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句话多给一星。
其实命运规划局啊,上帝啊,组织啊什么的斗不过是个噱头。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与命运的安排他人的阻挡没什么关系。
每个人心里都有些欲望。
对欲望的压抑来自于满足感,满足感多了,欲望自然就少了。
从来不相信什么meant to be,但填补心中空白什么的却是确有其事的。
爱情和事业之间的选择不见得每次都来得那么挣扎却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
于是大人物大都比较孤独了。。。
大多数人都按照规定好的路线生活,害怕探索其他路线。
但偶尔也会有人,冲破设置的重重障碍,意识到自由意志和自我选择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但只有经过努力抗争才能获得并善加使用。
即便因此我们无法得到“最优”的人生结局,但这又有什么所谓,因为比结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自由选择!
---《命运规划局》观后感戴维是纽约布鲁克林的参议院候选人,影片从最开始就展示里各种紧张有序的竞选活动,在选民集会上发表演讲,拜访纽约的百姓,接受电视媒体节目的访谈,在街头的巡演拉票。
他的选民支持率一路领先,眼看已经稳操胜券,却因为在发表演讲后在酒吧里打架,被媒体曝光后彻底输掉了那次选举。
当戴维在男洗手间里准备竞选失败的台词的时候,来酒店婚礼上混吃喝的伊利斯为了躲避保安藏在男厕所里。
那段剧情和对话是这部影片里最喜欢的情节之一,那个吻见证了两个人显而易见的一见倾情。
伊利斯的出现也激发了戴维的演讲灵感,在竞选失败的演讲中,他没有采用计划好的台词,而是坦诚地说出自己的领带、皮鞋、发言都是策划团队精心打磨的,这样剑走偏锋的策略反倒让他从失败中脱颖而出,成为来年竞选的热门人物。
从影片开始就有一群人在神秘地交谈和行动,如果观看的时候不留心是不会注意到的,但这些都是为后面“命运规划局”的出场做铺垫。
原本事情都是按照计划进行,但由于监控戴维的命运规划局成员哈利的疲惫疏忽,戴维在M16公交车上再次巧遇了伊利斯,并且留下了联系方式,而且在公司撞破了命运规划局的行动。
局势的时空使得这个神秘组织浮出水面,不得不向戴维说出他们的秘密,并威胁他不能透露出去并且烧毁联系电话,让他不能跟伊利斯再见面。
不放弃精神使得戴维坚持每天坐M16公交车,终于在三年后遇到了伊利斯,这次他再也不想放手让她离开。
在发表完演讲后,戴维意识到规划局的人正在阻碍他和伊利斯的重逢,他推掉了演讲后的采访,他通过种种方式打听伊利斯公司的地址,他让出租车违反交规冲过红灯,终于他打开了舞蹈房的那扇门,看到了伊利斯的跳舞,事情超出了规划局的掌控。
两个人都明白对方是自己深爱的对象,他们在街头愉快的散步和开玩笑,他们在舞厅里放松自在的舞蹈,他们在美好夜色中的真诚交流,他们的爱发自内心干柴烈火。
规划局将案件升级由更高级的人来处理,他的方式并不是强硬地将他们分开,而是告诉戴维原本他可以成为美国总统做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和父兄的理想,然而这都没有打动戴维,他宁愿放弃自己美好的前程也要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跟伊利斯在一起,但在伊利斯“被扭伤了脚”以及得知如果跟他在一起,她也无法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想时,他才变得动摇把伊利斯留在了医院。
十一个月后,戴维的竞选票数领先10个百分点,但他从顾问团队的老友那也得知了伊利斯即将结婚的消息。
在同情他们的规划局探员哈利的帮助下,他用穿梭门的方式避开的规划局的障碍找到了伊利斯,那段在街上携手奔跑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桥段之一。
他们穿梭到自由女神像甚至找到了命运规划局的总部,历经挣扎最后还是面临被“重启洗脑”的结局,他们相拥在一起说着我爱你。
最后命运规划局的主席被震撼,重新书写了他们的命运规划书,在哪里他们的命运在一起,而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这样的结局是影片的亮点,如果结局是两个人依然可以成为美国总统和著名舞者,那仍然是处于命运规划局的掌控中,没有体现自由意志的价值,而且会使结局变得太满了。
电影里命运规划局的干涉分为三个层面,最初的层面是用看似偶然的安排,让两个人无法相遇或者无法联系,从而让他们的命运继续按照既定的计划走;第二个层面是更为高级的,他不是用强迫而是用“最优”的结局,尤其是对方的“最优”结局来影响两个人的信念,让他们被迫自己放弃;第三个层面是主席才拥有的权利,那就是重新修改计划书。
他们对人类命运的监控和规划有着冠冕堂皇的理由,罗马帝国文化经济高度繁荣后的衰落和黑暗,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核武器危机,人类天性的不完美让他们有了掌控命运的理由。
但戴维和伊利斯的抗争让他们的某些人怀疑这种安排是否始终正确。
就像影片最后的独白,只有那些勇于克服障碍追求自由意志的人,才会得到它并妥善使用,而那些大多数人只是墨守成规地按部就班地生活。
如果戴维没有三年如一日每天乘坐同一班公交车,如果伊利斯肯为了事业发展“委曲求全”嫁个那个编舞男友,还会有后面两个人争取到的自由意志的结局吗?
