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懵着看完的,感觉片名双重人格应该是翻译错了,很显然卷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詹姆斯抢走了西蒙的身份,工作,认可,爱情,荣誉,最后西蒙终于决定杀死对方。
但第一遍并没有明白后出现在舞会的詹姆斯到底为何方神圣?
于是返回豆瓣看了几眼影评,再快速的撸了第二遍,终于把不明白的点都理清楚了。
詹姆斯应该是上校的公司所生产的仿生人产品,和西蒙虽互为独立个体但也同生共死。
詹姆斯在公司窃取西蒙的报告、私生活混乱同时渣了实习生梅兰妮和西蒙的心爱女孩汉娜,甚至冒充西蒙参加母亲葬礼,西蒙所有的一切都被抢走,自己真如想要自尽前的纸条所言成了一个飘荡无依的幽灵,直到发现詹姆斯的身份,最终奋起反击——但从最后上校的残影以及人设来说,詹姆斯若留在西蒙的房间流血而死,西蒙也是必死无疑。
另,詹姆斯撩妹真的好帅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可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bug真的不影响五星。
艾了
冲着卷老师来看的The Double,没想到从主题到拍摄到配乐全部都长在我审美点上我的妈啊我太喜欢了(……)整部电影的基调从拍摄色调开始就是那种厚重沉默的压抑,构图无论是P1和2这种远景还是后面的特写都太妙了,BGM全程都是古典乐器配的且完全符合Simon的心理变化和剧情推动。
Simon用望远镜偷窥那里典型致敬后窗,系统和身份卡互相制约的僵局完全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Simon公司里那种体制化的死气沉沉虚伪造作,“To whom it may concern: I am a ghost”的存在主义危机,我是透明的,我是木偶,偷了我的脸的人利用着我的成果,根据系统来看我从未存在,这种近乎冷漠的荒诞感真的太绝了…………其实个人觉得把The Double翻译成双重人格并不能说很准确,James Simon与其说是他的另一个人格倒不如说是他存在主义危机的具象化,James是他想成为的样子,风趣幽默、深得上司赏识、擅长调情,但也正是这种具现化的理想形象剥夺了他最后的自我存在感。
卷西演的Simon和James某种程度上就是往后他接的几乎所有电影里的两种类型,一种nerd另一种是幽默而神经兮兮,撇开漂亮得像BJD娃娃的脸光是分饰两角的演技也绝了,妈的,我真的好喜欢
影视作品分析课这次布置看的作业是《双重人格》,写一个简单的影评。
首先先从剧情上说说我自己的想法,在刚听到片名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一个人格分裂的人以两个不同的人格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但看完之后我发现这不是简单的双重人格,因为两个角色是可以共存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中的,而旁人对拥有同样面孔的两人也有不同称呼的区分(西蒙和詹姆斯)。
所以我更愿意理解成这是两个人,只是他们长了同样的一张脸。
男主角西蒙是一个沉默的懦弱的透明人,他工作努力为人善良但没有人对他有印象、也没有人在意他。
后来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詹姆斯出现,与他性格完全相反,不讲规矩、走路大摇大摆、很受欢迎、虚伪狡猾,詹姆斯轻轻松松就得到了许多西蒙一直想得到的东西,还抢走了西蒙的心动女孩和工作成果,威胁西蒙控制西蒙,然后把西蒙完全替代,让他更透明了。
西蒙开始想要活成自己,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后来他救下要自杀的汉娜然后气场全开,甚至被医生和公寓里的人认成詹姆斯,在母亲的葬礼上他暴打詹姆斯然后发现两人的受伤是同步的,他跑去汉娜处确认汉娜能分清他们两个,然后策划了一场谋杀,以自己的自杀杀死詹姆斯,自己则参考片子开头处理自杀者的警察的话,对准防护网一跳,最后没有致死,终于消灭詹姆斯拥有了独一无二的人生。
我认为这部影片的人物设定上就很有意思,两个长得一模一样但性格迥异人生际遇迥异的两个人,在对待同一件事的解决方式上完全不同,比如在地铁上的一个细节,一个要脱了鞋才能把脚放在座位上,一个直接穿着鞋把脚踩在座位上。
