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地看完整部电影,只想用冷淡两个字来评价。
构图并不精美、甚至让人怀疑根本就没有经过专门设计的镜头、颜值和演技不能再一般的演员、单一的机位、太过日常的剧情、场景转换时死板突兀的硬切。。。。。。
关于这部电影的不足,我能用故意挑刺的苛刻继续不停地列举下去,但是,但是,至少它真实不是吗。
真实到AV尺度的做爱镜头因为没有特意设计过画面光线和构图而没有了一丁点色情和情欲意味、真实到男主角对说不出爱的秀婷可以转身就走、真实到他对并不爱自己、在结尾还是选择了离开的孙娅也能做到不执着追求。
电影完全没有很夸张很玛丽苏很超乎常理的狗血剧情来刺激脆弱的、为了暂时逃离现实才去观影的观众者的心。
所以冗长,所以难以忍受。
对电影里反复出现的台词还是很印象深刻:"尽管做人很困难,但是也不要变成野兽。
"对它印象深刻当然是因为导演过于明显的反复强调。
前公司老板在他失意决心离开之后劝诫的这句台词,被他原封不动地强加给了别人:他的好基友、他并不爱却还不想让她和别人上床的秀婷。
但是最后的最后,他才是那个因为失意用谎言骗女人上床来满足短暂欢愉、麻痹自我、心理畸形的真正的"野兽"。
韩文电影原名并不是《生活的发现》,而是《转世之门》,一个关于蛇和公主的讽刺故事,或许是导演蓄意的安排,故事的结局和电影的结尾高度契合。
突降的大雨下,男主角最终还是没能等来那个同样用谎言包裹的承诺,没有等到那个只有过床笫之欢的他看似深爱的女人。
电影讲了一个好故事吗,好像并没有。
电影高度刻画出来的,只是一个既真实存在于生活中、又真实存在于荧幕上的那个再平凡不过的,他。
洪尚秀的电影让人感觉不安。
他往往拍摄的都是琐碎的日常生活,吃饭,走路,聊天,在这些繁杂的不知所谓的叙述中,展示给我们最真实的生活。
以此为背景,来反映男女之间那最不可言说的小心思。
洪尚秀往往以男人的视角来展开画面,或怯懦,或猥琐,或纠结的男主们,都从各个角度折射出洪尚秀对男人的不认可。
或者说,他是对生活的不认可,某位影评人说过”洪尚秀电影的唯一缺点是:看不见一丝阳光。
”很多镜头都是在吃饭,饱暖思淫欲,男女的饭桌,似乎预示着要发生什么,就像运动前热身一样,必不可少。
但饭后的男女之事,却只是一种需要,就像人必须要不定时的排泄一样,没有任何其他意味。
他的电影里面的男主,很多都是沉溺流连于这种不期而遇的两性关系中,这是一种不需承担责任的旅行,偶尔的逃离固有的生活以外,做一次精神和身体的放松。
我不知道这是生而为人的本性,还是男主不成熟的体现,他们似乎都在逃避稳定的情感关系。
虽然我觉得,这是人的本性(对未知的好奇,对固有的厌倦,对新鲜的追逐),但我仍希望这是一个人不成熟的体现。
面对不轨的性(情)欲,多数男人同时表现出了短暂的道德挣扎和迅猛的进入攻势两种心理状态,这和米兰·昆德拉灌输给东方人的自由思想稍有出入,但这就是当下最真切的现实。
整个东方似乎都正在经历一种以性为代表的,文化的过渡和挣扎,类似的故事绝不仅仅发生在韩国。
1、饮食男女性欲,是探寻洪尚秀电影世界最重要的秘密通道之一,有时候看他的电影,你甚至只需尾随男主人公蓬勃的欲望,就能清晰地把握其意图的整体脉搏。
[生活的发现]最终似乎还表明,男人对情欲的需求事实上超过了性欲,或者说,最终男人对情感的占有欲会超越对身体的占有欲。
男人总是试图尝试更高层次的占有,从身体到情感,又从情感到灵魂,但是无论结果如何,男人最终得到的只是失落——要么是得不到而失落,要么是得到了而失落。
吃饭和饮酒,向来是洪尚秀电影不可缺少的元素。
和小津电影中频繁出现的吃饭、饮酒不同,洪尚秀电影里的吃,用意多半会直指饭后的性事。
[江原道之力]中的海鲜,壮阳的意味不言而喻;[女人是男人的未来]里两个朋友久别重逢,见面吃饭,酒未到酣处就开始分别向同一个餐馆女服务生调情;在[生活的发现]里,导演更是在男女主人公的每一次性事之前,都精心安排了一顿酒饭,甚至有一回,还出现了男演员在饭桌上和陌生女人调情的滑稽场面。
吃是一种生活常态,做爱也是。
压抑性欲和不吃,才是变态。
从吃和性的渐进关系中我们也应该可以看出,洪尚秀对日常生活(世俗)的尊重,而这种尊重渗透着两重含义——不回避和不煽情,这在当代世界电影中并不常见。
一个男人对于自身欲望的尊重,往往比他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尊重更加可靠。
洪尚秀比较习惯于使用男性视角来观察世界,这种观察的焦点常常集中在一个或两个女人身上,但最终又会落回到那个男人的精神处境。
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忠厚、诚恳的叙述方式,相反,我对很多男性作者摆出一副女性代言者的姿态感到不解,事实是我不相信一个男人可以切身体会女性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焦灼,那些貌似女性立场的男性写作,充其量只是表现出了一种最基本的同情而已。
洪尚秀电影中的女人,最大的特征除了感性和性感,就是不可知(不可捉摸)。
在她们身上,寄托了太多男性视角的揣测和幻想,但最终男人们只能捕获她们的肉体,却无法捕获她们的灵魂。
这并非因为她们的灵魂是虚构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面对这些女人,这些男人缺少一个有诚意的出发点和付出爱的胆量。
更何况,说到底一切捕捉他人灵魂的企图本身就都是徒劳的,除了他妈的死神和上帝,谁又有权力这么做呢?