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可能,而是我们自己放弃了。
电影里的对白和情节可圈可点,在男厕所里的那段对话,戴维的竞选失败演讲,在公交车上的偶遇,三年后的再次重逢和冲破重重险阻找到伊利斯,这些都是很有味道的地方,结局虽然也是冲突的最高点,但表现力还不足以让观众震撼或者触动内心,但最后一段话非常耐人寻味。
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命运规划局”的存在,那是因为它们并不像电影里那样,以某个神秘组织的形象出现,这个组织我们通常会称为“上帝”“神”“上天”“天使”等等。
在影片里面他们在世界各地奔波,让世界按照“主席”的计划正常运作。
其实在中国这种命运规划的力量非常强大,且不说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礼教束缚。
即便在今日,我们也曾在懵懂的年纪屈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自己未必喜欢的人生道路,甚至我们为了压力不得不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为了在职场生活的更好说着心不由衷的话做着不情愿的事情;甚至因为家人反对没有房没有车,放弃了跟男友或女友的真爱,而选择了看似对我们生活更加“靠谱”的道路。
经验和理智告诉我们,只有这样做才是我们人生最佳的选择,才能得到最幸福最美好的结局。
其实这些都是扯淡,理智和结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在独立意志下做出的选择,只要我们有勇气像影片里的两位主人公那样,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足够了。
你无法预料这样的选择可能给人生带来什么样的结局,但你至少可以确定的说:这是我,作为拥有独立自由意志的人,在此刻基于自己的判断和情感做出的选择,我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种选择的自由意志才是最重要的,那怕我们得不到人生最理想的结局。
我觉得中国的历史和现在社会,其实最适合产生这样的影片,因为它太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了,只要能看懂影片想要表达的含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多多少少在自己的生活上找到这样的例证。
或许是为了父母的满意选择了不喜欢的工作,或者是迫于周围人的压力放弃了某段恋情,或许是为了某些利益关系放弃了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但中国的文学界和电影界并没有产生这样的影片,而是出现在美国那个似乎比我们要自由开放的多的国度。
而我们的那些文化影视的导演们,只知道用钱去堆砌无用的特效以及邀请有新闻的明星,然后用各种渠道手段和宣传广告骗骗观众罢了,从未尝试去挖掘这样更加有深度的题材,这实在是种悲哀。
PS:如果你打算看这部电影,记住它不是科幻片,科幻元素只是道具罢了,它也不是爱情片,那只是自由意志内核的外在表现。
PPS:我觉得类似影评就不放图片了,真正感兴趣愿意读完的人,不会在意是否有图片,没有兴趣只是一掠过而的人,有没有图片也无所谓,更何况图片也不是我本人的东西,只不过是网上找来的。
如果要依赖电影海报来决定是否看某部片子,这本身就是不靠谱的事情!
照例星期天晚上看一部电影电影刚开始还是有期待的 虽然一开始就没有喜欢女主 一开始的厕所相遇几分钟就接吻的情节我也就勉强忍了。
这部电影越到后来越让人无语我不相信原著是这样的那个Harry天使 出现和收尾都没头没尾的 如果想营造一种给你自己回味的人物设置 那还真的是挺失败的故作神秘故作深沉 其实说到底就是 剧情人物交代不清楚 我也微微觉得编剧的不用心 感觉整个都有偷懒的嫌疑 把这些都丢给观众 认为观众自己可以完整这些情节 可以自己解释哪些其实乱七八糟的情节在各种奔跑的戏份中 我是多么希望 男主可以不成功 可以不用遇到女主 结果都让我失望了 虽然料想中的剧情也是这样整部电影 想说明啥?