还有两人点餐时完全不同的表现等等。
情节的细节设定很丰满。
这部影片的灯光色彩也很妙,很多镜头用了侧面光,把人物拍成了阴阳脸,一方面可能是想烘托惊悚的氛围,一方面可能也是想体现同一个皮囊下完全不同的性格,一些背光创造剪影的应用也烘托了氛围。
开头西蒙在地铁里地铁穿过隧道忽明忽暗的光效也是成功地使影片从开头就笼罩了一层神秘惊悚的氛围。
影片多用暗色,包括布景和服装,也都营造了一种惊悚压抑的氛围。
主人公西蒙只穿朴素的暗淡的棕色西装,更烘托他的透明感,而汉娜稍有不同,她的衣服都是纯白色的,更凸显了她的纯洁率真的女神形象。
镜头拍摄方面特写多采用正中间的构图,我认为这是一种在规规矩矩框架下宣泄的荒诞。
还想说一说影片的配乐,影片中的插曲不止一首日文歌,除了好听之外,也是增添了影片的怪异感。
一些节奏紧张的bgm对气氛的烘托也很成功。
影片的主旨我觉得也是比较深刻的,生活中有很多畏畏缩缩的人,虽然他们可能不至于到西蒙那种戏剧化的程度,他们的才华不被看见,不敢社交,懦弱到无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让生活过得压抑孤独,必须要有自我意识,勇于发声和表现自己,活成独一无二的有存在感的自己。
有时我脆弱得像匹诺曹,是个木头人,只要你想,你就可以伸出手穿过我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说《双重人格》。
透过Simon的眼,我们做一道选择题:我们更愿意成为怎样的自己?
如今,社会上许多人为自己贴上双重人格的标签,潜意识中每一个人都会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一面或许阳光积极,一面或许卑微阴暗。
我们会经常反感黑暗消极的自己,是因为我们还算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
如果有一天,你在别人眼中变得无关紧要,甚不存在,此时此时我们的心境又会如何。
影片中的Simon就是一个在生活中卑微到几乎不存在的人,假使你让他在空无一人的地铁上给你让座,他绝对会乖乖地站起身;每天上班为他打卡的保安从来不认得他的名字,但他每次都乖乖地装作陌生人进行匿名登记;他喜欢的女生,和他在一起工作却从来不记得他的名字,而他每天也只能从对窗默默地窥视着她。
他身为小职员却为公司尽职地工作,但是老板似乎从来不认可他,同事们对他也是冷漠之至,仿佛他不存在。
他是一个被生活和社会抛弃的人,生活在一个被人忽略的阴暗角落。
本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平淡无奇地持续下去,直到他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James,更糟糕的是,除了他们长相相同之外,James各个方面都比他优秀。
他情商更高,获得老板的赏识,就算其实他窃取了Simon的工作成果;他运筹帷幄,处处逢迎,甚至得到了Simon所喜欢的女主的芳心。
更为严重的是,他开始取代Simon在家庭中的位置,甚至在Simon母亲死后代替他参加了葬礼。
这一切使Simon感到不安,或许生活中被人忽略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被人替代。
就算自己再懦弱,再不堪,也无法忍受。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承认自己会有两面性,其实是不想承认自己的阴暗面,所以当别人突然拆穿自身的时候就会找各种借口否认,解释那个不堪的、丑陋的、尴尬的面容并不是自己。
电影主角Simon在渴望变得优秀圆滑的同时,又惧怕自己成为那个想要替代自己的恶魔的牺牲品,因为他看到James光鲜的外表下黑暗的心灵,这让他更加无所适从。
他害怕自己成为一个丑恶的人,即使所有人都在奉承夸奖James,却只有他自己明白另一个自己有多邪恶。
无论想成为怎样的自己,电影告诉我们,唯一不能妥协的是独特性。
每一个个体都是无可替代的唯一体,我们不用去刻意模仿或者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而要做到让自己问心无愧,生活中的比较不可避免,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真实的自己,唯一要去争取的就是那份唯一性。
看来片中Simon已经做出了选择,换作我们的话,是否就有勇气去直面自己的阴暗面呢?
