系女神都算是老活了,多少有点路径依赖。
不愧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厌女大国。
好无聊 日剧怎么拉成这样了
松田龙平很迷人,明明走都走不利索了,那无力感却注满温柔,看得人心软,甚至觉得脚下世界也软化。这角色就像个毛布公仔,以为是摆设,又会在某些时候,勉力做堪比登天的照拂,叫人担心随时大雨瓢泼葬送泥菩萨。我们总该知道。即便是所谓极其温暖的家,也反而会有更具穿透力的来自鄙薄与盘剥的伤害,于是更加显得妈妈的好,当真相由心生。走向当然是温煦的,像冲田修一其他故事,有些人走近,就是能相互改变甚至救赎,但当然,顺应他人标准的改变,也未必不掺一丝残忍。
松弛是一剂良药,既能自渡也能渡人。很难想象这么松弛的家庭里会有孩子把自己逼成家里蹲。已经永久加入我的“今天不想努力了”片单。
龙平是演废柴演上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