是真爱最无敌?
还是要和命运作斗争?
哪一条 在这部电影里都无法说服我 这么牵强的结尾 再给你整一碗鸡汤 反正我是喝不下去看完电影实在是没忍住写了这一堆 实属个人看法 我要再看一部电影缓解一下现在心底的不爽之情。
议员戴维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叫命运规划局的组织,他们书写人类的命运,并随时调整保证世界井然有序。
戴维对一个舞蹈演员伊利斯一见钟情,但那个组织不想让他们在一起,设置了各种障碍,阻止他们见面。
规划局的人诱惑他,和伊利斯绝交,他是可以成为总统的,他拒绝。
威胁他,伊利斯会失去自己的光明未来,他放手。
但当他得知伊利斯要结婚了,他克制不住又去追求。
在其中一个组织成员哈利的帮助下,戴维最终改写命运,抱得美人归。
童话一般的故事,一见钟情的浪漫,至死不渝的爱情。
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决绝,而且不是那种不劳而获生来就有的地位,是白手起家逐步攀登即将实现的志向。
很难相信现实中会有这样的男人,越过千难万阻,放弃一切一定要和心爱的女人在一起。
当然前提是这个女人也愿意跟他在一起,否则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通常叫这样纠缠不清的男人为变态,是可以报警的。
大部分男人是没有爱情的,他只是在寻找一个上限。
一个健康、可以助他繁衍、养育后代,照顾自己以及代替自己尽孝的女人只是下限,基础条件。
在此基础上,他努力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上限。
女人的爱情,是无数男人灌输的幻觉,是自断双翼祈求一个鸟笼能够给予自己幸福的妄想。
西装革履的操纵者说,如果她和你在一起,会从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变成教幼儿园小朋友跳舞的老师。
戴维丢下在医院的伊利斯,不告而别。
为什么放弃事业的人理所当然的是女性,既然他不在乎当总统,他可以当家庭主夫。
何必一副为了她的梦想而放弃她的悲痛模样?
多伟大,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不是的,是不愿意舍弃自己的梦想,也不想承担她会因为自己而放弃梦想的沉重责任,一种假装自我牺牲的自我感动。
伊利斯应该成为舞蹈家,戴维应该成为总统,这是他们独立的命运。
如同爱乐之城的结局,男主成为知名钢琴家,女主成为成功演员。
智者不入爱河,相爱令人失去斗志。
戴帽子的哈利说,她填补了你内心的空虚,你就不会为当总统而全力以赴。
戴维还是放弃了前途,拉着一无所知的伊利斯狂奔,躲避追捕穿过各种时空之门,一顿炫技又没空解释。
到最后一扇门时,他打算换个方向,不躲,直面,试图去总部与幕后之人对峙,才想起来问伊利斯的意愿。
他问她,你愿意跟我一起进去吗?
你可以不跟我进最后一道门,我会从此消失。
你也可以跟我一起走,但我也不知道门后有什么。
多么经典啊,像一场求婚。
梦幻泡影头晕目眩之后,你愿意嫁给我吗?
你可以不嫁,我会消失在你的世界。
你也可以嫁,但我也不知道婚后会怎么样。
于是她架在火上,成了为自己命运“负责”的人。
也许她只是看了一场魔术秀后心潮澎湃,好奇门后的世界。
但足以被判定为,她主动的,她愿意。
这对好奇心旺盛的人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好奇是一回事儿,但如果好奇与刀山火海之类的后果挂钩在一起,我是可以镇定自若的,谢谢你的表演,告辞。
戴维做选择时可以靠理性加感性,而伊利斯做选择时,却只能依赖感性。
时间紧迫时做的决定会有多疯狂,单是想想购物节那限时限量的倒计时能让你的钱包缩水多少就知道了。
权力和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低位者的选择并不能充分代表他的意愿。
她值得在选择前了解,如果她进了这个门,她就当不了艺术家。
也许她扭头就走。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你有选择吗?
你一直都有。
问题是,你选择过吗?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的反抗也属于计划中的一部分?