我想,我是唯一的。
Moss,我知道你看过很多电影。
如果不知道,看过本片也清楚了。
但在一部电影里大声喊“快来看呀我看过这么多炫酷的戏!
”不断喊“这些电影真炫酷让我借来用一用”可什么也保证不了呀。
The Double的问题是,抛开过量的借鉴与致敬,就什么也不剩了。
两部电影过去了,我看到了Gilliam,Kaurismaki混合着Anderson模糊的影子,Moss自己的声音呢?
作为喜剧演员,Moss有一头超炫酷带缺角的爆炸头,就是这个东西──别人都没有的──缺角,originality,做导演的时候跑到哪里去了?
和Submarine比起来,The Double虽然更黑暗更风格化了,但是主题本质上来讲依旧是青少年的烦恼。
“我要做唯一的那个!
”当然就是万千中二少年心中的那首俳句呀。
反乌托邦的环境只是一个气氛,制度的魔爪在哪里,坏人在哪里?
坏人只有James呀。
Simon难道不是一心敬仰着Colonel(James Fox是Moss的岳父)的吗,直到片尾远在天边的精神导师下凡来到我身边,给予了他一个微笑的鼓励。
小鸡蛋对高墙是一回事,Simon大战James是另一回事。
这只是一场自我中心的战斗。
而一部Gilliam/Anderson double,要如何唱响宇直旷世的金曲,oh baby?
我看Jesse苍白的小脸,战战兢兢的样子,大概思考时都会结巴。
身上的西装随时准备从肩上流下来。
脸再近一点屏幕就穿了,戏里安排他偷藏一把小刀真是完全没有必要。
从开始Simon在公司里就没有存在感。
门卡被拒,门卫不认识他。
随着故事的推进他的门卡从破损,到被剪,到整个人从公司系统中消失,存在感更是一点点化为乌有。
生活中他唯一的寄托是最爱的连续剧和同事Hannah。
Hannah住在他家对楼,两人每天搭同一辆轨道列车去上班,而他唯一鼓起勇气做的就是上班的时候创造机会找她帮忙复印东西。
在家他就架起一架望远镜监视她,去她家的垃圾桶里翻她丢掉的垃圾。
彻彻底底的死宅一人,stalker一个。
他还觉得自己最特别。
这么吓人的角色,可当镜头对准Jesse,而他对着望远镜的时候──大概也是Simon这个角色感情最充沛的时候──他的表情变化却不由得叫人生怜:Simon真的好可怜给他买个包包吧。
电影里用了好几首爷爷辈的日文歌作配乐,滚字幕的时候还放了首韩文的。
Jesse伴着红白金曲《上を向いて歩こう》在走廊上小跳步时,你怎么知道不是JCB出了什么神经病的新广告。
我是为了发这篇影评才注册豆瓣的,因为这部电影对我意义极大。
我先来梳理一下电影情节: 火车上那么多座位,陌生人为什么非要说赛蒙占了他的位置,这分明就是对他的挑衅和侮辱,但赛蒙并没有任何言语反抗和不满,相反,他却乖乖地站了起来,甚至也没去坐旁边的位置,这足以体现他性格中的懦弱和顺从。
他看到自己的心上人,想要前去打招呼,却在下车的时候被运货人员堵住,然而他并没有说:“嘿,你们停一下,先让我下去。
”反而无可奈何地看着对方一件件搬运着货物,而对方甚至连他存在与否都没加注意,这一方面更加体现他的懦弱,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彻底的透明人。
后来,他的公文包被夹在门中,赶来的列车员似乎也没有注意到他,他也甚至没有为之追一段路。
而当他进公司时,连门卫都觉得他陌生,这些情景淋漓精致地表明了赛蒙的生存状态。