2、旅行 除了吃和做爱,洪尚秀电影中的主人公还很喜欢百无聊赖地旅行。
宿命的是,在洪尚秀的电影里,旅行也和性有关,原因大概是旅行可以不断地给人提供一些情欲和做爱的可能。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对于安居,旅行是动态的,它具有漫游和寻找的双重含义。
不过,在洪尚秀的电影里还常常会出现两个男人一起旅行的情况,这个时候,旅行的意义就会出现含混、暧昧的多意性。
我注意到,当洪尚秀电影中出现了两个男人一同旅行,他们往往会在到达目的地前中途放弃,而原因常常都是站不住脚的(比如看到了不喜欢的人)。
这种缺少坚定目标的男性同盟,在行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和不彻底性,但是如果此时有女伴同行,或者此行的目的地不是一个名胜景点,而是一个女人的卧室,他们就决不会轻易半途而废。
旅行并不是生活的常态,但寻找是,“漫无目的”也是寻找的一种形式,只是相对比较被动。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洪尚秀寻找的,其实就是韩国影评人所说的:“在无意义的日常中寻找‘神话’”。
3、未遂的性欲与男男同谋洪尚秀电影中的男性友情,往往带有一种同谋性质,他们多是因为早年对艺术的共同喜爱走到一起,最后又在面对同一个女人的时候分崩离析。
[生活的发现]里,演员对作家朋友的生活构成了侵犯,原因就是他和朋友的女友睡了觉。
虽然他并不爱那个女人,但既然占有了她的身体,就已经伤害朋友(另一个男人)对此的所有权。
这绝不是一个东方文化特有的狭隘思想,在大量的西方传说和历史片段中,类似事件也比比皆是。
这其实是男(父)权社会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未遂的性欲,会造成巨大的失落和挫败,但有时候,挫折感并不会出现。
同样是在[女人是男人的未来]里,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和女学生去开房,却被中途打扰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男老师和那个女学生竟然都没有感到非常的沮丧,相反他们正好了衣冠,坦诚地聊起天来。
但我不认为这是男女两性之间达成了某种谅解,因为这种表面的谅解很可能说明的只是这次的性企图还缺少酝酿,而不是别的什么。
[江原道之力]中也曾出现男人未遂的性欲,事发之后,那个郁闷警察把自己挂在阳台外,这个荒唐的举动具有一种特殊的幽默感。
但当影片结尾,女孩和大学教师上床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造成警察未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那是因为那个女孩并不爱他。
这个未遂更有说服力,但另一个,却更冷冽。
4、知识分子特色洪尚秀是典型的作者型导演,事实上,他本人还是一位作家。
在他的电影里,男主角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比如导演、演员,或者作家和大学教授——知识分子的性欲和颓废,或者说知识分子颓废的性欲,好像是洪尚秀最关心的东西——这大概注定了他的作品只能是属于“小众”的东西。
但另一方面,洪尚秀对当代人(特别是处于焦虑和困惑状态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微妙把握,确实时常令人叫绝。
特别是他以性还原了知识阶层最基础的人性,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传统的道德焦虑正在发生着微妙地变化。
面对不轨的性(情)欲,多数男人同时表现出了短暂的道德挣扎和迅猛的进入攻势两种心理状态,这和米兰·昆德拉灌输给东方人的自由思想稍有出入,但这就是当下最真切的现实。
整个东方似乎都正在经历一种以性为代表的,文化的过渡和挣扎,类似的故事绝不仅仅发生在韩国。
《生活的发现》里有许多闲笔。
小女孩被面包车的门夹到手、湖上踩鹅船时两个陌生男人间的借火、蹲在地上观察一只鹅……诸如此类的片段有些跟后面的情节有关,有些就是拍了放在那里。
这些闲笔里显露的是创作者的自信,也是炫耀。
我想这么拍也就这么拍了。
安排男女主角散着步,走进院子里算命。
几句定论,两种命运。
前后两段,情节、台词、性爱,相似的重复,区别无非是主动与被动,“我很喜欢你“和”我爱你“,但不管爱不爱,都有一场大雨等在前面。
想了很久我才明白,其实这个片子讲的就是去旅游的那艘船上,主角朋友和他说的那个神话:男人死后化作蛇,缠着公主。
公主到了庙里,然后说她去拿点饭就出来。
但最后她没出来。
电闪雷鸣和雨中,蛇离去。
所以,这个《生活的发现》片名就很含蓄了,相比较,英文片名《想起命运之门的时候》更有含义。
我感觉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暗示着,这个结尾,就是主角想起命运之门的时候,他是带着对那个命运之门的神话所感而离开的。
另外,主角那条橘黄色的T恤衫,我觉得是故意安排的,为了让你明白,送他相片那个女的在相片里穿的也是橘黄色。
她穿了和主角一模一样的颜色。
可见她的卑微。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看到算命的一番话,我就知道注定不会在一起了,男主和旧相识 在听完算命的一番话后,心里都会做出可行性评估,如果选择强行在一起风险很大,幸福的几率有多高?