而你只是抱着随波逐流的可能牢牢不放,美其名曰顺其自然。
黑客帝国里,尼奥到最后发现,连自己的反抗也是系统设定的。
因为系统发现,没有反方,正方也不会发展。
只有在矛盾斗争中,一次次地为赢得胜利而迭代,才能不断地趋于完善。
连计算机都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由意志与宿命的对抗里,把责任方归为看不见的手简单省事,把自己当成责任人麻烦却无悔。
戴维和伊利斯穿过那扇门,追捕与阻碍化为乌有,祥和得如同一个平凡的午后。
有的只是命运之书上的路线重新被规划,并且是联合改写。
他是主角,他争取到了他想要的命运。
也许只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戴维和伊利斯一次次的相遇也被规划局解释成,他们的缘分本身就是无数旧版命运路线的余晖导致。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赢输都有理由说得通。
你是你生命的主角,其实你总是可以当那个变数的,一直都有自由意志可以选择。
没有任何借口,原生家庭不是,成长环境不是,人生轨迹不是,只是看你自己最真挚的意愿。
我已经不再寻找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值一提,那么问题出现就等于天要亡我,即使好事发生也会当成糖衣炮弹。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使命加身,挫折来临,你会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顺境之时,你会觉得天助自助者。
所以其实是考验了,戴维问。
哈利说,所有的一切都是考验。
双生火焰,网络流行语,西方占卜中的一种行话,又叫灵魂双生子,大概就是命中注定的灵魂伴侣的意思。
了解到西方占卜这部电影就很好理解了。
真实的双生火焰(灵魂伴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男女主角第一次见面虽然在男卫生间,地点话题都有些尴尬,还能彼此吸引,无法言语的吸引力,就像久别的灵魂合二为一,磁铁越靠近越分不开。
男女主的巧合,神同步,三年后公交车遇到,宛如命运的安排,将彼此重新连接在一起。
还有冲突和考验,选择对象都会迷茫,会不会影响到自己和对方的前途,冲突中成长你们的星座相冲、个性对立,似乎总在较劲。
其实,这是宇宙为你们设下的考验,只有通过这些冲突的磨练,你们才能变得更强大。
当双方放下执念,不再对抗或逃离时,便进入臣服期。
这个阶段标志着对关系的完全接纳,双方开始以无条件的爱和慈悲对待彼此,关系逐渐趋于稳定。
合一,最终,双生火焰在能量、思想和精神上达到完全的合一。
这种合一不仅是个体灵魂的融合,也是更高层次宇宙振动的体现,双方共同创造出一颗光体,在纯粹的爱中运作。
《命运规划局》这部电影很好展示双生火焰的开始吸引冲突重逢臣服合一的六个过程。
以上是本人所写公众号中的影评,拍摄技巧和科幻部分没有评价公众号:如果云可以
电影还在院线时,我保持我自作聪明的习惯,我相信“与天斗其乐无穷”实际早已被生活教导我实际只是“与天逗其乐无穷”,所以看一部一眼看上去就是“战胜命运”的电影,无疑让我去花钱捧场“海迪大姐姐经过努力会盘腿”了的爱情版本,so,我严重缺钱。
我不懈地抱着不屑的态度直到我看到 马特达蒙 真挚的眼神。
以及Elisa回看他的眼神。
不可名状。
擦,被骗了,又是一件真实的事情,不是电影。
再次入席入戏,入局。
那种强烈的眼神,彼此都还是陌生人,身边还都是施着障眼法的人群,他却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你。
躲也躲不掉。
直接,专注,毫无保留,让你进退不得,来不及挣扎已经彼此俘获。
就那么一眼吧。
如果这曾是个失败的故事,那我就相信这是个电影,可是我的命运不是这么书写的;或者是这么书写的,可惜我不知道它是失败的,所以我不相信这是个电影。
-如果事业和爱情,你只能选一样,你选哪样。
如果对方因为你而只能选择一样,你会替对方选择哪样。
我本来要自作聪明想强迫导演让男人去问问女人,你选什么, 然后他尊重她的选择就完了。
导演很不屑:“你去边上老老实实看电影且”。
MATT表面上擅自从大面上替女主做了选择,实际他做了个贴切的选择。
----------你相信命运被提前写就的时候,实际是在你这迟疑中,命运才被写就的。
当你相信命运没有被提前写就的时候,当你相信这一切都不是终点都只是暂时放在你面前的各种障碍,就算它们是考验,路障,你的命运正在掌握在你手里。
----------我恨安稳;我不能大笔一挥,这工作我没激情,老子不干了。
我必须得和伺候我的高级客户一样伺候这个工作。
得到的是我自己都知道终点的routine,导致我连进入这个routine的勇气都没有。
我用了拖延,自我麻醉自我催眠,描述美好远景等等先进科技手段,我还在一再拖延进入routine的时间。