后面还有很多细节表现了赛蒙的性格特征,本文不再详述。
后来,影片依次描写了赛蒙对枯燥的办公室生活的质疑(反思精神)、他试图给上校提建议(思想创意)却被主管拒绝、他对汉娜的痴情和在她面前的羞涩与窘迫、他为生病的母亲的付出(善良)、他所居住的极其简陋的小屋。
这些情境让我们知道,赛蒙虽然性格懦弱羞涩,但他有想法、有创意、并且善良。
自此,这个人物的特征便越来越完善了。
接下来,赛蒙拿起望远镜,开始偷窥对窗的汉娜,没错,他对汉娜有欲望,但他的懦弱使他无法再现实中实现这种欲望,于是只好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
他凝视着她的生活,一颗心为之悸动。
他看到汉娜在画画,并把自己不满意的画撕成碎片丢尽垃圾箱,他便立即冲下楼,像一个花子一样搜索着珍宝,然而他所视为珍宝的不是食物,而是与所爱之人有关的任何东西。
他对她的爱太炽烈,以至与延伸到了所有属于她的东西。
后来,他用望远镜看到一个以同样方式看他的人,那个人用左臂向他挥了挥,他也这样回应了对方,直到他亲眼看见那个人跳了下去。
后来,赛蒙偶然约到汉娜一起吃饭,在餐厅有一台电视,上面放着一个叫杰克的人独自面对好几个敌人,并无所畏惧大胆作战,赛蒙说他喜欢这剧,是因为他越意识到自己的懦弱,就越对自己的所没有的那种勇敢憧憬。
值得注意的是,当赛蒙想要牵汉娜的手时,电视里有一个女人的声音说:“杰克,这不是真的你。
”这句话是理解电影主旨的线索,并且也预示了那个杰克其实就相当于赛蒙的第二人格——詹姆士,而此时,导演便提示观众,赛蒙的这种憧憬可能会衍生出另一个自己,然后为詹姆士的出现埋下伏笔, 在与汉娜的谈话中,赛蒙意识到她也有着与自己同样的孤独感,只是没有变得那么彻底而已,但他依旧没有鼓起勇气去追她。
而在舞会上,他的懦弱更加严重,以至于让他不自觉之间变成了另一个自己。
当一个人厌恶现在的自己,并憧憬自己的另一面的时候,他便会强迫自己变成他,赛蒙做到了,并且他内心的争斗还能使这两个人同时出现,甚至对话——对于文艺来说,这是合理的夸张。
当赛蒙与詹姆士一同在咖啡用餐时,导演用他们对服务员的态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不同——詹姆士完全就是赛蒙的相反面,而在点餐以及接下来的搭讪、以及与另一个人的冲突对抗中,詹姆士似乎完全占据着优势,而赛蒙也被他深深吸引。
在火车上,赛蒙对詹姆士提到了汉娜,并倾吐了自己的心声,但詹姆士却睡着了,他把詹姆士抬回家,让他睡在自己的床上,自己坐在旁边守着他(善良)。
在电影四十三秒的时候,詹姆士突然消失了,而此时仿佛天亮了,导演在这里提醒着大家:詹姆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在公司,詹姆士完全是风云人物,他善于社交、知道如何讨好上司,并与赛蒙进行了身份交换:赛蒙帮他考试,詹姆士帮他社交,并交他如何追汉娜。
再一次单独约出汉娜吃饭的机会下,赛蒙又不知所措了,而此时詹姆士挺身而出,要为赛蒙挽回局面,但却最终背叛了他,独自占有了汉娜。
而后,詹姆士更是盗取了赛蒙的工作成绩,一次次地令他陷入窘境。
再后来,汉娜怀孕流产了,詹姆士置之不理,赛蒙救了她。
自此,他们之间的冲突矛盾越来越大,终于在母亲的葬礼上,赛蒙将詹姆士打倒在地,并学着第二次电视上出现的杰克那样说:“站起来!