B女反而会失去现在所拥有的和一个可期待的美好未来,保持现状对自己来说也许是最佳选择男主也怕自己会后悔、给不了她幸福,我们的人生选择受太多因素的干扰,选择了就勇敢走下去,坚持不了要放弃就勇敢选择放弃,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中 坚持和放弃。。。
洪尚秀的吸引力之源来自于某种紧张感。
松散表面之下,结构的严密性。
故意延缓步调,有条不紊,同时保留大量缝隙,夹杂犹豫与不相关的走神。
但在转折之时,却完全是冷酷的。
某种程度来说,所谓风格仅仅是重复而已。
就像奏鸣曲中飘忽而来的动机,也许仅仅轻轻地暗示着。
然而那个动机,提醒着细心的听众,这就是命运,它在还魂,它在重复,它在壁橱里悉索作响。
细心的观众们需要格外注意影片中的重复,在故意的拖延中更加显眼:一、台词的重复。
失败的演员金俊淳,被导演训斥,导演骂道:“即使做人不易,也不要做一个禽兽。
”金俊淳旅行到春川,曾两次重复这句台词,一次一本正经地告诫他的朋友,另一次训诫爱慕他的秀婷。
二、动作的重复。
在火车上遇到女人孙娅,并燃起爱情之火。
孙娅的魅力何在呢?
金俊淳发现了埋藏十年的回响。
十年前,金也曾尾随孙回家。
而当年在旅游地的饭店,孙用手掌扇风的动作(配合语言“真热”)在十年后重现。
金一旦在重复中闻到了命运的甜蜜,便毫不吝惜地扑上去。
三、性爱的重复。
金有一套性爱的技巧,插入后的晃动让两个女人获得快乐。
他还要分别询问:我干的好吗?
金依靠床上功夫,相似的动作获得赞许而随后两个女人的纸条,都十分诗情画意地提到了“合二为一”。
只不过,面对孙,他的肉欲忽然消亡,寻求形而上的一次性解决,产生殉情的冲动。
四、故事的重复。
金俊淳与朋友在风景地游览,讲述了蛇与旋转门的故事。
(公主为了摆脱变成蛇的恋人,骗他等待,蛇进去找她,霎时间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最后蛇被吓走。
蛇转身而去的那扇门就叫做旋转门)。
在尾声阶段,不再想死的孙娅,微笑着撒谎,消失在门后,果然雷雨大作。
雨中,剩下一条金俊淳。
乐曲果断的转折点来自算命老太太,她奏出了刺耳、不容置疑的旋律旋律。
转折点冷酷而果断。
仿佛利刃出鞘,切开男女缠绵的幻想,破开了伤感之旅的平衡感。
所有情节都在软绵绵地对称着,只有这一刀是孤独着,它唤起了一场雨。
洪尚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认真对待。
开头的时候如果刷刷手机,倒水喝水,开零食袋,然后就会不知所云。
所以还是很乖地从头定到尾吧。
这部片子的剧本结构可谓完美的镜像。
两条脉络,相向而行。
一条是“人生困难多,但不要变野兽”的野兽进化路线。
另一条线则是转世之门的故事,也是题眼。
“人困不兽”这句来自导演的劝诫。
人们在说“不要……”时,省略号的部分却往往是真相。
金俊淳遭遇了人生低谷,表现不那么理性,在他人眼中如同困兽。
来到春川,红色香艳的小酒馆,一切是原始的欲望,但俊淳奋力保卫裤子,这表明他仍拒绝成为野兽。
他与秀婷的一段,对男方来说爱情的成分比较少,但生理欲望占据了上风。
那通湖边的电话,女方婊里婊气挑战底线的企图,大约本想令对方醋意大发,意识到他爱她,却挑动了他的本能占有欲,进而令无爱的男人更觉鄙夷嫌恶,恨不得远远距离保持,即使电话留言也不想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告白照片也必须扔给一个毫不相干的人。
火车上,金俊淳遇到了孙娅。
爱情的发生过程,两人关系的主动权从女方转移到男方又回归女方,爱情令俊淳有了更多的人味儿。