可是我已经在这个轨道上,我的得失心就是一枚大锁,把我牢牢地锁在这个轨道上,让我的心在挣扎中被我的肉体禁锢。
我还是想做最后的挣扎。
我的朋友曾经抱怨说,她目前的圈子,没有适合她的朋友,她的朋友更喜欢谈论八卦和吃喝玩乐和怎么把男,她有心参与讨论,但是实在经营惨淡。
我说你圈子太小,换个圈子就好了。
不知道她现在近况如何。
我也在自己画就的这个圈子里,我知道换个圈子,可是我的得失心拼命地吓唬我:有风险有风险有风险。
我看着Matt的眼神,我看着Matt的背影,我听着Matt的话。
我觉得我非常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知道我身边的人给不了。
有心爱,却无力或也无能力。
我替别人遗憾,我替自己遗憾。
仿佛命运在捉弄。
我还是自作聪明试图把所有碎片都拼起来,去搞明白我是谁,这所谓合上一扇门,替你开另一扇窗,开的这扇窗是不是另一条歧途,却更具迷惑性直到你走到终点才发现一路艰辛得失,不过都是泡影。
好,我敌不过我的心,我愿意为它的不再被束缚,做选择。
朦胧中,我知道现在我的圈子给不了我这个。
朦胧中,我知道我如果回北京去,可能会有。
世界上有很多种一见钟情,有一种一见钟情,不用justification.任何需要你说服自己的去做去尝试的,都叫爱得不够盲目强烈。
我知道那种一件钟情能征服人,来得不经意。
征服就是让你忘记你的得失心,你用不着说服自己,你就不由自主在做了。
我看着Matt的眼神。
我相信我一定会找到你。
我知道你大概是谁,我不知道去哪儿找你。
我知道来的每一个错的会让我离你更远,每一个从命运误读来的解释启示都让我离你更远。
Let's just put it this way"you ruined me, I don't want to settle for less"也许是我错了,我错在心高气傲我错在不愿意Settle for less我错在我折腾,我错在我爱一个这样的你。
在这条路上,命运会误导我,羞辱我,调戏我,玩弄我,阻碍我。
(谢谢Mars Panda的这句经典的动词排比。
)呵呵,我不这么错下去,我就会错在另一条Settle for less的路上,害人害己。
两相权衡,我没地儿去了,我的心最好和我的肉体一起,死在你怀里。
"Lost in the Sunlight" by Bryan Hawn伴奏真好。
随后我又看了另一部科幻片《命运规划局》。
这片在上海电影节听到过,主演是马特·戴蒙,想想喧闹的飞机上也不适合看文艺片,就用三星的期待看了这片《命运规划局》,结果是两星的评价。
《命运规划局》说的是一群类似于隶属上帝的人(或鬼/天使/外星人/or anything),安排了人类的全部命运和进步,并认为自己是为人类好。
为此,“他们”在世界上制造和破坏了很多巧合和遭遇,“他们”的工作是让事件的可能性顺着他们的计划进行。
那马特·戴蒙作为当前他们操控的重点对象,自然就代表了自由意志对这种专权的反抗,这就是本片的主旨,或者编导想要的主旨。
首先剧情逻辑就很可笑。
“他们”认定马特·戴蒙不虚伪,要当美国总统,才能推动人类进步。
为了让他顺利当选,本片中“他们”倾注了全部努力在阻挠马特·戴蒙和女主角的相遇和感情。
理由居然是:谈恋爱会玩物丧志!
和她谈恋爱,人类就无法进步,没有未来!
在表现自由意志方面,本片实质上用自由恋爱取代了自由意志。
马特·戴蒙和“他们”的全部斗争就是在是否能和女主角恋爱方面。
这样搞也不是不行,但是就让本片成了爱情片,然而我知道编导的本意是想让爱情为载体来宣扬和歌颂自由意志的。
最后自由恋爱胜利了,我也公正的说,本片是爱情片,不是科幻片。
再说一些细节。
这批“人”的唯一超能力貌似就来自于开门穿越术,以及拿着一本不知所云的书在那指指点点。
这个小时候我们在机器猫和神探加杰特的熏陶下早已耳熟能详,何况他们的超能力就在帽子上,马特·戴蒙戴了那种帽子也就无敌了。
这种一开始浓墨重彩渲染的神秘人物最后就是这路货色,以及用的方法都愚不可及,比《移魂都市》里的那帮外星人还要傻。
至于女主角,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她是《穿普拉达的恶魔》里安妮·海瑟薇的对手女秘书Emily,虽然在本片中演了一个无辜的天真苦情角色,但是《穿普拉达的恶魔》里的那副嘴脸还是更加深入我心。
我想说的是,这些细节都加大了本片的滑稽性,让我无法入戏,无法感动。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chick flick。
但为了这个冲破阻碍在一起的感情,我还是想看看的。
有道理。
·It’s not whether or not you get knocked down, it’s what you do when you get back up.是否被打败,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重新站起来后,会做什么。
•I will get back up.我会重新站起来。
•——You will do well.——Thank you.——你会干的很好!