”(象征着詹姆士已不再是赛蒙所憧憬的那个英雄式人格,詹姆士走偏了,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人。
)然而此时,赛蒙突然发现了詹姆士和自己的躯体是有联系的。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消灭对方的办法。
后来赛蒙所做的与其是说自杀,不如说是谋杀,他用自杀的方式谋杀掉了詹姆士,那两个警察关闭救护车们时相向而笑,他们也许觉得自己当初的猜测是对的,但他们们不知道的是,赛蒙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毁灭自己,而是为了使自己重生,使自己摆脱另一个玩世不恭的自我,使自己重新做回自己。
于是,电影的主旨便浮出了水面,正如赛蒙最后说的那句话:我希望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Jesse好好看 好喜欢这种质感 暗黄色 暗绿色 好古典的感觉 镜子的运用 摇晃的镜头 感觉有一点诡异 光线的运用 这个人有点人格分裂的感觉 女孩出来的时候是蓝色色调 神秘的感觉 想到了1984电幕 乌托邦社会 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爱一个人好困难 光影把Jesse拍的好好看 男女主好像啊 说话都那么快 Jesse的五官很立体 光影打起来很好看 很适合这个双重人格的角色 近景和特写 男主的精神状态 颜色体现男主的心情这特效可以啊 背景乐是日语歌 可能在外国人看来日本人的文化就挺割裂挺压抑的吧 低音钢琴曲 和小提琴 听起来就很疯狂 水仙 靠好爽 对称的构图 灰白黄 看到汉娜受伤害那滴眼泪流的 钢琴配乐好有压迫感 有些构图和剪辑想到了韦斯安德森 虽然整体基调灰色暗黄色 但是偶尔的黄色蓝色红色 也挺有意思 用的好好 那种跳脱和对称 jesse这演技也太好了 懦弱人格可真是手拿把掐 最后那滴眼泪
Richard想要表达很多,也传达出了不少。
选Jesse演这个角色很对,小心翼翼的老好人和叱咤风云的中心人物都被诠释得很好。
不得不说本片的中文翻译有点太直接,直接捅破了那层薄如蝉翼的玻璃纸。
整部电影大体上很压抑,奇葩设计的办公室和老旧的设施让人有种上实际七十年代的感觉。
但是不乏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点:参加舞会前走廊里彩色的灯光和欢快的音乐,两个人格初次相遇后一起跑出酒吧时的放松,Simon在公寓里轻轻抚摸James那张跟自己一摸一样的脸。。。
但是大多数时间还是替Simon心酸,体会到关于人格分裂的自嘲。
Simon和James这两个不同面其实存在于一个躯体,以不同的形式呈现。
Simon的透明程度被刻意的夸张,他心恋已久的女孩跟着一个与自己有同一张脸的另个人跑了,自己的工作成果也被偷窃,世界上没人认可他相信他,连救了自杀未遂的女神也只换来一句“你自杀好了”;而风趣的james在公司翻云覆雨,还利用他的公寓跟其他女人乱搞。
Simon很心碎,但他最终意识到James其实就是他的另一个自己。
虽然结尾与开头的轮回重叠令人心焦,但是最后汉娜的笑脸,上校的赞赏是James最好的结局。
左边脸的光,右边脸的光,最后留住了两个人格的优点,他便是独一无二的。
西蒙在母亲的葬礼上打歪了詹姆斯的鼻子后,发现自己的鼻子也在流血后,意识到詹姆斯是自己的另一个人格,加上之前的一系列问题使西蒙决意消灭詹姆斯这个人格,他将詹姆斯绑在床上后检查脖子发现詹姆斯的伤口还没有愈合,确定了一个身体受到的伤害两个人格都会承担。
于是策划了跳楼杀死詹姆斯的做法:将詹姆斯绑好无法动弹,提前通知好救护人员前来急救,而西蒙自己站在窗口准备跳楼,跳楼时他按照之前警察的建议稍微偏了一点,让自己避免直接坠地从而等到救护车幸存下来,而另一个人格詹姆斯却被固定在床上,无人救援失血而亡。
由此西蒙 i like that i am pretty unique.真正的独一无二。
光影转换太能营造气氛了!