俊淳真正想与女方在一起时,正处于一段“贤者时间”,他搬出了那句超脱的人困不兽之语。
至此俊淳完成了从兽到人的转变,甚至展露与芸芸众生不同的“法师”之相。
在没有性的背景下他提出自杀,他认为这是纯净的意念。
为了令孙娅能相信两人在一起命中注定,俊淳坚决要去算命,这种宗教性进一步提升。
至于“转世之门”的故事,开始以为只是一场过场戏,直到片尾那特意闪过的一道闪电,才反应过来公主与蛇的寓言完全是映射两位女主与金俊淳的相处过程。
在第一部分故事中,金俊淳是平民,秀婷是公主,平民令公主得了相思病,秀婷对生活充满兴趣,小镇姑娘却有空中飞人的大志向,努力丰富自己的经验,舞蹈中又是现代舞民族舞街舞的,其实这样元气又果敢的女孩子,金俊淳不懂欣赏,说实话他配不上她。
在第二部分公主与蛇的故事中,公主变成了孙娅,显然她带着“旧相识”的影子,她清楚记得曾令她相思难忘的少年英雄,时过境迁,公主有了夫君(虽然也在出轨中)。
纠结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还是期待被蛇松绑,回归正常看起来运气更好的生活。
这里算命大妈正是引导公主脱困的道士。
蛇在大门前徘徊,在大雨与电闪雷鸣中惊觉一切结束了。
生活化的流动,却铺陈了极精巧的结构,形式上达到圆满。
在洪常秀的作品中,这种对称性常常出现,比如《这时对那时错》,前后两段仿佛精准的对照实验;《夏夏夏》中两个人各自叙述,完成了对同一时空的构建。
洪常秀的作品,几乎离不开出轨,也许出轨是对婚姻和爱情最简单又最直接的试验时刻。
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很难再隐藏自己,导演的镜头就像是那些酒瓶子,令充满伪装和游戏人生的人们醉后吐真言。
他非常关注这些细腻敏感的时刻,导演的每一部片子其实都在进行“生活的发现”,而这也根本不止于文艺男女的生活,而是每个人的生活。
792 两次艳遇,她追你你追她。
“失意落魄的演员金俊淳,朋友邀他去春川散心。
旅程中邂逅了两个女子,秀婷和孙娅。
一个主动向他示爱,但他没能接受;当他对另一个示爱时,对方也没有接受。
” 邂逅、吃喝、欢爱、告别,标准的洪尚秀电影内容。
洪尚秀电影中的男性友情,往往带有一种同谋性质,他们多是因为早年对艺术的共同喜爱走到一起,最后又在面对同一个女人的时候分崩离析。
吃饭和饮酒,向来是洪尚秀电影不可缺少的元素。
除了吃和做爱,洪尚秀电影中的主人公还很喜欢百无聊赖地旅行。
在他的电影里,男主角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比如导演、演员,或者作家和大学教授——知识分子的性欲和颓废,或者说知识分子颓废的性欲,好像是洪尚秀最关心的东西.792 两次艳遇,她追你你追她。
“失意落魄的演员金俊淳,朋友邀他去春川散心。
旅程中邂逅了两个女子,秀婷和孙娅。
一个主动向他示爱,但他没能接受;当他对另一个示爱时,对方也没有接受。
” 邂逅、吃喝、欢爱、告别,标准的洪尚秀电影内容。
洪尚秀电影中的男性友情,往往带有一种同谋性质,他们多是因为早年对艺术的共同喜爱走到一起,最后又在面对同一个女人的时候分崩离析。
吃饭和饮酒,向来是洪尚秀电影不可缺少的元素。
除了吃和做爱,洪尚秀电影中的主人公还很喜欢百无聊赖地旅行。
在他的电影里,男主角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比如导演、演员,或者作家和大学教授——知识分子的性欲和颓废,或者说知识分子颓废的性欲,好像是洪尚秀最关心的东西.