——谢谢。
•I was defenseless against the small dress.我对短裙没有抵抗力。
•Not one word about us .关于我们,只字不提。
•I mean,I’m willing to take a fire on something that could change the world.我想,我愿意为改变世界的事物冒一次险。
•Look,whatever happens,I’m not going to let anything come between us again.听着,无论发生什么,我不会再让任何事情阻碍我们。
•I don’t care what you put in my way, I’m not giving up.我不在乎你怎么妨碍我,我不会放弃的。
•He has no idea what he’s up against.他完全不清楚自己将面临什么。
•You ruined me, I didn’t want to settle for less.你破坏了我的生活,我不想将就。
•I ‘m not by myself.我不是孤单一人。
•She rubs off on you!
她能毁了你!
这规划局有些像俗语中的命中注定,有些人甘于尊崇天命顺其意,而另有些人则尊崇自我想法,超越自我,打破命运设定。
显然电影是在鼓励人们做后者。
电影虽然很扯,但也值得为之思考。
看过伯恩的身份之后便无法把男主角从那个角色中脱离出来,感觉不到马特·达蒙柔情之处,当然遇见一个竖中指的漂亮女孩,都会心动的。
自由神像下那句台词是最精彩的求爱对白。
要弄清楚“主席”是谁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分析下哈利和戴维(马特达蒙)这两个角色。
戴维是谁?
这是个傻问题。
戴维是主角嘛,竞选议员失败了,却意外遇到真爱(女主角,伊斯莉)。
真爱带给他灵感,使他演讲了一篇超级出色的演讲。
这篇演讲使他被人们牢记,并促使他最后发展成将成为美国总统的的转折点。
可是,命运规划局却要拆散他俩,因为伊斯莉会使他安于现状,不争取当总统的机会。
不过他和命运抗争,战胜了命运,和真爱走到了一起。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戴维是要成为美国总统的人。
这个很关键。
美国总统是维持世界和平的保证,因为掌握世界最强大军事力量的人选,如果不好好选择的话,就会重蹈希特勒和世界大战这样的悲剧。
所以说一切关于戴维的行动,我们都要建立在他是下届总统这个基础上来看。
那么反过来看哈利这个人。
哈利是监视和调整戴维行为的人。
试问像戴维这样重量级别的人物(下届总统啊!
),命运规划局可能随随便便找个小年轻(而且还是个黑人)来负责吗?
有种可能是因为正好这人物轮到哈利了,虽然他经验少点,也让他负责到底好了。
但是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通过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命运规划局对戴维是相当重视的。
1哈利第一次在船上跟戴维解释他们是什么人的时候,戴维问哈利有没有权限向自己解释这么多。
哈利却告诉戴维说,他们监视所有人,但是人手不够,不能全天候监视每个人。
这句回答给我们了两个信息。
第一,监视戴维的是包括哈利的一整个团队。
那么说明戴维确实是个重要人物。
第二,哈利没解释自己有没有权限来跟戴维讨论这些问题。
说明哈利的身份不应该只是个直接负责(调整戴维行为的)人。
2当戴维第二次偶遇伊利斯的时候,哈利的直接上司(叫什么名没记住,就是忽悠戴维说能读他思想的那老头)和其副手(跑进屋说不好啦,他俩见面拉!