首先,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并不对。
它并没有讲双重人格。
双重人格是一个人表现出两种人格,而电影中是两个人同时在场。
其次,两个人同时在场并非simmon的想象,而是事实。
这点就是导演对于原著的改编了。
原著讲的是simmon想象出另一个自己,而电影里则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具象化了。
鸽子摔死后我们并没有看到骨头,而是错综复杂的类似枝条的长杆状物体,可见这是人造鸽子,而且仅从外形来看我们无法判断是人造的。
人造生命,外形无法判断这两处采用了艺术夸张手法。
并且,本电影所讲述的主题也不是两个人格之间的争斗,导演只是借用了两个人这个特定的设定罢了。
就像最后上校说的,你的身边有很多和你一样的simmon,以及多次出现的那个门卫保安医生,有很多一模一样的人,不止两个。
导演想说的是,你的身边其实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并不是指模样相同,而是指身份,精神,心理,地位等一模一样。
电影中的模样相同只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这一概念罢了,并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每个人能分辨simmon和james,且并不感到讶异以及讽刺的手法表现人们并不关心小人物的一切,感受。
哪怕多了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人,人们对此也似乎并没有察觉。
simmon软弱,受欺负,自然就会处于一个别人可以盗用他的身份的位置,影中simmon大喊he stole my face即是这个意思。
相信我们中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自己的作品被别人抢着发表,自己的成果被人窃取这种事情。
而james表现的具体形象则是我们每个人普遍都有的一种心理:认为存在某种自己向往的人格。
自己希望变成什么类型的人,而通常这种类型和自己完全不搭,从这点上看的确是借鉴了原著。
至于共同伤害,很简单,才不是两个人格同一肉体呢。
这里用了抽象的方法,当一个人和你一样,取代了你的位子的时候,事实上你俩所处的利益相关性高度一致,所以导演将这种抽象化的共同利益伤害具象化在肌肤伤害上面。
否则,james死了那simmon也会死掉。
而事实是simmon并没有死掉。
这是一个我们都无比熟悉的梗:他获救了所以没死,而另一个人则眼睁睁看着自己死掉。
最后的上校是他自己脑补的,假的。
PS: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我感觉我和simmon非常像。
小人物,不受关注,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甚至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
但最终,我们找到了某种方法,我们决定不再懦弱,不再逃避,而是选择坚强,终于战胜了自己,获得了新生,也得到了幸福。
一部反映和批判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的作品。从第一个镜头开始,电影的风格就确立了。压抑、诡异、怪诞的气质很符合这样的主题。这样的作品也让我们陷入反思。人生不就是为了追求幸福吗?但现代生活给人造成如此巨大的不幸和痛苦,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跳楼的时候光打在他左边脸,然后又打在右边脸,仿佛让他变成了两个人。隐约记得其中一个阴郁懦弱毫无存在感,另一个轻佻自信却受大家欢迎。完全相反的性格下不能共存 所以呀他总是想杀了他。但是 到底是哪个杀哪个?这答案到他把自己鼻梁打断了也不得而知 不管怎样都好 只要活着 他就是独一无二的吧。卷毛杰西演得真好 米娅真好看!
无论从哪个大的方面看这个电影都不太成熟, 受到一些市面上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处理手法的影响, 这个电影并没有它看上去的那么特别。我最大的疑问是表演, 既然都设定成这样的世界观了, 男主角为什么是个woody allen式话痨?最喜欢的是点唱机放音乐的那一刻, 那是个很有感觉的瞬间。
除了风格化 剧情很无聊
结局大BUG 不过很赞。
Jesse适合这个角色的,而双重人格主演成立整部影片就会成立。
其实场景设定还不错,魔性的科幻,昏沉压抑,在迷失中寻找自我。我就看看杰西·艾森伯格。
边看边瞌睡的电影。。。
讲了个啥。也是概念性和风格性很强。观赏性一般。
双生花+爱情短片+1984,并没有的埃尔法城
妈的没怎么看懂
剧情经不起推敲,拍摄方式很文青,看看还是不错滴。
烂片,装逼
有些乱
。一直莫名觉得这片质感跟《地下理想城》好像,但是故事加上絮絮叨叨的台词我头好痛。。
BE A BAD BOY.
蛮有趣的,从里到外,有些压抑。
wait...what 配乐用了上を向いて歩こう,怎么想的啦 问题在于别人的影子太深了再辛苦credit也会给别人。no use to be a Gilliam double, or an Anderson double, right?
全片无日景、无自然光、几乎无外景,从影像到叙事、音乐、表演,风格都极为诡谲。但又将阴郁、压抑、惊悚、孤独、绝望、忧伤、幽默等情绪与氛围融合地恰到好处。片名译得有些误导,内容虽有关自我认知与整合,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分裂”。前半段觉得堵眼睛、堵胸口,险些弃剧,后半段竟然看哭了。
moss的片,都是太装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