有些忧郁一开始就注定。
浪花的奔涌,只是让忧伤入髓更深。
洪常秀第四部长片,《生活的发现》,不再像前三部那样借助显眼而精巧的结构揭示生活真相(结构更隐蔽了)。
镜头始终跟随一个人。
这让观众陷入沉浸式体验。
这个人是个男演员。
他坐在出租车内接到多年不见哥们从外地打来的电话,说他身边有位迷妹,疯狂喜欢他演的电影。
邀他去玩。
他不太在意这来自边远地区的迷恋和热情。
但很快他又踏上旅程。
因为电影公司导演告诉他,为了更好票房前景,公司下一部电影不由他主演。
哥们所在是个偏远地方,在一间农舍接待的他。
哥们显然跟他关系不太紧密,多年后才听说他以前是个猎艳高手。
他淡然回应。
散发出更富性魅力男人的自信与淡定。
从电影叙事层面,这个信息,埋下后面系列故事的伏笔。
第一个不谐音符出现在有陪酒女的酒吧。
喝多了的陪酒女逼着他也脱光(她已全裸),这令他难堪,拂袖而去。
心情差到想路上拦车当即返回汉城。
哥们出来劝他。
在屋檐下,喝多了的哥们抱着他安慰他,结果自己哭了。
这是洪常秀电影的绝妙一笔。
毫无预警地,宣告大家都活得不易。
不废话,不陷入累赘铺陈。
他安慰哥们道:“尽管做人很难,还是不要成为野兽。
”这是他前面去公司找导演发飙时,导演对他说的一句话。
此刻他讲给哥们,后面他还会讲给被他伤害的女人。
这是在暗示,在此艰难时刻,他正在变成野兽(一种语言与实际之间的间离,电影的反讽效果)。
电影接下来安排他们去游览当地一个寺庙,但走到中途放弃继续前行(因为哥们在景点碰到自己不想再看到的熟人,这也是生活中常有的事)。
借由哥们之口电影讲述了寺庙里转世门的典故。
说是唐朝一个公主爱上一位平民,皇帝大怒把平民杀了。
平民转世变成一条蛇继续纠缠公主。
有一天,公主走到这道门前,借故进去有点事,蛇在外面等,公主却再未出来,而天下起大雨,蛇受惊吓逃走了,公主由此摆脱纠缠,故名为“转世门”。
这个传说勾画出这部电影的灵魂(本片英文名为“转世门”,韩文名则为“生活的发现”),这是一个现代转世门的故事。
正是由此电影构建出两段式隐蔽结构(电影用7个标题分割了内容)。
但乍一看就是个镜头跟随着主角旅行的生活流电影。
正是隐蔽的结构决定着电影的流向,并让观众在观影结束之际获得感受的升华。
而其鲜活生动的细节,与生活别无二致的真实表演,以及时而穿插进来的偶然因素,就像布满屋墙的植物,让电影产生奇妙的直观体验。
从景点返回后,哥们带他去见一位女性朋友,她舞跳得好。
她在自己工作室秀了下舞技,随后,三人在湖面上划船。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附近一只船靠近他们,里面坐着一对男女,中年男子很斯文,像个知识分子,向他们借火抽支烟。
点烟后道谢划走。
这个细节让我感觉洪导喜欢捕捉一些生活随机情景,以让观众获得电影中角色是真的在生活的感觉。
而不只是导演意志下一颗机械的棋子。
电影看到后面发现,这是一处关键性巧合元素设置。
那对男女的游船身上印着编号25。
此场景一闪而过。
划船场景中我们能感受到哥们的美女朋友对主角显现出来的含情脉脉。
虽然他们才见面不久。
我们被此吸引。
这几乎是对主角性魅力的直接展示。
前面哥们提到听说他是个猎艳高手,在此有了苗头。
在餐馆吃饭之际,哥们离席了一会,留下美女跟主角。
而她,热辣辣地看着他。
气氛有些微妙。
突然她提出,我们可以接吻,来打破沉默。
这简直是突然一击。
这女子的热情奔放,形成一股强大冲击力。
我不禁想,这小子,虽然事业受挫,桃花可不见少。
他们立刻投入接吻。
深吻了一次松开后,他又补吻了她一下。
这个补吻动作显得非常真实。
表示这女人确实对主角构成吸引。
离开餐馆开车回家之际,美女下车时趁着醉意,当着哥们的面,希望主角也随她一起下车。
这不禁有点雷人。
美女的主动令人诧异。
但并不显得虚假。
主动的女人有格外杀伤力。
他犹豫了下后下了车。
哥们连招呼都没打,汽车呼呼着驶离。
二人沿着夜晚街道溜达了一会。
他们觉得有些尴尬,担忧哥们会多想,甚至杀个回马枪。
但这个夜晚就是用来成全他们的。
他随她回到家中。
即刻投身疯狂的性爱。
他的床上功夫令她迷醉,一边享受着强烈快感,她一边感慨道,你这床上表现,哪个女人不为你发疯!
艳遇推进如破竹之势,对爱的索求也是迅疾的。
女人很快问他,你爱我吗?
并告诉他,自己早就爱上他了,期盼着见面这一天。
原来,她就是那个迷妹。
至此,前面她那令人诧异的主动热情显示了更合理动机。
但这个女人显然心思有些简单,以为这样就可以谈爱。
她确实代表着这世界上真实存在着的一些爱得热烈而心智简单的女人。
认为美好结合自然代表着爱情的诞生。
失落也就是必然的。
我们的男主角虽然顺其自然地就脱了裤子,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心中还没产生足可形容为爱的情感时,是不会说爱这个字的。
他是个浪子,却不欺骗女人,不制造幻觉。
女人顿时失落了。
第二天再次与哥们聚面时,她又暴露了心智的简单,以为编个谎真的能蒙混过关,主角则感觉到哥们深藏的恨意。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尴尬。
第三天哥们甚至失踪了一天,将主角独自扔在弟弟与弟媳打理的农庄。
她的电话倒是打来不止一次。
追索爱。
爱而不得的痛苦。
挣扎。
纠缠。
她变成了那条蛇。
但他并不为所动。
她甚至说,我现在正与一个男人呆在房间里,他正在洗澡,你知道那是谁吗?