的那个人)反应相当迅速,立刻动身去调整戴维。
期间,他俩用了一个接一个的调整有效的把戴维和伊利斯分开了(查理去催他,车祸拖时间等等),说明哈利的上司是个很能干很有经验的调整员。
命运规划局派的是相当厉害的角色来调整戴维的,而且是小组的形式三年全天候监视。
再次强调了命运规划局对“总统培养计划”这个项目的重视性。
但是无奈,戴维太聪明了最后还是找到伊利斯。
毕竟是总统嘛,这点事还搞不定,那命运规划局可真是看走眼了。
如果当时戴维没能成功找到伊斯莉,估计以后当总统这事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因为太笨了嘛,不适合当领袖。
3说了这么多都是说戴维重要。
那跟哈利的身份有什么关系呢?
非常有关系!
戴维越重要,说明直接对戴维行动负责的哈利的身份就越不可能简单。
试想,一个小年轻为什么在一次又一次把“培养总统”这么重要的项目搞砸之后(后果相当不可收拾的情况下),还不被开除,或者调走。
却更胆大的敢教戴维怎么走“穿越门”。
他不要命了吗!?
命运规划局里可都是有超能力的啊!
叫个人就比他级别高,他凭什么这么任意妄为?
凭他这股年轻的冲劲,或者对戴维的同情吗?
这么说似乎说的通,但是说不通的是,为什么他这么猖狂的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坏规矩,却不受到一点惩罚呢?
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是个大人物,假装自己是个小角色,好能更直接的调整戴维。
4哈利的背景大到什么程度?
哈利告诉戴维,所有人都得戴帽子才能使用穿越门。
但是哈利在教完戴维怎么用穿越门之后把帽子给了戴维,没了帽子的哈利却在后来依然出现在了命运规划局的总部,手里又拿了顶帽子。
那是不是随便找顶帽子就可以用穿越门呢?
显然不行,那样任何人都可以用穿越门了。
而身为普通人的戴维拿了哈利的帽子之后也能使用穿越门,说明帽子就是穿越门的门卡。
那么帽子有没有可能有两顶呢?
也不太可能,因为所有的秘密机构的出入证明都只能有一个,太多了就泛滥了,万一被人捡了去,混到里面,那就不叫秘密机构了。
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哈利不用帽子也能用穿越门回到总部。
5哈利说过帽子就是主席限制他们能力的手段。
也就是说主席是肯定不用帽子的,他是发帽子的嘛。
而且主席还能改写命运,其他人无非是照着主席写好的命运去执行调整任务罢了,甚至都不知道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那主席必须是个相当厉害的人了,比所有的人能力都强不只一星半点,必须高他们10万8千里才行。
这么厉害的人是谁?
6戴维问过哈利,你们是不是天使?
哈利说有人这么叫过。
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们就是天使!
只不过现在时代进步了,我们改名叫命运规划局了。
天使们呆的总部叫什么?
天堂呗。
天堂的主席谁啊?
上帝啊,亲们!
主席都知道是谁了哈利的身份还用废话吗?
可以像上帝似得不用帽子就能回天堂,还什么错误都敢犯,还没其他天使惩罚他,那他是谁啊?
上帝唯一的儿子,耶稣啊。
那么有耶稣来亲自监视和调整下届总统的行为就完全说的通了,毕竟世界和平这事不是小事。
戴维最后问哈利,你就是“主席”啊?
哈利说不是,因为每个人的眼里“主席”的样子都不同,每个人都遇到过“主席”,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为什么说这话?
因为圣经里说,上帝是没有“像”的,所以天主教拜圣母玛利亚,基督教拜耶稣,教堂都供奉十字架,却从来没人说拜上帝的。
因为他们认为上帝太伟大了,任何形象都不足以表达其伟大。
所以哈利说一人心里“主席”一个样。
至于那句每个人都遇到过主席,只不过自己不知道而已,就是宣传,上帝时刻在你们身边,你们太笨了,感觉不到,不过不要以为其不存在。
这些话可能咱们听起来没啥感觉,那搁在美国,老美一听就知道是啥意思。
天天熏陶的。
反过来说戴维。
戴维最后问哈利,这是测试啊!
哈利告诉他,所有都是测试!
意思就是,从小时候开始,妈妈和哥哥死了时候(甚至更早,那就不知道了)测试就开始了。
后来戴维他爸也死了,这都是测试。
打击嘛!
精神这关过了才有强大的意志力将来当总统啊。
这点小伤都挺不过去,还提啥总统了不总统了。
第一次落选也是,克服心理落差的测试。
精神关过了开始测试毅力关了。
把伊利斯整没,结果戴维就天天做同一趟车,就为了能再遇到伊利斯。
当时哈利的上司也说了,谁能三年天天做一趟车啊!
意思是这小子可真特么有毅力啊!