他提了哥们的名字。
她说猜对了。
他挂了电话,心中更加鄙视这个女人。
他终于要坐长途车离开了。
哥们到车站送他。
不久,她也出现了。
还递给他一份礼物,及自己的照片。
背后写着肉麻的情话。
难以自抑的、透露出些许愚蠢的、无望的爱。
哥们尴尬了,走出候车室去抽烟。
他撇下她,追哥们去。
这样一场相聚,以及这段意外情感插曲,就这样尴尬结束。
至少两人受伤。
他在火车上把玩着照片,将其顺手送给了一位夸照片上女人漂亮的陌生男子。
然后起身去了别的车厢。
换车厢、落坐在一个新的座位上,宣布旧故事彻底结束,而毫无停顿地,洪常秀为观众拉开了新故事帷幕。
旁座上坐着的女人,转过头看了主角几眼,对他颇有兴趣的样子。
这似乎又是主角见神杀神见鬼杀鬼之神奇魅力的显现。
说来奇怪,看到这个地方,依然感觉到故事是可信的。
似乎正合了那句“商场失意情场得意”的中国谚语。
其实,这段偶遇故事后面,导演又设置了一个惊人巧合。
巧合作为一种戏剧手段,确实可以为本就平淡得跟生活一样的故事增添不可思议的魅力。
但这极度考验导演的处理功力(包括演员表演的可信度)。
弄好了是西施,没弄好就变东施。
洪导的电影场景传递出不可思议的真实感,因此当巧合被呈现后,观众不免也会惊叹一下,呀,世间居然有这么巧的事,而不是反过来骂道,导演你就瞎鸡巴编吧。
这第二个女人显出了有别于第一个的美感。
一种更阳光更知性的美。
读过主角手上那本书,还看过主角看过的电影。
一位资深文艺男青年遇到这样的女青年会是什么感受,不太难想象。
主角在这里依然是被动的。
他是被饶有兴趣的目光打量的对象。
他没有显出猎艳者的油腻。
这能令观众对他平添几分好感,并共情他的处境。
他几次拿起手中书来看都被她打断。
于是他请她去餐车喝两杯,作为顺水推舟的艳遇起点未尝不可。
但她偏偏又拒绝。
并不想上钩的样子。
这令他有些郁闷。
他们只是有一些简短聊天。
她是直接喊出了他名字的,因为她看过他演的电影。
她告诉他自己的名字,但表现得只是因为碰到一位名人而有点兴奋的样子,而并不愿有什么发展。
她提前到站下了车。
他一人落寞独坐。
忽然她又出现在窗外,跟他打招呼。
这是一个转机。
他赶忙冲下车去。
然而她告诉他,只是想跟他道个别。
说完转身离去。
这个女人真是太会折磨人了。
(男)观众也有点气愤她这样玩弄我们的主角。
他将怎么办呢?
回到车上吗?
他显然心有不甘。
他被撩拨起来了。
这种滑到手指边却未得到的美,一旦错过,估计会遗憾许久。
况且,我们的主角也许心头升起了更强烈的情感。
前面那个女人索要的爱,他不想给。
但眼前这位显然更能激起他的爱意。
我们的洪导对男女心思细微之处真是有魔鬼般的拿捏水准。
这段火车上偶遇戏真是精彩无比。
观众简直也期待主角能继续抓住这份偶遇缘分。
他作出了行动选择。
没有上车,而是尾随她。
一直跟踪到一个巷子深处,眼看着她走进自己家门。
得知她确切住址后,他在这陌生小镇上找了间家庭旅馆,住了下来。
导演还给主角设置了在小镇上待得并不愉快的场景。
在小店吃面,因为眼光朝向一个女食客,遭到同桌男友的粗暴恐吓。
这也令我们对他接下来的遭遇是喜是忧捏着把汗。
他回到女孩家门口,敲门。
又一番奇葩情景出现。
屋里出来一位年长女性,以充满怀疑的态度盘问他,继而又出来一个女人,然后期待中的女孩才现身,与自己家人站在一起,冷漠而疑惑地看着他,不欢迎他的样子,这时门口又出现一个年轻男子,说不清是她哥弟还是丈夫。
在一堆人的怀疑和驱赶声中,他仍然厚脸皮地坚持要女孩换个地方跟他说话。
仿佛是为了平息家人的不安情绪,她勉强答应,随他一起走去别处。
而后面,几位家人尾随着,仿佛是为了防止不测。
单独聊天时,她倒是马上变换了一副面孔,态度好了不少。
决定找机会跟他再次见面。
故事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中,终因男主角的执著争取,迎来了一丝转机。
接下来在餐馆中,吃饭之际,她悠悠然告诉他,其实他们以前见过。
这令主角惊诧,观众也惊诧。
那是15年前,双方还未成年,他们住在同一个城市。
有别的小孩在路上欺负她,他出手相助,并尾随她到了她家,敲门想进一步认识她,与今日之情形,近乎完全一样。
她为这样的巧合哈哈大笑。
他则几乎是蒙的。
直到看着她用手在脸旁扇动以驱除脸上热气时,他忽然想起来他们曾经在一起的情形,那时她也拿手在脸旁扇动。
她承认她一直有这个习惯性动作。
她说,正因为曾经认识,她才关注到他后来演的电影。
才在火车上认出他来。
至此,这个女子前面所有奇怪的主动表现,都有了更合理解释。
这就是洪常秀的巧手编排。
先展示人物的动作,后面再来揭谜,赋予人的动作以更强大合理性。
用女孩以手在脸旁扇动的动作来唤起主角记忆,这样的细节够特别够鲜活。
电影看似生活流,但充满灵动细节。
虽设计了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的巧合桥段,但又形成逻辑自恰,观众愿意选择相信。
在这些细节设置上,想必洪导是花了不少心思,既充斥着诗性的随意,也暗含着数学般的精巧。
此后在一种互生感觉并且是男主角的诱导下,他们去了酒店房间。
发生了更能触及灵魂的性爱。
这次,产生关系羁绊冲动的人是主角,而不是女人。
她已婚,有个社会身份不错的丈夫。
她显然不打算放弃婚姻。
也不纠结于二人之间情感,一旦对他放开,也只是沉浸于当下享受当中。
次日离去时,她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满符合她气质的诗意表达,对这份短暂甜蜜的深情感怀。
她离去了。
不舍就这么结束的是他。
他又来到她家门口,想再约她出来。
却遇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一副回家来的样子,并问他你找谁。
显然,那是她丈夫。
而他看到他有种熟悉感。
那个在湖上划船时向他借火的男人。
当时看似闲笔,在此成了一个关键巧合信息。
而她家院门口写着的门牌号也是25。
又显现出精巧的安排。
两个25。
一对居于婚姻之所中各怀欺骗的夫妻。
数字25,就像哥们本想安慰主角抱着他时自己发出来的哭声,都是一种强烈暗示,暗示这世界处处隐藏着的伤痛,缺憾,无奈,不完美。
这是悲观主义哲学家洪常秀的讽刺性态度。
揭示生活的残忍。
我们的主角灰溜溜地离开他已动心难舍的女人的屋前,写了份大字报,放到她家附近巷子的墙角,用一只柿子压住。
大字报是揭露她丈夫的虚伪,仿佛是想让她看到,了解生活的真相。
但奇怪的是,还把她留给他的浪漫字条贴在上面,仿佛想逼她勇敢承认真相的样子,不计其他后果。
做了这件事之后,他又成功地把她约出来了。
她决定满足他的愿望,再到酒店跟他相聚一次。
在酒店里,这次他却莫名其妙地失了雄风。
似乎某种过于复杂的况味令他失去了纯粹性欲。
他反而在心头升起想死的欲望,我们一起死吧,就这样抱在一起死,这样多纯洁美好。
然而这殉情的冲动并未打动她。
即便他当面对她说他见过她丈夫跟别的女人在一起。
也并未激起她的信任。
他在她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即便他告诉她她是活在欺骗之中的。
随后他们在巷子里闲逛。
看到有个院门旁贴着算命招牌他突然心血来潮,坚持敲门要找卦师给他们算命(他付费)。
卦师不太乐意接这一单。
但在他要求下还是给他们算了。
她的命很好。
她先生的命也很好。
近两年她的家庭有极好发展态势。
要好好珍惜你的婚姻生活。
卦师对她说。
那他呢?