同时戴维保守秘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也挺强。
伊利斯问你怎么不给我打电话,戴维说我被打劫了。
即说的是事实,又没把秘密泄露。
这都是做总统必不可少的性格特点。
最后就是勇气测试了。
戴维完美胜出。
带着伊利斯,敢于挑战自己完全没有胜算的世界。
而这勇气又不像希特勒那种敢于疯狂的勇气。
这种勇气是来源于保护对“爱”和“自由”的追求的勇气。
美国人讲究什么啊?
无非就是自由意志啊,爱啊之类的。
独立战争就是追求自由的战争嘛!
所以才有了美国嘛。
立国精神就是这样,所以为追求自由与爱的勇气才是总统该有的勇气。
所以说做人如果想成功,第一要有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
第二要有一颗恒心,坚韧不拔。
最后还要有颗勇敢的心,敢于追求幸福的勇气。
文章是昨天在“风行”上看完之后直接发在了“风行”上的。
不过风行不及这边热闹,就发过来让大家乐呵乐呵。
豆瓣藏龙卧虎,我这水平纯属丢人现眼来了,各位神看完就当娱乐,权当抛砖引玉。
==================================================这篇影评只是当时写出来玩的,没想到有这么多朋友喜欢,先谢谢大家了。
关于很多朋友质疑“而且还是个黑人”这句话,本来是不想解释的,不过考虑到可能造成部分朋友对黑人的错误印象,我还是小小回应下。
写这句话并不是因为我有种族歧视,一丁点也没有。
一般编剧和导演在塑造和选择一个演员的时候是要考虑人物特点的。
因为演员本身对角色的特点有着强烈的暗示作用。
比如需要个人演个绅士或者贵族,就要找个金黄头发白色皮肤身材中等的人来演。
"巨石 强森" 肯定不适合。
需要个贪得无厌的暴发户富豪,就需要找个大腹便便,头发油腻的老男人来演。
威尔史密斯也不适合。
好莱坞电影里面一般看见中国人,第一反应就是功夫。
这就是演员对角色的暗示作用。
所以我之所以提到哈利是个黑人,就是想强调说这个角色暗示着哈利应该是个极其微不足道的人物。
与种族歧视无关,只与电影有关。
不过有这么多朋友提出这个质疑,也说明大家的素质确实在提高,是希望消除歧视消除隔阂的。
借用天安门的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
马特.达蒙竟然也拍这么烂的电影……
男主角丑就算了,关键是女主角也这么丑,重点是两人还不来电,所以最后两人为了爱情放弃了一切的剧情设定就显得很无稽了。
这是一个好故事,但前提是抛开男女主角和这段孱弱的爱情。一直觉得所有发生在人身上的事,都是由背后一只手,不论是god的, lord的, chairman的, anything, 控制着的。这里我看过的第一部拍出这种感觉的电影。
其实是个有点无聊有点老套的片子,我竟然还挺稀罕的
不错的剧情 一开始以为是伪纪录片 没想到是科幻片 收尾略显仓促
打发时间还可以
觉得这样的故事太坑爹了……
不会欣赏
一般般紧张版的奇幻人生
无聊到极点,多给一颗星为喜欢的演员。
说是明显chick flick的,还有说结局狗血的我还真不敢苟同= =(虽然结局明显虎头蛇尾)但个人觉得片子只是把爱情当了个载体而已。“hammer"说的free will才是影片真正主旨。整体来讲节奏还算可以
你可以想象成世界不是人类创造的,而是由比人类更高一级的被称为“命运规划局”里的生物所创造,但问题来了:那个幕后的超级领袖“主席”的身份为何?他又是怎么来的?该片设定方面有些意思,个别细节也有些小创意,但总体来说亮点不是太多,三星半推荐吧~~
大气开头 狗血结局。
乏味到无亮点可言的片子
真爱战胜一切什么的太做作啦
这种题材有可能拍出神作更有可能拍成烂片,不过还好达蒙还算能压得住阵,基本算作及格水平吧。
反抗戴帽子的人才能获得自由意志,你们看懂了吗?
实在是不怎么样~!~
感谢字幕组的童鞋!
三星半,马特达蒙胖了不少,逆天版向左走,向右走,机器猫的任意门和竹蜻蜓大发神威,后30分钟很精彩,规划局里的人手的本子才是真的笔记本。电影告诉我们两个道理,总裁制定计划往往坑爹;什么规划顶个屁用,计划赶不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