她问卦师。
卦师说出刚才不想接单的理由,是因为看到他命不好,近三年走背字,还会有血光之灾。
你不要与他走得太近。
卦师直喇喇对她说。
二人从算卦者铁门走出来后,她欢快地往前快速走去,他则呆立原地,错愕地看着她完全不顾他只顾自己开心的样子。
仿佛二人之间,立刻有了一条鸿沟。
她对他的不高兴感到莫名其妙,准备独自离开(艳遇本也差不多该结束了),但还是转身笑着对他说,你在这里等我一下,我回去拿下钱包再回来(她出门匆匆忘拿钱包了)。
他等着。
天突然下起了雨。
越下越大。
她久久没有回来。
他只好来到她家院门口。
院门紧闭。
大雨如注。
他呆立良久,终于放弃等待下去的希望,转身离开。
电影在这里终结。
随着电影走向结尾,响起本片唯一的音乐,带着忧伤气息。
导演似乎不忍将他的男主角送入死亡般的结尾。
献上这首动听的挽歌。
简单来讲,短短自我放逐之旅中遇到的两个女人,一个被他抛弃,而另一个,抛弃了他。
至于抛弃的原因,并未言明。
但似乎也有暗示。
提示着一种可能性。
比如前面他放到墙角的大字报,后来不见了。
巷子的场景里,可以看到有骑自行车的小女孩,经常往返穿梭。
但洪常秀显然不喜欢将因果关系固化、显化。
生活一切皆有可能。
他在可能性空间里,为电影洒下一片神秘气息,提示着命运的不可预测。
这部电影充满了东方禅意。
非理性玄学,又为电影结尾涂上重重一笔。
一个生命走在黑洞里的男人,看似还有男欢女爱来弥补他的缺失,提供安慰,然而,不是伤人,就是受伤。
第二个女人,有一种可能性也是被他所伤。
然而即便不是这样,我们也可以借助电影铺展开的细节一点点体会到,最初那点击中他的神秘感觉,被他看作爱的感觉,多么经不起推敲。
更多只是一种虚妄感觉。
当生活幕布一点点拉开,故事越来越明朗化,我们终于发现,其实没有奇迹可言。
有的只是我们对奇迹的期待,以及因这种期待而制造的幻象。
人,终归奔向不同歧路,孤独,方是心灵永恒寓所。
洪常秀,把他的第四部长片拍成了一首忧伤长诗。
影像流过之处,若隐若现的忧郁,流经心头,久久停留。
241112
渣男的故事 打铁还得自身硬
额……
闲着没事算哪门子命。学习高效泡妞教程。
他不相信爱情。好在我也不怎么信,所以看了不怎么有异样的感觉。男主那大屁股是导演特地选的吗,还“螺旋大法”,肉欲被解释的实在无聊平淡无滋味。男人需要在性交上得到对自我的肯定,女人需要用肯定男人来肯定自己。这种片子实在不能多看。
你自己啊你自己啊,看看,长点心吧。/6.8
哦⊙∀⊙!今天看见名字才发现我过去也有几张『洪尚秀』呀!还有《日与夜》,这张还是DVD-5的,只是自己一直没有抛弃
"不要变成野兽",男主经常这样告诉别人,其实也是在提醒自己,人被欲望裹挟,就容易无法自拔,在最后情爱和空虚的大雨浇下,他选择了离开,他终究没有成为"野兽",这是最好的结局,生活就是这样,生活也并非这样,我们有时候就会陷入所谓"爱情"的沼泽出不去,甘心犯错、被欺骗,这是电影,电影中的人有正确选择,这就是"生活的发现",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最喜欢的洪常秀电影之一
面对不轨的性(情)欲,多数男人同时表现出了短暂的道德挣扎和迅猛的进入攻势两种心理状态,这和米兰·昆德拉灌输给东方人的自由思想稍有出入,但这就是当下最真切的现实。整个东方似乎都正在经历一种以性为代表的,文化的过渡和挣扎,类似的故事绝不仅仅发生在韩国。
2022.10.17 办公室。很多镜头和对话看不太懂。海报上的三幅图也都没看到。只觉得看了一个落魄的男人在旅行散心的几天里和两个女人乱搞的故事。第一个女人他好像不喜欢,但还是上床了。第二个女人好像不喜欢他,也上床了。总体觉得有些压抑和尴尬,看完加星。
真心不懂。
真是美妙。洪尚秀有难以捕捉的神秘气质。
看完这片子我有以下三个感受:1节奏慢,2剧情无聊,还好第3点是我喜欢的,比较写实。
每看一次洪尚秀对男女关系都有一层新的认知。依旧无聊依旧白描手法,可这就是生活啊。床戏拍的太好了。:)最后雨中家门口的镜头好美,还是想去水源看这时对那时错的那个房子和大佛。:S
7/10。春川的古墓和回转门典故成为金俊淳性欲的隐喻,结尾他徘徊在孙娅家门口,进不到门内生活,欲望无从抵达;两次烤肉场景反映情感生活随时间轮回变化的发现:第一次金俊淳对情侣背后的海报感兴趣被误会为偷窥,第二次邀孙娅吃饭发现两人旧识;欢爱后男下女上的姿势象征男性控制性欲上的软弱和失败。 @2018-06-20 20:02:00
韩国演员确实挺敬业的,结局反复看了两遍,最后一个长镜头看得人心口闷闷的。
做人很艰难,也不能变成一头野兽啊,可是男人们总是下半身优先于大脑。
进入他人的身体有时也不是合二为一,甚至没有合二为一。爱/喜欢的定义研究,其实总的来说还是“情”的问题。侵入领地的雄性与意识到情的“势”-疲软。另,不可接受自由开放关系的男人无法放下界定的词汇。最后做了违背初心的决定。手,有时候比势驱动更好。提前熄火,保持理智。观众与导演一起写作。
真实的男女关系写照,拒绝与被拒绝的怪圈,就是导演拍得寡淡了一点。
这部是演员,骗了两个女人开房上床完事儿。其中算命轮回手法,张律的庆州里也有写到。
好像在开始,又好像并没有开始。转了一圈,生活的发现就是你起初时的那般模样吧,不单男主,都是如此。你在他人眼里和他人在你眼里的样子,都不是你想的和认为的,这可能就是偶遇生活的一个发现吧。(里面的男演员和女演员们的气质和气场,都和本片想要看见的那层生活样态十分符合。